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0852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0852A
CN117120852A CN202280027041.2A CN202280027041A CN117120852A CN 117120852 A CN117120852 A CN 117120852A CN 202280027041 A CN202280027041 A CN 202280027041A CN 117120852 A CN117120852 A CN 117120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automatic analyzer
analysis
adjustment
elaps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70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谷昌史
圷正志
铃木直人
古川麻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120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08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92Schedu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01N2035/1018Detecting inhomogeneities, e.g. foam, bubbles, clo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控制计算机(24)如下控制试剂分注机构(11、13),根据分析项目切换所使用的试剂并进行分析,在分析操作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由此,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在试样测定时由固着或浓缩的试剂导致的分注精度不良。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含有血液、尿等多种成分的试样中的目标成分的浓度或活性值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即使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的液面附近的部分劣化或者在试剂容器内产生试剂的浓度梯度,也能够以尽可能不增加试剂的死区容积的方式有效地利用试剂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一种使用试剂容器的试剂进行试样的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测定信息生成部,其保持为了吸引试剂容器的试剂而使作为吸引工具的移液管下降使吸引工具从试剂液面侵入时的吸引工具的标准侵入量以及比标准侵入量大的至少一个试剂异常检测用的侵入量,在发出了试剂的精度管理或校准用的测定请求时,除了基于使用了标准侵入量的试剂的分注的测定以外,还追加基于使用了试剂异常检测用的侵入量的试剂的分注的测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自动分析装置是分析血液、尿、髓液等生物体试样的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装置。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有如下功能:使用带有试样用喷嘴的试样专用的分注机构以及带有试剂用喷嘴的试剂专用的分注机构,将试样、试剂从各自的保存容器分注到反应容器内,在搅拌试样试剂的混合液之后,利用光度计测量该反应液的色调变化,根据该测量出的数据对试样内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并输出结果。
试样、试剂的保存容器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其中也有为了吸引而使喷嘴进入的吸引口较窄的形状。特别是,为了抑制由蒸发引起的浓缩影响、与空气的接触的影响而提高保存稳定性,期望试剂的保存容器为使吸引口变窄的形状。
另外,试剂的保管容器用于重复分析,直到所填充的试剂的液量达到预定量(死区容积)。到达死区容积的试剂容器从装置排出并废弃。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在即使空出测定间隔也使用同一试样、试剂的情况下,始终输出稳定的精度的数据是重要的要求之一。
对于近年来的自动分析装置,为了应对各种检查项目,要求处理多种多样的试样、试剂。另外,要求通过低液量化来降低试剂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输出的数据的精度以及长期的数据的稳定性,要求变得更严格。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对于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机构,不仅要求反复的分注精度,还要求空出时间时的日内数据、跨日的日差数据的稳定性。
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从用户将试样放置于装置的时刻开始试样测定的工序。即,试样的测定间隔根据向用户侧的装置的试样设置时刻而改变。另外,对各试样委托的测定项目根据体检、患者的病情等目的而变化。由于这样的理由,设置于自动分析装置内的试剂容器的使用频率也根据用户的运用、患者的病情、检查目的而变动。
在容器的入口窄的试剂容器的情况下,为了吸引试剂而使试剂喷嘴下降到试剂容器,在试剂吸引后上升时,有时附着在喷嘴的外侧的试剂附着在容器入口。
在使用试剂容器后,在使用该容器中容纳的试剂的下一次测定难以进行的情况下,附着于容器入口的试剂随着时间而干燥、浓缩,有可能产生粘度上升、结晶化等性状的变化。
特别是,根据试剂成分的不同,有时干燥、浓缩的试剂会固着成结晶或膜状。固着的试剂有时在下次吸引时被引入喷嘴的内侧或外侧。若在此状态下向反应容器排出试剂,则固着的成分浓度高的试剂与反应液混合,有时对试样与试剂的反应速度造成影响。
若产生这样的现象,则示出与根据原本的试样浓度设想的吸光度变化不同的变化,因此测定值有可能成为异常值。认为该问题在对试剂分注精度敏感的分析项目中显著,认为有时根据现象不同而产生异常值。
