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20357A -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20357A
CN117120357A CN202280023469.XA CN202280023469A CN117120357A CN 117120357 A CN117120357 A CN 117120357A CN 202280023469 A CN202280023469 A CN 202280023469A CN 117120357 A CN117120357 A CN 117120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pinning
spinning cop
transport
c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34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库彭本德
C·菲尔施根斯
M·鲍姆格斯
T·福奇
M·蒙德
H·罗特希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da Automatic Wind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20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20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4Supplying or transporting cross-wound packages, also combined with transporting the empty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3Marking or identifying devices for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6Preparing supply pack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卷绕机(1)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准备装置(11)下游的转向装置(13),转向装置与读取装置(12)处于作用连接中,读取装置用于读取施加在存储介质上的关于布置在其上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转向装置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相应的运输介质(5)转向到不同的运输线路中,使得纺纱管纱(3)保留在进给线路(6)上被继续运输或被转向到次级线路(16)上,其中,次级线路(16)包括转向区域(17),借助于转向区域将纺纱管纱(3)转向到存储线路(9)上。

Description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卷绕机(Spulmaschine)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Spinnkops-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以及一种包括这种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的自动卷绕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输送布置在输送介质上的纺纱管纱和空筒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锭纺纱机中生产纱线之后,将这样产生的纺纱管纱套插(aufgesteckt)到输送介质或输送盘上并到达卷绕机。经由输送带将纺纱管纱输送至管纱准备站,以便在那里松开线端部并摆放好用于后续的可靠的抓取。紧接着,纺纱管纱驶入卷绕工位,在那里进行复绕(Umspulen)。
现代卷绕机通常具有大量同类的卷绕工位,在这些卷绕工位上,在环锭纺纱机上生产的纱线被复绕到大容量的交叉卷绕筒子上。为此,必须持续向卷绕工位供应纺纱管纱,因为纺纱管纱运行时间根据纱线数量和卷绕机的性能通常在一到三分钟之间。一台卷绕机最多可配备96个卷绕工位,因此对纺纱管纱的自动供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所需的输送系统主要包括沿着导轨引导的输送带,输送介质或输送盘利用竖直布置的接收芯轴在输送带上环绕。输送盘以其底板基本上在整个输送期间都位于运动的输送带上,输送带通过摩擦锁合携带输送盘。纺纱管纱被套插到输送盘上,纺纱管纱不仅在进给过程中、在退绕期间并且作为空筒管在返回过程中都被套插地保留在输送盘上。
这种输送系统可以直接联接在上游的制造纺纱管纱的纺织机的输送系统上-这被称为纺织机网络-,或者卷绕机的输送系统经由特殊的接口被供应单独布置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管纱。用于喂入新鲜的纺纱管纱的接口例如包括布置在所谓的转接线路的区域中的管纱对中和套插装置(Kopszentrier-undAufsteckeinrichtung),该装置通常位于所谓的扁平环形传送带的上游。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会设置用于回收空筒管的上游接口。
