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8731U - 手动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手动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8731U
CN217488731U CN202221040546.6U CN202221040546U CN217488731U CN 217488731 U CN217488731 U CN 217488731U CN 202221040546 U CN202221040546 U CN 202221040546U CN 217488731 U CN217488731 U CN 217488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jaw
cutting
dri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5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峰
杨庆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5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8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8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8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动吻合器,包括钳口锁定机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回刀操作件还用于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所述闭合手柄配合以将所述闭合手柄锁定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所述闭合手柄分离以解锁所述闭合手柄。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吻合器通过回刀操作件和钳口锁定机构的配合,无需其他复杂结构,就能确保击发状态下钳口无法打开;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手动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适用于外科手术的吻合器是一种能在将患者伤口缝合的同时将多余组织切除的外科切割吻合器,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妇科、儿科及胸外科等微创手术中组织的切除和吻合。外科切割吻合器通过在手术部位精确定位的穿刺器的套管进入患者体内,继而在组织中制造纵向切口和在切口的相对侧施加吻合钉,从而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吻合。吻合器包括钳口组件,钳口组件包括钉仓座和抵钉座,所述钉仓座用于接收钉仓组件;钉仓组件包括钉仓本体和设置在钉仓本体内的吻合钉,钉仓本体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收纳吻合钉的缝钉腔,钉仓本体包括顶端面,顶端面上设有由所述缝钉腔贯穿顶端面形成的出钉口。
一旦医生确定端部执行器夹持了目标组织,就可以击发外科切割吻合器,从而切断并缝合组织。缝合时,顶端面与被缝合组织接触,外科切割吻合器内的切割构件推动钉仓内的楔形推钉件运动,从而使吻合钉驱动器驱动钉仓内的吻合钉从缝钉腔内向上运动,刺穿并缝合目标组织(即吻合钉出钉)。
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吻合器的工作方式,钳口组件与切割构件的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且在切割构件进刀过程中,钳口组件不能被打开,否则会损坏吻合器,影响吻合器正常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锁定和打开钳口组件的装置,但其装置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手动吻合器,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手动吻合器,包括钳口组件,切割驱动件以及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的切割刀组件,还包括回刀操作件以及闭合手柄,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后退,从而驱动所述切割刀组件后退;所述闭合手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钳口组件闭合;当所述闭合手柄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闭合;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钳口锁定机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回刀操作件还用于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闭合手柄配合以将所述闭合手柄锁定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所述闭合手柄分离以解锁所述闭合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限位元件和与所述限位元件连接的触发元件;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限位元件与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闭合手柄抵接,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闭合手柄分离,所述回刀操作件朝近端运动以驱动所述触发元件运动,进而驱动所述限位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偏压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偏压件偏压所述锁定件以使所述闭合手柄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锁定件被驱动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偏压件被压缩蓄能。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触发元件和所述限位元件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手动吻合器的机身;所述触发元件在所述回刀操作件作用下带动所述限位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止挡件,所述止档件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止挡所述限位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回刀操作件被操作朝近端移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刀操作件包括拉钮组件,所述拉钮组件包括拉钮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拉钮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所述拉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平移运动时,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刀操作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拉钮组件朝近端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蓄能。
进一步的,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回刀操作件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刀操作件包括操作钮组件,所述操作钮组件包括操作钮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切割驱动件枢转连接,所述操作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所述操作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钳口驱动件,所述钳口驱动件的近端与所述闭合手柄连接,远端通过运动改换机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所述钳口驱动件包括钳口主动件和被所述钳口主动件驱动的钳口从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钳口主动件包括连杆,所述钳口从动件包括压环和套管;所述压环的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闭合手柄连接,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运动改换机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击发操作件,以及与所述击发操作件连接的进刀驱动件;在所述击发操作件的作用下,所述进刀驱动件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前进,从而驱动所述切割刀组件前进。
