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3244A -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3244A
CN117053244A CN202311131591.1A CN202311131591A CN117053244A CN 117053244 A CN117053244 A CN 117053244A CN 202311131591 A CN202311131591 A CN 202311131591A CN 117053244 A CN117053244 A CN 117053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induction cooker
temperature
pre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15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lar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lar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lar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lar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15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32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3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32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7/08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e.g. control panels, illumin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7/08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electric circuits regulating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在该方法中,应用于电磁炉控制器,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为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按照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是日常家用电器之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目前,电磁炉的恒温控制方式比较单一,是通过人工设置恒定输出功率来控制加热,无法实现自动调整功率。这种恒温控制方式温度调节精度低,使得食物容易过烧,所以不利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因此,急需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便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应用于电磁炉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获取所述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按照所述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所述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控制器首先将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同时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此时,电磁炉控制器获知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和目标温度值。接下来,电磁炉控制器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从而得到功率调整量。最后,电磁炉控制器将按照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对电磁炉的恒温控制。由此,相比相关技术,电磁炉控制器能够实现对电磁炉的功率进行自动调整,从而便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可选地,所述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具体包括:接收传感器组发送的温度数据,所述传感器组用于测量所述电磁炉的温度;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控制器通过使用传感器组对电磁炉的温度进行测量,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温度数值,提高了控制器对电磁炉状态的感知能力。电磁炉控制器对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这些处理可以去除异常值、噪声和冗余信息,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可以更好地用于训练预设温度控制模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有助于消除干扰和提取有意义的特征,使模型能更好地理解温度数据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进行功率调整量的计算,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包括:若确认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则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判断所述差值与预设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一阈值,则得到第一功率调整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控制器通过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可以根据实时的温度差值来计算功率调整量。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情况精确地调整功率,使得电磁炉能够更加准确地接近目标温度,提高烹饪效果。电磁炉控制器通过判断差值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功率调整。若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意味着温度变化较大,此时需要进行较大的功率调整以快速达到目标温度。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判断功率调整量,可以在保证达到目标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率调整的频率和范围。这样可以提高电磁炉的能效,节省能源并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判断所述差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则得到第二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量,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阈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可以实现针对不同温度变化情况的精细功率调整。当差值较小且小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意味着温度变化较缓慢,此时只需进行较小的功率调整以维持稳定,避免过调和温度波动。这样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和平滑的功率控制,保证食物的烹饪质量。由于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第一功率调整量,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仅进行较小的功率调整即可达到目标温度。这样可以减少功率调整的频率和幅度,降低了能量浪费和电磁炉的能耗,提高了能效和节能性能。
可选地,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之内,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所述预设第一阈值确定,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所述预设第二阈值确定;若所述差值在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内,则得到第三功率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三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二功率调整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预设差值范围的上下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温度差值进行灵活的控制。若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即温度变化适中,此时可以根据具体差值大小计算第三功率调整量。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细致的功率调整,使电磁炉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烹饪需求和食材特性。通过设置预设差值范围的上下限,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偏好和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功率控制。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预设第一阈值确定,考虑到快速达到目标温度的需求;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预设第二阈值确定,为了维持温度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食材的特点来调整阈值,实现个性化的烹饪控制。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还包括:若确认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则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功率,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功率,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有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所述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控制器通过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的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当前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获取相应的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这样可以实现基于温度的精确功率调整,使电磁炉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温度,提高烹饪的精度和一致性。通过计算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这个功率差值反映了当前温度差值对功率的影响,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功率的依据。通过对功率差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对功率的需求,调整功率的幅度和方向,使得电磁炉在不同温度场景下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其次,由于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了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用户偏好进行定制化的模型设计。这样可以使电磁炉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根据不同食材、调理方式和口味要求,自动调整功率,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烹饪体验。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之前,训练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所述训练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具体包括:获取训练信息,所述训练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以及功率调整量;将所述训练信息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训练结果;将所述第一训练结果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第二训练结果;将所述第二训练结果输入至所述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处理,得到第三训练结果;将所述第三训练结果与所述第二训练结果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直至输出所述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所述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满足预设逻辑回归条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炉控制器通过使用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对训练信息进行训练,可以提取和融合不同温度值及功率调整量之间的特征,并构建一个更准确的模型。通过多次叠加和标准化处理,可以不断优化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性能,从而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可以对不同的训练信息进行灵活学习和处理,根据输入的第一训练结果和第二训练结果,进一步推导出第三训练结果,并与原始训练信息进行叠加和标准化处理。这种自适应学习机制可以使模型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温度场景下的功率调整规律,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通过输出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并确保该矩阵满足预设的逻辑回归条件,可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训练效果和一致性。逻辑回归条件的满足表明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训练信息准确地预测出相应的功率调整量,增加了模型应用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为电磁炉控制器,所述电磁炉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所述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以及网络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和所述网络接口均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电磁炉控制器首先将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同时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此时,电磁炉控制器获知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和目标温度值。接下来,电磁炉控制器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从而得到功率调整量。最后,电磁炉控制器将按照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对电磁炉的恒温控制。由此,相比相关技术,电磁炉控制器能够实现对电磁炉的功率进行自动调整,从而便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2.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可以实现针对不同温度变化情况的精细功率调整。当差值较小且小于预设第二阈值时,意味着温度变化较缓慢,此时只需进行较小的功率调整以维持稳定,避免过调和温度波动。这样可以提供更加精细和平滑的功率控制,保证食物的烹饪质量。由于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第一功率调整量,因此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仅进行较小的功率调整即可达到目标温度。这样可以减少功率调整的频率和幅度,降低了能量浪费和电磁炉的能耗,提高了能效和节能性能;