输送系统主要包括进给线路、储存线路、分别通向卷绕工位的所谓横向输送线路以及返回线路。
进给线路沿着整台卷绕机为卷绕工位供应新鲜的有待退绕的纺纱管纱。
在存储线路上具有准备好的纺纱管纱,这些纺纱管纱经由横向输送线路被进给到各个卷绕工位。通常,横向输送线路包括多个储备位置以及一个退绕位置,且最后将退绕后的筒管从退绕位置输送到返回线路。
返回线路平行于进给线路同样沿卷绕机走向且将退绕后的且空的纱筒运走。
在此,闭合的输送回路通常具有多个输送环路,它们被引导至各个卷绕工位或被引导至特殊的机组或处理装置,例如管纱准备装置、筒管清洁装置或套插装置。
纺纱管纱的缠绕状态或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数据在这种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通常存储在传输介质上或存储介质中,或存储在纺纱管纱本身中。读取装置能够读取施加在其上的信息,且输送路程中的转辙器(Weiche)确保纺纱管纱被继续导向到相应的输送线路上或相应的机组/处理装置。
对于由环锭纺纱机提供的纺纱管纱,通常需要进行所谓的准备,因为纺纱管纱的线端部在环锭纺纱机上是这样放置的,即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就无法在卷绕机的工位上进行接收,且相应地也就无法转交到卷绕工位的线进给机构上。
出于该原因,在纺织工业中,纺纱管纱在其从环锭纺纱机到卷绕机的卷绕工位的途中,通常首先经过自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的准备装置,在该准备装置中线端部从纺纱管纱表面松开且为了随后的复绕过程以预备姿势定位在纺纱管纱上,使得卷绕机的工位的线处理和引导机构能够轻松地操作线端部。因此,用于准备纺纱管纱的准备装置在纺织工业中早已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已知,并且在许多文献中进行了描述,有些还非常详细。
DE 102008017256 A1中描述了一种卷绕机,具有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该系统经由连接线路联接在环锭纺纱机的输送系统上。在运行期间,沿竖直取向尽可能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输送盘上的且在一个或多个环锭纺纱机上制造出的纺纱管纱经由入口侧的连接线路被喂入到卷绕机的输送系统中。紧接着,在卷绕机的卷绕工位上退绕的空筒管经由出口侧的连接线路被回收。
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具有大量其他的、不同的输送线路,经由这些输送线路向大量的卷绕工位供应纺纱管纱,或者说经由这些输送线路回收退绕后的筒管。此外,还使用了一些处理装置意义上的机组,例如准备装置或筒管清洁装置,它们经由其他的输送线路与进给线路或返回线路连接,且它们对管纱或者说筒管进行准备和/或后处理。
根据DE 102008017256 A1,带有纺纱管纱的输送盘首先到达位于卷绕机背面的区域中的进给线路,从那里分支出所谓的准备线路。在准备线路的区域中布置了准备装置,所提供的纺纱管纱在准备装置上为了随后的复绕过程进行准备。准备好的纺纱管纱从准备线路经由联接线路到达所谓的存储线路。能可逆地驱动的存储线路将带有准备好的纺纱管纱的输送盘依次分配到大量的横向输送线路之一上。横向输送线路中的每一个都穿行卷绕机的大量卷绕工位之一并且在出口侧联接在位于卷绕机正面的返回线路上。
这样构造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但其设计相对复杂。管纱分配的灵活性受限。因此,当横向输送线路的所有储备位置都被占用时,输送盘可能会运行直至存储线路的末端。出于该原因,存储线路的驱动是可逆的且纺纱管纱会沿相反的方向返回。因此横向输送线路能够实现从两个进给方向接收装备有管纱的输送盘。
此外,所有纺纱管纱都必须穿行准备装置才能到达存储线路。如果在存储线路上已经有相对较多的准备好的纺纱管纱,那么在存储线路本身上或在准备装置的区域中在联接线路和/或准备线路上就有形成堵塞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再对纺纱管纱进行准备。
如果在输送系统中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准备装置,则形成堵塞的风险特别大,因为所有准备好的纺纱管纱都到达可逆地驱动的存储线路。
特别是在多批次占用的情况下,不同批次的准备好的纺纱管纱会在那里来回巡视,直到用于相应批次的相应卷绕工位的横向输送线路能够接收涉及到的纺纱管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用于输送在输送介质上的纺纱管纱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该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包括进给线路、存储线路、横向输送线路以及返回线路,纺纱管纱或输送介质包括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具有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此外,该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还具有至少一个准备装置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准备装置下游的转向装置,其中,准备装置与用于读取施加在存储介质上的关于布置在其上的纺纱管纱的信息的读取装置作用连接,其中,存储介质被有待输送的纺纱管纱或输送介质包括,所述转向装置与用于读取施加在存储介质上的关于布置在其上的纺纱管纱的信息的读取装置作用连接。根据所读取的信息,相应的输送介质被转向到不同的输送线路上,使得纺纱管纱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被继续输送或被转向到次级线路上,其中,次级线路包括转向区域,借助于转向区域使纺纱管纱转向到存储线路上。