由于这些情况,要求采取针对浓缩或固着的试剂的对策。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在试样测定时由固着或浓缩的试剂导致的分注精度不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列举其一例,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使试样与试剂反应,并测定该反应后的反应液的物性,该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分注机构,其具有吸引、排出所述试剂的喷嘴;保管库,其保管填充有所述试剂的试剂容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分注机构的动作,所述控制部如下控制所述分注机构,根据分析项目切换所使用的所述试剂并进行分析,在分析操作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使所述喷嘴相对于对象的所述试剂容器的吸引口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在试样测定时由固着或浓缩的试剂导致的分注精度不良。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上表面的概略图。
图3是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的试剂容器的概略图。
图4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机构的概略图。
图5是由试剂固着引起的异常值产生机理的概要图。
图6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调节动作的基本概要图。
图7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一循环的概要图。
图8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二循环的概要图。
图9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一循环的另一概要图。
图10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一循环的另一概要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信息的设定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信息的设定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动作时刻信息的选择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动作时刻信息的选择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A的概要的图。
图16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间隔时间计时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控制模式A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A1的概要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B的概要的图。
图20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控制模式B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B1的概要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C的概要的图。
图23是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控制模式C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23对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附图中,对相同或对应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对于这些构成要素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使用图1至图4对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各机构的概观,图2表示来从上面观察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概观。图3是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的试剂容器的概略图。图4是分注机构的概略图。
图1以及图2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100是一种用于使血液等试样与试剂混合并反应,并测定该反应后的反应液的物性的装置,具备:反应盘1、试剂盘3、试样输送机构8、试剂分注机构11、13、试样分注机构9、清洗机构15、分光光度计16、搅拌机构17、18、试样喷嘴清洗槽19、试剂喷嘴清洗槽20、21、搅拌机构清洗槽22、23、控制计算机24等。
在反应盘1上,在圆周上排列有多个用于使试样与试剂混合并反应的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的周围浸在温度被控制为37度的导热性的介质、例如充满水的反应槽中,恒温水在反应槽5内循环,由此反应容器2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7度左右。
在反应盘1(反应槽)的附近设置有使载置有含有血液等试样的试样容器6的支架7移动的试样输送机构8。
在反应盘1与试样输送机构8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以及上下移动的试样分注机构9,分别具备试样喷嘴10。试样喷嘴10以旋转轴为中心一边描绘圆弧一边移动,进行从由试样输送机构8输送到试样分注位置的试样容器6向反应容器2的试样分注。
