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7387B -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7387B
CN117117387B CN202311354008.3A CN202311354008A CN117117387B CN 117117387 B CN117117387 B CN 117117387B CN 202311354008 A CN202311354008 A CN 202311354008A CN 117117387 B CN117117387 B CN 117117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energy storage
branch
switch valv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40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17387A (zh
Inventor
刘峰瑞
刘朋
马宝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540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7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7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7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17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7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5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refrigeration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7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e.g. a CPU, an inverter or a capaci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回路,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连接至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一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电芯温度;连接至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二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温度;连接至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三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冷却介质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排出;在第三液冷支路导通时,第一液冷支路和第二液冷支路处于关断状态。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冷回路分别与第一液冷支路、第二液冷支路和第三液冷支路形成制冷回路,使冷却介质在该制冷回路中循环,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降温以及除湿。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热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池、PCS等部件对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相较于风冷,液冷技术因其在温度均匀性以及节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现有储能系统的液冷技术原理主要是通过冷却液流过冷板等换热部件带走电池、PCS等部件产生的热量,但在相对高温高湿环境情况下,与温度较低的冷却液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表面容易凝露,此时,可能会造成带电元器件短路,进而造成热失控、着火等恶劣事故。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目前主要的方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除湿,即在模组箱体内部增加干燥剂,通过干燥剂吸收内部空气中的水分,来达到除湿的效果,但这种方案干燥剂长时间频繁吸收水分,一方面干燥性能会下降,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吸收了大量的水分的干燥剂吸收的水分又会蒸发出来,反而升高模组箱体内部的相对湿度;另一种方案为给箱体内部配置专门的除湿机,利用蒸发式制冷除湿,但这种方案要不除湿效果不好,要不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能够在不增加过高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储能系统的降温和除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回路,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一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电芯温度;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二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降低所述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温度;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三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排出;在所述第三液冷支路导通时,所述第一液冷支路和所述第二液冷支路处于关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液压的检测控制回路,在所述液压大于预设液压值时,所述检测控制回路输出泄压命令;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旁通泄压支路,所述旁通泄压支路响应于所述泄压命令导通,以降低所述液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支路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电池液冷板,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液冷板的若干个进水口,所述电池液冷板的若干个出水口均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所述电池液冷板用于安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组,使所述电池组的电芯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液冷支路包括第二开关阀和变流器液冷板,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的进水口,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用于安置所述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使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二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液冷支路包括第三开关阀和风盘,其中,所述第三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三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风盘的进水口,所述风盘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所述风盘包括风扇和翅片,所述风扇通过转动使空气与所述翅片的表面翅片形成对流,所述翅片用于冷凝所述空气中的水分;所述第三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回路包括水泵、膨胀罐、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膨胀罐用于缓冲所述制冷回路的液压;所述水泵用于为所述冷却介质提供动力,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储能热管理系统循环;所述蒸发器中设置有液态冷媒,所述液态冷媒用于吸收所述冷却介质的热量,进而气化为气态冷媒;所述压缩机用于为所述气态冷媒增压;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气态冷媒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使所述气态冷媒液化为液态冷媒;所述节流装置用于为所述液态冷媒降温以及降压,并将所述液态冷媒输送至所述蒸发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数据储存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制冷回路的入水端和出水端的液压,生成液压数据;所述数据储存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液压数据,并将所述液压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液压与所述预设液压值,若所述液压值大于所述预设液压值,所述控制单元则输出所述泄压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通泄压支路包括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四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入水端;所述第四开关阀响应于所述泄压命令置于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的类型包括电磁阀和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器为翅片式换热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冷回路分别与第一液冷支路、第二液冷支路和第三液冷支路形成制冷回路,使冷却介质在该制冷回路中循环,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降温以及除湿。同时还设置了旁通泄压支路,能够控制该系统的液压,使其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各个说明书附图中,实线连接代表着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虚线代表电连接。