在该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机组/处理装置例如准备装置或纱筒清洁装置不再经由输送环路或其他输送线路被集成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而是被放置到相应的输送线路上。也就是说,准备线路位于进给线路上并且将应通过准备线路进行准备的纺纱管纱从进给线路拉入,相应地对纺纱管纱进行准备,以便紧接着将其返回导向到进给线路上。在此,关于分别从旁驶过的纺纱管纱是否要在进给线路上通过准备装置进行准备的信息被存储在包含在输送介质中的存储介质上,或者被存储在纺纱管纱本身中。因此,纱筒清洁装置有利地被放置在返回线路上,以便将这里没有完全在卷绕工位中退绕的且具有不再值得退绕的残余线的纱筒的残余线清除,使得纱筒能够再次被进给到环锭纺纱机。有待清洁的纱筒从返回线路被拉入到纱筒清洁装置中,相应地被处理且被清除残余线后再次被到导向到返回线路上。
由此使得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的设计更容易且更简单。沿着卷绕机走向且为卷绕工位输送新鲜的有待退绕的纺纱管纱的进给线路在机器的末端过渡到存储线路中,存储线路平行于供料线路走向且可沿相反的方向被驱动。存储线路之后是横向输送线路,这些横向输送线路分别穿过卷绕位置引导,并且在这些横向输送线路中纺纱管纱必要时被储备在储备位置中和/或在退绕姿势中向复绕过程进给。横向输送线路可以被构造为经由无端部传送带驱动的线路,或者取代传送带驱动而具有输送轮,借助于输送轮将纺纱管纱从存储线路输送到卷绕工位中。在复绕之后,将空纱筒经由横向输送线路运出到返回线路上,返回线路同样沿着卷绕机走向。
准备装置通常布置在卷绕工位或进给线路的开始。这意味着,有待退绕的纺纱管纱在进给线路上被输送且在此经过准备装置。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的读取装置在此与准备装置处于作用连接中。应在准备装置中进行准备的纺纱管纱从进给线路被拉入到准备装置中。在此接收线端部且这样摆放好,使得卷绕工位的线处理机构能够找到线端部且能够开始卷绕过程。然后,相应准备好的纺纱管纱被再次引导到进给线路上且在其上被继续输送。相反,不应被处理的纺纱管纱在进给线路上从准备装置旁驶过。具有涉及纺纱管纱的信息的存储介质可以被施加在输送介质上,该输送介质通常被构造为输送盘且纺纱管纱在该输送介质上被直立地输送,或者被施加在纺纱管纱本身或纺纱管纱的筒管上。
如果例如准备装置被布置在卷绕机的前部区域,则纺纱管纱必须穿行整个进给线路直至卷绕机的末端,以便到达存储线路。纺纱管纱从存储线路经由横向输送线路被进给到相应的卷绕工位。在准备好的纺纱管纱必须被进给到前部的卷绕工位之一的情况下,该纺纱管纱穿行整个存储线路,直到其到达目标卷绕工位。
因此存在至少一个转向装置,其布置在准备装置下游。转向装置根据准备装置来构造且同样被放置到进给线路上。此外,转向装置与读取装置连接。读取装置检测存储介质上的信息,该信息例如涉及准备状态和/或该纺纱管纱必须进给到哪个卷绕工位。读取装置可以被布置在转向装置的入口区域中或者与转向装置分开构造地布置在其上游。
转向装置包括两个不同的输送线路,其中,第一输送线路将纺纱管纱继续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而第二输送线路是次级线路,其包括转向区域。该转向区域将位于次级线路上的纺纱管纱转向到存储线路上。
这意味着,这样被转向的纺纱管纱不必再在进给线路上行驶至卷绕机的末端以便在这里到达存储线路,然后再次沿着卷绕机在存储线路上被输送至前部卷绕工位之一。
相反,纺纱管纱必须被进给到一个卷绕工位,该卷绕工位沿着材料流位于转向装置之后,这样,纺纱管纱保留在进给线路上且继续被输送直至卷绕机的末端,以便到达存储线路。在此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可以设想,转向装置的将纺纱管纱继续保留在进给线路上的第一输送线路是进给线路本身。替选地,第一输送线路可以是单独的线路区段,在其上纺纱管纱从进给线路被提取且紧接着被再次进给。
借助于包括这种转向装置的这种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可以减少至少一些纺纱管纱到达卷绕工位的行驶时间。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纺纱管纱必须走过整个机器长度两次,才能被进给到卷绕工位。因此,在最好的情况下一些纺纱管纱的行驶时间可以被减少直达50%。
此外,转向装置可以视下游布置的卷绕工位的产能利用率而定将纺纱管纱在存储线路上拉入。这意味着,除了包含在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之外,也可以纳入针对卷绕工位和/或机器分配需求的信息。
此外,转向装置还可以在特殊操作过程中,例如当卷绕机应清空输送介质或当前所有纺纱管纱都应用完时,将空的输送介质或空筒管转向到存储线路上。
