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6555A -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6555A
CN117086555A CN202311219137.1A CN202311219137A CN117086555A CN 117086555 A CN117086555 A CN 117086555A CN 202311219137 A CN202311219137 A CN 202311219137A CN 117086555 A CN117086555 A CN 117086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state
supporting
overturning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9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耀东
邱凯飞
王晓伟
杨自忠
张浩毅
郭自文
辛广文
王林
凤洋
任晓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191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6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6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6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7/04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3K37/047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moving work to adjust its position between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7/00Auxiliary devices or process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 procedure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其包括:座体,具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第一翻转部,对应第一工位设置且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上,第一翻转部具有相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第一翻转部能够朝向第二工位的方向翻转,第一翻转部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翻转部,对应第二工位设置且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上,第二翻转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能够朝向第一工位的方向翻转,第二翻转部具有第二支撑面;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向设置,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配合,以将工件由第一翻转部翻转至第二翻转部上。

Description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两个梁体进行焊接时,通常需要通过焊接装置对梁体的正反面的焊缝进行焊接处理。
现有技术中,焊接装置通常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焊接部件,焊接部件用于对待焊梁体架体上用于放置待焊梁体,焊接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架体上,焊接部件的焊接路径与待焊梁体的焊缝的延伸方向相同。对待焊梁体进行焊接时,将待焊梁体放置在架体上,焊接部件对待焊梁体的正面焊缝进行焊接;焊接完正面焊缝后,工作人员对待焊梁体进行翻转,并通过焊接部件对待焊梁体的反面焊缝进行焊接。但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对其进行翻转,当待焊梁体重量较大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工作人员手动对待焊梁体进行翻转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其包括:座体,具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第一翻转部,对应第一工位设置,第一翻转部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上,第一翻转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第一翻转部能够朝向第二工位的方向翻转,第一翻转部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二翻转部,对应第二工位设置,第二翻转部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上,第二翻转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能够朝向第一工位的方向翻转,第二翻转部具有第二支撑面;其中,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面支撑待翻转的工件;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向设置,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配合,以将工件由第一翻转部翻转至第二翻转部上;当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支撑面支撑工件。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部的翻转轴线位于第一翻转部的靠近第二翻转部的一端,第二翻转部的翻转轴线位于第二翻转部的靠近第一翻转部的一端;第一翻转部还具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设置在第一支撑面的靠近第二工位的一端,第一止挡面与第一支撑面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翻转部还具有第二止挡面,第二止挡面设置在第二支撑面的靠近第一工位的一端,第二止挡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具有夹角;其中,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止挡面位于第一支撑面的下方,第二止挡面位于第二支撑面的下方,且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配合,以将工件由第一止挡面切换至第二止挡面上。
进一步地,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翻转状态时,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沿第一翻转部至第二翻转部的垂线方向,第二止挡面与第一止挡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一止挡片,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止挡片均设置在第一支撑面的靠近第二翻转部的一端,且多个第一止挡片沿第一支撑面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止挡片的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形成第一止挡面。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止挡片,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支撑面,多个第二止挡片均设置在第二支撑面的靠近第一翻转部的一端,且多个第二止挡片沿第二支撑面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止挡片的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形成第二止挡面。