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2394B -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2394B
CN117072394B CN202311012063.4A CN202311012063A CN117072394B CN 117072394 B CN117072394 B CN 117072394B CN 202311012063 A CN202311012063 A CN 202311012063A CN 117072394 B CN117072394 B CN 117072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outlet
flow path
joint
communic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20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2394A (zh
Inventor
刘春雷
张明明
庹明伟
唐俊杰
陈克友
张炎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he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he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he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he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120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2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2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2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2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2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2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 B62D33/067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2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body
    • B62D43/04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body attached beneath the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6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liners o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14Pumps characterised by muscle-powe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泵,属于手动泵的领域,所述手动泵包括泵体、油罐和分配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轴安装孔,所述分配轴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轴安装孔,所述分配轴与所述泵体形成出油流路和回油流路,所述泵体能够将所述油罐中的液压油泵入所述出油流路,所述回油流路连通于所述油罐;所述泵体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接头至少设有两组,每组所述接头包括两个所述接头;当同一组所述接头中的一个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油流路连通时,同一组所述接头中的另一个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油流路或所述回油流路连通,其他组的所述接头均与所述出油流路隔断。本发明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安装柔性好、控制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泵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商用车中,其驾驶室翻转系统通常通过一手动泵驱动液压缸顶升或回落,以实现驾驶室的顶升翻转和回落。同时,商用车的备胎架也需要通过手动泵驱动一液压缸顶升或回落,以驱动备胎架的上升和回落。
其中,驾驶室的翻转顶升,通常采用差动举升的方式实现;备胎架的升降,通常采用非差动举升的方式实现。由此配置的手动泵既有差动油泵,又有非差动油泵,从而至少要设置两个不同的手动泵方可实现驾驶室油缸和备胎架油缸的供油,从而导致系统配置复杂,成本较高,装配困难,安装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其具有节约成本、装配简单、安装柔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手动泵,所述手动泵包括泵体、油罐和分配轴,所述泵体上设有轴安装孔,所述分配轴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轴安装孔,所述分配轴与所述泵体形成出油流路和回油流路,所述泵体能够将所述油罐中的液压油泵入所述出油流路,所述回油流路连通于所述油罐;
所述泵体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接头至少设有两组,每组所述接头包括两个所述接头;所述分配轴能够相对所述轴安装孔转动以改变所述接头与出油流路或回油流路的连通状态;当同一组所述接头中的一个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油流路连通时,同一组所述接头中的另一个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油流路或所述回油流路连通,其他组的所述接头均与所述出油流路隔断。
在本方案中,手动泵通过泵体将油罐中的液压油加压泵入出油流路中,通过转动分配轴改变多个接头与回油流路或出油流路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各个接头的出油或回油。具体的,同一组接头中的一个接头连通出油流路时,另一个接头连接于出油流路,此时该组接头连接的液压缸实现差动顶出;或,同一组接头中的一个接头连接于出油流路,另一个接头连接于回油流路,此时该组接头连接的液压缸实现非差动顶出或回缩。当一组接头中的至少一个接头连接于出油流路时,其他组的接头均与出油流路隔断,使得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液压缸在工作,避免一个手动泵同时为多个液压缸供油导致压力不足或压力不平衡的情况。由此,仅需设置一个手动泵,即可实现两个或多个液压缸的液压供油和流路切换,减少了手动泵的数量,方便手动泵的安装,提升了应用该手动泵的系统的安装柔性,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较佳地,所述出油流路设置于所述分配轴内并贯穿所述分配轴的周侧形成至少两个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密封隔绝于所述轴安装孔;所述轴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接头一一对应连通的连通口;在每个所述连通口所处的所述分配轴的径向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油口。
