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00342A - 外科器械 - Google Patents

外科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00342A
CN117100342A CN202310797337.9A CN202310797337A CN117100342A CN 117100342 A CN117100342 A CN 117100342A CN 202310797337 A CN202310797337 A CN 202310797337A CN 117100342 A CN117100342 A CN 117100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ngle
outer sleeve
surgical instrume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73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航
宋强
王吉胜
孙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73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003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00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003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9Incision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2017/07214Stapler heads
    • A61B2017/07271Stapler heads characterised by its cartrid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2017/07214Stapler heads
    • A61B2017/07278Stapler heads characterised by its sled or its staple hol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8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 A61B17/072Surgical staplers, e.g. containing multiple staples or clamps for applying a row of staples in a single action, e.g. the staples being applied simultaneously
    • A61B2017/07214Stapler heads
    • A61B2017/07285Stapler heads characterised by its cut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套管组件、角度转向件、角度连接组件、切割刀组件,钳口组件与套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切割刀组件包括刀杆,角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连接件和第二角度连接件;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外科器械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限位件被位于近端位置的外套管限位,与处于直位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分离;外套管运动至远端位置时,限位件被释放以向远端移动,以使外科器械切换至第二状态;限位件位于处于直位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的两侧以对第二角度连接件转动止挡。避免进刀时第二角度连接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刀杆产生扭曲,保证进刀效率。

Description

外科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器械。
背景技术
外科切割吻合器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替代手工缝合的器械,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切割刀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吻合,类似于订书机。根据适用于不同的身体部位可分为多种吻合器,对于外科切割吻合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手术部位精确定位的穿刺器的套管进入患者体内,继而在组织中制造纵向切口和在切口的相对侧施加吻合钉,从而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吻合。
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套管组件、切割刀组件和操作组件,钳口组件和套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转动连接处设置有角度连接件,钳口组件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首先对操作组件进行操作,使钳口组件转动至合适角度,切割刀组件的刀杆随之弯曲,角度连接件收纳并限位刀杆,避免刀杆局部卷曲。在转向角度较大的外科器械中,角度连接件至少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角度连接件,两个角度连接件相对转动允许钳口组件更大的转动角度,在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位位置,由于第二角度连接件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角度连接件,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套管组件,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位位置且切割刀组件进刀时,刀杆向远端运动,刀杆自身具有一定弹力,在刀杆向远端运动过程中,在刀杆弹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第二角度连接件发生转动,使刀杆产生扭曲,提升进刀阻力,降低进刀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外科器械,能够避免进刀时第二角度连接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刀杆产生扭曲,保证进刀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一种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套管组件、角度转向件、角度连接组件、切割刀组件,所述钳口组件通过所述角度转向件与所述套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切割刀组件包括刀杆和连接于所述刀杆远端的刀头,
所述角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连接件和第二角度连接件,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角度转向件,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的近端,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刀杆由近及远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中;
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外科器械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限位件被位于近端位置的所述外套管限位,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分离;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被释放以向远端移动,以使所述外科器械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限位件位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两侧以对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转动止挡。