因此总体上改进了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的灵活性。针对需求的优化最终也会对整个卷绕机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准备装置。
如果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布置另一准备装置,则不将通过第一准备装置准备的纺纱管纱可以经过转向装置并且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被继续输送且被进给到第二准备装置。在此,关于哪个纺纱管纱应在哪个准备装置中进行准备的分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选择。
如果例如在卷绕机上处理一个批次,那么用于分配的标准可以是,所有的应进给到在卷绕机中布置在转向装置前面的卷绕工位的纺纱管纱都通过第一准备装置进行准备。应进给到布置在转向装置下游的卷绕工位的纺纱管纱经过转向装置且因此保留在进给线路上,以便由第二准备装置进行准备。纺纱管纱在准备好后重新到达进给线路并且从进给线路在机器末端到达存储线路,从而这些纺纱管纱装填后部的卷绕工位。
另一个标准可以是,在卷绕机多批次占用的情况下,每个准备装置只对一个批次的纺纱管纱进行准备。同样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可以设想不同标准的组合,也就是说根据卷绕工位配属和批次归属来分配纺纱管纱。
同样地还可以布置其他的准备装置,在实践中迄今为止特别是对于具有96个卷绕工位的卷绕机而言最多可以布置四个准备装置。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转向装置。
如果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布置至少一个其他的转向装置,则纺纱管纱可以提前被转向到存储线路上用于进给至卷绕工位。特别是在包括大量卷绕工位的较长的卷绕机中,这种设计缩短了针对大量纺纱管纱的行驶时间。由于存储线路仅沿着一个方向被驱动且因此纺纱管纱不再如迄今为止常见的那样在存储线路上来回巡视,因此纺纱管纱向卷绕工位的提前且有目的性的进给是特别有利的。这意味着,例如在具有96个卷绕工位的卷绕机上布置两个转向装置。第一转向装置可以布置在第32个卷绕工位的区域中且第二转向装置可以布置在第64个卷绕工位的区域中。通过准备装置准备好的纺纱管纱在进给线路上到达第一转向装置的区域中,如果他们应被进给到卷绕工位1至32,则通过转向装置被导向到次级线路上并且在此借助于转向区域被转向到存储线路上。用于卷绕工位33至96的纺纱管纱保留在进给线路上。在第二转向装置的区域中,由于卷绕工位33至64的纺纱管纱被引导到相应的次级线路上且借助于转向区域被转向到存储线路上,而应被进给到卷绕工位65至96的纺纱管纱保留在进给线路上且在卷绕机末端到达存储线路。
在此转向装置可以拉入为了优化的机器运行所需的任何模式或任何批次归属的纺纱管纱。此外,转向装置可以视下游布置的卷绕工位的产能利用率而定将准备好的纺纱管纱在存储线路上拉入。这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模式/批次的准备好的纺纱管纱可以由转向装置拉入或者可以经过转向装置,视卷绕工位和机器分配的需求而定。此外特别有利的是,在多个准备装置的情况下设置多个转向装置。
原则上转向装置可以包括任何适合的分配装置。优选转向装置包括转辙器。
不仅在转向装置的入口区域中和/或在转向区域中都可以布置转辙器。在入口区域中转辙器用于将到达的纺纱管纱从进给线路引导到次级线路上或者将其继续在进给线路上输送。在此,纺纱管纱在继续输送过程中是直接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还是经由输送环路再次被进给到进给线路,对于本发明而言是无关紧要的。在转向区域中转辙器用于将纺纱管纱转向到存储线路上。在此转向装置可以包括两个转辙器或者一个转辙器与另一分配装置的组合。
转向装置有利地包括输送轮。
不仅在转向装置的入口区域中和/或在转向区域中都可以布置输送轮。在入口区域中输送轮用于将到达的纺纱管纱从进给线路引导到次级线路上或者将其继续在进给线路上输送。在此,纺纱管纱在继续输送过程中是直接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还是经由输送环路再次被进给到进给线路,对于本发明而言是无关紧要的。在转向区域中输送轮用于将纺纱管纱转向到存储线路上。在此转向装置可以包括两个输送轮或者一个输送轮与另一分配装置的组合。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具有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的卷绕机,该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用于布置在输送介质上的纺纱管纱和空筒管。该卷绕机的特征在于,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是按照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所构造的。