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座体上,第一驱动部与第一翻转部的远离第二翻转部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一翻转部在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驱动部,设置在座体上,第二驱动部与第二翻转部的远离第一翻转部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二翻转部在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座体上,且位于第一翻转部的远离第二翻转部的一端,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定位机构与第一止挡面配合以对工件和第一翻转部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座体上,且位于第二翻转部的远离第一翻转部的一端,当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定位机构与第二止挡面配合以对工件和第二翻转部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座体上设置有避让孔,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均位于避让孔内,当第一翻转部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面与座体的顶面齐平,当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支撑面与座体的顶面齐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翻转机构;焊接部,可移动地设置在翻转机构的座体上,焊接部用于对放置在翻转机构的第一支撑面上的工件和放置在翻转机构的第二支撑面上的工件进行焊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工件的辅助翻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体地,将放置在第一工位的工件翻转至第二工位时,使得第二翻转部处于第二翻转状态,之后将第一翻转部由第一支撑状态切换至第一翻转状态,此时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向设置,即工件位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之后,将第二翻转部由第二翻转状态切换至第二支撑状态,并使得工件随第二翻转部翻转即完成对工件的翻转。同理,可将放置在第二翻转部上的工件翻转至第一翻转部。与传统技术中的全程通过工作人员对工件进行翻转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工件的辅助翻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其中一个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座体;101、第一工位;102、第二工位;103、避让孔;
11、顶板;12、支撑腿;13、导轨;
20、第一翻转部;
201、第一支撑面;202、第一止挡面;
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止挡片;23、第一连接片;
30、第二翻转部;
301、第二支撑面;302、第二止挡面;
31、第二支撑板;32、第二止挡片;33、第二连接片;
40、第一驱动部;
50、第二驱动部;
60、第一定位机构;
70、第二定位机构;
80、焊接部;81、滑动架;82、焊枪;
01、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其包括座体10、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座体10具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工位101和第二工位102。第一翻转部20对应第一工位101设置,第一翻转部20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10上,第一翻转部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第一翻转部20能够朝向第二工位102的方向翻转,第一翻转部20具有第一支撑面201。第二翻转部30对应第二工位102设置,第二翻转部30可翻转地设置在座体10上,第二翻转部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能够朝向第一工位101的方向翻转,第二翻转部30具有第二支撑面301;其中,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支撑待翻转的工件01;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和第二支撑面301相向设置,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配合,以将工件01由第一翻转部20翻转至第二翻转部30上;当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支撑面301支撑工件01。
其中,图4至图13依次为工件01由第一工位101翻转至第二工位102的不同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工件01的辅助翻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体地,将放置在第一工位101的工件01翻转至第二工位102时,使得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之后将第一翻转部20由第一支撑状态切换至第一翻转状态,此时第一支撑面201和第二支撑面301相向设置,即工件位于第一支撑面201和第二支撑面301之间,之后,将第二翻转部30由第二翻转状态切换至第二支撑状态,并使得工件01随第二翻转部30翻转即完成对工件的翻转。同理,可将放置在第二翻转部30上的工件01翻转至第一翻转部20。与传统技术中的全程通过工作人员对工件进行翻转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工件01的辅助翻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部20的翻转轴线位于第一翻转部20的靠近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第二翻转部30的翻转轴线位于第二翻转部30的靠近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第一翻转部20还具有第一止挡面202,第一止挡面202设置在第一支撑面201的靠近第二工位102的一端,第一止挡面202与第一支撑面201之间具有夹角;第二翻转部30还具有第二止挡面302,第二止挡面302设置在第二支撑面301的靠近第一工位101的一端,第二止挡面302与第二支撑面301之间具有夹角;其中,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止挡面202位于第一支撑面201的下方,第二止挡面302位于第二支撑面301的下方,且第一止挡面202和第二止挡面302配合,以将工件01由第一止挡面202切换至第二止挡面302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面202与第一支撑面201垂直。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处于水平状态,第一止挡面202处于竖直状态。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处于竖直状态,第一止挡面202处于水平状态。
第二止挡面302与第二支撑面301垂直。当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二支撑面301处于水平状态,第二止挡面302处于竖直状态。当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二支撑面301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止挡面302处于水平状态。
并且,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和第二支撑面301相互平行。
上述设置,使得位于第一翻转部20上的工件01能够随第一翻转部20翻转,且便于实现工件01由第一翻转部20转移至第二翻转部30上。
并且,第一翻转部20在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切换时,第一止挡面202能对工件01进行止挡限位,防止工件01由第一翻转部20上滑落。
同理,第二翻转部30在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切换时,第二止挡面302能够对工件01进行止挡限位,防止工件01由第二翻转部30上滑落。
本方案中,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第一止挡面202与第二止挡面3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便于工件01实现在第一止挡面202和第二止挡面302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时,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沿第一翻转部20至第二翻转部30的垂线方向,第二止挡面302与第一止挡面202间隔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发生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翻转过程中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提升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翻转过程的顺畅性。
