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83764A -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3764A
CN117083764A CN202280019854.7A CN202280019854A CN117083764A CN 117083764 A CN117083764 A CN 117083764A CN 202280019854 A CN202280019854 A CN 202280019854A CN 117083764 A CN117083764 A CN 117083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ealed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98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厚朴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New Ener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8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3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67In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forming part of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Double cover vent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密闭型电池(10)具备收纳电极体(14)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16)、以及将外装罐(16)的开口部堵塞的封口体(17)。特征在于,封口体(17)与外装罐(16)一起将电极体(14)密闭,并且,封口体(17)具有:感应电池内部的气压而动作的电流切断机构、以及在电流切断机构的上方形成密闭空间(36)的盖(30),盖(30)具有感应电池内部的气压而打开的防爆阀(35)。

Description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关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密闭型电池,作为性能提高,要求高容量化、高能量密度化。作为支撑电池的高容量化的技术,必须搭载在电池异常时动作的电流切断机构和防爆机构。
另外,作为将电池组高能量密度化的技术,有将用于串联并联地连接多个圆筒形电池的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而使集电板所占的容积紧凑、实现高能量密度化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封口体内部的阀体来构成电流切断机构和防爆机构的密闭型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35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池中,气体排出孔在封口体顶面侧设置在成为电池的正极端子的盖。在将该电池的正极端子配置在同一方向并连接多个而成的电池组的情况下,电池热失控时的排出气体从相邻电池的气体排出孔流入,对电流切断机构、防爆机构产生热影响。或者,存在以下课题:当电池组内的压力因热失控的电池的排出气体而变高时,通过气体排出孔而对相邻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防爆机构动作的压力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收纳多个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的情况下,即使相邻的电池热失控而排出气体,也不易受到对电流切断机构、防爆机构的影响的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密闭型电池具备:收纳电极体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将外装罐的开口部堵塞的封口体,其特征在于,封口体与外装罐一起将电极体密闭,并且,封口体具有:感应电池内部的气压而动作的电流切断机构、以及在电流切断机构的上方形成密闭空间的盖,盖具有感应密闭空间内部的气压而打开的防爆阀。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密闭型电池在封口体的盖设置防爆阀,并在与电流切断机构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因此具有以下效果:在用于收纳多个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的情况下,即使相邻的电池热失控而排出气体,也不易受到由其他电池带来的对电流切断机构、防爆机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外观的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集电板的配置的图。
图5A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外装罐的图,并且是在外装罐不设置防爆阀的情况下的图。
图5B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外装罐的图,并且是在外装罐的底部设置防爆阀的情况下的图。
图6A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电池的封口体的方式的图,并且是在封口体顶面具有防爆阀的情况下的图。
图6B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电池的封口体的方式的图,并且是在封口体侧面具有气体排出孔的情况下的图。
