CN115986874A -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86874A CN115986874A CN202211676964.9A CN202211676964A CN115986874A CN 115986874 A CN115986874 A CN 115986874A CN 202211676964 A CN202211676964 A CN 202211676964A CN 115986874 A CN115986874 A CN 1159868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temperature
- data
- monitoring
- early wa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19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80 constant potential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7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6 data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086 side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17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读取并获得历史充电数据,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环境温度数据和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获得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匹配获得监测阈值,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充电管理,解决了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不全面,存在充电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充电温度、环境温度进行细致排查,提升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的完整性,及时进行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为第一时间消灭充电安全隐患提供支持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到电池充电安全,一般的,随着温度的上升,锂聚合物电池输出功率会上升,温度也影响电解液的传送速度,温度上升则加快,传送温度下降,传送减慢,电池充放电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温度若超过45°,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副反应。
电池短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使用,仅暂时影响电池的电池容量,不会造成永久伤害;若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使用(或在-40℃超低温环境),电池可能会被“冻坏”造成永久损害。
另外,在低温情况下对锂离子电池充电,会在电池阳极表面析出金属锂,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对电池造成永久损害,降低电池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不全面,存在充电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不全面,存在充电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温度采集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信息读取模块,用于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分区状态评价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充电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数据输入模块,用于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监测阈值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温度预警评价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充电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对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环境温度数据和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获得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对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实现了对充电温度、环境温度进行细致排查,提升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的完整性,及时进行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为第一时间消灭充电安全隐患提供支持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中获得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中获得预警标识可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信息读取模块100,分区状态评价模块200,充电温度采集模块300,数据输入模块400,监测阈值获得模块500,温度预警评价模块600,充电管理模块7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不全面,存在充电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充电温度、环境温度进行细致排查,提升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的完整性,及时进行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为第一时间消灭充电安全隐患提供支持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温度采集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S10: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
S20: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
S30: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
S40: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具体而言,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温度采集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号的传输交互,在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温度采集传感器之间构成通讯网络,所述目标电池为监测目标元件,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存储于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存储单元,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包括历史电压数据与历史电流数据等相关参数信息,所述目标电池的分区状态包括涓流充电状态(低压预充)、恒流充电状态、恒压充电状态以及充电终止状态四个阶段(增加其它充电辅助功能是为了改善电池寿命);
具体而言,在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存储单元中,通过检索符在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存储单元中进行数据检索定位,完成定位后即可确定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的起始存储地址与终止存储地址,将起始存储地址与终止存储地址进行数据转码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温度采集传感器常见如:酒精温度计),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将采集所得温度数据进行整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验室中,继续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具体包括:放电至电压低于3V时候,此时如果直接快充会导致电池电极结构的破坏,采用涓流充电的方法,此时电流为1/10C(涓流充电状态);当电压到达3V后,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将电池充电至限制电压4.2V,电流为0.2C-1.0C(恒流充电状态);当进入恒压充电过程,电池的充电电流逐渐降低,直至0.01C,或者设定恒压充电1.5小时为截止充电条件(恒压充电状态);目标电池达到截止充电条件,完成充电任务(充电终止状态);依据充电过程的历史电压数据与历史电流数据进行数据映射,确定历史状态,依照历史状态进行监测区域划分;
已知的,随着温度的降低,电池充电刚开始时,电池端电压瞬间上升,且温度越低电池充电的起始电压就会越高,即电池的恒流充电时间就会缩短,而恒压阶段充电时间就会延长,充电总时间也会变长;随着温度的上升,锂聚合物电池输出功率会上升,温度也影响电解液的传送速度,温度上升则加快,传送温度下降,传送减慢,电池充放电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温度若超过45°,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导致副反应,由此可知,进行电池的充电温度检测的必要性;
已知的,铅酸电池充电时充电器会出现一定的热量,需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充电,由此可知,进行电池的环境温度检测的必要性;