在试样分注机构9的运转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清洗试样喷嘴10的试样喷嘴清洗槽19以及利用特别的清洗水进行清洗的清洗容器(省略图示)。
试剂盘3是能够在其中在圆周上载置多个试剂容器4的构造。试剂盘3被保冷,被设置有吸引口(省略图示)的盖覆盖。试剂容器4是填充有用于试样分析的试剂的容器。
图3表示试剂容器4的几个方式的概略图。如图3所示,试剂容器4有保存试剂的空间为一个的单试剂系试剂容器4A、空间为两个的双试剂系试剂容器4B、空间为三个的三试剂系试剂容器4C等。
另外,在这些试剂容器4各自的空间的上部,具备用于将试剂喷嘴12、14插入试剂容器4内来吸引试剂的吸引口4a、4b、4c。
为了抑制填充于试剂容器4内部的试剂的浓缩、与空气的接触,吸引口4a、4b、4c的开口优选尽可能窄。例如,有越接近试剂喷嘴12、14的外径越缩小吸引口4b、4c的方法、在试剂容器4的盖开孔并使试剂喷嘴12、14在此通过的方法等。为了使试剂喷嘴12、14通过狭窄的吸引口4a,也可以使吸引口4a周围为研钵状,容易插入吸引口4a的形状。
更具体而言,试剂容器4的任意的开口部都具有多个形状,例如,如吸引口4a那样宽度朝向容纳试剂的速度而变窄,具有适于基于针等的开栓的倒圆锥状的形状、如吸引口4b、4c那样开口面积比试剂喷嘴12、14的截面积稍大的圆柱形状。
返回图1以及图2,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3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以及上下移动的试剂分注机构11、13,分别具备试剂喷嘴12、14。试剂喷嘴12、14以旋转轴为中心一边描绘圆弧一边移动,从吸引口进入试剂盘3内,从试剂容器4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剂。
如图4所示,试剂分注机构11、13构成为将从供水泵25输送并经由齿轮泵26等加压泵加压后的水送入流路27。
流路经由供水泵25全部被纯水充满。在流路上配置有注射泵28,在注射泵28与齿轮泵26之间配置有电磁阀29。
在试剂分注时,电磁阀29成为闭状态,成为向试剂喷嘴12、14前端传递注射泵28的压力的构造,在清洗时使电磁阀29为开状态,将齿轮泵26的压力向试剂喷嘴12、14的前端传递,将试剂喷嘴12、14内的水以高压送出。
此外,试样分注机构9也是大致相同的结构。
返回图1和图2,在试剂分注机构11、13的运转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清洗试剂喷嘴12、14的试剂喷嘴清洗槽20、21。
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置有搅拌机构17、18、分光光度计16以及清洗机构15等,该搅拌机构17、18搅拌分注到反应容器2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反应液),该分光光度计16通过测定从光源(省略图示)经由反应容器2的反应液得到的透射光来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散射光强度,该清洗机构15清洗使用完毕的反应容器2。
搅拌机构17、18构成为能够进行向水平方向的旋转动作以及上下动作,通过插入反应容器2来进行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反应液)的搅拌。在搅拌机构17、18的运转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清洗搅拌机构17、18的搅拌机构清洗槽22、23。
控制计算机24与上述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内的设备连接,控制以试剂分注机构11、13为首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内的各设备、机构的动作。该控制计算机24是具备CPU、存储器等的计算机,进行根据分光光度计16的检测结果求出试样中的预定成分的浓度的运算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控制计算机24一边根据分析项目切换所使用的试剂一边进行分析,在分析操作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试剂分注机构11、13以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下降并通过、上升的调节动作。其详细情况后述。
控制计算机24对各设备的动作的控制基于记录于存储装置的各种程序来执行。在存储装置中,除了用于试样的测定的各种程序以外,还存储经由输入装置输入的各种参数、测定对象试样的信息(试样类别信息等)、测定结果等。
此外,由控制计算机24执行的动作的控制处理可以汇总为一个程序,也可以分别分为多个程序,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另外,程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模块化。
以上是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主要结构。
此外,自动分析装置100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的执行生化分析项目的分析的生化分析装置的情况,也可以是执行免疫的分析项目的分析的免疫分析装置等执行其他分析项目的分析的分析装置。另外,生化分析装置也不限于图1所示的方式,可以另外搭载其他分析项目,例如测定电解质的分析设备。
另外,自动分析装置100不限于设为图1所示那样的单一的分析模块结构的方式,能够设为利用输送装置连接两个以上的能够测定各种相同或不同的分析项目的分析模块、进行前处理的前处理模块的结构。
上述那样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对检查试样的分析处理一般按照以下的顺序执行。
首先,利用试样分注机构9的试样喷嘴10将载置在由试样输送机构8输送到反应盘1附近的支架7上的试样容器6内的试样分注到反应盘1上的反应容器2。接着,将分析中使用的试剂从试剂盘3上的试剂容器4分注到先通过试剂分注机构11、13分注了试样的反应容器2中。接着,利用搅拌机构17、18进行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的搅拌。
然后,使从光源产生的光透过装有搅拌后的混合液的反应容器2,利用分光光度计16测定透射光的光度。将由分光光度计16测定出的光度经由A/D转换器和接口发送到控制计算机24。然后,通过控制计算机24进行运算,求出血液、尿等液体试样中的预定成分的浓度,将结果显示于显示部(省略图示)等,并且存储于存储部(省略图示)。
