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9376A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9376A
CN117099376A CN202280026219.1A CN202280026219A CN117099376A CN 117099376 A CN117099376 A CN 117099376A CN 202280026219 A CN202280026219 A CN 202280026219A CN 117099376 A CN117099376 A CN 117099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module
antenna
housing
wireless
antenna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62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吉在
罗元蒜
柳炅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sen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osen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sen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osens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9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9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5Means for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5Ultra-wideband [UWB] systems, e.g. multiple resonance systems; Puls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8Arrangements for establishing polarisation or beam width over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07Use of position data from wide-area or local-area positioning systems in hearing devices, e.g. program or information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UWB天线的无线耳模块,以容易地获取无线耳模块外壳和耳模块的位置信息。所述无线耳模块包括:耳模块,其被配置为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以及外壳,其由上壳体和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组成,以存储所述耳模块。所述耳模块和/或外壳传输位置定位信号,并且所述位置定位信号是用于感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或所述外壳的距离和方向的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耳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与诸如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的电子设备无线连接以从电子设备输出声音输出的真正无线立体声(TWS)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通过有线电缆与诸如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的电子设备连接,以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的设备。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无线通信而不是有线电缆连接到电子设备以接收声源信号的无线耳机(即TWS耳机)的传播迅速增加。无线耳机通过诸如蓝牙经典音频、A2DP协议或蓝牙低功耗音频(BLE)的无线通信接收和播放声源信号。
早期的无线耳机被开发成一种结构,其中电池、无线通信模块和扬声器被一体化配置或者左、右耳模块通过有线电缆连接。但是,由于早期的无线耳机由于尺寸大而存储不便,并且由于有线电缆而佩戴不便,因此正在根据寻求小型化的市场需求开发小型化的无线耳机。
由于这种趋势,无线耳机包括壳体、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
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安装在壳体中,用于为内置电池充电,并通过内置电池供电进行操作。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被分类为主耳模块和副耳模块,主耳模块从电子设备接收声源信号,并且副耳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接收来自主耳模块的声源信号。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中的每一个可以被形成为主耳模块,以通过无线通信从电子设备接收声源信号。
但是,由于传统的无线耳模块是小型化的,并且每个模块是分开形成的,因此存在丢失率迅速增加的问题。因此,在无线耳模块市场中,需要一种容易检查无线耳模块的位置以防止丢失的功能。
另外,传统的无线耳模块由于安装了小容量的电池,所以存在使用时间有限的问题。为了增加无线耳模块的使用时间,可以考虑在无线耳模块中使用更大容量的电池。但是,由于传统的无线耳机的安装空间有限,所以电池的可安装尺寸有限。因此,在无线耳模块市场上,正在进行研发和开发,以通过快速充电功能来增加使用时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考虑到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公开,其旨在提供一种无线耳模块,该无线耳模块可以具有超宽带(UWB)天线,以容易地检查无线耳模块的外壳和耳模块的位置信息。
另外,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无线耳模块,其可以具有实现快速充电的无线电力接收模块。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模块包括耳模块,其被配置为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以及外壳,其由上壳体和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组成,以存储所述耳模块,其中,所述耳模块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传输位置定位信号,并且所述位置定位信号是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或所述外壳的距离和方向的信号。
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外壳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天线可以是安装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主板上的第一无线通信芯片。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板上以输出超宽带(UWB)频带中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外壳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天线板,其具有第一天线图案,所述第一天线图案被配置为输出UWB频带中的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天线图案形成于要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天线板与所述外壳内安装的第一主板隔开;以及第一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图案。所述第一天线还可以包括:第二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第二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图案。所述第一天线还可以包括:第三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图案和所述第二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第三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图案。
