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9574A -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9574A
CN117079574A CN202311119768.6A CN202311119768A CN117079574A CN 117079574 A CN117079574 A CN 117079574A CN 202311119768 A CN202311119768 A CN 202311119768A CN 117079574 A CN117079574 A CN 117079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ower supply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97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洋
谢俊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97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9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9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其中,脉冲调制信号端与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芯片电连接,时序控制芯片被配置为,基于显示面板对应的显示数据,向脉冲调制信号端输入脉冲调制信号;脉冲调制信号端通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节点通过滤波单元与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二节点通过分压单元与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该电源电路中,当显示面板的数据驱动电压基于显示数据将要发生突变时,时序控制芯片边可提前获取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并可根据显示数据输出脉冲调制信号,从而实现对第二节点的电压值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压输出节点的电压值的控制,从而更好地减弱轻、重载切换时引起的电容啸叫。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外电场作用下,所有的物质都会产生伸缩形变,即电致伸缩。对于某些高介电常数的铁电材料,电致伸缩效应剧烈,称为压电效应。其中,贴片电容(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简称贴片电容)的啸叫(noise)实际上是电容的压电效应(在电压作用下发生幅度较大的振动)导致了PCB(电路板)的形变,电路板撞击空气,产生啸叫(noise)。
而在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中,当负载(主要是显示面板的数据驱动电压)由重载突变成轻载时,由于电源管理芯片环路响应速度过慢,导致在输出电压突变时,电源电路仍处于重载,即大电流输出状态,使得电压过冲被拉升;当从轻载到重载变化时同理,轻载时为小电流输出状态,变化到大电流时,电源管理芯片响应速度过慢,使得输出电压被负载下拉,由此便有了轻、重载切换时电压大幅度波动,使得电容形变,产生啸叫。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反馈节点和电压输出节点,所述电源反馈节点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脉冲调制信号端、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第一节点、滤波单元、第二节点和分压单元;
其中,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时序控制芯片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显示数据,向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输入脉冲调制信号;
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通过分压单元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晶体管;
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栅极开启电压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被配置为,当所述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的电压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单元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的一千分之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电容、时序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时序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脉冲调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反馈节点以及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主板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时序控制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时序控制芯片电连接,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容电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当显示面板的数据驱动电压基于显示数据将要发生突变时,时序控制芯片边可提前获取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并可根据显示数据向脉冲调制信号端输入脉冲调制信号,脉冲调制信号通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和滤波单元的作用,便可转换为恒定电压的直流信号,从而实现对第二节点的电压值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压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值的控制。也就是说,本公开中,基于电源电路便可得知,在电源电路确定后,电压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值由第二节点的电压值控制,而第二节点的电压值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其中,第二节点的电压值越大,则输出电压值变越大;第二节点的电压值越小,则输出电压值越小。该电源电路中,在时序控制芯片侦测到输入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显示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的电容啸叫。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源电路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源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源电路中电压参数的仿真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路板;200、主板;300、显示面板;
10、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20、滤波单元;30、分压单元;40、时序控制芯片;50、电源管理芯片;60、第二电容;
Feedback、电源反馈节点;output、电压输出节点;PWM、脉冲调制信号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T、晶体管;a、第一节点;R5、第五电阻;C、第一电容;b、第二节点;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中,本公开中,当显示面板的数据驱动电压基于显示数据将要发生突变时,时序控制芯片边可提前获取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并可根据显示数据向脉冲调制信号端输入脉冲调制信号,脉冲调制信号通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和滤波单元的作用,便可转换为恒定电压的直流信号。
