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6762A -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6762A
CN117096762A CN202311144976.1A CN202311144976A CN117096762A CN 117096762 A CN117096762 A CN 117096762A CN 202311144976 A CN202311144976 A CN 202311144976A CN 117096762 A CN117096762 A CN 117096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rminal device
shell
inner shell
feed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49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龙
游海港
李志峰
董志刚
张菲菲
郭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Intemet Intelligen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Intemet Intelligen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Intemet Intelligen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Intemet Intelligent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6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6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电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馈线终端装置,包括:控制件;防护机构,具有隔热状态和散热状态,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内壳、外壳、柔性部以及制冷部;本发明的馈线终端装置,在使用时,控制件上的温度在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温度内时,防护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制冷部通电制冷,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由内壳吸收隔热腔内部空气的热量,以使隔热腔的内部温度保持恒定的低温,从而对内壳进行隔热,降低了控制件所受到外界热量的影响,以确保外界高温时控制件能够正常运行,当控制件上的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温度时,外壳下移与内壳接触,从而进行散热,无需使用冷却液,以防止冷却液外泄而造成馈线终端内零部件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馈线终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馈线终端(FTU)是安装在配电室或馈线上的智能终端设备,FTU机箱通常安装在户外,夏天太阳暴晒,加上内部设备工作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箱体内部的温度非常高,夏天箱柜内的温度高达70-80度,如果这些箱体的温度一直维持在高温状态,会使内部设备寿命减短、工作异常,对设备运行埋下隐患,同时也会给供电单位和用电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在授权公告号为CN113270809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馈线终端冷却装置,包括机箱、水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包括散热盘管和制冷箱,散热盘管设置在机箱内,且散热盘管迂回延伸设置并与机箱一侧壁平行,制冷箱位于机箱外,散热盘管与制冷箱形成制冷循环回路,制冷循环回路中流通有冷却液;风冷组件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机箱内壁,风扇朝向散热盘管设置,制冷液通过在制冷箱内降温后进入散热盘管中,吸收机箱内的热量,冷却液吸热升温后重新进入制冷箱中进行降温;同时机箱内的风扇吹风,通过风冷的方式带走机箱内的部分热量,风扇朝向散热盘管吹风,能够快速将散热盘管的冷量带至整个机箱,使得机箱内空气扰动,使得机箱内部的各个设备均能实现降温,使得冷量在机箱内均匀分布,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馈线终端的使用寿命,然而,馈线终端一般是安装在高压线架上的,难以对水冷组件进行观察,一旦馈线终端上的水冷组件中的散热盘管出现破损,散热盘管内的冷却液则会流到馈线终端内,进而造成馈线终端内零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馈线终端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散热盘管破损容易导致冷却液流到馈线终端内,从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
本发明的馈线终端装置,包括控制件;防护机构,具有隔热状态和散热状态,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内壳、外壳、柔性部以及制冷部,所述控制件连接在所述内壳的内侧,所述外壳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内壳外部,所述柔性部连接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当防护机构处于隔热状态时,所述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柔性部之间形成有隔热腔;当防护机构处于散热状态时,所述外壳和内壳相接触,以供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进行热传递,此时所述内壳与所述柔性部之间形成有散热腔。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上连接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上的散热翅片以及限位滑动连接在内壳上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连接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部复位,所述移动部上还转动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翅片限位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口,所述散热翅片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口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内壳上连接有自动伸缩部,所述自动伸缩部的伸缩端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外壳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内壳具有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所述柔性部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和所述第一阶梯面的顶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柔性部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呈锥形圆筒状,