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5478A -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5478A
CN117055478A CN202310457184.3A CN202310457184A CN117055478A CN 117055478 A CN117055478 A CN 117055478A CN 202310457184 A CN202310457184 A CN 202310457184A CN 117055478 A CN117055478 A CN 117055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operator
worker
production
evaluation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571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治田康浩
藤本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55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5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7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quality surveillance of prod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368Quality control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在不降低需要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生产管理辅助系统辅助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和由包含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的管理,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具备:设备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设备的工作状态有关的设备工作信息;作业者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作业者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作业者工作信息;优先作业判断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以及通知部,在判断为使所述辅助作业优先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对所述作业者进行通知。

Description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半自动机与由作业者进行的作业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线中,若半自动机的作业结束,则作业者需要进行从半自动机回收作业完毕的工件,并且提供用于下一作业的工件等辅助作业。在半自动机成为瓶颈的情况下,作业者以不停止半自动机、不使半自动机等待的方式实施作业。因此,作业者自己负责的其他工序中断。若发生工序的中断,则本来应该实施的作业未实施,因此存在生产出不良品的风险。
对此,提出了如下技术:在作业者和自动机(机器人)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中,计算作业的进展、作业是否按照生产计划进行,根据作业的状况、进展,进行机器人任务以及人作业指示的重组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判定作业是否正在按照生产计划进行,在未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者的呼叫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但它们均不是如下的技术:在半自动机成为等待状态时,提示作业者应该选择中断自己负责的作业而转到半自动机的辅助还是继续进行自己的作业中的哪一个的判断基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93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196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不降低需要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辅助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和由包含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的管理,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备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设备的工作状态有关的设备工作信息;作业者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作业者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作业者工作信息;优先作业判断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以及通知部,在判断为使所述辅助作业优先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对所述作业者进行通知。
由此,在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和由包含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中,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与设备的工作状态有关的设备工作信息和与作业者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作业者工作信息,判断使与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针对设备的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在判断为使辅助作业优先的情况下,通过通知部向作业者通知该情况,因此能够在不降低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具备:设备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设备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即设备生产计划信息;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作业者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即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第1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设备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设备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第2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作业者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由此,优先作业判断部能够基于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和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考虑生产计划来更准确地判断使与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其中,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基于设备工作信息和与设备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来评价设备的生产率,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基于作业者工作信息和与作业者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来评价作业者的生产率,因此能够在不降低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与判断时接近的规定时间段内的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这样,根据与判断时接近的规定时间段内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和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优先与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由此,即使在如果以长的时间为对象进行判断则工作率没有大的差异,但在紧前的时间工作率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在不降低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与到判断时为止的时间相应地进行加权后的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这样,基于与到判断时为止的时间相应地进行加权后的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