进一步的,所述进刀驱动件包括进刀棘爪和棘爪偏压件,所述进刀棘爪与所述击发操作件枢转连接;所述进刀棘爪包括爪部和尾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尾部与设置于所述手动吻合器机身的抵挡部抵接,所述爪部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分离;所述击发操作件驱动所述进刀棘爪运动时,所述尾部脱离所述抵挡部,所述爪部在所述棘爪偏压件作用下与所述切割驱动件结合,进而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前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钳口锁定机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回刀操作件用于驱动切割刀组件后退,还用于驱动钳口锁定机构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时,钳口锁定机构与闭合手柄配合以将闭合手柄锁定于闭合位置;在解锁位置时,钳口锁定机构与闭合手柄分离以解锁闭合手柄。回刀操作件与切割驱动件连接当切割驱动件处于击发状态时,回刀操作件无法驱动钳口锁定机构,钳口组件也就无法打开,从而确保击发状态下无法打开钳口组件;即通过回刀操作件和钳口锁定机构的配合,无需其他复杂结构,就能确保击发状态下钳口无法打开;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吻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壳体被隐藏后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至图9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套管与钳口组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10至图12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传动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传动机构与钳口锁定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击发驱动机构位于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击发驱动机构位于击发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击发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击发手柄与进刀棘爪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第一回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9至图21是图18所示的第一回刀机构驱动切割驱动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2至图23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第二回刀机构驱动切割驱动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4至图25是图1所示的手动吻合器的第一回刀机构与第二回刀机构配合驱动切割驱动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6至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吻合器的部分传动机构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吻合器的第一回刀机构位于初始状态时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第一回刀机构位于初始状态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1是图29所示的第一回刀机构被操作后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第一回刀机构被操作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3是图29所示的第一回刀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操纵吻合器的手柄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侧”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侧”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手柄为近侧,钳口组件为远侧,如某个零部件的近侧端表示相对靠近手柄的一端,远侧端则表示相对靠近钳口组件的一端。术语“上”“下”以钳口组件的抵钉座和钉仓座的相对位置为参考,具体的,抵钉座在“上”,钉仓座在“下”。然而,吻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文所用术语“纵向”是指套管126的长度方向,“横向”是指套管126的宽度方向。
如图1至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动吻合器100,其包括顺次相连的主体10、杆身组件20和端部执行器30,以及连接于杆身组件30远端的切割刀组件40(参见图16)。手动吻合器100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杆身组件20运动以驱动切割刀组件40运动和/或用于驱动端部执行器30运动,以完成切割吻合工作和/或夹紧和松开组织工作。主体10包括头部壳体101以及由头部壳体101向下延伸的手柄组件102,至少部分传动机构容纳于头部壳体101。手柄组件102包括固定手柄103、闭合手柄104以及击发手柄105。手动吻合器100的传动机构的动力来源为人工,例如由临床医生人工致动击发手柄105和/或闭合手柄104,通过击发手柄105和/或闭合手柄104向传动机构输出动力,从而通过杆身组件20运动以驱动切割刀组件40运动和/或驱动端部执行器30运动。
杆身组件20包括芯轴301(参见图16))及套设于芯轴301的套管126。芯轴301和套管126是传动机构的一部分。关于杆身组件20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端部执行器30包括钳口组件和钉仓组件(图中未示出)。钳口组件包括钉仓座133和可枢转地相连于钉仓座133的抵钉座134。钉仓座133包括用于安装钉仓组件的安装空间,钉仓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钉仓座133的安装空间内。抵钉座134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选择性地运动,从而与钉仓座133和钉仓组件配合而夹紧或松开组织。钉仓组件设有可供切割刀组件40运动的刀狭槽(未示出),切割刀组件40在刀狭槽内朝向远端运动,运动过程中可对组织进行切割,并且推动钉仓组件中容置的吻合钉(未示出)出钉以对组织进行吻合。钉仓组件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请重点参见图4至图9,套管126和钳口组件的抵钉座134之间设有运动改换机构,运动改换机构将套管126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抵钉座134的枢转运动,从而实现抵钉座134相对钉仓座133枢转而闭合或打开钳口组件。具体的,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34向上枢转而打开钳口组件,套管126朝向远端运动时,运动改换机构驱动抵钉座134向下枢转而闭合钳口组件。
具体的,套管126包括相连的本体254和驱动管256,驱动管256驱动抵钉座134向上或向下枢转而打开或闭合钳口组件。本体254和驱动管256通过铰链连接,也可一体成型。运动改换机构包括设置于驱动管256的第一驱动件258、第二驱动件260,以及设置于抵钉座134的第一从动部262和第二从动部264。第一驱动件258驱动抵钉座134打开,第一驱动件258为设置在驱动管256上的突部,突部沿右下方倾斜延伸。第二驱动件260驱动抵钉座134关闭,第二驱动件260为驱动管256远端的驱动面。相应的,第一从动部262可与第一驱动件258配接,第一从动部262为设置在抵钉座134上的凸部,凸部朝上延伸。第二从动部264可与第二驱动件260配接,第二从动部264为抵钉座134近端的抵接面。抵钉座134和钉仓座133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抵钉座134上的销子266,设置在钉仓座133上的腰形槽268,腰形槽268沿近端朝向远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请参见图9至图8的状态变化,需要关闭端部执行器30时,套管126的本体254推动驱动管256朝向远端运动,驱动管256上的第二驱动件260与抵钉座134上的第二从动部264抵接,销子266从腰形槽268的近下端移动至远上端,抵钉座134向下枢转,钳口组件关闭。
请参见图8至图9的状态变化,需要打开钳口组件时,套管126的本体254拉动驱动管256朝向近端运动,驱动管256上的第一驱动件258与抵钉座134上的第一从动部262抵接,销子266从腰形槽268的远上端移动至近下端,抵钉座134向上枢转,钳口组件打开。
传动机构包括钳口驱动机构和击发驱动机构,钳口驱动机构的近端与闭合手柄104连接,远端与钳口组件连接;闭合手柄104被操作以驱动钳口驱动机构运动,进而驱动钳口组件运动。其中,钳口驱动机构包括钳口驱动件,钳口驱动件近端与闭合手柄104连接,远端通过运动改换机构与钳口组件连接;钳口驱动件包括钳口主动件和被钳口主动件驱动的钳口从动件。具体地,如图3所示,钳口主动件包括连杆120,钳口从动件包括压环122和套管126;压环122的一端与套管126连接,另一端与连杆120连接;连杆120与闭合手柄104连接,套管126通过运动改换机构与钳口组件连接。闭合手柄104驱动连杆120运动,连杆120顺次驱动压环122、套管126 、运动改换机构而驱动钳口组件闭合。钳口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124,弹性元件124在钳口组件闭合过程中压缩蓄能,在闭合手柄104被释放后,弹性元件124顺次驱动压环122、连杆120朝向近端运动,压环122朝向近端运动驱动套管126朝向近端运动并通过前述运动改换机构而驱动钳口组件打开。击发驱动机构包括切割驱动件300,切割驱动件300的远端与切割刀组件40连接,近端与击发手柄105可操作地连接,击发手柄105被操作以驱动击发驱动机构前进,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前进。传动机构还包括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的回刀操作件308(如图3所述),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用于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从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关于击发手柄105如何通过切割驱动件300驱动切割刀组件40前进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详细展开描述。
