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5241A -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5241A
CN117055241A CN202210486241.6A CN202210486241A CN117055241A CN 117055241 A CN117055241 A CN 117055241A CN 202210486241 A CN202210486241 A CN 202210486241A CN 117055241 A CN117055241 A CN 11705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ns
lens
sclera
scleral
scler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62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斯僮
朱绿荷
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62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5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7Contact lens fitting; Contact lenses for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es for specially shaped cornea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巩膜接触镜,巩膜接触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的光学区、中周区、以及着陆区,在沿着巩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着陆区的内表面为圆心位于巩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一侧的圆弧曲线,并且圆弧曲线满足:其中,r为圆弧曲线的半径,c为圆弧曲线的拱高,d为圆弧曲线的两端在沿着巩膜接触镜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距离,α为圆弧曲线的两端所限定的直线段和巩膜接触镜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并且夹角α满足:28°≤α≤50°。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与巩膜匹配良好且易于验配的巩膜接触镜。另外,本公开还描述了两种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

Description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眼视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背景技术
隐形眼镜可以矫正眼球的屈光不正,常用的硬性隐形眼镜是直接接触角膜并配戴在角膜上。然而,由于角膜中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细胞,是人体中比较敏感的部位,因此硬性隐形眼镜直接配戴在角膜上容易引起异物感或其他不适应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对于患有角膜疾病(例如圆锥角膜、干眼症)等的患者而言会更加严重。另外,对于异形角膜屈光不正的患者,则难以通过普通硬性或软性隐形眼镜来获得清晰及舒适的矫正视力。
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不接触角膜而着陆于角膜缘外的巩膜区的巩膜镜,具体而言,通过增加眼镜镜片的直径使镜片大于整体角膜,使所有的镜片与眼表面的触碰点从角膜改到比较不敏感的巩膜上,以减小对病理角膜的损伤风险及降低异物感的存在。特别地,对于有些角膜组织受到损伤的患者,巩膜镜能够在镜片后形成充裕的泪液空间,利用泪液浴(tear bath)能够保护角膜,加速角膜上皮愈合。而且,由于巩膜镜下泪液透镜良好弥补病理角膜的不规则性,因此也特别适用于不规则角膜产生的屈光不正。
当巩膜镜配戴在眼球上时,着陆区与被球结膜覆盖的巩膜接触,由于覆盖巩膜的球结膜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在着陆区与巩膜接触时镜片会出现沉降。现有的巩膜镜的着陆区通常为曲线设计或者切线设计。其中,在着陆区曲线设计的巩膜镜中,着陆区一般是被设置成具有与巩膜的对应区域相匹配的内凹构型,而对于这类巩膜镜,着陆区在实际加工中很难做到和巩膜的对应位置的形状相互匹配,可能会造成巩膜镜和巩膜的对应位置的接触情况不佳,且镜片沉降时可能会出现镜片边缘嵌入巩膜的情况,从而使得巩膜镜的配戴效果及舒适度较差。在着陆区切线设计的巩膜镜中,由于巩膜形态(与大部分巩膜镜着陆区相对应的区域)呈现接近切线的状态,部分现有技术的着陆区采用切线设计,但是每个人的巩膜形态各有不同,在固定弦长处,巩膜切线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若着陆区的切线角度与巩膜的切线角度不完全一致,镜片沉降时会出现镜片边缘嵌入巩膜的情况,导致巩膜镜的配戴效果与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存在差异,配戴时舒适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与巩膜匹配良好且易于验配的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通过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能够适配于不同形状的巩膜,使得巩膜上的承重均匀,从而改善配戴该巩膜镜的患者的舒适度。
为此,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巩膜接触镜,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的光学区、环绕在所述光学区外周的中周区、以及环绕在所述中周区外周的着陆区,当配戴所述巩膜接触镜时,所述光学区与角膜之间形成有容纳泪液以用于矫正视力的泪镜,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接触于巩膜,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一侧的圆弧曲线,并且所述圆弧曲线满足:
其中,r为所述圆弧曲线的半径,c为所述圆弧曲线的拱高,d为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距离,α为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所限定的直线段和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并且所述夹角α满足:28°≤α≤50°。
在本公开中,通过将着陆区的内表面配置为圆心位于巩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一侧的圆弧曲线(逆圆弧设计),能够减少镜片边缘对结膜组织的影响(例如减少出现镜片边缘嵌入巩膜的情况),并且呈向外翘起的圆弧状的着陆区能够适配于不同形态的巩膜,从而能够提高巩膜接触镜的配戴舒适度,降低巩膜镜制造工艺精度的要求;另外,通过将圆弧曲线的两端所限定的直线段和巩膜接触镜的径向之间的夹角α配置为满足:28°≤α≤50°,将其带入至圆弧曲线的计算公式时,能够使圆弧曲线适配于大部分的人眼的巩膜角度(即巩膜与虹膜平面之间的夹角),只需满足当夹角α与目标人眼的巩膜角度大体一致时,即可实现减小配戴时巩膜接触镜的着陆区对结膜血管的压迫的目的,从而提高巩膜接触镜的配戴效果、安全性、和舒适度。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巩膜接触镜针对不同形态的巩膜具有较高的适配性,还可以简化验配的流程,即使存在一定差距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配戴效果。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的径向距离d满足:1.3mm≤d≤1.7mm,并且所述圆弧曲线的拱高c满足:0.020mm≤c≤0.075mm。佩戴时,着陆区的翘角过高可能会降低巩膜镜配戴的舒适度,而翘角过低容易与巩膜发生粘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范围内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能够使巩膜镜向外翘起的高度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而且还有利于减少镜片下气泡的产生。在夹角α、径向距离d以及拱高c如上设置后,巩膜接触镜的着陆区具有固定形状,该区域不受巩膜接触镜的其他区域约束。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基于本发明的如上特定着陆区的构思,夹角α、径向距离d以及拱高c处于该数值范围的巩膜接触镜尤其适用于亚洲人眼的眼球结构。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圆弧曲线的半径r满足:4.1mm≤r≤31.1mm。在这种情况下,圆弧曲线两端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有利于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圆弧曲线的圆心角θ满足:4.4°≤θ≤22°。在这种情况下,圆弧曲线两端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有利于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巩膜接触镜的中央与所述着陆区的中央之间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为6.3mm至8.3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巩膜接触镜的着陆区的位置适配于大部分的人眼的巩膜尺寸。