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4521A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34521A CN117134521A CN202310092639.6A CN202310092639A CN117134521A CN 117134521 A CN117134521 A CN 117134521A CN 202310092639 A CN202310092639 A CN 202310092639A CN 117134521 A CN117134521 A CN 1171345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harging
- charging coil
- electronic device
- received signal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用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移动使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第一电子设备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至前述两个位置分量确定的第五位置后,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即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交变磁场,传输电能的充电技术。具体的,在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当电子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设备上时,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接通电源后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电流,进而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实现无线充电。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当电子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上的摆放位置不合适时,即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几何中心无法完全对准无线充电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几何中心时,两个无线充电线圈的几何中心位置匹配误差会增加对电子设备的电量消耗,降低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两个无线充电线圈位置匹配误差导致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其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五位置,第五位置是由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本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每个方向上发射线圈的位置及接收线圈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驱动发射线圈至最佳充电位置,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线圈)几何中心的对准程度,进而提高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
本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中的位置分量由第一电子设备直接计算得到,可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由于计算导致的电量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一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作为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三位置后,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
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中的位置分量由第一电子设备直接计算得到,可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由于计算导致的电量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二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作为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中的位置分量由第一电子设备直接计算得到,可以降低第二电子设备由于计算导致的电量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一位置,并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对应第一位置下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其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的。
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中的位置分量由第二电子设备直接计算得到,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由于计算导致的电量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三位置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三位置,并指示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对应第三位置下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其中,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的。
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中的位置分量由第二电子设备直接计算得到,可以降低第一电子设备由于计算导致的电量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位置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可以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两边的位置和接收信号的强度,较准确的得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第一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在一种特殊场景下,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移动范围有限,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位置放的很偏,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调整到极限位置仍然没有获取到最佳线圈耦合位置(最佳充电位置),会出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或递减的情况,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二预设规律,第一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在一种特殊场景下,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移动范围有限,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位置放的很偏,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调整到极限位置仍然没有获取到最佳线圈耦合位置(最佳充电位置),会出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或递减的情况,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一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指示消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三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二预设规律;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指示消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该方法包括: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第二电子设备依次获取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用于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位置分量,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依次获取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用于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第二位置分量,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五位置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第五位置是由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
本方案中,利用每个方向上发射线圈的位置及接收线圈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驱动发射线圈至最佳充电位置,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线圈)几何中心的对准程度,进而提高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位置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可以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两边的位置和接收信号的强度,较准确的得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该方法包括: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第二电子设备依次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位置后,获取在对应第一位置下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其中,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依次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每接收到一个第三位置后,获取在对应第三位置下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其中,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第二电子设备向第一电子设备指示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对应的第五位置;在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五位置后,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本方案中,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每个方向上发射线圈的位置及接收线圈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确定第一电子设备的最佳充电位置。