优先与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由此,即使在如果以长时间为对象进行判断则工作率没有大的差异,但在紧前的时间工作率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在不降低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将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中的所述设备的停止时间排除后,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由此,即使在设备突发性地停止这样的情况下工作率被估计得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排除所述设备的停止时间来评价设备的工作状态,也能够准确地判断优先与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因此能够在不降低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第1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与所述设备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设备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第2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以及与所述作业者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作业者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生产率降低判断部,其判断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是否满足表示生产率的降低的规定条件;以及管理者通知部,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管理者通知部向管理者进行通知。
由此,在设备和作业者的生产率都降低,产生了无法生产出预定数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管理者通知部向管理者进行通知,因此能够催促进行适当的对策,防止无法生产出预定数的事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需要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和作业者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的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中的作业者的作业时间计测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自动机和作业者的目标达成率与阈值的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1: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2: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3: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4:拍摄部;15:图像分析部;111: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4: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Eq:半自动机;W1:作业者。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例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是对单元线CL的生产工序的管理进行辅助的系统,在该单元线CL的生产工序中,由作业者W1、W2进行的工序和由需要作业者W1的工件的准备、回收等辅助作业的半自动机Eq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大致由生产线10侧的结构和办公室20侧的结构构成。生产线10包括单元线CL、收集半自动机Eq的数据的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向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提供半自动机Eq的数据的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拍摄部14、图像分析部15、处理部11以及通知部16。
办公室20是对包含单元线CL的生产线10进行管理的生产线管理者、生产技术负责人等管理者LL进行办公的居室。办公室20包括通过网络与生产线10的处理部11连接的处理部21和通知部22。
处理部11由一般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各功能部。
处理部11包括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3、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5、作业者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6以及判断部117。
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根据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收集到的与半自动机Eq的工作有关的信息,计算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在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3中,根据由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计算出的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和从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取得的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计算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
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根据图像分析部15分析拍摄部14的拍摄数据而检测到的作业者W1(W2也同样)的工作时间(实绩时间)、实绩生产数,计算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在作业者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6中,根据由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计算出的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和从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5取得的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计算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
判断部117将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与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进行比较,在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大于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的情况下,判断为作业者W1应该优先提高作业者W1的工作率,作业者W1不返回半自动机Eq,而是进入自己的作业工序的下一工序。并且,在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小于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的情况下,判断部117判断为应该优先提高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不使半自动机Eq等待而进行半自动机Eq的辅助作业,并通过通知部16通知作业者W1转到半自动机Eq的辅助作业。
另外,在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低于规定的阈值Th1,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也低于规定的阈值Th2的情况下,判断部117判断为异常,通过通知部22向在办公室20办公的生产线管理者等通知该情况。