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着陆区呈非旋转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非旋转对称性是指巩膜接触镜的着陆区为象限特异性设计,人眼的巩膜形态在不同的象限也有所不同,由此,通过将着陆区设置为呈非旋转对称性,使着陆区至少在两个子午线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夹角α、拱高c、和/或径向距离d,以使各个象限的着陆区都能够匹配于对应象限的巩膜形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巩膜镜整体与目标眼球的匹配程度。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所述中周区的内表面呈直线状。由此,能够有利于中周区与角膜匹配,也即中周区能够更好地与角膜周边区匹配。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周区与所述着陆区之间且呈环状的角膜缘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角膜缘区能够连接中周区和着陆区,使中周区对应的呈切面状的内表面平滑过渡至着陆区对应的呈曲面状的内表面。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所述角膜缘区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平滑连接中周区与着陆区。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中,可选地,调节所述夹角α,使得当用户配戴所述巩膜接触镜时,所述巩膜接触镜在所述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接触所述用户的巩膜。在这种情况下,佩戴时着陆区的中央接触于巩膜,能够有利于提高巩膜接触镜佩戴的稳定性,在用户进行剧烈运动时,即使巩膜接触镜在眼内发生振动,也不会对眼球表面造成损伤。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所述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预设的所述巩膜接触镜;步骤2,在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外缘上着色至少一处标记后,试戴于用户;步骤3,使用户以2次/秒至5次/秒的频率眨眼至少3次,通过观测所述标记以观测所述巩膜接触镜是否发生转动;步骤4,当所述巩膜接触镜不发生转动时,以1°或2°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后,随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4;当所述巩膜接触镜发生转动,并且每次眨眼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位置不同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所述夹角α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4;当所述巩膜接触镜发生转动,并且至少两次的眨眼结束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所述标记的位置基本相同时,确定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的配镜方法中,由于一般人眼的巩膜角度在31.4°–44.6°的范围内,在步骤1中通过将初始形态的巩膜接触镜的夹角α预设为36°,能够减少后续步骤中需要对夹角α度数进行调整的次数,提高验配的效率;在步骤2中通过在镜片上添加标记,能够便于后续步骤中对镜片转动的幅度进行观察;在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观察镜片的转动幅度判断巩膜接触镜与目标眼球的适配程度(即松紧程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调整至眨眼结束后巩膜接触镜的标记的位置基本相同时,即巩膜接触镜的夹角α与目标眼球的巩膜角度基本一致时,能够获得与目标眼球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此外,本公开的配镜方法还有助于对不规则角膜进行巩膜镜的验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角膜损伤导致的曲率不准确等问题。
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配镜方法中,可选地,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设定在0.5秒-2秒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般人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大概在10-20次左右,当佩戴眼内镜时可能存在异物感导致眨眼频率上升,此时通过将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设定为0.5秒-2秒之间,能够模拟在日常配戴眼内镜和/或频繁用眼的条件下镜片发生转动/位移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到适配于目标眼球的巩膜接触镜的参数。
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配镜方法中,可选地,在所述巩膜接触镜停止转动后,进行下次眨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观察巩膜接触镜的实际转动幅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到适配于目标眼球的巩膜接触镜的参数。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将所述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初始形态的所述巩膜接触镜;步骤20,将所述巩膜接触镜试戴于用户;步骤30,等待预定时间后,在裂隙灯下观测所述用户的巩膜在对应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边缘处是否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步骤40,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中的任意一种现象,以至少1°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当出现环形黑色阴影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当未发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时,确定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的配镜方法中,由于一般人眼的巩膜角度在31.4°–44.6°的范围内,在步骤10中通过将初始形态的巩膜接触镜的夹角α预设为36°,能够有利于减少后续步骤中需要对夹角α度数进行调整的次数,提高验配的效率;在步骤30和和步骤40中,通过裂隙灯能够清楚地观察用户的巩膜情况,并基于巩膜情况对夹角α的度数进行调整,当调整至巩膜未现异常时,能够获得与目标眼球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此时巩膜接触镜的夹角α与目标眼球的巩膜角度基本一致。此外,本公开的配镜方法还有助于对不规则角膜进行巩膜镜的验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角膜损伤导致的曲率不准确等问题。
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配镜方法中,可选地,所述预定时间不小于1小时。由此,能够模拟日常佩戴巩膜镜时巩膜镜充分沉降在巩膜上的配戴效果,从而获得进一步适配于目标眼球的巩膜接触镜的参数。
另外,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配镜方法中,可选地,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时,以1°或2°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当发现血管断流时,以3°或4°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当发现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时,以5°或6°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巩膜状况适应性地调整夹角α的减小步幅,从而提高验配的效率。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与巩膜匹配良好,并且能够均匀分散巩膜所承受的压力的巩膜接触镜、以及两种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眼球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的剖面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着陆区与巩膜接触的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着陆区与巩膜接触的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的内表面的仰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第一配镜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第二配镜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在裂隙灯下的多种巩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巩膜镜,10…外表面,20…内表面,30…光学区,40…中周区,50…角膜缘区,60…着陆区,8…泪液空间,9…眼球,91…角膜,92…巩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如同完全阐述的那样。