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驱动发射线圈至最佳充电位置,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发射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线圈)几何中心的对准程度,进而提高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效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一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作为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二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作为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位置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可以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两边的位置和接收信号的强度,较准确的得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则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在一种特殊场景下,由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移动范围有限,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位置放的很偏,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调整到极限位置仍然没有获取到最佳线圈耦合位置(最佳充电位置),会出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或递减的情况,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用户移动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时,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则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二预设规律;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代码指令,使得该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代码指令,使得该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第四方面、第六方面和第八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第五方面、第七方面和第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相应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手机100和手表200的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115的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115的位置调整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种手机100通过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手表2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一种第一无线充电线圈A和第二无线充电线圈B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一种第一无线充电线圈A的最佳充电位置中X轴坐标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一种第一无线充电线圈A的最佳充电位置中Y轴坐标计算原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一种接收信号强度随位置变化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一种手表200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了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在一些方案中,第一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第二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无线充电线圈。当第一电子设备被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并且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接通电源后,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电流,第一电子设备便会给第二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实现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位置不同会导致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几何中心的对准程度不同,进而导致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产生变化。具体的,当第一电子设备沿某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若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几何中心的对准程度先升后降,则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这种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位置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因此,为了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可以将第一电子设备沿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某一方向运动的位置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大小拟合成抛物线,从而基于该抛物线得到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如此,可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对准程度,进而提高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应用于一个电子设备为另一个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过程中。示例性的,请参考图1,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0和第二电子设备200。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200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第二电子设备200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第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器(如无线充电底座),该无线充电器专门用于为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是用户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智能手表等)。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200的无线充电功能,可以称为“正向无线充电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用户日常使用的一个电子产品(如手机等),该第一电子设备100不仅可以接受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还可以为其他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第二电子设备200也可以是用户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智能手表等)。在这种应用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200的无线充电功能,对第一电子设备100而言可以称为“反向无线充电功能”,对第二电子设备200而言可以称为“正向无线充电功能”。
当然,上述第一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有线充电是指:第一电子设备100的充电接口可以连接有线充电器(也称为电源适配器),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例如,上述充电接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100为第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等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一电子设备100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200可以是手机、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平板电脑、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可以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第二电子设备200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结合附图,以图1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100是手机100,图1所示的第二电子设备200是手表200为例,对第一电子设备100为第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的原理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100和手表200的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1、电池112、充电控制模块113、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无线充电线圈115、充电接口116和驱动装置118。
如图2所示,手表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21、电池222、充电控制模块223、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无线充电线圈225和充电接口226。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发射端,手表200作为无线充电信号的接收端,手机100为手表200无线充电。因此,如图2所示,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115可以称为发射(Tx)线圈,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可以称为接收(Rx)线圈。
一般而言,手机100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图3示出了一种设置界面示意图。图3中的(a)所示的设置界面中包括“电池”选项201,手机100可以接收用户对图3中的(a)所示的设置界面中“电池”选项201的点击操作,响应于该点击操作,手机100可以显示图3中的(b)所示的电池界面202。电池界面202包括“无线反向充电”开关203。响应于用户对“无线反向充电”开关203的开启操作,手机100可以启动反向无线充电功能。
手机100的反向无线充电功能开启后,手机100的处理器221可以控制充电控制模块113接收电池112的输入,向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输入该直流电信号。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可以将该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变电信号,然后向无线充电线圈115输入该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线圈115响应于该交变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
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115耦合。手表200的无线充电功能开启后,手表200的处理器221可以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开始工作。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感应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发出的交变电磁场,可以产生交变电信号,并向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输入该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可以将该交变电信号整流成直流电信号,并向充电控制模块223输入该直流电信号。充电控制模块223可以根据该直流电信号为电池222充电。