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在此可以例如直接联接在上游的生产纺纱管纱的环锭纺纱机的输送系统上;这被称为纺织机网络。但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也可以经由特殊的接口被供应单独布置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管纱。例如,用于喂入新鲜的纺纱管纱的接口包括布置在所谓的转接线路的区域中的管纱对中和套插装置,该装置通常位于所谓的扁平环形传送带的上游。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会设置用于回收空筒管的上游接口。
这样构造的卷绕机的特征在于优化的效率。通过将纺纱管纱提前转向到存储线路上且由此纺纱管纱向卷绕工位的提前进给减少了涉及到的纺纱管纱的行驶时间。
因为纺纱管纱中的至少一部分不再在供料线路和存储线路上穿行卷绕机的整个长度,此外也减少了形成拖线的风险。之所以会出现拖线,是因为纺纱管纱上的线层始终存在线端部松开、部分开卷的风险,并最终在纺纱管纱继续输送期间时被卷入更确切地说机器或输送系统中的某处。这种拖线不仅会扰乱整个材料流,而且会最终导致机器停转且必须进行人工干预。
通过将不同的机组/处理装置放置到相应的线路区段上,例如将(一个或多个)准备装置和(一个或多个)偏转装置放置到进给线路上,就可以省去将这些机组集成到输送系统中的其他输送环路上,从而降低了设计的复杂性。
由于纺纱管纱可根据需要且灵活地输送,因此可总体上实现优化的机器运行。纺纱管纱视卷绕工位的产能利用率而定被转向到存储线路上。视卷绕工位和机器分配而定,纺纱管纱的输送路程被优化。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中输送布置在输送介质上的纺纱管纱和空筒管的方法,该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包括进给线路、存储线路、横向输送线路以及返回线路,其中,纺纱管纱或输送介质包括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具有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步骤中在至少一个准备装置的区域中读取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在第二步骤中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纺纱管纱必要时从进给线路引导到准备装置中,进行准备且紧接着再次输送到进给线路上,在第三步骤中在至少一个布置在准备装置下游的转向装置的区域中读取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的信息,在第四步骤中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纺纱管纱转向到不同的输送线路中,其中,纺纱管纱保留在进给线路上被继续输送或者被转向到次级线路上,其中,次级线路包括转向区域,借助于转向区域将纺纱管纱转向到存储线路上。
由此可以实现上文描述的优点和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的参照图形和附图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得出,这些图形和附图示出了对于本发明而言重要的细节。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可以单独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实现各个特征。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在俯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布置在卷绕机区域中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具有一个准备装置和一个转向装置;
图2在俯视图中示意性示出了布置在卷绕机区域中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具有两个准备装置和两个转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绘出了卷绕机1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经由(未示出的)联接线路与环锭纺纱机的(未示出的)输送系统处于连接中。替选地,卷绕机1也可以经由特殊的接口被供应单独布置的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管纱3。在该情况下通常设置另一个用于回收空筒管4的接口。
在运行期间,在入口侧沿竖直取向尽可能不可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输送盘5上的纺纱管纱3被喂入到卷绕机1的输送系统中并到达进给线路6。紧接着在出口侧经由返回线路8回收在卷绕机1的卷绕工位7上退绕后的空筒管4。
在输送盘5中包含存储介质,其包括关于有待输送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比如包含批次归属、关于缠绕状态的数据以及其他的过程特定的和/或纱线特定的参数。读取装置能够读取施加在其上的信息。输送路程中的转辙器保证了纺纱管纱3到相应的线路区段上的继续导向。这种装置早已公知且经常在专利文献中描述,因此在这一点上不做详细描述。
除了进给线路6和返回线路8之外,图1中所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还具有所谓的存储线路9和多个横向输送线路10,经由它们向卷绕机1的大量的卷绕工位7提供纺纱管纱3或者说经由它们来回收退绕后的空筒管4。