图6C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电池的封口体的方式的图,并且是封口体没有防爆阀、气体排出孔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的图。
图7A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电池支架的截面的图,并且是用于从上表面排出气体的电池支架的图。
图7B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电池支架的截面的图,并且是用于从底面排出气体的电池支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具体的形状、材料、方向、数值等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例示,能够根据用途、目的、规格等适当变更。另外,从一开始就设想选择性地组合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构成要素。
以下,作为密闭型电池,例示了电极体14被收纳于有底筒形状的外装罐16、并具备将外装罐16的开口堵塞的封口体17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但除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镍氢二次电池等各种形式的密闭型电池。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密闭型电池10具备:有底筒状的外装罐16、将外装罐16的开口堵塞的封口体17、以及介于外装罐16与封口体17之间的垫片27。另外,密闭型电池10具备收纳在外装罐16中的电极体14和电解质。电极体14包含正极11、负极12和间隔件13,并具有正极11和负极12隔着间隔件13卷绕为螺旋状的结构。
非水电解质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于非水溶剂中的电解质盐。非水溶剂例如可以使用酯类、醚类、腈类、酰胺类、以及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溶剂等。非水溶剂可以含有将溶剂的至少一部分氢用氟等卤素原子取代而得的卤素取代体。需要说明的是,非水电解质不限于液体电解质,也可以是使用了凝胶状聚合物等的固体电解质。电解质盐使用LiPF6等锂盐。
电极体14具有长条状的正极11、长条状的负极12、以及长条状的两片间隔件13。另外,电极体14具有与正极11接合的正极引线20以及与负极12接合的负极引线21。为了抑制锂的析出,负极12以比正极11更大的尺寸形成,并在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上形成得比正极11更长。另外,2片间隔件13以至少比正极11大一圈的尺寸形成,并例如以上下包围正极11的方式配置。
正极11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正极集电体的两面的正极合剂层。正极集电体可以使用铝、铝合金等在正极11的电位范围内稳定的金属的箔、将该金属配置于表层而得的膜等。正极合剂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正极11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制作:在正极集电体上涂布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等的正极合剂浆料,在使涂膜干燥后,进行压缩而将正极合剂层形成于集电体的两面。
正极活性物质以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为主成分来构成。作为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可举出Ni、Co、Mn、Al、B、Mg、Ti、V、Cr、Fe、Cu、Zn、Ga、Sr、Zr、Nb、In、Sn、Ta、W等。优选的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的一例是含有Ni、Co、Mn、Al中的至少1种的复合氧化物。
作为正极合剂层中所含的导电剂,可以例示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石墨等碳材料。作为正极合剂层中所含的粘结剂,可以例示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等氟树脂、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等。这些树脂与羧甲基纤维素(CMC)或其盐等纤维素衍生物、聚环氧乙烷(PEO)等可以并用。
负极12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两面的负极合剂层。负极集电体可以使用铜、铜合金等在负极12的电位范围内稳定的金属的箔、将该金属配置于表层而得的膜等。负极合剂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负极12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制作:在负极集电体上涂布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等的负极合剂浆料,在使涂膜干燥后,进行压缩而将负极合剂层形成于集电体的两面。
负极活性物质一般使用可逆地吸储、放出锂离子的碳材料。优选的碳材料是磷片状石墨、块状石墨、土状石墨等天然石墨、块状人造石墨、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珠等人造石墨等石墨。在负极合剂层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包含含Si化合物。另外,负极活性物质也可以使用Si以外的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含有该金属的合金、含有该金属的化合物等。
与正极11的情况同样地,负极合剂层中所含的粘结剂可以使用氟树脂、PAN、聚酰亚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树脂等,优选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或其改性体。在负极合剂层中,除了例如SBR等以外,还可以包含CMC或其盐、聚丙烯酸(PAA)或其盐、聚乙烯醇等。