构建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具体包括: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以BP网络模型为模型基础,将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历史多模式阈值(历史多模式阈值包括电至电压<3V与电流1/10C、电压=3V与电流为0.2C-1.0C、限制电压4.2V与电流0.01C)作为训练数据集,以采集数据集合为约束条件,对所述BP网络模型进行拟合训练,在模型趋于稳定状态下确定充电阈值分析模型,为后续进行充电阈值评估提供模型支持。
如图2所示,步骤S40还包括步骤:
S41:获得用户的监测需求信息;
S42:基于所述监测需求信息进行需求解析,设定精度约束值,其中,所述精度约束值包括分区精度控制值和监测精度约束值;
S43:通过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的划分数量约束,根据约束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S44:通过所述监测精度约束值对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进行模型约束处理,基于约束处理后的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获得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具体而言,获得用户的监测需求信息(监测需求信息可以包括充电时长,如电池存在断电过充保护,断电过充保护即设置超时处理机制,即在充电过程中,设置超时检测,充电时长一旦超时,则立即退出充电状态,关闭充电电源;通过用户端发出的电池充电安全的功能需求,确定监测需求信息的数据类型,监测需求信息还可以是充电速度等相关参数指标);基于所述监测需求信息进行需求解析(示例性的,对断电过充保护进行需求解析,设置超时检测包括:在完成充电任务后,开始进行充电时长记录,在超出过充时长阈值,即判定充电时长超出,一般的,过充时长阈值可以设定为30min),设定精度约束值,所述精度约束值包括分区精度控制值和监测精度约束值;通过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的划分数量约束,根据约束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将所述监测精度约束值添加至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的约束条件中,通过所述监测精度约束值对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进行模型约束处理,基于约束处理后的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获得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为修正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为结合用户需求维护电池充电安全提供支持。
步骤S43包括步骤:
S431: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标准网格划分,获得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
S432:获得所述历史充电数据的中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的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其中,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包括时间标识;
S433:根据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生成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
S434:基于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获得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平均值;
S435:根据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和所述温度平均值获得区域聚合值,通过所述区域聚合值和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进行网格聚合,根据聚合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的划分数量约束,根据约束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具体包括: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标准网格划分(所述标准网格划分为均匀化分割),获得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获得所述历史充电数据的中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的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可以先根据模式,把数据划分开,避免数据混乱不同的模式可能具有不同的多个监测区域),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包括时间标识;根据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生成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至少包括两个角度展开,极大值和极小值);基于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均值运算,获得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平均值;根据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和所述温度平均值获得区域聚合值(所述区域聚合通过K-Medoids(中心点)算法,简单来说就是选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中位置最中心的对象,即中心点作为参照点,迭代直到数据分布不再变化;利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权重计算,所述变异系数法为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对所述温度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直接利用所述归一化处理结果所包含的信息,获取权重指数,通过权重指数对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的聚合结果进行加权计算,获得区域聚合值),遍历上述区域聚合步骤,通过所述区域聚合值和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进行网格聚合(任意一个网格内部均进行区域聚合),根据聚合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为保证检测区域分割设定的合理性,维护监测区域分割的稳定性。
步骤S433包括步骤:
S433-1:获得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中每个网格区域的充电温度极值数据,其中,所述温度极值数据包括极值间隔标识;
S433-2:根据所述温度极值数据获得温度极差值,并通过所述极值间隔标识获得所述温度极差值的标识系数;
S433-3:通过所述标识系数对所述温度极差值加权计算,获得第一稳定影响值;
S433-4:对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温度等级分布分析,根据温度等级分布分析结果获得第二稳定影响值;
S433-5:根据所述第一稳定影响值和所述第二稳定影响值获得所述稳定性分析值。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生成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具体包括:获得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中每个网格区域的充电温度极值数据(充电温度极大值数据和充电温度极小值数据)(示例性的,同样是A模式充电,然后对于第一区域,第一天充电温度35℃,第二天45℃,第三天20℃,第四天15℃,第一区域的充电温度极大值数据为45℃、充电温度极小值数据为15℃),所述温度极值数据包括极值间隔标识;根据所述温度极值数据获得温度极差值(温度极差值为充电温度极大值数据减去充电温度极小值数据),并通过所述极值间隔标识,获得所述温度极差值的标识系数(所述标识系数与极值间隔标识一一对应);以所述标识系数为权重比,对所述温度极差值加权计算,获得第一稳定影响值;
对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温度等级分布分析(所述温度等级与多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区域充电温度数据与温度等级关联映射,如充电温度极小值数据为15℃设定为第一温度等级、充电温度极大值数据45℃设定为第十温度等级,进行均匀分布后,20℃设定为第二温度等级、35℃设定为第七温度等级),将温度等级分布分析结果定义为第二稳定影响值;获取所述第一稳定影响值和所述第二稳定影响值的均值,将所述第一稳定影响值和所述第二稳定影响值的均值定义为稳定性分析值,从极值、区域位置两方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升稳定性分析值的精确度。
S50: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
S60: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
S70: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具体而言,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包括涓流充电模式数据、恒流充电模式数据、恒压充电模式数据与充电终止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映射匹配(示例性的,若涓流充电模式数据包括电至电压<3V与电流1/10C,以电至电压<3V与电流1/10C为约束进行数据映射,确定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中满足约束的数据,将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中满足约束的数据与涓流充电模式数据绑定,将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中满足约束的数据与涓流充电模式数据绑定结果定义为监测阈值,所述涓流充电模式数据的限定参数不全面,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中包括充电温度、环境温度相关参数,通过数据映射匹配提高监测阈值的完整性),获得监测阈值;