由上可知,闭合手柄104与钳口组件连接,用于驱动钳口组件闭合;当闭合手柄104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钳口组件闭合。在本实施例中,手动吻合器100还包括钳口锁定机构400,钳口锁定机构400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回刀操作件308还用于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钳口锁定机构400与位于闭合位置的闭合手柄104配合以将闭合手柄104锁定于闭合位置;在解锁位置时,钳口锁定机构400与闭合手柄104分离以解锁闭合手柄104。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钳口组件闭合后,且手动吻合器100处于击发状态时,钳口组件不被打开。具体地,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当切割驱动件300处于击发状态时,回刀操作件308无法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钳口组件也就无法打开,从而确保击发状态下无法打开钳口组件;即通过回刀操作件308和钳口锁定机构400的配合,无需其他复杂结构,就能确保击发状态下钳口组件无法打开;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安全可靠。同时回刀操作件308能够被充分利用,其不仅能够用于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从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也能够与钳口锁定机构400配合解锁闭合手柄104,实现了一回刀操作件308两用。另外,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上设置有指示切割进程的数值刻度线,在回刀操作件308随着切割驱动件300前进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回刀操作件308与数值刻度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得知当前的切割进程,方便医生直观地了解切割长度,并根据手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割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钳口锁定机构400包括锁定件,其中锁定件包括限位元件402和与限位元件402连接的触发元件404;锁定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限位元件402与位于闭合位置的闭合手柄104抵接,在解锁位置时,限位元件402与闭合手柄104分离,回刀操作件308朝近端运动以驱动触发元件404运动,进而驱动限位元件402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更为具体地,闭合手柄104包括与连杆120连接的连接端106以及自连接端向外延伸的抵接端108,在初始状态时,钳口锁定机构400位于锁定位置,闭合手柄104位于打开位置,抵接端108与限位元件402分离,如图10所示;当用户操作闭合手柄104使其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其抵接端108与限位元件402抵接,限位元件402提供给闭合手柄104一阻止其顺时针转动的扭矩,使得闭合手柄104被锁定于闭合位置,如图11所示;当需要解锁闭合手柄104时,朝近侧操作回刀操作件308进而驱动触发元件404运动,由于触发元件404和限位元件402连接,因此触发元件404的运动会驱动限位元件402运动,当限位元件402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限位元件402与闭合手柄104的抵接端108再次分离,闭合手柄104被解锁,如图12所示。钳口锁定机构结构简单,且与闭合手柄及回刀操作件的配合,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容易实现且安全可靠。
钳口锁定机构400还包括转轴406,触发元件404和限位元件402通过转轴406可枢转地安装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限位元件402与触发元件404一体成型,二者共同构成钳口锁定机构400的本体,该本体上设有轴孔;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侧部设置有轴孔,转轴406一端位于钳口锁定机构400本体的轴孔,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侧部轴孔,从而将钳口锁定机构400安装于手动吻合器100。当然,限位元件402与触发元件404也可以是非一体成型,触发元件404设有轴孔,转轴406穿过触发元件404的轴孔,限位元件402的近端与触发元件404的远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元件404和限位元件402呈夹角设置,这样既有利于回刀操作件308施力于触发元件404,也能够节省钳口锁定机构400的安装空间,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
钳口锁定机构400还包括偏压件,在锁定位置,偏压件偏压上述锁定件以使闭合手柄保持在锁定位置,当锁定件被驱动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偏压件被压缩蓄能,使得限位元件402在解锁位置时,能在偏压件作用下复位至锁定位置。偏压件的存在,使得医生每次在解锁闭合手柄104后,还能再次将闭合手柄104锁定,进一步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具体地,偏压件为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偏压件为扭簧408,扭簧408的中部套设于钳口锁定机构400的转轴406上,扭簧408的一端安装于触发元件404内,另一端抵住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钳口锁定机构400还包括设置于手动吻合器100机身的止挡件410,该止挡件410用于在钳口锁定机构400处于锁定位置时止挡其限位元件402。止挡件的设置,使得钳口锁定机构更加稳定,以便更好地锁定闭合手柄。
在本实施例中,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可移动地连接,回刀操作件308被操作朝近端移动,以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这样的设置,更加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使得操作起来更加顺畅简单。具体地,如图13所示,回刀操作件308包括拉钮组件,该拉钮组件包括拉钮310和连接轴312,连接轴312与切割驱动件300可移动地连接,拉钮310设置于连接轴312的端部;拉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平移运动时,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更为具体地,切割驱动件300 的近端设置有安装槽318,连接轴312的中部穿过该安装槽318,两端部向外延伸出安装槽318,拉钮310为两个,对称设置于连接轴312的两端部。这样的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便于医生单手操作。当医生朝近端拉动拉钮310时,驱动连接轴312在上述安装槽318内朝近端平移运动至与触发元件404接触,继续运动则驱动触发元件404带动限位元件402运动至解锁位置,从而解锁闭合手柄104。回刀操作件308还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第二端与连接轴312连接,拉钮组件朝近端移动时,弹性件蓄能,从而使得拉钮组件能在其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下次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击发驱动机构还包括芯轴301,芯轴301的远端与切割刀组件40连接,其近端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切割驱动件300驱动芯轴301运动进而切割刀组件40执行击发动作或退刀动作。具体的,如图16所示,切割刀组件40包括刀杆302、连接于刀杆302的刀头303。切割驱动件300与芯轴301的近端连接,芯轴301的远端的槽与刀杆302的近端的凸起相卡接。切割驱动件300在击发操作件105作用下驱动芯轴301向前运动,并且在回刀操作件308的作用下驱动芯轴301向后运动。芯轴301的向前移动可使得切割刀组件40向前移动,切割组织并推动钉仓组件的吻合钉出钉来缝合组织。芯轴301向后移动时带动切割刀组件40向后移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切割和缝合的过程中,刀头303位于钳口组件的钉仓座133和抵钉座13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具体地,抵钉座134具有位于其中的抵钉座槽(图中未示出),钉仓座133具有位于其中的钉仓座槽(图中未示出);钉仓座槽与抵钉座槽的位置相对应。钉仓座槽、抵钉座槽与钉仓组件的走刀槽共同为切割刀组件提供容置空间和路径导向。如图16所示,刀头303包括支承部304和卡接部305,支承部304和卡接部305形成工字型。钉仓座槽与卡接部305的形状相适配、抵钉座槽与支承部304的形状相适配,卡接部被置于钉仓座槽内,支承部进入抵钉座槽中,使得刀头303可以在上下两侧的抵钉座槽和钉仓座槽移动,从近端向远侧端运动切割和吻合人体组织。当切割刀组件40受到击发力或缩回力时,支承部304在抵钉座槽内、卡接部305在钉仓座槽内可响应于施加的力进行往复运动,即切割刀组件40可响应于受到的击发力或缩回力在端部执行器30内往复运动。当切割刀组件40位于终止位置或者位于中间位置时,刀头303的支承部304位于抵钉座槽中,卡接部305位于钉仓座槽中,被刀头303所限制,此时钳口组件无法打开,若此时强制打开则会损坏手动吻合器100。要想打开钳口组件,应当使得切割刀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此时支承部304自抵钉座槽中脱离,钳口组件的打开不再受刀头303的限制。