除非另有定义,本公开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公开涉及一种巩膜接触镜,是佩戴时着陆于巩膜且镜片内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有泪液空间以进行屈光矫正的巩膜接触镜。本公开的巩膜接触镜可以简称为“巩膜镜”,其属于一种隐形眼镜。通过本公开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能够在配戴时与巩膜匹配良好,并且能够易于验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涉及的巩膜接触镜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1的应用场景图。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1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巩膜镜1可以包括外表面10和内表面20(参见图1)。外表面10可以为佩戴时相对远离眼球9的表面,内表面20可以为佩戴时与眼球9接触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巩膜镜1可以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的光学区30、环绕在光学区30外周的中周区40、以及环绕在中周区40外周的着陆区60(稍后图示)。在一些示例中,当佩戴巩膜镜1时,光学区30与角膜91之间可以形成有容纳泪液以用于矫正视力的泪镜,着陆区60的内表面20可以接触于巩膜92。换言之,佩戴时,光学区30可以与角膜91存在空隙,巩膜镜1可以通过着陆区60而着陆于巩膜92。由此,能够形成具有视力矫正效果的巩膜镜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当巩膜镜1配戴在眼球9上时,巩膜镜1与角膜91不接触。由此,即使配戴的患者具有异形角膜,也不会影响巩膜镜1的配戴。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眼球9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1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是沿着眼球9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
图5A是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的第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5B是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的第二种状态的示意图。在图5A和图5B中,点P示意性地表示着陆区60的内表面20的中点(即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晰的示意出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的情况,在图5A和图5B中省略了巩膜镜1的部分线条,并适应性扩大化了圆弧曲线的翘起高度等,和巩膜92的形变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巩膜镜1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着陆区60的内表面20为圆心位于巩膜镜1的外表面10一侧的圆弧曲线(参见图5A)。在这种情况下,着陆区60为逆圆弧设计,能够减少镜片边缘对结膜组织的影响(例如减少出现镜片边缘嵌入巩膜92的情况),并且呈向外翘起的圆弧状的着陆区60能够适配于不同形态的巩膜92,从而能够提高巩膜镜1的配戴舒适度。同时,由于采用背向圆弧式设计,在巩膜镜1的制造精度稍微降低的情况下,工厂所制造的巩膜镜1也能较好地匹配人眼。
在一些示例中,圆弧曲线满足:
其中,r为圆弧曲线的半径,c为圆弧曲线的拱高,d为圆弧曲线的两端在沿着巩膜镜1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距离,α为圆弧曲线的两端所限定的直线段和巩膜镜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α。需要说明的是,巩膜镜1的径向方向是指巩膜镜1的中心至其边缘的垂直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夹角α满足:28°≤α≤50°。由于巩膜92形态呈现接近切线的状态,将巩膜92视为切线,并且将巩膜92切线与虹膜平面之间的夹角β作为巩膜角度(参见图3),正常人眼的巩膜角度范围大约为31.4°–44.6°,圆锥角膜眼的巩膜角度范围大约为29.8°–46.7°。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夹角α配置为28°至50°,能够使圆弧曲线适配于大部分的人眼的巩膜角度,只需满足当夹角α与目标人眼的巩膜角度大体一致(例如两者差值不超过1°)时,能够使圆弧曲线适配于目标人眼的巩膜角度,即可实现减小配戴时巩膜镜1的着陆区60对结膜血管的压迫的目的,从而提高巩膜镜1的配戴效果、安全性、和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夹角α可以为28°、29°、30°、31°、31.4°、32°、35°、36°、38°、40°、41°、42°、44°、45°、46°、48°、49°、或50°。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调节夹角α,使得当用户配戴巩膜镜1时,巩膜镜1在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接触用户的巩膜92。在这种情况下,佩戴时着陆区60的中央接触于巩膜92,能够有利于提高巩膜镜1佩戴的稳定性;另外,在用户进行剧烈运动时,即使巩膜镜1在眼内发生振动/滑动,由于着陆区60向外翘起且内表面20呈球面状,能够抑制镜片边缘与眼球9表面产生摩擦,且能够减轻对眼球9表面造成的损伤。因此,本公开的巩膜镜1可以为夜用型巩膜镜1,当用户在夜间佩戴眼镜进行剧烈运动时,即使巩膜镜1随着用户的动作而发生振动,也不会伤及眼球9。
需要说明的是,佩戴巩膜镜1时,着陆区60实际上接触的是巩膜92表面上的球结膜(球结膜无结构且依随着巩膜92形状)。由于覆盖巩膜92的球结膜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在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一段时间后(例如1h后),镜片会出现沉降,即在镜片的压力下,球结膜形成为略微凹陷的形状(参见图5A和图5B,图5A为还未出现镜片沉降的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的示意图,图5B为出现镜片沉降后的着陆区60与巩膜92接触的示意图)。当出现沉降时,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于该凹陷形状内的情况也属于上述描述的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接触于用户的巩膜92。通过本公开的着陆区60设计,能够平均分散巩膜92上的压力,从而缓解结膜染色、结膜白化、镜片沾黏、新生血管等情况发生。
在一些示例中,眼球9的巩膜角度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获得,并且可以根据巩膜角度对夹角α的度数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以测量所需镜片尺寸对应的着陆弦长处的巩膜角度,并根据巩膜角度对夹角α的度数进行调整。由此,能够获得适配于眼球9的圆弧曲线,从而提高巩膜镜1的配戴效果和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夹角α的度数等于眼球9的巩膜角度,此时获得的圆弧曲线与眼球9的巩膜92的适配度最高,但由于实际上巩膜92形态只是呈接近切线的状态,并不是完全规则的切线状态,将巩膜92视为切线状态测得的巩膜角度实质上也与实际的巩膜状态有细微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夹角α的度数与实际的巩膜状态有差别,通过本公开的着陆区60呈圆弧曲线的设计也能够使巩膜镜1与眼球9有良好的适配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夹角α与眼球9的巩膜角度之差可以在-0.5°至4°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均能够进一步使着陆区60适配于眼球9的巩膜92,以此保证配戴效果和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圆弧曲线的两端的径向距离d可以满足:1.3mm≤d≤1.7mm,并且圆弧曲线的拱高c可以满足:0.020mm≤c≤0.075mm。佩戴时,着陆区60的翘角过高可能会降低巩膜镜1配戴的舒适度,而翘角过低容易与巩膜92发生粘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范围内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能够使巩膜镜1向外翘起的高度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而且还有利于减少镜片下气泡的产生。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圆弧曲线的两端的径向距离d可以满足::1.4mm≤d≤1.6mm。例如,圆弧曲线的两端的径向距离d可以为1.4mm、1.5mm、或1.6mm。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圆弧曲线的拱高c可以满足:0.025mm≤c≤0.075mm。例如,圆弧曲线的拱高c可以为0.025mm、0.03mm、0.035mm、0.04mm、0.045mm、0.05mm、0.055mm、0.06mm、0.065mm、0.07mm、或0.075mm。