以工件01由第一翻转部20翻转至第二翻转部30上为例进行说明。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后,第二止挡面302已经处于水平状态;之后,第一翻转部20由第一支撑状态切换至第一翻转状态,工件01随第一翻转部20进行翻转,直至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工件01的侧部搭接在第一止挡面202和第二止挡面302上;之后,使得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由第二翻转状态切换至第二支撑状态,此过程中,第二翻转部30带动工件01翻转。
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部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1和多个第一止挡片22,第一支撑板21具有第一支撑面201,多个第一止挡片22均设置在第一支撑面201的靠近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且多个第一止挡片22沿第一支撑面2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止挡片22的朝向第一支撑板21的一端形成第一止挡面202。
多个第一止挡片22的设置,能够提升对工件01的支撑以及止挡效果。
本方案对第一止挡片22和第一支撑板2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通过焊接、紧固件、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部20还包括第一连接片23,第一连接片23与第一止挡片22相互垂直并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片23与第一支撑板21的远离第一支撑面2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止挡片22位于第一支撑板21的靠近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实现第一止挡片22与第一支撑板21的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提升第一支撑板21和第一止挡片22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部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板31和多个第二止挡片32,第二支撑板31具有第二支撑面301,多个第二止挡片32均设置在第二支撑面301的靠近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且多个第二止挡片32沿第二支撑面3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二止挡片32的朝向第二支撑板31的一端形成第二止挡面302。
多个第二止挡片32的设置,能够提升对工件01的支撑效果以及止挡效果。
本方案对第二止挡片32和第二支撑板3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通过焊接、紧固件、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翻转部30还包括第二连接片33,第二连接片33与第二止挡片32相互垂直并一体成型,第二连接片33与第二支撑板31的远离第二支撑面30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止挡片32位于第二支撑板31的靠近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实现第二止挡片32与第二支撑板31的固定连接。并且能够提升第二支撑板31和第二止挡片32的连接的稳定性。
即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止挡片22之间形成穿设空间,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第一止挡片22之间穿设一个第二止挡片32或者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止挡片32。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并能够保证在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翻转状态,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翻转状态时,工件01即搭接在第一止挡片22上,也搭接在第二止挡片32上。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40,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座体10上,第一驱动部40与第一翻转部20的远离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一翻转部20在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之间切换。第一驱动部40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翻转部20的自动翻转,进一步提升对工件01翻转过程的顺畅性。
具体地,座体10包括支撑腿12和设置在支撑腿12上的顶板11,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分别可翻转地设置在顶板11上。
第一驱动部40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气缸本体,第一底座位于顶板11的下方,第一气缸本体倾斜设置,第一气缸本体的顶端朝向靠近第二翻转部30的方向倾斜。第一气缸本体的底部与第一底座铰接设置,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顶板1121的远离第一止挡面202的一端铰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翻转部20的受力点远离其翻转轴的方向,能够便于第一驱动部40实现对第一翻转部20的驱动。
本方案中,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部50,设置在座体10上,第二驱动部50与第二翻转部30的远离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二翻转部30在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驱动部50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气缸本体,第二底座位于顶板11的下方,第二气缸本体倾斜设置,第二气缸本体的顶端朝向靠近第二翻转部30的方向倾斜。第二气缸本体的底部与第二底座铰接设置,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二顶板1131的远离第二止挡面302的一端铰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二翻转部30的受力点远离其翻转轴的方向,能够便于第二驱动部50实现对第二翻转部30的驱动。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60,第一定位机构60设置在座体10上,且位于第一翻转部20的远离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定位机构60与第一止挡面202配合以对工件01和第一翻转部2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第一定位机构60和第一止挡面202配合,能实现对工件01的定位,并且,上述设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定位零部件的数量。
本方案对第一定位机构60的具体机构不做限制,只要实现能够与第一止挡面202配合对工件01进行定位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60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设置在顶板11的顶面上,第一伸缩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翻转部20的翻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伸缩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伸缩端,第一伸缩端靠近第一止挡面202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定位机构60对不同尺寸的工件01进行定位。