如图14至图17所示,击发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击发操作件105连接的进刀驱动件110,在击发操作件105的作用下,进刀驱动件110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前进,从而驱动芯轴310前进,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前进。由上可知,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因此,在切割驱动件300被进刀驱动件110驱动向前运动时,回刀操作件308也随着切割驱动件300前进,从而无法被操作以解锁钳口锁定机构,也就确保了在击发状态下,钳口组件无法被打开。
进刀驱动件110包括进刀棘爪107和棘爪偏压件109,进刀棘爪107与击发操作件105枢转连接;进刀棘爪107包括爪部111和尾部113;在初始状态时,尾部113与设置于手动吻合器100机身的抵挡部115抵接,爪部111与切割驱动件300分离,如图14所示;击发操作件105驱动进刀棘爪107运动时,其尾部113脱离抵挡部115时,爪部111在棘爪偏压件109作用下与切割驱动件300结合,进而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前进,如图15所示。具体地,进刀驱动件110还包括安装轴117,进刀棘爪107通过安装轴117与击发操作件105连接。棘爪偏压件109始终给进刀棘爪107一朝向切割驱动件300的偏压力,在初始状态时,进刀棘爪107的尾部113与抵挡部115抵接,以抵消了该偏压力,使得爪部111与切割驱动件300分离;当进刀棘爪107的尾部113脱离抵挡部115时,其爪部111就在棘爪偏压件109作用下与切割驱动件300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棘爪偏压件109为棘爪扭簧,其中部套设于安装轴117,棘爪扭簧的一端抵接于进刀棘爪107内,另一端抵住击发操作件105的本体。在本实施例中,切割驱动件300为齿条,齿条下方设置有与进刀棘爪107配合的多个齿槽314,击发操作件105驱动进刀棘爪107进而带动齿条前进,具体地,击发操作件105朝固定手柄103方向运动以驱动进刀棘爪107,进刀棘爪107通过与齿条的其中一个齿槽314配合以驱动齿条运动,击发操作件105朝远离固定手柄103方向运动以驱动进刀棘爪107沿上述齿槽314的斜面移出该齿槽314并进入与该齿槽314相邻的下一个齿槽314,进而驱动进刀棘爪107继续运动,如此反复直至实现切割刀组件40运动至最远端位置,从而完成击发动作。进刀棘爪107与齿条的驱动方式,为机械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8至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手动吻合器100还包括第一回刀机构500,用于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第一回刀机构500包括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以及回位机构;其中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具有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枢转连接的第一枢转端以及自第一枢转端向外延伸的自由端,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具有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端,第二枢转端位于第一枢转端和自由端之间;第一回刀操作件502通过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第一回刀机构5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回位机构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连接,以将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在第二状态下,回位机构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分离,以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并且在第二状态下驱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运动,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通过上述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枢转连接且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枢转端位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枢转端和自由端之间,根据杠杆原理,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因此,使得医生通过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驱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运动,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300后退时,能够节省力气,尤其在遇到厚组织时,能够容易地实现回刀,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由于回位机构的存在还能够在完成一次回刀后重复使用第一回刀机构500,满足手术的需求,并且其整体结构也较为简单,安全可靠。
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还包括枢转轴508,其穿过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第一枢转端使得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可枢转地设置在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能够被操作在其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还包括销轴512,其穿过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第二枢转端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销轴512位于枢转轴508和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自由端之间。优选地,为了增强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强度,在第一回刀操作件内嵌设置加强件514,枢转轴508穿过该加强件514的轴孔,安装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通过销轴512安装于加强件514上。同时,为了提供销轴512随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运动的避让空间,可选地,在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内设置固定件510,该固定件510上开设有避让凹槽以提供销轴512运动的避让空间,枢转轴508依次穿过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第一侧部、第一加强件514、第一固定件510、第二固定件510、第二加强件514以及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与第一侧部相对应的第二侧部,实现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与机身的安装;销轴512依次穿过第一加强件514、第一固定件510、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本体、第二固定件510以及第二加强件514实现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安装。这样的设置,使得可靠性提高,同时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