输送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硬聚氯乙烯(PVC-U)给水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给水管、铝塑复合给水管和交联聚乙烯(PE-X)给水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
其中,第一液冷支路2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一液冷支路2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电芯温度的作用,简而言之,第一液冷支路200具备制冷储能系统的电池组的功能。
第二液冷支路3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二液冷支路3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温度,简而言之,第二液冷支路300具备制冷储能系统的电池组的功能。
第三液冷支路4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三液冷支路4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排出,简而言之,第三液冷支路400具备对储能系统除湿的功能。
当电池组或者储能变流器等发热设备防水等级不够,且所处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时,此时容易发生凝露进而导致电池组或储能变流器等短路问题,因此第三液冷支路400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液冷支路400导通时,第一液冷支路200和第二液冷支路300处于关断状态。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介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都需要依托冷却介质才能起到作用,冷却介质在流经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后,若在途中起到作用,则会发生热量交换,继而失去作用。因此需要设置另一制冷回路以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其降温恢复制冷功能。
因此制冷回路100便是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具体为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其降温。因此由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形成的储能热管理系统同时具备了制冷以及除湿的功能,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使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单独地进行电池组制冷、储能变流器制冷或系统内的除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包括水、乙醇和甲醇等。
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示出了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的具体结构。
其中,第一液冷支路200包括第一开关阀SV1和电池液冷板210,电池液冷板210具有若干个出水口和若干个进水口。第一开关阀SV1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一开关阀SV1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分别连接至电池液冷板210的若干个进水口,电池液冷板210的若干个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均连接至制冷回路的进水端;电池液冷板210用于安置储能系统的电池组,使电池组的电芯与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第一开关阀SV1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第二液冷支路300包括第二开关阀SV2和变流器液冷板310,第二开关阀SV2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二开关阀SV2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变流器液冷板310的进水口,变流器液冷板3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进水端;变流器液冷板310用于安置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使储能变流器与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第二开关阀SV2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第三液冷支路400包括第三开关阀SV3和风盘410,第三开关阀SV3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三开关阀SV3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风盘的进水口,风盘4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进水端;风盘410包括风扇和翅片,风扇通过转动使空气与翅片的表面翅片形成对流,翅片用于冷凝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开关阀SV3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的类型包括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带有调节流量或者开和关的阀体。
制冷回路100包括水泵110、膨胀罐120、蒸发器130、压缩机140、冷凝器150和节流装置160,其中,水泵1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一入口端,蒸发器130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压缩机140的入口端,压缩机14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冷凝器150入口端,冷凝器15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节流装置160的入口端,节流装置16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蒸发器130第二入口端,蒸发器130的第二出口端作为制冷回路的出水端。
膨胀罐120用于缓冲制冷回路100的液压;水泵110用于为冷却介质提供动力,使冷却介质在储能热管理系统循环;蒸发器130中设置有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用于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进而气化为气态冷媒;压缩机140用于为气态冷媒增压;冷凝器150用于将气态冷媒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使气态冷媒液化为液态冷媒;节流装置160用于为液态冷媒降温以及降压,并将液态冷媒输送至蒸发器130。
具体地,制冷回路100中低温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130中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气化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压缩机140,经过压缩机140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高温高压气态流经冷凝器150后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进而液化为高温高压液态,进一步流经节流装置160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冷凝器为翅片式换热器。
在上一实施例中已有说明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具备制冷和除湿功能,在除湿模式下,检测控制回路按照电池组或者储能变流器是否有散热需求分别控制第一开关阀SV1和第二开关阀SV2。