间隔件13使用具有离子透过性和绝缘性的多孔性片材。作为多孔性片材的具体例,可举出微多孔薄膜、织造布、无纺布等。作为间隔件13的材质,优选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树脂、纤维素等。间隔件13可以是单层结构、层叠结构中的任一者。在间隔件13的表面可以形成耐热层等。需要说明的是,负极12可以构成电极体14的卷绕起始端,但一般而言,间隔件13超出负极12的卷绕起始侧端而延伸出,间隔件13的卷绕起始侧端成为电极体14的卷绕起始端。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正极引线20与正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中间部电连接,负极引线21与负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卷绕终结端部电连接。但是,负极引线也可以与负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卷绕起始端部电连接。或者,也可以是,电极体具有2个负极引线,一个负极引线与负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卷绕起始端部电连接,另一个负极引线与负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卷绕终结端部电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使负极芯体中的卷绕方向的卷绕终结侧端部与外装罐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将负极与外装罐电连接。
如图1所示,密闭型电池10还具有配置在电极体14的上侧的绝缘板18和配置在电极体14的下侧的绝缘板19。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安装于正极11的正极引线20通过绝缘板18的贯通孔而延伸至封口体17侧,安装于负极12的负极引线21通过绝缘板19的外侧而延伸至外装罐16的底31侧。正极引线20通过焊接等连接到封口体17的底板即内部端子板23的下表面,与内部端子板23电连接的封口体17的顶板即盖30成为正极外部端子。另外,负极引线21通过焊接等连接到外装罐16的底31的内表面,外装罐16成为负极外部端子。对于封口体17的结构,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外装罐16是具有有底筒形状的金属制容器。外装罐16与封口体17之间被环状的垫片27密封,通过该密封将电池的内部空间密闭。垫片27被外装罐16和封口体17夹持,并使封口体17相对于外装罐16绝缘。垫片27具有用于保持电池内部的气密性的密封件的作用,以使得不发生电解液的漏液。另外,垫片27也具有作为防止外装罐16与封口体17的短路的绝缘件的作用。
在外装罐16的上部,设置有对圆筒外周面的一部分进行旋压加工而使其向径向内方侧凹陷的沟槽部22,另外,在外装罐16的开口端,设置有环状的铆接部28。有底筒状部29收纳电极体14和非水电解质,铆接部28从有底筒状部29的开口侧的端部向径向的内方侧折弯而向径向的内方侧延伸。封口体17与垫片27一起地被铆接部28和沟槽部22的上侧夹持而被固定于外装罐16。
接着,对封口体17的结构进行说明。封口体17具有将内部端子板23、绝缘构件25、破裂盘(日文:ラプチヤ一デイスク)24和盖30并排排列而成的结构。构成封口体17的各构件例如呈圆盘状或环状,除了绝缘构件25以外的各构件相互电连接。
内部端子板23是设为圆盘形状的金属制的板,内部端子板23的直径形成得比破裂盘24更小。内部端子板23的中央部分形成壁厚较薄地形成的薄壁部23a。在薄壁部23a的周围形成有切口部23b。在内部端子板23的周缘装配有绝缘构件25。
破裂盘24是设为圆盘形状的金属制的板,并且在下表面具有突起部24a,将装配了绝缘构件25的内部端子板23插入至该突起部24a,将突起部24a铆接于径向内侧,经由绝缘构件25,内部端子板23被固定于破裂盘24。
在破裂盘24的中央部设置有凹部24b,与内部端子板23抵接,通过焊接而电连接。
破裂盘24以圆周状的方式具有槽部24c。破裂盘24和内部端子板23形成电流切断机构。如后所述,按以下方式构成:内部端子板23的切口部23b断裂,薄壁部23a从内部端子板23分离,内部端子板23的与正极引线20连接的部分和破裂盘24的连接断开,由此切断电流路径。
盖30具有在径向的中央部隆起成圆形的顶面部33、及在顶面部33的周围延伸至周缘部侧的凸缘部32。盖30在周缘部与破裂盘24电连接,盖30构成电池的正极电极。在盖30的顶面部33形成有防爆阀35。防爆阀35由在盖30的顶面部33通过刻印等而形成的槽等形成。防爆阀35的形状可以是C型、圆型等,形状没有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防爆阀35也可以不设置于盖30的顶面部33。也可以设置于盖30的顶面部33的径向的角、或者从顶面部33向凸缘部32连接的侧面部34中的任一者。
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不同于以往的密闭型电池,在盖30上不具有气体排出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的封口体17在破裂盘24与盖30之间形成密闭空间36。密闭型电池10从电池外部被密闭,由此成为不易将电池外部的空气流动、温度传递至电池内部的构成。如后所述,利用密闭空间36,破裂盘24从电池外部被密闭,由此成为即使在相邻配置的电池组内相邻电池排出气体的情况下,也不易受到其影响的构成。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的电流切断机构和防爆机构进行说明。