本公开中,基于电源电路便可得知,在电源电路确定后,电压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值由第二节点的电压值控制。其中,第二节点的电压值越大,则输出电压值变越大;第二节点的电压值越小,则输出电压值越小。该电源电路中,在时序控制芯片侦测到输入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的电容啸叫。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参考图1和图2所示,电源电路可包括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和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与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连接。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为电源管理芯片(即电源管理芯片IC)的反馈节点,电源管理芯片是通过检测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去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电压输出节点output为电源电路输出电压的节点。
其中,电源电路包括脉冲调制信号端PWM。脉冲调制信号端PWM与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芯片(TCON IC)电连接。时序控制芯片被配置为,基于显示面板对应的显示数据,向脉冲调制信号端PWM输入脉冲调制信号。
其中,时序控制芯片在显示面板实际输出显示信号前,便可从前端的主板(例如机芯板或SOC(系统级芯片))获得显示数据,因此时序控制芯片可以更早发现轻、重载发生转换的时间节点,在轻、重载来临之前,可根据下一刻的负载情况,向脉冲调制信号端PWM输入对应占空比的脉冲调制信号。
其中,电源电路可包括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第一节点a、滤波单元20、第二节点b和分压单元30。脉冲调制信号端PWM通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第一节点a通过滤波单元20与第二节点b电连接,第二节点b通过分压单元30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电连接。
其中,脉冲调制信号端PWM与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的输出端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第一节点a与滤波单元20的输入端电连接,滤波单元20的输出端与第二节点b电连接,第二节点b与分压单元30的第一端电连接,分压单元30的第二端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电连接。
其中,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可对脉冲调制信号进行转换及反向处理,从而得到第一节点a的电压值(可记为第一电压值)。
其中,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例如3.3V),脉冲调制信号经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的处理后,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可记为Va)可以是0V。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例如0V),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Va可以高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值,以便后续使用该第一节点a的电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节点a的电压基于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的脉冲调制信号产生,因此该第一节点a的电压同样为脉冲调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源电路中,分压单元30可以是电阻,也可以是可等效于电阻的多个器件的组合,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在电源电路确定后,时序控制芯片侦测到输入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显示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提前提高第二节点b的电压值,进而提前提高输出电压节点的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的电容啸叫。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改善电容啸叫:
方式1,改变电容器的类型。用顺电陶瓷电容、钽电容和薄膜电容等不具有压电效应的电容器替代。
方式2:在电容器底部增加保护层。由于保护层厚度部分是没有内电极的,这部分的陶瓷不会发生形变,当两端的焊锡高度不超过保护层厚度,这时产生的形变对电路板的影响较小,可有效地降低噪声。
方式3,金属端子通过接合材料与电容器的外部电极相结合,使金属端子成为接合电路板的媒介。金属端子的形状采用U字形。它只是与电容器上压电效应比较小的外侧面部分结合,从而减少电容器传导到电路板上的振动,可有效地降低噪声。
方式4,将电容器的支撑部的至少其中两条侧边与电路板通过隔离槽隔离断开。当电容器产生振动时,仅带动用于支持电容器的支撑部发生振动,由于隔离槽的隔断作用,大部分能量无法传递到电路板上,可降低电容器对电路板的影响,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电路板的振动,降低电容啸叫强度。
基于本公开的电源电路来有效减弱电啸叫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方式1~3,本公开的方式占用的空间较小,且成本较小;相对于上述方式4,本公开的方式可以达到更好地减弱电容啸叫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源电路中的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晶体管T。晶体管T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其他晶体管T,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晶体管T的集电极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晶体管T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一节点a电连接。脉冲调制信号端PWM通过第一电阻R1与晶体管T的基极电连接,显示面板对应的栅极开启电压节点通过第二电阻R2与所述晶体管T的集电极电连接,晶体管T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其中,晶体管T的发射极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可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脉冲调制信号端PWM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可与晶体管T的基极电连接。栅极开启电压节点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可与晶体管T的集电极电连接。
该电源电路中,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T处于饱和开启状态,可将晶体管T视为开关,此时晶体管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可以为0V。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即晶体管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截止),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可以为栅极开启电压节点的栅极开启电压值(一般在30V左右)基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得到的电压值,通过合理配置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便可在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时,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高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值,以便后续使用该第一节点a的电压。