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第一粘合片,其被插入在所述第一天线板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天线板结合到所述外壳。
所述耳模块可以包括第二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的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天线可以是安装在嵌入所述耳模块的所述第二主板上的无线通信芯片。所述第二天线还可以包括第四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主板上,以输出UWB频带中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耳模块可以包括第二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天线可以包括:第二天线板,其具有第四天线图案,所述第四天线图案被配置为输出UWB频带中的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四天线图案形成在要安装在所述耳模块内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天线板与安装在所述耳模块内的第二主板隔开;以及第四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四天线图案。
所述第二天线还可以包括:第五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四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第五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五天线图案。所述第二天线还可以包括:第六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四天线图案和所述第五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第六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六天线图案。
所述耳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二粘合片,其被插入所述第二天线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耳模块的壳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天线板结合到所述耳模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模块包括:耳模块,其用于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外壳,其由上壳体和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组成,以存储所述耳模块;以及无线电力接收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包括形成为环形的接收线圈,并且所述接收线圈是绞合了多根导线的利兹线(Litz wire)。
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模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主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设置在所述主板下方的电池,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池下方。
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下方且厚度为170μm或更小的磁性基底,以及所述接收线圈可以设置在所述磁性基座的第一表面上。
所述磁性基底可以是层压有多个磁性片材的层压板,所述层压板包括非晶带片材、纳米晶片材、铁氧体片材和聚合物片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磁性基底的饱和磁通量密度可以是1特斯拉或更大。
所述接收线圈可以是绞合了直径为0.5mm或更大且0.7mm或更小的多根导线的利兹线,并且可以是绞合了直径为0.6mm的多根导线的利兹线。
【发明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所述无线耳模块可以将所述UWB天线嵌入所述外壳和所述耳模块中,以准确地检查所述外壳和所述耳模块在设定半径内(例如,在约15米至20米的范围内)的位置。
此外,根据无线耳模块,可以准确地向用户提供外壳和耳模块的位置,以使用位置信息提供离开警告服务等,从而防止小型化外壳和/或耳模块的丢失。
另外,根据无线耳模块,当外壳和耳模块丢失时,可以通过位置信息容易地找到外壳和/或耳模块。
另外,由于无线耳机具有由利兹线构成的接收线圈,因此与传统的接收线圈相比,可以提高交流(AC)电抗器(ACR)和充电效率。
另外,由于无线耳机的无线接收模块的厚度减小了约60μm,所以可以提高充电效率。
另外,由于无线耳机的无线接收模块的厚度减小,所以与传统的无线接收模块相比,可以提高ACR,并且满足Qi认证标准。
另外,根据无线耳机,通过降低磁性基底的层数来补偿由利兹线形成的接收线圈增加的制造成本,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模块图。
图2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外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3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外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外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5是用于描述图4中的天线板的图。
图6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外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7是用于描述图6中的天线板的图。
图8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外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图。
图9是用于描述图7中的天线板的图。
图10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耳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用于描述图10中的耳模块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12是用于描述图1中的耳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3是用于描述图12中的耳模块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14是用于描述图12中的耳模块的另一个修改示例的图。
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模块的图。
图16是用于描述图15中的无线电力接收模块的图。
图17是示出接收线圈沿图15中的A-A’线的横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的最优选实施方式,以便将本公开详细描述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程度。首先,在将附图标记添加到每个附图中的部件时,应当注意到的是,相同的部件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也尽量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时,当确定相关已知配置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可能模糊本发明的要点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100包括外壳120、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以下,位置信息不是包括传输侧位置坐标的信息,而是指用于在接收侧(即电子设备)识别传输侧(无线耳机100、外壳120、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的位置的定位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位置信息为能够基于接收侧的位置检测传输侧的距离和方向的定位信号,例如UWB频带的定位信号。