在本方案中,接头通过连通口与轴安装孔连通,每个连通口所处的分配轴的径向截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口,从而通过转动手动泵能够使得一个出油口与连通口连通,从而实现出油流路与接头的连通。同时每个出油口均密封隔绝于轴安装孔,使得当出油口与连通口对准时,液压油能够流入连通口中而不会进入轴安装孔,当出油口与连通口错开时,出油口被封堵而使得液压油不会流入轴安装孔中。由此实现出油流路与接头的连通于隔断。
较佳地,所述回油流路包括回油孔和回油腔,所述回油孔连通于所述油罐,所述回油腔设置于所述分配轴的外周侧与所述轴安装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孔连通,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出油口密封隔断;在每个所述连通口所处的所述分配轴的径向截面上均设有至少部分所述回油腔。
在本方案中,在每个连通口所处的分配轴的径向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部分回油腔,从而,分配轴转动至回油腔与连通口对准连通时,接头与回油流路连通,该接头连接的液压缸中的腔室中的液压油能够依次经接头、连通口、回油腔和回油孔回流至油罐中,实现液压缸的回缩。
较佳地,所述分配轴的周侧设置有一圈连通于所述轴安装孔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内腔形成所述回油腔;所述回油孔开设于所述泵体并与所述轴安装孔连通,
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回油槽内,所述出油口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抵接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轴安装孔的内壁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分配轴的周侧开设一环形的回油槽,该环形的回油槽与轴安装孔的内壁围合出回油腔,回油孔设置于泵体上并与轴安装孔连通,进而连通回油槽。该种回油腔的设置方式具有成型简单、分配轴与泵体装配方便的效果。
其中,出油口位于回油槽内,出油口通过密封圈与回油槽和轴安装孔隔离开,从而,在转动分配轴时,出油口与连通口错开后,连通口能够及时连通回油腔,方便接头在连通出油流路与连通回油流路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较佳地,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分配轴的同一径向截面内。
在本方案中,至少两个连通口位于分配轴的同一径向截面中,该两个连通口共用处于该径向截面内的出油口,通过转动分配轴改变出油口的位置能够使得出油口分别连通于该两个连通口,从而简化分配轴的加工。
较佳地,所有所述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分配轴的不同径向截面中。
在本方案中,所有连通口分别位于不同径向截面中,使得各个连通口所处的径向截面内都至少有一个出油口,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各个连通口与各个出油口相对独立,不同截面的出油口和连通口不易相互影响,适于设置较多组的接头。
较佳地,所述接头设置有两组,定义两组所述接头中的一组所述接头分别为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两组所述接头中的另一组所述接头分别为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
当所述分配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
当所述分配轴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所述第一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或所述回油流路,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
当所述分配轴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所述第三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或所述回油流路,所述第四接头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
当所述分配轴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均与所述回油流路连通,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出油流路连通。
在本方案中,接头设置有两组以控制两个液压缸的油路。其中,第一接头用于连接第一个液压缸的有杆腔,第二接头用于连接第一个液压缸的无杆腔;第三接头用于连接第二个液压缸的无杆腔,第四接头用于连接第二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当分配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经第一接头流入第一个液压缸的有杆腔,第一个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经第二接头流入回油流路从而回到油罐中,由此实现第一个液压缸的回缩;
当分配轴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流入第一个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第一个液压缸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从回油流路流回油罐,实现第一个液压缸的非差动顶出;或者,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同时进入第一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实现液压缸的差动顶出。在第一个液压缸顶出或回缩的过程中,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此时出油流路中的液压油不会流入第二个液压缸,避免影响第二个液压缸或降低进入第一个液压缸中的液压油压力。
当分配轴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流入第二个液压缸的有杆腔,第二个液压缸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从回油流路流回到油罐中,实现第二个液压缸的回缩。
当分配轴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流入第二个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第二个液压缸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经回油流路流回到油罐中,实现第二个液压缸的非差动顶出;或者,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同时流入第二个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实现第二个液压缸的差动顶出。在第二个液压缸顶出或回缩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此时出油流路中的液压油不会流入第一个液压缸,避免影响第一个液压缸或降低进入第二个液压缸中的液压油压力。
较佳地,分别定义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和所述第四接头对应的所述连通口为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均位于同一过所述分配轴的中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一平行于所述分配轴的轴向的直线上,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位于另一平行于所述分配轴的轴向的直线上;
