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3839B -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3839B
CN117123839B CN202311398431.3A CN202311398431A CN117123839B CN 117123839 B CN117123839 B CN 117123839B CN 202311398431 A CN202311398431 A CN 202311398431A CN 117123839 B CN117123839 B CN 117123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value
detection point
parallelism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984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23839A (zh
Inventor
张平
宋振
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zoli Machine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ozoli Machine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ozoli Machine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ozoli Machine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984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23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23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3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23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3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to milling machines or cutter
    • B23C9/005Details or accessories so far as specially adapted to milling machines or cutter milling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2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xisting or desired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用于校验第一滑座和铣头主轴箱的角度,第一滑座放置于机台,并设有第一连接面,机台设有转台座,铣头主轴箱设有与第一连接面滑动配合的滑动面,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包括:提供检测件、第一检具及第二检具;根据检测件和第一检具检测并判断第一连接面对机台的角度是否合格;若是,将铣头主轴箱装配于第一连接面,以使滑动面与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铣头主轴箱具有主轴;根据第二检具检测并判断主轴对转台座的垂直度是否合格;若是,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把特殊角度转化为常测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提高铣头角度调整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实际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铣头调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机床行业的飞速发展,多轴联动数控机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中。其中,在加工高精度要求的产品时,机床摆角铣头与运行滑座的角度精度至关重要,若摆角铣头的设置角度精度不足,则生产出的产品无法满足要求,并且,摆角铣头的角度精度随温度,加工状态,机械磨损等影响较大,必须定期对摆角铣头进行误差检测及补偿,以保证摆角铣头加工精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目前对摆角铣头的角度调整常通过激光干涉仪进行校验,这种方式实际操作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检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旨在把特殊角度转化为常测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提高铣头角度调整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实际操作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用于校验第一滑座和铣头主轴箱的角度,所述第一滑座放置于机台,并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机台设有转台座,所述铣头主轴箱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滑动配合的滑动面,所述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包括:
提供检测件、第一检具及第二检具;
根据所述检测件和所述第一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一连接面对所述机台的角度是否合格;
若是,将所述铣头主轴箱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使所述滑动面与所述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所述铣头主轴箱具有主轴;
根据所述第二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主轴对所述转台座的垂直度是否合格;
若是,所述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检测件和所述第一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角度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检具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在所述第一检具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二检测点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三检测点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点、所述第二检测点及所述第三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所述第一检具上表面对所述机台的第一平行度;
判断所述第一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若是,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角度合格,将所述铣头主轴箱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使所述滑动面与所述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数值,得到所述第一平行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一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二检测点的第一检测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三检测点的第二检测值;
计算所述第一检测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值、所述第二检测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所述第一检具上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平行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滑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拔出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
将所述垫板装入所述塞尺拔出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一滑座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四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拔出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