沿第一翻转部20的翻转轴线的延伸方向,第一定位机构60与第一止挡面202错位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座体1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避免第一定位机构60与第一翻转部20发生相互干涉的情况,提升第一翻转部20翻转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70,第二定位机构设置在顶板11的顶面上,且位于第二翻转部30的远离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当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定位机构70与第二止挡面302配合以对工件01和第二翻转部3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第二定位机构70与第二止挡面302配合,能够实现对工件01的定位,并且,上述设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定位的零部件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机构70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设置在顶板11的顶面上,第二伸缩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翻转部30的翻转轴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二伸缩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伸缩端,第二伸缩端靠近第二止挡面302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定位机构70对不同尺寸的工件01进行定位,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座体10上设置有避让孔103,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均位于避让孔103内,当第一翻转部2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面201与座体10的顶面齐平,当第二翻转部30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时,第二支撑面301与座体10的顶面齐平。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翻转的顺畅性,避免有零部件对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遮挡。并且,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整个装置的结构紧凑性。
此外,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在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分别处于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二支撑状态时,座体10的顶板11对工件01进行支撑,减少工件01对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的作用力,提升第一翻转部20和第二翻转部30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翻转机构和焊接部80,焊接部80可移动地设置在翻转机构的座体10上,焊接部80用于对放置在翻转机构的第一支撑面201上的工件01和放置在翻转机构的第二支撑面301上的工件01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中,座体10还包括两个导轨13,导轨13的延伸方向与顶板11的延伸方向相同,两个导轨13分别位于顶板11长度方向的两侧。焊接部80包括滑动架81和设置在滑动架81上的焊枪82。具体地,滑动架81为门型架,滑动架81包括两个竖杆和一个横杆,两个竖杆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13上,横杆位于顶板11的上方,并且,焊枪82设置在横杆上。
具体地,焊枪82设置有两个,两个焊枪82分别对应第一工位101和第二工位102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两个焊枪82同时对位于第一工位101和第二工位102上的工件01进行焊接,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焊接效率。
并且,两个焊枪82之间的间距可调。如此设置,可使得焊枪82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工件01进行焊接,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每个焊枪82上包括有多个焊接头,具体可根据工件01的形式进行选择。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
本方案中,焊接头的倾斜角度可调,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升本装置的适应性。具体地,可使得焊接头与焊枪82的本体部铰接设置,以调节焊接头的倾斜角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0),具有间隔分布的第一工位(101)和第二工位(102);
第一翻转部(20),对应所述第一工位(101)设置,所述第一翻转部(20)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所述第一翻转部(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状态和第一翻转状态,所述第一翻转部(20)能够朝向所述第二工位(102)的方向翻转,所述第一翻转部(20)具有第一支撑面(201);
第二翻转部(30),对应所述第二工位(102)设置,所述第二翻转部(30)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所述第二翻转部(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状态和第二翻转状态,所述第二翻转部(30)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工位(101)的方向翻转,所述第二翻转部(30)具有第二支撑面(301);
其中,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201)支撑待翻转的工件(01);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翻转状态,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翻转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201)和所述第二支撑面(301)相向设置,所述第一翻转部(20)和所述第二翻转部(30)配合,以将所述工件(01)由所述第一翻转部(20)翻转至所述第二翻转部(30)上;当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面(301)支撑所述工件(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翻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靠近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翻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
所述第一翻转部(20)还具有第一止挡面(202),所述第一止挡面(20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201)的靠近所述第二工位(102)的一端,所述第一止挡面(202)与所述第一支撑面(201)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第二翻转部(30)还具有第二止挡面(302),所述第二止挡面(30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301)的靠近所述第一工位(101)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面(302)与所述第二支撑面(301)之间具有夹角;
其中,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翻转状态,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翻转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面(20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201)的下方,所述第二止挡面(30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面(30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止挡面(202)和所述第二止挡面(302)配合,以将所述工件(01)由所述第一止挡面(202)切换至所述第二止挡面(30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翻转状态,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翻转状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面(202)与所述第二止挡面(3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翻转状态时,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翻转状态时,沿所述第一翻转部(20)至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垂线方向,所述第二止挡面(302)与所述第一止挡面(202)