每个连通口所处的分配轴的径向截面上设有一个出油口,分别定义为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沿所述分配轴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四出油口的夹角为0°,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出油口的夹角为0°。
在本方案中,当分配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通口与第一出油口对准,此时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连通口错开,第三连通口与第三出油口错开,第四连通口与第四出油口错开,此时第一接头连通于出油流路,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当分配轴继续转动90°时,分配轴处于第二位置,第一出油口与第一连通口错开,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三出油口与第三连通口错开,第四出油口与第四连通口错开,此时第二接头连通于出油流路,第一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当分配轴继续转动90°时,分配轴处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出油口与第一连通口错开,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连通口错开,第三出油口与第三连通口错开,第四出油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此时第四接头连通于出油流路,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当分配轴继续转动90°时,分配轴处于第四位置,第一出油口与第一连通口错开,第二出油口与第二连通口错开,第四出油口与第四连通口错开,第三出油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此时第三接头连通于出油流路,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四接头均连通于回油流路。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分配轴每次调节流路时均转动90°,便于控制分配轴转动至各个位置,同时便于示出分配轴当前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位于同一所述分配轴的径向截面,且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三出油口重合。
在本方案中,第二连通口与第三连通口位于同一分配轴的径向截面内,使得第三出油口能够与第二出油口重合,从而仅需一个出油口即可实现出油流路与第二接头或第三接头连通,节省分配轴开孔的工序,同时能够降低出油口沿分配轴轴向的总布置长度,从而能够降低分配轴的上对应的回油槽的长度,方便分配轴的加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液压系统,其包括驾驶室油缸、备胎架油缸和如上所述的手动泵,所述驾驶室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一一对应连接于一组所述接头中的两个接头,所述备胎架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一一对应连接于另一组所述接头中的两个接头。
在本方案中,该车辆液压系统使用上述手动泵,从而通过一个手动泵即可实现驾驶室油缸和备胎架油缸的控制,节省了手动泵的成本,提升了该车辆液压系统的安装柔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手动泵的同一组接头中的一个接头连通出油流路时,另一个接头连接于出油流路,此时该组接头连接的液压缸实现差动顶出;或,同一组接头中的一个接头连接于出油流路,另一个接头连接于回油流路,此时该组接头连接的液压缸实现非差动顶出或回缩,从而仅需设置一个手动泵,即可实现两个或多个液压缸的液压供油和流路切换,减少了手动泵的数量,方便手动泵的安装,提升了应用该手动泵的系统的安装柔性,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动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动泵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泵体与分配轴配合时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泵体的剖面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泵体与分配轴配合时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泵体与分配轴配合时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泵体与分配轴配合时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
1000、车辆液压系统;100、手动泵;110、泵体;111、主体;112、摇臂轴合件;113、柱塞合件;114、泵油通道;115、换气塞合件;120、油罐;130、分配轴;131、操作部分;132、进油部分;1321、进油腔;1322、密封环;133、分配部分;134、手柄;135、密封圈;140、出油流路;141、出油口;1411、第一出油口;1412、第二出油口;1413、第三出油口;1414、第四出油口;1415、差动出油口;150、回油流路;151、回油孔;152、回油腔;160、接头;161、第一接头;162、第二接头;163、第三接头;164、第四接头;170、轴安装孔;171、连通口;1711、第一连通口;1712、第二连通口;1713、第三连通口;1714、第四连通口;200、驾驶室油缸;300、备胎架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液压系统1000,参照图1,该车辆液压系统1000包括手动泵100、驾驶室油缸200和备胎架油缸300。驾驶室油缸200连接于手动泵100,用于顶升驾驶室。备胎架油缸300连接于手动泵100,用于控制备胎架带动备胎伸出或收缩。手动泵100用于控制驾驶室油缸200和备胎架顶出油缸顶出或回缩。此处的顶出是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油缸的缸体,回缩是指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油缸的缸体内。驾驶室油缸200顶出时驱动驾驶室举升;驾驶室油缸200回缩时驾驶室回落。备胎架油缸300朝向下方设置,当备胎架油缸300顶出时驱动备胎架下落;当备胎架油缸300回缩时驱动备胎架上升。
参照图2和图3,该手动泵100包括泵体110、油罐120和分配轴130。泵体110固定于油罐120,用于将油罐120中的液压油泵出。泵体110上设有轴安装孔170,分配轴130的至少部分插入并配合于轴安装孔170。
分配轴130与泵体110形成有出油流路140和回油流路150,泵体110能够将油罐120中的液压油泵入出油流路140。回油流路150连通于油罐120以将回流的液压油重新送入油罐120中。其中,泵体110上设有至少两组接头160,每组接头160包括两个接头160。通过转动分配轴130,能够改变各个接头160与出油流路140或回油流路150的连通状态,从而实现液压油路的切换。