例如,当电池组发热严重有散热需求时,检测控制回路控制第一开关阀SV1,使其置于导通状态。冷却介质在流经蒸发器130时将热量传递至低温冷媒后成为低温冷却介质,通过输送管道流经第一开关阀SV1后输送至电池组液冷板210。此时低温冷却介质在电池组液冷板210上与电池组的电芯进行热量交换,以降低电芯温度。而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再度回到蒸发器130,再次将热量传递至冷媒,恢复为低温冷却介质。当储能变流器有散热需求时同理。
当电池组或者储能变流器等发热设备防水等级不够,且所处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时,此时容易发生凝露进而导致电池组或储能变流器等短路问题。可通过检测控制回路使第三开关阀SV3置于导通状态,使该储能热管理系统置于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冷却介质的温度比制冷模式下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更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电池组液冷板或变流器液冷板的凝露风险,因此在置于除湿模式下,第一开关阀SV1和第二开关阀SV2都需要置于关断状态。
具体地,在除湿模式下,风盘410的风扇的转动会使高温高湿的空气与风盘410的翅片表面的气体形成对流,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凝成为液态水,进而达到除湿的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冷回路分别与第一液冷支路、第二液冷支路和第三液冷支路形成制冷回路,使冷却介质在该制冷回路中循环,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降温以及除湿。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第三液冷支路400、旁通泄压支路500和检测控制回路600。
其中,第一液冷支路2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一液冷支路2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电芯温度的作用,简而言之,第一液冷支路200具备制冷储能系统的电池组的功能。
第二液冷支路3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二液冷支路3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温度,简而言之,第二液冷支路300具备制冷储能系统的电池组的功能。
第三液冷支路4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第三液冷支路400具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在其处于导通状态时,可通过冷却介质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排出,简而言之,第三液冷支路400具备对储能系统除湿的功能。
当电池组或者储能变流器等发热设备防水等级不够,且所处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时,此时容易发生凝露进而导致电池组或储能变流器等短路问题,因此第三液冷支路400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液冷支路400导通时,第一液冷支路200和第二液冷支路300处于关断状态。
制冷回路100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具体为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使其降温。因此由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形成的储能热管理系统同时具备了制冷以及除湿的功能,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使该储能热管理系统单独地进行电池组制冷、储能变流器制冷或系统内的除湿。
在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和第三液冷支路400从多条支路导通的情况下转换为单条支路导通,会导致冷却介质的液压突然升高,进而导致漏液或其他可靠性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旁通泄压支路500和检测控制回路600以应对此类液压突变的情况。
检测控制回路600用于检测制冷回路两端的液压,在液压大于预设液压值时,检测控制回路600输出泄压命令至旁通泄压支路500。
旁通泄压支路500通过输送管道连接在制冷回路100的两端,旁通泄压支路500响应于泄压命令导通,以降低液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包括水、乙醇和甲醇等。
其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示出了制冷回路100、第一液冷支路200、第二液冷支路300、第三液冷支路400、旁通泄压支路500和检测控制回路600的具体结构。
其中,第一液冷支路200包括第一开关阀SV1和电池液冷板210,电池液冷板210具有若干个出水口和若干个进水口。第一开关阀SV1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一开关阀SV1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分别连接至电池液冷板210的若干个进水口,电池液冷板210的若干个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均连接至制冷回路的进水端;电池液冷板210用于安置储能系统的电池组,使电池组的电芯与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第一开关阀SV1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第二液冷支路300包括第二开关阀SV2和变流器液冷板310,第二开关阀SV2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二开关阀SV2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变流器液冷板310的进水口,变流器液冷板3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进水端;变流器液冷板310用于安置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使储能变流器与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第二开关阀SV2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第三液冷支路400包括第三开关阀SV3和风盘410,第三开关阀SV3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三开关阀SV3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风盘的进水口,风盘4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进水端;风盘410包括风扇和翅片,风扇通过转动使空气与翅片的表面翅片形成对流,翅片用于冷凝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开关阀SV3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的类型包括电磁阀、电子膨胀阀等带有调节流量或者开和关的阀体。
制冷回路100包括水泵110、膨胀罐120、蒸发器130、压缩机140、冷凝器150和节流装置160,其中,水泵110的出水口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蒸发器130的第一入口端,蒸发器130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压缩机140的入口端,压缩机14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冷凝器150入口端,冷凝器15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节流装置160的入口端,节流装置160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蒸发器130第二入口端,蒸发器130的第二出口端作为制冷回路的出水端。
膨胀罐120用于缓冲制冷回路100的液压;水泵110用于为冷却介质提供动力,使冷却介质在储能热管理系统循环;蒸发器130中设置有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用于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进而气化为气态冷媒;压缩机140用于为气态冷媒增压;冷凝器150用于将气态冷媒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使气态冷媒液化为液态冷媒;节流装置160用于为液态冷媒降温以及降压,并将液态冷媒输送至蒸发器130。
具体地,制冷回路100中低温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130中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气化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压缩机140,经过压缩机140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高温高压气态流经冷凝器150后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进而液化为高温高压液态,进一步流经节流装置160成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冷凝器为翅片式换热器。
