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0378B -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0378B
CN117100378B CN202311362860.5A CN202311362860A CN117100378B CN 117100378 B CN117100378 B CN 117100378B CN 202311362860 A CN202311362860 A CN 202311362860A CN 117100378 B CN117100378 B CN 117100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caneus
hollow bolt
bone
forceps hand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28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00378A (zh
Inventor
龙承
刘树
朱勇
阮哲
龙海涛
林涨源
刘月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3628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0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0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0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00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0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66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for gripping or pushing bones, e.g. approxim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8897Guide wires or guide p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88Osteosynthesis instruments; Methods or means for implanting or extrac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 A61B17/90Gui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1Computer-aided simulation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5Modelling of the patient, e.g. for ligaments or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 A61B2034/107Visualisation of planned trajectories or target reg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柄、与第一钳柄交叉设置的第二钳柄、用于将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铰接的铰接螺栓、及导向机构,所述第二钳柄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以夹持骨骼,其中,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设置于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的第一空心螺栓、及导针筒,第一空心螺栓与固定环螺纹连接且用于安装第一螺钉导针。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基于患者跟骨骨折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多个方向设置了导向功能,具有夹持效果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后足常见的骨折,请结合参阅图1,对应跟骨骨折受伤严重,跟骨骨折的骨折块主要分为5大块,包括跟骨结节101、后跟距关节面骨块102、载距突骨块103、前内侧骨块104和前外侧骨块105,而跟骨骨折受伤较轻,则骨折块越少,可以理解为,当跟骨骨折受伤较严重时,跟骨最多被分裂为5大块,而受伤较轻时,跟骨可能被分裂为4块、3块或者2块。
目前跟骨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克氏针、螺钉、微型钢板或者髓内钉治疗,以及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通常后足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较大,经常出现皮肤的坏死,感染;微创螺钉治疗缺乏良好的固定及复位导向工具,所以经常导致复位不良及固定不良(不能有效地固定所有的5个骨块),并且术中需要透视的次数非常的多,也由于跟骨的解剖复杂性及解剖变异多样,跟骨骨折的病理变化多样,固定的方式也良莠不齐,通常只能应用在骨块较少的简单骨折;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由于经皮使用导板,导板的准确性经常成问题,其原因包括软组织本身具有滑动性,制作导板的时间至手术时间,软组织会出现肿胀加重或消退,术中对骨折的复位过程中间导致的软组织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患者跟骨骨折受伤程度有针对性的在多个方向设置了导向功能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该跟骨骨折复位器具有操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跟骨骨折的关键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
第一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及开设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的形状基于患者复位的足部模型确定。
第二钳柄,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及开设于第二钳柄延伸部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贴合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铰接螺栓,所述铰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铰接。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的第一空心螺栓、及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导针筒,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一螺钉导针,所述第一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前外侧骨块指向前内侧骨块,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夹角通过所述铰接螺栓和所述导针筒共同锁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患者足部的CT数据构建患者跟骨骨折后的第一三维足部模型,并基于所述第一三维足部模型确定患者跟骨骨折分离的关键骨折块,所述关键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
(2)对第一三维足部模型进行复位处理,得到跟骨复位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所述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包括组成足部的多个骨块、腓骨长短肌腱、跟腱、以及皮肤,多个所述骨块包括关键骨折块,所述腓骨长短肌腱包括与所述跟腱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肌腱及与所述第一肌腱连接且位于跟骨结节和前外侧骨块一侧的第二肌腱。
(3)基于所述关键骨折块确定与待植入的多个螺钉导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方向数据,所述多个螺钉导针包括第一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包括与所述第一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一方向数据,其中,第一方向数据自前外侧骨块指向前内侧骨块。
(4)将所述第二肌腱所在直线延伸至跟腱外侧得到的线段作为第一标记线,并将所述第一标记线正向投射至皮肤的外表面形成的弧形线段作为第二标记线。
(5)基于所述第二标记线和所述第一方向数据制作第一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的形状数据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形状数据相匹配,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标记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6)基于标记点以及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的形状制作第二钳柄,所述标记点为所述第一标记线与跟腱的交点,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及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用于自所述标记点经皮插入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的一端贴合所述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
(7)将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和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层叠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以及在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上开设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8)分别制作铰接螺栓、导针筒和第一空心螺栓,并进行第一次组装,所述第一次组装包括将所述铰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铰接、以及将所述导针筒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铰接螺栓和所述导针筒共同将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夹角锁定;所述第一次组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一空心螺栓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一、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柄、与第一钳柄交叉设置的第二钳柄、用于将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夹角固定的铰接螺栓和导针筒、及第一空心螺栓,所述第二钳柄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以夹持骨骼,其中,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所述第一空心螺栓与固定环螺纹连接且用于安装第一螺钉导针;这样,通过拧第一空心螺栓能够从螺钉导针植入方向加压使分离的骨折块靠近,再通过第一空心螺栓导向植入第一螺钉导针,可以将分离的两个骨折块复位,一方面,无需再提供额外的加压器件,另一方面,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复位效果好的优点。
二、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一钳柄可拆卸连接,且均安装于滑槽部,在使用时,若待植入第二螺钉导针,则安装第一连接组件,若待植入第二螺钉导针,则安装第二连接组件,安装完成后,均直接拆除,不会影响其他的螺钉导针的植入,但同时又为两个螺钉导针进行了导向,以使螺钉导针植入至目标位置,保证较好的植入效果;同时连接杆可拆卸安装于第一空心螺栓,仅待植入第四螺钉导针时,才进行安装,且安装完成后可直接拆除,不会影响其他的螺钉导针的植入,所述连接杆的导针孔为第四螺钉导针进行了导向,以使第四螺钉导针植入至目标位置,保证较好的植入效果。