外壳120被配置为使上壳体120a和下壳体120b通过铰链可旋转地联接。壳体120被配置为通过铰链打开和关闭上壳体120a和下壳体120b。
外壳120的下壳体120b具有用于为嵌入其中的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充电的连接器、主板等。
外壳120具有嵌入其中的天线,用于提供外壳120的位置信息。天线可以包括安装在嵌入外壳120内的主板上的天线芯片、形成在嵌入外壳120内的主板上的天线图案、嵌入外壳120内的天线板等。
例如,参照图2,第一天线可以由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形成,该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为嵌入外壳120内的芯片形式的UWB天线,传输用于提供外壳120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信号。
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安装在嵌入外壳120内的第一主板12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主板12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耳模块140或160的充电的结构,诸如芯片、连接器,其上形成有连接结构的导线。
另外,第一主板121上还形成有向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供电和向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传输信号的导线,并且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通过对应的布线接收电力而进行操作,并传输与外壳12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这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可以传输UWB信号。
参照图3,第一主板121上可以形成与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连接的第一天线图案12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天线图案123通过从第一无线通信芯片122接收电力,以传输与外壳12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而进行操作。这里,第一天线图案123可以传输UWB信号。
又例如,参照图4和5,第一天线可以由独立地与外壳120的第一主板121分开的第一天线板124形成。
第一天线板124嵌入外壳120的下壳体120b中。第一天线板124安装在下壳体120b的内底面。第一天线板124形成为具有第一表面和面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板状。
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二表面与下壳体120b的内底面之间插入有第一粘合片125,并且第一天线板124通过第一粘合片125被固定地结合于下壳体120b的内底面。
第一天线图案123形成于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一表面。第一天线图案123可以是用于传输UWB频带的信号的辐射图案。
这里,图5示出了用于传输UWB频带中的信号的通用辐射图案的形状,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辐射图案可以根据需要的频率特性、外壳120的内部结构等以各种形式进行修改。
第一天线板124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器126a与第一主板121连接。第一连接器126a将第一天线板124上形成的第一天线图案123与第一主板121的电源连接。
这里,图4示出了第一连接器126a由C形夹形成,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器126a可以替换为将第一天线图案123电连接到第一主板121以稳定地向第一天线图案123供电的基底。
参照图6和7,还可以在第一天线板124上形成用于低功率短距离通信的第二天线图案127。第二天线图案127例如为低功耗蓝牙(BLE),是蓝牙通信的低功耗模型。
第二天线图案127形成于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一表面,并设置为与第一天线图案123隔开预定距离,以防止与第一天线图案123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二天线图案127的一部分,并在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天线图案127的另一部分。
第二天线图案127还可以包括用于供电的布线和图案以及用于传输BLE信号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天线图案127通过第二连接器126b接收电力而进行操作,并且第二连接器126b例如是与第一连接器126a不同的C形夹。
参照图8和9,第一天线板124上还可以形成第三天线图案128。第三天线图案128例如为传输Wi-Fi频率信号的天线。
第三天线图案128形成于第一天线板124的第一表面,并设置为与第一天线图案123和第二天线图案127隔开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天线图案128还可以包括用于供电的布线和图案以及用于传输Wi-Fi信号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天线图案通过第三连接器126c接收电力而进行操作,并且第三连接器126c例如是与第一连接器126a和第二连接器126b不同的C形夹。
同时,由于无线耳机100的小型化,安装在外壳120上的主板也不可避免地小型化,因此安装芯片或形成辐射图案的空间不足。因此,当第一天线以芯片的形式或图案的形式形成在第一主板121上时,天线的性能必然会相对降低,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100在独立于第一主板121的第一天线板124上形成用于位置信息的辐射图案,从而提高天线性能。
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通过诸如蓝牙通信的短距离通信与电子设备10连接,并从电子设备10接收和播放声源信号。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通过内置电池操作,并且内置电池在外壳120上安装有第一耳模块140和/或第二耳模块160的状态下充电。这里,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形成为主耳模140或160,副耳模块140或160或全部形成为主耳模快140和160。
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具有嵌入其中的天线,用于提供耳模块140和160的位置信息。天线可以包括安装在耳模块140或160的主板上的天线芯片、耳模块140或160的主板上形成的天线图案、以及嵌入耳模块140或160的天线板。
参照图10,第二天线可以由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形成,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是嵌入在耳模块(即,第一耳模块140和/或第二耳模块160)中的芯片形式的UWB天线,用于传输用于提供耳模块140或160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信号。
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安装在嵌入耳模块140或160的第二主板141或161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主板141或161上安装有诸如通信芯片、在耳模块140和160之间和/或在耳模块140或160与电子设备10之间进行通信的连接器这样的结构,并且形成有连接这些结构的布线。
