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2585B - 新型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2585B
CN117072585B CN202311331146.XA CN202311331146A CN117072585B CN 117072585 B CN117072585 B CN 117072585B CN 202311331146 A CN202311331146 A CN 202311331146A CN 117072585 B CN117072585 B CN 117072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stator
armature
friction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11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2585A (zh
Inventor
鲁查
吴孔建
张丹琪
叶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chuang Power Transmissio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chuang Power Transmiss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chuang Power Transmissio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chuang Power Transmiss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11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2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2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2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2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2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 plurality of axially-movable discs, lamellae, or pads,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81Brake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12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 F16D65/123Discs; Drums for disc brakes comprising an annular disc secured to a hub member; Disc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moun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0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7/00Auxiliary mechanisms
    • F16D2127/02Release mechanisms
    • F16D2127/04Release mechanisms for manual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动器,属于机械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定子,衔铁,主线圈,弹性件,N个摩擦盘,N个活动板以及装配件,其中,N个活动板与N个摩擦盘交替设置,第N个活动板与第N个摩擦盘相邻设置,第N个摩擦盘抵接于限位台阶,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个摩擦盘的外周尺寸均大于N个活动板的外周尺寸,且N个摩擦盘的外周均具有配合部,配合部被配置为与制动部适配。N个摩擦盘、N个活动板均套设于定子的外周,极大地减小了制动器的总厚度,摩擦盘不再通过中孔与制动轴适配,而是通过设置在外周的配合部与制动部配合,使得制动器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更自由地设计定子、衔铁的尺寸,减小制动器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新型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制动器。
背景技术
制动器主要依靠定子、线圈、衔铁、摩擦盘、弹性件等结构配合,起到制动的作用,其中,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线圈外周会产生磁场,定子和衔铁之间的间隙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在制动器的组成结构中,定子、衔铁和摩擦盘一般呈堆叠式设置,定子、衔铁和摩擦盘等均具有预设尺寸的轴向中孔,通常,摩擦盘的轴向中孔通过轴套与制动轴配合,制动器的中孔受轴套和制动轴的尺寸限制,当不需要制动时,摩擦盘与制动轴共同旋转,当需要制动时,摩擦盘限制制动轴的旋转。因此,在设计制动器的尺寸时,需要根据制动轴和轴套的尺寸进行设计。
传统的制动器在应用于一些整体结构尺寸较大的设备时,例如,以轮毂电机为例,为了使摩擦盘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实现制动的配合关系,通常有如下两种结构方式,一种结构方式是将制动器的尺寸设计为较大尺寸,通过摩擦盘的大尺寸中孔依次套入轴套和制动轴,从而使摩擦盘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实现制动关系,然而这会导致整体体积较大且重量也较大;另一种结构方式是保持制动器的原有尺寸,通过配套相应的传动结构使摩擦盘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实现制动关系,但也会导致整体体积较大且结构更加复杂。
因此,传统的制动器的应用场景受限,容易导致整体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制动器,旨在解决传统的制动器的应用场景受限,容易导致整体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制动器,包括:定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定子的外周具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使所述定子的外周形成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限位空间;衔铁,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设置;主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N个摩擦盘,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且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N个活动板,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且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N个活动板与所述N个摩擦盘交替设置,第N个活动板与第N个摩擦盘相邻设置,所述第N个摩擦盘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装配件,与所述衔铁、第一个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个活动板为距离所述限位台阶最远的一个活动板;
其中,所述主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朝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且所述衔铁带动所述第一个活动板向远离所述N个摩擦盘的方向移动,释放所述N个摩擦盘;所述N个摩擦盘的外周尺寸均大于所述N个活动板的外周尺寸,且所述N个摩擦盘的外周均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被配置为与目标设备的制动部适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一个配合凸起;或者,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配合凸起,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凸起之间形成配合凹槽;或者,所述配合部为若干个配合凹槽或若干个配合孔;当N大于1时,N个所述配合部的形状均不同、均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个活动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板的内周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子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所述装配件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定子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大于1,所述N个活动板均具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与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义与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为第一定位凹槽,定义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为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均自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端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轴向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轴向深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大于1,所述N个活动板均具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与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对齐设置,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内部,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凸起的表面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定位凹槽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弧面适配的第二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或外侧,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副线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和所述装配件彼此独立,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定子适配,选择性地从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伸出所述安装件的锁定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目标设备围合形成密封空间,所述衔铁、所述N个摩擦盘和所述N个活动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地罩设于所述目标设备的制动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为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定子、所述衔铁适配,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摩擦盘的释放。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释放连接件和释放弹性件,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所述释放连接件锁定在所述定子中或所述目标设备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所述释放弹性件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释放手柄在挤压或远离所述衔铁时,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释放连接件、作用块、释放弹性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位于衔铁端,所述衔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释放手柄开设有释放连接孔,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连接孔且固定于所述定子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作用块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在所述释放手柄旋转时从所述限位槽中滑出或滑入,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或者,