其中,上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可以包括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可以包括电容组合。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无线充电线圈115形成LC谐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115的发射效率。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中的匹配电路用于与无线充电线圈225形成LC谐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225的接收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18能够对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与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的几何中心重合或者尽可能地接近,从而提升充电效率。可选地,驱动装置118中可以设置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进行移动,例如控制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在该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所在平面内进行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动力装置可以设计实现如下:驱动装置118内部在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X、Y方向上设置有电磁铁;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上与电磁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铁或铁片或其它磁性物质,用于接受电磁铁产生的力。通过对电磁铁施加不同大小的电流,电磁铁与磁铁之间产生不同大小的力;通过对不同的电磁铁施加电流,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会感应到不同方向的力。通过对不同的电磁铁施加不同大小的电流,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感应到的合力为最终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需要的位置偏移量,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与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对准。
如图4所示,其示例性示出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位置调整示意图。驱动装置118内部设置有电磁铁11,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上与电磁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磁铁12。当手表200在手机100上摆放时,若如图4所示,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图3中虚线圆形表示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几何中心和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图4中实线圆形表示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的几何中心没有对准。驱动装置118确定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需要向左侧调整2mm,则驱动装置118对左侧的电磁铁11施加相应的电流,对其它三侧的电磁铁11不施加电流,从而使得左侧的电磁铁11与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之间产生吸引力,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向左侧移动2mm,当然,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不同电磁铁11施加不同的电流,使得最终的合力能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向左移动,直至达到图5所达到的效果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装置118根据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与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之间的最佳充电位置,调整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位置。当手表200在手机100上的摆放位置不合适时,调整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的位置,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即Tx线圈)115与无线充电线圈(即Rx线圈)225的几何中心重合或者尽可能地接近,从而提升功率接收设备的充电效率。
当然,上述手机100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15接收其他设备的无线充电输入,即手机100支持正向无线充电。手机100的正向无线充电原理,可以参考手机100为手表200无线充电过程中,手表200的无线充电原理。手机10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例如,如图2所示,手机100的处理器111连接充电接口116,用于检测充电接口116上是否有充电输入(即有线充电输入)。可以理解,当连接了电源的电源适配器217(即有线充电器)连接充电接口116时,处理器111可以检测到充电接口116上有充电输入。此时,处理器111可以与充电控制模块113通信,对充电控制模块113进行参数配置,使得充电控制模块113按照该参数配置为电池112充电。具体的,充电控制模块113连接充电接口116,用于接收由电源适配器217通过充电接口116的充电输入,为电池112充电。例如,该充电接口116可以是USB接口。
手表200也可以支持有线充电。例如,如图2所示,手表200的处理器221连接充电接口226。充电接口226用于连接电源适配器227为手表200有线充电。其中,当连接了电源的电源适配器227连接充电接口226时,手表200中各个器件交互为电池222充电的原理,可以参考手机100的有线充电原理,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出一种手机100和手表200的充电电路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充电电路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图2所示的充电控制模块11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充电管理模块中实现。并且,手机100和手表200的充电电路结构可以不同。
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如第一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内部存储器3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池341,无线充电线圈3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传感器模块380,按键390,马达391,指示器392,摄像头393,显示屏3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3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3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示例性的,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可以是图2所示的手机100。当电子设备300是手机100时,图6所示的处理器310是手机100的处理器111,电池341是手机100的电池112,充电管理模块340包括手机100的充电控制模块11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无线充电线圈342是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115,USB接口330是手机100的充电接口116。
示例性的,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300可以是图2所示的手表200。当电子设备300是手表200时,图6所示的处理器310是手表200的处理器221,电池341是手表200的电池222,充电管理模块340包括手表200的充电控制模块223和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无线充电线圈342是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225,USB接口330是手表200的充电接口226。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3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即图2所示的处理器111)可以是应用处理器AP。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3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3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3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3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3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USB接口3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3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如图2所示的电压适配器217)为电子设备3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3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第二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3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如电子设备300的无线充电底座或者其他可以为电子设备300无线充电的设备),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如图2所示的电压适配器117)。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有线充电。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USB接口3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正向无线充电。充电管理模块3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300的无线充电线圈342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与无线充电线圈342通过匹配电路443连接。无线充电线圈342可以与上述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线圈耦合,感应无线充电器的无线充电线圈发出的交变电磁场,产生交变电信号。无线充电线圈342产生的交变电信号经过匹配电路443传输至充电管理模块340,以便为电池341无线充电。
其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为电池341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电子设备300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接收电池341的输入,为处理器310,内部存储器3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394,摄像头393,和无线通信模块360等供电。充电管理模块34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341的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340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无线充电。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340还可以接收电池341的输入,将电池341输入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该交流电信号经过匹配电路443传输至无线充电线圈342。无线充电线圈342接收到该交流电信号可以产生交变电磁场。其他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感应该交变电磁场,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即电子设备300还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其中,电子设备300进行有线充电、正向无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例中对手机100的有线充电、正向无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原理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电子设备3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350,无线通信模块3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3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3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3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3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3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3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300通过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3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3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3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3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3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3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393反馈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393中。