另外,在第二主板141或161上还形成有向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供电并传输信号的导线,并且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通过对应的布线接收电力而进行操作,并且传输与耳模块140或16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这里,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可以传输UWB信号。
参照图11,第二主板141或161上可以形成与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连接的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通过从第二无线通信芯片142或162接收电力来进行操作,以传输与耳模块140或160的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这里,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可以传输UWB信号。
参照图12,第二天线可以由独立地与耳模块140或160的第二主板141或161分开的第二天线板144或164形成。
第二天线板144或164嵌入耳模块140或160的壳体中。耳模块140或160的壳体可以由上壳体140a或160a和下壳体140b或160b组成,第二天线板144或164安装在耳模块140或160的上壳体140a或160a的内底面。第二天线板144或164形成为具有第一表面和面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板状。
在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一表面与上壳体140a或160a的内底面之间插入第二粘合片145或165,第二天线板144或164通过第二粘合片145或165固定地结合到上壳体140a或160a的内底面。
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形成在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二表面上。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可以是用于传输UWB频带中的信号的辐射图案。这里,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的形状可以根据频率特性、外壳120的内部结构等变换为各种形状。
第二天线板144或164可以通过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与第二主板141或161连接。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将第二天线板144或164上形成的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与第二主板141或161的电源连接。
这里,图12示出了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由C形夹构成,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可以替换为将第二主板141或161电连接到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以稳定地向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供电的基底。
参照图13,第二天线板144或164上还可以形成用于低功率短距离通信的第五天线图案(未示出)。第五天线图案,例如蓝牙低功耗(BLE),是蓝牙通信的低功耗模型。
第五天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二表面,并被设置为与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隔开预定距离,以防止与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五天线图案的一部分,并在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五天线图案的其他部分。
第五天线图案还可以包括用于供电的布线和图案以及用于传输BLE信号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五天线图案通过第五连接器146b或166b接收电力而进行操作,并且第五连接器146b或166b例如是与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不同的C形夹。
参照图14,在第二天线板144或164上还可以形成第六天线图案(未示出)。第六天线图案例如为传输Wi-Fi频率信号的天线。
第六天线图案形成于第二天线板144或164的第二表面,并设置为与第四天线图案143或163和第五天线图案隔开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第六天线图案还可以包括用于供电的布线和图案以及用于传输Wi-Fi信号的图案。在这种情况下,第六天线图案通过第六连接器146c或166c接收电力,并且第六连接器146c或166c例如为与第四连接器146a或166a和第五连接器146b或166b不同的C形夹。
同时,由于无线耳机100的耳模块140或160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所以必然会使耳模块140或160小型化,因此用于安装芯片或形成辐射图案的空间不足。因此,当第二天线以芯片的形式或图案的形式形成在第二主板141或161上时,天线的性能必然会相对降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100在独立于第二主板141或161的第二天线板144或164上形成用于位置信息的辐射图案,从而提高耳模块140或160的天线性能。
上面已经描述过,对外壳120、第一耳模块140和第二耳模块160的位置信息进行传输,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可以传输包括设备名称、设备标识号等的位置信息信号。
同时,近年来市场和消费者具有对无线耳机的高速无线充电功能的需求。为了支持快速无线充电,需要增加屏蔽片的饱和磁通量密度,以最小化无线电力传输和接收时产生的磁场的影响,并且降低用于无线电力传输和接收的线圈的电阻。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具有无线电力接收模块,该无线电力接收模块包括磁性基底和接收线圈,磁性基底的厚度约为170μm或更小,并且饱和磁通量密度约为1特斯拉(tesla)或更大,接收线圈由利兹线形成,并嵌入外壳。因此,与传统的由单根导线形成的接收线圈相比,无线耳机在最小化磁场的影响的同时,能够通过增大接收线圈的表面面积来减小电阻。
参照图15,外壳220具有内嵌在其中的主板221、电池222和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在这种情况下,外壳220由上壳体220a和下壳体220b组成,并且主板221、电池222和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例如嵌入外壳220的下壳体220b中。
主板221嵌入在外壳220中。在主板221上形成用于控制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的充电的第一电路。在主板221上形成控制电池222的充放电以及无线耳机的操作的第二电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可以形成为一个电路。
电池222设置在主板221下方。电池222用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接收的无线电力进行充电。电池222供电,用于对存储在外壳220中的第一耳模块和第二耳模块进行充电。
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设置在主板221下方。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设置在主板221和/或电池222与外壳220的下盖之间。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被配置为接收从外部充电器无线传输的无线电力,为电池222充电。
参照图16,无线电力接收模块223包括接收线圈224和磁性基底225。
接收线圈224设置在磁性基座225的一个表面上。接收线圈224设置在磁性基座225的下表面,并且磁性基座225的下表面例如是磁性基座225的朝向外壳220的下盖设置的一个表面。