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位于定子端,所述定子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释放手柄开设有释放连接孔,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连接孔且固定于所述衔铁或所述第一个活动板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释放连接件的头部之间,所述作用块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在所述释放手柄旋转时从所述限位槽中滑出或滑入,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主动螺钉和从动螺钉,所述释放手柄在靠近或远离所述定子时,所述从动螺钉选择性地与所述衔铁或所述第一个活动板适配,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可作用于所述衔铁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通过挤压所述衔铁,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制动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制动器,N个摩擦盘、N个活动板均套设于定子的外周,新型制动器的厚度只取决于定子的厚度和衔铁的厚度,极大地减小了新型制动器的总厚度,摩擦盘不再通过中孔与轴套和制动轴适配,而是通过设置在外周的配合部与目标设备的制动部直接配合,使得新型制动器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更自由地设计定子、衔铁的尺寸,可以通过缩小定子的内外径以进一步地减小新型制动器的整体体积,当定子的中孔尺寸更小时,主线圈的内径可以更小,进而可以减小主线圈的外径,减小定子的内外径,在线圈厚度、线圈电阻和线圈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多匝数的主线圈,可以增大相同功率下的安匝数,增大磁力,增大制动力矩,同时,相比于传统技术中制动器的摩擦盘位于定子内部或与定子堆叠设置,摩擦盘的摩擦区域内外径均小于定子的外径,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摩擦盘套设于定子的外周,可以在不增加新型制动器厚度的情况下,增大摩擦盘的摩擦区域内外径,进而增大制动力矩,增大摩擦盘的内径,还可以使得摩擦盘的质量更小,减少对目标设备的总惯量影响,提高目标设备的启停灵敏度,在不增加新型制动器厚度的同时保证制动效果,活动板比摩擦盘的精度低,生产成本更低,摩擦盘与活动板摩擦而不与衔铁摩擦,因此长期使用只需要更换活动板即可,更换所耗费的成本较低,并且,在摩擦盘和活动板所接触的摩擦区域产生的灰尘不易落入新型制动器内部,避免了因灰尘导致的内部部件的故障,配合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摩擦区域的径向尺寸,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控制摩擦区域所在平面相对中心轴线的形位公差,更容易加工制造,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合格率,在配合部受力时,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更小,可以提高摩擦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新型制动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新型制动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B-B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新型制动器中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新型制动器中定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新型制动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D-D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新型制动器中活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E-E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F-F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新型制动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4所示新型制动器中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G-G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19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H-H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为图19所示新型制动器中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I-I的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图23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J-J的剖面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K-K的剖面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截面K’-K’的剖面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L-L的剖面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31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M-M的剖面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图33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N-N的剖面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O-O的剖面示意图;
图37为图36所示结构F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8为图35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P-P的剖面示意图;
图39为图38所示结构F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40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Q-Q的剖面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R-R的剖面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4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S-S的剖面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46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T-T的剖面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带有手动释放组件的新型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8所示新型制动器沿截面U-U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型制动器,10-定子,11-第一端面,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3-第三凹槽,114-内磁极面,115-外磁极面,116-中间磁极面,12-第二端面,13-限位台阶,131-限位空间,14-定位凹槽,141-第一定位凹槽,142-第二定位凹槽,20-衔铁,21-限位槽,30-主线圈,40-弹性件,50-摩擦盘,51-配合部,511-配合凹槽,512-配合凸起,60-活动板,61-定位凸起,70-装配件,71-装配螺钉,72-导向柱,80-副线圈,90-安装件,100-手动释放组件,101-旋转手轮,1011-操作部,1012-旋转部,102-释放螺钉,103-释放手柄,1031-施力部,1032-释放部,1033-弯折处,1034-连接孔,104-释放连接件,105-释放弹性件,106-主动螺钉,107-作用块,108-从动螺钉,109-垫片,2-目标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固定”、“连接于”、“连接”、“设置于”、“设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时,均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居中元件。此外,当元件被称为“连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时,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理解,对应地解释为机械连接、电性连接、通信连接等。本文中,“多个”指两个及以上数量;“若干个”指一个及以上数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9,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1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动器1,包括:定子10,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开设有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定子10的外周具有限位台阶13,限位台阶13使定子10的外周形成朝向第二端面12的限位空间131;衔铁20,与第一端面11相邻设置;主线圈30,设于第一凹槽111内;弹性件40,设于第二凹槽112内;N个摩擦盘50,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定子10的外周,且均位于限位空间131内;N个活动板60,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定子10的外周,且均位于限位空间131内,其中,N个活动板60与N个摩擦盘50交替设置,第N个活动板60与第N个摩擦盘50相邻设置,第N个摩擦盘50抵接于限位台阶13,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装配件70,与衔铁20、第一个活动板60固定连接,第一个活动板60为距离限位台阶13最远的一个活动板。
其中,主线圈30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朝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且衔铁20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释放N个摩擦盘50;N个摩擦盘50的外周尺寸均大于N个活动板60的外周尺寸,且N个摩擦盘50的外周均具有配合部51,配合部51被配置为与目标设备的制动部适配,配合部51可以随制动部旋转,并且配合部51可相对于制动部在轴向上移动。
具体地,定子10可以为环状结构,即具有绕中心轴线的中孔,定子10在轴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第一端面11开设有用于安装主线圈30的第一凹槽111,第一端面11分为内磁极面114和外磁极面115,在径向上,内磁极面114位于主线圈30的内侧,外磁极面115位于主线圈30的外侧。
衔铁20可以为环状结构,即具有绕中心轴线的中孔,衔铁20与第一个活动板60通过一个或多个装配件70固定在一起。衔铁20与第一端面11相邻设置,对应于第一凹槽111的开口处区域形成有对应面,对应面与第一凹槽111形成收容主线圈30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的形状和主线圈30的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和匹配。例如,安装空间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普通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相对应地,主线圈3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普通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当然,主线圈3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与安装空间的截面形状不同,对此不做限制。为了提高磁感应强度在主线圈30内侧和主线圈30外侧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可以将安装空间在轴向上的宽度设置为沿背离定子10轴线的方向呈增大趋势。
第一端面11还开设有用于收容弹性件40的第二凹槽112,弹性件40用于提供轴向上使衔铁20远离定子10的弹力,弹性件40的数量和第二凹槽112的数量一致,弹性件40和第二凹槽11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弹性件40和多个第二凹槽112绕定子1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第二凹槽112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内磁极面114宽度可以向中孔增大,内磁极磁路不易饱和,磁力更强,当弹性件40设于内磁极面114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向中孔增大内磁极面114的宽度,从而不减小磁力。多个弹性件40和多个第二凹槽112绕定子10的中心轴线的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的。
可以理解的是,定子10也可以被称为外壳、机壳、磁轭、磁轭铁芯等本领域的常用技术用语,定子10本身不具有磁性,当主线圈30通电时,定子10被磁化,产生磁性,当主线圈30断电时,定子10的磁性消失。新型制动器1主要依靠定子10、主线圈30、衔铁20、摩擦盘50、弹性件40等结构配合,起到制动的作用,其中,主线圈30在通电的情况下,主线圈30外周会产生磁场,定子10和衔铁20之间的间隙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