检测控制回路60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610、第二压力传感器620、数据储存单元630和控制单元640,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20分别设置在制冷回路100的入水端和出水端,用于检测制冷回路100的入水端和出水端的液压,生成液压数据,第一压力传感器6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20均电连接至数据储存单元630;数据储存单元630电连接至控制单元640,用于获取液压数据,并将液压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640;控制单元640用于比对液压与预设液压值,若液压值大于预设液压值,控制单元640则输出泄压命令至旁通泄压支路500。
旁通泄压支路500包括第四开关阀SV4,第四开关阀SV4的第一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出水端,第四开关阀SV4的第二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至制冷回路100的入水端;第四开关阀SV4的受控端电连接至控制单元640,第四开关阀SV4响应于泄压命令置于导通状态。
例如,第一开关阀SV1和第二开关阀SV2处于导通时,关断第一开关阀SV1,此时会导致冷却介质的液压突然升高,分别置于出水端和入水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62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610检测到此时的液压,生成液压数据后传输至数据储存单元630,数据储存单元630再将液压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640。控制单元640根据该液压数据判断出此时的液压已超过预设液压值,因此发出泄压命令至第四开关阀SV4使其置于导通状态,从而达到泄压效果。
当电池组发热严重有散热需求时,检测控制回路控制第一开关阀SV1,使其置于导通状态。冷却介质在流经蒸发器130时将热量传递至低温冷媒后成为低温冷却介质,通过输送管道流经第一开关阀SV1后输送至电池组液冷板210。此时低温冷却介质在电池组液冷板210上与电池组的电芯进行热量交换,以降低电芯温度。而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再度回到蒸发器130,再次将热量传递至冷媒,恢复为低温冷却介质。当储能变流器有散热需求时同理。
当电池组或者储能变流器等发热设备防水等级不够,且所处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时,此时容易发生凝露进而导致电池组或储能变流器等短路问题。可通过检测控制回路使第三开关阀SV3置于导通状态,使该储能热管理系统置于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冷却介质的温度比制冷模式下的冷却介质的温度更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电池组液冷板或变流器液冷板的凝露风险,因此在置于除湿模式下,第一开关阀SV1和第二开关阀SV2都需要置于关断状态。
具体地,在除湿模式下,风盘410的风扇的转动会使高温高湿的空气与风盘410的翅片表面的气体形成对流,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凝成为液态水,进而达到除湿的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制冷回路分别与第一液冷支路、第二液冷支路和第三液冷支路形成制冷回路,使冷却介质在该制冷回路中循环,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降温以及除湿。同时还设置了旁通泄压支路,能够控制该系统的液压,使其稳定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回路,用于对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一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降低储能系统的电芯温度;
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二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降低所述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温度;
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第三液冷支路,在导通时,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并将其排出;
在所述第三液冷支路导通时,所述第一液冷支路和所述第二液冷支路处于关断状态;
所述第一液冷支路包括第一开关阀和电池液冷板,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开关阀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池液冷板的若干个进水口,所述电池液冷板的若干个出水口均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
所述电池液冷板用于安置所述储能系统的电池组,使所述电池组的电芯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第一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所述第二液冷支路包括第二开关阀和变流器液冷板,其中,
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的进水口,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
所述变流器液冷板用于安置所述储能系统的储能变流器,使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第二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液压的检测控制回路,在所述液压大于预设液压值时,所述检测控制回路输出泄压命令;
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两端的旁通泄压支路,所述旁通泄压支路响应于所述泄压命令导通,以降低所述液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冷支路包括第三开关阀和风盘,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三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风盘的进水口,所述风盘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进水端;
所述风盘包括风扇和翅片,所述风扇通过转动使空气与所述翅片的表面翅片形成对流,所述翅片用于冷凝所述空气中的水分;
所述第三开关阀响应于检测控制回路的控制置于导通或关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包括水泵、膨胀罐、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中,
所述膨胀罐用于缓冲所述制冷回路的液压;
所述水泵用于为所述冷却介质提供动力,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储能热管理系统循环;
所述蒸发器中设置有液态冷媒,所述液态冷媒用于吸收所述冷却介质的热量,进而气化为气态冷媒;
所述压缩机用于为所述气态冷媒增压;
所述冷凝器用于将所述气态冷媒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使所述气态冷媒液化为液态冷媒;
所述节流装置用于为所述液态冷媒降温以及降压,并将所述液态冷媒输送至所述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数据储存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制冷回路的入水端和出水端的液压,生成液压数据;
所述数据储存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液压数据,并将所述液压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比对所述液压与所述预设液压值,若所述液压值大于所述预设液压值,所述控制单元则输出所述泄压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泄压支路包括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出水端,所述第四开关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制冷回路的入水端;
所述第四开关阀响应于所述泄压命令置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四开关阀的类型包括电磁阀和电子膨胀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开关阀的类型包括电磁阀和电子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器为翅片式换热器。
CN202311354008.3A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117117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4008.3A CN117117387B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4008.3A CN117117387B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7387A CN117117387A (zh) 2023-11-24
CN117117387B true CN117117387B (zh) 2024-02-06

Family