摄像头3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3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3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3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320与处理器3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3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3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此外,内部存储器3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3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370,扬声器370A,受话器370B,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3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3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或将音频模块3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310中。扬声器3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3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3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设备3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370C。耳机接口3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370D可以是USB接口3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第二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the USA,CTIA)标准接口。
按键3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3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3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3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3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3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3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3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395,或从SIM卡接口3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3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3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3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30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100为第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的过程中。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100是手机100,第二电子设备200是手表200为例,即以手机给手表无线充电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
具体的,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方法可以包括步骤701-步骤709。
701: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与手表200的Rx线圈225交互,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与手表2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这样,手表200便可以测得手表200上的Rx线圈225对Tx线圈115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
手机100通过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手表2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通电源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会产生一个不断变化的磁场,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会感应到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电流,这样,手表200便可以测得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过程中,手表200还未开始为手表200充电,手表200只需要测得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而不需要接收手机100的充电。如此,降低此过程中的充电损耗,提高充电效率。
示例性的,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与手表2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即步骤701),具体可以包括步骤7011-步骤7017。例如,如图8所示,步骤701可以包括步骤7011-步骤7017。
7011:手机100判断是否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手机100的Tx线圈115上。若是,则转至步骤7013,若否,则转至步骤7012。
其中,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手机100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114可以包括匹配电路,该匹配电路可以包括电容组合。如果有金属物体放置在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时,手机100可以检测到匹配电路中电容两端电压发生变化。其中,上述金属物体可能是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也可能是其他的金属异物。例如,该金属异物可以为硬币。
具体的,如果手机100确定有金属物品放置在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手机100可以执行步骤7013。如果手机100确定没有金属物品放置在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上,则继续执行步骤7012。
7012: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发射因特网包探测器(Packet Internet Groper,ping)消息。
其中,上述金属物体可能是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也可能是其他的金属异物。上述ping消息用于进行异物检测。如果上述金属物体是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手表200则可以向手机100回复该ping消息的响应消息,如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消息。如果上述金属物体是金属异物,则手机100不会收到上述ping消息的响应消息。其中,SignalStrength消息可以指示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耦合程度,即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其中,SignalStrength消息可以称为信号强度消息。
可以理解,在手机100周围有金属异物的情况下,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则使上述金属异物产生热量。如果该金属异物所产生的热量较多,则可能会引发该金属异物周围的易燃物品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排除安全隐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在为其他设备无线充电之前,可以进行异物检测。
7013:手表200通过Rx线圈225接收ping消息。
7014:手表200通过Rx线圈225向手机100回复Signal Strength消息。
7015:手表200接收到手机100发送的Signal Strength消息,则进入标识和配置(ID&Configuration)阶段,等待接收来自手表200的ID消息和配置(Configuration)消息。
其中,上述ID消息中可以包括手表200的VID和产品序列号。Configuration消息用于指示手表200进行无线充电所需要的最大功率。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手表200的Signal Strength消息。手表20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向手机100发送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
7016:手表200向手机100发送手表200的ID消息和配置(Configuration)消息。
7017:手机100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手表200的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根据Configuration消息调整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输出参数,与手表2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其中,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来自手表200的ID消息和Configuration消息。该ID消息用于指示手表200的产品型号和MAC地址等身份信息。手机100可以根据手表200的ID消息识别出手表200的产品型号和MAC地址等身份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手机100为他人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而消耗手机100的电量;手机100可以通过ID消息识别手表200的身份信息,如果手表200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则可以为手表200无线充电;如果手表200不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则手机100不会为手表200无线充电。其中,手机100可以对比手表200的身份信息与预配置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以判断手表200是否为预配置的移动终端。预配置的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产品型号和MAC地址等身份信息。
接下来,为了使充电效率最大,手机100可以确定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具体流程如下步骤702至步骤712。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是由手表200所确定的。
702: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Tx线圈115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
由于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位置与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为了得到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可以先使手机100沿手表200上的某一方向运动,得到该方向上用于拟合抛物线的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不同位置。