请结合图40至图43、图46至图49,其中示意了新型制动器1安装至目标设备2时的示意图。目标设备2包括安装面和制动部,制动部可相对于安装面旋转,并且可带动摩擦盘50一起旋转。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均设有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3所示,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均设有一个,摩擦盘50的一面与活动板60接触,另一面与限位台阶13接触,活动板60与衔铁20通过装配件70固定连接,在安装至目标设备2之后,安装件90锁紧在安装面内,摩擦盘50通过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图中未示出)结构适配,当无需制动目标设备2时,主线圈30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朝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衔铁20同时带动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进而解除活动板60对摩擦盘50的压紧,摩擦盘50通过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一同旋转;当需要制动目标设备2时,主线圈30断电,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衔铁20朝远离定子10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活动板60向靠近第一端面11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活动板60对摩擦盘50的压紧,摩擦盘50两端面分别与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摩擦制动,摩擦盘50通过配合部51阻止目标设备2的旋转。摩擦盘50中孔对应的定子10外周的直径等于活动板60中孔对应的定子10外周的直径,可选择的,摩擦盘50中孔对应的定子10外周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个活动板60中孔对应的定子10外周的直径。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25所示,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均设有多个,多个摩擦盘50和多个活动板60交替设置,第N个摩擦盘50的一面与第N个活动板60接触,另一面与限位台阶13接触,第一个活动板60为距离衔铁20最远的一个活动板60,第一个活动板60与衔铁20通过装配件70固定连接,其余活动板60均与衔铁20不存在连接关系,N个摩擦盘50和其余活动板60相间设置在第一个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之间,在新型制动器1安装至目标设备2之后,N个摩擦盘50均通过各自的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结构适配,当无需制动目标设备2时,主线圈30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朝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衔铁20同时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增大第一个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之间的距离,进而解除N个活动板60对N个摩擦盘50的压紧,N个摩擦盘50通过N个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一同旋转;当需要制动目标设备2时,主线圈30断电,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衔铁20朝远离定子10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向靠近第一端面11的方向移动,减小第一个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之间的距离,压紧力通过第一个活动板60传递到每一个摩擦盘50和其余活动板60,进而实现N个活动板60对N个摩擦盘50的压紧,摩擦盘50两端面与活动板60或限位台阶13摩擦制动,N个摩擦盘50通过N个配合部51阻止目标设备2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当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设有一个时,摩擦盘50依靠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实现压紧效果,当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设有多个时,多个摩擦盘50依靠相邻的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实现压紧效果,通过摩擦盘50双面摩擦的方式实现制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摩擦盘50的外周尺寸大于活动板60的外周尺寸,如此设置,摩擦盘50与活动板60所接触的摩擦区域位于配合部51的内侧,摩擦区域的外径取决于活动板60的外径和限位台阶13的外径,配合部51在受力时的应力和应变会更小,可以提高摩擦盘50的使用寿命,在摩擦盘50的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控制摩擦区域所在平面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形位公差,更容易加工制造,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合格率。
本实施例中,摩擦盘50通过外周的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适配,如此设置,定子10和衔铁20的中孔直径可以更小,不再受目标设备2的制动轴尺寸限制,也不需要配置轴套,中孔的形状可以更多样化。当定子10的中孔直径更小时,主线圈30在径向上可以往中孔扩大,主线圈30的内外径均可以更小。当主线圈30的内外径均减小时,在线圈厚度、线圈电阻和线圈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多匝数的主线圈30,安匝数越大则磁场更强,线圈功率更容易控制,线圈能量也会增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1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1,N个摩擦盘50、N个活动板60均套设于定子10的外周,新型制动器1的厚度只取决于定子10的厚度和衔铁20的厚度,极大地减小了新型制动器1的总厚度,摩擦盘50不再通过中孔与轴套和制动轴适配,而是通过设置在外周的配合部51与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配合,使得新型制动器1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更自由地设计定子10、衔铁20的尺寸,可以通过缩小定子10的内外径以进一步地减小新型制动器1的整体体积,当定子10的中孔尺寸更小时,主线圈30的内径可以更小,进而还可以减小主线圈30的外径,减小定子10的内外径,在线圈厚度、线圈电阻和线圈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多匝数的主线圈30,可以增大相同功率下的安匝数,增大磁力,增大制动力矩,同时,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制动器1,摩擦盘50的摩擦区域内外径更大,进而增大摩擦区域和摩擦半径,进而增大新型制动器1的扭矩,摩擦半径取决于摩擦区域的内外径,与新型制动器1的扭矩成正比,还可以使得摩擦盘50的质量更小,减少对目标设备2的总惯量影响,提高目标设备2的启停灵敏度,在不增加新型制动器1的厚度的同时保证制动效果,活动板60比摩擦盘50的精度低,生产成本更低,摩擦盘50与活动板60摩擦而不与衔铁20摩擦,因此长期使用只需要更换活动板60即可,更换所耗费的成本较低,并且,在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所接触的摩擦区域产生的灰尘不易落入新型制动器1内部,避免了因灰尘导致的内部部件的故障,配合部51的径向尺寸大于摩擦区域的径向尺寸,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控制摩擦区域所在平面相对中心轴线的形位公差,更容易加工制造,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合格率,在配合部51受力时,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更小,可以提高摩擦盘50的使用寿命。
下面对配合部51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51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一个配合凸起;或者,配合部51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配合凸起512,相邻两个配合凸起512之间形成配合凹槽511;或者,配合部51为若干个配合凹槽或若干个配合孔;当N大于1时,N个摩擦盘50的配合部51的形状一般情况下完全相同,也可以均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沿径向延伸指的是配合凸起512的凸起方向沿径向延伸。
当配合部51包括一个配合凸起时,可以将该配合凸起看做是键,此时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可以是与键适配的键槽。
当配合部51包括多个配合凸起512时,相邻的两个配合凸起512之间形成配合凹槽511,多个配合凹槽511和多个配合凸起512交替设置。当不需要制动目标设备2时,N个活动板60在轴向上具有一定的移动距离,相对应地,N个摩擦盘50在轴向上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移动距离,即保证每个摩擦盘50均能够受到活动板60的压紧力,为此,配合部51所包括的配合凹槽511和配合凸起512均沿径向延伸,保证摩擦盘50在轴向上存在自由度,如此N个活动板60才能更可靠地压紧N个摩擦盘50。
对于配合凹槽511和配合凸起512的截面形状是不做具体限制的,可以是齿形、锯齿、矩形、弧形、多边形、键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并且,在同一个配合部51中,多个配合凹槽511和多个配合凸起512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当N大于1时,N个摩擦盘50中的N个配合部51一般情况下是完全相同的,但也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部分相同和部分不同的,对此不做限制。
当配合部51为若干个配合凹槽或若干个配合孔时,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可以包括若干个与配合凹槽或配合孔适配的柱体,柱体通过配合凹槽或配合孔带动摩擦盘50旋转。
下面对N个活动板60与定子10的配合关系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活动板60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板的内周均具有定位凸起61,定子10的外周具有与定位凸起61适配的定位凹槽14,装配件70滑动地穿设在定子10中,装配件70与衔铁20和第一个活动板60连接,装配件70可在定子10的滑动孔内自由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活动板60所具有的定位凸起6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定位凸起61和多个定位凹槽14相对于中心轴线均匀分布,以保证新型制动器1各个构件的受力均匀性,以及保证衔铁20的位移一致性。第一个活动板60可以具有定位凸起61,也可以不具有定位凸起61,由于装配件70需要连接第一个活动板60和衔铁20,因此,装配件70也能够起到对第一个活动板60的限位作用。
以第一个活动板60也具有定位凸起6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由于装配件70与衔铁20和第一个活动板60连接,且装配件70滑动地穿设在定子10中,因此,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开设有装配孔,定子10开设有滑动孔,装配件70可以在定子10的滑动孔内轴向运动,具有对衔铁20和第一个活动板60在旋转方向上的限位和轴向上移动时的导向作用。
定位凸起61和定位凹槽14的配合,可以保证其余活动板60不会旋转,同时可以保证对活动板60在轴向上移动时具有一定的导向效果。由于多个定位凸起61配合至多个定位凹槽14中,且由于摩擦盘50套设于定子10的外周,因此,当装配件70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滑动地穿设在定子10中时,摩擦盘50套设于定子10的外周,装配件70与摩擦盘50之间不存在空间干涉,不会限制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所形成摩擦区域的尺寸,可以通过增大摩擦盘50的摩擦区域内外径以增大新型制动器1扭矩,装配件7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凹槽141的轴向深度大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厚度,当N等于1时,活动板60具有多个定位凸起61,定子10具有多个与定位凸起61适配的定位凹槽14,摩擦盘50的厚度大于限位台阶13到第一定位凹槽141底部的距离。当N大于1时,第一个活动板60与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多个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的形状一般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对此不做具体限制,N个摩擦盘50和(N-1)个其余活动板60的总厚度大于限位台阶13到第一定位凹槽141底部的距离,第一个活动板60与第一个摩擦盘50相邻设置,第一个摩擦盘50凸出于第一定位凹槽141的底部设置,从而保证第一个活动板60能够与第一个摩擦盘50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形状不同,更靠近限位台阶13的其余活动板60具有的定位凸起61的面积更小,靠近限位台阶13的其余活动板60具有的定位凸起61的投影位于远离限位台阶13的其余活动板60具有的定位凸起61在轴向上的投影内部,对应的定子10上具有呈阶梯状的多个第二定位凹槽142。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18所示,当N大于1时,N个活动板60均具有定位凸起61,以每个活动板60具有多个定位凸起6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与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在定子10的周向上错位设置,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在定子10的周向上的位置相同,即第一个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与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在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多个装配件70与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从而不会与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产生干涉。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不同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相对于定子10的周向位置不同,即,每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均错位设置。