由此,手动泵100通过泵体110将油罐120中的液压油加压泵入出油流路140中,通过转动分配轴130改变多个接头160与回油流路150或出油流路140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各个接头160的出油或回油。具体的,同一组接头160中的一个接头160连通出油流路140时,另一个接头160连接于出油流路140,此时该组接头160连接的液压缸实现差动顶出。或者同一组接头160中的一个接头160连接于出油流路140,另一个接头160连接于回油流路150,此时该组接头160连接的液压缸实现非差动顶出或回缩。当一组接头160中的至少一个接头160连接于出油流路140时,其他组的接头160均与出油流路140隔断,使得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液压缸在工作,避免一个手动泵100同时为多个液压缸供油导致压力不足或压力不平衡的情况。从而仅需设置一个手动泵100,即可实现两个或多个液压缸的液压供油和流路切换,减少了手动泵100的数量,方便手动泵100的安装,提升了应用该手动泵100的系统的安装柔性,降低了整体的成本。
参照图2和图3,泵体110包括主体111、摇臂轴合件112和柱塞合件113。主体111内设置一连通于油罐120和出油流路140的泵油通道114,柱塞合件113设置于泵油通道114中并活动连接于摇臂轴合件112。摇臂轴合件112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上。用户上下往复转动摇臂轴合件112时能够带动柱塞合件113往复运动以将油罐120中的液压油压入出油通道中。
柱塞合件113设置有可调节的溢流阀,当泵体110液压油压力达到溢流阀开启压力时,溢流阀打开并泄压,对泵体110进行保护。
泵油通道114的上端设置有一换气塞合件115,供油罐120进行换气以平衡油罐120中的压力,并形成封闭的油池,避免油罐120中因液压油被泵出形成负压导致油罐120中的液压油难以继续泵出。
参照图3和图4,出油流路140设置于分配轴130内。其中,分配轴130包括沿分配轴130的轴向依次连接的操作部分131、进油部分132和分配部分133。操作部分131露出于轴安装孔170外,进油部分132和分配部分133均配合于轴安装孔170内。泵油通道114连通于轴安装孔170,进油部分132正对于泵油通道114的端部,且出油流路140在进油部分132贯穿进油部分132的周侧与泵油通道114连通,从而泵油通道114内压出的液压油能够在进油部分132流入出油流路140中。
操作部分131连接有一根手柄134,以便于用户转动分配轴130。
其中,进油部分132周向开设有一圈环形的凹槽,使得进油部分132与轴安装孔170内壁配合形成一环状的进油腔1321。进油腔1321同时连通于泵油通道114和出油流路140,从而无论分配轴130如何转动,均能够保证泵油通道114内的液压油能够正常流入出油流路140中。
进油部分132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环槽,两个环槽内各设置有一个密封环1322,两个密封环1322均抵接于轴安装孔170内壁和进油部分132的外周侧。进油腔1321位于进油部分132的两个密封环1322之间。由此通过两个密封环1322密封进油腔1321,避免液压油从进油部分132的端部流出轴安装孔170或未经出油流路140而流入到分配部分133的外周。
出油流路140在分配部分133内并贯穿分配部分133的周侧形成至少两个出油口141。轴安装孔17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各个接头160一一对应连通的连通口171,接头160通过连通口171与轴安装孔170连通。在每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口141,每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口141,从而通过转动手动泵100能够使得每个连通口171均能至少与一个出油口141连通,从而实现出油流路140与接头160的连通。
其中,出油口141密封隔绝于轴安装孔170,使得当出油口141与连通口171对准时,液压油能够流入连通口171中而不会进入轴安装孔170;当出油口141与连通口171错开时,出油口141被封堵而使得液压油不会流入轴安装孔170中,实现出油流路140与接头160的连通于隔断。
参照图3至图5,回油流路150包括回油孔151和回油腔152。回油孔151连通于油罐120,回油腔152设置于分配轴130的外周侧与轴安装孔170的内壁之间。回油腔152与回油孔151连通,且回油腔152与出油口141密封隔断。在每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均设有至少部分回油腔152,从而,分配轴130能够转动至回油腔152与连通口171对准连通,接头160与回油流路150连通,该接头160连接的液压缸中的腔室中的液压油能够依次经接头160、连通口171、回油腔152和回油孔151回流至油罐120中,实现液压缸的回缩。
本实施例中,分配轴130的周侧设置有连通于轴安装孔170的回油槽,回油槽与轴安装孔170的内壁围合出回油腔152。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轴安装孔170内壁开槽使得分配部分133与轴安装孔17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该回油腔152。
本实施例中,出油口141位于回油槽内,且出油口141设置有一密封圈135,密封圈135密封抵接于出油口141和轴安装孔170的内壁之间。出油口141通过密封圈135与回油槽和轴安装孔170隔离开,从而,在转动分配轴130时,出油口141与连通口171错开后,连通口171能够及时连通回油腔152,方便接头160在连通出油流路140与连通回油流路150两个状态之间切换。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内,出油口141与连通口171错开后即密封隔断于接头160,接头160立刻与回油腔152连通,使得接头160仅在连通于出油流路140和连通于会有流道两种状态中切换。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出油口141也可不设置于回油腔152中,即在分配轴130转动至出油口141与连通口171错开时,连通口171也可受分配轴130周侧阻挡而既不连通于出油流路140,也不连通于回油流路150。
本实施例中,回油槽为一沿分配部分133的周侧环状设置的环形槽,沿分配部分133的轴向,回油槽的长度大于分配部分133上出油口141分布的总长度(即回油槽的长度大于所有连通口171分布的总长度),由此保证了每个连通口171均能够与回油槽连通。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回油槽也可包括多个与出油口141一一对应的较窄的环形槽,每个环形槽均沿分配部分133的周向延伸,相邻两个环形槽之间开设水平槽以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回油孔151开设于轴安装孔170的内壁并穿过泵体110与油罐120连通,回油孔151通过轴安装孔170与回油腔152连通。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回油孔151也可开设于分配轴130内并与回油腔152连通。
分配部分133远离进油部分132的一端周向设置有一环槽,该环槽内设置有一密封环1322。回油腔152位于分配部分133的密封环1322和回油部分的靠近分配部分133的一个密封环1322之间。由此通过两个密封环1322将回油腔152两端密封,避免液压油泄漏。
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通口171位于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内,从而该两个连通口171共用处于该径向截面内的出油口141,通过转动分配轴130改变出油口141的位置能够使得出油口141分别连通于该两个连通口171,从而简化分配轴130的加工。