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所述套管组件的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内套管,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移动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弹性件,所述限位柱沿所述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槽的槽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柱;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外套管处于近端位置并且制约所述限位柱,使所述限位件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分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运动至所述远端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被释放,驱动所述限位柱向远端运动,使所述外科器械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包括柱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柱本体的凸起部,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槽的槽壁;所述外套管设置有制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外套管位于近端位置,所述制约部抵持所述凸起部以制约所述限位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外套管运动至所述远端位置时,所述制约部向远端运动,所述弹性件被释放,使所述限位柱向远端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开设有通槽,所述制约部为设置于所述通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朝向所述限位柱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位于远端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外套管位于近端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移动至所述远端位置,使得所述钳口组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远端位置移动至所述近端位置,使得所述钳口组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组件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具有第一转弯状态,在所述第一转弯状态,所述钳口组件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所述钳口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转弯状态时,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位于直位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时对第二角度连接件进行转动止挡,能够避免进刀时第二角度连接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刀杆产生扭曲,保证进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钳口组件和套管组件可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角度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角度连接组件偏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打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打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1是是本发明的外套管驱动钳口的运动改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制约部与凸起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套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套管组件和角度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打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直打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偏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角度转向件第一角度连接件、第二角度连接件和滑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转向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二角度连接件处于转向位置,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转向驱动结构和运动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转向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连杆组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角度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角度转向件的俯视图;
图29是本发明的外套管处于近端位置时,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外套管处于远端位置时,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的运动转换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的运动转换结构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套管处于近端位置时,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外套管处于远端位置时,杠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的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杆组件位于第二位置;
图36是本发明的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连杆组件位于第一位置;
其中:
100、钳口组件;110、钉仓座;111、斜向腰形槽;120、抵钉座;121、第一从动部;122、第二从动部;123、销子;130、锁定件;140、第一角度连接件;150、第二角度连接件;141、第一收纳槽;151、第二收纳槽;
210、角度转向件;211、壁部;2111、凹槽;212、配合部;213、转向孔;214、外周面;215、中部弧面;216、第一侧面;217、第二侧面;218、左侧抵持部;219、右侧抵持部;
300、限位组件;310、限位件;311、限位柱;3111、凸起部;312、弹性件;320、移动槽;330、刀杆;
400、套管组件;410、内套管;411、顶针座;412、滑动槽;413、刀架;414、直部收纳槽;420、外套管;421、第一驱动部;422、第二驱动部;423、第一移动槽;425、本体;426、驱动管;4261、第一驱动部;4262、第二驱动部;427、通槽;428、制约部;430、弹簧;440、推块;450、滑移件;451、第三收纳槽;
500、运动转换结构;511、杠杆件;512、转动部;513、第一连接部;5131、第一端杆;514、第二连接部;5141、第二端杆;5142、腰型槽;
600、机架;610、连杆组件;611、第一连杆;612、第二连杆;
700、转向驱动结构;710、操作手柄;740、齿轮组件;741、左齿轮部;742、右齿轮部;750、推杆组件;751、左推杆;752、右推杆;760、第一传动件;
800、操作组件;810、手柄;
910、释放按钮;911、驱动杆;920、解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操纵吻合器的手柄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侧”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侧”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手柄为近侧,钳口组件为远侧,如某个零部件的近侧端表示相对靠近手柄的一端,远侧端则表示相对靠近钳口组件的一端。术语“上”“下”以钳口组件的抵钉座和钉仓座的相对位置为参考,具体的,抵钉座在“上”,钉仓座在“下”。然而,吻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科器械,可以为吻合器,如图1至图2所示,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100、套管组件400、角度转向件210、角度连接组件和切割刀组件,外科器械工作时部分伸入人体内部,医护人员控制钳口组件100转动,至钳口组件100转动至合适位置控制钳口组件100闭合将人体组织夹持,然后控制切割刀组件进行击发,将人体组织切割,切割完成后打开钳口组件100将组织释放,将钳口组件100转动至初始状态后将外科器械从人体内移出,完成手术操作。