这样,根据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为了不使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降低,判断作业者W1是推进自己的作业还是转到半自动机Eq的辅助作业,在需要转到半自动机Eq的辅助作业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通知给作业者W1,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该实施例中记载的装置的结构应根据各种条件适当变更。即,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图1表示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整体结构。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包括生产线10侧的结构和办公室20侧的结构。在生产线10中,通过包括作业者W1、W2进行作业的作业台和半自动机Eq的单元线CL进行生产。生产线10具备: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其包括设置于半自动机Eq的传感器等;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其从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收集数据;图像分析部15,其基于拍摄部14的拍摄信息进行在单元线CL上进行作业的作业者W1、W2的动线检测等图像分析;处理部11,其基于由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收集到的数据以及与由图像分析部15检测到的作业者W1、W2的作业者W1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信息进行后述的处理;以及通知部16,其将基于处理部11中的处理而输出的信息通知给在单元线CL上进行作业的作业者W1、W2。另外,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图像分析部15以及处理部11经由网络与设置于办公室20的处理部21连接。在办公室20中设置有处理部21和用于向在办公室20中办公的生产线管理者(生产技术负责人)等管理者LL提供信息的通知部22。在此,半自动机Eq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此外,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以及后述的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工作信息取得部。拍摄部14、图像分析部15以及后述的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者工作信息取得部。
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例如构成为包括OCR(Optical Character Reader:光学字符读取器)、BCR(Barcode Reader:条形码读取器)、开关、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另外,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也可以包括控制半自动机Eq的PLC(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结构,也可以经由从终端等连接BCR、开关、光电传感器等。
图像分析部15例如对由照相机等拍摄部14拍摄到的拍摄信息进行分析来检测作业者W1、W2的动作路线,或者检测作业者W1、W2的生产数,由此生成与作业者W1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作业者W1、W2携带的RFID来检测作业者W1、W2的动线,能够使用适当的检测单元。
例如,单元线CL如图3那样构成。在此,单元线CL由5台作业台WB1-WB5构成。作业者W1在作业台WB1、WB2进行作业。在作业台WB3设置有半自动机Eq。然后,作业者W2在作业台WB4、WB5进行作业。在作业台WB1、WB2、WB3、WB4、WB5之前分别设定有作业区域WA1、WA2、WA3、WA4、WA5。产品(也称为工件)PD在作业台WB1-WB5中按照箭头FL从作业台WB1向作业台WB5移动,推进生产工序。作业者W1根据作业工序,从作业台WB1向作业台WB2移动,进而,为了进行半自动机Eq的辅助作业而向作业台WB3移动。此时,如箭头R1所示,作业者W1根据作业在作业区域WA1、作业区域WA2、作业区域WA3之间移动。同样地,作业者W2根据作业工序从作业台WB4向作业台WB5移动。此时,如箭头R2所示,作业者W2根据作业在作业区域WA4和作业区域WA5之间移动。
图像分析部15通过拍摄部14的拍摄数据的分析,检测作业者W1以及作业者W2向各作业区域WA1等的进入以及退出,计算各作业工序的工作时间,并且生成作业者W1、W2的生产数等与工作状态有关的信息。
处理部11能够由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以及通信接口的一般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图2表示处理部11的功能框图。处理部11包括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3、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5、作业者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6以及判断部117。这些各功能通过在CPU中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来实现。关于各功能部的功能在后面叙述。
通知部16能够由触摸面板等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平板终端、显示灯、蜂鸣器等能够向在单元线CL上进行作业的作业者W1进行通知的适当的单元构成。在此,通知部16相当于本发明的通知部。
处理部21能够由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以及通信接口的一般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通知部22能够由PC、平板终端等能够向在办公室20中办公的生产线管理者或者生产技术负责人等管理者LL进行通知的适当的单元构成。通知部22与处理部21通过Ethernet(注册商标)或Wi-Fi(注册商标)等适当的通信手段与处理部21连接。在此,通知部22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理者通知部。
(处理部11中的作业者W1的优先作业判断处理)
以下,对在处理部11中进行的判断作业者W1应该如何进行应对的方针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处理部11的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3中计算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在此,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评价指标计算部,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
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通过以下的式(1)来计算。
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1)
在此,半自动机的目标工作率在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中通过以下的式(2)来计算,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在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中通过式(3)来计算。
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目标生产时间/计划工作时间…(2)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实绩生产时间/实绩工作时间…(3)
另外,目标生产时间在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中通过以下的式(4)来计算,实绩生产时间在半自动机工作率计算部111中通过以下的式(5)来计算。
目标生产时间=目标生产数×半自动机Eq的加工时间…(4)
实绩生产时间=实绩生产数×半自动机Eq的加工时间…(5)
在此,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目标生产时间、计划工作时间、目标生产数、加工时间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生产计划信息,半自动机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2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另外,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实绩生产时间、实绩工作时间、实绩生产数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工作信息。
在处理部11的作业者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6中,同样地,通过以下的式(6)来计算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在此,作业者目标达成率计算部11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评价指标计算部,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
目标达成率=(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6)
在此,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在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5中通过以下的式(7)来计算,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在作业者工作率计算部114中通过以下的式(8)来计算。
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标准时间×目标生产数)/计划工作时间…(7)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实绩生产时间/实绩工作时间…(8)
