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1151A -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1151A
CN117111151A CN202210529897.1A CN202210529897A CN117111151A CN 117111151 A CN117111151 A CN 117111151A CN 202210529897 A CN202210529897 A CN 202210529897A CN 117111151 A CN117111151 A CN 117111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measured intensity
angle
measured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98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志文
蔡锡伟
张阳
邬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298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1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1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1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根据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校正矩阵对实际的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理论的地震数据,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地震勘探时,主要在激发点激发地震波,在接收点通过检波器采集地震波的地震数据。对于一个激发点,可以通过多个方向的震源进行激发,该多个方向的震源可以为沿着测线方向的震源(相当于X震源)、与测线方向垂直且与测线处于同一平面的震源(相当于Y震源)以及垂直于测线所在平面的震源(相当于Z震源)。对于一个接收点,可以通过三分量检波器来记录由不同震源引起的三维空间的质点振动情况,该三分量检波器的三个分量分别为X分量、Y分量和Z分量。因此,若一个激发点由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先后分三次激发,在接收点上每次通过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则可以得到九个分量的地震数据,也即九分量地震数据。
但在实际地震勘探过程中,由于地形起伏等客观原因,会造成多个方向的震源无法按照预设的激发方向进行激发,造成实际激发方向与预设激发方向存在一定偏差,这种情况下,实际的九分量地震数据与理论的九分量地震数据存在偏差,导致地震数据准确性较差,因此,需要对实际的九分量地震数据进行校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获取所述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的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水平分量、所述第二水平分量和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两两垂直,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一个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一参数值;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
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二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值、所述第二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值、所述第二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第二参数值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三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参数值、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四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四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包括:
确定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得到多个行元素;
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列的元素,得到多个列元素;
将所述多个行元素和所述多个列元素组成所述第一校正矩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得到第二校正矩阵;
确定所述第二校正矩阵与所述第一地震数据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二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确定预设激发方向,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确定第三地震数据,所述第三地震数据为所述第二地震数据在所述测线方向、所述预设激发方向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下对应的地震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的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水平分量、所述第二水平分量和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两两垂直,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一参数值;确定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二参数值;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值、所述第二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第二参数值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三参数值;基于所述第三参数值、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四参数值;基于所述第四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得到多个行元素;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列的元素,得到多个列元素;将所述多个行元素和所述多个列元素组成所述第一校正矩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正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得到第二校正矩阵;确定所述第二校正矩阵与所述第一地震数据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二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确定预设激发方向,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确定第三地震数据,所述第三地震数据为所述第二地震数据在所述测线方向、所述预设激发方向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下对应的地震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根据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校正矩阵对实际的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理论的地震数据,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震源的激发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意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以及信号,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例如,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测量角度参数、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地震数据等都是在充分授权的情况下获取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由计算机设备执行,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计算机设备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多个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还可以包括Z震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在接收点通过三分量检波器记录质点振动情况,则第一地震数据为六分量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在接收点通过三分量检波器记录质点振动情况,则第一地震数据为九分量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先获取九分量地震数据,然后获取该九分量地震数据中X震源对应的三分量地震数据以及Y震源对应的三分量地震数据,将X震源对应的三分量地震数据以及Y震源对应的三分量地震数据组成第一地震数据。
由此可见,第一地震数据可以为六分量地震数据,也可以为九分量地震数据,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2: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
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例如,第一水平分量为Y分量,则第一测量角度参数为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Y分量之间的夹角,可以表示为θ。
步骤103:计算机设备获取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
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其中,第一垂直分量为Z分量,第一水平分量可以为X分量,也可以为Y分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水平分量为Y分量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中定义坐标轴方向,例如,第一水平分量为Y分量,第二水平分量为X分量,X分量正方向为东,Y分量正方向为北,Z分量正方向为垂直地面向上,震源的激发方向可以定义为笛卡尔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的一个向量,这里称为激发向量。该激发向量可以通过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描述:
第一:激发向量与Z分量的夹角通过第二测量角度参数表示,Z分量正方向为0°,顺时针旋转为正;
第二:激发向量在XY平面上的投影与Y分量的夹角通过第三测量角度参数表示,Y分量正方向为0°,顺时针向X分量旋转,X分量正方向即为90°。
例如,参见图2,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以β表示,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α表示,则震源的激发方向可以表示为(β,α),/>表示激发向量在XOY平面的投影,/>表示测线方向。
若第一地震数据为六分量地震数据,则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测量强度参数的数量均为2,若第一地震数据为九分量地震数据,则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测量强度参数的数量均为3。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如果规定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为一个标准数值,则测量强度参数可以归一化为单位1,每次激发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测量强度参数可以在施工中获得。另外,计算机设备可以按顺序执行步骤101-1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02和103,再执行步骤101,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03,再执行步骤101和102,这里对计算机设备执行步骤101-103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4: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若第一水平分量为Y分量,则第二水平分量为X分量。若第一水平分量为X分量,则第二水平分量为Y分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水平分量为Y分量,第二水平分量为X分量为例进行说明。
本步骤中,计算机设备确定一个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A-1)至(A-4)实现,包括:
(A-1)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一参数值。
例如,第二测量角度参数表示为β,则第一参数值表示为sinβ。
(A-2)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
本步骤中,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减去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后的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
例如,第一测量角度参数表示为θ,第三测量角度参数表示为α,则第四角度参数可以表示θ-α。
(A-3)计算机设备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二参数值。
若第四角度参数表示为θ-α,则第二参数值可以表示为sin(θ-α)。