其中如图2所示,钳口组件100通过角度转向件210与套管组件400可转动地连接,使得钳口组件100可以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切割刀组件包括刀头(图中未示出)和刀杆330,刀头设于钳口组件100内,用于切割组织,刀杆330连接于刀头,用于驱动刀头前进和后退。刀杆330沿套管组件400的方向延伸设置,被驱动与套管组件400相对移动,以驱动刀头运动。在钳口组件100转动时,相对于套管组件400摆动,刀杆330具有一定柔性,随钳口组件100摆动。角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和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第一角度连接件140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角度转向件210,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角度连接件140的近端,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套管组件400。角度连接组件设置于钳口组件10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时,角度连接组件被角度转向件210带动而发生摆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和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可相对转动。
如图3所示,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和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均开设有容置部分刀杆330的收纳槽,具体的,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41,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51。刀杆330依次通过第一收纳槽141和第二收纳槽151,刀杆330位于第一收纳槽141内的部分被第一收纳槽141的两侧槽壁限位止挡,刀杆330位于第二收纳槽151内的部分被第二收纳槽151的两侧槽壁限位止挡,在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时,角度连接组件转动,带动刀杆330弯折,并通过第一收纳槽141和第二收纳槽151限位刀杆330,使刀杆330沿第一收纳槽141和第二收纳槽151的路径延伸。
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具有直位位置,如图3所示,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位置时,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基本一致,由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角度连接件140的近端,第一角度连接件140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铰接处可活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位置且切割刀组件进刀时,刀杆330向远端运动,切割刀组件300受到被切割组织的阻力,刀杆330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横向弯曲,进而使得第一角度连接件140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铰接处横向移动,进而导致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和第二角度连接件450转动,如图4所示,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和第二角度连接件450的转动使刀杆330产生额外的弯折,提升进刀阻力,降低进刀效率。
其中套管组件400包括外套管420和内套管410,外套管420可移动地套设于内套管410外,限位组件300设于内套管410。外套管420具有近端位置和远端位置。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组件300,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300包括限位件310,外科器械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如图5所示,在第一状态,外套管420处于近端位置且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位置,限位件310被位于近端位置的外套管420制约,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分离;如图6所示,在第二状态,外套管420处于远端位置,且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位置,限位件310被释放以向远端运动,限位件310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以对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进行转动止挡。
钳口组件100被驱动以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时,外套管420处于近端位置,限位件310被制约,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状态,使外科器械处于第一状态,限位件310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分离,以使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可以随钳口组件100自由转动。在钳口组件100转向完成后,且在进刀前或进刀时,外套管420处于远端位置,限位件310被释放,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位于直位位置时,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限位件310向远端运动至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对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进行转动止挡,使得进刀过程中,刀杆330的弹力不会使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发生转动,避免了因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造成刀杆330弯折、降低进刀效率的情况发生。限位件310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使得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空间被限位件310占领,由此可以对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进行转动止挡。一种情况下,限位件310填充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的间隙中以占领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动空间;另一种情况下,限位件310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且限位件310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动方向上被固定。
其中外套管420连接于钳口组件100,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处于闭合状态,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处于打开状态。在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闭合,且限位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进刀是在钳口组件100闭合后进行的,通过外套管420实现限位组件300状态的切换,使得钳口组件闭合时(进刀前),外科器械处于第二状态,使进刀时位于直位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已经被限位组件300转动止挡,避免了因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造成刀杆330弯折、降低进刀效率的情况发生。
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切换到远端位置,使钳口组件100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如图7至图11所示,钳口组件100包括钉仓座110、可转动地连接于钉仓座110的抵钉座120,外套管420和钳口组件100的抵钉座120之间设有运动改换机构,运动改换机构将外套管420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抵钉座120的枢转运动,从而实现抵钉座120相对钉仓座110枢转而闭合或打开钳口组件100。具体的,外套管420朝向近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20向上枢转而打开钳口组件100,外套管420朝向远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20向下枢转而闭合钳口组件100。
具体的,外套管420包括相连的本体425和驱动管426,驱动管426驱动抵钉座120向上或向下枢转而打开或闭合钳口组件100。本体425和驱动管426通过铰链连接。