定义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第一枢转端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第二枢转端之间距离为L1,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在闭合位置时沿纵向方向的长度为L2。医生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力为F1,组织对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阻力为F2, 根据杠杆原理,在阻力F2一定的时候,L2与L1的比值越大,医生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力F1越小。因此,为了使得医生在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通过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的时候更加省力,同时考虑,对整机的尺寸以及操作频次的影响,优选地,所述 L2大于等于2倍的所述L1,且所述L2小于等于25倍的所述L1。本实施例中,L1的取值区间为5mm-10mm,L2的取值区间为80mm-100mm。当然,其他取值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够实现省力,即F1小于F2均可,此时L2大于L1,也即上述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枢转端位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枢转端和自由端之间。更为优选地,所述L2大于等于5倍的所述L1,且所述L2小于等于15倍的所述L1。在一实施例中,L1为6mm左右,L2为90mm左右,省力约95%,大大地减少了医生操作切割刀组件回刀所需的力气,提升医生的产品体验感,并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节省手术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第一回刀机构500还包括第一偏压件520,用于提供第一回刀驱动件504朝向切割驱动件300的偏压力,以提高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切割驱动件300结合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包括回刀棘爪,该回刀棘爪通过销轴512穿过第二枢转端以枢转安装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由上述可知,手动吻合器100还包括切割驱动件300,该切割驱动件300与切割刀组件40连接;第一回刀操作件504通过回刀棘爪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从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更具体地,切割驱动件300包括齿条,齿条包括多个第一齿槽316,回刀棘爪驱动第一齿槽316以驱动齿条后退。优选地,多个第一齿槽位于齿条的上方,便于医生操作第一回刀机构500。
回位机构包括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限位件506;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限位件连接,此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被限位件506限位于初始位置;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限位件506分离,此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的运动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限位件506由连接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限位件由分离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如此,无需其他复杂设计,只需利用限位件506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配合,即可实现未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保持在原位,朝打开位置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能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作用下从初始位置运动至脱离位置,进而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作用下驱动切割刀组件40回退;同时还能在闭合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后实现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再次复位。也就是说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不仅能够重复使用,满足手术的需求,而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且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06和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其中之一包括凹部:其中另一包括凸起,通过凸起与凹部配合实现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限位件506的连接与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06包括凹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包括凸起516,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件506和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配合的稳定性,凹部包括对称设置于手动吻合器100机身两侧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凸起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还包括自第二枢转端向外延伸的用于驱动切割刀组件40的驱动端,凸起516设置于第二枢转端和驱动端之间。
如图19到图21所示,为本实例中第一回刀机构500驱动切割驱动件300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如图19所示,初始状态时,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位于闭合位置,第一回刀驱动件504
的凸起516与回位机构的限位件506配合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回刀驱动件504无法与切割驱动件300相配合。如图20所示,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运动时,驱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运动使得凸起516与回位机构的限位件506分离,此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并且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驱动端进入切割驱动件300最近端的第一齿槽316。继续朝打开位置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作用下,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通过驱动切割驱动件300最近端的第一齿槽316运动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如图21所示。继续驱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使其从图21所示的位置朝着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驱动端从切割驱动件300最近端的第一齿槽316朝远端运动至与切割驱动件300最近端的第一齿槽316相邻的下一个第一齿槽316,同样,继续驱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朝远离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作用下驱动上述下一个第一齿槽316运动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继续后退;如此往复,最终实现切割刀组件40后退至其初始位置。在本实例中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包括回刀棘爪,切割驱动件300包括齿条,回刀棘爪与齿条的驱动方式,为机械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在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的过程中,如果无需使用第一回刀机构500,可以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使得其从打开位置运动至其闭合位置,此时在其作用下,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的凸起516再次与限位件506连接,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再次回到其初始位置,即如图19所示。整个操作过程,简单顺畅,医生可根据需求多次使用第一回刀机构500,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本实例中,手动吻合器100还包括第二回刀机构,第二回刀机构包括第二回刀操作件,该第二回刀操作件即为上述回刀操作件308。由上述可知,第二回刀操作件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请参见图22和图23,为第二回刀机构驱动切割驱动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如图22所示,为进刀完成状态,第二回刀操作件随齿条运动至远侧位置,当需要切割刀组件40后退时,朝近侧拉动第二回刀操作件的拉钮310运动,从而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进而实现切割刀组件40的后退至初始位置,如图23所示。如此,由于医生能够直接通过拉动第二回刀机构的第二回刀操作件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相较于第一回刀机构500,能够更加快速地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以完成回刀动作。