带有纺纱管纱3的输送盘5首先到达进给线路6,在进给线路上布置有准备装置11。在准备装置11中纺纱管纱3为随后的复绕过程做准备。此外,在准备装置11的区域中布置第一读取装置12,其读取位于存储介质上的信息,即,是否要通过准备装置11准备纺纱管纱3。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将纺纱管纱3拉入到准备装置11中。否则纺纱管纱3就保留在进给线路6上。
准备好的纺纱管纱3从准备装置11重新到达进给线路6且朝着转向装置13的方向被输送。在转向装置13的区域中布置第二读取装置14,其读取位于存储介质上的信息,即,是否要将纺纱管纱3进给到卷绕工位7a至7h之一。因此在转向装置13的入口区域中布置分配装置,其在该实施例中被构造成转辙器15。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将纺纱管纱3引导到次级线路16且继续向转向区域17引导。借助于在这里被构造成输送轮18的另一分配装置将纺纱管纱3转向到存储线路9上,该分配装置具有用于接收输送盘5的空缺部。相反,如果纺纱管纱3被考虑用于卷绕工位7i至7l,则其经过转向装置13并保留在进给线路6上。在进给线路上,纺纱管纱3被输送至机器末端并在机器末端侧到达存储线路9。
与进给线路6相比,沿相反方向能驱动的存储线路9将带有准备好的纺纱管纱3的输送盘5依次分配到大量的横向输送线路10之一上。横向输送线路10中的每一个都穿行卷绕机1的大量的卷绕工位7之一且在出口侧联接在返回线路8上。
如图1中显示,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之内的卷绕运行期间,大量的输送盘5分别沿输送方向T环绕,这些输送盘装备有纺纱管纱3或空筒管4。根据当前实施例,输送盘5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之内的运送通常经由环绕的无端部输送带、例如扁平传送带进行。
图2中示出了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其包括两个准备装置11a、11b和两个转向装置13a、13b。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区段19的卷绕工位7上加工第一批次,而第二区段20和第三区段21的卷绕工位加工第二批次。
所有纺纱管纱3在进给线路6上朝着准备装置11a的方向被输送并由归属于准备装置11a的读取装置12a来检测。
归属于第一批次的纺纱管纱3由准备装置11a被拉入且因此进行准备。紧随其后,准备好的纺纱管纱3再次到达进给线路6上。在进给线路上,准备好的纺纱管纱与第二批次的纺纱管纱3一起朝着转向装置13a的方向被输送。读取装置14a读取位于存储介质上的信息。归属于第一批次并通过准备装置11a准备好的纺纱管纱3在转向装置13a的开始借助于转辙器15被转向到次级线路16a上且从次级线路通过布置在转向区域17中的输送轮18被引导到存储线路9上。存储线路9可沿输送方向T被驱动且将纺纱管纱3进给到第一区段19中的相应的卷绕工位7。
第二批次的纺纱管纱3在不被准备装置11a拉入的情况下经过准备装置11a。在转向装置13a的区域中,第二批次的纺纱管纱通过转辙器15被继续引导,使得它们保留在进给线路6上且朝着准备装置11b的方向被输送。与准备装置11b处于作用连接中的读取装置12b检测纺纱管纱3,读取存储介质的信息,使得第二批次的纺纱管纱3通过准备装置11b被拉入。在纺纱管纱3准备好之后,纺纱管纱3重新到达进给线路6上并且其经过归属于转向装置13b的读取装置14b。(第二区段20的卷绕工位7应装备的)第二批次的纺纱管纱3借助于转辙器15被引导到次级线路16b上并借助于输送轮18被转向到存储线路9上。
如果通过读取装置14b读取这样的信息,即第三区段21的卷绕工位7应装备相应的纺纱管纱3,那么纺纱管纱3不到达次级线路16b上,而是保留在进给线路6上,在进给线路上,纺纱管纱被继续输送至机器末端,以在此到达存储线路9。
附图标记列表
1卷绕机
2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3纺纱管纱
4空筒管
5输送盘
6进给线路
7卷绕工位
8返回线路
9存储线路
10横向输送线路
11准备装置
12第一读取装置
13转向装置
14第二读取装置
15转辙器
16次级线路
17转向区域
18输送轮
19第一区段
20第二区段
21第三区段
T输送方向

Claims (7)

1.一种用于自动卷绕机(1)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用于输送在输送介质(5)上的纺纱管纱(3),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包括:
进给线路(6)、存储线路(9)、横向输送线路(10)以及返回线路(8),其中,所述纺纱管纱(3)或所述输送介质(5)包括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具有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