将所述垫板装入所述塞尺拔出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主轴的垂直度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检具放置于所述转台座,所述主轴装入验棒,所述验棒的表面形成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所述第四检测点和所述第五检测点沿第一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检测点和所述第七检测点沿第二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母线方向与所述验棒轴线形成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母线方向与所述验棒轴线形成的第二面垂直设置;
通过所述检测件检测所述第四检测点、所述第五检测点、所述第六检测点及所述第七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所述验棒母线对所述第二检具的第二平行度;
判断所述第二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若是,所述主轴的垂直度合格,所述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四检测点、所述第五检测点、所述第六检测点及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数值,得到所述第二平行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二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五检测点的第三检测值;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三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七检测点的第四检测值;
计算所述第三检测值与所述第二标准值、所述第四检测值与所述第三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所述验棒在所述第一母线方向和所述第二母线方向的第二平行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铣头主轴箱包括第二滑座和主轴箱,所述第二滑座设有所述滑动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主轴箱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转动配合的转动面,所述主轴箱设有所述主轴;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所述转动面具有沿第三方向的第五侧和第六侧,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母线方向和所述验棒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平面;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六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五侧;
当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五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六侧。
在一实施例中,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转动面还具有沿第四方向的第七侧和第八侧,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设置;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八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七侧;
当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七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八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包括表座、表杆及千分表,所述千分表通过所述表杆连接于所述表座;
且/或,所述第一检具包括挡块和角度检具,所述挡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面靠近所述机台的一端,所述角度检具通过所述挡块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抵接;
且/或,所述第二检具为方角尺,所述方角尺平放于所述转台座。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通过检测件和第一检具将第一滑台的第一连接面对机台的角度精度检测转换为对第一检具的上表面对机台的平行度检测,以通过第一检件上表面的平行度判断第一连接面对机台的角度精度是否合格,若是,再将铣头主轴箱装配于第一连接面,再通过检测件和第二检具对铣头主轴箱的主轴对转台座进行垂直度检测,以此判断主轴对第一连接面的角度精度是否合格,若是,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角度精度满足要求,如此将摆角铣头的角度检测转化为平行度和垂直度检测,降低工人的操作难度,且提高了角度精度的检测精度,降低了角度精度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对机台的角度检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轴对转台座的垂直度检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轴对转台座另一视角的垂直度检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滑座;11、第一连接面;2、铣头主轴箱;21、第二滑座;22、主轴箱;221、主轴;222、转动面;3、检测件;31、表座;32、表杆;33、千分表;4、第一检具;41、挡块;42、角度检具;5、第二检具;6、机台;7、转台座;8、验棒。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照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用于校验第一滑座1和铣头主轴箱2的角度,第一滑座1放置于机台6,并设有第一连接面11,机台6设有转台座7,铣头主轴箱2设有与第一连接面11滑动配合的滑动面,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包括:提供检测件3、第一检具4及第二检具5;根据检测件3和第一检具4检测并判断第一连接面11对机台6的角度是否合格;若是,将铣头主轴箱2装配于第一连接面11,以使滑动面与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铣头主轴箱2具有主轴221;根据第二检具5检测并判断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是否合格;若是,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铣头主轴箱2的滑动面与第一滑座1的第一连接面11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面11与机台6表面可呈夹角设置,以满足铣头的加工需求,在将铣头主轴箱2安装至第一连接面11前,可通过检测件3和第一检具4的配合对第一连接面11的设置角度精度进行校验,从而使铣头主轴箱2沿第一连接面11的滑动角度在精度范围内;将第一检具4放置于第一连接面11上,通过检测件3检测第一检具4的上表面对机台6表面的平行度间接检测第一连接面11对机台6的角度精度,以此通过第一检具4将角度检测转化为平行度检测,降低了对第一连接面11进行角度检测的难度,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了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检测效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若第一连接面11对机台6的角度精度符合要求,将铣头主轴箱2安装至第一连接面11,通过检测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间接检测主轴221与第一连接面11的设置角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以将角度检测转化为垂直度检测,便于工人操作,提高检测效率。若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角度精度也符合要求,则摆角铣头角度全部校验完毕,从而通过摆角铣头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