运动改换机构包括设置于驱动管426的第一驱动件4261、第二驱动件4262,以及设置于抵钉座120的第一从动部121和第二从动部122。
第一驱动件4261驱动抵钉座120打开,第一驱动件4261为设置在驱动管426上的突部,突部沿右下方倾斜延伸。第二驱动件4262驱动抵钉座120关闭,第二驱动件4262为驱动管426远端的驱动面。
相应的,第一从动部121可与第一驱动件4261配接,第一从动部121为设置在抵钉座120上的凸部,凸部朝上延伸。第二从动部122可与第二驱动件4262配接,第二从动部122为抵钉座120近端的抵接面。
抵钉座120和钉仓座110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抵钉座120上的销子123、设置在钉仓座110上的斜向腰形槽111,斜向腰形槽111沿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请参见图11至图10的状态变化,需要关闭钳口组件100时,外套管420的本体425推动驱动管426朝向远端运动,驱动管426的第二驱动件4262与抵钉座120的第二从动部122抵接,销子123从斜向腰形槽111的近下端移动至远上端,抵钉座120向下枢转,钳口组件100关闭。
请参见图10至图11的状态变化,需要打开钳口组件100时,外套管420的本体425拉动驱动管426朝向近端运动,驱动管426的第一驱动件4261与抵钉座120的第一从动部121抵接,销子123从斜向腰形槽111的远上端移动至近下端,抵钉座120向上枢转,钳口组件100打开。
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300包括移动槽320,移动槽320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开设于内套管410,限位件310可移动地设置于移动槽320内。内套管410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近侧,限位件310被释放时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向远侧运动,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位于直位位置时,限位件310能够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对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进行转动止挡。优选的实施例中,限位件310形成有两个,内套管410开设有两个移动槽320,两个限位件310分别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移动槽320内,两个限位件310被释放时,均向远侧运动,从位于直位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两侧伸出,对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进行转动止挡。限位件310位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两侧且限位件310两侧均与移动槽320的槽壁抵持,以实现限位件310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方向上的固定。
内套管410包括刀架413,移动槽320开设于刀架413。刀架413开设有刀架收纳槽414,刀杆330依次经过刀架收纳槽414、第二收纳槽151和第一收纳槽141。两个移动槽320分别位于刀架收纳槽414的两侧。
限位件310包括限位柱311和弹性件312,限位柱311可移动地设置于移动槽412内,弹性件312一端连接移动槽412的槽壁,另一端连接限位柱311,外套管420处于近端位置时,制约限位柱311,使限位件310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分离,此时弹性件312被压缩;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外套管420不再制约限位柱311,弹性件312被释放,弹性件312驱动限位柱311向远端运动,使限位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5、图6、图12和图13所示,限位柱311包括柱本体和与设置于柱本体的凸起部3111,弹性件312一端抵持于凸起部3111,另一端抵持于移动槽412的槽底,外套管420设有制约部428,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时,制约部428抵持凸起部3111以制约限位件310,使弹性件312被压缩;外套管420运动至远端位置时,制约部428向远端运动不再制约限位件310,弹性件312被释放驱动限位柱311向远端运动。其中,外套管420开设有通槽427,制约部428设于通槽427内,制约部428具体为一凸起,制约部428向限位柱311所在的方向延伸,即向内套管410延伸,使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时,制约部428可以抵持凸起部3111。
如图14所示,内套管410还包括顶针座411和滑移件450,滑移件450可滑动地连接于顶针座411,滑移件450可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滑移,顶针座411和滑移件450均位于刀架413下侧,滑移件450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可转动地连接。钳口组件100从直打位置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时,角度连接组件随钳口组件100转动,并推动滑移件450向近端滑移,带动刀杆330弯曲。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滑移件450设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与刀架413之间,滑移件450开设有第三收纳槽451,第三收纳槽451与第二收纳槽151衔接,相应地,移动槽320由上一实施例中的开设于刀架413转变为移动槽320开设于滑移件450,两个移动槽320分别位于第三收纳槽451两侧。
角度转向件210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套管组件400,远端与钳口组件100固定连接,使得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可以带动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连接于角度转向件210的远端,角度转向件210转动时,带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转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带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的远端沿X方向和Y方向均发生位移,X方向和Y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角度连接件140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在X方向和Y方向发生位移,而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动会使第二收纳槽151的近端不位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上,如图17所示,第二收纳槽151的近端与刀架收纳槽414相错开,刀杆330需要通过较大幅度的弯折才能进入第二收纳槽151内,导致进刀作用力传递不畅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滑移件450,仅能在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滑动,并带动滑移件450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的方向位移。滑移件450的设置限制了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近端的运动,使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近端始终位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上。第二收纳槽151的近端位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上,刀架收纳槽414位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上,第二收纳槽151的近侧开口与刀架收纳槽414的远侧开口对准,刀杆330位于刀架收纳槽414与第二收纳槽151之间的部分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延伸,无需发生弯折即可进入第二收纳槽151内,不影响进刀作用力的传递,保证了进刀的正常进行和进刀效率。