例如,图9示出了一种Tx线圈115和Rx线圈225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假设Tx线圈115为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Rx线圈225为手表200的无线充电线圈。充电前,驱动装置118可以驱动Tx线圈115沿x轴、y轴分别处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位置。
703: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手机100从手表200获取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以便手机100计算出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
手机100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方式,可以是: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向手表200发一个请求、指示或者指令;手表200收到该请求、指示或者指令后,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表200将获取的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至手机100,手机100便可以接收来自手表200发送的的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0的无线充电芯片(如图2中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或者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和处理器221的集成电路)具备获取能力,该无线充电芯片内部会将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电磁信号强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保存在无线充电芯片内部,并发给手机100侧计算最佳充电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记录每个第一位置以及与之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也可以是手表200中的设备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也可以由手表200进行计算,手表200可以将计算结果发给手机100,这种方案将在下个实施例中介绍。
704:手机100根据Tx线圈115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手表200上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一位置分量。
其中,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其中,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即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
图10示出了一种Tx线圈115的最佳充电位置中X轴坐标计算原理示意图。如图10所示,Tx线圈115的最佳充电位置中X轴坐标计算原理为:Tx线圈115的Y轴坐标固定,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在X轴方向移动,得到三个不同的X轴坐标:X1、X2和X3,以及三个不同的X轴坐标对应的不同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机100可以将前述三个X轴坐标数值作为横坐标代入“S=aX2+bX+c”方程,与前述三个X轴坐标数值对应的三个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纵坐标带入“S=aX2+bX+c”方程,可以解出对称轴对应的X轴坐标,该X轴坐标为最佳充电位置中的X轴坐标。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机100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一位置分量。具体的,手机100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一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作为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可以是前述最佳充电位置中的X轴坐标。
由于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位置与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为了较准确的得到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可以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两边的位置和接收信号的强度。具体的,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在一种特殊场景下,由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在手表200中的移动范围有限,若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位置放的很偏,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调整到极限位置仍然没有获取到最佳线圈耦合位置(最佳充电位置),会出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或递减的情况,手机100或手表200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以调整Tx线圈115和Rx线圈225的相对位置,提升手机100向手表200的充电效率;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例如,如图12所示,三个第一位置(X1、X2、X3)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的情况。手机100或者手表200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上可以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或手表200的位置,提示信息包括移动方向。例如,如图13所示,手表200的UI上提示“为提升充电体验,建议移动设备位置”,并显示移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手表200可以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可以直接判断获取到的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若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则可以由手表200通知手机100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具体的,在向手表200发送对应第一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手机100接收来自手表200的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手机100响应于指示消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以调整Tx线圈115和Rx线圈225的相对位置,提升手机100向手表200的充电效率。
705: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Tx线圈115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由于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位置与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在第二方向上,为了得到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可以先使手机100沿手表200上的该方向运动,得到该方向上用于拟合抛物线的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不同位置。
706: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三位置后,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手机100从手表200获取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以便手机100计算出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
手机100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方式,可以是: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三位置后,向手表200发一个请求、指示或者指令;手表200收到该请求、指示或者指令后,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表200将获取的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至手机100,手机100便可以接收来自手表200发送的的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表200的无线充电芯片(如图2中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或者无线充电控制模块224和处理器221的集成电路)具备获取能力,该无线充电芯片内部会将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电磁信号强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保存在无线充电芯片内部,并发给手机100侧计算最佳充电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记录每个第三位置以及与之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也可以是手表200中的设备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也可以由手表200进行计算,手表200可以将计算结果发给手机100,这种方案将在下个实施例中介绍。
707:手机100根据Tx线圈115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二位置分量,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其中,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即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的信号强度最大。
图11示出了一种Tx线圈115的最佳充电位置中Y轴坐标计算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Tx线圈115的最佳充电位置中Y轴坐标计算原理为:Tx线圈115的X轴坐标固定,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在Y轴方向移动,得到三个不同的Y轴坐标:Y1、Y2和Y3,以及三个不同的Y轴坐标对应的不同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机100可以将前述三个Y轴坐标数值作为横坐标代入“S=aY2+bY+c”方程,与前述三个Y轴坐标数值对应的三个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纵坐标带入“S=aY2+bY+c”方程,可以解出对称轴对应的Y轴坐标,该Y轴坐标为最佳充电位置中的Y轴坐标。
即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二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三位置后,从手表200获取Tx线圈115处于对应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手机100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二位置分量。具体的,手机100根据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其中,位置参数是第二位置分量,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作为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接收信号强度作为第二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可以是前述最佳充电位置中的Y轴坐标。