三、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提供了五个螺钉导针植入方向,能够从不同角度植入螺钉导针,且基于本跟骨骨折复位置提供的导向功能,能够将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共五个骨折块进行复位,具有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的优点。
四、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基于患者跟骨复位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确定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的形状,再基于待植入的螺钉导针的方向数据分别确定固定环的位置、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和安装位置、以及连接杆的结构,均为个性化数据,能够与患者的跟骨形状、跟骨骨折情况进行匹配制作,且通过将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连接杆与第一钳柄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植入螺钉导针时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五、在本发明中,第一空心螺栓与固定环螺纹连接,第二空心螺栓与第一连接组件螺纹连接,第三空心螺栓与第二连接组件螺纹连接,这样,在进行复位操作时,拧第一空心螺栓、第二空心螺栓和第三空心螺栓能够沿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对与其抵接的关键骨折块进行施压,以使分离的两个关键骨折块靠近并复位,然后再基于第一空心螺栓、第二空心螺栓和第三空心螺栓的导向功能植入螺钉导针,无需增加另外的加压器,且施压效果和导向效果均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分离为五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多个镙钉导针一个方向的植入位置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多个镙钉导针另一个方向的植入位置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第一空心螺栓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第一空心螺栓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一患者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第二三维足模型确定多个镙钉导针的方向数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的步骤(4)确定的第一标记线和标记点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一对应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二对应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三对应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四对应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五对应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六对应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七对应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中步骤八对应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组装的实物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分解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多种不同实施方式。
跟骨骨折是后足常见的骨折,请参阅图1,对应跟骨骨折受伤严重,跟骨骨折的骨折块主要包括跟骨结节101、后跟距关节面骨块102、载距突骨块103、前内侧骨块104和前外侧骨块105,而跟骨骨折受伤较轻,则骨折块越少,可以理解为,当跟骨骨折受伤较严重时,跟骨最多被分裂为5大块,而受伤较轻时,跟骨可能被分裂为4块、3块或者2块。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该跟骨骨折复位器用于复位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101、后跟距关节面骨块102、载距突骨块103、前内侧骨块104和前外侧骨块105至少两块的骨折情况。
可以理解为,当患者跟骨骨折后的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101、后跟距关节面骨块102、载距突骨块103、前内侧骨块104和前外侧骨块105中至少两块,则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进行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骨折块的前、后、内侧和外侧等方位描述与人体对足部的描述一致,脚后跟对应的是后,脚趾对应的是前,脚的大拇指所在一侧为内侧,脚的小拇指所在一侧为外侧。
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第一钳柄610、第二钳柄620、铰接螺栓630、以及导向机构,所述第一钳柄610用于安装所述导向机构;所述第二钳柄620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夹持骨骼并辅助固定第一钳柄610的位置,以保证与第一钳柄610连接的导向机构安装于目标位置上;所述铰接螺栓630用于铰接第一钳柄610和第二钳柄620;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为待植入的多个螺钉导针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待植入的螺钉导针包括第一螺钉导针501、第二螺钉导针502、第三螺钉导针503、第四螺钉导针504和第五螺钉导针505,其中,第一螺钉导针501自前外侧骨块105指向前内侧骨块104,即用于将分离的前外侧骨块与前内侧骨块复位;所述第二螺钉导针502自后跟距关节面骨块102指向载距突骨块103,即用于将分离的后跟距关节面骨块与载距突骨块复位;所述第三螺钉导针503自跟骨结节101后外侧指向载距突骨块103,即用于将分离的跟骨结节与载距突骨块复位;所述第四螺钉导针504自跟骨结节101后内侧指向前外侧骨块105对应第一螺钉导针入骨处,即用于将分离的跟骨结节与前外侧骨块复位;所述第五螺钉导针505自跟骨结节101的近心端跟腱旁指向前外侧骨块105或者前内侧骨块104底面,且绕开腓骨长短肌腱,即用于将分离的跟骨结节与前内侧骨块复位。
所述第一钳柄610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611、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612、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靠近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的一端的滑槽部613、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一端的固定环614、及开设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的形状基于患者复位的足部模型确定。
具体地,首先获取患者的足部CT数据,再基于患者的足部CT数据建立患者骨折的足部模型,然后再通过软件对骨折的关键骨块进行复位得到患者复位的足部模型,然后以患者复位的足部模型的腓骨长短肌腱的第二肌腱延长至跟腱的延长线为第一标记线,再以第一标记线正向投射至皮肤表面得到的第二标记线的形状为参考形状,确定第一钳柄主体部611的形状,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的形状与第二标记线的形状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腓骨长短肌腱的第二肌腱指的是腓骨长短肌腱位于跟骨结节和前外侧骨块一侧的肌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为弧形弯状结构,其包括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方向倾斜的第一段和逐渐向内倾斜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第一钳柄延伸部连接,且第二段的长度小于第一段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远离所述固定环614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固定环614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延伸板及所述第一延伸板向外侧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延伸板,沿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延伸板形成。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板,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延伸板形成。
所述滑槽部613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向远离所述第二钳柄620方向延伸的基体6131、及自所述基体6131的中间部分向远离所述基体6131方向延伸的凸起61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部613用于与导向机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614用于与导向机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614用于定位第一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所述固定环614为圆环结构,且所述固定环614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与第一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614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所述第二钳柄620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621、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622、及开设于第二钳柄延伸部622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贴合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自第一标记线与跟腱的交点处经皮置入,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远离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622的一端贴合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这样,可以保证夹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为弧形弯状结构,包括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方向倾斜的第三段和逐渐向内倾斜的第四段。
在本实施例中,自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622至第二钳柄主体部621方向,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四段远离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为尖形,这样,方便插入患者的皮肤内。
所述铰接螺栓630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610和所述第二钳柄620铰接。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的第一空心螺栓641、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导针筒642、第一连接组件643、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螺纹连接的第二空心螺栓、第二连接组件645、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螺纹连接的第三空心螺栓、连接杆647、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螺纹连接的第四空心螺栓。