接着,使用图5以后的附图对本实施例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5说明通过本发明要解决的试剂的固着机理。图5是由试剂固着引起的异常值产生机理的概要图。
不限于如图3所示的吸引口4a那样开口面积较窄的形状的试剂容器4,如图5的(a)所示,在试剂分注动作时试剂喷嘴12、14与试剂液面40接触,但此时试剂也附着于试剂喷嘴12、14的下端部的外周侧。另外,虽然例示了吸引口4a,但吸引口4b、4c的情况也相同。
在此状态下,为了向反应容器2排出试剂,试剂吸引后的试剂喷嘴12、14上升,但此时附着在试剂喷嘴12、14的下端部的外周侧的试剂如图5(b)所示附着在吸引口4a周围。
之后,当经过预定的时间时,附着于吸引口4a周围的试剂41随着时间推移而浓缩。浓缩的试剂由于含有成分的浓度上升而粘度上升、或者成分析出(结晶化)等,如图5的(c)所示,固着在吸引口4a周围,作为固化试剂42残留在吸引口4a周围。
在此状态下,如果进行下次的试剂吸引,则如图5的(d)所示,固化试剂42有时附着在试剂喷嘴12、14的前端,如图5的(e)所示,在吸引试剂时,有可能吸引一部分或者全部量的固化试剂42。
在此状态下,若进行下次的试剂吸引、向反应容器2的排出,则无法进行预定量的试剂的分注,因此认为试样与试剂以与设想不同的速度反应,或者固化试剂42在反应液内溶解,同样地试样与试剂以与设想不同的速度反应。结果,装置取得与原本应得到的吸光度背离的值,因此无法正确地计算测定值,有可能输出设想外的异常值。这样,试剂分注精度降低,异常值发生风险提高。
接着,为了避免上述现象,使用图6以后的图对用于除去固着的试剂的影响的结构以及控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6至图10对用于除去固着在试剂容器吸引口的试剂或者使其与容器内试剂浓度成为均匀状态而成为与连续测定时同等的状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调节动作的基本概要图,图7是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一循环的概要图,图8是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二循环的概要图,图9和图10是高效调节动作的第一循环的另一概要图。
在本发明中,使用试剂喷嘴12、14进行用于除去固着于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的试剂或者使其与容器内试剂浓度成为均匀状态而成为与连续测定时同等的状态的动作。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将去除动作定义为调节动作。
首先,使用图6说明基本的调节动作。图6所示的成为基本的调节动作作为第一动作,如图6的(a)所示进行试剂喷嘴12、14的清洗。该清洗由试剂喷嘴清洗槽20、21进行。
之后,作为第二动作,如图6的(b)所示,将试剂喷嘴12、14插入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此时,期望试剂喷嘴12、14前端与试剂液面40接触,但只要能够得到调节效果,则不一定需要接触。
接着,作为第三动作,如图6的(c)所示,将插入的试剂喷嘴12、14从试剂容器4拔出。
最后,作为第四动作,如图6的(d)所示,清洗试剂喷嘴12、14。该清洗也通过试剂喷嘴清洗槽20、21进行。
在装置的通常的分注循环的一个循环内实施这些图6的(a)至(d)的一系列的工序。例如,在每1小时具有1000次测试的处理能力的装置中,由于一个循环为3.6秒,因此在该3.6秒以内执行。
其中,如上所述,附着于吸引口4a、4b、4c的试剂在浓缩进展而完全干燥时成为粉末、结晶等固体。固体化的试剂与液体时相比,难以通过试剂喷嘴12、14均匀地除去。因此,期望进行进一步提高了作为基本的调节的效果的高效调节。以下,使用图7及图8对其一例的概要进行说明。
期望图7和图8所示的高效调节在图7的工序中使用装置的分注循环的一个循环、在图8的工序中使用一个循环、共计两个循环来进行。
第一个循环是图7的(a)至(e)的动作,图7中,(a)、(b)、(e)分别与图6中(a)、(b)、(d)相同。
不同点在于图7中的(c)以及(d),进行用于使试剂容器4内的试剂附着于试剂喷嘴12、14来润湿吸引口4a、4b、4c的动作。
例如,如图7的(c)所示,通过在从试剂液面40上升时高速拔出试剂喷嘴12、14,使试剂容易附着在试剂喷嘴12、14周围。之后,如图7的(d)所示,在通过吸引口4a、4b、4c时,进行通过以低速上升而使主动附着于试剂喷嘴12、14的试剂附着于吸引口4a、4b、4c侧的动作。由此,能够再次用试剂使固着于吸引口4a、4b、4c的固化试剂42溶解。
第二个循环是图8的(f)至(k)的动作,图8中,(f)、(g)、(k)分别与图6中(a)、(b)、(d)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进行用于去除溶解的试剂或者使浓度均匀化的动作。
例如,如图8的(g)所示,在使试剂喷嘴12、14暂时浸渍于试剂容器内的试剂后的图8的(h)的拉拔动作中,在吸引口4a、4b、4c上暂时停止拉拔动作,如图8的(i)所示再次进行插入动作直至吸引口4a、4b、4c下,如图8的(j)所示再次上升。
通过这样反复使试剂喷嘴12、14通过吸引口4a、4b、4c,能够除去上述溶解的试剂或者使浓度均匀化。如上所述,使试剂喷嘴12、14暂时浸渍于试剂容器4内的试剂后,通过吸引口4a、4b、4c,因此对于在吸引口4a、4b、4c溶解的试剂,能够得到与预洗同等的效果。
为了获得较大的上述效果,重要的是在图7所示的第一个循环中充分润湿吸引口4a、4b、4c,在图8所示的第二个循环中主动进行试剂喷嘴12、14的插拔。
另外,考虑将图7的第一个循环的(b)置换为图9所示的(b1)那样的、在试剂喷嘴12、14向试剂容器4下降时将试剂喷嘴12、14对试剂的突入量设为“分析动作<调节”的动作,确保浸渍量。
或者,考虑在图7的第一个循环的(d)之后,追加执行图10所示的(d1)那样的吸引少量的试剂并在吸引口4a、4b、4c上排出等主动润湿吸引口4a、4b、4c的动作。
此外,图6至图10是调节动作的一例,只要有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吸引口4a、4b、4c的通过动作即可,动作内容以及所需循环数没有限定。
但是,期望图6等的调节动作使用两个循环以上的分注循环,例如,可以将图6的动作设为两个循环以上,或者进行一组以上的图7及图8的两个循环一组的调节动作。