也就是说,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被配置为,当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时,第一节点a的电压值大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即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0)时需要保证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大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值,其目的是为了让晶体管T正常工作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处于中间位置(如50%),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向上和向下的调控,从理论上得到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50%作为正常工作点,那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栅极开启电压节点的开启电压值而得到的第一电压值可以略大于2倍的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反馈电压值(之所以是略大于是因为第四电阻R4上会有少量支路电流流过),假设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时,第一电压值等于2.2倍的反馈电压值,则第二电阻R2的第二阻值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三阻值的比值可等于,开启电压值减去2.2倍的反馈电压值,然后再除以2.2倍的反馈电压值,最终可得第二阻值与第三阻值的比值,因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上接栅极开启电压节点,下接电源电路的接地端,因此还需要考虑功耗,建议此,可将第二阻值和第三阻值设定在千欧级别。例如,当栅极开启电压的开启电压值为30V,且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反馈电压值为12V时,则第二阻值与第三阻值的比值可取19.6,第二阻值和可以设置为1KΩ,第三阻值可设置为20KΩ。
其中,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可包括第四电阻R4,晶体管T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接地端电连接。示例地,晶体管T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电连接。该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中,晶体管T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可以更好地保证脉冲调制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晶体管T的基极的电压为0V,从而更好地保证晶体管T可靠的处于截止状态。
该电源电路中,通过上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节点a的电压值与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呈线性关系,即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越大,第一节点a的电压值越大,进而第二节点b的电压值越大,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则越大,从而更好地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提前控制,以更好地抵消轻、重载切换时带来的电压变化,从而更好地减弱电容啸叫。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源电路中,滤波单元20可包括一阶低通滤波器,也可包括多阶低通滤波器,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源电路中,一阶低通滤波器便可满足需求,且一阶低通滤波器的电路结构更加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因尽可能的大于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使得第二节点b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纹波的电压。例如,一阶低通滤波器对应的截止频率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脉冲调制新号端接收到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的一千分之一。
其中,一阶低通滤波器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第一节点a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节点b电连接,第二节点b与第一电容C电连接,第一电容C与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示例地,第一节点a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可与第二节点b电连接,第二节点b可与第一电容C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的第二端可与接地端电连接。其中,第一电容C可以是单个电容器,也可以是由多个器件组成的可等效于电容器的组件,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截止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该一阶低通滤波器也可以通过增大第二电阻R2的阻值或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来降低截止频率,然而,增大第五电阻R5的阻值或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均可导致第一电容C的充电变慢,影响效应速度。因此为了使得第二节点b得到较小的纹波电压,可使得时序控制芯片输出频率尽量较高的脉冲调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时序控制芯片的能力,时序控制芯片向电源电路输入的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可设置为100kHz,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设置为16Hz。此情况下,考虑到第一电容C的充电效率,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设置为10kΩ,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可设置为1uF。
该电源电路中,可基于时序控制芯片的能力设置合适频率的脉冲调制信号,然后基于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设置合适截止频率的一阶低通滤波器,再结合一阶低通滤波器中第一电容C的充电效率,设置合适阻值的第五电阻R5以及合适电容值的第一电容C,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对第一节点a的电压进行滤波处理,使得第二节点b得到较小的波纹电压,以更好地保证对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值的控制,从而更好地避免电容啸叫。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源电路中,分压单元30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节点b通过第六电阻R6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电连接。另外,电源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通过第七电阻R7与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连接。
第二节点b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电连接。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连接。即,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
其中,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芯片与脉冲调制信号端PWM电连接,以基于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生成并向脉冲调制信号端PWM发送脉冲调制信号。脉冲调制信号端PWM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晶体管T的基集电连接,且晶体管T的基集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
显示面板的栅极开启电压节点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晶体管T的集电极电连接,且晶体管T的集电极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晶体管T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节点a电连接。