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件上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接线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接线板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件安装在所述内壳的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时,控制件上的温度在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温度内时,防护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制冷部通电制冷,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由内壳吸收隔热腔内部空气的热量,以使隔热腔的内部温度保持恒定的低温,从而对内壳进行隔热,降低了控制件所受到外界热量的影响,以确保外界高温时控制件能够正常运行,当控制件上的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温度时,外壳下移与内壳接触,从而进行散热,无需使用冷却液,以防止冷却液外泄而造成馈线终端内零部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件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件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件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控制件;11、接线板;12、控制器;2、防护机构;21、内壳;211、通孔;212、第一阶梯面;213、第二阶梯面;214、第一限位滑槽;22、外壳;221、安装口;23、柔性部;24、自动伸缩部;25、制冷部;26、隔热腔;27、散热腔;28、温度传感器;3、散热件;31、散热翅片;311、第二限位滑槽;32、移动部;33、连接部;34、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馈线终端装置,包括控制件1,控制件1上连接有防护机构2,用于对控制件1防护,防护机构2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控制件1安装在内壳21的内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件1包括接线板11,以及连接在接线板11顶部的控制器12,接线板11连接在内壳21的内侧,控制器12位于内壳21的内侧,接线板11用于外界连接线,控制件1用于对开关设备的开关量及测量量的采集,经过处理后,实现馈电线路的故障识别、故障定位、故障隔离。
如图1至图4所示,内壳21和外壳22可以由聚酰亚胺材料、氧化铝陶瓷材料或其他硬质的绝缘导热材料制成,内壳21和外壳22可以是三棱锥形筒状、四棱锥形筒状、锥形圆筒状或多棱锥形筒状,在本实施例中,内壳21和外壳22均呈锥形圆筒状,且内壳21的底部呈阶梯状,外壳22套设在内壳21的外侧,内壳21和外壳22相适配,内壳21和外壳22的底部均呈开口状,内壳21的内顶壁上连接有自动伸缩部24,自动伸缩部24可以是电动伸缩杆、气缸、液压缸或者其他具有自动伸缩功能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自动伸缩部24为电动伸缩杆,自动伸缩部24的壳体连接在内壳21上,自动伸缩部24的伸缩端穿过内壳21的顶部并与外壳22连接,自动伸缩部24的伸缩端收缩带动外壳22下移,能够使外壳22的内壁与内壳21的外侧上半部分贴合,使内壳21和外壳22进行热传递,内壳21底部的开口能够方便安装接线板11,且方便将连接线连接到接线板11上,内壳21的顶部设置有通孔211,通孔211的顶部呈敞开状,通孔211的底部呈密封状,防护机构2还包括连接在接线板11上的制冷部25和温度传感器28,制冷部25为制冷片,制冷片具有环形的制冷管以及片状的制热面,制热面位于接线板11的底部且暴露在外界(图中未示出),自动伸缩部24、制冷部25和温度传感器28均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
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示,内壳21具有第一阶梯面212和第二阶梯面213,外壳22的底部与第二阶梯面213之间连接有柔性部23,柔性部23呈环形状,柔性部23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内壳21和外壳22不接触时为防护机构2的第一状态,外壳22下移与内壳21接触时为防护机构2的第二状态,自动伸缩部24能够驱动防护机构2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控制件1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控制件1上的温度在温度传感器28的设定温度内时,防护机构2处于第一状态,此时内壳21的外侧、柔性部23的内侧以及外壳22的内侧之间形成有隔热腔26,防止外界的热量传递到内壳21的内部,制冷部25通电制冷,通过热传递的方式由内壳21吸收隔热腔26内部空气的热量,同时内壳21上的通孔211内形成冷空气,此时通孔211内的冷空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隔热腔26内部空气的降温,以使隔热腔26的内部温度保持恒定的低温,在外界的热量与外壳22发生热传递而致使外壳22的温度升高时,通过隔热腔26内的冷空气能够消耗由外壳22向内传递的热量,从而对内壳21进行隔热,降低了控制件1所受到外界热量的影响,以确保外界高温时控制件1能够正常运行,同时控制件1将热量传递给内壳21,内壳21上的热量被隔热腔26内的冷空气进行抵消,从而对控制件1散热降温;
当控制件1上的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28的设定温度时,控制件1将热量传递给内壳21,内壳21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此时单单通过制冷部25和隔热腔26对控制件1散热降温难以满足控制件1的散热需求,此时,温度传感器28发送信号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启动自动伸缩部24,以使自动伸缩部24的伸缩端收缩,通过自动伸缩部24的伸缩端收缩带动外壳22下移,直至外壳22的内侧与内壳21的外侧上半部分接触,此时外壳22的底部挤压柔性部23弯折,使柔性部23的上端抵压在第二阶梯面213上,内壳21的外侧下端和柔性部23的内侧之间形成散热腔27,以形成防护机构2的第二状态,此时制冷部25依然制冷,使散热腔27的内部形成冷空气,对控制件1散热,控制件1上的热量传递到内壳21上,内壳21上的热量传递到外壳22上,最后由外壳22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从而实现对控制件1的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机构2为第二状态时,是通过散热腔27内部的冷空气,以及通过外壳22的外侧面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行散热的,外壳22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较小,且内壳21无法与外界空气相接触,降低了控制件1的散热速度,为解决上述实施例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壳21和外壳22的结构不同,且还包括散热件3。