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用于安装 第一螺钉导针501,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朝向跟骨方向拧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能够对前外侧骨块105与前内侧骨块104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包括插入所述固定环614内且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6411、及与所述第一部分6411连接的第二部分6412,所述第二部分64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直径,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部分641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6413、纵向贯穿所述凹槽6413的部分槽底和所述第二部分6412的中间部分形成的通孔6414、及环设于所述凹槽6413周边的多个定位孔6415。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一部分6411插入所述固定环614内,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6411和所述第二部分6412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641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413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且自所述第二部分6412至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方向,所述凹槽6413的口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螺钉导针501穿过所述通孔6414。
多个所述定位孔6415用于与所述导向机构的连接杆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6415为圆形孔,且所述定位孔641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孔6415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三空心螺栓 和所述第四空心螺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的结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该结构相同指均由圆柱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凹槽和通孔组成,但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直径、以及通孔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和所述第四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完全相同时,可以理解为采用同一个模具制备和设计参数完全相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相互之间可以直接替换,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完全相同结构的四个空心螺栓命名为目标空心螺栓,由于待植入的螺钉导针不用同时植入,则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还可以只包括一个目标空心螺栓,这样,在植入螺钉导针时,将该目标空心螺栓重复使用即可。
即,在本发明中,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的第一空心螺栓、第二空心螺栓、第三空心螺栓和第四空心螺栓,结构完全相同,在任意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则可以替代使用,可以理解为第一空心螺栓和第二空心螺栓/第三空心螺栓/第四空心螺栓尺寸完全相同时,第二空心螺栓/第三空心螺栓/第四空心螺栓即指第一空心螺栓。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和所述第四空心螺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和所述第四空心螺栓只需要外壁具有螺纹,中部具有通孔,即可具有加压和安装螺钉导针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针筒 642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与所述铰接螺栓630共同将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夹角固定,即将铰接螺栓630插入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锁定后,再将导针筒642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则第一钳柄主体部和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距离/角度不能再改变;第二个作用是用于第五螺钉导针505导向。
优选地,所述导针筒642包括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筒体6421、及与所述连接筒体6421连接的导向筒体6422,所述导向筒体642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筒体642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体6421为圆柱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筒体6422包括圆柱形状的筒体本体、及贯穿所述筒体本体的两个底面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于安装第五螺钉导针50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本体的中心轴线、所述导向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筒体6422的中心轴线重合,即筒体本体、导向孔和导向筒体共轴设置。
所述第五螺钉导针505穿过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五螺钉导针505的植入方向与所述导向筒体6422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与所述第一钳柄610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安装第二螺钉导针的第二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上,这样,第一钳柄610作为基础支架,通过搭设第一连接组件643以安装第二空心螺栓,且在完成第二螺钉导针502植入后,可以将第一连接组件643直接拆卸,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包括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滑动部6431、自所述第一滑动部6431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643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432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64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连接的安装部6434、贯穿所述安装部6434形成的第一安装孔6435、贯穿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形成的第一固定孔6436、及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6436内的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6132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6431为U形结构,其能够卡设于所述凸起6132,并能够沿所述凸起6132进行滑动,以改变其位置。当所述第一滑动部6431的位置确定后,通过第一螺钉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432与所述滑槽部613的基体6131朝向所述凸起6132的上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与所述滑槽部613的基体远离跟骨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固定孔6436沿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的厚度方向贯穿其设置,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6436抵接所述基体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与所述第一钳柄610的位置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6434为块状结构,包括朝向跟骨的安装部下表面和与安装部下表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部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贯穿所述安装部上表面和安装部下表面形成。
所述第二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二螺钉导针502,所述第二螺钉导针502的植入方向与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用于与所述第一钳柄610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安装第三螺钉导针503的第三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上,这样,第一钳柄610作为基础支架,通过搭设第二连接组件645以安装第三空心螺栓,且在完成第三螺钉导针503植入后,可以将第二连接组件645直接拆卸,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包括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滑动部6451、自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6452、自所述第三连接部6452垂直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645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固定连接的安装块6454、开设于安装块6454远离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一端的第二安装孔6455、贯穿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形成的第二固定孔6456、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6456内的第二螺钉、及开设于所述安装块6454靠近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一端的第三安装孔6457,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613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安装块6454自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朝向脚后跟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脚后跟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为U形结构,其能够卡设于所述凸起6132,并能够沿所述凸起6132进行滑动,以改变其位置。当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的位置确定后,通过第二螺钉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6452与所述滑槽部613的基体6131朝向所述凸起6132的上表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与所述滑槽部613的基体远离跟骨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孔6456沿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的厚度方向贯穿其设置,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6456抵接所述基体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与所述第一钳柄610的位置固定。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6454包括自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朝向脚后跟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脚后跟的后侧的第一安装块、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块末端且朝向脚后跟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安装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倾斜方向由第三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决定。