当电池内部的气压由于内部短路等而变高时,产生内部端子板23的薄壁部23a将破裂盘24向盖30侧向上推的压力。当电池内部的气压相对于密闭空间36内的压力而言增大至规定压力以上时,内部端子板23的薄壁部23a在切口部23b断裂,破裂盘24与薄壁部23a一起地从内部端子板23分离。由此,破裂盘24与内部端子板23的电流路径被切断。进而,当内压上升时,破裂盘24的槽部24c断裂,密闭空间36的密闭被破坏,密闭空间36内的压力因电池内的产生气压而上升。当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等,而电池内部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时,设置于盖30的防爆阀35断裂,将气体排出至电池外部。由此,防止由于内部压力的上升而使电池破裂。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流切断机构将破裂盘24与内部端子板23的连接切断,相对于此,防爆机构成为破裂盘24的槽部24c和盖30的防爆阀35的2阶段的构成。但是,防爆机构不一定必须是2阶段。例如,如果破裂盘24设置贯通孔来代替槽部24c,则防爆机构可以仅为盖30的防爆阀35。
电流切断机构的动作压被设定得比防爆机构的动作压更低。在发生内部短路的情况下,通过早期切断电流路径,从而能够防止来自相邻的电池的过大电流流入。内部短路之后,在内部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气压进一步上升,但在该情况下,破裂盘24的槽部24c和防爆阀35动作,形成气体向电池外的排出路径,而防止电池内部的气压上升所引起的破裂。因此,优选将电流切断机构的动作压设定得比防爆机构的动作压更低。电流切断机构和防爆机构的动作压可以通过调整内部端子板23的薄壁部23a的板厚和防爆阀35的板厚来设定。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将内部端子板23的薄壁部23a的板厚设计得比防爆阀35的板厚更薄来实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刻印的刻入深度来调整。另外,也可以通过构成内部端子板23和盖30的材质来调整。
图2是表示收纳了多个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的电池组40的外观的图。电池组40具有收纳多个密闭型电池10的树脂制的外装壳体41、以及作为向外部的连接端子的正极端子42和负极端子43。电池组40的正极端子42和负极端子43从外装壳体41的一个侧面的上端引出。外装壳体41在从引出正极端子42和负极端子43的一个侧面到对应的另一侧面的上表面内部具有气体排出路径44,并在另一侧面的上端具有气体排出阀45。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40制成为箱型,但可以根据收纳于内部的密闭型电池10的数量、配置而变更。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4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的图。电池组40收纳多个密闭型电池10。在电池组40的外装壳体41内,多个密闭型电池10全部的正极端子(盖30)沿一个方向对齐地收纳。这能够将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一并地配线,有助于提高电池组40的体积能量密度。
在电池组40内,多个密闭型电池10的正极端子与正极集电板47连接,负极端子与负极集电板48连接。正极集电板47与正极端子42连接,负极集电板48与负极端子43连接。正极端子42和负极端子43是外部连接用的端子,并与使用电池组的设备的电连接端子连接。
在电池组40的内部,在多个密闭型电池10的正极端子的上表面设置有气体排出路径44。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型电池10中,由于防爆阀35设置在作为正极的盖30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因短路、热失控等而排出的气体从设置于正极端子的上表面的气体排出路径44向电池组40的外部排出。进而,通过将配置了正极集电板47、负极集电板48的上表面设为气体排出路径44,从而能够减小电池组40的体积,能够提高体积能量密度。
关于气体排出路径44的气体排出阀45,为了不使水滴等侵入,通常关闭气体排出阀45。按以下方式构成:当电池组40内的压力上升时,气体排出路径44内的压力升高,气体排出阀45打开,将气体向电池组40外排出。由此,在一部分密闭型电池10发生异常而排出气体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电池组40膨胀。需要说明的是,气体排出阀45也可以通过在外装壳体41的侧面的上方设置孔并将孔密封而构成。
图4表示正极集电板47和负极集电板48的配置的例子。密闭型电池10的正极端子沿一个方向对齐地进行配置,从正极集电板47到盖30(正极端子)连接有配线。从负极集电板48到密闭型电池10的外装罐16的肩部(负极端子)连接有配线。配线的连接通过焊接等进行,但可以采用各种方法。
返回图3,对电池组40内的一个密闭型电池10因异常而排出气体的情况进行说明。
考虑以下情况:由于内部短路、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内部端子板23与破裂盘24的电连接断开,接着,破裂盘24的槽部24c断裂后,位于盖30的顶面部33的防爆阀35断裂。从密闭型电池10排出高温的气体,在电池组40内及气体排出路径44内充满气体。在以往的密闭型电池的情况下,在盖上设置有气体排出孔。因此,当气体被排出至电池组40内时,高温的气体从气体排出孔流入,高温气体与正常的电池的破裂盘24接触,产生热影响。
另外,由于电池组40内的压力上升,也对破裂盘24的动作压产生影响。破裂盘24通过密闭型电池10的电极体14侧的内部的压力与破裂盘24的外侧的压力之差而动作。因此,当电池外侧的压力变高时,破裂盘24变得难以动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密闭型电池10在盖30上设置防爆阀35而设为密闭结构,因此即使在电池组40内充满气体的情况下,气体也不会向正常的密闭型电池10的内部流入。因此,不易受到由排出气体带来的对破裂盘24的影响。
另外,在电池组40设置气体排出路径44,由此在成为规定以上的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从气体排出阀45排出积存于电池组40内的气体,电池组40内的压力不会异常地上升。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正极的制作]
使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镍钴铝酸锂、作为导电助剂的乙炔黑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聚偏氟乙烯,与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混合而得到正极合剂浆料。将该正极合剂浆料涂布于铝制的正极集电体的两面,进行干燥、压延而得到正极。