如图5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内壳2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滑槽214,外壳2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安装口221,对应的第一限位滑槽214和安装口221为一组,共分为多组,多个散热件3设置为多组,多组散热件3分别连接在多组第一限位滑槽214和安装口221上,散热件3包括活动连接在安装口221内侧的散热翅片31以及限位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滑槽214内的移动部32,移动部32的底部与第一限位滑槽214的内底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部34,弹性部34可以是弹簧、弹性片或者其他具有弹性功能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4为弹簧,用于推动移动部32复位,散热翅片31呈弧形状,散热翅片3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滑槽311,移动部3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部33,连接部33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滑槽311限位滑动连接。
防护机构2在第一状态下,移动部32的顶端伸出第一限位滑槽214,并由弹性部34支撑,此时散热翅片31位于安装口221的内侧,使外壳22的外侧处于封闭状态,以避免防护机构2的第一状态的隔热受到影响,防护机构2由第一状态转变成第二状态时,外壳22下移推动移动部32,以使移动部32下移并对弹性部34进行挤压,移动部32下移时推动连接部33翻转,使连接部33在第二限位滑槽311内滑动,从而推动散热翅片31翻转,打开安装口221,以使内壳21的外侧部分面与外界空气接触,同时散热翅片31的外侧和内侧均与外界空气接触,外壳22上的热量能够传递到散热翅片31,以增加防护机构2在第二状态下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在第二状态下对控制件1的散热速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件(1);
防护机构(2),具有隔热状态和散热状态,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内壳(21)、外壳(22)、柔性部(23)以及制冷部(25),所述控制件(1)连接在所述内壳(21)的内侧,所述外壳(22)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内壳(21)外部,所述柔性部(23)连接在所述内壳(21)和所述外壳(22)之间;
当防护机构(2)处于隔热状态时,所述外壳(22)、所述内壳(21)和所述柔性部(23)之间形成有隔热腔(26);
当防护机构(2)处于散热状态时,所述外壳(22)和内壳(21)相接触,以供所述外壳(22)和所述内壳(21)之间进行热传递,此时所述内壳(21)与所述柔性部(23)之间形成有散热腔(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上连接有散热件(3),所述散热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22)上的散热翅片(31)以及限位滑动连接在内壳(21)上的移动部(32),所述移动部(32)上连接有弹性部(34),所述弹性部(34)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部(32)复位,所述移动部(32)上还转动连接有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翅片(31)限位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2)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口(221),所述散热翅片(3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口(221)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1)上连接有自动伸缩部(24),所述自动伸缩部(24)的伸缩端与所述外壳(2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外壳(22)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1)具有第一阶梯面(212)和第二阶梯面(213),所述柔性部(23)连接在所述外壳(22)的底部和所述第一阶梯面(212)的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部(23)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1)上设置有通孔(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21)和所述外壳(22)均呈锥形圆筒状,所述内壳(21)和所述外壳(22)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件(1)上的温度传感器(28)。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馈线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1)包括接线板(11),以及连接在所述接线板(11)上的控制器(12),所述控制件(1)安装在所述内壳(21)的内侧。
CN202311144976.1A 2023-07-21 2023-09-06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Pending CN1170967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2465 2023-07-21
CN2023109024655 2023-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6762A true CN117096762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4976.1A Pending CN117096762A (zh) 2023-07-21 2023-09-06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967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4102B2 (en) Self heating thermal protector
JPH03505543A (ja) 生化学反応装置
CN212695402U (zh) 一种智能pdu装置
CN117096762A (zh) 一种馈线终端装置
CN111114355B (zh) 集成散热系统的充电口
CN209326134U (zh) 一种用于医学检测设备的防凝露低温孵育装置
CN219304288U (zh) 一种主动降温式无功补偿柜
CN215005605U (zh) 一种模拟设备的功率负载快速切换装置
CN214173703U (zh) 温控测试箱
CN211151158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低压开关柜
CN109442797B (zh) 一种用于医学检测设备的防凝露低温孵育装置
CN218770826U (zh) 一种电源设备内环温的降温系统
CN212658935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业相机外壳
KR100979260B1 (ko) 함체용 온도 제어장치
CN219018264U (zh) 散热性好的配电箱
CN220525906U (zh) 一种电流感应装置
CN210517517U (zh) 一种户外散热型配电柜结构
CN214314124U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冷风机
CN214480117U (zh) 一种高散热交流电机
KR102267440B1 (ko) 히트 파이프를 구비한 실내 발열체의 냉각장치
CN214755075U (zh) 一种固定式低压开关柜
CN109343603B (zh) 工业机器人的电机温度自动补偿装置
CN209842547U (zh) 一种高效节能组合式散热器
CN219735653U (zh) 一种室内智能调温地板组件及温控系统
CN219592231U (zh) 高效散热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