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转部(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1)和多个第一止挡片(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具有所述第一支撑面(201),多个所述第一止挡片(2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201)的靠近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一止挡片(22)沿所述第一支撑面(2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止挡片(22)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面(2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翻转部(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支撑板(31)和多个第二止挡片(32),所述第二支撑板(31)具有所述第二支撑面(301),多个所述第二止挡片(3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301)的靠近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二止挡片(32)沿所述第二支撑面(3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止挡片(32)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止挡面(30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部(40),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所述第一驱动部(40)与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远离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翻转部(20)在所述第一支撑状态和所述第一翻转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驱动部(50),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所述第二驱动部(50)与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远离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翻转部(30)在所述第二支撑状态和所述第二翻转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
第一定位机构(60),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远离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一端,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60)与所述第一止挡面(202)配合以对所述工件(01)和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第二定位机构(70),设置在所述座体(1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远离所述第一翻转部(20)的一端,当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二定位机构(70)与所述第二止挡面(302)配合以对所述工件(01)和所述第二翻转部(3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上设置有避让孔(103),所述第一翻转部(20)和所述第二翻转部(30)均位于所述避让孔(103)内,当所述第一翻转部(20)处于所述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面(201)与所述座体(10)的顶面齐平,当所述第二翻转部(30)处于所述第二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面(301)与所述座体(10)的顶面齐平。
10.一种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
焊接部(8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的座体(10)上,所述焊接部(80)用于对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一支撑面(201)上的工件(01)和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的第二支撑面(301)上的工件(01)进行焊接。
CN202311219137.1A 2023-09-20 2023-09-20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Pending CN117086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9137.1A CN117086555A (zh) 2023-09-20 2023-09-20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9137.1A CN117086555A (zh) 2023-09-20 2023-09-20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6555A true CN117086555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7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9137.1A Pending CN117086555A (zh) 2023-09-20 2023-09-20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65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04451A (en) Welding apparatus for motorcar body
CN110142549A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US6339204B1 (e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floor of vehicle
RU97117859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очечной сварки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образуемых из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в частности кузовов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или их подсборок
DE69800667D1 (de) Vorrichtung zum Punktschweissen von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EP2027008B1 (de) Bearbeitungsstation, insbesondere fügestation
CN110394589B (zh) 焊接系统
CN113993659A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CN110238553A (zh) 一种天窗拼焊机
US4802616A (en) System for positioning automotive vehicle side body
JP2520787B2 (ja) 車両のリヤフロア加工ライン
KR20090068558A (ko) 수직 용접 장치
CN117086555A (zh)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焊接装置
US4506821A (en) Aligning and welding sheet plate edges
CN212420024U (zh) 一种自动焊接设备
CN210499053U (zh) 焊接系统
CN214109333U (zh) 一种四轴焊接机
JP3504062B2 (ja) 条材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14378465B (zh) 铁路车辆的车顶结构体用夹具及包含上述夹具的焊接系统
JPH05318119A (ja) 鈑桁へのスチフナ自動仮付け装置
CN210334911U (zh) 一种用于保险杠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的底架
JPH0466753B2 (zh)
CN113441857B (zh) 模板焊接设备
CN214921203U (zh) 一种冷凝器组装设备
JPH0635080B2 (ja) 溶接装置におけるワ−ク投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