装配件70穿设在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中,且与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之间不存在空间干涉,即,装配件70与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之间具有预设间距,以保证装配件70仅实现第一个活动板60与衔铁20的固定连接关系,防止装配件70与其余活动板60的空间干涉。
为了保证每个活动板60在轴向上具有更充裕的移动距离,定义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对应的定位凹槽14为第一定位凹槽141,定义与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对应的定位凹槽14为第二定位凹槽142,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设置在第二定位凹槽142内,第一定位凹槽141和第二定位凹槽142均自第二端面12向第一端面11延伸,且第一定位凹槽141的轴向深度小于第二定位凹槽142的轴向深度,第一定位凹槽141的轴向深度大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厚度,N个摩擦盘50和(N-1)个其余活动板60的总厚度大于限位台阶13到第一定位凹槽141底部的距离,摩擦盘50凸出于第一定位凹槽141底部设置,从而保证第一个活动板60能够与相邻的摩擦盘50接触。
也就是说,所有定位凹槽14均自第二端面12开始向第一端面11凹陷,保证其余活动板60具有适宜的的轴向移动距离。根据多个活动板60压紧多个摩擦盘50时的轴向位置,设计所有定位凹槽14的轴向深度。通过使用不同长度的装配件70,可以调节衔铁20与定子10的轴向间隙。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N大于1时,第一个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与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在定子10的周向上也可以对齐设置,多个装配件70滑动地穿设在其余活动板60的多个定位凸起61中。其中,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在轴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在轴向上的投影内部,装配件70与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当所有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在定子10的周向上对齐设置时,不同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相对应地,可以共用同一个定位凹槽14,也可以是非共用的呈阶梯状的多个定位凹槽14。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装配件70不受其余活动板60的空间影响,装配件70需要滑动地穿设在其余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中,以保证装配件70仅实现第一个活动板60与衔铁20的固定连接关系,防止装配件70与其余活动板60的空间干涉。
请参阅图6至图8、图13、图17和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定位凸起61的表面均包括第一弧面,每个定位凹槽14的表面均包括与第一弧面适配的第二弧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弧面之间彼此圆滑衔接,多个第二弧面之间彼此圆滑衔接,可以保证其余活动板60在轴向上移动时的顺畅性,减少在移动过程中的刮擦损伤,并且,也可以便于组装新型制动器1过程中防呆,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操作,方便安装。
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错位设置和对齐设置以中心线为参照,并非以整体轮廓为参照。
除了以上实施例之外,新型制动器1还可以有其他结构改进,下面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9至图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113,第三凹槽113设于第一凹槽111的内侧或外侧,新型制动器1还包括设于第三凹槽113内的副线圈80。本实施例中,副线圈80可以位于主线圈30的内侧,也可以位于主线圈30的外侧,根据副线圈80的数量和位置,确定第三凹槽113的数量和位置。新型制动器1包括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则第一端面11分为内磁极面114、中间磁极面116和外磁极面115,绕内周设置的为内磁极面114,绕外周设置的为外磁极面115,位于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为中间磁极面116,根据副线圈80的数量,中间磁极面116的数量也适应性地变化。如图19至图22所示,副线圈80设有一个,且该副线圈80设于主线圈30的外侧。如图23至图25所示,副线圈80设有两个,且两个副线圈80均设于主线圈30的外侧,其中最外侧的副线圈80设于限位台阶13所在的范围内,此时,限位台阶13具有较大的轴向厚度。
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可以串联,通过一个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电,这种情况下,由于新型制动器1需要大电压吸附,小电压保持,用于降低能耗,减少新型制动器1的发热,因此需要配置能够调节电压大小的控制开关。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也可以并联,通过不同的控制开关控制通断电,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大电压吸附、小电压保持的效果,可以在需要吸附时,同时给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通电,而在需要保持时,可以使主线圈30通电,副线圈80断电,也可以使主线圈30断电,副线圈80通电,不需要配置能够调节电压大小的控制开关,如此可以降低新型制动器1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同时存在可以增大磁力,在同样的新型制动器1外径和厚度尺寸条件下可以做到大扭矩,增加新型制动器1的应用场景。
请参阅图1至图49,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还包括安装件90,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彼此独立,安装件90与定子10适配,安装件90避让衔铁20,且与定子10滑动配合,选择性地从第一端面11或第二端面12伸出安装件90的锁定端。可以理解的是,定子10和衔铁20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件9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通过安装件90的锁定端固定连接至目标设备2,在其他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至目标设备2,甚至,在定子10的中孔设置与目标设备2适配的固定结构,因此,安装件90并非是必须的,仅为优选的方式。
下面对于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的设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新型制动器1仅包括主线圈30时,安装件90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装配件70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可以位于同一范围内,也可以位于不同范围内,并且,当装配件70改变位置时,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也要适应性地改变位置和形状。如图1至图8所示,安装件90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装配件70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如图9和图10所示,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均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如图11至图13所示,安装件90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装配件70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新型制动器1包括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时,安装件90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在中间磁极面116所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装配件70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在中间磁极面116所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可以位于同一范围内,也可以位于不同范围内,并且,当装配件70改变位置时,第一个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也要适应性地改变位置和形状。
除此之外,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也可以不设置在磁极面所覆盖的范围内,例如,在定子10的中孔边缘设置在径向上延伸的台阶,将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设置在该台阶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件90与定子10适配,用于将新型制动器1固定在需要制动的目标设备2上,安装件90具体可以为螺钉、螺栓、螺柱、焊接件、卡接件、销钉、铆钉、胀紧件、绑扎带等结构,对此不做限制。安装件90用于连接的部位可以采用预涂胶水、使用自锁螺纹、套设垫片、嵌装尼龙圈或尼龙块、套设止动垫圈、破坏部分螺纹、使用具有法兰面的安装件90等方式,避免安装件90的松动。
例如,如图47和图49所示,每个安装件90包括一个支撑件和一个螺栓,定子10开设有沉头式的安装孔,支撑件套设在螺栓上,衔铁20开设有避让螺栓和支撑件的避让空间,螺栓穿设在安装孔中,并锁入在目标设备2中,支撑件通过避让空间设置在定子10与目标设备2之间,通过调整支撑件的轴向长度,可以调整新型制动器1与目标设备2之间的距离,保证衔铁20在轴向上移动时与安装件90和目标设备2都没有接触,也能够起到支撑新型制动器1的作用。
装配件70用于将衔铁20和第一个活动板60连接在一起,定子10和其余活动板60为装配件70预留出避让空间,装配件70可以与衔铁20、第一个活动板60分体设置,装配件70具体可以为螺钉、螺栓、螺柱、焊接件、卡接件、销钉、铆钉、胀紧件、绑扎带等装配结构;当然,装配件70也可以与衔铁20一体设置,再与第一个活动板60固定在一起,或者,装配件70也可以与第一个活动板60一体设置,再与衔铁20固定在一起,对此不做限制。装配件70用于连接的部位可以采用预涂胶水、使用自锁螺纹、套设垫片、嵌装尼龙圈或尼龙块、套设止动垫圈、破坏部分螺纹、使用具有法兰面的装配件70等方式,避免装配件70的松动。
例如,如图4所示,每个装配件70包括两个装配螺钉71和一个导向柱72,第一个活动板60和衔铁20具有锥形沉头孔,两个装配螺钉71从相对的方向装入沉头孔内,两个装配螺钉71的尾部与导向柱72螺纹连接,导向柱72为环状结构,导向柱72外径小于定子10上对应通孔的直径,两个装配螺钉71与导向柱72之间填充胶水,避免松动,导向柱7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具有中孔的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对应的,定子10上适配导向柱72的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又例如,每个装配件70包括一个装配螺钉和一个导向柱,衔铁20具有沉头孔,装配螺钉装入沉头孔内,在装配螺钉的外周套设导向柱,装配螺钉的尾部与第一个活动板60螺纹连接,导向柱为环状结构,导向柱外径小于定子10上对应通孔的直径,装配螺钉的尾部与第一个活动板60之间填充胶水,避免松动。
本实施例中,由于摩擦盘50套设在定子10的外周,活动板60的定位凸起61与定子10的定位凹槽14配合,因此,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均不会与摩擦盘50产生干涉,也不会限制摩擦盘50和活动板60所形成摩擦区域的尺寸,相比于传统结构的制动器,摩擦盘50的摩擦区域内外径更大,制动扭矩更大,还可以在不增加新型制动器1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定子10的外径,增大摩擦盘50的尺寸,进一步增大摩擦盘50的内外径,增大新型制动器1扭矩,安装件90和装配件70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且安装空间也更加充裕,可以根据目标设备2的构造实现多种安装方式,提高了应用场景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还可以包括防护结构,防护结构与目标设备2围合形成密封空间,衔铁20、N个摩擦盘50和N个活动板60均位于密封空间内,且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地罩设于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防护结构具体可以为防尘罩、防水罩、密封圈、防撞罩等,具体罩设在新型制动器1的外侧,且可以至少部分地罩设目标设备2的制动部,可以对新型制动器1起到防护作用,例如,防油污、防尘、防水、防撞等,进而提高防护等级和防护性能,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还可以包括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具体可以是开设在活动板60和N个摩擦盘50上的复位孔,多个复位孔在轴向上贯通,采用与复位孔适配的复位柱,通过将复位柱依次贯穿在多个复位孔中,实现摩擦盘50的复位操作,复位操作包括使摩擦盘50对中,并使多个摩擦盘50的配合部51对齐,方便新型制动器1的安装。当然,复位结构具体也可以是位于活动板60和N个摩擦盘50上的复位标记,通过多个复位标记的对齐,实现摩擦盘50的复位操作,如此可以简化复位操作,提高复位效率。上述复位结构通过判断或控制复位孔或复位标记的对齐程度,可以确定活动板60和摩擦盘50是否完全复位。