[负极的制作]
使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硅系化合物、作为增稠剂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与水混合而得到负极合剂浆料。将该负极合剂浆料涂布于铜制的负极集电体的两面,进行干燥、压延而得到负极。
[电极体的制作]
将上述正极和负极隔着由聚乙烯制微多孔膜形成的间隔件进行卷绕,由此得到电极体。
[非水电解质的制作]
将碳酸亚乙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甲酯(DMC)混合而得到非水溶剂。在该非水溶剂中溶解作为电解质盐的六氟磷酸锂(LiPF6)而得到非水电解质。
[二次电池的制作]
将电极体插入圆筒形的图5A所示的外装罐16a,注入非水电解质,在外装罐16a的开口端铆接图6A所示的封口体17a,由此完成密闭型电池。封口体17a在封口体顶面具有防爆阀,并在与破裂盘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电池组的制作]
将6个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密闭型电池插入至图7A所示的长方体形的电池支架46a的电池插入部49,设置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将密闭型电池与集电板焊接,插入至外装壳体中,由此制作电池组。
(比较例1)
使用图6B所示的在顶面部设置有气体排气孔51的封口体17b以代替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封口体17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池组。
(比较例2)
使用图6C所示的在顶面部既没有防爆阀也没有气体排出孔的封口体17c以代替实施例1的电池组的封口体17a。使用图5B所示的在底面部具有防爆机构50的外装罐16b以代替外装罐16a,使用如图7B所示地在电池插入部49的底部具有气体排出孔52的电池支架46b以代替电池支架46a,从而将气体排出路径设置在密闭型电池的底面部。除了上述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池组。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电池组用聚氯乙烯(PVC)膜密封,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池组。
(比较例3)
将比较例1的电池组用聚氯乙烯(PVC)膜密封,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电池组。
[验证实验]
根据实施例1、2和比较例1~3的电池组的外径尺寸,算出各个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Wh/L)。
通过以下步骤评价了电池热失控时对相邻电池的影响。在25℃气氛下将电池组充满电,从电池组的侧面刺入钉子,由此强制地使密闭型电池热失控。将电池组充分冷却至25℃后进行解体,取出与强制热失控的密闭型电池相邻的密闭型电池。对相邻的密闭型电池进行解体而取出封口体,测定电流切断机构的动作压(MPa)。
通过以下步骤评价了电池热失控时的可靠性指标。首先,在25℃气氛下,将电池组以1小时率的电流值连续充电,测定电流切断机构动作而不流过电流的时间T1。接着,在25℃气氛下,将另一电池组以1小时率的电流值连续充电,在(T1-3秒)的时间点,在电池组的侧面刺入钉子,由此强制地使密闭型电池热失控,测定相邻的密闭型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动作而不流过电流的时间T2,作为可靠性指标。
[评价结果]
在表1中,对于各电池组,示出了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Wh/L)、电池热失控后的相邻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的动作压(MPa)以及作为电池热失控时的可靠性指标的T2。电池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以及电池热失控后的相邻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的动作压评价结果将实施例1的数值作为100而进行了指标化。
[表1]
根据表1可知,与在封口体顶面具有气体排出孔的比较例1、3相比,在封口体顶面没有气体排出孔的实施例1、2、比较例2的电池没有产生相邻电池电流切断压的降低。由此认为,通过在封口体顶面不设置气体排出孔的构成,抑制了相邻电池热失控时的高温气体对电流切断机构的热影响。
此外,可知:与比较例1、3相比,实施例1、2的电池的相邻电池电流切断时间T2为3秒,未产生延迟。这被认为是因为,实施例1、2的电池的电流切断机构由于设为通过电池内部的盖和电流切断机构之间的密闭空间的压力与电池发电部的压力之差而动作的结构,因此不易受到由相邻电池的高温气体排出所引起的电池组内的压力上升的影响。另一方面,认为:比较例1、3的电池由于在封口体顶面设置有气体排出孔,因而由于相邻电池的高温气体排出,电池组内的压力上升,经由气体排出孔,与电流切断机构接触的压力也上升,电流切断时间延迟。
根据上述可知,在封口体顶面不设置气体排出孔的实施例1、2的电池组与比较例1~3的电池组相比,能够保持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并且确保电池热失控时的可靠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闭型电池;11正极;12负极;13间隔件;14电极体;16、16a、16b外装罐;17、17a、17b、17c封口体;18、19绝缘板;20正极引线;21负极引线;22沟槽部;23内部端子板;23a薄壁部;23b切口部;24破裂盘;24a突起部;24b凹部;24c槽部;25绝缘构件;27垫片;28铆接部;29有底筒状部;30盖;31底;32凸缘部;33顶面部;34侧面部;35防爆阀;36密闭空间;40电池组;41外装壳体;42正极端子;43负极端子;44气体排出路径;45气体排出阀;46a、46b电池支架;47正极集电板;48负极集电板;49电池插入部;50防爆机构;51、52气体排出孔