在此,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标准时间、计划工作时间、目标生产数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115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另外,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实绩生产时间、实绩工作时间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者工作信息。
然后,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在以下的式(9)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优先提高作业者W1的工作率,作业者W1应该不返回到半自动机Eq进行应对,而进入自己的下一工序。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9)
另一方面,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在以下的式(10)成立的情况下,判断为优先提高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作业者W1应该返回到半自动机Eq,进行回收半自动机Eq中的作业结束的工件并准备用于下一作业的工件等辅助作业。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10)。
在此,判断部117相当于本发明的优先作业判断部。
基于具体的数值例对基于上述的各式的判断进行说明。
在此,作为计划值,设计划工作时间为6小时=21600秒,目标生产数为200个,每1个的加工时间为90秒,每1个的作业者标准时间为80秒。
另外,作为实绩值,设对于半天(3小时),半自动机实绩生产数为80个,作业者实绩生产数为90个,作业者实绩时间(每1个)为90秒。
基于上述数值例,得到:
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90×200/21600=83%,
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80×200/21600=74%,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90×80/10800=66%,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90×90/10800=75%。
若将上述的目标工作率以及实绩工作率分别代入式(1)以及式(6),计算半自动机Eq以及作业者W1各自的目标达成率,则为:
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0.66/0.83=79%,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0.75/0.74=101%。
在此,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式(10)的不等式成立,因此使提高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优先,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通过通知部16通知作业者W1返回到半自动机Eq,不使半自动机Eq等待。按照该通知,作业者W1不进入下一工序,而是返回到半自动机Eq进行辅助作业,由此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提高,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实施例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2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相同。在实施例2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中,处理部11中的作业者W1的优先作业判断处理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不同。
在实施例1中,使用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各自的目标达成率来判断应该提高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率,具体而言,判断作业者W1是进入下一工序还是返回半自动机Eq。此时,即使工作率相同,若在紧前的时间工作率下降,则需要提高工作率,因此在实施例2中,使用判断时的紧前的目标达成率,判断优先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
即,判断时的紧前时间的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11)
成立的情况下,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为使提高作业者W1的工作率优先,作业者W1应该不返回半自动机Eq进行应对,而是进入自己的下一工序。
另一方面,在紧前时间的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12)
成立的情况下,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为优先提高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作业者W1应该返回到半自动机Eq。
基于具体的数值例对基于上述的式子的判断进行说明。
在此,与实施例1同样地,作为计划值,设计划工作时间为6小时=21600秒,目标生产数为200个,每1个的加工时间为90秒,每1个的作业者标准时间为80秒。
另外,作为实绩值,设对于半天(3小时),半自动机实绩生产数在最初的1小时中为40个,在剩余的2小时中为60个,作业者实绩生产数在最初的1小时中为40个,在剩余的2小时中为65个,作业者实绩时间(每1个)为90秒。
基于上述数值例,得到:
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90×200/21600=83%,
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80×200/21600=74%。
此时,对于半天(3小时),为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90×100/10800=83%,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90×105/10800=87%,
因此,从3小时整体来看,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这两者都确保了目标工作率。
然而,若以后半的2小时来看,则为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90×60/7200=75%,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90×65/7200=81%,
因此在后半的2小时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降低。
因此,若通过(1)式及(6)式计算紧前时间、即后半的2小时中的半自动机Eq及作业者W1各自的目标达成率,则在后半的2小时中,为
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0.75/0.83=90%,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0.81/0.74=109%。
在此,后半的2小时相当于与本发明的判断时接近的规定时间段。规定时间段的长度可以适当设定。
此时,由于式(12)的不等式成立,因此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使提高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优先,通过通知部16通知作业者W1返回到半自动机Eq,不使半自动机Eq等待。按照该通知,作业者W1不进入下一工序,而是返回到半自动机Eq,由此半自动机Eq的工作率提高,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实施例3]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3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相同。在实施例3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中,处理部11中的作业者W1的优先作业判断处理的方法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不同。
在实施例2中,即使工作率相同,若在判断时的紧前的时间工作率下降,则需要提高工作率,因此使用紧前的目标达成率,判断优先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在实施例3中,同样地,即使工作率相同,若在判断时的紧前的时间工作率下降,则也需要提高工作率,鉴于此,通过对目标达成率加权并进行平均,来判断优先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
在实施例3中,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针对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各自的目标达成率,根据式(9)或式(10)中的哪一个不等式成立,来判断优先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
在此,设在11点30分,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优先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从9点00分到11点30分的每30分钟的时间段的作业者W1及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为以下的表1那样的值。
[表1]
时间 作业者目标达成率(%) 半自动机目标达成率(%)
09:00~09:30 90 90
09:30~10:00 90 90
10:00~10:30 70 80