由于手机100放置在手表200上的位置与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因此,为了较准确的得到手表200中的无线充电线圈中接收到的最大信号强度对应的最佳充电位置(手机100充电效率最大所在的位置),可以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两边的位置。具体的,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与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在一种特殊场景下,由于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在手表200中的移动范围有限,若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位置放的很偏,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调整到极限位置仍然没有获取到最佳线圈耦合位置(最佳充电位置),会出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或递减的情况,手机100或手表200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以调整Tx线圈115和Rx线圈225的相对位置,提升手机100向手表200的充电效率;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例如,图12示出了一种接收信号强度随位置变化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三个第一位置(X1、X2、X3)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持续递增的情况。手机100或者手表200的UI上可以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或手表200的位置,提示信息包括移动方向。例如,图13示出了一种手表200的用户界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手表200的UI上提示“为提升充电体验,建议移动设备位置”,并显示移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手表200可以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可以直接判断获取到的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若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则可以由手表200通知手机100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具体的,在向手表200发送对应第三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手机100接收来自手表200的指示消息;其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Tx线圈115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二预设规律;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手机100响应于指示消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手机100,以调整Tx线圈115和Rx线圈225的相对位置,提升手机100向手表200的充电效率。
708: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移动至第五位置;其中,第五位置是由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
第五位置包括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即第五位置包括前述最佳充电位置中的X轴坐标和前述最佳充电位置中的Y轴坐标。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移动至第五位置,以便于手机100在最佳充电位置为手表200充电。
709: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为手表200无线充电。
上面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机100计算得到的。下面介绍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表200计算得到的,手表200可以将计算结果发给手机100。具体参见图14,图14包括步骤1401至1414。
1401: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与手表100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01的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02: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Tx线圈115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02的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03:手机100向手表200发送每个第一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表200计算得到的,因此,手机100需要向手表200发送用于计算最佳充电位置的每个第一位置。
1404:手表200接收每个第一位置。
1405:手表200获取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1406:手表200根据Tx线圈115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手表200上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一位置分量。
其中,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其中,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第二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04的执行主体不同,上面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机100计算得到的,本实施例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表200计算得到的技术相同,除此之外,其他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07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Tx线圈115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05的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08:手机100向手表200发送每个第三位置。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10的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09:手表200接收每个第三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表200计算得到的,因此,手机100需要向手表200发送用于计算最佳充电位置的每个第三位置。1410:手表200获取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1411:手机100根据Tx线圈115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Tx线圈115的第二位置分量,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其中,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第四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Tx线圈115在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Rx线圈225的接收信号强度。
该步骤与前述步骤707的执行主体不同,上面实施例中,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机100计算得到的,本实施例最佳充电位置是由手表200计算得到的技术相同,除此之外,其他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412:手表100发送第五位置,其中,第五位置是由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
1413:手机100通过驱动装置118驱动Tx线圈115移动至第五位置。
1414:手机100通过Tx线圈115为手表200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由第二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不同的位置。这样,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每移动一个位置,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就可以获取一个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至少三个位置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至少三个接收信号强度后,第二电子设备可以计算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最佳充电位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该最佳充电位置后,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如此,可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
并且,也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计算最佳充电位置。具体的,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每移动一个位置,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就可以获取一个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至少三个位置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的至少三个接收信号强度后,将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至少三个位置以及获取的至少三个接收信号强度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由第一电子设备计算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最佳充电位置,然后,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最佳充电位置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二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该最佳充电位置后,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如此,可以提高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设备移动第二电子设备上无线充电线圈的位置的方式,以及怎么计算最佳充电位置的具体方案,跟前述的方案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上述存储器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第一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或图6所示的手机100的结构。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该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上述存储器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第二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表2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手表2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第二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表2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表2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第一电子设备(如手表2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表2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第二电子设备(如手表200)。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播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基于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播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播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所述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依次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所述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是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处于对应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