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温度预警评价就是确定采集数据集合中的充电温度处于监测阈值中的位置,将监测阈值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全维度提取(各个指标参数的全方面提取即全维度提取),获取温度预警评价结果;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为提高电池充电安全提供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81:通过所述电流监测传感器进行充电电流采集,获得输出电流数据;
S82:基于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输出电流数据进行电流输出评价,生成电流输出评价结果;
S83:基于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的预警标识。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电流监测传感器(电流监测传感器常见如电流表)进行充电电流采集,获得输出电流数据;基于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所述输出电流数据进行电流输出评价(一般的,输出电流还与充电速度相关,所述电流输出评价为结合充电时间进行评价,经验证可知,在最佳使用温度是22℃使用环境下,在限定电流区间内,充电速度与输出电流呈正相关),生成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基于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的预警标识,以保证充电安全的前提,进行电流输出评价,为加快电池充电速度提供参考。
如图3所示,步骤S83包括步骤:
S831: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时间关联分析,获得第一关联系数;
S832: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分析,生成第二关联系数;
S833:通过所述第一关联系数和所述第二关联系数获得所述预警标识。
具体而言,基于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的预警标识,具体包括: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时间关联分析,具体包括:时间关联分析通过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ideal Sulution,优劣解距离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的,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余弦法找出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之间的最优匹配特征和最劣匹配特征,然后分别计算与最优匹配特征和最劣匹配特征间的距离,获得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之间的关联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确定第一关联系数;
采用K-Medoids(中心点)算法分析,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分析,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自底向上的凝聚层次聚类分析,迭代直到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中数据分布不再变化,获取第二关联系数;通过所述第一关联系数和所述第二关联系数(不同的关联评估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算法缺陷导致的关联系数不稳定),将所述第一关联系数和所述第二关联系数的均值定义为预警标识信息,获得所述预警标识,进行预警标识,为保证电池充电安全提供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
S84:获得充电管理的管理响应数据;
S85: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持续监测,根据持续监测结果生成响应评价数据;
S86:通过所述管理响应数据和所述响应评价数据构建响应数据库;
S87:通过所述响应数据库进行后续的充电响应管理。
具体而言,获得充电管理的管理响应数据(所述管理响应数据包括用电峰值载荷信息、用电峰值时间分布信息,所述响应是为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持续监测,获取持续监测结果,根据持续监测结果,生成响应评价数据;基于所述管理响应数据和所述响应评价数据,构建响应数据库,所述响应数据库还包括充电任务响应逻辑;通过所述响应数据库进行后续的充电响应管理,为保证充电响应管理的合理性提供支持。
所述响应评价数据为充电时段与用电峰值时间分布信息的覆盖度,一般来说,峰值时间分布信息可以是7-8点、17-19点,目标电池的充电时间优先考虑凌晨1-6点,若用户甲17-24点内均可以执行电池充电任务(用户甲设定17-24点,为经验设定,用户甲的目标电池17点开始充电,24点完成充电),在用户接受电池充电未饱和情况,优先在19-24点内进行充电管理的管理响应,所述响应评价数据为时间分布的重合度,17-24点与17-19点的重合度为(19-17)/(24-17)×100%=28.6%,即将重合度设定为响应评价数据(重合度越低,用户的充电时段设定越优);
所述用电峰值载荷信息可以确定在峰值时间分布信息内,安全情况下最多可支持的电池充电任务,若用户甲17-24点内均可以执行电池充电任务、用户乙17-20点内均可以执行电池充电任务,(用电峰值载荷-电力系统取用的实时用电负荷)=电池的可接入充电载荷,所述可接入充电载荷确定仅支持对用户甲与用户乙任一进行充电,优先对用户乙进行充电,在17-19点用户乙充电完成,再进行用户甲充电(所述充电任务响应逻辑:优先对用户乙进行充电,在17-19点用户乙充电完成,再进行用户甲充电),避免用户甲与用户乙同时充电导致的电力系统取用的实时用电负荷超出用电峰值载荷,进而引发跳闸,全面排除充电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对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环境温度数据和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获得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对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充电温度、环境温度进行细致排查,提升电池充电安全保护监测的完整性,及时进行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为第一时间消灭充电安全隐患提供支持的技术效果。
2.由于采用了对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时间关联分析,获得第一关联系数;对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分析,生成第二关联系数;通过第一关联系数和第二关联系数获得预警标识,进行预警标识,为保证电池充电安全提供支持。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信息读取模块100,用于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
分区状态评价模块200,用于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
充电温度采集模块300,用于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
数据输入模块400,用于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监测阈值获得模块500,用于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
温度预警评价模块600,用于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
充电管理模块700,用于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监测需求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用户的监测需求信息;
精度约束值设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需求信息进行需求解析,设定精度约束值,其中,所述精度约束值包括分区精度控制值和监测精度约束值;
监测区域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的划分数量约束,根据约束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监测精度约束值对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进行模型约束处理,基于约束处理后的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获得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标准网格划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标准网格划分,获得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
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历史充电数据的中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的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其中,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包括时间标识;
稳定性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生成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