10:30~11:00 60 80
11:00~11:30 60 75
此时,分别通过越是紧前的时间段的值越增大权重的加权移动平均来计算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和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即,如将针对09:00-09:30、09:30-10:00、10:00-10:30、10:30-11:00、11:00-11:30的各时间段的目标达成率的权重分别设为1、2、3、4、5那样,越是紧前的时间段则越增大权重。
通过这样设定了权重的加权移动平均计算出的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以及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分别由以下的式子表示。在此,设定了权重的加权移动平均相当于本发明的与到判断时为止的时间相应地进行加权。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
=(90+90×2+70×3+60×4+60×5)/(1+2+3+4+5)
=68(%)
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
=(90+90×2+80×3+80×4+75×5)/(1+2+3+4+5)
=80(%)
此时,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式(9)的不等式成立。因此,优先提高作业者W1的工作率,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为作业者W1应该不返回半自动机Eq而是进入下一工序。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可以通过通知部16通知作业者W1不返回半自动机Eq而进入下一工序,但是如果没什么情况作业者W1都会进入下一工序,因此也可以不特别进行通知。这样,作业者W1进入下一工序,由此作业者W1的工作率提高,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实施例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例1-3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4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相同。在实施例4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中,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中的作业者W1的优先作业判断处理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不同。
在实施例4中,若半自动机Eq及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降低,则有可能无法生产出预定数,因此在半自动机Eq及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低于各自的阈值时,处理部11经由处理部21向通知部22报告错误,通知给生产线管理者等管理者LL。
即,分别对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设定阈值Th1,对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设定阈值Th2。图4的(A)是横轴取时间,纵轴取目标达成率,示出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的变化的图。图4的(B)同样是横轴取时间,纵轴取目标达成率,示出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的变化的图。如图4的(A)所示,在时刻T3以及时刻T4,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低于阈值Th1。如图4的(B)所示,在时刻T3及时刻T4,同样地,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也低于阈值Th2。例如,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在连续2次的定时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两者的目标达成率低于各自的阈值Th1和阈值Th2时,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通过在构成通知部22的PC的显示器上显示该情况,或者同样地使构成通知部22的层叠显示灯点亮或闪烁,来向在办公室20中办公的生产线管理者等管理者LL通知发生了错误。由此,生产线管理者等管理者LL能够识别单元线CL的异常,实施预定数的生产所需的对策。判断部117相当于本发明的生产率降低判断部。
在此,在连续2次的定时半自动机Eq及作业者W1两者的目标达成率是否低于各自的阈值Th1及阈值Th2相当于是否满足表示本发明的生产率的降低的规定条件。
[实施例5]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例1-4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5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相同。在实施例5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中,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中的作业者W1的优先作业判断处理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不同。
如果存在半自动机Eq的停止等突发的停止(突发停止),则鉴于工作率被估计得较低,而从目标达成率的计算中去除发生突发停止的时间,基于这样计算出的目标达成率,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应该提高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中的哪一方的工作率。在半自动机Eq突发停止的情况下,从半自动机Eq发出异常信号,因此通过半自动机数据提供部12、半自动机数据收集部13接收该异常信号,由此能够在处理部11中识别半自动机Eq的突发停止。
以下,基于具体的数值例进行说明。
在此,与实施例1同样地,作为计划值,设计划工作时间为6小时=21600秒,目标生产数为200个,每1个的加工时间为90秒,每1个的作业者标准时间为80秒。
另外,作为实绩值,对于半天(3小时),设半自动机Eq在最初的30分钟停止,在之后的2.5小时生产90个,作业者实绩生产数为80个,作业者实绩时间(每1个)为90秒。
在此,最初的30分钟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的停止时间。
基于上述数值,得出
半自动机Eq的目标工作率=83%,
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74%。
此时,对于半天(3小时),得出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90×90/10800=75%,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90×80/10800=66%。
在此,半自动机Eq在半天(3小时)中的最初的30分钟停止,因此若将该30分钟除外,对实际工作的2.5小时(9000秒)计算实绩工作率,则为
半自动机Eq的实绩工作率=90×90/9000=90%,
作业者W1的实绩工作率不变,为66%。
若计算半自动机Eq从停止恢复后的目标达成率,则为
半自动机Eq的目标达成率=0.90/0.83=108%,
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0.66/0.74=89%。
此时,由于式(9)的不等式成立,因此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判断为优先提高作业者W1的工作率,作业者W1应该不返回半自动机Eq进行应对,而是进入自己的下一工序。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也可以通过通知部16通知作业者W1不返回到半自动机Eq而进入下一工序,但是如果没什么情况作业者W1都会进入下一工序,因此也可以不特别进行通知。这样,作业者W1进入下一工序,由此作业者W1的工作率提高,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半自动机Eq和作业者W1的工作率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设定的作业者W1的目标工作率根据作业者W1的熟练度而变化,因此也可以按每个作业者W1设定目标工作率,基于此,处理部11的判断部117计算半自动机Eq及作业者W1的目标达成率,判断应该优先哪一方的工作。
另外,当产品PD的品种、型号变更时,目标工作率也变化,因此也可以按照品种、型号来计算目标达成率。
另外,也可以预先存储昨天、前天等过去的目标达成率,使用它们来预测当日的目标达成率,将预测出的目标达成率用作实施例4的用于通知的阈值。
<附记1>
一种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其辅助由作业者(W1)进行的工序和由包含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Eq)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的管理,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1)的特征在于,具备:设备工作信息取得部(12、13、111),其取得与设备(Eq)的工作状态有关的设备工作信息;作业者工作信息取得部(14、15、114),其取得与作业者(W1)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作业者工作信息;优先作业判断部(117),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判断使与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以及通知部(16),其在判断为使所述辅助作业优先的情况下,对所述作业者进行通知。