其中,所述位置参数是所述第一位置分量,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作为所述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作为所述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每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后,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一位置,并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对应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则发出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第一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指示消息;其中,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指示消息,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移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调整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提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8.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依次获取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一方向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位置分量,所述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依次获取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充电线圈沿第二方向分别处于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所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第二位置分量,所述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第五位置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所述第五位置是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10.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无线充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依次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位置后,获取在对应第一位置下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依次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至少三个第三位置,每接收到一个第三位置后,获取在对应第三位置下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以及每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二位置分量;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分量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第二方向上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处于任一个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指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位置分量和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位置分量对应的第五位置;
在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至所述第五位置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的第一位置分量,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以及每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对应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参数;
其中,所述位置参数是所述第一位置分量,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作为所述第一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横坐标,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作为所述预设一元二次方程的纵坐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至少三个第三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符合第二预设规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二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与所述第二预设规律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分别处于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线圈的接收信号强度后,若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指示消息;
其中,所述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三个第一位置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按照所述第一无线充电线圈移动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第一预设规律;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或者第一预设规律为接收信号强度由大变小再变大。
14.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8-9或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8-9或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2639.6A CN117134521B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92639.6A CN117134521B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34521A true CN117134521A (zh) | 2023-11-28 |
CN117134521B CN117134521B (zh) | 2024-07-30 |
Family
ID=88857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92639.6A Active CN117134521B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3452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1006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
US20180014709A1 (en) * | 2016-07-13 | 2018-01-18 | Irobot Corporation | Autonomous robot auto-dock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10649719A (zh) * | 2019-08-23 | 2020-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439142A (zh) * | 2020-05-26 | 2020-07-2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适用于无人机的电磁谐振耦合式无线充电效率优化方法 |
CN111756079A (zh) * | 2019-03-27 | 2020-10-09 | 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10092639.6A patent/CN1171345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1006A (zh) * | 2011-10-14 | 2013-04-17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导引定位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
US20180014709A1 (en) * | 2016-07-13 | 2018-01-18 | Irobot Corporation | Autonomous robot auto-dock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11756079A (zh) * | 2019-03-27 | 2020-10-09 | 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方法 |
CN110649719A (zh) * | 2019-08-23 | 2020-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439142A (zh) * | 2020-05-26 | 2020-07-2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适用于无人机的电磁谐振耦合式无线充电效率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34521B (zh) | 202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13156A1 (zh) | 蓝牙切换方法及蓝牙设备 | |
US20230179019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640252B (zh) | 无线充电设备 | |
US11509173B2 (en) | Method of wireless charg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wireless charging | |
KR20180108317A (ko) |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거치 형태에 따른 무선 전력 송신 방법 | |
KR20200099735A (ko) | 무선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 |
EP3735008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with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20200033053A (ko) | 멀티 무선 충전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0649719A (zh)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492678A (zh)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886994B (zh) | 一种终端 | |
CN117134521B (zh)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102607172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 |
CN114243162A (zh) |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305469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1034072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463912A (zh) | 电子设备及供电控制方法 | |
CN116382810A (zh) | Meta模式的启动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11717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vibration waveform of linear motor | |
CN113922522A (zh) | 无线充电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079809A (zh) | 终端及其输入方法与装置 | |
KR20210032104A (ko) | 주소 정보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작동 방법 | |
CN110445905B (zh) | 图像获取设备、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系统 | |
CN116056307B (zh) | 主板架构和电子设备 | |
US2022022545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bluetooth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