在夹角α、径向距离d以及拱高c如上设置后,巩膜镜1的着陆区60具有固定形状,该区域不受巩膜镜1的其他区域约束。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基于本发明的如上特定着陆区60的构思,夹角α、径向距离d以及拱高c处于该数值范围的巩膜镜1尤其适用于亚洲人眼的眼球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圆弧曲线的半径r可以满足:4.1mm≤r≤31.1mm。在这种情况下,圆弧曲线两端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有利于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圆弧曲线的半径r可以为4.23mm至30.99mm。例如,圆弧曲线的半径r可以为4.23mm、8mm、15mm、18mm、20mm、21mm、23mm、25mm、28mm、或30.99mm。
在一些示例中,圆弧曲线的圆心角θ可以满足:4.4°≤θ≤22°。在这种情况下,圆弧曲线两端的径向距离d和拱高c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有利于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圆弧曲线的圆心角θ可以为4.60°至21.62°。例如,圆弧曲线的圆心角θ可以为4.60°、6°、8°、9°、11°、14°、15°、17°、18°、21°、或21.62°。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中央与着陆区60的中央之间在沿着巩膜镜1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为6.3mm至8.3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巩膜镜1的着陆区60的位置适配于大部分的人眼的巩膜92尺寸。
在一些示例中,圆弧曲线的两端的矢高距离可以为0.74mm至1.91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巩膜镜1的着陆区60向外翘起的高度处于一定范围内,能够有利于减轻佩戴时由于镜片边缘翘起引起的不适感/异物感,从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例如,圆弧曲线的两端的矢高距离可以为0.74mm、0.8mm、0.9mm、1.0mm、1.2mm、1.5mm、1.6mm、1.8mm、或1.91mm。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内容中对圆弧曲线相关的各个参数和巩膜镜1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描述,但上述数据均为与大部分人眼相匹配的参数,当需要将本公开的巩膜镜1应用于其他场景时,例如动物眼球9、患有眼病的用户等,可以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当微调,满足圆弧曲线的计算公式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着陆区60呈非旋转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形成具有区域特异性的巩膜镜1,非旋转对称性是指象限特异性设计,人眼的巩膜92形态在不同的象限也有所不同,例如,越接近周边,角膜91和巩膜92的不对称性越明显;因此,通过将着陆区60设置为呈非旋转对称性,使着陆区60至少在两个子午线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夹角α、拱高c、和/或径向距离d,以使各个象限的着陆区60都能够匹配于对应象限的巩膜92形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巩膜镜1整体与眼球9的匹配程度,提高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着陆区60的非旋转对称性可以基于眼球9的巩膜92形态来设计。换言之,对着陆区60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是基于眼球9的巩膜92在各个象限的巩膜92形态进行设计的。由此,能够更符合眼球9的生理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与眼球9匹配,并且有利于平均巩膜镜1对眼球9的压力。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巩膜镜1的两条子午线上的着陆区60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巩膜镜1与眼球9的匹配程度,提高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具体而言,巩膜镜1的内表面20可以包括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即将内表面20分为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
具体而言,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远鼻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并且第二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近鼻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换言之,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与眼球9的远鼻侧匹配,并且第二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与眼球9的近鼻侧匹配。其中,远鼻侧可以为眼球9中靠近太阳穴的一侧,近鼻侧可以为眼球9中靠近鼻子(远离太阳穴)的一侧。
在另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也可以基于远鼻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并且第二象限中的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也可以基于近鼻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换言之,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也可以与眼球9的远鼻侧匹配,并且第二象限中的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也可以与眼球9的近鼻侧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上睑侧匹配,第二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下睑侧匹配。其中,远鼻侧可以为眼球9中靠近上眼睑的一侧,近鼻侧可以为眼球9中靠近下眼睑(远离上眼睑)的一侧。
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巩膜镜1的四条半子午线上的着陆区60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巩膜镜1与眼球9的匹配程度,提高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
具体而言,巩膜镜1还可以包括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也就是说,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可以包括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可以分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上侧匹配,第二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鼻侧匹配,第三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下侧匹配,第四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颞侧匹配。其中,上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上直肌的一侧,下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下直肌(远离上直肌)的一侧,鼻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内直肌的一侧,颞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外直肌(远离内直肌)的一侧。
具体而言,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上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第二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鼻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内表面20的第三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下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以及内表面20的第四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颞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鼻上侧匹配,第二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鼻下侧匹配,第三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颞下侧匹配,第四象限可以与眼球9的颞上侧匹配。其中,鼻上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上直肌与内直肌的一侧,鼻下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内直肌与下直肌的一侧,颞上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外直肌与上直肌的一侧,颞下侧可以为眼球9中接近外直肌与下直肌的一侧。