所述第二安装块包括朝向所述脚后跟的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形成。
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三螺钉导针503,所述第三螺钉导针503的植入方向与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孔6457用于安装第四空心螺栓,可以将待植入的镙钉导针穿过所述第四空心螺栓,并通过第四空心螺栓进行导向,所述第四空心螺栓的中心轴线重直于皮肤表面。
需要说明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和第二连接组件645均安装于滑槽部613,两者不会同时安装,待植入第二螺钉导针502时,将第一连接组件643安装于所述滑槽部613,并在植入完成后,将第一连接组件643拆除;待植入第三镙钉导针503时,将第二连接组件645安装于所述滑槽部613,并在植入完成后,将第二连接组件645拆除。
在本发明中,第一连接组件643和第二连接组件645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滑槽部613,使得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能够多角度植入螺钉导针,且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杆647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所述连接杆647用于为第四螺钉导针504导向。
所述连接杆647包括具有多个定位柱的连接端6471、与所述连接端6471间隔设置的导向板6472、贯穿所述导向板6472形成的导针孔6473、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端6471和所述导向板6472连接的杆体6474,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的定位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6471包括与所述杆体6474连接的连接主体、自所述连接主体延伸的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使所述连接杆647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形成可拆卸连接,同时,也将与所述连接端6471连接的其他部分位置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与定位孔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6472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板,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形板,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只要其能够开设导针孔6473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针孔6473沿所述导向板6472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导向板6472,所述导针孔6473为圆形孔,所述导针孔647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螺钉导针504的植入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6474的作用是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端6471和所述导向板6472,其形状不作限定,可以为L形,可以为W形,也可以为一条直线杆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6474为L形,且横向设置的杆体和竖向设置的杆体为弧形过渡连接。
待植入第四螺钉导针504时,将所述连接杆647的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的定位孔内,这样,所述连接杆647与所述第一钳柄610形成连接关系,且位置固定,第四螺钉导针504穿过所述导针孔6473以固定植入方向。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设置了5个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可以同时复位5个骨折块,应用范围广。
采用下文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为上文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跟骨骨折复位器的详细结构参见上文描述,制备方法部分将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患者足部的CT数据构建患者跟骨骨折后的第一三维足部模型,并基于所述第一三维足部模型确定患者跟骨骨折分离的关键骨折块,所述关键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
将患者术前的跟骨骨折CT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软件重建后得到第一三维足部模型,从第一三维足部模型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确定患者的病情是指确定患者跟骨骨折分离后的关键骨折块,即确定患者的跟骨被分离成了哪几块。当患者的跟骨骨折后,被分离的骨块中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则用于为患者复位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
请具体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示例的一个患者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图。
步骤(2)、对第一三维足部模型进行复位处理,得到跟骨复位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所述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包括组成足部的多个骨块100、腓骨长短肌腱200、跟腱300、以及皮肤400,多个所述骨块100包括与所述关键骨折块对应的关键骨折块,所述腓骨长短肌腱200包括与所述跟腱300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肌腱201及与所述第一肌腱201连接且位于跟骨结节101和前外侧骨块105一侧的第二肌腱202。
对第一三维足部模型在计算机上用E3D软件实施骨折块复位,得到跟骨复位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可以理解为基于患折跟骨骨折前的CT数据构建得到的三维立体模型。
需要进行说明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是数字化模型,其由数据组成,在本发明描述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包括组成足部的多个骨块、腓骨长短肌腱、跟腱、以及皮肤时,实际指的是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包括多个骨块数据、腓骨长短肌腱数据、跟腱数据、以及皮肤数据,为了方便与足部实际组成进行对应,以便于理解,直接将用组成足部的结构进行了描述,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模型中提及的骨块、腓骨长短肌腱、跟腱、以及皮肤均是数据,且与患者的足部组成具有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腓骨长短肌腱200描述为由第一肌腱201和第二肌腱202组成,纯属为了方便后文的描述。
请具体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多个镙钉导针的植入位置。
步骤(3)、基于所述关键骨折块确定与待植入的多个螺钉导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方向数据,所述多个螺钉导针包括第一螺钉导针501,所述多个方向数据包括与所述第一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一方向数据,其中,第一方向数据自前外侧骨块105指向前内侧骨块104。
本发明基于关键骨折块的数量确定植入的镙钉导针的数量,若关键骨折块的数量为两块,且为前外侧骨块和前内侧骨块,则至少植入第一镙钉导针501,若关键骨折块的数量为5块,则需要植入5个螺钉导针,具体地,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来确定待植入的螺钉导针的数量。
在本发明中,第一螺钉导针501用于将分离的前外侧骨块105和前内侧骨块104进行复位。
步骤(4)、将所述第二肌腱202所在直线延伸至跟腱300外侧得到的线段作为第一标记线700,并将所述第一标记线正向投射至皮肤的外表面形成的弧形线段作为第二标记线。
请具体参阅图12,图12所示的700为第一标记线。
在该步骤,通过第二肌腱202确定第一标记线700,再通过第一标记线700确定第二标记线,所述第二标记线是位于皮肤表面的,其向所述第二肌腱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肌腱部分重合。
步骤(5)、基于所述第二标记线和所述第一方向数据制作第一钳柄610,所述第一钳柄610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611、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61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一端的固定环614,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的形状数据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形状数据相匹配,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位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标记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环61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发明中,基于第二标记线的形状来确定第一钳柄主体部的形状,基于第一方向数据确定固定环614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远离所述固定环614的一端朝向所述跟腱300的后侧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向远离所述固定环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板及自所述第一延伸板向外侧(远离跟骨一侧)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板。