要说明的是,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时具有第一转弯状态和第二转弯状态,在第一转弯状态,钳口组件10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在第二转弯状态,钳口组件100与套管组件400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钳口组件100位于第一转弯状态时,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直位位置,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基本一致;钳口组件100位于第二转弯状态时,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转向位置,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互成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仍处于直位位置的最大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20°,当然在第一角度连接件140或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尺寸不同时,第一角度也可以为其他值。
如图3和图4所示,钳口组件100在第一转弯状态,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位于直位位置时,刀杆330在刀架收纳槽414与第二收纳槽151之间的部分沿直线延伸,如果在进刀时第二角度连接件150未被限位组件300转动止挡,进刀时,刀杆330受到来自被切割组织的阻力,在自身弹力下使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发生转动,使刀杆330在第二收纳槽151与刀架收纳槽414之间的部分发生第一弯折,第二收纳槽151与第一收纳槽141之间的部分发生第二弯折,第一弯折与第二弯折方向大致相反,导致刀杆330发生扭曲,扭曲是指刀杆330发生两次或两个以上方向大致相反的弯折。进刀时,刀杆330的扭曲使进刀作用力的传递受到影响,进刀效率被降低。刀架收纳槽414而钳口组件100在第二转弯状态,第二角度连接件150位于转向位置时,刀杆330位于刀架收纳槽414与第二收纳槽151之间的部分处于弯曲状态,刀杆330仅发生一次弯折,如果在进刀时第二角度连接件150未被限位组件300转动止挡,进刀时,刀杆330受到来自被切割组织的阻力,在自身弹力下使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发生转动,使刀杆330位于刀架收纳槽414与第二收纳槽151之间的部分的弯曲角度改变,刀杆330仍仅发生一次弯折,未出现刀杆330扭曲的情况。因此处于转向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动对进刀作用力的传递和进刀效率影响较小。因此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300只需对位于直位位置的第二角度连接件150转动止挡,即可解决刀杆330产生扭曲,影响进刀作用力的传递和进刀效率的问题。
如图19和图20所示,钳口组件100处于第二转弯状态,且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至最大角度时(以向左侧转动为例做说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处于转向位置,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左侧的限位柱311被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向侧(左侧)抵压,向近端运动,使凸起部3111向近端运动,左侧的弹性件312被压缩,与外套管420左侧的制约部428分离,右侧的限位柱311的凸起部3111与外套管420右侧的制约部428抵接。外套管420切换至远端位置,其左侧和右侧的制约部428向远端运动,右侧的弹性件312被释放,推动右侧的限位柱311向远端运动,右侧的限位柱311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右侧的凸起部3111与外套管420右侧的制约部428抵持;左侧的限位柱311由于被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向侧(左侧)抵压,保持在原位。
钳口组件100处于第二转弯状态,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向左侧转动的角度小于最大角度,且左侧的限位柱311未被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向侧(左侧)抵压时,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左侧和右侧的限位柱311的凸起部3111均与外套管420的制约部428抵接。外套管420切换至远端位置时,右侧的弹性件312被完全释放,推动右侧的限位柱311向远端运动,右侧的限位柱311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右侧的凸起部3111与外套管420右侧的制约部428抵持;左侧的弹性件312被释放,推动右侧的限位柱311向远端运动至与第二角度连接件150的转向侧(左侧)抵接,左侧的凸起部3111位于外套管420左侧的制约部428的近侧。
外科器械包括操作组件800,操作组件800包括机架600和设于机架600的转向驱动结构700,医护人员通过操作转向驱动结构700使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
如图2、图21和图22所示,转向驱动结构700包括操作手柄710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760、第二传动件和推杆组件750,第一传动件760与第二传动件连接,第二传动件通过推杆组件750与角度转向件210连接,操作手柄710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传动件760,操作手柄710被移动时相对于第一传动件760滑动,以从锁定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响应于操作手柄710的转动,第一传动件760被操作手柄710驱动而转动,通过第二传动件驱动推杆组件750运动。操作手柄710可相对于第一传动件760滑动,并可驱动第一传动件760转动,第二传动件将医护人员施加在操作手柄710上的扭矩转化为驱动推杆组件750直线运动的作用力。
具体的,第二传动件包括齿轮组件740,第一传动件760与齿轮组件740啮合,齿轮组件740与推杆组件750啮合,响应于操作手柄710的转动,第一传动件760驱动齿轮组件740转动,齿轮组件740驱动推杆组件750移动,进而推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本实施例中,推杆组件750包括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分别连接于角度转向件210两侧,齿轮组件740包括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600,分别设于第一传动件760的两侧。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均包括上下两个同轴设置的齿轮,左推杆751与左齿轮部741的下侧齿轮啮合,右推杆752与右齿轮部742的下侧齿轮啮合,第一传动件760同时与左齿轮部741的上侧齿轮、右齿轮部742的上侧齿轮啮合。医护人员转动操作手柄710时,通过第一传动件760驱动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转动,左齿轮部741和右齿轮部742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的运动方向相反。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均沿套管组件400的长度方向延伸,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的远端连接角度转向件210,具体的,角度转向件210包括左侧抵持部218和右侧抵持部219,左推杆751抵持于左侧抵持部218,右推杆752抵持于右侧抵持部219,操作手柄710转动带动左推杆751和右推杆752位移时,如顺时针旋转操作手柄710时,左推杆751向远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近端运动,左推杆751推动角度转向件210的左侧抵持部218向远端运动,使角度转向件210向右侧转动,右侧抵持部219被带动向近端运动,始终抵持于右推杆752。逆时针旋转操作旋钮,使左推杆751向近端运动,右推杆752向远端运动时同理,角度转向件210向左侧转动使推杆组件750可以驱动角度转向件210转动,进而驱动钳口组件100转动。
操作组件800还包括手柄810,转向完成后,医护人员致动手柄810使外套管420从远端位置运动至近端位置,使钳口组件100闭合。致动手柄810使外套管420从远端位置运动至近端位置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机架600设有连杆组件610,连杆组件610包括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第一连杆611的远端与外套管420的近端连接,外套管420的远端与钳口组件100连接,第二连杆612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600,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611的近端。手柄810在致动时能够与连杆组件610接合并驱动连杆组件610运动。连杆组件61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连杆组件6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互成一角度,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连杆组件6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共线或大体共线,使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在连杆组件610自锁的作用下,外套管420保持在远端位置。