温度平均值获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获得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平均值;
网格聚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和所述温度平均值获得区域聚合值,通过所述区域聚合值和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进行网格聚合,根据聚合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充电温度极值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中每个网格区域的充电温度极值数据,其中,所述温度极值数据包括极值间隔标识;
标识系数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极值数据获得温度极差值,并通过所述极值间隔标识获得所述温度极差值的标识系数;
加权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标识系数对所述温度极差值加权计算,获得第一稳定影响值;
第二稳定影响值获得模块,用于对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温度等级分布分析,根据温度等级分布分析结果获得第二稳定影响值;
稳定性分析值获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稳定影响值和所述第二稳定影响值获得所述稳定性分析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充电电流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电流监测传感器进行充电电流采集,获得输出电流数据;
电流输出评价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输出电流数据进行电流输出评价,生成电流输出评价结果;
预警标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的预警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关联系数获得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时间关联分析,获得第一关联系数;
第二关联系数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分析,生成第二关联系数;
预警标识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关联系数和所述第二关联系数获得所述预警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
管理响应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充电管理的管理响应数据;
持续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持续监测,根据持续监测结果生成响应评价数据;
响应数据库构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管理响应数据和所述响应评价数据构建响应数据库;
充电响应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响应数据库进行后续的充电响应管理。
综上所述的方法的任意步骤都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存储在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存储器中,并可以被不设限制的计算机处理器调用识别用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方法,在此不做多余限制。
进一步的,综上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可能不止代表次序关系,也可能代表某项特指概念,和/或指的是多个元素之间可单独或全部选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温度采集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
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
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
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
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
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用户的监测需求信息;
基于所述监测需求信息进行需求解析,设定精度约束值,其中,所述精度约束值包括分区精度控制值和监测精度约束值;
通过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的划分数量约束,根据约束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通过所述监测精度约束值对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进行模型约束处理,基于约束处理后的所述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获得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标准网格划分,获得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
获得所述历史充电数据的中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的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其中,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包括时间标识;
根据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生成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
基于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获得每个网格区域的温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温度变化稳定性分析值和所述温度平均值获得区域聚合值,通过所述区域聚合值和所述分区精度控制值对所述标准网格区域划分结果进行网格聚合,根据聚合结果获得所述多个监测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中每个网格区域的充电温度极值数据,其中,所述温度极值数据包括极值间隔标识;
根据所述温度极值数据获得温度极差值,并通过所述极值间隔标识获得所述温度极差值的标识系数;
通过所述标识系数对所述温度极差值加权计算,获得第一稳定影响值;
对所述区域充电温度数据进行温度等级分布分析,根据温度等级分布分析结果获得第二稳定影响值;
根据所述第一稳定影响值和所述第二稳定影响值获得所述稳定性分析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与电流监测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电流监测传感器进行充电电流采集,获得输出电流数据;
基于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输出电流数据进行电流输出评价,生成电流输出评价结果;
基于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进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的预警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时间关联分析,获得第一关联系数;
对所述电流输出评价结果和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分析,生成第二关联系数;
通过所述第一关联系数和所述第二关联系数获得所述预警标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充电管理的管理响应数据;
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持续监测,根据持续监测结果生成响应评价数据;
通过所述管理响应数据和所述响应评价数据构建响应数据库;
通过所述响应数据库进行后续的充电响应管理。
8.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7任一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包括:
信息读取模块,用于对目标电池进行历史充电信息读取,获得历史充电数据;
分区状态评价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历史充电数据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分区状态评价,划分多个监测区域;
充电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监测区域布设温度采集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采集传感器进行所述目标电池的充电温度采集,获得采集数据集合;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采集获得环境温度数据,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数据和所述历史充电数据输入充电阈值分析模型,输出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
监测阈值获得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目标电池的实时充电模式数据,根据所述实时充电模式数据对所述多模式阈值分析结果匹配,获得监测阈值;
温度预警评价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监测阈值对所述采集数据集合进行温度预警评价,生成温度预警评价结果;
充电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温度预警评价结果对所述目标电池进行充电管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76964.9A CN115986874B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76964.9A CN115986874B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86874A true CN115986874A (zh) | 2023-04-18 |