请参阅图26至图49,在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制动器1还可以包括手动释放组件100,手动释放组件100选择性地与第一个活动板60、衔铁20配合,以控制衔铁20与定子10之间的间距、第一个活动板60和限位台阶13的间距,实现第一个活动板60远离和靠近摩擦盘50,进而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和压紧。本实施例中,手动释放组件100用于需要手动释放的应用场景中,增加对于摩擦盘50的释放方式,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手动释放组件100具体可以是旋转手轮101、释放螺钉102、释放手柄103、楔形块等结构,下面对手动释放组件1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旋转手轮101,旋转手轮101包括彼此连接的操作部1011和旋转部1012,操作部1011与衔铁20相邻设置,旋转部1012的外周轮廓具有外螺纹,定子10的中孔具有内螺纹,旋转部1012通过外螺纹与定子10的内螺纹实现螺纹配合。旋转部1012与衔铁20的中孔无接触,未手动释放时,操作部1011也与衔铁20之间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旋转部1012可以在定子10的中孔内旋入和旋出,通过向操作部1011施加旋转力,可以使操作部1011在轴向上移动,操作部1011挤压或远离衔铁20,调整定子10和衔铁20之间的间距,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或压紧。
旋转手轮101的旋转方式是多样的,例如,可以通过手部控制操作部1011,在这种方式下,操作部1011可以设置防滑纹和防滑槽等,对此不做限制。又例如,也可以通过夹具控制操作部1011,操作部1011具体可以设置配合孔,利用夹具插入配合孔中实现旋转,配合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和键槽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配合孔可以是盲孔或通孔,配合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对此不做限制。
当旋转手轮101旋入时,操作部1011在轴向上向靠近衔铁20的方向移动,压紧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可以自由旋转。当旋转手轮101旋出时,操作部1011向远离衔铁20的方向移动,操作部1011恢复到与衔铁20无接触的状态,衔铁20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被弹起,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及其余活动板60压紧N个摩擦盘50,N个摩擦盘50被压紧,不能再自由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手轮101的手轮形状是多样的,利用螺纹旋入和旋出的方式挤压和释放衔铁20的原理所相关的结构均符合本发明的设计构思。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操作部1011可以与定子10相邻设置,旋转部1012与定子10的中孔无接触,旋转部1012与衔铁20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实现螺纹配合。基于相似的工作原理,通过操作部1011和旋转部1012可以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与压紧,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多个释放螺钉102,定子10在轴向上具有多个螺纹孔,衔铁20在轴向上具有多个与螺纹孔对齐的光滑孔,释放螺钉102自光滑孔穿设至螺纹孔中,多个释放螺钉102、多个螺纹孔、多个光滑孔均匀分布,释放螺钉102通过螺纹孔与定子10螺纹配合,释放螺钉102通过光滑孔与衔铁20滑动配合,未手动释放时,释放螺钉102与定子10之间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本实施例中,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与衔铁20相邻设置,即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的外径大于光滑孔的外径,使得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可以抵接于衔铁20。通过旋入和旋出释放螺钉102,使释放螺钉102在轴向上移动,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挤压或远离衔铁20,调整定子10与衔铁20之间的间距。当然,释放螺钉102、螺纹孔和光滑孔也可以只有一个。
当新型制动器1仅包括主线圈30时,释放螺钉102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当新型制动器1包括主线圈30和副线圈80时,释放螺钉102可以设置在内磁极面114所覆盖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在中间磁极面116所覆盖的范围内,也可以设置在外磁极面115所覆盖的范围内。
当然,释放螺钉102也可以不设置在磁极面所覆盖的范围内,例如,在定子10的中孔边缘设置在径向上延伸的台阶,缩小衔铁20的中孔(见图27中定子10和衔铁20的中孔结构),将释放螺钉102设置在该台阶上。
释放螺钉102可以锁在定子10内,即不会从螺纹孔伸出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释放螺钉102也可以不锁在定子10内,与定子10滑动配合,即可以伸出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此时可以利用释放螺钉102的伸出端锁在需要制动的目标设备2上。
当释放螺钉102旋入时,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压紧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可以自由旋转。当释放螺钉102旋出时,释放螺钉102恢复到与衔铁20无接触的状态,衔铁20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被弹起,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及其余活动板60压紧N个摩擦盘50,N个摩擦盘50被压紧,不能再自由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二的结构中,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与衔铁20相邻设置。相似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也可以与定子10相邻设置,此时,定子10在轴向上具有多个光滑孔,衔铁20在轴向上具有与多个光滑孔对齐的螺纹孔,释放螺钉102自光滑孔穿设至螺纹孔中,多个释放螺钉102、多个螺纹孔、多个光滑孔均匀分布,释放螺钉102通过螺纹孔与衔铁20螺纹配合,释放螺钉102通过光滑孔与定子10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当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与定子10相邻设置时,即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的外径大于光滑孔的外径,使得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可以抵接于定子10,通过旋入和旋出释放螺钉102,使衔铁20在轴向上移动,调整定子10与衔铁20之间的间距,未手动释放时,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与定子10之间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工作原理与释放螺钉102的螺钉头部与衔铁20相邻设置时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释放螺钉102也可以等效替换为螺栓、铆钉、销钉等,对此不做限制。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旋转手轮101和释放螺钉102可以看成是与定子10、衔铁20适配的旋转件。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31和图32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多个释放连接件104和多个释放弹性件105,释放手柄103包括彼此连接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所构成的形状为Y型、V型或类似形状,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之间弯折设置并形成弯折处1033,释放部1032与衔铁20相邻设置,释放连接件104在轴向上滑动地穿设在释放部1032和衔铁20中,且释放连接件104锁定在定子10内,在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套设于释放连接件104,衔铁20具有避让释放弹性件105和释放连接件104的避让孔。释放连接件104可以设置多个,例如,释放连接件104设有两个,两个释放连接件104对称分布,两个释放连接件104的中心连线穿过新型制动器1的中心,使手动释放组件100对衔铁20的力更加均匀。
释放弹性件105抵接于释放部1032与定子10的沉孔底部之间,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使得释放手柄103与衔铁20分离。弯折处1033可以作为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支点,释放手柄103采用杠杆原理,通过在施力部1031施加外力,使释放部1032挤压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可以自由旋转。例如,在施力部1031施加外力,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靠近定子10,使得释放部1032翘起,进而弯折处1033抵接衔铁20,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弯折处1033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又例如,在施力部1031施加相反方向的外力,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释放部1032远离施力部1031的尾部抵接衔铁20,释放连接件104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释放部1032的尾部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
本实施例中,可以给释放手柄103施加多个方向的外力,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和便利,都能达到释放摩擦盘50的效果,拓宽了新型制动器1的应用场景。此外,本实施例中,施力部1031需要一直被施加外力才能够使摩擦盘50保持释放状态,因此,在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设置释放弹性件105,未手动释放时,利用释放弹性件105使释放手柄103与衔铁20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在释放手柄103受外力时,释放弹性件105还具有缓冲作用,实现在释放过程中的振幅衰减,降低释放手柄103与衔铁20之间、衔铁20与定子10之间的碰撞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三的结构中,释放连接件104锁定在定子10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释放连接件104也可以穿过定子10,与定子10滑动配合,即伸出至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此时可以利用释放连接件104的伸出端锁在需要制动的目标设备2上,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多个释放连接件104、多个释放弹性件105和主动螺钉106,释放手柄103包括彼此连接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所构成的形状为V型、Y型或类似形状,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之间弯折设置并形成弯折处1033,释放部1032与衔铁20相邻设置,释放连接件104在轴向上滑动地穿设在释放部1032中,且释放连接件104锁定在定子10内,在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套设于释放连接件104,衔铁20具有避让释放弹性件105和释放连接件104的避让孔。释放连接件104可以设置多个,例如,释放连接件104设有两个,两个释放连接件104对称分布,两个释放连接件104的中心连线穿过新型制动器1的中心,使手动释放组件100对衔铁20的拉力更加均匀。
主动螺钉106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现在举例说明。
例1,主动螺钉106滑动地穿设于施力部1031中,并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旋入定子10,衔铁20具有避让主动螺钉106的避让孔,且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可以抵接于施力部1031背离衔铁20的端面。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入定子10,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推动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靠近定子10,弯折处1033可以作为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支点,基于杠杆原理,使得释放部1032翘起,进而弯折处1033抵接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保持释放状态。
当需要解除释放状态时,使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内旋出一定的圈数,释放部1032在释放弹性件105的作用下,弯折处1033会与与衔铁20分离,衔铁20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被弹起,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压紧N个摩擦盘50及其余活动板60,N个摩擦盘50被压紧,新型制动器1保持制动状态。
例2,主动螺钉106滑动地穿设于施力部1031中,并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旋入定子10,在主动螺钉106上固定设置抵接件,施力部1031固定在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和抵接部之间,抵接件具体为螺母、卡簧等。衔铁20具有避让主动螺钉106的避让孔,且抵接部可以抵接于施力部1031靠近衔铁20的端面。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使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内旋出一定的圈数,主动螺钉106带动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释放连接件104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导致释放部1032远离施力部1031的尾部抵接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保持释放状态。