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所有连通口171分别位于分配轴130的不同径向截面中,使得各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径向截面内都至少有一个出油口141,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各个连通口171与各个出油口141相对独立,不同截面的出油口141和连通口171不易相互影响,适于设置较多组的接头160。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手动泵100,具体以设置两组接头160的方式为例。两组接头160分别用于连接驾驶室油缸200和备胎架油缸300。两组接头160中的一组接头160分别为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两组接头160中的另一组接头160分别为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其中,第一接头161用于连接驾驶室油缸200的有杆腔,第二接头162用于连接驾驶室油缸200的无杆腔;第三接头163用于连接备胎架油缸300的有杆腔,第四接头164用于连接备胎架油缸300的无杆腔。
本实施例中,该手动泵100设置有四个档位。具体的,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接头161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二接头162、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经第一接头161流入驾驶室油缸200的有杆腔,驾驶室油缸200的无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经第二接头162流入回油流路150从而回到油罐120中,由此实现驾驶室油缸200的回缩,驾驶室回落。
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接头162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一接头161连通于出油流路140或回油流路150,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流入驾驶室油缸200的无杆腔中,驾驶室油缸200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从回油流路150流回油罐120,实现驾驶室油缸200的非差动顶出。或者,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同时进入驾驶室油缸20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实现驾驶室油缸200的差动顶出,由此实现驾驶室的举升。
在驾驶室油缸200顶出或回缩的过程中,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此时出油流路140中的液压油不会流入备胎架油缸300,避免影响第二个液压备胎架油缸300或降低进入驾驶室油缸200中的液压油压力。
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三接头163连通于回油流路150或出油流路140,第四接头164连通于出油流路140。此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流入备胎架油缸300的无杆腔,备胎架油缸300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从回油流路150流回到油罐120中,实现备胎架油缸300的非差动顶出;或者,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同时流入备胎架油缸30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中,实现第二个液压缸的差动顶出。由此实现备胎架和备胎的下落。
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接头161、第二接头162和第四接头164均与回油流路150连通,第三接头163与出油流路140连通。此时液压油能够从出油流路140流入备胎架油缸300的有杆腔中,备胎架油缸300的无杆腔中的液压油能够经回油流路150流回到油罐120中,实现第二个液压缸的回缩。由此实现备胎架和备胎的上升。
在第二个液压缸顶出或回缩时,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此时出油流路140中的液压油不会流入驾驶室油缸200,避免影响驾驶室油缸200或降低进入备胎架油缸300中的液压油压力。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分别定义与第一接头161、第二接头162、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对应的连通口171为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连通口1714(此处的对应是指该连通口171与该接头160处于分配轴130的同一截面中)。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连通口1714均位于同一过分配轴130的中轴线的轴向截面上,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二连通口1712位于一平行于分配轴130的轴向的直线上,第三连通口1713与第四连通口1714位于另一平行于分配轴130的轴向的直线上。
定义两个连通口171在轴安装孔170的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与轴安装孔170的中轴线的垂直连线的夹角为两个连通口171的夹角。则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二连通口1712的夹角为0°,第三连通口1713与第四连通口1714的夹角为0°,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三连通口1713的夹角为180°。
参照图3至图6,每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设有一个出油口141,分别定义为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定义两个出油口141在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上的投影与分配轴130的中轴线的垂直连线的夹角为两个出油口141的夹角。沿分配轴130的转动方向,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二出油口1412的夹角为90°,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四出油口1414的夹角为0°,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三出油口1413的夹角为0°。
由此,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一出油口1411对准,此时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二连通口1712错开,第三连通口1713与第三出油口1413错开,第四连通口1714与第四出油口1414错开。第一接头161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二接头162、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时,分配轴130处于第二位置,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一连通口1711错开,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二连通口1712连通,第三出油口1413与第三连通口1713错开,第四出油口1414与第四连通口1714错开。