共线指的是: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位于同一直线上,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大体共线指的是:第一连杆611和第二连杆612越过死点位置,且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5°,在连杆组件610位于死点(对应于共线)或大体位于死点(对应于大体共线)时,第一连杆611与第二连杆612之间的压力角大体等于90°,第一连杆611或第二连杆612受到外力时,对另一连杆的力矩为零,使连杆组件610无法运动,使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从而使得钳口组件100锁定于闭合位置。
连杆组件61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过程中,铰接点逐渐向上侧(远离手柄810握持部的一侧)移动,由于第二连杆612的近端连接于机架600,因此位于第二连杆612远端的铰接点向远端移动,同时第一连杆611的转动使得第一连杆611的远端朝向远端移动,而由上可知,第一连杆611的远端又与外套管420的近端连接,外套管420的远端与钳口组件100连接,因此连杆组件610能够驱动外套管420向远端移动,使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
其中,手柄810设有承托部811,承托部811位于连杆组件610下侧,连杆组件61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手柄810通过承托部811承托第一连杆611611或第二连杆612612,以与连杆组件610可操作地接合。当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二位置后锁定于第二位置,手柄810在复位回弹时承托部811与连杆组件610分离,手柄810进行后续致动时,手柄810从初始位置切换至按压位置,承托部811随手柄810的运动而运动,承托部100仅在手柄810到达按压位置时(承托部100运动轨迹的终点)接触位于第二位置的连杆组件610,即承托部811在运动过程中与连杆组件610不接触,因此手柄810在后续致动时无法驱动连杆组件610。具体的承托部811为一杆体,手柄810通过承托部811抵持第二连杆612与连杆组件610可操作地接合,在第二连杆612转动的过程中,承托部811能够始终抵持第二连杆612。
外套管420位于远端位置,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将外套管420锁定于远端位置。
外科器械还包括钳口锁定结构,钳口锁定结构包括锁定件130,外套管420连接于锁定件130,锁定件130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定状态,锁定件130与角度连接件锁定以阻止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在解锁状态时,锁定件130与角度连接件解锁,响应于操作手柄710的转动,钳口组件100相对于套管组件400转动。外套管420可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移动,外套管420位于近端位置时,钳口组件100处于张开状态,锁定件130处于解锁状态;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驱动钳口组件100从张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并驱动锁定件130运动使锁定件130切换至锁定状态。即钳口组件100切换至闭合状态时,钳口组件100被锁定而无法转动。
外套管420从远端位置运动至近端位置,使锁定件130锁定角度转向件210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如图27和图28所示,角度转向件210具有外周面214,外周面214绕角度转向件210的转动轴线排布于角度转向件210的外周,具体包括中部弧面215、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第一侧面216和第二侧面217分别位于中部弧面215的两侧。角度转向件210还包括配合部212和壁部211,壁部211具有一定厚度,配合部212设置于壁部211的内侧,外周面214位于壁部211的外侧,壁部211将配合部212与外周面214隔开。
一实施例中,如图24至图32所示,钳口锁定结构还包括运动转换结构500,运动转换结构500包括杠杆件511、转动部512、第一连接部513和第二连接部514,杠杆件511连接转动部512,并通过转动部512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600。第一连接部513和第二连接部514分别位于转动部51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130连接。外套管420移动驱动第一连接部513运动,进而驱动杠杆件511转动,杠杆件511转动时,通过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带动锁定件130运动。其中第一连接部513的运动方向和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方向相反,响应于外套管4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锁定件130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平行或共线。如图29和图30所示,外套管420向近端运动时,第一连接部513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部514逆时针转动,带动锁定件130向远端运动。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时,第一连接部513逆时针转动,第二连接部514顺时针转动,带动锁定件130向近端运动。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514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513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在杠杆结构中,第一连接部513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为动力臂,第二连接部514与转动部512之间的距离为阻力臂,在外套管420驱动杠杆件511转动,带动锁定件130运动的过程中,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杠杆结构为省力杠杆,使外套管420更容易地驱动锁定件130运动,同时,锁定件130位于锁定位置时,外套管420被操作组件800锁定于远端位置,外套管420受到的锁定作用力通过杠杆件511提供给锁定件130更大的锁定力,使锁定件130更好地保持在锁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杠杆件511形成有两个,两个杠杆件511的转动轴同轴设置,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通过第一端杆5131连接,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通过第二端杆5141连接,使两个杠杆件511同步运动。两个杠杆件511通过第一端杆5131和第二端杆5141连接,整体呈一框体,杠杆件511转动时,两个杠杆件511同步转动,提升了杠杆件511转动的稳定性。第一端杆5131连接外套管420,使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第二端杆5141连接锁定件130连接,使两个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13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杠杆件511可以仅设有一个,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设置与外套管420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体或孔,杠杆件511的第二连接部514设置与锁定件130连接的连接结构,可以为杆体或孔等,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外套管420沿套管组件400的轴线方向运动,运动路径为直线,而杠杆件511在转动时,其第一连接部513均绕转动部512做转动运动,运动路径为弧线,直线运动的外套管420连接沿弧线运动的第一连接部513,由于外套管420的运动路径与杠杆件511的第一连接部513的运动路径不同,第一连接部513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住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外套管420与第一连接部513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外套管4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通过导向结构驱动第一连接部513绕杠杆件511的转动部512转动。其中第一方向与套管组件400组件的轴线方向平行或共线。
套管组件400轴线的方向为X方向,Y方向与X方向垂直,外套管420仅能沿X方向运动,推动杠杆件511转动,使第一连接部513做转动运动,第一连接部513的转动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产生位移,在X方向上,第一连接部513随外套管420运动,在Y方向上,第一连接部513通过导向结构相对外套管420运动,且始终与外套管420连接,使第一连接部513在保持与外套管420的连接的同时能够顺利转动,避免转动卡死的情况发生。