另外,在执行两个循环以上的情况下,将调节动作在全部循环中设为相同(使图6的循环为三次以上、或者使图7和图8的组为两组以上)、还是在一个以上的循环中设为不同(使图6的循环为一次以上、以及使图7和图8的组为一组以上),没有特别限定。
其中,在使调节动作在一个以上的循环中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按每个试剂项目分开使用。
接着,使用图11至图14对用于实施调节的系统控制进行说明。图11及图12是表示调节信息的设定的一例的图,图13及图14是表示调节动作时刻信息的选择的一例的图。
如上所述,对于附着于吸引口4a、4b、4c的试剂,不使用该试剂容器4的时间越长,浓缩越进展,发生成为异常值发生风险的试剂的固着。
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调节被控制为在试剂固着之前、或者即使发生固着也在下次使用前实施。关于调节所需的信息和实施时刻的控制方法,以下示出其一例。
作为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调节的信息设定,有试剂容器识别码、间隔时间、调节时刻。
试剂容器识别码是用于识别对象试剂容器的码,与分析参数相关联地定义为在测定对象项目时使用的试剂容器。
间隔时间设定从分注对象试剂后到附着于吸引口4a、4b、4c的试剂成为包含异常值发生风险的浓缩状态为止的时间。关于间隔时间的设定,作为考虑了浓缩、干燥时间的时间,例如设定“10-1440分钟”等范围之间的预定时刻间。
调节时刻规定了实施对象试剂的调节的时刻,如果是单试剂系试剂容器4A,则如图11那样是容纳的试剂(第一试剂:R1)的分注时刻,如果是双试剂系试剂容器4B、三试剂系试剂容器4C,则如图12那样按照各个试剂来设定。例如,对于位置1的试剂,成为第一试剂的分注时刻,如果是位置2的试剂,则成为第三试剂:R3的分注时刻。
作为执行调节动作的对象的对象试剂,可以设定多个,例如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双方实施调节等,也可以仅设定第一试剂、第二试剂中的由吸引口4a、4b、4c处的结晶化引起的影响分析精度的特定的试剂。
调节所需的信息设定既可以是如图11那样在一个容器中填充有一个试剂的单试剂系试剂容器4A,也可以是如图12那样多个容器成为组合并分别填充有试剂的双试剂系试剂容器4B、三试剂系试剂容器4C。在图12那样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信息以外,还添加识别成为图12的位置1、位置2那样的组合的容器的信息。
图11、图12那样的信息期望预先保存在控制计算机24内的存储部等中,但也可以是记录在安装于试剂容器的RFID标签等中的方式、或者通过控制计算机24从试剂制造商等在线取得信息的方式等。
控制计算机24为了基于如图11、图12所示的信息确定用于实施调节动作的动作序列,而决定调度选择信息。
图13和图14表示调度选择信息决定的图像。调节动作将装置如通常的分析项目那样调度为10分钟的测定序列。装置基于如图13或图14所示的调度选择信息,决定在10分钟的测定序列中在哪个R动作时刻(R1/R2/R3)实施调节。
接着,使用图15至图23对使用了上述设定的调节时刻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5至图17对成为第一个模式的控制模式A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A的概要的图,图16是间隔时间计时的示意图,图17是控制模式A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控制模式A将预定条件作为针对特定的试剂容器4设定的时间信息,而设为从针对对象的试剂的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以及将对象的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该预定条件成为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的触发条件。
在图15中,示出了装置状态从待机状态转变为操作准备动作、操作。另外,还一并记载了对象试剂的状态。图15中的超时是指超过了作为间隔时间而设定的时间的状态。
在控制模式A中,控制计算机24在自动分析装置100启动时强制地视为经过了经过时间,如图15所示,在装置从待机状态转变为操作准备动作时,对象试剂已经成为超时状态。
这是在待机中不进行对象试剂的间隔时间的计时的系统中强烈期望搭载的控制。在待机中也对对象试剂的间隔时间进行计时的情况下,不需要该控制。
另外,如上所述,在控制模式A中,即使间隔时间超时,在存在对象项目的指令之前也不调度调节动作。即,即使在超时状态下,调度也需要对象项目的指令。
然后,在对象试剂为超时状态下实施了对象项目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计算机24暂时停止新的分析调度,进行针对对象试剂的调节动作的调度。
当实施调节动作的调度时,解除对象试剂的超时并重置对象试剂的间隔时间计时,开始新的间隔时间的计时。
图16示出了间隔时间的计时的示例。例如,是每小时1000次测试的处理能力装置,在设置了60分钟的间隔时间设定的情况下,通过对3600秒按每一个循环减去装置循环3.6秒来进行计时。
接着,使用图17说明控制模式A下的超时处理的流程。控制计算机24在操作持续的期间反复执行下述的调节控制。
如图17所示,首先,控制计算机24在判定为有对象项目分析委托(步骤S101)时,判定在对象项目测定中使用的有效的试剂容器4中的至少一个是否为超时状态(步骤S102)。
在判定为是超时状态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03。与此相对,在判定为不是超时状态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106,调度对象项目的分析(步骤S106)。此时,在本控制模式A中,间隔时间的计时保持继续。
接着,控制计算机24暂时停止所有项目的调度(步骤S103),调度针对试剂容器4的调节动作(步骤S104)。
之后,控制计算机24重置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间隔时间(步骤S105),执行对象测定项目的调度(步骤S106)。
接着,使用图18对调节时刻控制中的控制模式A1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A1的概要的图。