在实际实施时,检测件3可根据设置角度的精度要求进行选取,当平行度和垂直度的检测精度达到一丝时,角度检测精度的误差范围可达到±0.01°。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检测件3和第一检具4检测并判断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检具4置于第一连接面11,并在第一检具4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检测点和第三检测点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检测件3分别检测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第一检具4上表面对机台6的第一平行度;判断第一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是,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合格,将铣头主轴箱2装配于第一连接面11,以使滑动面与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若否,根据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检具4置于第一连接面11后,通过检测件3检测第一检具4的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对机台6的的检测值,判断第一检具4的第一平行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值的精度要求,若第一平行度满足第一预设值的精度要求,则第一连接面11对机台6的角度也满足精度要求,若第一平行度不满足第一预设值的精度要求,可根据第一平行度修正第一连接面11对机台6的设置角度,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第一预设值可为一丝或两丝。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检测件3分别检测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数值,得到第一平行度的步骤包括:将检测件3在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一标准值;读取检测件3在第二检测点的第一检测值;读取检测件3在第三检测点的第二检测值;计算第一检测值与第一标准值、第二检测值与第一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第一检具4上表面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一平行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别读取检测件3在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的数值,以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作为第一标准值,计算第二检测点的第一检测值和第三检测点的第二检测值对第一标准值的差值,即得到第一检具4上上表面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一平行度,当第一检具4上表面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一平行度均小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检具4上表面的第一平行度满足第一预设值的精度要求,即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精度满足要求。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检测点可为多个,每一检测点检测多次,以确保测得第一平行度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检测件3可在第一检具4的上表面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连续检测,其中第一方向上读数最小和最大的检测值为第一标准值和第一检测值,第二方向上读数最小和最大的检测值为第一标准值和第二检测值。
在一实施例中,若否,根据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第一滑座1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提供塞尺;当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二侧的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当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一侧的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拔出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将垫板装入塞尺拔出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度不符合精度要求进行修正时,需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时,可在第一滑座1与机台6靠近第二检测点的第二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反之,则在第一滑座1与机台6靠近第一检测点的第一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而后再次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一预设值比较,若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即可进行下一步骤,若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继续在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叠加塞尺,每次叠加一单位塞尺时,需重新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一预设值,直至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即第一方向的第一平行度满足第一预设值的要求,此时将插入的塞尺拔出并读取插入塞尺的厚度,根据插入塞尺的厚度配磨相同厚度的垫板,将垫板装入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并使垫板位于塞尺的拔出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若否,根据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第一滑座1具有沿第二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提供塞尺;当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四侧的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当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三侧的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拔出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将垫板装入塞尺拔出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度不符合精度要求进行修正时,需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进行比较,当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时,可在第一滑座1与机台6靠近第三检测点的第四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反之,则在第一滑座1与机台6靠近第一检测点的第三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而后再次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三检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一预设值比较,若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即可进行下一步骤,若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继续叠加插入塞尺,直至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进行下一步骤。