杠杆件511被驱动而转动时,第二连接部514的运动路径为弧形,第二连接部514连接并驱动锁定件130仅沿X方向运动,为了使第二连接部514仅能驱动锁定件130沿X方向运动,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130通过导向结构可运动地连接,第二连接部514在绕转动部512转动时,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发生位移,在X方向上,锁定件130随第二连接部514运动;在Y方向上,锁定件130通过导向结构与第二连接部514相对运动,使第二连接部514始终与锁定件130连接,第二连接部514通过导向结构驱动锁定件130运动。
导向结构包括运动杆和限位槽423,外套管420和第一连接部513其中之一设有运动杆,其中另一具有限位槽423,运动杆位于限位槽423内,外套管420向第一方向运动时,通过导向结构带动第一连接部513沿第一方向(X方向)运动,运动杆沿限位槽423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滑移,以使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相对运动,从而允许第一连接部513在Y方向上位移。
第一连接部513与外套管420连接的导向结构中,运动杆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13,具体为第一端杆5131,外套管420设有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设于外套管420下侧并大致沿Y方向延伸,第一驱动部421和第二驱动部422之间形成限位槽423,限位槽423大致沿Y方向延伸,第一端杆5131位于限位槽423内,能够在限位槽423沿限位槽423的长度方向(大致为Y方向)运动。
第二连接部514与锁定件130连接的导向结构中,运动杆为第二端杆5141,第二端杆5141与锁定件130连接,锁定件130的近端开设有卡槽锁定件130通过卡槽与第二端杆5141卡接,使第二端杆5141能够带动锁定件130向近端或远端运动。内套管410开设有滑动槽412,第二端杆5141设置于滑动槽412内,第二端杆5141在滑动槽412内仅能沿X方向运动。限位槽423开设于杠杆件511上,具体为腰型槽5142,第二端杆5141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杠杆件511的腰型槽5142中,腰型槽5142沿Y方向延伸;杠杆件511转动时,第二端杆514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杠杆件511的腰型槽5142内并沿腰型槽5142的长度方向滑移(沿Y方向位移),使第二连接部514仅能驱动锁定件130在X方向上运动。在传动结构仅具有一个杠杆件511的实施例中,杠杆件511设置于套管组件400的一侧,第二端杆5141一端固定连接于锁定件130,另一端位于限位槽423内。
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配合部212设于角度转向件210的远侧,第一连接部513和第二连接部514均设于转动部512的一侧,外套管420从近端位置切换至近端位置时,通过杠杆件511驱动锁定件130向远端运动与配合部212配合锁定角度转向件2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运动转换结构500包括齿轮和两齿条(图中未示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600,两齿条分别为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设置于齿轮的两侧,并均与齿轮啮合,齿轮转动时,两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其中第一齿条连接外套管420,第二齿条连接锁定件130,外套管420驱动杠杆件511第一齿条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齿条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当外套管420向远端运动时,带动第一齿条向远端运动,以使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条和锁定件130向近端运动;当外套管420向近端运动时,带动第一齿条向近端运动,以使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条和锁定件130向远端运动。
在闭合钳口组件100并将角度转向件210锁定后,切割刀组件向远端运动以进行进刀,切割组织并击发缝合组件,进刀完成后,切割刀组件向近端运动以进行退刀。外科器械还包括电机组件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电机组件电连接,电机组件与切割刀组件连接,主控模块根据手柄810的位置以及切割刀组件的位置,控制电机的组件工作,实现切割刀组件的进刀和退刀,具体进刀和退刀的实现可以参见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2310399540.0,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退刀完成后,医护人员打开钳口组件100。外科器械还包括解锁组件,如图35和图36所示,解锁组件包括设于操作组件800的壳体外的释放按钮910、位于操作组件800壳体内抵持位于第二位置的连杆组件610的解锁杆920,解锁杆920与释放按钮910联动,释放按钮910具有驱动杆911,医护人员对释放按钮910进行操作时,具体为推动释放按钮910时,释放按钮910和驱动杆911同步转动,转动的驱动杆911作用于释放杆,使解锁杆920转动,解锁杆920抵持连杆组件610的一端向下运动以推动连杆组件610,使连杆组件610退回第一位置,钳口组件100张开释放人体组织。释放按钮910未被操作时,解锁杆920位于连杆组件610上方,连杆组件610自锁于第二位置;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时,使解锁杆920转动,解锁杆920的一端向下移动以推动连杆组件610,使连杆组件610不再处于第二位置,以解除连杆组件610的自锁状态。外套管420套设有弹簧430,弹簧430一端连接机架600,另一端连接于推块440,推块440连接于第一连杆611,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430处于压缩状态,外套管420处于远端位置;连杆组件610处于第一位置时,弹簧430处于释放状态。当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使连杆组件610不再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430被释放,推动推块440向近端运动,连杆组件610运动至第一位置,使钳口组件100打开,同时使外套管420运动至近端位置,进而带动锁定件130运动至解锁状态。退刀完成后,医护人员操作释放按钮910打开钳口组件100,再操作推动操作手柄710使钳口组件100转动至直打位置,最后将钳口组件100从人体内移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外科器械,包括钳口组件、套管组件、角度转向件、角度连接组件、切割刀组件,所述钳口组件通过所述角度转向件与所述套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切割刀组件包括刀杆和连接于所述刀杆远端的刀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连接件和第二角度连接件,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角度转向件,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的近端,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套管组件;所述第一角度连接件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开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刀杆由近及远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中;