当钳口组件对准目标组织时,操作闭合手柄104驱动钳口组件闭合以夹持组织,当钳口组件闭合到底时,手动吻合器100即刻进入压榨状态,压榨状态下被夹持组织中的组合液被压榨而排出,钳口组件在钳口锁定机构400的作用下保持钳口组件闭合状态,手动吻合器100则一直保持在压榨状态,直至手动吻合器100的击发手柄105被操作驱动切割驱动件300执行击发运动以切割和缝合组织,即一旦击发即退出压榨状态。一般为了使得组织液能充分排出以提高组织被切割和缝合的效果,压榨状态会持续一定时间,如15s。组织被充分压榨后其会对钉仓组件产生一反作用力,组织越厚,该反作用力就越大,该反作用力会通过抵钉座134依次传递给切割刀组件40、切割驱动件300,使得采用直接手动拉动的第二回刀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时的阻力较大,尤其在遇到厚组织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拉动的情况;此时需要使用省力回刀的机构。当组织为薄组织,组织被充分压榨后其会对切割驱动机构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对较小,此时为了提高回刀效率,需要使用快速回刀的机构;或者当先采用省力回刀的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一段距离后,上述反作用减小,此时为了提高回刀效率,需要使用快速回刀的机构。由此,一种能够兼顾效率和省力的回刀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手动吻合器100,包括回刀机构,用于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闭合手柄104通过上述钳口驱动件驱动钳口组件闭合;回刀机构包括上述第一回刀机构500和上述第二回刀机构;在钳口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回刀机构500和/或第二回刀机构被操作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通过该技术方案,医生能够自由选择第一回刀机构500和/或第二回刀机构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以兼顾省力和回刀效率,从而满足不同的手术需要,并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节省手术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本实施例中,第一回刀机构500和第二回刀机构均具有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在驱动状态下,第一回刀机构500或第二回刀机构被操作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在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其中之一处于驱动状态下的任一位置,其中另一均可在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非驱动状态即第一回刀机构500或第二回刀机构未驱动切割驱动件300的状态。通过在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其中之一处于驱动状态下的任一位置,其中另一均可在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之间切换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不会相互干涉;当然可以理解地是,在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其中之一处于非驱动状态下的任一位置,其中另一也均可在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之间切换。医生可以随时切换第一回刀机构500、第二回刀机构,在兼顾省力和回刀效率的同时,简化操作方便医生使用,进一步减少手术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回刀机构500处于非驱动状态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位于初始位置;在第一回刀机构500处于驱动状态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位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机构500由驱动状态切换至非驱动状态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由脱离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由前述可知,第一回刀机构500包括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枢转连接的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枢转连接;第一回刀机构500还包括回位机构,在非驱动状态下,回位机构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连接,以使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在驱动状态下,回位机构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分离,以使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从其闭合位置朝其打开位置的运动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从非驱动状态切换至驱动状态;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从打开位置运动至其闭合位置时,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从驱动状态切换到非驱动状态。回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同前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切割驱动件300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不同位置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回刀机构500作用于第一驱动部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第二回刀机构作用于第二驱动部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位于切割驱动件300的本体上方;第二驱动部位于切割驱动件300本体侧方。如此,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医生操作以更好地根据手术需要随时切换至所需的回刀方式。具体地,切割驱动件300包括齿条,第一驱动部为设置于齿条上方的多个第一齿槽316;由上述可知,第一回刀机构500包括回刀棘爪和第一回刀操作件502,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作用下,回刀棘爪通过多个第一齿槽516以驱动齿条后退,第一回刀机构500与切割驱动件300间歇结合。第二回刀机构的第二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的本体连接,第二回刀操作件被操作朝近端移动时驱动第二驱动部运动,进而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第二回刀机构与切割驱动件300连续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为上述切割驱动件300 的近端设置的安装槽318。第二回刀操作件包括拉钮组件及第二偏压件(即上述的弹性件),第二偏压件的第一端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第二端与拉钮组件连接,拉钮组件朝近端移动时,第二偏压件蓄能。拉钮组件包括拉钮310和连接轴312,拉钮310设置于连接轴312的端部,第二偏压件的第二端与连接轴连接。当驱动拉钮310朝近侧运动时,拉钮组件的连接轴312与安装槽318的近侧壁抵接,进而驱动安装槽318的近侧壁运动,从而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由前述可知,第二回刀操作件还能在切割驱动件300处于初始位置时,被操作以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运动,进而解锁钳口组件,因此,第二回刀操作件不仅能被操作以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还能解锁钳口组件,起到一件两用的功能。
由上述可知,第一回刀机构500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枢转连接,第一回刀机构500大致沿其枢转方向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第二回刀机构沿纵向方向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第一回刀机构500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连接,且设置于切割驱动件300上方,第二回刀机构与切割驱动件300连接,且设置于第一回刀机构500的下方。这样的设置,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紧凑,便于医生操作。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回刀机构与切割驱动件300的近端连接,第一回刀机构位于第二回刀机构的远侧。这样的设置使得,保证切割驱动件300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缩小切割驱动件300的体积,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回刀机构沿纵向方向延伸,第二回刀机构沿横向方向延伸,如此,整机空间利用率高,体积较小,结构紧凑。