ID=8881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4008.3A Active CN117117387B (zh) 2023-10-19 2023-10-19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7387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377A (zh) * 2018-10-23 2019-04-1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系统、车辆换电系统及电池冷却控制方法
CN110949087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以及车辆的热泵系统和方法
CN211041470U (zh) * 2019-11-27 2020-07-17 周权妹 一种制冷系统
CN113660835A (zh) * 2021-08-17 2021-11-16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交流侧的一体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725519A (zh) * 2021-08-31 2021-11-30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液冷系统
CN217035772U (zh) * 2022-01-19 2022-07-22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环境除湿功能的液冷储能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5000541A (zh) * 2022-06-28 2022-09-02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5000577A (zh) * 2022-06-17 2022-09-0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柜温度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CN218125238U (zh) * 2022-08-09 2022-12-23 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换热模块和一体柜集成系统
CN115939602A (zh) * 2022-12-28 2023-04-0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储能系统、电站和充电网络
CN116387703A (zh) * 2023-04-10 2023-07-04 苏州赛博瑞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除湿功能的储能液冷却系统
CN116706316A (zh) * 2023-05-29 2023-09-05 无锡柯诺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结合热失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706320A (zh) * 2023-06-08 2023-09-05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一储能温控系统
CN116780025A (zh) * 2023-06-30 2023-09-19 常州天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储能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9087A (zh) * 2018-09-26 2020-04-03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以及车辆的热泵系统和方法
CN109638377A (zh) * 2018-10-23 2019-04-16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系统、车辆换电系统及电池冷却控制方法
CN211041470U (zh) * 2019-11-27 2020-07-17 周权妹 一种制冷系统
CN113660835A (zh) * 2021-08-17 2021-11-16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交流侧的一体化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725519A (zh) * 2021-08-31 2021-11-30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液冷系统
CN217035772U (zh) * 2022-01-19 2022-07-22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环境除湿功能的液冷储能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5000577A (zh) * 2022-06-17 2022-09-0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柜温度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5000541A (zh) * 2022-06-28 2022-09-02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218125238U (zh) * 2022-08-09 2022-12-23 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换热模块和一体柜集成系统
CN115939602A (zh) * 2022-12-28 2023-04-0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储能系统、电站和充电网络
CN116387703A (zh) * 2023-04-10 2023-07-04 苏州赛博瑞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除湿功能的储能液冷却系统
CN116706316A (zh) * 2023-05-29 2023-09-05 无锡柯诺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结合热失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706320A (zh) * 2023-06-08 2023-09-05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合一储能温控系统
CN116780025A (zh) * 2023-06-30 2023-09-19 常州天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热管理系统及储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7387A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9719B2 (en) Computer room heat-pi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emergency cooling function and control and method thereof
JP4407082B2 (ja) 発熱体の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熱管理システム
US20210400849A1 (en) Cooling system employable in data center
EP3869929A2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CN115900132A (zh) 一种集成氟泵制冷和除湿的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190847A (zh) 储能电池相变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7117387B (zh)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
CN117175080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016227U (zh) 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
CN109489283B (zh) 电池包冷却系统及电池包结构
WO2023122904A9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辆
EP3832232B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JP2024504886A (ja) 熱管理システム、熱管理方法及び電力消費機器
CN109149013A (zh) 电动汽车用半导体控温的泵驱两相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612082B2 (en) Cooling system
CN113692207A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209766604U (zh) 一种节能型水路可逆电池热管理系统
WO2023030696A1 (en) Heat pump
CN111536600A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529758U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数据中心
CN218123531U (zh) 热管理系统
CN215982978U (zh) 区域供冷单元及供冷系统
CN220454362U (zh) 热管节能液冷系统
CN220253331U (zh)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和储能系统
WO2023222058A1 (zh) 换热装置、换热模组、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