步骤(6)、基于标记点701以及载距突骨块103的下骨面的形状制作第二钳柄620,其中,所述标记点701为所述第一标记线700与跟腱300的交点,所述第二钳柄620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621、及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622,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用于自所述标记点经皮插入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远离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的一端贴合所述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钳柄620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以夹持骨块。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钳柄620经皮插入皮肤内的标记点确定和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形状确定,则第二钳柄主体部的形状也是确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且其贴合所述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这样,第二钳柄主体部与患者的骨块贴合,夹持效果更好,且不易伤到患者的其他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622用于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连接,这样,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两者的夹角固定后,可以保证第二钳柄主体部始终与患者的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贴合,且各个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在操作过程被固定,从面保证螺钉导针植入方向的准确性。
步骤(7)、将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和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622层叠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以及在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622上开设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的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的所述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的所述第二延伸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为螺纹孔。
步骤(8)、分别制作铰接螺栓630和导向机构,并进行第一次组装,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空心螺栓641和导针筒642,所述第一次组装包括将所述铰接螺栓630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610和所述第二钳柄620铰接、以及将所述导针筒642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铰接螺栓630和所述导针筒642共同将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621之间的夹角锁定;所述第一次组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安装于所述固定环614,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用于安装第一螺钉导针501,所述第一螺钉导针501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使其植入方向被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一螺钉导针501的植入方向,然后再基于第一螺钉导针501的植入方向确定固定环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包括插入所述固定环614内且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的第一部分6411、与所述第一部分6411连接的第二部分6412、自所述第二部分641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6411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6413、纵向贯穿所述凹槽6413的部分槽底和所述第二部分6412的中间部分形成的通孔6414、及环设于所述凹槽6413周边的多个定位孔6415。所述第一部分6411与所述固定环614螺纹连接,这样,通过拧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能够施压至前外侧骨块上以将分离的前外侧骨块和前内侧骨块进行复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钳柄6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靠近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612一端的滑槽部613,所述步骤五制作所述第一钳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远离跟骨的一侧制作滑槽部613,所述滑槽部613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向远离所述第二钳柄620方向延伸的基体6131、及自所述基体6131的中间部分向远离所述基体6131方向延伸的凸起613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钳柄610的第一钳柄主体部611、第一钳柄延伸部612、滑槽部613和固定环614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二螺钉导针502,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螺钉导针502对应的第二方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数据自后跟距关节面骨块指向载距突骨块,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槽部613且能沿所述滑槽部613进行滑动的第一连接组件643、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的第二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分别制作第一连接组件643和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包括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滑动部6431、自所述第一滑动部6431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643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6432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64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连接的安装部6434、及贯穿所述安装部6434形成的第一安装孔6435,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613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用于安装第二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在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和第二空心螺栓后还包括第二次组装,所述第二次组装包括将所述第一滑动部6431的第一卡槽卡入所述凸起6132、以及将所述第二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所述第二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643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二螺钉导针,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二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6132的形状相匹配是指所述凸起6132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二螺钉导针502的植入方向,然后再基于第二螺钉导针502的植入方向确定第一安装孔6435的贯穿方向,相应的,安装部6434的长度尺寸也是基于第二螺钉导针502的植入方向确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还包括第一镙钉、及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6433的第一固定孔6436,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还包括制作所述第一镙钉,所述第二次组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镙钉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6436内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固定。
优选地,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三螺钉导针503,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螺钉导针对应第三方向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101的后外侧指向载距突骨块103,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滑槽部613且能沿所述滑槽部613进行滑动的第二连接组件645、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的第三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分别制作第二连接组件645和第三空心螺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包括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滑动部6451、自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6452、自所述第三连接部6452垂直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645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固定连接的安装块6454、及开设于安装块6454远离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一端的第二安装孔6455,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613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用于安装第三空心螺栓,所述安装块自所述第四连接部朝向跟骨结节的后侧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跟骨结节的后侧。
所述步骤(8)在制作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和第三空心螺栓后还包括第三次组装,所述第三次组装包括将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的第二卡槽卡入所述凸起6132、以及将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所述第三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6455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三螺钉导针503,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三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三螺钉导针503的植入方向,然后再基于第三螺钉导针503的植入方向确定第二安装孔6455的贯穿方向,相应的,安装块6454的长度尺寸也是基于第三螺钉导针503的植入方向确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还包括第一镙钉、及开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6453的第二固定孔6456,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还包括制作所述第二镙钉,所述第二次组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二镙钉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孔6456内以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611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17,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块6454靠近所述第二滑动部6451一端的第三安装孔6457,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制作第四空心螺栓,所述第三次组装还包括将第四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6457。