CN115986874B CN115986874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596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76964.9A Active CN115986874B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8687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2799A (zh) * | 2023-05-16 | 2023-09-12 | 江苏中工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辅助监测预警系统 |
CN116799899A (zh) * | 2023-05-29 | 2023-09-22 | 芜湖鑫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安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7154890A (zh) * | 2023-09-08 | 2023-12-01 |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数据联动的充电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7388732A (zh) * | 2023-07-07 | 2024-01-12 | 江苏华翊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高功率密度直流电源安全监测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2389A (zh) * | 2019-04-23 | 2019-08-02 | 扬州大学 | 一种基于温度概率敏度分布检测保温集装箱保温效果的方法 |
WO2022126526A1 (zh) * | 2020-12-17 | 2022-06-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
WO2022183817A1 (zh) * | 2021-03-01 | 2022-09-0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一致性预测方法、装置、预测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56592A (zh) * | 2022-08-29 | 2022-11-18 | 南京乾鑫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低压配电设备的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5447439A (zh) * | 2022-09-19 | 2022-12-09 | 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池温度的充电安全预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2022
- 2022-12-26 CN CN202211676964.9A patent/CN1159868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2389A (zh) * | 2019-04-23 | 2019-08-02 | 扬州大学 | 一种基于温度概率敏度分布检测保温集装箱保温效果的方法 |
WO2022126526A1 (zh) * | 2020-12-17 | 2022-06-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温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
WO2022183817A1 (zh) * | 2021-03-01 | 2022-09-09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温度一致性预测方法、装置、预测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56592A (zh) * | 2022-08-29 | 2022-11-18 | 南京乾鑫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低压配电设备的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5447439A (zh) * | 2022-09-19 | 2022-12-09 | 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池温度的充电安全预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2799A (zh) * | 2023-05-16 | 2023-09-12 | 江苏中工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辅助监测预警系统 |
CN116799899A (zh) * | 2023-05-29 | 2023-09-22 | 芜湖鑫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安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6799899B (zh) * | 2023-05-29 | 2024-02-27 | 深圳市泰量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安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7388732A (zh) * | 2023-07-07 | 2024-01-12 | 江苏华翊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高功率密度直流电源安全监测方法和系统 |
CN117154890A (zh) * | 2023-09-08 | 2023-12-01 |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数据联动的充电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7154890B (zh) * | 2023-09-08 | 2024-02-20 |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数据联动的充电监测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86874B (zh) | 2023-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86874A (zh) | 一种电池充电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
WO2022253038A1 (zh) | 基于弹性网的锂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10161425B (zh) | 一种基于锂电池退化阶段划分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 | |
EP4019321A1 (en) | Battery manag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vehicle | |
CN116502112B (zh) | 一种新能源电源测试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390135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soc预测方法 | |
US918245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teriori adaptation of a state of charge model in a battery | |
CN110429322B (zh) | 锂电池一致性分类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2508165A (zh) | 一种评价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一致性的方法 | |
CN109613440B (zh) | 电池的分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20053702A1 (en) | Activ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 |
CN108061863A (zh) | 检测电池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3412264A (zh) | 蓄电池组内单体电池一致性的评价方法 | |
CN111257770B (zh) | 一种电池包功率估算方法 | |
CN103902005A (zh) | 一种电池充电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 |
CN116953547A (zh) | 一种储能电池健康度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879070A (zh) | 一种电池状态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1460656A (zh) | 一种电力机房通信电源运行寿命评估方法和系统 | |
CN104569838B (zh) | 基于远程监控的集装箱储能设备核心部件的评价方法 | |
CN117805663A (zh) | 基于运行状态的电池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6068402A (zh)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状态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08130B (zh) | 电池簇荷电状态在线估算方法 | |
CN118541613A (zh) | 电池析锂窗口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
CN211086535U (zh)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荷电态预测电路 | |
CN118589658B (zh) | 一种移动式储能电源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