至少一个准备装置(11),其中,所述准备装置(11)与读取装置(12)处于作用连接中,所述读取装置用于读取施加在存储介质上的关于布置在其上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其中,所述存储介质被有待输送的纺纱管纱(3)或所述输送介质(5)包括;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准备装置(11)下游的转向装置(13),所述转向装置与读取装置(14)处于作用连接中,所述读取装置用于读取施加在所述存储介质上的关于布置在其上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所述转向装置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相应的输送介质(5)转向到不同的输送线路中,使得所述纺纱管纱(3)保留在所述进给线路(6)上被继续输送或被转向到次级线路(16)上,其中,所述次级线路(16)包括转向区域(17),借助于所述转向区域将所述纺纱管纱(3)转向到所述存储线路(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准备装置(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转向装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13)包括转辙器(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13)包括输送轮(18)。
6.一种具有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的卷绕机(1),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用于布置在输送介质(5)上的纺纱管纱(3)和空筒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构造的。
7.一种用于在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2)中输送布置在输送介质(5)上的纺纱管纱(3)和空筒管(4)的方法,所述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包括进给线路(6)、存储线路(9)、横向输送线路(10)以及返回线路(8),其中,所述纺纱管纱(3)或所述输送介质(5)包括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具有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在至少一个准备装置(11)的区域中读取所述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
在第二步骤中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所述纺纱管纱(3)从所述进给线路(6)拉入到所述准备装置(11)中、进行准备且紧接着再次被输送到所述进给线路(6)上,
在第三步骤中在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准备装置(11)下游的转向装置(13)的区域中读取所述存储介质上的涉及相应的纺纱管纱(3)的信息,
在第四步骤中根据所读取的信息将所述纺纱管纱(3)转向到不同的输送线路上,其中,所述纺纱管纱(3)保留在所述进给线路(6)被继续输送或者被转向到次级线路(16)上,其中,所述次级线路(16)包括转向区域(17),借助于所述转向区域将所述纺纱管纱(3)转向到所述存储线路(9)上。
CN202280023469.XA 2021-03-22 2022-03-08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Pending CN1171203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07062.7A DE102021107062A1 (de) 2021-03-22 2021-03-22 Spinn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DE102021107062.7 2021-03-22
PCT/EP2022/055831 WO2022200031A1 (de) 2021-03-22 2022-03-08 Spinn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20357A true CN117120357A (zh) 2023-11-24

Family

ID=80784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3469.XA Pending CN117120357A (zh) 2021-03-22 2022-03-08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13819A1 (zh)
CN (1) CN117120357A (zh)
DE (1) DE102021107062A1 (zh)
WO (1) WO20222000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11799A1 (de) * 1989-04-11 1990-10-18 Schlafhorst & Co W Informationssystem innerhalb eines verbundes zwischen je einer oder mehreren spinn- und spulmaschinen