接收线圈224由利兹线形成,该利兹线为多根导线绞合以降低电阻的导电导线。接收线圈224由直径在设定范围内的多根导线绞合的导电导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线圈224的直径的设定范围例如为约0.05mm或更大、以及0.07mm或更小。
参照图17,接收线圈224例如为其中直径约为0.06mm的34根导线224a绞合的导电导线。因此,与传统的由直径约为0.3mm的单根导线形成的接收线圈相比,接收线圈224的表面面积增加,从而降低了接收线圈224的电阻。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中,由于接收线圈224由利兹线形成,因此与由直径约为0.3mm的单根导线形成的常规接收线圈相比,可以将ACR提高约100mΩ,并将充电效率提高约2%。
磁性基底225是用于屏蔽在无线电力传输/接收或无线充电期间产生的磁场的屏蔽基底。磁性基底225由磁性体形成,可以是具有预定面积的板状片材。
磁性基底225可以是由非晶带片材形成的磁性体。非晶片材例如为包含Fe、Si和B的带状片材或包含Fe、Si和Nb的带状片材。非晶片材可以是包含Fe、Si、B、Cu和Nb的带状片材。磁性基底225可以是由包括纳米晶合金的纳米晶颗粒片材形成的磁性体。
磁性基底225可以由磁性层压板形成,其中,多个非晶带片材和/或纳米晶颗粒片材被层压。在这种情况下,磁性基底225可以由其中仅层压非晶带片材的磁性层压板、其中仅层压纳米晶颗粒片材的磁性层压板以及其中混合并层压非晶带片材和纳米晶颗粒片材的磁性层压板形成。
磁性基底225可以由诸如铁氧体片材或聚合物片材的磁性片材形成。磁性基底225也可以由层压了多个磁性片材的磁性层压板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磁性基底225可以由层压有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磁性片材的磁性层压板形成。这里,磁性基底225可以由其中仅层压铁氧体片材的磁性层压板、其中仅层压聚合物片材的磁性层压板、以及其中将铁氧体片材和聚合物片材混合并层压的磁性层压板形成。当然,磁性基底225可以由除了铁氧体和聚合物以外的材料制成的磁性片材形成。
由于外壳220的容纳空间有限,所以当接收线圈224的厚度增大时,磁性基座225的厚度需要减小。
因此,磁性基底225可以由具有约5层的磁性层压板形成,其中,从由约7层形成的传统磁性层压板中省略了两层。在这种情况下,磁性基底225由厚度约为170μm或更小且饱和磁通量密度约为1特斯拉或更大的磁性体形成,以使快速无线充电期间磁场的影响最小化。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在将无线接收模块的厚度降低约60μm的同时,可以将充电效率提高约1%。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在将无线接收模块的厚度降低约60μm的同时,与传统的无线耳机相比,可以将ACR提高约100mΩ。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可以在降低无线接收模块的厚度的同时,满足Qi认证标准。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耳机,通过减少磁性基底的层数来补偿由利兹线形成的接收线圈224所增加的制造成本,能够防止制造成本的增加。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可以修改为各种形式,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权利要求的情况下执行各种修改的示例和更改的示例。

Claims (20)

1.一种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模块,其被配置为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以及
外壳,其由上壳体和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组成,以存储所述耳模块,
所述耳模块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对位置定位信号进行传输,并且所述位置定位信号是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或所述外壳的距离和方向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外壳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是安装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主板上的第一无线通信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板上以输出超宽带(UWB)频带中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外壳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第一天线包括:
第一天线板,其具有第一天线图案,所述第一天线图案被配置为输出UWB频带中的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一天线图案形成于要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天线板与所述外壳内安装的第一主板隔开;以及
第一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
第二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
第二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
第三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天线图案和所述第二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
第三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一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一粘合片,其被插入在所述第一天线板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天线板结合到所述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的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是安装在嵌入所述耳模块的所述第二主板上的无线通信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四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主板上,以输出UWB频带中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其被配置为传输能够检测从所述电子设备到所述耳模块的所述距离和方向的所述位置定位信号,
所述第二天线包括:
第二天线板,其具有第四天线图案,所述第四天线图案被配置为输出UWB频带中的位置定位信号,所述第四天线图案形成于要安装在所述耳模块内的第二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天线板与安装在所述耳模块内的第二主板隔开;以及
第四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四天线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
第五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四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
第五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五天线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
第六天线图案,其形成在所述第二天线板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四天线图案和所述第五天线图案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中传输信号;以及
第六连接器,其将所述第二主板的电源连接到所述第六天线图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模块还包括第二粘合片,所述第二粘合片被插入所述第二天线板的第一表面和所述耳模块的壳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天线板结合到所述耳模块。