此时第二接头162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一接头161、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时,分配轴130处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一连通口1711错开,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二连通口1712错开,第三出油口1413与第三连通口1713错开,第四出油口1414与第四连通口1714连通。此时第四接头164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一接头161、第二接头162和第三接头163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时,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一连通口1711错开,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二连通口1712错开,第四出油口1414与第四连通口1714错开,第三出油口1413与第三连通口1713连通,此时第三接头163连通于出油流路140,第一接头161、第二接头162和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通过该种设置方式,使得分配轴130每次调节流路时均转动90°,便于控制分配轴130转动至各个位置,同时便于示出分配轴130当前的位置。
其中,第二连通口1712与第三连通口1713位于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且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三出油口1413重合(第二出油口1412即为第三出油口1413)。从而仅需一个出油口141即可实现出油流路140与第一接头161或第四接头164连通,节省分配轴130开孔的工序,同时能够降低出油口141沿分配轴130轴向的总布置长度,从而能够降低分配轴130的上对应的回油槽的长度,方便分配轴130的加工。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均垂直露出于泵体110的下侧表面,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均垂直露出于泵体110的正侧表面,从而便于通过管道将各个接头160与液压缸连接起来。为方便接头160的设置,可在泵体110内开设连通于接头160和对应的连通口171的通道,从而使得接头160可设置于泵体110表面的任意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该手动泵100并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在车辆液压系统1000,在其他需要用到手动泵100的液压系统中同样适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动泵100,其于实施例1中的手动泵100大致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连通口1712与第三连通口1713位于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四连通口1714位于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内。第二出油口1412与第三出油口1413重合,第一出油口1411与第四出油口1414重合。从而仅需两个出油口141即可实现出油流路140与第一接头161、第二接头162、第三接头163或第四接头164的连通,节省分配轴130开孔的工序,同时能够降低出油口141沿分配轴130轴向的总布置长度,从而能够降低分配轴130的上对应的回油槽的长度,方便分配轴130的加工。
本实施例中,当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711与第一出油口1411(同时也是第四出油口1414)连通,第二连通口1712、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连通口17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一接头161与出油流路140连通,能够实现驾驶室油缸200的缩回。
当分配轴130转动90°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711、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连通口17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二连通口1712与第二出油口1412(同时也是第三出油口1413)连通,第二接头162与出油流路140连通,能够实现驾驶室油缸200非差动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达第三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和第三连通口1713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四连通口1714连通于第四出油口1414(即第二出油口1412),第四接头164与出油流路140连通,能够实现备胎架油缸300的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达第四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和第四连通口17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三连通口1713连通于第三出油口1413(即第一出油口1411),第三接头163出油流路140连通,能够实现备胎架油缸300的缩回。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动泵100,其与实施例1中的手动泵100大致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分配部分133上还设置有另一个出油口141,定义为差动出油口1415。差动出油口1415位于第一出油口1411所在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内,其中,差动出油口1415与第一出油口1411的夹角为90°,差动出油口1415与第二出油口1412的夹角为0°。
当分配轴130处于第一位置时,差动出油口1415、第二出油口1412、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一出油口1411连通于第一连通口1711,第一接头161连通于出油流路140,驾驶室油缸200回缩。
当分配轴130转动90°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出油口1411、第三出油口1413(即第二出油口1412)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二出油口1412连通与第二连通口1712,差动出油口1415连通于第一连通口1711,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均连通于出油流路140,驾驶室油缸200差动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第三位置时,差动出油口1415、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和第三出油口1413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四出油口1414连通于第四连通口1714,第四接头164连通于出油流路140,备胎架油缸300非差动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第四位置时,差动出油口1415、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三出油口1413连通于第三回油口(即第二回油口),第三接头163连通于出油流路140,备胎架油缸300回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手动泵100,其与实施例1中的手动泵100大致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分配位于分配轴130的四个不同的径向截面上。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位于分配轴130的四个不同的径向截面上。