Claims (6)

1.一种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辅助由作业者进行的工序和由包含人的辅助作业的设备进行的工序混合存在的生产工序的管理,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备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设备的工作状态有关的设备工作信息;
作业者工作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作业者的工作状态有关的作业者工作信息;
优先作业判断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以及
通知部,在判断为使所述辅助作业优先的情况下,所述通知部对所述作业者进行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具备:
设备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设备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即设备生产计划信息;
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与所述作业者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即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
第1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所述设备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设备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
第2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作业者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
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与判断时接近的规定时间段内的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基于与到判断时为止的时间相应地进行加权后的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作业判断部将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中的所述设备的停止时间排除后,判断使与由所述作业者进行的工序有关的作业和所述辅助作业中的哪一个优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具备:
第1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设备工作信息以及与所述设备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设备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
第2评价指标计算部,其基于所述作业者工作信息以及与所述作业者有关的生产计划信息计算对所述作业者的生产率进行评价的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
生产率降低判断部,其判断所述设备生产率评价指标以及所述作业者生产率评价指标是否满足表示生产率的降低的规定条件;以及
管理者通知部,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管理者通知部向管理者进行通知。
CN202310457184.3A 2022-05-11 2023-04-24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Pending CN1170554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78244A JP2023167228A (ja) 2022-05-11 2022-05-11 生産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JP2022-078244 2022-05-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5478A true CN117055478A (zh) 2023-11-14

Family

ID=8622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57184.3A Pending CN117055478A (zh) 2022-05-11 2023-04-24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8101A1 (zh)
EP (1) EP4276718A1 (zh)
JP (1) JP2023167228A (zh)
CN (1) CN11705547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7868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ommodating schedule variances in work allocation for shared service delivery
JP6237210B2 (ja) 2013-12-20 2017-11-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病害虫発生推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354610B2 (en) * 2018-12-27 2022-06-07 Clicksoftwar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cheduling location-based tasks and location-agnostic tasks
JP6974662B2 (ja) 2019-12-17 2021-12-01 株式会社ミライ菜園 予測装置
WO2021154320A1 (en) * 2020-01-29 2021-08-05 Iyengar Prashant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urce analysis, optimization, or visual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67228A (ja) 2023-11-24
US20230368101A1 (en) 2023-11-16
EP4276718A1 (en) 2023-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9080B2 (en) Automation management interface
JP4502414B2 (ja) 生産管理情報出力装置及び生産管理情報出力方法
CN108573368B (zh) 管理装置以及可读取记录介质
KR100984843B1 (ko) Rfid 및 mes를 이용한 공정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H06304B2 (ja) 生産工程の出来高管理システム
CN111754113A (zh) 生产加工过程中调度排班排产自动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448298B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KR20220142176A (ko) 스마트 팩토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4237156A (zh) Cnc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监控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105302123A (zh) 在线测量数据的监控方法
CN112819306A (zh)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工作效率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055478A (zh) 生产管理辅助系统
CN114640177A (zh) 一种基于电力能效监测装置的电力能效监测方法
CN112329953B (zh) 一种工业炉全流程智能诊断和优化运行系统
CN115993366B (zh) 基于传感设备的加工件表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6090724B (zh) 一种基于钢筋生产的智慧管理平台
CN111176174B (zh) 一种面向冲压车间的多功能监管系统
CN116416574A (zh) 基于视频的流水线加工作业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490530A (zh) 一种家具制造生产线运营成本智能化核算监控方法
CN202956626U (zh) 用于监控多个机床的机器状态的系统
CN103473638A (zh) 一种网络化外协加工质量信息实时管控方法
CN113419497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制造执行系统
JP2001147713A (ja) 稼働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稼働管理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12504709A (zh) 一种高效浓缩机运行监测系统
CN105446289A (zh) 由制造执行系统收集工作状态的时间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