DE4309582A1 (de) 1993-03-24 1994-09-29 Schlafhorst & Co W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die mehrere, teilweise gemeinsame Transportwege aufweisende Transportschleifen für Textilspulen besitzt
IT1283270B1 (it) 1996-03-18 1998-04-16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di roccatura contemporanea di una pluralita di partite di filato
DE19636661A1 (de) 1996-09-10 1998-03-12 Schlafhorst & Co W 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 Textilmaschine
DE19913736A1 (de) * 1999-03-26 2000-09-28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von Spinnspulen in einem Spulautomaten
DE102008017256A1 (de) 2008-04-04 2009-10-0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bereitungseinrichtung für Spinnkopse
DE102017123777A1 (de) 2017-10-12 2019-04-18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Kops- und Hülsen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 automatische Spul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3819A1 (de) 2024-02-07
WO2022200031A1 (de) 2022-09-29
DE102021107062A1 (de)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05149B2 (ja) 自動ワインダ
US6098914A (en) System for moving spools and tubes in automatic spoolers
CN103588038A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用的管纱和纱管输送系统
JP3538241B2 (ja) 列型に配列された多数の巻成部を有する綾巻パッケージ生産用の繊維機械
US6290165B1 (en) Automatic cheese wind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matic cheese winder
EP0371297B1 (en) Bobbin supply system for spinning frames
US4610406A (en) Bobbin supplying system
CN117120357A (zh) 用于自动卷绕机的纺纱管纱和筒管输送系统
US5423493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matic bobbin-winding machine during batch changing operations
US5323979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utomatic bobbin winding machine
CN107954271B (zh) 托盘输送装置
US5544829A (en) Pallet transport system for a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WO2019239745A1 (ja)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CN216947332U (zh) 用于在纺织设施中移动线轴和管的设备及纺织设施
CN114538206B (zh) 用于准备纺纱筒子的方法以及准备装置
CN116891163A (zh) 纺纱管纱和纱管输送系统
JP2022084558A (ja) 紡績コップを準備する方法および準備装置
CN108217303B (zh) 托盘输送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纱线卷绕设备、纱线卷绕系统、及纱线卷绕系统的起动方法
JPS61238664A (ja) 自動巻返機への異種管糸供給装置
CN117088195A (zh) 套筒输送系统和用于操作这种套筒输送系统的方法
CN116891162A (zh) 用于操作经由筒和管传输系统连接到环锭纺纱机的交叉卷绕机的方法和装置
JP4574769B2 (ja) バッチ交換時に自動あや巻機を運転するための方法
JPH0672635A (ja) 自動玉揚方法
JPH077334Y2 (ja) 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JPH0248369A (ja) 精紡ワインダーにおける品種切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