所述外科器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外科器械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所述限位件被位于近端位置的所述外套管限位,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分离;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运动至远端位置时,所述限位件被释放以向远端移动,以使所述外科器械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限位件位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的两侧以对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转动止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移动槽,所述移动槽沿所述套管组件的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内套管,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移动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弹性件,所述限位柱沿所述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槽的槽壁,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柱;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外套管处于近端位置并且制约所述限位柱,使所述限位件与处于直位位置的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分离,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运动至所述远端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被释放,驱动所述限位柱向远端运动,使所述外科器械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包括柱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柱本体的凸起部,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凸起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槽的槽壁;所述外套管设置有制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外套管位于近端位置,所述制约部抵持所述凸起部以制约所述限位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外套管运动至所述远端位置时,所述制约部向远端运动,所述弹性件被释放,使所述限位柱向远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开设有通槽,所述制约部为设置于所述通槽内的凸起,所述凸起沿朝向所述限位柱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位于远端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外套管位于近端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近端位置移动至所述远端位置,使得所述钳口组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所述外套管从所述远端位置移动至所述近端位置,使得所述钳口组件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组件相对于所述套管组件具有第一转弯状态,在所述第一转弯状态,所述钳口组件与所述套管组件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角度;所述钳口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转弯状态时,所述第二角度连接件位于直位位置。
CN202310797337.9A 2023-06-30 2023-06-30 外科器械 Pending CN1171003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7337.9A CN117100342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外科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7337.9A CN117100342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外科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00342A true CN117100342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79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7337.9A Pending CN117100342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外科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0034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9059A1 (en) * 2014-01-28 2015-07-30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torized surgical devices
CN112617939A (zh) * 2021-03-09 2021-04-09 骄英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刀护板组件、吻合器及转向控制方法
CN113907849A (zh) * 2021-11-11 2022-01-11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套管组件和超声刀
CN216060620U (zh) * 2021-09-30 2022-03-18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外科器械
CN115886911A (zh) * 2021-09-30 2023-04-04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外科器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9059A1 (en) * 2014-01-28 2015-07-30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motorized surgical devices
CN112617939A (zh) * 2021-03-09 2021-04-09 骄英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刀护板组件、吻合器及转向控制方法
CN216060620U (zh) * 2021-09-30 2022-03-18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外科器械
CN115886911A (zh) * 2021-09-30 2023-04-04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外科器械
CN113907849A (zh) * 2021-11-11 2022-01-11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套管组件和超声刀
WO2023082545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套管组件和超声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0673B1 (en) Powered stapling device with manual retraction
AU2018253587B2 (en) Surgical stapler with expandable jaw
CA2473506C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an articulation joint for a firing bar track
JP4642396B2 (ja) 関節動作接続部の高い可撓性を得るためにテーパ状発射バーを備えた外科用ステープラ
JP4667774B2 (ja) 横方向に移動する関節動作制御部を備えた外科器具
AU2015201382B2 (en) Surgical stapling and cu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device
EP1520520B1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having articulation joint support plates for supporting a firing bar
CN218528805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218356278U (zh) 平台组件及吻合器
CN216060620U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7100342A (zh) 外科器械
CN217365963U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217162191U (zh) 电动吻合器械
CN115137426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5886911A (zh) 电动外科器械
EP2700366A1 (en) Straight stitching and cutting device
CN117100345A (zh) 外科器械
CN117481724A (zh) 外科器械
CN117100343A (zh) 外科器械
CN117100344A (zh) 外科器械
WO2023125115A1 (zh) 用于外科器械的钳口组件驱动装置及外科器械
CN217488731U (zh) 手动吻合器
CN112401955B (zh) 一种用于腔内手术缝合器的驱动装置及缝合器
CN116549039A (zh) 外科器械
CN116549040A (zh) 外科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