上述例1和例2通过旋入或旋出主动螺钉106的方式,均能达到释放摩擦盘50的效果,并且在主动螺钉106的锁定作用下,可以保持释放状态,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和便利,拓宽了新型制动器1的应用场景。
例3,主动螺钉106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旋入定子10,衔铁20具有避让主动螺钉106的避让孔,与例1和例2不同,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可以位于施力部1031和衔铁20之间,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具有与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相对应的通孔,可以利用扳手、改锥等通过该通孔来旋入或旋出主动螺钉106。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使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内旋出一定的圈数,由于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抵接于施力部1031靠近衔铁20的端面,因此在主动螺钉106旋出时会顶起施力部1031,带动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释放连接件104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导致释放部1032远离施力部1031的尾部抵接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保持释放状态。
例4,与上述例1、例2和例3均不同,主动螺钉106与施力部1031螺纹配合,主动螺钉106不再穿设于定子10或衔铁20中,而是主动螺钉106的尾部可以抵接于定子10的第一端面11,主动螺钉106避让衔铁20。当旋入主动螺钉106时,从施力部1031旋入的螺杆部分的长度增加,衔铁20与施力部1031之间的距离增大,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释放连接件104形成杠杆结构的支点,释放部1032远离施力部1031的尾部抵接衔铁20,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实现N个摩擦盘50的释放。当旋出主动螺钉106后,解除N个摩擦盘50的释放状态。
上述例1至例4均可以实现主动螺钉106的释放效果,当然,在上述举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其他的结构改进,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35至图39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新型制动器1的衔铁端,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多个释放连接件104和多个作用块107,释放手柄103包括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可以为长条状或长片状,释放部1032可以为环状。释放部1032开设有绕轴线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034,连接孔1034为腰型孔或半腰型孔,即,连接孔1034的形状为非圆形,且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释放连接件104滑动地穿设在连接孔1034中,且锁定在定子10内,衔铁20具有避让释放连接件104的避让孔,释放连接件104可以控制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距离。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一体连接或分体设置,当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分体设置时,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之间具有相互适配的配合结构,平常施力部1031与新型制动器1分开,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配合,旋转施力部1031,释放摩擦盘50。
作用块107设于释放部1032,衔铁20开设有限位槽21,作用块107可以收容于限位槽21内,当施力部1031带动释放部1032相对于新型制动器1绕中心轴线旋转时,释放连接件104与新型制动器1相对静止,连接孔1034用于限制释放手柄103最大的旋转角度,作用块107同步地转入限位槽21内或从限位槽21内转出,从而使衔铁20远离定子10或靠近定子10,实现新型制动器1的制动与释放。
当新型制动器1处于制动状态时,作用块107位于限位槽21内,衔铁20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远离定子10。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向施力部1031施加外力,带动释放部1032旋转,进而带动作用块107从限位槽21内转出,增加释放部1032与衔铁20之间的间距,由于释放连接件104限制了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距离,因此,作用块107只能推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解除制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限位槽21的位置、释放连接件104与连接孔1034的配合位置,可以实现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顺时针与逆时针均可旋转的释放方式。例如,当新型制动器1处于制动状态时,在释放连接件104在轴向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孔1034的中部的情况下,作用块107位于限位槽21内,此时,不论是顺时针旋转释放手柄103,还是逆时针旋转释放手柄103,均可以使作用块107从限位槽21内转出,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当释放手柄103旋转至释放连接件104位于连接孔1034的中部时,恢复制动状态,摩擦盘50不能再自由旋转。
释放连接件104可以为螺钉、螺栓等,释放连接件104的头部抵接于释放部1032背离衔铁20的端面,释放连接件104还可以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抵接于释放部1032和定子10的沉孔底部之间。为了减少释放部1032与衔铁20之间的机械磨损,还可以在释放弹性件105和释放部1032之间设置垫片109。作用块107可以是块状、球状、柱状等结构,对此不做限制,通过作用块107的平面、斜面、弧面等与衔铁20作用,从而使衔铁20在轴向上靠近或远离定子10,因此,具有平面、斜面、弧面等形状的作用块107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释放手柄103在轴向上的移动距离取决于作用块107的厚度,因此操作者在操作手动释放组件100时不需要考虑手动释放组件100的顶起行程,且释放手柄103没有弯折设置,可以减小释放手柄103在轴向上的厚度,从而减小新型制动器1的整体厚度,使得新型制动器1可以方便操作,更适应于狭窄空间,拓宽了应用场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限位槽21和作用块107,利用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楔形块插入释放部1032与衔铁20之间,通过楔形块挤压衔铁20,使衔铁20靠近定子10,从而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通过拔出楔形块,实现摩擦盘50的压紧。楔形块可以插入释放部1032与衔铁20之间的最大轴向厚度等于释放部1032与衔铁20之间的最大距离,楔形块可以滑动地连接于定子10或释放手柄103,也可以为独立的工具。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40和图41所示,与实施例五不同,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新型制动器1的定子端,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多个释放连接件104和多个作用块107,释放手柄103包括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可以为长条状或长片状,释放部1032可以为环状。释放部1032开设有绕轴线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034,连接孔1034为腰型孔或半腰型孔,即,连接孔1034的形状为非圆形,且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释放连接件104滑动地穿设在连接孔1034中,且滑动地穿过定子10并锁定在衔铁20内。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一体连接或分体设置,当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分体设置时,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之间具有相互适配的配合结构,平常施力部1031与新型制动器1分开,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施力部1031与释放部1032配合,旋转施力部1031,释放摩擦盘50。
作用块107设于释放部1032,定子10开设有限位槽21,作用块107可以收容于限位槽21内,释放连接件104还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抵接于释放部1032和释放连接件104的头部之间,释放弹性件105用于提供使释放部1032靠近定子10的弹力。当施力部1031带动释放部1032相对于新型制动器1绕中心轴线旋转时,释放连接件104与新型制动器1相对静止,连接孔1034用于限制释放手柄103最大的旋转角度,作用块107同步地转入限位槽21内或从限位槽21内转出,从而使衔铁20远离定子10或靠近定子10,实现新型制动器1的制动与释放。
当新型制动器1处于制动状态时,作用块107位于限位槽21内,N个活动板60压紧N个摩擦盘50,衔铁20在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远离定子10。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向施力部1031施加外力,带动释放部1032旋转,进而带动作用块107从限位槽21内转出,增加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间距,释放连接件104的头部与释放部1032之间的释放弹性件105被压缩,释放部1032带动释放连接件104的头部远离定子10,由于释放连接件104与衔铁20固定连接,释放连接件104带动衔铁20靠近定子10,衔铁20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解除制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限位槽21的位置、释放连接件104与连接孔1034的配合位置,可以实现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顺时针与逆时针均可旋转的释放方式。例如,当新型制动器1处于制动状态时,在释放连接件104在轴向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孔1034的中部的情况下,作用块107位于限位槽21内,此时,不论是顺时针旋转释放手柄103,还是逆时针旋转释放手柄103,均可以使作用块107从限位槽21内转出,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当释放手柄103旋转至释放连接件104位于连接孔1034的中部时,恢复制动状态,摩擦盘50不能再自由旋转。
释放连接件104可以为螺钉、螺栓等,为了减少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机械磨损,还可以在释放弹性件105和释放部1032之间设置垫片109。作用块107可以是块状、球状、柱状等结构,对此不做限制,通过作用块107的平面、斜面、弧面等与定子10作用,从而使衔铁20在轴向上靠近或远离定子10,因此,具有平面、斜面、弧面等形状的作用块107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释放手柄103在轴向上的移动距离取决于作用块107的厚度,因此操作者在操作手动释放组件100时不需要考虑手动释放组件100的顶起行程,且释放手柄103没有弯折设置,可以减小释放手柄103在轴向上的厚度,从而减小新型制动器1的整体厚度,使得新型制动器1可以方便操作,更适应于狭窄空间,拓宽了应用场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手动释放组件100位于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释放连接件104穿过释放部1032后锁定在第一个活动板60,且释放连接件104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由于释放连接件104与第一个活动板60固定连接,因此,在不对释放连接件104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释放连接件104与第一个活动板60在理论上不会改变配合关系,释放连接件104可以起到拉动第一个活动板60的作用,进而释放摩擦盘5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限位槽21和作用块107,利用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楔形块插入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使衔铁20靠近定子10,从而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通过拔出楔形块,实现摩擦盘50的压紧。楔形块可以插入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最大轴向厚度等于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最大距离,楔形块可以滑动地连接于定子10或释放手柄103,也可以为独立的工具。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施力部1031,直接利用具有斜面或弧面的楔形块插入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通过释放部1032带动衔铁20靠近定子10,衔铁20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远离摩擦盘50,从而实现摩擦盘50的释放;通过拔出楔形块,实现摩擦盘50的压紧。楔形块可以插入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最大轴向厚度等于释放部1032与定子10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实施例七中,如图42和图43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定子端,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释放手柄103包括彼此连接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所构成的形状为V型或类似形状,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之间弯折设置并形成弯折处1033;从动螺钉108依次滑动穿过释放部1032和定子10,并与衔铁20螺纹连接,从动螺钉108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抵接于释放部1032和定子10的沉孔底部之间。从动螺钉108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从动螺钉108设有两个,两个从动螺钉108对称分布,两个从动螺钉108的中心连线穿过新型制动器1的中心,使手动释放组件100对衔铁20的拉力更加均匀。