当分配轴1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出油口1412、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一出油口1411连通于第一连通口1711,第一接头161连通于出油流路140,驾驶室油缸200回缩。
当分配轴130转动90°到第二位置时,第一出油口1411、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二出油口1412连通与第二连通口1712,第二接头162连通于出油流路140,驾驶室油缸200非差动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第三位置时,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和第三出油口1413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四出油口1414连通于第四连通口1714,第四接头164连通于出油流路140,备胎架油缸300非差动顶出。
当分配轴130继续转动90°到第四位置时,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和第四出油口1414均连通于回油流路150,第三出油口1413连通于第三回油口,第三接头163连通于出油流路140,备胎架油缸300回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泵(100)包括泵体(110)、油罐(120)和分配轴(130),所述泵体(110)上设有轴安装孔(170),所述分配轴(130)的至少部分配合于所述轴安装孔(170),所述分配轴(130)与所述泵体(110)形成出油流路(140)和回油流路(150),所述泵体(110)能够将所述油罐(120)中的液压油泵入所述出油流路(140),所述回油流路(150)连通于所述油罐(120);
所述泵体(110)上设有多个接头(160),所述接头(160)至少设有两组,每组所述接头(160)包括两个所述接头(160);所述分配轴(130)能够相对所述轴安装孔(170)转动以改变所述接头(160)与出油流路(140)或回油流路(150)的连通状态;当同一组所述接头(160)中的一个所述接头(160)与所述出油流路(140)连通时,同一组所述接头(160)中的另一个所述接头(160)与所述出油流路(140)或所述回油流路(150)连通,其他组的所述接头(160)均与所述出油流路(140)隔断;所述出油流路(140)设置于所述分配轴(130)内并贯穿所述分配轴(130)的周侧形成至少两个出油口(141),所述出油口(141)密封隔绝于所述轴安装孔(170);
所述轴安装孔(17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接头(160)一一对应连通的连通口(171);在每个所述连通口(171)所处的所述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油口(141);所述回油流路(150)包括回油孔(151)和回油腔(152),所述回油孔(151)连通于所述油罐(120),所述回油腔(152)设置于所述分配轴(130)的外周侧与所述轴安装孔(170)的内壁之间,所述回油腔(152)与所述回油孔(151)连通,且所述回油腔(152)与所述出油口(141)密封隔断;在每个所述连通口(171)所处的所述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均设有至少部分所述回油腔(152);
所述分配轴(130)的周侧设置有一圈连通于所述轴安装孔(170)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内腔形成所述回油腔(152);所述回油孔(151)开设于所述泵体(110)并与所述轴安装孔(170)连通,
所述出油口(141)位于所述回油槽内,所述出油口(141)设置有一密封圈(135),所述密封圈(135)密封抵接于所述出油口(141)和所述轴安装孔(170)的内壁之间;
所述接头(160)设置有两组,定义两组所述接头(160)中的一组所述接头(160)分别为第一接头(161)和第二接头(162),两组所述接头(160)中的另一组所述接头(160)分别为第三接头(163)和第四接头(164);
当所述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161)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140),所述第二接头(162)、所述第三接头(163)和所述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150);
当所述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头(162)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140),所述第一接头(161)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140)或所述回油流路(150),所述第三接头(163)和所述第四接头(164)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150);
当所述分配轴(130)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161)和所述第二接头(162)均连通于所述回油流路(150),所述第三接头(163)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140)或所述回油流路(150),所述第四接头(164)连通于所述出油流路(140);
当所述分配轴(130)转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161)、所述第二接头(162)和所述第四接头(164)均与所述回油流路(150)连通,所述第三接头(163)与所述出油流路(140)连通;
分别定义与所述第一接头(161)、所述第二接头(162)、所述第三接头(163)和所述第四接头(164)对应的所述连通口(171)为第一连通口(1711)、第二连通口(1712)、第三连通口(1713)和第四连通口(1714),所述第一连通口(1711)、所述第二连通口(1712)、所述第三连通口(1713)和所述第四连通口(1714)均位于同一过所述分配轴(130)的中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一连通口(1711)与所述第二连通口(1712)位于一平行于所述分配轴(130)的轴向的直线上,所述第三连通口(1713)与所述第四连通口(1714)位于另一平行于所述分配轴(130)的轴向的直线上;
每个连通口(171)所处的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上设有一个出油口(141),分别定义为第一出油口(1411)、第二出油口(1412)、第三出油口(1413)和第四出油口(1414);沿所述分配轴(130)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出油口(1411)与所述第二出油口(1412)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出油口(1411)与所述第四出油口(1414)的夹角为0°,所述第二出油口(1412)与所述第三出油口(1413)的夹角为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泵,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口(171)位于所述分配轴(130)的同一径向截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连通口(171)分别位于所述分配轴(130)的不同径向截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口(1712)与所述第三连通口(1713)位于同一所述分配轴(130)的径向截面,且所述第二出油口(1412)与所述第三出油口(1413)重合。