(A-4)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参数值、第二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计算机设备确定测量强度参数、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的乘积,得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例如,测量强度参数表示为g,则该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可以表示为g×sinβ×sin(θ-α)。
本步骤中,计算机设备确定一个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B-1)至(B-2)实现,包括:
(B-1)计算机设备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三参数值。
该第三参数值可以表示为cos(θ-α)。
(B-2)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三参数值、第一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计算机设备确定测量强度参数、第三参数值和第一参数值的乘积,得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该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可以表示为g×sinβ×cos(θ-α)。
本步骤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先确定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再确定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也可以先确定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再确定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对此作具体限定。若先确定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则计算机设备先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然后执行步骤(B-1)至(B-2),得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这种情况下,在确定第一测量强度参数时,就可以直接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无需再确定第四角度参数。
步骤105:计算机设备基于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计算机设备确定一个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四参数值,基于该第四参数值和该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该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确定第四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的乘积的相反数,得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例如,第四参数值表示为cosβ,则第三强度参数可以表示为-g×cosβ。计算机设备通过该方法得到多个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步骤106:计算机设备基于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本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至(3)实现,包括:
(1)计算机设备确定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得到多个行元素。
若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则X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组成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Y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组成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最终得到两行的行元素,一行包括三个元素。
若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则除了X震源和Y震源外,Z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组成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最终得到三行的行元素,一行包括三个元素。
一行的元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一行的元素按照X分量、Y分量和Z分量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或者按照X分量、Z分量和Y分量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或者按照Y分量、X分量或者Z分量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
若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则第一校正矩阵包括两行的行元素,这两行的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行为X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二行为Y震源对应的行元素,或者第一行为Y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二行为X震源对应的行元素。
若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则第一校正包括三行的行元素,这三行的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第一行为X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二行为Y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三行为Z震源对应的行元素,或者第一行为Y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二行为X震源对应的行元素,第三行为Z震源对应的行元素。
(2)计算机设备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第一校正矩阵中一列的元素,得到多个列元素。
计算机设备确定多个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为一列,多个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为一列以及多个第三测量强度参数为一列,得到三列的列元素。
这三列的元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第一列为X震源和Y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X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二列为X震源和Y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Y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三列为X震源和Y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Z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再如,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则第一列为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X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二列为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Y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三列为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Z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3)计算机设备将多个行元素和多个列元素组成第一校正矩阵。
若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则一行包括三个元素,一列包括两个元素,对于一行的元素,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X分量、Y分量和Z分量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对于一列的元素,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X震源和Y震源的顺序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组成第一校正矩阵。
相应的,第一校正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P表示第一校正矩阵,g1、β1和α1分别表示X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g1×sinβ1×cos(θ-α1)、g1×sinβ1×sin(θ-α1)和-g1×cosβ1分别表示X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g2、β2和α2分别表示Y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g2×sinβ2×cos(θ-α2)、g2×sinβ2×sin(θ-α2)和-g2×cosβ2分别表示Y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时,这两个震源的激发方向均在XOY平面内,因此,这两个震源的激发方向与Z分量之间的夹角均为90°,也即第二测量角度参数β1和β2均为90°,这种情况下,第一校正矩阵可以表示为:
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按照其他排列顺序将行元素和列元素组成第一校正矩阵,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则一行包括三个元素,一列包括三个元素,对于一行的元素,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X分量、Y分量和Z分量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对于一列的元素,计算机设备可以按照X震源、Y震源和Z震源的顺序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组成第一校正矩阵。
相应的,第一校正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g3、β3和α3分别表示Z震源的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g3×sinβ3×cos(θ-α3)、g3×sinβ3×sin(θ-α3)和-g3×cosβ3分别表示Z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步骤107: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得到第二校正矩阵。
若第一校正矩阵表示为:
则第二校正矩阵可以表示为:
其中,P-1表示第二校正矩阵。
若第一校正矩阵表示为:
则第二校正矩阵可以表示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伴随矩阵法、初等变换法以及其他方法等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计算机设备在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前,先确定第一校正矩阵是否可逆。若震源包括X震源和Y震源,则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校正矩阵是否可逆的过程可以为:计算机设备确定X震源的激发方向与Y震源的激发方向是否平行,若X震源的激发方向与Y震源的激发方向不平行,则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校正矩阵可逆,然后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
若震源包括X震源、Y震源和Z震源,则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校正矩阵是否可逆的过程可以为:计算机设备确定X震源的激发方向与Y震源的激发方向是否平行,Y震源的激发方向与Z震源的激发方向是否平行以及X震源与Z震源的激发方向是否平行,且X震源的激发方向、Y震源的激发方向和Z震源的激发方向是否同时在同一平面内。若X震源的激发方向与Y震源的激发方向不平行,Y震源的激发方向与Z震源的激发方向不平行以及X震源与Z震源的激发方向不平行,且X震源的激发方向、Y震源的激发方向和Z震源的激发方向不同时在同一平面内,则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校正矩阵可逆,然后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
步骤108: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地震数据与第二校正矩阵的乘积,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若第一地震数据为六分量地震数据,则第一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
其中,U表示第一地震数据,第一行和第二行的行下标分别表示X震源和Y震源,第一列、第二列和第三列的列下标分别表示X分量、Y分量和Z分量,U11、U12和U13分别表示X震源在X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X震源在Y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以及X震源在Z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U21、U22和U23分别表示Y震源在X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Y震源在Y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以及Y震源在Z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