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T的发射极均与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即,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T的发射极均接地。
第一节点a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b电连接,且第二节点b与第一电容C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电连接。
其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的阻值,以及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对其具体数值可不作限定。
例如,第一电阻R1的第一阻值可以是1KΩ,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以1KΩ,第三电阻R3的阻值可以是20KΩ,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是10KΩ,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以是10KΩ,第六电阻R6的阻值可以是51KΩ,第七电阻R7的阻值可以是10KΩ,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可以是11uF,晶体管T可以是2N2222型号的三极管。
其中,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T处于饱和开启状态,晶体管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可以为0V。当脉冲调制信号端PWM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晶体管T处于截止状态(即晶体管T的集电极和发射极截止),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可以为栅极开启电压节点的栅极开启电压值(一般在30V左右)基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得到的电压值,此时第一节点a的第一电压值高于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电压值,以便后续使用该第一节点a的电压。
其中,由于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设置为10kΩ,第一电容C的电容值可设置为1uF,因此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16Hz,考虑到时序控制芯片的能力,时序控制芯片向电源电路输入的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可设置为100kHz,以使得第二节点b得到较小的波纹电压。
其中,该电源电路中,脉冲调制信号经过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10和一阶低通滤波器处理得到第二节点b的电压,第二节点b的第二电压值与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在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上分压得到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反馈电压值,理论上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反馈电压值会最终稳定等于电源管理芯片内部设定的参考电压值。
分析稳态电路可知:
电源电路中流过第六电阻R6的电流值为
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
根据输出电压值的计算公式可知,输出电压值可由第二节点b的第二电压值控制。第二电压值大于参考电压值时,可降低输出电压值至参考电压值以下;第二电压值小于参考电压值时,可提高输出电压值至参考电压值以上。在时序控制芯片侦测到输入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显示数据送入显示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时序控制芯片再控制脉冲调制信号缓慢恢复正常的占空比(其中,轻、重载切换时,电压被拉扯的时长即为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恢复所需的时长,恢复占空比时占空比调整的步长可根据时序需求设置,对其具体数值可不作限定),加载在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的电压即可变低,从而更好地减弱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电容啸叫。
其中,在轻、重载切换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提高或降低的程度可根据不同尺寸和/或解析度的显示面板轻再与重载的负载差异决定,该程度可以由存储在时序控制芯片中的代码值决定(例如,当负载处于稳定状态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可以设置为50%。其中,可预先设定档位:负载差异处于1档,则切换为轻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低5%,切换为重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高5%;负载差异处于2档时,则切换为轻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低10%,切换为重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高10%;负载差异处于3档时,则切换为轻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低15%,切换为重载时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由50%调高15%等等,依次类推),在产品设计样品出来时,显示面板播放轻、重载切换的画面,并配合噪声测试设备,通过调整预制在时序控制芯片中的档位,从低档位开始逐渐提高档位,直到噪声满足要求。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电源电路的仿真波形示意图,仿真波形包括电源电路中脉冲调制信号的脉冲电压值Vpwm、第一节点的第一电压值Va、电源反馈节点的反馈电压值Vfeedback以及电压输出节点的输出电压值Voutput的仿真波形。其中,以电源电路中设置的阻值以及电容值等参数,设定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的反馈电压值Vfeedback为12V,当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50%时,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Voutput为11.92V;当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30%时,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Voutput为11.04V;当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70%时,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Voutput为12.82V。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仿真示意图为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为70%时的仿真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源电路尤其适用于输出电容为贴片电容的电源电路,且可以更好地实现最啸叫的控制,也即更适用于对噪声有要求的情况。并且,该电源电路通过源头控制及改善电容啸叫,电路整体结构简单,实现难度低,成本低。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参考图1和图3所示,该电源电路与实施例四中的电源电路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中,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不能接受过高的输出电压值,因此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的输出电压值可通过外部电阻分压后再送给电源反馈芯片,如图八所示,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连接,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九电阻R9与接地端电连接。其中,第九电阻R9可作为分压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阻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对其具体阻值可不作限定。