14.一种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模块,其被配置为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源信号;
外壳,其由上壳体和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组成,以存储所述耳模块;以及
无线电力接收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包括形成为环形的接收线圈,并且
所述接收线圈是绞合了多根导线的利兹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主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设置在所述主板下方的电池,
其中,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池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电力接收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下方且厚度为170μm或更小的磁性基底,
所述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磁性基座的第一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基底是层压有多个磁性片材的层压板,
所述层压板包括非晶带片材、纳米晶片材、铁氧体片材和聚合物片材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基底的饱和磁通量密度为1特斯拉或更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是绞合了直径为0.5mm或更大且0.7mm或更小的多根导线的利兹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耳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是绞合了直径为0.6mm的多根导线的利兹线。
CN202280026219.1A 2021-02-04 2022-01-24 无线耳机 Pending CN1170993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15819 2021-02-04
KR20210015819 2021-02-04
PCT/KR2022/001186 WO2022169150A1 (ko) 2021-02-04 2022-01-24 무선 이어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9376A true CN117099376A (zh) 2023-11-21

Family

ID=8274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6219.1A Pending CN117099376A (zh) 2021-02-04 2022-01-24 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1546A1 (zh)
KR (1) KR102564696B1 (zh)
CN (1) CN117099376A (zh)
WO (1) WO20221691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568B (zh) * 2023-08-31 2024-02-09 青岛柯锐思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基站的uwb无线耳机位姿感知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3191A1 (en) * 2011-01-26 2013-11-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non-contact charging instrument
KR20140099822A (ko) * 2013-02-04 2014-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선충전시스템
KR101518010B1 (ko) * 2014-02-26 2015-05-04 창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모바일 단말기용 다기능 이어폰
US9906851B2 (en) * 2016-05-20 2018-02-27 Evolved Audio LLC Wireless earbud charg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180121727A (ko) 2017-04-28 2018-11-08 변우영 무선 스테레오 이어폰
KR102127209B1 (ko) * 2018-11-14 2020-06-30 주식회사 오르페오사운드웍스 무선 이어셋 통신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796000A (zh) * 2019-06-26 2021-12-14 阿莫善斯有限公司 充电座用磁场屏蔽片、包括其的充电座用无线电力接收模块以及无线耳机用充电座
CN112040361B (zh) * 2020-09-03 2022-05-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12683A (ko) 2022-08-11
KR102564696B1 (ko) 2023-08-08
US20240121546A1 (en) 2024-04-11
WO2022169150A1 (ko)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00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battery
US9024576B2 (en) Inductive charging of a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096975B2 (ja) 携帯無線機
EP3066673B1 (en) Arrangement of a communication coil and an induction charging coil
KR101890326B1 (ko) 무선전력 전송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보조배터리
US7548040B2 (en)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wireless headsets/headphones
US912430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10166866A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JP2013093429A (ja) 非接触伝送デバイス
CN103427153A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1578734A (zh) 天线插件
WO201308891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電子機器
JP2015519026A (ja) 携帯用端末機のアンテナ装置
CN110198503A (zh) 一种无线耳机
JP2020195275A (ja) 車両用無線電力送信装置
CN206180117U (zh) 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1582567B2 (en) Hearing device with an antenna
CN117099376A (zh) 无线耳机
KR102284371B1 (ko) 무선음향기기
JP6005439B2 (ja) 携帯端末用の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当該アンテナ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10305187B2 (en) Antenna devic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enna device
KR101899476B1 (ko) 무선 충전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모바일 단말기
CN109688521B (zh) 一种扬声器、制备方法、无线通信模块及终端设备
US20220277886A1 (en) Coil module
CN117177123A (zh) 耳机和耳机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