具体而言,内表面20的第一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鼻上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第二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鼻下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内表面20的第三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颞下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以及内表面20的第四象限中的着陆区60可以基于颞上侧的眼球9的形态来设计。
在另一些示例中,内表面20的各个象限中的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也可以进行象限特异性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出于提高精度的考虑,还可以将巩膜镜1整体划分为更多象限,以进一步提高与眼球9的匹配程度。例如,内表面20还可以包括第五象限和第六象限、第七象限和第八象限等,在此不另外一一列举。
在一些示例中,着陆区60也可以具有旋转对称性。换言之,着陆区60可以不具有象限特异性。主要是根据眼球9的情况调整着陆区60的相应参数。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巩膜镜1的内表面20的仰视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巩膜镜1可以包括光学区30(参见图6)。光学区30可以位于巩膜镜1的中央,也就是说,光学区30可以为外界光线通过而进入瞳孔的镜片中央区域。在另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可以提供矫正视力的效果。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可以不具有矫正视力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巩膜镜1可以用于治疗角膜91疾病。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光学区30的屈光度可以通过外表面10和/或内表面20的矢高来调整。由此,能够适应多种矫正视力效果的需求。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的直径可以依据瞳孔大小、前房深度以及光学区30与角膜91之间的泪液层厚度等因素来确定。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出于减少对视力的影响的目的,优选地,光学区30可以完全覆盖瞳孔,也就是说,光学区30的直径可以与瞳孔的直径相同或略大于瞳孔的直径。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可以与角膜91中央区匹配。换言之,光学区30可以与角膜91中央区对应。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的矢高可以与眼球9的角膜91中央区的矢深匹配。由此,能够针对角膜91中央区而设计形成光学区30,从而能够使巩膜镜1更好地与角膜91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佩戴巩膜镜1时,光学区30对应的内表面20能够与角膜91存在空隙,从而有助于形成泪液空间8。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的矢高从光学区30的中央到光学区30的边缘逐渐减小。由此,能够有利于凹状的内表面20。在另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的矢高从光学区30的中央到光学区30的边缘减小的幅度递增。由此,能够有利于形成凹状的内表面20。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可以为曲线面。换言之,光学区30可以为由曲线形成的曲面。由此,能够有助于中央区提供矫正视力的光学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与角膜91之间的空隙从光学区30的中央到光学区30的边缘可以大致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区30在镜片与角膜91之间的泪液能够平均分布,从而能够提供较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还可以包括形成在中周区40与着陆区60之间且呈环状的角膜缘区50(参见图6)。角膜缘区50可以平滑地连接中周区40和着陆区60,使中周区40对应的呈切面状的内表面20平滑过渡至着陆区60对应的呈球面状的内表面20。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可以与角膜91缘匹配。换言之,角膜缘区50可以与角膜91缘对应。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的矢高可以与眼球9的角膜91缘的矢深匹配。由此,能够针对角膜91缘而设计角膜缘区50,从而能够使巩膜镜1更好地与角膜91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91缘的范围可以根据所采集的角膜91地形图获得。
在一些示例中,佩戴时,角膜缘区50与角膜91缘前表面之间可以存在空隙。由此,从而有助于形成泪液空间8。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的矢高可以从中周区40与角膜缘区50的交界处到角膜缘区50与着陆区60的交界处逐渐减小。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可以为直线面。换言之,角膜缘区50可以为由直线形成的曲面。也就是说,在巩膜镜1的沿着经过巩膜镜1的中心的矢高的截面上,角膜缘区50可以被形成为直线状。由此,能够有利于角膜缘区50与角膜91匹配。也即,角膜缘区50能够更好地与角膜91缘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角膜缘区50与角膜91之间的空隙可以从中周区40与角膜缘区50的交界处到角膜缘区50与着陆区60的交界处逐渐减小(参见图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小泪液空间8,从而能够使泪液空间8储存的泪液减少,进而既能够减少巩膜镜1的镜片偏位,也能够减少镜片下气泡的产生。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的矢高可以从中周区40与角膜缘区50的交界处到角膜缘区50与着陆区60的交界处逐渐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递减。
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巩膜镜1可以包括设置在光学区30外周的中周区40(参见图6)。
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巩膜镜1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中周区40的内表面20呈直线状。换言之,中周区40的内表面20可以为由直线形成的曲面。由此,能够有利于中周区40与角膜91匹配,也即中周区40能够更好地与角膜91周边区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可选地,中周区40与角膜91之间的空隙从光学区30的边缘到角膜缘区50与着陆区60的交界处逐渐减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小泪液空间8,从而能够使泪液空间8储存的泪液减少,进而既能够减少巩膜镜1的镜片偏位,也能够减少镜片下气泡的产生。
在一些示例中,中周区40的矢高可以从光学区30的边缘到中周区40与角膜缘区50的交界处逐渐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递增或递减。
在一些示例中,外表面10的形状可以与内表面20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巩膜镜1的外表面10可以与内表面20平行设计。在另一些示例中,外表面10的形状可以与内表面20不同。例如,外表面10可以为球面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巩膜镜1的配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中周区40、角膜缘区50和着陆区60的厚度可以不同。在另一些示例中,中周区40和角膜缘区50的厚度可以大于光学区30的厚度。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厚度可以自光学区30至角膜缘区50逐渐增大。换言之,巩膜镜1的厚度可以自光学区30的中央至角膜缘区50的外缘(远离中周区40和角膜缘区50连接处的边缘)逐渐增大。由此,能够有利于支撑巩膜镜1跨越角膜91。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着陆区60的厚度可以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着陆区60的厚度可以从角膜缘区50与着陆区60的连接处到着陆区60的外缘逐渐减小。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巩膜镜1的佩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中周区40和角膜缘区50的厚度可以大致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的厚度可以大于光学区30和中周区40的厚度。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的厚度可以为0.01mm至0.1mm。例如,光学区30的厚度可以为0.01mm、0.02mm、0.03mm、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或0.1mm。