优选地,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四螺钉导针504,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螺钉导针对应的第四方向数据,所述第四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101的后内侧指向前外侧骨块105对应第一螺钉导针入骨处,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连接杆。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制作连接杆647,所述连接杆647包括具有多个定位柱的连接端6471、与所述连接端6471间隔设置的导向板6472、贯穿所述导向板6472形成的导针孔6473、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端6471和所述导向板6472连接的杆体6474,多个所述定位柱用于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的多个定位孔内,所述导针孔6473用于安装第四螺钉导针504。
所述步骤(8)在制作连接杆后还包括第四次组装,所述第四次组装包括将所述定位柱插入第一空心螺栓641的定位孔内以使所述连接端6471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连接,所述导针孔647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四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647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针孔647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四螺钉导针504的植入方向,再确定导向板6472的位置和设置角度。
优选地,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五螺钉导针505,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五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五方向数据,所述第五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101的近心端跟腱旁指向前外侧骨块105或者前内侧骨块104底面,且绕开腓骨长短肌腱。
所述导针筒642包括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筒体6421、及与所述连接筒体6421连接且相互垂直的导向筒体6422,所述导向筒体6422包括圆柱形状的筒体本体、及贯穿所述筒体本体的两个底面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于植入第五螺钉导针505导向,所述导向筒体642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五方向数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第五螺钉导针505的植入方向,然后再基于第五螺钉导针505的植入方向确定导向筒体6422的形状和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除第一次组装在第四次组装之前外,第二次组装和第三次组装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且上文组装的目的仅是为了检验制作的各元件是否合格,实际的组装步骤基于待植入的螺钉导针确定,具体可以参考下文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
在本发明中,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所包括的第一钳柄、第二钳柄、铰接螺栓和导向机构的制作均采用3D打印设备打印,上文所述的组装次数和组装顺序根据待植入的镙钉导针确定。
在本发明中,基于患者腓骨长短肌腱确定第一钳柄610的形状,基于第一螺钉导针501的植入方向确定固定环614的中心轴线方向,基于第二螺钉导针502的植入方向确定第一连接组件643的结构,基于第三螺钉导针503的植入方向确定第二连接组件645的结构,基于第四螺钉导针504的植入方向确定连接杆的结构,基于第五螺钉导针505的植入方向确定导针筒642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第二连接组件645和连接杆647均与第一钳柄610可拆卸连接,这样,植入螺钉导针时,跟骨骨折复位器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多余的组件影响,操作比较方便。
请参阅图13至图20,上文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跟骨外侧皮肤触诊第5跖骨基㡳部处向外踝尖触诊腓骨长短肌腱,划标记线,并在腓骨尖处继续延伸至跟腱外侧标记第二钳柄进针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钳柄进针点即标记点701。
步骤二、在跟腱外侧的标记点701做小切口,将所述第二钳柄620经皮插入后贴跟骨内侧骨面滑入载距突骨块下的位置,并通过透视确认。
步骤三、通过调节铰接螺栓630和导针筒642锁定所述第一钳柄610与所述第二钳柄620之间的角度,并将第二钳柄620沿划线标记的腓骨长短肌腱200走形方向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为0~1cm。
步骤四、将第一空心螺栓641拧入固定环614,并通过第一空心螺栓641对前外侧骨块与前内侧骨块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然后再植入第一螺钉导针501。
步骤五、先将第二连接组件645安装到第一钳柄610的滑槽部613上,然后将第三空心螺栓646拧入第二安装孔,并通过第三空心螺栓646对跟骨结节与载距突骨块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然后再植入第三螺钉导针503。
步骤 六、先拆除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45和第三空心螺栓646,然后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43安装到第一钳柄610的滑槽部613上,再将第二空心螺栓644拧入第一安装孔,并通过第二空心螺栓644对后跟距关节面骨块与载距突骨块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然后再植入第二螺钉导针502。
步骤七、先拆除第一连接组件643和第二空心螺栓644,然后将连接杆647的定位柱插入第一空心螺栓641的定位孔以使所述连接杆647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641连接,将加压螺钉插入连接杆647的导针孔对跟骨结节与前外侧骨块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基于导针孔的导向植入第四螺钉导针504,并拆除连接杆647。
步骤八、将加压螺钉插入导向筒体6422的导向孔内对跟骨结节与前外侧骨块/后外侧骨块进行加压以使两者复位,基于所述导向孔的导向植入第五镙钉导针505。
步骤九、拆除第一钳柄610和第二钳柄620,完成手术。
该使用方法对应的是植入五个螺钉导针的使用方法,若待植入的螺钉导针的数量少于五个,仅步骤一至步骤三、步骤九是必要步骤,而其他步骤则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进行删减,比如,若无需植入第四螺钉导针,则删除步骤七即可;若需植入第二螺钉导针和第三螺钉导针,涉及植入螺钉导针的步骤四至步骤八,仅需保留步骤五和步骤六。
请参阅图21和图22,图21和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实物图。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跟骨骨折的关键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骨骨折复位器包括:
第一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及开设于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的形状基于患者复位的足部模型确定;
第二钳柄,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及开设于第二钳柄延伸部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用于插入患者的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贴合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铰接螺栓,所述铰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铰接;
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的第一空心螺栓、及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的导针筒,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一螺钉导针,所述第一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前外侧骨块指向前内侧骨块,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夹角通过所述铰接螺栓和所述导针筒共同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针筒包括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筒体、及与所述连接筒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导向筒体,所述导向筒体包括圆柱形状的筒体本体、及贯穿所述筒体本体的两个底面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于植入第五螺钉导针导向,所述第五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跟骨结节的近心端跟腱旁指向前外侧骨块或者前内侧骨块底面,且绕开腓骨长短肌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的一端的滑槽部,所述滑槽部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向远离所述第二钳柄方向延伸的基体、及自所述基体的中间部分向远离所述基体方向延伸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滑槽部的第一连接组件、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滑动部、自所述第一滑动部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安装部、及贯穿所述安装部形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用于植入第二螺钉导针导向,所述第二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后跟距关节面骨块指向载距突骨块;
和/或,