图24至图25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回刀机构400与第二回刀机构配合驱动切割驱动件300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如图24所示,医生先拉动第二回刀机构的拉钮310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后退一段距离后,想以更省力的方式驱动切割驱动件300,则可以随时切换为第一回刀机构500,当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朝远离其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从其初始位置运动至脱离位置,此时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与切割驱动件300结合。如图25所示,继续操作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朝远离其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在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作用下驱动切割驱动件300继续后退。此时医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再次切换至第二回刀机构,通过拉动第二回刀机构的拉钮310以驱动切割驱动件300继续后退。此处是以先使用第二回刀机构再切换第一回刀机构500,同样地,如前述也可以根据需求先使用第一回刀机构500再切换第二回刀机构,在此不再展开陈述。由于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被操作时,二者不会产生任何干涉,医生可根据需要,兼顾省力和回刀效率的同时,能随时切换第一回刀机构和第二回刀机构,操作顺畅,体验感较佳。
结合图26至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手动吻合器。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可枢转地连接,回刀操作件308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回刀操作件308包括操作钮组件,该操作钮组件包括操作钮320和连接轴312,连接轴312与切割驱动件300枢转连接,操作钮310设置在连接轴312的端部,操作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从而实现钳口组件的解锁。通过回刀操作件308和钳口锁定机构400的配合,无需其他复杂结构,就能确保击发状态下钳口组件无法打开;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且安全可靠。同时回刀操作件308能够被充分利用,其不仅能够用于驱动切割驱动件300件后退,从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也能够与钳口锁定机构400配合解锁闭合手柄104,实现了一回刀操作件308两用。同时,回刀操作件308与切割驱动件300可枢转地连接,通过枢转运动驱动钳口锁定机构400运动至解锁位置,相较平移运动解锁,整体结构可以更加紧凑。
具体地,连接轴312与切割驱动件300枢转连接,操作钮320为两个,对称设置于连接轴312的两端部,连接轴31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322。在初始状态时,钳口锁定机构400位于锁定位置,闭合手柄104位于打开位置,抵接端108与限位元件402分离,如图26所示;当用户操作闭合手柄104使其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其抵接端108与限位元件402抵接,闭合手柄104被锁定于闭合位置,如图27所示。当驱动回刀操作件308朝近侧枢转运动时,凸起部322作用于钳口锁定机构400的触发元件404以驱动触发元件404运动,进而驱动限位元件402运动至解锁位置,从而解锁闭合手柄104,如图28所示。回刀操作件308还包括复位件(图中未示出),操作钮组件能在其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便于下次使用。
结合图29至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手动吻合器。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二者的回位机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回位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还包括触发件,在第一位置时,触发件与回位机构结合以将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在第二位置时,触发件与回位机构分离以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位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的运动使得触发件与回位机构由结合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并且在分离状态,第一回刀操作件502驱动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运动,进而驱动切割刀组件40后退;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使得触发件与回位机构由分离状态切换为结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回位机构包括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枢转连接的枢转件522,枢转件522包括第一端524和与第一端524连接的第二端526;在第一位置,触发件与第一端524连接,以使得第二端526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连接以将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如图29、30所示;在第二位置时,触发件与第一端524分离,以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如图31、32所示。为了减少零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即为第一加强件514。更为具体地,如图31至图33所示,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包括凸起516,枢转件522的第一端524设置有抵接部528,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加强件514与抵接部528连接,具体的为抵接,对其施加作用力使得枢转件522的第二端526向上抬起与凸起516连接,以将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一回刀操作件502被操作朝打开位置运动时,第一加强件514与枢转件522的抵接部528分离,即不再作用于抵接部528,此时枢转件522发生转动使得第二端526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分离,以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当第一加强件514不再作用于枢转件522,即第一加强件514与抵接部528分离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也可不与枢转件522的第二端526分离,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可以作用于枢转件的第二端526驱动其转动,此时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仍处于连接状态。回位机构的存在,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能够被重复使用,满足手术需要。