由于从动螺钉108与衔铁20为螺纹配合关系,因此,在不对从动螺钉108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从动螺钉108与衔铁20在理论上不会改变配合关系,当主动螺钉106带动从动螺钉108在轴向上移动时,从动螺钉108可以起到拉动衔铁20的作用。由于从动螺钉108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未手动释放时,利用释放弹性件105使释放手柄103与衔铁20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在释放手柄103受外力时,释放弹性件105还具有缓冲作用,实现在释放过程中的振幅衰减,降低释放手柄103与定子10之间的碰撞噪音。
主动螺钉106的设置方式有多种,现在举例说明。
例1,主动螺钉106穿过施力部1031,从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拧入定子10,并与定子10螺纹配合,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抵接于施力部1031背离定子10的端面。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入定子10,主动螺钉106带动施力部1031靠近定子10,弯折处1033可以作为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支点,基于杠杆原理,释放部1032被拉起,带动从动螺钉108远离定子10,同时从动螺钉108拉动衔铁20,使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衔铁20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新型制动器1保持释放状态。
当需要解除释放状态时,将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中旋出,杠杆原理失效,利用弹性件40的弹力将衔铁20弹起,N个活动板60压紧N个摩擦盘50,起到制动的作用。
例2,在例1的基础上,在主动螺钉106上设置抵接件,该抵接件使得施力部1031固定在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与抵接件之间,抵接件具体为螺母、卡簧等。本实施例中,由于主动螺钉106与施力部1031同步运动,因此,当旋出主动螺钉106时,施力部1031带动释放部1032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释放部1032拉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N个摩擦盘50被释放,从而实现释放摩擦盘50的效果。即,当主动螺钉106旋入时,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实现释放摩擦盘50的效果,当主动螺钉106旋出时,利用主动螺钉106与施力部1031的同步性实现释放摩擦盘50的效果。如此设置,手动释放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和便利,拓宽了新型制动器1的应用场景。
例3,与例1和例2不同,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可以位于施力部1031和定子10之间,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具有与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相对应的通孔,可以利用扳手、改锥等通过该通孔来旋入或旋出主动螺钉106。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使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内旋出一定的圈数,由于主动螺钉106的螺钉头部抵接于施力部1031靠近定子10的端面,因此在主动螺钉106旋出时会顶起施力部1031,带动施力部1031及释放部1032远离定子10,拉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与衔铁20连接的第一个活动板60向远离N个摩擦盘50的方向移动,使得N个活动板60不再挤压N个摩擦盘50。
例4,与例1、例2和例3均不同,主动螺钉106与施力部1031螺纹配合,主动螺钉106不再与定子10螺纹配合,而是主动螺钉106的尾部可以抵接于定子10的第二端面12。当旋入主动螺钉106时,从施力部1031旋入的螺杆部分的长度增加,定子10与施力部1031之间的距离增大,施力部1031在轴向上远离定子10,进而释放部1032远离定子10,带动衔铁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向靠近定子10的方向移动,使得N个活动板60不再挤压N个摩擦盘50。当旋出主动螺钉106时,解除摩擦盘50的释放状态。
上述例1至例4均可以实现主动螺钉106的释放效果,当然,在上述举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进行其他的结构改进,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八中,如图44和图45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定子端,与实施例七不同,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主动螺钉106、从动螺钉108和释放连接件104,释放手柄103和主动螺钉106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七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从动螺钉108滑动穿过释放部1032,并与第一个活动板60固定连接,由于从动螺钉108与第一个活动板60固定连接,因此,在不对从动螺钉108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从动螺钉108与第一个活动板60在理论上不会改变配合关系,从动螺钉108可以起到拉动第一个活动板60的作用,进而释放摩擦盘50,并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拉动衔铁20;未手动释放时,释放部1032与从动螺钉108之间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释放连接件104滑动穿过释放部1032并锁定在定子10内,且释放连接件104套设有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的作用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从动螺钉108可以设置多个,例如,从动螺钉108设有两个,两个从动螺钉108对称分布,两个从动螺钉108的中心连线穿过新型制动器1的中心。
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入定子10,主动螺钉106带动施力部1031靠近定子10,弯折处1033可以作为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支点,基于杠杆原理,释放部1032被拉起,带动从动螺钉108远离定子10,同时从动螺钉108拉起第一个活动板60,摩擦盘50被释放。当需要解除释放状态时,将主动螺钉106从定子10中旋出,杠杆原理失效,利用弹性件40的弹力将衔铁20弹起,衔铁20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压紧摩擦盘50,起到制动的作用。
当然,主动螺钉106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实施例七中例2、例3和例4的方式,区别主要在于从动螺钉108带动活动板60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实施例七得到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例九中,如图46和图47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定子端,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释放手柄103包括彼此连接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之间弯折设置,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形成杠杆结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弯折处1033构成杠杆结构的支点;主动螺钉106滑动穿过施力部1031与第一个活动板60螺纹连接,从动螺钉108滑动穿过释放部1032与第一个活动板60螺纹连接。
例如,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所构成的形状为V型或类似形状,主动螺钉106设有一个,从动螺钉108设有两个,主动螺钉106与两个从动螺钉108在新型制动器1上均匀分布,中心连线为等边三角形,释放部1032关于施力部1031呈轴对称设置,在对称轴线方向上,主动螺钉106到弯折处1033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从动螺钉108到弯折处1033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为第二距离的两倍,可以使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对第一个活动板60的拉力大小相同,第一个活动板60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使衔铁20和定子10之间的间隙更加均匀,从而保证对摩擦盘50进行制动与释放的可靠性,减少对释放手柄103的结构强度的不良影响,提高释放手柄103的使用寿命。
由于从动螺钉108与第一个活动板60为螺纹配合关系,因此,在不对从动螺钉108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从动螺钉108与第一个活动板60在理论上不会改变配合关系,从动螺钉108可以起到拉动第一个活动板60的作用。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入第一个活动板60,施力部1031与第一个活动板60之间的间距减小,主动螺钉106拉动第一个活动板60远离摩擦盘50,同时,弯折处1033与定子10抵接,弯折处1033构成杠杆结构的支点,施力部1031被下压,释放部1032被上抬,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一起带动第一个活动板60远离摩擦盘50。当需要解除释放状态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从动螺钉108的螺钉头部与释放部1032之间可以设有套设于从动螺钉108的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具体可以为橡胶圈、弹簧、弹片等,未手动释放时,利用释放弹性件105使释放手柄103与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都没有接触,不影响衔铁20正常的吸合与释放,利用释放弹性件105的缓冲作用实现在释放过程中的振幅衰减,降低释放手柄103与活动板60之间、释放手柄103与定子10之间的碰撞噪音。
在实施例十中,如图48和图49所示,手动释放组件100设置在定子端,手动释放组件100包括释放手柄103、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释放手柄103包括彼此连接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之间弯折设置,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形成杠杆结构,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的弯折处1033构成杠杆结构的支点;主动螺钉106滑动穿过施力部1031和定子10,并与衔铁20螺纹连接,从动螺钉108滑动穿过释放部1032和定子10,并与衔铁20螺纹连接。
例如,施力部1031和释放部1032所构成的形状为V型或类似形状,主动螺钉106设有一个,从动螺钉108设有两个,主动螺钉106与两个从动螺钉108在新型制动器1上均匀分布,中心连线为等边三角形,释放部1032关于施力部1031呈轴对称设置,在对称轴线方向上,主动螺钉106到弯折处1033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从动螺钉108到弯折处1033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为第二距离的两倍,可以使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对衔铁20的拉力大小相同,进而使衔铁20和定子10之间的间隙更加均匀,从而保证对摩擦盘50进行制动与释放的可靠性,减少对释放手柄103的结构强度的不良影响,提高释放手柄103的使用寿命。
由于从动螺钉108与衔铁20为螺纹配合关系,因此,在不对从动螺钉108施加转动力的情况下,从动螺钉108与衔铁20在理论上不会改变配合关系,从动螺钉108可以起到拉动衔铁20的作用。当需要释放摩擦盘50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入,施力部1031与衔铁20之间的间距减小,主动螺钉106拉动衔铁20靠近定子10,同时,弯折处1033与定子10抵接,弯折处1033构成杠杆结构的支点,施力部1031被下压,释放部1032被上抬,主动螺钉106和从动螺钉108一起带动衔铁20靠近定子10。当需要解除释放状态时,将主动螺钉106旋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从动螺钉108的螺钉头部与释放部1032之间可以设有套设于从动螺钉108的释放弹性件105,释放弹性件105具体可以为橡胶圈、弹簧、弹片等,利用释放弹性件105具有支撑作用,使主动螺钉106未受外力时从动螺钉108的螺钉头部与释放部1032没有接触,在主动螺钉106受外力时,释放弹性件105还具有缓冲作用实现在释放过程中的振幅衰减,降低释放手柄103与从动螺钉108之间的碰撞噪音。