控制模式A1基本上与控制模式A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如图18所示,在未超过经过时间的时刻进行了使用对象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重置间隔时间的计时,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重置的时刻也可以是对象试剂的分注动作调度时。
流程也与图17所示的控制模式A的流程基本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102为否(No)的情况下,处理不进入步骤S106,而进入步骤S105。
接着,使用图19和图20对控制模式B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B的概要的图,图20是控制模式B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控制模式B将预定条件作为针对特定的试剂容器4设定的时间信息,设为从针对对象的试剂的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该预定条件成为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的触发条件。
控制模式B与控制模式A的不同点在于,与有无对象的试剂的分析委托无关,在对象试剂成为超时状态的时刻,调度针对对象试剂的调节动作。然后,在调度了调节动作时解除超时状态,开始新的间隔时间计时。
另外,在控制模式B中,在操作准备时进行对象试剂的调节。在试剂盘3内有多个对象试剂的情况下,对该全部试剂进行调节动作。然后,进行调节动作,在装置状态转移到操作时,开始对象试剂的间隔时间的计时。由此,能够使产生无法执行分析的循环的调节动作在准备中结束,能够迅速地开始分析。
接着,使用图20说明控制模式B下的超时处理的流程。控制计算机24在操作持续的期间反复执行下述的调节控制。
如图20所示,首先,控制计算机24判定试剂容器中的至少一个是否为超时状态(步骤S201)。
在判定为是超时状态时,使处理进入步骤S202。与此相对,在判定为不是超时状态时完成处理。
接着,控制计算机24暂时停止所有项目的调度的同时,调度针对试剂容器4的调节动作(步骤S202)。之后,控制计算机24重置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间隔时间(步骤S203),完成处理。
接着,使用图21对控制模式B1进行说明。图21是表示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B1的概要的图。
控制模式B1基本上与控制模式B相同,在对象试剂成为超时状态的时刻调度针对对象试剂的调节动作,但不同点在于,如图21所示,在超过经过时间之前进行了使用对象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重置间隔时间的计时,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重置的时刻也可以是对象试剂的分注动作调度时。
流程也与图20所示的控制模式B的流程基本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201为否(No)的情况下,不结束处理,而进入步骤S203。
最后,使用图22以及图23对控制模式C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调节控制的控制模式C的概要的图,图23是控制模式C下的调节动作的流程图。
控制模式C将预定条件设为将对象的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该预定条件成为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4a、4b、4c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的触发条件。
如图22所示,在控制模式C中,每当输入对象项目的指令时,在对象试剂分注前调度调节动作。在此控制模式C中,基本上在分注前执行调节动作,因此不需要在控制模式A等下设定的间隔时间的设定。
接着,使用图23对控制模式C下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控制计算机24在操作持续的期间反复执行下述的调节控制。
如图23所示,首先,控制计算机24在判定为有对象项目分析委托(步骤S301)时,调度针对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调节动作(步骤S302),完成处理。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是一种用于使试样与试剂反应并测定该反应后的反应液的物性的装置,其具备:试剂分注机构11、13,其具有吸引、排出试剂的试剂喷嘴12、14;试剂盘3,其保管填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4;以及控制计算机24,其控制试剂分注机构11、13的动作。控制计算机24一边根据分析项目切换所使用的试剂一边进行分析,在分析操作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试剂分注机构11、13,以执行使试剂喷嘴12、14相对于对象的试剂容器4的吸引口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
因此,在试剂附着于吸引口4a、4b、4c的容器形状中,即使在从最后的分注空出某恒定间隔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使在分注前附着于吸引口4a、4b、4c的试剂浓度的调节与连续测定时同等的效果。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在试样测定时固着或浓缩的试剂导致的分注精度不良,能够防止固着的试剂引起的数据异常。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循环损失对装置处理能力造成的影响,因此能够兼顾数据可靠性和检查速度。并且,由于利用分析所必须的试剂喷嘴12、14实施该调节动作,因此不需要具备专用的机构,也能够防止装置的大型化、结构的复杂化等。
另外,将预定条件设为针对特定的试剂容器4设定的时间信息,因此能够控制试剂成分的去除动作的动作时刻,能够在更适当的时刻执行调节动作。
进而,通过将预定条件设为从对对象的试剂的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从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以及将对象的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能抑制频繁地执行调节,能抑制到得到分析结果为止的时间变长。