该电源电路可适用于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不能接受过高的输出电压值的场景。该电源电路中,在时序控制芯片侦测到输入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的电容啸叫。
实施例六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参考图5所示,电路板可包括第二电容60、时序控制芯片40、电源管理芯片50以及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
其中,时序控制芯片40与电源电路的脉冲调制信号端PWM电连接,电源管理芯片50分别与电源电路的电源反馈节点Feedback以及电压输出节点output电连接,第二电容60可以是单个电容器件,也可以是多个电容器件,对此不作限定。
该电路板组件中,在时序控制芯片40侦测到输入显示面板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显示面板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第二电容60产生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第二电容60产生的电容啸叫。
实施例七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参考图5和6所示,该显示设备可包括显示面板300、主板10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路板100。
其中,电路板100的时序控制芯片40和电源管理芯片50分别与主板200电连接,显示面板300与时序控制芯片40电连接,且显示面板300与电路板100的第二电容60电连接。
该显示设备中,在时序控制芯片40侦测到输入显示面板300的显示数据会从轻载变重载时,可在数据送入显示面板300前一刻提前提高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以提前提高输出电压值,由负载变化带来的电压变化将由脉冲调制信号控制抵消。在重载到来之后,脉冲调制信号再缓慢恢复正常占空比,加载在输出电容上的瞬变电压即可变小,从而更好地减弱轻载切换为重载时第二电容60的电容啸叫。同理,从重载变轻载则提前降低脉冲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更好地减弱重载切换为轻载时第二电容60的电容啸叫。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反馈节点和电压输出节点,所述电源反馈节点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脉冲调制信号端、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第一节点、滤波单元、第二节点和分压单元;
其中,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时序控制芯片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显示数据,向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输入脉冲调制信号;
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通过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滤波单元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通过分压单元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晶体管;
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栅极开启电压节点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被配置为,当所述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的电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及反向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晶体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脉冲调制信号端接收到的脉冲调制信号的频率的一千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电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电源反馈节点电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所述电源反馈节点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接地端电连接。
9.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电容、时序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时序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脉冲调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源反馈节点以及电压输出节点电连接。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主板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时序控制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时序控制芯片电连接,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电容电连接。
CN202311119768.6A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7079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9768.6A CN117079574A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9768.6A CN117079574A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9574A true CN117079574A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05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9768.6A Pending CN117079574A (zh) 2023-08-30 2023-08-30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95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662B (zh) 电源装置和用于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1304816B1 (ko) 차지 펌프 회로 및 그 동작 제어 방법
KR101115190B1 (ko) 차지 펌프 회로의 동작 제어 방법
US7688131B2 (en) Charge pump circuit
CN101488713B (zh) 电压转换器
US20040080964A1 (en) Voltage multiplier
CN1848683B (zh) 三角波发生器及包含它的脉宽调制信号发生电路
US7522433B2 (en) Efficient voltage rail generation
CN101212176A (zh) 升压电路
JP2007528187A (ja) スイッチモード電源
CN1396696A (zh) 充电激励电路的控制方法
US4302804A (en) DC Voltage multiplier using phase-sequenced CMOS switches
CN117079574A (zh) 显示面板的电源电路、电路板及显示设备
CN101493715B (zh) 电荷泵浦电路
JP2005525077A (ja) チャージポンプ
JP2007028698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115360906A (zh) 电荷泵电路、转换电路、芯片、电子设备及电流控制方法
JP6825460B2 (ja) 電源装置
KR101024632B1 (ko) 차지펌프 회로 및 이의 차지펌핑 방법
CN111193394B (zh) 一种加速恢复的电荷泵电路
CN111934580A (zh) 压电驱动电路和压电驱动方法
CN110518795B (zh) 一种适用于大电容的快速升压电荷泵系统
JP3376140B2 (ja) 固体撮像装置の駆動電圧パルス発生装置
CN1210862C (zh) 与电压无关的脉宽调变方法及其装置
CN216819709U (zh) 一种三倍压指数函数开关电容升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