在另一实施例中,回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回刀操作件502的触发件,以及与手动吻合器100的机身枢转连接的枢转件522,该枢转件522包括第一端524和与第一端524连接的第二端526;在第一状态下,触发件与第一端524连接,以使得第二端526与第一回刀驱动件504连接以将第一回刀驱动件504限位于初始位置;在第二状态下,触发件与第一端524分离,以使得第一回刀驱动件504处于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从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的运动使得触发件与第一端524由连接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从而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从初始位置运动切换至脱离位置;第一回刀操作件502沿打开位置运动至其闭合位置,使得触发件与第一端524由分离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为了减少零件,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即为第一加强件514。更为优选地,枢转件522设置在触发件和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之间,即设置在第一加强件514和第一回刀驱动件504之间,如此空间利用率更高,第一回刀机构500的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同样,回位机构的存在,使得第一回刀机构500能够被重复使用,从而满足手术需要。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手动吻合器,包括钳口组件,切割驱动件以及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的切割刀组件,还包括回刀操作件以及闭合手柄,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后退,从而驱动所述切割刀组件后退;所述闭合手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钳口组件闭合;当所述闭合手柄被操作从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时,所述钳口组件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钳口锁定机构,所述钳口锁定机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回刀操作件还用于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闭合手柄配合以将所述闭合手柄锁定于所述闭合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与所述闭合手柄分离以解锁所述闭合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锁定机构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限位元件和与所述限位元件连接的触发元件;所述锁定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限位元件与位于所述闭合位置的所述闭合手柄抵接,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限位元件与所述闭合手柄分离,所述回刀操作件朝近端运动以驱动所述触发元件运动,进而驱动所述限位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偏压件,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偏压件偏压所述锁定件以使所述闭合手柄保持在所述锁定位置,当所述锁定件被驱动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偏压件被压缩蓄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触发元件和所述限位元件通过所述转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手动吻合器的机身;所述触发元件在所述回刀操作件作用下带动所述限位元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枢转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止挡所述限位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回刀操作件被操作朝近端移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刀操作件包括拉钮组件,所述拉钮组件包括拉钮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拉钮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所述拉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平移运动时,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刀操作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切割驱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拉钮组件朝近端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蓄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刀操作件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回刀操作件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刀操作件包括操作钮组件,所述操作钮组件包括操作钮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切割驱动件枢转连接,所述操作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所述操作钮组件被操作朝近端枢转运动以驱动所述钳口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钳口驱动件,所述钳口驱动件的近端与所述闭合手柄连接,远端通过运动改换机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所述钳口驱动件包括钳口主动件和被所述钳口主动件驱动的钳口从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主动件包括连杆,所述钳口从动件包括压环和套管;所述压环的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闭合手柄连接,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运动改换机构与所述钳口组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吻合器还包括击发操作件,以及与所述击发操作件连接的进刀驱动件;在所述击发操作件的作用下,所述进刀驱动件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前进,从而驱动所述切割刀组件前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动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刀驱动件包括进刀棘爪和棘爪偏压件,所述进刀棘爪与所述击发操作件枢转连接;所述进刀棘爪包括爪部和尾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尾部与设置于所述手动吻合器机身的抵挡部抵接,所述爪部与所述切割驱动件分离;所述击发操作件驱动所述进刀棘爪运动时,所述尾部脱离所述抵挡部,所述爪部在所述棘爪偏压件作用下与所述切割驱动件结合,进而驱动所述切割驱动件前进。
CN202221040546.6U 2022-04-29 2022-04-29 手动吻合器 Active CN217488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46.6U CN21748873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手动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46.6U CN21748873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手动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8731U true CN217488731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546.6U Active CN217488731U (zh) 2022-04-29 2022-04-29 手动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8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0673B1 (en) Powered stapling device with manual retraction
US11141157B2 (en) Grasping jaw mechanism
EP3289985B1 (en) Surgical stapler
US9668733B2 (en) Stapling device with features to prevent inadvertent firing of staples
EP2082691B1 (en) Grasping jaw mechanism
EP2286737B1 (en) One handed stapler
CN111904505A (zh) 一种医疗器械
CN210903169U (zh) 一种医疗器械
US20230355239A1 (en) Powered stapling device with rack release
CN217488731U (zh) 手动吻合器
CN219147689U (zh) 一种外科器械及其装载单元
CN109199490B (zh) 一种电动传动机构的手动控制装置
CN115137426A (zh) 电动外科器械
CN116999107A (zh) 手动吻合器
CN116999106A (zh) 手动吻合器
CN116999108A (zh) 手动吻合器
CN111870293A (zh) 一种气动腔镜吻合器
CN217827943U (zh) 一种外科器械的传动件的限位装置及外科器械
US11771423B2 (en) Powered stapling device with manual retraction
CN219000382U (zh) 一种外科器械的装载单元及外科器械
CN117653246A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7100343A (zh) 外科器械
CN111281461B (zh) 驱动装置、防止传动机构卡死结构、转向件及吻合器
CN116999109A (zh) 一种外科器械
CN117398144A (zh) 一种外科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