另外,在超过经过时间且进行了使用对象的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从而能够抑制频繁地执行调节,并且确保成为调节的起点的时刻,实现可靠的调节的实施。
进而,在未超过经过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了使用对象的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不重置经过时间的计时而继续,从而能够抑制调节动作的执行控制变得复杂。
另外,在超过经过时间之前进行了使用对象的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通过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在间隔时间计时中进行对象试剂的分注的期间,对象试剂不会成为超时状态,所以能够降低调节动作的频度。
进而,通过将预定条件设为从对对象的试剂的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能够设为在必要的时刻可靠地执行调节的设定。
另外,控制计算机24在自动分析装置100启动时强制地视为经过了经过时间,由此在电源断开时不需要继续计时,能够使装置结构、控制变得简单。
进而,通过将预定条件设为将对象的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能够在分析前可靠地执行调节动作,保证分析精度,实现装置的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将执行调节动作的对象的试剂设为由在吸引口处的结晶化引起的影响分析精度的特定的试剂,能够抑制在全部的试剂中执行调节动作,能够对装置的动作的大部分进行分析,迅速地执行分析,并且也能够减少调节引起的试剂的消耗。
进而,调节动作通过将分注循环设为使用两个循环以上的量,能够可靠地实现固化试剂42的去除,使调节的效果可靠。
另外,通过使调节动作在所有的循环中相同,不需要增加控制模式,能够避免调节控制变得复杂。
进而,通过使调节动作在一个以上的循环中不同,能够将用于提高效果的动作设为适当交织的条件,能够进行更有效的调节。
<其他>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例子,未必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
符号说明
1—反应盘;2—反应容器;3—试剂盘(保管库);4—试剂容器;4A—单试剂系试剂容器;4B—双试剂系试剂容器;4C—三试剂系试剂容器;4a、4b、4c—吸引口;5—反应槽;6—试样容器;7—支架;8—试样输送机构;9—试样分注机构;10—试样喷嘴;11、13—试剂分注机构;12、14—试剂喷嘴;15—清洗机构;16—分光光度计;17、18—搅拌机构;19—试样喷嘴清洗槽;20、21—试剂喷嘴清洗槽;22、23—搅拌机构清洗槽;24—控制计算机(控制部);25—供水泵;26—齿轮泵;27—流路;28—注射泵;29—电磁阀;40—试剂液面;41—试剂;42—固化试剂;100—自动分析装置。

Claims (14)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使试样与试剂反应,并测定该反应后的反应液的物性,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分注机构,其具有吸引、排出所述试剂的喷嘴;
保管库,其保管填充有所述试剂的试剂容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分注机构的动作,
所述控制部如下控制所述分注机构,根据分析项目切换所使用的所述试剂并进行分析,在分析操作中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使所述喷嘴相对于对象的所述试剂容器的吸引口下降而通过并上升的调节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预定条件设为对特定的所述试剂容器设定的时间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预定条件设为从针对对象的所述试剂的所述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所述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以及将对象的所述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超过所述经过时间且进行了使用对象的所述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未超过所述经过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对象的所述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时,不重置经过时间的计时而继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超过所述经过时间之前进行了使用对象的所述试剂的分析项目的分注的情况下,开始新的经过时间的计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启动时强制地视为经过了所述经过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预定条件设为从针对对象的所述试剂的所述调节动作的实施完成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所述调节动作的计划完成起的经过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启动时强制地视为经过了所述经过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预定条件设为将对象的所述试剂用于分析的委托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执行所述调节动作的对象的所述试剂设为因所述吸引口处的结晶化对分析精度造成影响的特定的试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动作使用两个循环以上的分注循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调节动作设为在所有循环中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调节动作设为在一个以上的循环中不同。