计算机设备确定该第一地震数据与第二校正矩阵的乘积,得到理论的第二地震数据,该第二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其中,V表示第二地震数据,V11、V12和V13分别表示X震源在X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X震源在Y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以及X震源在Z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V21、V22和V23分别表示Y震源在X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Y震源在Y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以及Y震源在Z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
若第一地震数据为九分量地震数据,则第一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
其中,第三行的下标表示Z震源,U31、U32和U33分别表示Z震源在X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Z震源在Y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以及Z震源在Z分量上的实际地震数据。
计算机设备确定该第一地震数据与第二校正矩阵的乘积,得到第二地震数据,该第二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其中,V31、V32和V33分别表示Z震源在X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Z震源在Y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以及Z震源在Z分量上的理论地震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得到第二地震数据后,可以根据第二地震数据确定任意激发方向以及任意强度的地震数据,该过程可以为: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确定第三地震数据。
第一预设角度参数和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确定预设激发方向,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预设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预设激发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第三地震数据为第二地震数据在测线方向、预设激发方向和预设强度参数下对应的地震数据。
该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确定关系矩阵,确定该关系矩阵与第二地震数据的乘积,得到第三地震数据。其中,计算机设备确定关系矩阵的过程与上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过程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测量角度参数仍表示为θ,第一预设角度参数表示为β′,第二预设角度参数表示为a′,预设强度参数表示为g′,则预设激发方向可以表示为(β′,α′)。
若第二地震数据为九分量地震数据,则关系矩阵可以表示为[g′×sinβ′×cos(θ-α′)g′×sinβ′×sin(θ-α′)-g′×cosβ′],则第三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
W=[g′×sinβ′×cos(θ-α′)g′×sinβ′×sin(θ-α′)-g′×cosβ′]V,其中,W表示第三地震数据,V表示第二地震数据。
若第二地震数据为六分量地震数据,则关系矩阵可以表示为[g′×cos(θ-α′)g′×sin(θ-α′)],则第三地震数据可以表示为:W=[g′×cos(θ-α′)g′×sin(θ-α′)]V。
其中,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第三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更改,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得到理论的第二地震数据后,可以合成任意激发方向和任意出力强度的三分量的第三地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根据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校正矩阵对实际的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理论的地震数据,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第三获取模块303,用于获取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304,用于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305,用于基于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第一水平分量、第二水平分量和第一垂直分量两两垂直,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306,用于基于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校正模块307,用于基于第一校正矩阵,对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04,用于确定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一参数值;确定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二参数值;基于第一参数值、第二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04,用于确定测量强度参数、第一参数值和第二参数值的乘积,得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304,用于确定第四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三参数值;基于第三参数值、第一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305,用于确定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四参数值;基于第四参数值和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确定模块306,用于确定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得到多个行元素;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第一校正矩阵中一列的元素,得到多个列元素;将多个行元素和多个列元素组成第一校正矩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校正模块307,用于确定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得到第二校正矩阵;确定第二校正矩阵与第一地震数据的乘积,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和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确定预设激发方向,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预设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预设激发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确定第三地震数据,第三地震数据为第二地震数据在测线方向、预设激发方向和预设强度参数下对应的地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以及多个测量强度参数,确定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根据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校正矩阵对实际的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理论的地震数据,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装置在校正地震数据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装置与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4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400可以是便携式移动计算机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计算机设备4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计算机设备、膝上型计算机设备、台式计算机设备等其他名称。
通常,计算机设备400包括有: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
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4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4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4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4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404、显示屏405、摄像头组件406、音频电路407、定位组件408和电源4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4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4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4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4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4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4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计算机设备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4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4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4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4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4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4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4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为一个,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4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4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4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4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计算机设备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计算机设备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4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4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4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4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401或射频电路4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4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408用于定位计算机设备4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4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或俄罗斯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409用于为计算机设备4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4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4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4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411、陀螺仪传感器412、压力传感器413、指纹传感器414、光学传感器415以及接近传感器416。