Claims (5)

1.一种密闭型电池,其具备:
收纳电极体的有底筒状的外装罐、以及
将所述外装罐的开口部堵塞的封口体,
所述封口体与所述外装罐一起将所述电极体密闭,并且,所述封口体具有:感应电池内部的气压而动作的电流切断机构、以及在所述电流切断机构的上方形成密闭空间的盖,
所述盖具有感应所述密闭空间内部的气压而打开的防爆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电池,其中,所述电流切断机构和所述防爆阀的感应特性被调整为,在所述电流切断机构动作后,所述防爆阀动作。
3.一种电池组,其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电池,
在所述电池组内,所述多个密闭型电池的正极端子沿一个方向对齐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配置有所述多个密闭型电池的所述正极端子的所述电池组的内部,还具有关闭的气体排出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气体排出路径具有在从所述密闭型电池放出气体、所述电池组内的压力上升时打开的气体排出阀。
CN202280019854.7A 2021-03-19 2022-03-08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Pending CN117083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5837 2021-03-19
JP2021-045837 2021-03-19
PCT/JP2022/010062 WO2022196451A1 (ja) 2021-03-19 2022-03-08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3764A true CN117083764A (zh) 2023-11-17

Family

ID=8332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9854.7A Pending CN117083764A (zh) 2021-03-19 2022-03-08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96451A1 (zh)
CN (1) CN117083764A (zh)
WO (1) WO20221964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7173B2 (ja) * 2009-09-25 2014-05-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US11233292B2 (en) * 2014-03-28 2022-01-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Cylindrical sealed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JP2021068492A (ja) * 2018-02-26 2021-04-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22031997A (ja) * 2018-12-17 2022-0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6451A1 (ja) 2022-09-22
JPWO2022196451A1 (zh)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0053B2 (ja) 円筒形密閉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6538650B2 (ja) 円筒形密閉電池
JP4470124B2 (ja) 電池
JP5011664B2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
US8936861B2 (en) Sealed battery
US8323826B2 (en)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TWI508350B (zh) 積層電池、包含積層電池之電池組、及積層電池之組合方法
JP2019075308A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06351512A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046712A1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
US6348282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US882205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8135374A (ja) 密閉型二次電池
JP2004014395A (ja) 電池
CN115552684A (zh) 二次电池
US9601735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JPWO2013042164A1 (ja) 二次電池
JP2009059571A (ja) 電池用集電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池
KR101121205B1 (ko) 이차전지
JP2018525781A (ja) 動作安全性を改善するための一体化回路遮断器を備えたリチウム蓄電池
KR20170081446A (ko) 이차 전지
CN117083764A (zh) 密闭型电池及使用了该密闭型电池的电池组
CN116998042A (zh) 圆筒形电池
US20240162584A1 (en) Sealed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using same
EP3319144B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