在一些示例中,中周区40的厚度可以为0.05mm至0.2mm。例如,中周区40的厚度可以为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
在一些示例中,角膜缘区50的厚度可以为0.15mm至0.3mm。例如,角膜缘区50的厚度可以为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0.21mm、0.22mm、0.23mm、0.24mm、0.25mm、0.26mm、0.27mm、0.28mm、0.29mm或0.3mm。
在一些示例中,着陆区60的厚度0.01mm至0.3mm。例如,着陆区60的厚度可以为0.01mm、0.03mm、0.05mm、0.07mm、0.1mm、0.13mm、0.15mm、0.17mm、0.2mm、0.23mm、0.25mm、0.27mm或0.3mm。由此,能够有利于提高巩膜镜1的佩戴舒适度。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区30、中周区40、角膜缘区50和着陆区60的范围可以根据所采集的眼球9的角膜91地形图获得。由此,能够得到各个区域均适配于眼球9的巩膜镜1的相应尺寸,提高巩膜镜1与眼球9的适配度。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构成。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亲水性材料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疏水性材料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为透气性硬性巩膜镜1。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硬性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形成硬性巩膜镜1。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既能够使巩膜镜1具有较好的透氧性,也能够提高巩膜镜1的抗磨损能力并且有利于巩膜镜1的生产。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透氧系数(DK值)不低于100的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由透氧系数为100至200的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例如,硬性高透氧材料的透氧系数可以为100、125或141。
在一些示例中,硬性高透氧材料可以选自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氟硅甲基丙烯酸酯,全氟醚,氟化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中央(例如包含光学区30的部分)可以由硬性材料构成,巩膜镜1的周边(例如包含中周区40和着陆区60的部分)可以由软性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形成混合巩膜镜1。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仅巩膜镜1的中央由硬性高透氧材料构成。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仅巩膜镜1的中央由软性高透氧材料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构成巩膜镜1的材料还可以具有抗沉淀性。由此,能够增强巩膜镜1表面的抗蛋白沉淀能力,从而延长巩膜镜1的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对巩膜镜1表面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加巩膜镜1镜片的亲水性。由此,能够提高巩膜镜1表面的润湿性,从而能够提高配戴的舒适度。例如,可以对巩膜镜1表面进行电浆处理、可以对巩膜镜1表面涂覆亲水性涂层等。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厚度可以为0.2mm至1.2mm。由此,既能够缓解巩膜镜1镜片发生变形,也能够避免巩膜镜1过重。例如,巩膜镜1的厚度可以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1.1mm、或1.2mm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巩膜镜1的直径可以根据眼球9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直径可以为14.5mm至16.5mm。由此,能够跨越角膜91并与巩膜92接触。另外,大直径的巩膜镜1的边缘可以藏在眼皮下方,由此能够减少由于眼皮活动所带来的镜片滑动。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直径可以为14.5mm、15mm、15.5mm、16mm或16.5mm。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的透氧系数(DK值)可以为100至200。由此,能够具有较好的透氧性,使得泪液能够给角膜91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而有利于保持角膜91的健康。例如,巩膜镜1的透氧系数可以为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1、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或200。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适用于角膜91疾病患者,以改善正常角膜91功能和视力、减轻疼痛、降低光敏感度等。在另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用于不规则角膜91的屈光矫正以及针对暴露性角膜91炎、重度角膜91干燥症等疾病。
在一些示例中,巩膜镜1可以适用于干眼症、角膜91损伤、小眼畸形、眼天疱疮、圆锥角膜91、角膜91扩张、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无虹膜、神经营养性角膜91炎、不规则散光、角膜91移植术后并发症、畸变角膜91植入物等。
在一些示例中,配戴巩膜镜1时,可以先在巩膜镜1镜片中填满生理盐水或治疗的药水再配戴。由此,能够减少镜片下气泡的生成。
根据本公开涉及的巩膜镜1,能够在佩戴时与巩膜92匹配良好,并且能够均匀分散巩膜92所承受的压力。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是针对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在本公开中,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可以简称为“第一配镜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第一配镜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第一配镜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一配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预设的巩膜镜1(步骤1);在巩膜镜1的内表面20或外表面10的外缘上着色至少一处标记后,试戴于用户(步骤2);使用户以2次/秒至5次/秒的频率眨眼至少3次,通过观测标记以观测巩膜镜1是否发生转动(步骤3);当巩膜镜1不发生转动时,以1°或2°的步幅减小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后,随后重复步骤2至S40;当巩膜镜1发生转动,并且每次眨眼后,巩膜镜1的位置不同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夹角α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至S40;当巩膜镜1发生转动,并且至少两次的眨眼结束后,巩膜镜1的标记的位置基本相同时,确定巩膜镜1的参数,完成验配(步骤4)。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第一配镜方法中,由于一般人眼的巩膜角度在31.4°–44.6°的范围内,在步骤1中通过将初始形态的巩膜镜1的夹角α预设为36°,能够有利于减少后续步骤中需要对夹角α度数进行调整的次数,提高验配的效率;在步骤2中通过在镜片上添加标记,能够便于后续步骤中对镜片转动的幅度进行观察;在步骤3和步骤4中通过观察镜片的转动幅度判断巩膜镜1与眼球9的适配程度(即松紧程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调整至眨眼结束后巩膜镜1的标记的位置基本相同时,即巩膜镜1的夹角α与眼球9的巩膜角度基本一致时,能够获得与眼球9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镜1的参数,完成验配;此外,本公开的第一配镜方法还有助于对不规则角膜91进行巩膜镜1的验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角膜91损伤导致的曲率不准确等问题。
在佩戴巩膜镜1时,若巩膜镜1的着陆区60与眼球9匹配度高,松紧程度适中,在用户眨眼后,巩膜镜1会发生幅度较小的转动(幅度较小的转动有可能在再次眨眼后复位,因此不影响巩膜镜1的使用),并不会出现大幅度转动/偏位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完全不转动的情况。
因此,在步骤4中,当观察到巩膜镜1不发生转动时,说明巩膜镜1相对于眼球9而言过紧,着陆区60过度压迫巩膜92,此时通过减小夹角α能够获得更平坦的着陆区60,从而能够减轻着陆区60对巩膜92的压迫直至调整至着陆区60与巩膜92相匹配。