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滑槽部的第二连接组件、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三空心螺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滑动部、自所述第二滑动部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自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四连接部朝向跟骨结节的后侧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跟骨结节的后侧的安装块、及开设于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二滑动部一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三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用于植入第三螺钉导针导向,所述第三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跟骨结节的后外侧指向载距突骨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开设有导针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的连接端、开设有所述导针孔的导向板、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导向板连接的杆体,所述导针孔用于植入第四螺钉导针导向,所述第四螺钉导针的植入方向自跟骨结节的后内侧指向前外侧骨块对应第一螺钉导针入骨处。
6.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患者足部的CT数据构建患者跟骨骨折后的第一三维足部模型,并基于所述第一三维足部模型确定患者跟骨骨折分离的关键骨折块,所述关键骨折块包括跟骨结节、后跟距关节面骨块、载距突骨块、前内侧骨块和前外侧骨块中至少两块;
步骤(2)对第一三维足部模型进行复位处理,得到跟骨复位的第二三维足部模型,所述第二三维足部模型包括组成足部的多个骨块、腓骨长短肌腱、跟腱、以及皮肤,多个所述骨块包括关键骨折块,所述腓骨长短肌腱包括与所述跟腱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肌腱及与所述第一肌腱连接且位于跟骨结节和前外侧骨块一侧的第二肌腱;
步骤(3)基于所述关键骨折块确定与待植入的多个螺钉导针一一对应的多个方向数据,所述多个螺钉导针包括第一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包括与所述第一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一方向数据,其中,第一方向数据自前外侧骨块指向前内侧骨块;
步骤(4)将所述第二肌腱所在直线延伸至跟腱外侧得到的线段作为第一标记线,并将所述第一标记线正向投射至皮肤的外表面形成的弧形线段作为第二标记线;
步骤(5)基于所述第二标记线和所述第一方向数据制作第一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一钳柄延伸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固定环,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的形状数据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形状数据相匹配,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标记线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标记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步骤(6)基于标记点以及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的形状制作第二钳柄,所述标记点为所述第一标记线与跟腱的交点,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钳柄主体部、及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连接的第二钳柄延伸部,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用于自所述标记点经皮插入皮肤内,且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的一端贴合所述载距突骨块的下骨面;
步骤(7)将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和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层叠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连接孔,以及在所述第二钳柄延伸部上开设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连接孔;其中,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设置;
步骤(8)分别制作铰接螺栓和导向机构,并进行第一次组装,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针筒和第一空心螺栓,所述第一次组装包括将所述铰接螺栓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以使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铰接、以及将所述导针筒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铰接螺栓和所述导针筒共同将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钳柄主体部之间的夹角锁定;所述第一次组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一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固定环,所述第一空心螺栓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一方向数据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钳柄延伸部一端的滑槽部,所述步骤(5)制作所述第一钳柄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远离跟骨的一侧制作滑槽部,所述滑槽部包括自所述第一钳柄主体部向远离所述第二钳柄方向延伸的基体、及自所述基体的中间部分向远离所述基体方向延伸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二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二方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数据自后跟距关节面骨块指向载距突骨块,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滑槽部的第一连接组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二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分别制作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空心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滑动部、自所述第一滑动部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安装部、及贯穿所述安装部形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在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空心螺栓后还包括第二次组装,所述第二次组装包括将所述第一滑动部的第一卡槽卡入所述凸起、以及将所述第二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二螺钉导针,所述第二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二方向数据相同;
和/或,
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三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螺钉导针对应第三方向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的后外侧指向载距突骨块,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滑槽部的第二连接组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三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分别制作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空心螺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滑动部、自所述第二滑动部远离跟骨的一端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自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自所述第四连接部朝向跟骨结节的后侧方向延伸并延伸至跟骨结节的后侧的安装块、及开设于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二滑动部一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空心螺栓;
所述步骤(8)在制作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空心螺栓后还包括第三次组装,所述第三次组装包括将所述第二滑动部的第二卡槽卡入所述凸起、以及将所述第三空心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空心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用于安装第三螺钉导针,所述第三空心螺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三方向数据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四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螺钉导针对应的第四方向数据,所述第四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的后内侧指向前外侧骨块对应第一螺钉导针入骨处,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连接杆;
所述步骤(8)制作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制作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空心螺栓的连接端、与所述连接端间隔设置的导向板、贯穿所述导向板形成的导针孔、及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导向板连接的杆体,所述导针孔用于安装第四螺钉导针;
所述步骤(8)在制作连接杆后还包括第四次组装,所述第四次组装包括将所述连接端插入第一空心螺栓内,所述导针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四方向数据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跟骨骨折复位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钉导针还包括第五螺钉导针,所述多个方向数据还包括与所述第五螺钉导针对应的第五方向数据,所述第五方向数据自跟骨结节的近心端跟腱旁指向前外侧骨块或者前内侧骨块底面,且绕开腓骨长短肌腱;
所述导针筒包括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连接筒体、及与所述连接筒连接且相互垂直的导向筒体,所述导向筒体包括圆柱形状的筒体本体、及贯穿所述筒体本体的两个底面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用于植入第五螺钉导针导向,所述导向筒体的中轴线的方向数据与所述第五方向数据相同。
CN202311362860.5A 2023-10-20 2023-10-20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7100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860.5A CN1171003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2860.5A CN1171003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0378A CN117100378A (zh) 2023-11-24
CN117100378B true CN117100378B (zh) 2024-01-12

Family