加速度传感器411可以检测以计算机设备4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4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4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4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显示屏4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4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412可以检测计算机设备4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4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411协同采集用户对计算机设备400的3D动作。处理器4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4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413可以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侧边框和/或显示屏4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413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计算机设备4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401根据压力传感器4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413设置在显示屏4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401根据用户对显示屏4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4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401根据指纹传感器4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4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4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414可以被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计算机设备4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4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4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4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4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4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4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计算机设备4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416用于采集用户与计算机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416检测到用户与计算机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401控制显示屏4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416检测到用户与计算机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401控制显示屏4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4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地震数据校正方法中所执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可被部署在一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震数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获取所述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的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水平分量、所述第二水平分量和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两两垂直,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一个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一参数值;
确定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之间的差值,得到第四角度参数;
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正弦值,得到第二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值、所述第二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值、所述第二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第二参数值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四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三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参数值、所述第一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震源对应的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震源对应的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的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的余弦值,得到第四参数值;
基于所述第四参数值和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包括:
确定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行的元素,得到多个行元素;
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以及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对应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一校正矩阵中一列的元素,得到多个列元素;
将所述多个行元素和所述多个列元素组成所述第一校正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校正矩阵的逆矩阵,得到第二校正矩阵;
确定所述第二校正矩阵与所述第一地震数据的乘积,得到所述第二地震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预设强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确定预设激发方向,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预设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参数、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确定第三地震数据,所述第三地震数据为所述第二地震数据在所述测线方向、所述预设激发方向和所述预设强度参数下对应的地震数据。
9.一种地震数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多个震源采集得到的第一地震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地震数据对应的测线方向与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震源对应的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多个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震源的激发方向与第一垂直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的激发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之间的夹角,所述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震源激发的力的大小,一个震源对应一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一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和一个测量强度参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角度参数、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和所述多个第三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以及在第二水平分量上的第二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强度参数和所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和在所述第二水平分量上的测量强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测量角度参数,确定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在第一垂直分量上的第三测量强度参数,所述第一水平分量、所述第二水平分量和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两两垂直,所述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用于表示所述测量强度参数在所述第一垂直分量上的测量强度,一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个测量强度参数分别对应的第一测量强度参数、第二测量强度参数和第三测量强度参数,确定第一校正矩阵;
校正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校正矩阵,对所述第一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第二地震数据。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地震数据校正方法。
CN202210529897.1A 2022-05-16 2022-05-16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7111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9897.1A CN117111151A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9897.1A CN117111151A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1151A true CN117111151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9897.1A Pending CN117111151A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11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6150B (zh) 获取位姿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886208B (zh) 物体检测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4530B (zh) 油井抽油机的工作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005715A (zh) 确定气井产量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22589A (zh) 尖灭线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37692A (zh) 一种检索数据的方法、建立索引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41987B (zh) 确定防区的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52153B (zh) 产品版本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388732B (zh) 音乐地图的生成和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11151A (zh) 地震数据校正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175321B (zh) 流体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508894B (zh) 地面网格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2712B (zh) 钻探符合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53284B (zh) 束缚水饱和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50637B (zh) 地震层位解释方法及装置
CN110058306B (zh) 确定三维速度体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29355B (zh) 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50554B (zh) 画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375204B (zh) 显示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4645B (zh) 一种存储轨迹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5496828A (zh) 地层倾角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13809A (zh) 一种多轴载荷谱等效块谱等效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09116415B (zh) 地震波数据分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136605A (zh) 地震波旅行时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4687A (zh) 钻井轨道匹配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