以上实施例列举了手动释放组件100的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手动释放组件100还可以采用其他具体结构,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自由地组合或删减以形成不同的组合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各个组合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说明之后,可以认为说明书已经记载了各个组合实施例,能够支持不同的组合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定子的外周具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使所述定子的外周形成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限位空间;
衔铁,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设置;
主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N个摩擦盘,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且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N个活动板,均为环状结构,均套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且均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N个活动板与所述N个摩擦盘交替设置,第N个活动板与第N个摩擦盘相邻设置,所述第N个摩擦盘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及
装配件,与所述衔铁、第一个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个活动板为距离所述限位台阶最远的一个活动板;
其中,所述主线圈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磁场,使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朝靠近所述定子的方向移动,且所述衔铁带动所述第一个活动板向远离所述N个摩擦盘的方向移动,释放所述N个摩擦盘;
所述N个摩擦盘的外周尺寸均大于所述N个活动板的外周尺寸,且所述N个摩擦盘的外周均具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被配置为与目标设备的制动部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一个配合凸起;或者,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配合凸起,相邻的两个所述配合凸起之间形成配合凹槽;或者,所述配合部为若干个配合凹槽或若干个配合孔;
当N大于1时,N个所述配合部的形状均不同、均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活动板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板的内周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子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适配的定位凹槽,所述装配件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定子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N大于1,所述N个活动板均具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与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为第一定位凹槽,定义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为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均自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第一端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轴向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轴向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N大于1,所述N个活动板均具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与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定子的周向上对齐设置,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个活动板的定位凸起在所述轴向上的投影内部,所述装配件与所述其余活动板的定位凸起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表面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定位凹槽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弧面适配的第二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还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或外侧,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副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和所述装配件彼此独立,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定子适配,选择性地从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伸出所述安装件的锁定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目标设备围合形成密封空间,所述衔铁、所述N个摩擦盘和所述N个活动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且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地罩设于所述目标设备的制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为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定子、所述衔铁适配,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实现所述摩擦盘的释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释放连接件和释放弹性件,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所述释放连接件锁定在所述定子中或所述目标设备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所述释放弹性件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释放手柄在挤压或远离所述衔铁时,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释放连接件、作用块、释放弹性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位于衔铁端,所述衔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释放手柄开设有释放连接孔,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连接孔且固定于所述定子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定子之间,所述作用块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在所述释放手柄旋转时从所述限位槽中滑出或滑入,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或者,
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位于定子端,所述定子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释放手柄开设有释放连接孔,所述释放连接件滑动穿设于所述释放连接孔且固定于所述衔铁或所述第一个活动板中,所述释放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释放连接件且位于所述释放手柄与所述释放连接件的头部之间,所述作用块设于所述释放手柄且在所述释放手柄旋转时从所述限位槽中滑出或滑入,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包括释放手柄、主动螺钉和从动螺钉,所述释放手柄在靠近或远离所述定子时,所述从动螺钉选择性地与所述衔铁或所述第一个活动板适配,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制动器还包括手动释放组件,所述手动释放组件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可作用于所述衔铁与所述目标设备之间,通过挤压所述衔铁,以控制所述定子与所述衔铁之间的间距。
CN202311331146.XA 2023-10-16 2023-10-16 新型制动器 Active CN117072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146.XA CN117072585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型制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1146.XA CN117072585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型制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2585A CN117072585A (zh) 2023-11-17
CN117072585B true CN117072585B (zh) 2024-01-23

Family

ID=8871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1146.XA Active CN117072585B (zh) 2023-10-16 2023-10-16 新型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25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6588A (en) * 1958-04-25 1961-04-26 Bendix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utches
CN2195000Y (zh) * 1994-04-22 1995-04-19 张永利 电动机柴油机新型电磁离合器装置
CN113685465A (zh) * 2021-09-18 2021-11-23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制动器
CN215487347U (zh) * 2020-12-25 2022-01-11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失电式制动器的释放手柄及失电式制动器
CN216812617U (zh) * 2022-05-17 2022-06-24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释放手柄及制动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6588A (en) * 1958-04-25 1961-04-26 Bendix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utches
CN2195000Y (zh) * 1994-04-22 1995-04-19 张永利 电动机柴油机新型电磁离合器装置
CN215487347U (zh) * 2020-12-25 2022-01-11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失电式制动器的释放手柄及失电式制动器
CN113685465A (zh) * 2021-09-18 2021-11-23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制动器
CN216812617U (zh) * 2022-05-17 2022-06-24 奥创动力传动(深圳)有限公司 释放手柄及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2585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7461B (zh) 制动器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7401565B (zh) 一种高精度制动机构
JP3213497U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17072585B (zh) 新型制动器
CN107339339B (zh) 制动器和电机
WO2020057385A1 (zh) 电磁失电制动器
CN110365141A (zh) 轮椅车的直驱轮毂电机
WO2022042475A1 (zh) 可靠性高的电磁失电制动器
KR101221123B1 (ko) 전기브레이크 모터
CN117072586B (zh) 制动器及轮毂电机
CN117072583B (zh) 堆叠式制动器
JP3224233U (ja) モータブレーキ装置
US20230089531A1 (en) Friction Disk and Brake
CN117072584B (zh) 减噪制动器
CN107687488B (zh) 一种电磁制动器
CN208236950U (zh) 一种盘式电磁制动器及机器人关节
CN109505462B (zh) 一种具有手动解锁结构的双弹簧电磁铁
CN117081314B (zh) 轮毂电机
CN221093565U (zh) 降噪制动器及曳引机
CN216951383U (zh) 一种电磁制动器
CN219865988U (zh) 一种电机失电制动器
CN110905942A (zh) 一种对称式干式摩擦电磁失电制动器
US20230086043A1 (en) Magnetic Yoke Iron Core And Brake
CN210769938U (zh) 一种分体式电磁制动器
CN218913546U (zh) 一种用于电磁制动器的驱动与保护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