CN202280027041.2A 2021-05-18 2022-04-22 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71208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3767 2021-05-18
JP2021-083767 2021-05-18
PCT/JP2022/018574 WO2022244597A1 (ja) 2021-05-18 2022-04-22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0852A true CN117120852A (zh) 2023-11-24

Family

ID=8414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7041.2A Pending CN117120852A (zh) 2021-05-18 2022-04-22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43334A1 (zh)
JP (1) JPWO2022244597A1 (zh)
CN (1) CN117120852A (zh)
WO (1) WO20222445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4641A (ja) * 1994-09-28 1996-04-12 Yasunobu Tsukioka 血液等の検査装置における分注ノズルの洗浄装置
JP2010060441A (ja) * 2008-09-04 2010-03-1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5494014B2 (ja) * 2010-03-01 2014-05-14 東ソー株式会社 分注ポンプ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体容器
JP6026110B2 (ja) * 2012-01-20 2016-11-16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JP6928712B2 (ja) * 2018-03-16 2021-09-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JP7423957B2 (ja) * 2019-09-24 2024-01-3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洗浄装置及び洗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3334A1 (en) 2024-03-27
WO2022244597A1 (ja) 2022-11-24
JPWO2022244597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867B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试样分注探针清洗方法
JP739933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EP2860528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apparatus
EP2196805B1 (en) Analysis device
JP4251627B2 (ja) 化学分析装置及びその分注方法
EP2881742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EP1460430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CN110869769B (zh) 试验套件、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US1168095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analysis
JP2009121873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013127A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7120852A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116443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0425179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88788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79902B2 (en) Test method and dispensing device
JP692871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14466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試料の自動分析方法
JPH04295763A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H0639266A (ja) 液体攪拌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28706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8713146B (zh) 溶液排出装置及溶液的排出控制方法
JP201008527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H05180850A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JPS629273A (ja)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