进一步地,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滑座1可通过多个等高垫铁架设于机台6,多个等高垫铁均匀地设置于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优选地,可设置六个等高垫铁,六个等高垫铁沿第一方向呈两列三排设置,并位于第一滑座1的边缘,当在第一侧或第二侧的第一滑座1与机台6之间插入塞尺时,可将塞尺插入第一滑座1和等高垫铁之间,同样地,配磨后的垫板也插入第一滑座1和等高垫铁之间,则垫板的面积可与等高垫铁的截面面积一致,以保证第一滑座1放置于机台6的平稳度,在将垫板装入后,可再次对第一检测点和第二检测点进行检测,若第一平行度仍不满足要求,可在装入垫板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塞尺进行补偿厚度的检测,而后配磨和装入垫板,直至第一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检具5检测并判断主轴221的垂直度是否合格的步骤包括:第二检具5放置于转台座7,主轴221装入验棒8,验棒8的表面形成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第四检测点和第五检测点沿第一母线方向设置,第六检测点和第七检测点沿第二母线方向设置,第一母线方向与验棒8轴线形成的第一面和第二母线方向与验棒8轴线形成的第二面垂直设置;通过检测件3检测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验棒8母线对第二检具5的第二平行度;判断第二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若是,主轴221的垂直度合格,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若否,根据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检具5放置于转台座7上,并具有与转台座7表面呈垂直的检测面,通过检测件3和第二检具5检测验棒8的第一母线与第二母线对检测面的第二平行度来检测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当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第二平行度精度均满足第二预设值的要求,则验棒8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满足精度要求,即主轴221与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也满足精度要求,摆角铣头角度精度符合要求。若验棒8母线的第二平行度不满足第二预设值的精度要求,可根据第二平行度修正主轴221对第一连接面11的设置角度,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一预设值。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母线方向与验棒8轴线形成的第一面和第二母线方向与验棒8轴线形成的第二面垂直设置,以更加直观地体现验棒8与转台座7的垂直度,便于根据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平行度调整主轴221与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检测件3分别检测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的数值,得到第二平行度的步骤包括:将检测件3在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二标准值;读取检测件3在第五检测点的第三检测值;将检测件3在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三标准值;读取检测件3在第七检测点的第四检测值;计算第三检测值与第二标准值、第四检测值与第三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验棒8在第一母线方向和第二母线方向的第二平行度。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读取检测件3在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以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作为第二标准值,计算第五检测点的第三检测值对第二标准值的差值,即得到验棒8在第一母线的第二平行度,以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作为第三标准值,计算第七检测点的第四检测值对第三标准值的差值,即得到验棒8在第二母线的第二平行度,当验棒8的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第二平行度均小于第二预设值时,验棒8的第二平行度满足第二预设值的精度要求,即主轴221与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精度满足要求。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检测点可为多个,每一检测点检测多次,以确保测得第二平行度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检测件3可沿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连续检测,其中第一母线上读数最小和最大的检测值为第二标准值和第三检测值,第一母线上读数最小和最大的检测值为第三标准值和第四检测值。
在一实施例中,铣头主轴箱2包括第二滑座21和主轴箱22,第二滑座21设有滑动面和第二连接面,主轴箱22设有与第二连接面转动配合的转动面222,主轴箱22设有主轴221;若否,根据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转动面222具有沿第三方向的第五侧和第六侧,第三方向与第一母线方向和验棒8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平面;提供塞尺;当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六侧的滑动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拆下主轴箱22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转动面222的第五侧;当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五侧的滑动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拆下主轴箱22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转动面222的第六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平行度不符合精度要求进行修正时,需对第四检测点和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第四检测点可位于第五检测点远离主轴221的一侧,当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时,可在第二连接面与转动面222靠近第五检测点的第六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反之,则在第二连接面与转动面222靠近第四检测点的第五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而后再次对第四检测点和第五检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二预设值比较,若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即可进行下一步骤,若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继续在第二连接面与转动面222之间叠加塞尺,每次叠加一单位塞尺时,需重新对第四检测点和第五检测点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二预设值,直至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即第一母线的第二平行度满足第二预设值的要求,此时将插入的塞尺拔出并读取插入塞尺的厚度,拆下主轴箱22并根据插入塞尺的厚度配磨转动面222与塞尺拔出位置相反的一侧。在实际实施时,第五侧和第六侧互为相反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若否,根据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转动面222还具有沿第四方向的第七侧和第八侧,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垂直设置;提供塞尺;当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八侧的滑动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拆下主轴箱22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转动面222的第七侧;当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第七侧的滑动面与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塞尺,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拆下主轴箱22并根据塞尺的数值配磨转动面222的第八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平行度不符合精度要求进行修正时,需对第六检测点和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第六检测点位于第七检测点远离主轴221的一侧,当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时,可在第二连接面与转动面222靠近第二母线的第七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反之,则在第二连接面与转动面222远离第二母线的第八侧插入最小单位的塞尺,而后再次对第六检测点和第七检测点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的差值与第二预设值比较,若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即可进行下一步骤,若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继续叠加插入塞尺,直至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值,进行下一步骤。