在步骤4中,当观察到巩膜镜1发生幅度较大的转动时,说明巩膜镜1相对于眼球9而言过松,着陆区60与巩膜92的贴合度不高,此时通过增大夹角α能够获得更陡峭的着陆区60,从而增加着陆区60与巩膜92的贴合度直至调整至着陆区60与巩膜92相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4中,出现巩膜镜1不发生转动或发生较大转动的情况也有可能是佩戴时巩膜镜1的佩戴位置有误。具体而言,在本公开的巩膜镜1中,着陆区60的内表面20可以具有非旋转对称性,即着陆区60的内表面20在各个象限处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不同的夹角α、拱高c、和/或径向距离d),此时若未按照预设的子午线方向佩戴巩膜镜1,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3中,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可以设定在0.5秒-2秒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般人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大概在10-20次左右,当佩戴眼内镜时可能存在异物感导致眨眼频率上升,此时通过将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设定为0.5秒-2秒之间,能够模拟在日常配戴眼内镜和/或频繁用眼的条件下镜片发生转动/位移的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到适配于眼球9的巩膜镜1的参数。例如,在步骤3中,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可以为0.5秒、0.8秒、1秒、1.5秒、1.8秒、或2秒等。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3中,可以在巩膜镜1停止转动后,进行下次眨眼。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观察巩膜镜1的实际转动幅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得到适配于眼球9的巩膜镜1的参数。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的第一配镜方法,能够获得与眼球9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镜1的参数,从而能够根据该参数配置适合用户的巩膜镜1。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巩膜镜1的配镜方法,是针对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巩膜镜1的配镜方法。在本公开中,巩膜镜1的配镜方法可以简称为“第二配镜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第二配镜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第二配镜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8,第二配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初始形态的巩膜镜1(步骤10);将巩膜镜1试戴于用户(步骤20);等待预定时间后,在裂隙灯下观测用户的巩膜92在对应于巩膜镜1的边缘处是否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步骤30);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中的任意一种现象,以至少1°的步幅减小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当出现环形黑色阴影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当未发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时,确定巩膜镜1的参数,完成验配(步骤40)。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第二配镜方法中,由于一般人眼的巩膜角度在31.4°–44.6°的范围内,在步骤10中通过将初始形态的巩膜镜1的夹角α预设为36°,能够有利于减少后续步骤中需要对夹角α度数进行调整的次数,提高验配的效率;在步骤30和步骤40中,通过裂隙灯能够清楚地观察用户的巩膜92情况,并基于巩膜92情况对夹角α的度数进行调整,当调整至巩膜92未现异常时,能够获得与眼球9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镜1的参数,完成验配,此时巩膜镜1的夹角α与眼球9的巩膜角度基本一致。此外,本公开的第二配镜方法还有助于对不规则角膜91进行巩膜镜1的验配,也能够缓解角膜91损伤导致的曲率不准确等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30中,预定时间可以不小于1小时。由此,能够模拟日常佩戴时巩膜镜1充分沉降在巩膜92上的配戴效果,从而获得进一步适配于眼球9的巩膜镜1的参数。
图9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在裂隙灯下的多种巩膜状态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展示的各自适配状态与根据本发明的巩膜镜1的着陆区60具有彼此对应的关系,当佩戴具有其他形式着陆区60的巩膜镜1时而出现图9所示的各个状态时,图9并不指示具有其他形式着陆区60的巩膜镜1具有相应的紧、松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40中,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时,说明巩膜镜1相对于眼球9而言过紧,着陆区60过度压迫巩膜92,导致巩膜92上的血管在巩膜镜1边缘处被压迫而呈现出血管直径减小和/或血管断流的情况,此时通过减小夹角α能够获得更平坦的着陆区60,从而能够减轻着陆区60对巩膜92的压迫直至调整至着陆区60与巩膜92相匹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状态1为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变细)的示例;状态2为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的示例;状态3为血管断流且出现环形白色且发亮的示例,此时环向的巩膜92都受到较强的压迫力。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40中,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时,可以以1°或2°的步幅减小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当发现血管断流时,以3°或4°的步幅减小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当发现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92时,以5°或6°的步幅减小夹角α以选取新的巩膜镜1,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严重程度的巩膜92状况适应性地调整夹角α的减小步幅,从而提高验配的效率。
在步骤40中,当出现环形黑色阴影时,说明巩膜镜1相对于眼球9而言过松,着陆区60与巩膜92的贴合度不高,此时通过增大夹角α能够获得更陡峭的着陆区60,从而增加着陆区60与巩膜92的贴合度直至调整至着陆区60与巩膜92相匹配。需要说明的是,环状黑色阴影实际是出现在巩膜92上,由于巩膜镜1过松,导致巩膜镜1整体“浮”在眼球9表面上,在外界光线的作用下在巩膜92上形成黑色阴影。
如图9所示,状态4为出现环形黑色阴影的示例,此时着陆区60与巩膜92的贴合度不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的第二配镜方法,能够获得与眼球9匹配的松紧程度适中的巩膜镜1的参数,从而能够根据该参数配置适合用户的巩膜镜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公开提供了两种配镜方法,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巩膜镜1中的着陆区60为逆圆弧设计,与各个形状的巩膜92都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可以简化验配的流程,而通过本公开提供的两种配镜方法,是能够对巩膜镜1进行进一步的调节,使其松紧程度和着陆区60的圆弧曲面更适配于眼球9,并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巩膜镜1只能按照上述两种配镜方法进行验配。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巩膜镜1,其足以保证验配人员能够为患者快速验配一种能够与巩膜92匹配良好,并且能够均匀分散巩膜92所承受的压力的佩戴舒适度高的巩膜镜1。此外,根据本公开的验配方法,验配人员能够快速地验配巩膜镜1的适配效果。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巩膜接触镜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形成的光学区、环绕在所述光学区外周的中周区、以及环绕在所述中周区外周的着陆区,当配戴所述巩膜接触镜时,所述光学区与角膜之间形成有容纳泪液以用于矫正视力的泪镜,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接触于巩膜,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为圆心位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一侧的圆弧曲线,并且所述圆弧曲线满足:
其中,r为所述圆弧曲线的半径,c为所述圆弧曲线的拱高,d为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方向上的径向距离,α为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所限定的直线段和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并且所述夹角α满足:28°≤α≤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曲线的两端的径向距离d满足:1.3mm≤d≤1.7mm,并且所述圆弧曲线的拱高c满足:0.020mm≤c≤0.07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曲线的半径r满足:4.1mm≤r≤31.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曲线的圆心角θ满足:4.4°≤θ≤22°。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中央与所述着陆区的中央之间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径向方向上的距离为6.3mm至8.3mm。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着陆区呈非旋转对称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巩膜接触镜的矢高方向的纵截面上,所述中周区的内表面呈直线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中周区与所述着陆区之间且呈环状的角膜缘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缘区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着陆区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巩膜接触镜,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夹角α,使得当用户配戴所述巩膜接触镜时,所述巩膜接触镜在所述圆弧曲线的中央位置处接触所述用户的巩膜。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预设的所述巩膜接触镜;
步骤2,在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外缘上着色至少一处标记后,试戴于用户;
步骤3,使用户以2次/秒至5次/秒的频率眨眼至少3次,通过观测所述标记以观测所述巩膜接触镜是否发生转动;
步骤4,当所述巩膜接触镜不发生转动时,以1°或2°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后,随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4;
当所述巩膜接触镜发生转动,并且每次眨眼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位置不同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所述夹角α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4;
当所述巩膜接触镜发生转动,并且至少两次的眨眼结束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所述标记的位置基本相同时,确定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的所述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次眨眼时间间隔设定在0.5秒-2秒之间。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的所述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巩膜接触镜停止转动后,进行下次眨眼。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巩膜接触镜的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将所述夹角α预设为36°以选取初始形态的所述巩膜接触镜;
步骤20,将所述巩膜接触镜试戴于用户;
步骤30,等待预定时间后,在裂隙灯下观测所述用户的巩膜在对应于所述巩膜接触镜的边缘处是否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
步骤40,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中的任意一种现象,以至少1°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
当出现环形黑色阴影时,以1°或2°的步幅增大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
当未发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血管断流、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或者环形黑色阴影中的任意一种现象时,确定所述巩膜接触镜的参数,完成验配。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4的所述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不小于1小时。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的所述配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出现血管直径发生明显变化时,以1°或2°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
当发现血管断流时,以3°或4°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和/或
当发现环形白色且发亮的巩膜时,以5°或6°的步幅减小所述夹角α以选取新的所述巩膜接触镜,随后重复步骤20至步骤40。
CN202210486241.6A 2022-05-06 2022-05-06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Pending CN117055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6241.6A CN117055241A (zh) 2022-05-06 2022-05-06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6241.6A CN117055241A (zh) 2022-05-06 2022-05-06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5241A true CN117055241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6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6241.6A Pending CN117055241A (zh) 2022-05-06 2022-05-06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52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8696B (zh) 包含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微透鏡的眼用鏡片
US9551883B2 (en) Contact lens for keratoconus
US7216974B2 (en) Contact le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3341591B (zh) 巩膜接触镜
RU2632773C2 (ru) Протез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глазной апертуры
CN216772131U (zh) 巩膜镜
AU2004246631A1 (en) Contact lens with shaped periphery
KR20130098929A (ko) 난시를 위한 다축 렌즈 설계
US8857982B2 (en) Progressive multifocal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CN211293489U (zh) 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WO2019109862A2 (zh) 角膜塑形镜以及用于制造角膜塑形镜的方法
CN211293490U (zh) 角膜接触镜
CN212364749U (zh) 基于矢高设计的巩膜镜
EP4229452A1 (en) Astigmatism correcting contact lenses
CN114545659B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114563880B (zh)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N214896075U (zh) 能够避开巩膜异物的巩膜镜
CN117055241A (zh) 巩膜接触镜及其配镜方法
CN114127620A (zh) 具有用于改善的角稳定性和舒适度的新稳定区的软性接触镜片
CN220154750U (zh) 一种带有仿生泪渠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
CN214098005U (zh) 角膜塑形镜
TWI758731B (zh) 一種隱形眼鏡之定位結構
RU2780271C1 (ru) Ортокератологическая линза для замедления развития близорукости
CN214098004U (zh) 具有象限特异性的角膜塑形镜
KR101936067B1 (ko) 원추각막 교정용 콘택트렌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3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14 room E102, 1st floor, 245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ikangt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Weishi Aikangte (Guangd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