5.一种车辆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油缸(200)、备胎架油缸(300)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泵(100),所述驾驶室油缸(20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一一对应连接于一组所述接头(160)中的两个接头(160),所述备胎架油缸(300)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一一对应连接于另一组所述接头(160)中的两个接头(160)。
CN202311012063.4A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Active CN117072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2063.4A CN117072394B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2063.4A CN117072394B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2394A CN117072394A (zh) 2023-11-17
CN117072394B true CN117072394B (zh) 2024-04-12

Family

ID=8870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2063.4A Active CN117072394B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239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4719A1 (de) * 1995-02-14 1996-08-22 Weber Hydraulik Gmbh Kippvorrichtung für Fahrerhäuser von Lastkraftwagen
EP1028051A1 (de) * 1999-02-10 2000-08-16 Weber-Hydraulik GmbH Kippvorrichtung für Fahrerhäuser von Lastkraftwagen
CN203655555U (zh) * 2013-12-23 2014-06-18 东风汽车公司 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用整体式手动电动泵
CN110566527A (zh) * 2019-09-26 2019-12-13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驱动系统
CN112983904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系统用差动液压泵
CN215171179U (zh) * 2021-06-30 2021-12-14 先导液压(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的四位四通液压泵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4719A1 (de) * 1995-02-14 1996-08-22 Weber Hydraulik Gmbh Kippvorrichtung für Fahrerhäuser von Lastkraftwagen
EP1028051A1 (de) * 1999-02-10 2000-08-16 Weber-Hydraulik GmbH Kippvorrichtung für Fahrerhäuser von Lastkraftwagen
CN203655555U (zh) * 2013-12-23 2014-06-18 东风汽车公司 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用整体式手动电动泵
CN110566527A (zh) * 2019-09-26 2019-12-13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驱动系统
CN112983904A (zh) * 2019-12-02 2021-06-18 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翻转系统用差动液压泵
CN215171179U (zh) * 2021-06-30 2021-12-14 先导液压(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的四位四通液压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2394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6159A1 (de) Aggregat zum fördern von kraftstoff vom vorratstank zu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3216474B (zh) 具有多个排量的液压传动回路
CN1914446A (zh) 流量控制阀和带有该流量控制阀的缸设备
EP1211421A3 (en) Rotary hydraulic vane pump with hydraulic vane actuation
CN117072394B (zh) 一种手动泵及包含其的车辆液压系统
DE602004003761T2 (de) Schrägscheiben-Pumpe oder -Motor
WO2016151984A1 (ja) スイベルジョイント
DE2802504C2 (de) Verteilerdrehschieber für hydraulische Kolbenmotore
US4647112A (en) Rotary cutter for gouging out ore from mine faces
US20230193930A1 (en) Electric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and moving structure body
US20040113424A1 (en) Rotary transmission leadthrough for fluid systems
CN2217124Y (zh) 一种高压双联齿轮泵
CN201513332U (zh) 一种分抽混出抽油泵
CN215908175U (zh) 一种由多个行程相同液压油缸串联组成的多级液压油缸
CN210087562U (zh) 一种一体式多排高压径向多柱塞变量泵
CN101581301A (zh) 一种叶片泵/马达
CN102748278A (zh) 一种叶片泵/马达
KR101990319B1 (ko) 정유압 변속장치용 복합 밸브
AU593828B2 (en) A liquid intensifier unit
CN112761919A (zh) 内分节增压的往复泵液力端及应用该液力端的往复泵
CN2199335Y (zh) 装溢流阀的多联齿轮泵
CN109099022B (zh)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104832467A (zh) 双排柱塞式轴向液压变压器
CN219911347U (zh) 一种换向阀及驾驶室翻转举升系统
CN204646575U (zh) 多联径向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