进一步地,在转动面222配磨后,可再次对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第二平行度进行检测,若第二平行度仍不满足要求,可再次通过塞尺进行补偿厚度的检测,而后重新配磨转动面222,直至第二平行度小于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件3包括表座31、表杆32及千分表33,千分表33通过表杆32连接于表座31;且/或,第一检具4包括挡块41和角度检具42,挡块41设于第一连接面11靠近机台6的一端,角度检具42通过挡块41限位于第一连接面11,并与第一连接面11抵接;且/或,第二检具5为方角尺,方角尺平放于转台座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千分表33通过标杆连接于表座31,当利用检测件3检测第一检具4上表面的平行度时,将表座31放置于机台6,千分表33抵接第一检具4上表面,而后缓慢移动表座31,使得千分表33经过检测点,读取千分表33的在检测点读数,获得平行度;当利用检测件3检测主轴221与转台座7的垂直度时,第二检具5放置于转台座7,将表座31放置于第二检具5,千分表33连接于主轴221的验棒8,缓慢移动表座31,使千分表33经过检测点,读取千分表33在检测点的读数,获得验棒8对第二检具5的平行度从而得到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第一检具4包括挡块41和角度检具42,角度检具42的截面具有与第一连接面11的设置角度互余的角,以使角度检具42的上表面与机台6相对平行,从而能够通过角度检具42上表面与机台6的平行度判断第一连接面11设置的角度精度。第二检具5为方角尺,将方角尺平放于转台座7时,方角尺具有与转台座7垂直的标准面,当利用检测件3和方角尺检测主轴221对转台座7的垂直度时,将表座31放置于标准面上,通过千分表33检测验棒8对标准面的平行度。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连接面11与机台6的角度呈45°时,角度检具42为45°检具,且主轴221与第一连接面11的角度也为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用于校验第一滑座和铣头主轴箱的角度,所述第一滑座放置于机台,并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机台设有转台座,所述铣头主轴箱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滑动配合的滑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包括:
提供检测件、第一检具及第二检具;
根据所述检测件和所述第一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第一连接面对所述机台的角度是否合格;其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检具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在所述第一检具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检测点、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二检测点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三检测点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点、所述第二检测点及所述第三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所述第一检具上表面对所述机台的第一平行度;
判断所述第一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若是,所述第一连接面的角度合格,将所述铣头主轴箱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以使所述滑动面与所述连接面滑动配合,并形成铣头组件,所述铣头主轴箱具有主轴;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
根据所述第二检具检测并判断所述主轴对所述转台座的垂直度是否合格;其步骤包括:
所述第二检具放置于所述转台座,所述主轴装入验棒,所述验棒的表面形成第四检测点、第五检测点、第六检测点及第七检测点,所述第四检测点和所述第五检测点沿第一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检测点和所述第七检测点沿第二母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母线方向与所述验棒轴线形成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母线方向与所述验棒轴线形成的第二面垂直设置;
通过所述检测件检测所述第四检测点、所述第五检测点、所述第六检测点及所述第七检测点,并通过检测值得到所述验棒母线对所述第二检具的第二平行度;
判断所述第二平行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
若是,所述主轴的垂直度合格,所述摆角铣头角度调整到位;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数值,得到所述第一平行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一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二检测点的第一检测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三检测点的第二检测值;
计算所述第一检测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值、所述第二检测值与所述第一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所述第一检具上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平行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滑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二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拔出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
将所述垫板装入所述塞尺拔出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一滑座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侧和第四侧;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四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第三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一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三侧的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机台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一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拔出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垫板;
将所述垫板装入所述塞尺拔出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检测件分别检测所述第四检测点、所述第五检测点、所述第六检测点及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数值,得到所述第二平行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二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五检测点的第三检测值;
将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设定为第三标准值;
读取所述检测件在所述第七检测点的第四检测值;
计算所述第三检测值与所述第二标准值、所述第四检测值与所述第三标准值的差值,分别得到所述验棒在所述第一母线方向和所述第二母线方向的第二平行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头主轴箱包括第二滑座和主轴箱,所述第二滑座设有所述滑动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主轴箱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转动配合的转动面,所述主轴箱设有所述主轴;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所述转动面具有沿第三方向的第五侧和第六侧,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母线方向和所述验棒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平面;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六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五侧;
当所述第四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五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五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六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否,根据所述第二平行度进行修正的步骤还包括:
所述转动面还具有沿第四方向的第七侧和第八侧,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设置;
提供塞尺;
当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大于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八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七侧;
当所述第六检测点的检测值小于所述第七检测点的检测值,在所述第七侧的所述滑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插入所述塞尺,直至所述第二平行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拆下所述主轴箱并根据所述塞尺的数值配磨所述转动面的第八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包括表座、表杆及千分表,所述千分表通过所述表杆连接于所述表座;
且/或,所述第一检具包括挡块和角度检具,所述挡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面靠近所述机台的一端,所述角度检具通过所述挡块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抵接;
且/或,所述第二检具为方角尺,所述方角尺平放于所述转台座。
CN202311398431.3A 2023-10-26 2023-10-26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Active CN117123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8431.3A CN117123839B (zh) 2023-10-26 2023-10-26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8431.3A CN117123839B (zh) 2023-10-26 2023-10-26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3839A CN117123839A (zh) 2023-11-28
CN117123839B true CN117123839B (zh) 2024-01-09

Family

ID=88858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98431.3A Active CN117123839B (zh) 2023-10-26 2023-10-26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238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40432U (en) * 1997-06-27 1998-09-11 xin-tian Zhang A cutlery alignment system
EP1146314A2 (de) * 2000-04-12 2001-10-17 Dreier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messen von Fertigungsmaschinen
CN105127840A (zh) * 2015-09-08 2015-12-09 清华大学 一种五轴联动机床主轴头姿态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4749995A (zh) * 2022-04-27 2022-07-15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摆动式回转轴定位精度检测方法
CN115446667A (zh) * 2022-09-14 2022-12-09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45°斜摆头五轴卧式加工中心摆角检测的辅具
CN116748573A (zh) * 2023-06-30 2023-09-15 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叶盘铣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一体式床身制造和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40432U (en) * 1997-06-27 1998-09-11 xin-tian Zhang A cutlery alignment system
EP1146314A2 (de) * 2000-04-12 2001-10-17 Dreier Technology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messen von Fertigungsmaschinen
CN105127840A (zh) * 2015-09-08 2015-12-09 清华大学 一种五轴联动机床主轴头姿态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4749995A (zh) * 2022-04-27 2022-07-15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摆动式回转轴定位精度检测方法
CN115446667A (zh) * 2022-09-14 2022-12-09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45°斜摆头五轴卧式加工中心摆角检测的辅具
CN116748573A (zh) * 2023-06-30 2023-09-15 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叶盘铣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一体式床身制造和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双摆角铣头几何精度检测及五轴补偿;于春明;刘波;;制造技术与机床(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3839A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2069B (zh) 一种采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式R-test测量仪球心坐标计算方法
EP2466250B2 (en) Machine calibration artifact
US6985238B2 (en) Non-contact measurement system for large airfoils
CN111618657B (zh) 一种铣刀偏心参数的通用在机非接触标定方法
US7036236B1 (en) Method for certifying and calibrating multi-axis position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CN103341789B (zh) 用于主轴回转误差检测的传感器位置调节装置
CN112595281B (zh) 一种工件的面轮廓度快速测量方法及介质
US9903699B2 (en) Apparatus for the computer assisted setup of a machine tool table
CN117123839B (zh) 摆角铣头角度调整方法
CN110026594B (zh) 透平轴流膨胀机转子动叶片预警槽的加工方法
CN110779418A (zh) 双表在线测量锥体长度的方法
CN114952417B (zh) 一种数控机床检测校验器及其检测校验方法
CN113310439B (zh) 一种基于白光共焦传感器的球壳类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423850B (zh) 一种检验加工件形位尺寸用的检验量具
CN110608652B (zh) 一种内孔孔径精密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EP0787278A1 (en) Thread inspection tool for measurement of pitch diameter, visual check of pitch and thread profile
CN115840418B (zh)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
CN106052627B (zh) 一种用于测量s形试件的装卡工作台
CN110631447A (zh) 一种异形零件空间尺寸的检测系统及方法
WO2004044521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read tolerance checking
CN110440666B (zh) 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安装边测量方法
CN213481185U (zh) 一种硬质合金顶锤小斜面宽度测量装置
CN216620871U (zh) 涡轮动叶片测量工具
CN114102258B (zh) 机床位置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20507887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气囊支架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