ID=88798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2860.5A Active CN117100378B (zh) 2023-10-20 2023-10-20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0378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11000C1 (ru) * 2001-12-21 2003-08-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 И.М.Сеченова Способ репозиции и фиксации переломов пяточной кости
CN101785693A (zh) * 2005-12-06 2010-07-28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 跟骨牵引复位器
WO2013025702A1 (en) * 2011-08-16 2013-02-21 Osteospring Medical, Inc. Wedge shaped fracture fix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CN103735306A (zh) * 2014-01-04 2014-04-23 邓宇 一种架式加压多用导向器
CN103892954A (zh) * 2014-04-16 2014-07-02 张英泽 一种跟骨骨折宽度恢复器
CN10454610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生物活性、可塑性的可吸收骨内固定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04734533U (zh) * 2015-06-03 2015-11-04 宜昌市夷陵医院 一种用于辅助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的临时固定器
CA2887573A1 (en) * 2014-09-11 2016-03-11 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Inc. Medial-plantar plate for medial column arthrodesis
CN106821484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撬拨复位器
CN106880433A (zh) * 2017-03-22 2017-06-23 李峰 跟骨骨折闭合加压复位器
CN109288582A (zh) * 2018-10-08 2019-02-01 秦松 一种跟骨塑型复位钳
WO2019112605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Paragon 28, Inc. Bone fixation assembly,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use
KR101996849B1 (ko) * 2018-12-26 2019-10-01 (주)메디쎄이 하악골결손부위에 삽입되는 환자 맞춤형 하악골 임플란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448370A (zh) * 2019-08-05 2019-11-15 贺新宁 一种微创跟骨组合接骨板
CN214966526U (zh) * 2021-04-22 2021-12-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
CN114209406A (zh) * 2022-01-04 2022-03-2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关节面的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04016A (zh) * 2021-12-31 2022-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一种腕舟骨骨折微创置钉方法及个体化经皮导板
CN114869441A (zh) * 2022-03-31 2022-08-09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一种微创跟骨骨折固定钉导向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7366055U (zh) * 2021-11-18 2022-09-06 上海市同济医院 跟骨骨折轴向加压复位器
CN219538472U (zh) * 2023-03-21 2023-08-18 萍乡市人民医院 一种跟骨载距突复位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5222A1 (en) * 2011-02-17 2012-08-23 Mylad Orthopedic Solutions LLC Compressible device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healing between bones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11000C1 (ru) * 2001-12-21 2003-08-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ая медицин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 И.М.Сеченова Способ репозиции и фиксации переломов пяточной кости
CN101785693A (zh) * 2005-12-06 2010-07-28 青岛市骨伤科医院 跟骨牵引复位器
WO2013025702A1 (en) * 2011-08-16 2013-02-21 Osteospring Medical, Inc. Wedge shaped fracture fix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CN103735306A (zh) * 2014-01-04 2014-04-23 邓宇 一种架式加压多用导向器
CN103892954A (zh) * 2014-04-16 2014-07-02 张英泽 一种跟骨骨折宽度恢复器
CA2887573A1 (en) * 2014-09-11 2016-03-11 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Inc. Medial-plantar plate for medial column arthrodesis
CN10454610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具有生物活性、可塑性的可吸收骨内固定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04734533U (zh) * 2015-06-03 2015-11-04 宜昌市夷陵医院 一种用于辅助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的临时固定器
CN106821484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撬拨复位器
CN106880433A (zh) * 2017-03-22 2017-06-23 李峰 跟骨骨折闭合加压复位器
WO2019112605A1 (en) * 2017-12-08 2019-06-13 Paragon 28, Inc. Bone fixation assembly,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9288582A (zh) * 2018-10-08 2019-02-01 秦松 一种跟骨塑型复位钳
KR101996849B1 (ko) * 2018-12-26 2019-10-01 (주)메디쎄이 하악골결손부위에 삽입되는 환자 맞춤형 하악골 임플란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448370A (zh) * 2019-08-05 2019-11-15 贺新宁 一种微创跟骨组合接骨板
CN214966526U (zh) * 2021-04-22 2021-12-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复位器
CN217366055U (zh) * 2021-11-18 2022-09-06 上海市同济医院 跟骨骨折轴向加压复位器
CN114404016A (zh) * 2021-12-31 2022-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一种腕舟骨骨折微创置钉方法及个体化经皮导板
CN114209406A (zh) * 2022-01-04 2022-03-2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跟骨骨折关节面的复位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69441A (zh) * 2022-03-31 2022-08-09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一种微创跟骨骨折固定钉导向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9538472U (zh) * 2023-03-21 2023-08-18 萍乡市人民医院 一种跟骨载距突复位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0378A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1083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with opposed mounting portions
US9545276B2 (en)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for a lapidus-type plantar hallux valgus procedure
US7001388B2 (en) System for stabilization of fractures of convex articular bone surfaces including subchondral support structure
US8277448B2 (en) External fixation
EP2750617B1 (de) Anatomisch angepasste, plantare knochenplatte sowie knochenplattensystem
US10888338B2 (en) Intramedullary nail alignment guides, fixation guides,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EP1567071B1 (en) Adjustable bone plates
CA2487571C (en)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device for metaphyseal long bone fractures
EP2675377B1 (en) Orthopedic compression plate
CA2539386C (en) Anatomical distal radius fracture fixation plat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20090093849A1 (en) Metatarsal fixation system
US2006026495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one fastener implantation
US20060264947A1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EP2258288A1 (en) Anatomical distal radius fracture fixation plate
US20050171544A1 (en) Bone plate with toothed aperture
US10470782B2 (en) Guid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ne fusion
CN107928774B (zh) 一种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板
CN109223098B (zh) 踝上截骨矫形引导组件
EP1887952B1 (en) Device for covered screwing of broken and shortened bones
CN117100378B (zh) 跟骨骨折复位器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054375A1 (en) Adjustable bone plates
CN213249618U (zh) 腓骨接骨板
GB2615890A (en) Orthopedic fasteners,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AU2003234384B2 (en)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device for metaphyseal long bone fra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