3.通过对功率差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对功率的需求,调整功率的幅度和方向,使得电磁炉在不同温度场景下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其次,由于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了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用户偏好进行定制化的模型设计。这样可以使电磁炉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根据不同食材、调理方式和口味要求,自动调整功率,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1、获取模块;22、处理模块;31、处理器;32、通信总线;33、用户接口;34、网络接口;3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电磁炉,也称为电磁灶,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通过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导体处于这个交变磁场中时,涡旋电流将在导体内部产生,这是因为涡旋电场推动了导体中的载流子运动。导体加热是由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引起的。
然而,当前电磁炉的恒温控制方式相对单一,通常依靠手动设定恒定输出功率来进行加热控制,无法实现自动调节功率的功能。这种恒温控制方式的温度调节精度较低,容易导致食物过烧,从而限制了电磁炉的恒温控制能力,不利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应用于电磁炉控制器,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40,上述步骤如下:
S110、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为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
具体地,当用户使用电磁炉过程中,需要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时,电磁炉控制器将实时获取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即为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其中,电磁炉控制器为控制电磁炉进行工作的处理器,电磁炉控制器内置于电磁炉本体内。电磁炉控制器获取当前温度值的方式可以为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还可以为联动当前功率进行计算得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具体包括:接收传感器组发送的温度数据,传感器组用于测量电磁炉的温度;对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第一温度值,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
具体地,上述过程为电磁炉控制器获取第一温度值的具体过程。首先,电磁炉控制器将接收传感器组发送的温度数据,再通过对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能够得到第一温度值。其中,传感器组包括设置在电磁炉内部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电磁炉的加热温度值。
在预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即去除无效或异常的数据点。这包括检测并删除可能由传感器故障、信号干扰或其他异常情况引起的异常数据。包括使用统计指标,比如均值、标准差和阈值法来识别和排除异常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特定的特征变量来进行分析和建模。对于电磁炉温度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而不同的传感器可能具有不同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在特征选择中,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选择最适合的传感器数据作为输入特征。由于不同传感器可能具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和单位,为了将它们进行比较和统一处理,常常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可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统一的范围,如0到1之间。常用的归一化方法包括最大和最小归一化以及标准化。最大和最小归一化将数据缩放到给定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而标准化使用均值和标准差对数据进行缩放,使其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
S120、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
具体地,电磁炉控制器在获取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的同时,将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即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例如,在用户使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因烹饪需求需要将电磁炉加热至60摄氏度,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电磁炉控制面板设置目标温度值为60摄氏度。
S130、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
具体地,电磁炉控制器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后,将会把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从而得到功率调整量。其中,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为预先构建的温度控制模型,功率调整量用于表示达到温度值所需要的功率输出,例如,电磁炉达到60摄氏度的温度,需要功率输出为400瓦。
S140、按照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具体地,最后电磁炉控制器将根据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由此,电磁炉控制器通过获取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测电磁炉的工作状态,确保安全和正常运行。电磁炉控制器通过获取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控制器可以精确控制电磁炉的温度,使其达到预设的目标温度,提高烹饪效果。电磁炉控制器采用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对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输入和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功率调整量,进而实现对电磁炉功率的动态调整。电磁炉控制器通过按照计算得到的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保持温度稳定,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综上,相比相关技术,电磁炉控制器能够实现对电磁炉的功率进行自动调整,从而便于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包括:若确认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差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得到第一功率调整量。
具体地,电磁炉控制器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的具体过程为:电磁炉控制器将首先比较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时,表明当前温度值小于目标温度值,则需要对电磁炉执行升温加热操作。接下来,电磁炉控制器将计算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再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电磁炉控制器确认差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时,电磁炉控制器将得到第一功率调整量。
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判断功率调整量,可以在保证达到目标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率调整的频率和范围。这样可以提高电磁炉的能效,节省能源并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预设第一阈值为用户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进行设定,比如用户追求快速烹饪,则在差值较大时可以参考电磁炉的最大输出功率进行设定,这里不再赘述。举例来说,预设第一阈值为50摄氏度,差值为70摄氏度,则电磁炉控制器将输出第一功率调整量为500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差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得到第二功率调整量,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第一功率调整量,预设第二阈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
具体地,电磁炉控制器还将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差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时,电磁炉控制器将得到第二功率调整量。其中,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第一功率调整量,且预设第二阈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预设第二阈值同样为用户预先设置,也可以为电磁炉控制器根据用户历史使用习惯自动确定。举例来说,预设第二阈值为20摄氏度,差值为10摄氏度,则电磁炉控制器将输出第一功率调整量为100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判断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之内,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预设第一阈值确定,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预设第二阈值确定;若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则得到第三功率调整量,其中,第一功率调整量>第三功率调整量>第二功率调整量。
具体地,电磁炉控制器还将判断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预设差值范围由预设第一阈值和预设第二阈值确定,当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则得到第三功率调整量。举例来说,预设差值范围为20摄氏度至50摄氏度,当差值为40摄氏度时,电磁炉控制器将输出第三功率调整量为250瓦。其中,为了实现对加热效率和能源消耗的综合考虑,本申请实施例设置三种不同的功率调整量,这样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细致的功率调整,使电磁炉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烹饪需求和食材特性。通过设置预设差值范围的上下限,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偏好和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功率控制。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预设第一阈值确定,考虑到快速达到目标温度的需求;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预设第二阈值确定,为了维持温度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食材的特点来调整阈值,实现个性化的烹饪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还包括:若确认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获取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功率,以及获取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功率,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有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
具体地,当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时,说明电磁炉当前温度值大于目标温度值,需要停止升温操作,执行降温操作。此时,电磁炉控制器将获取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功率,同时获取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功率。其中,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预先存储有额定温度与额定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电磁炉从常温加热到60摄氏度,需要400瓦。接下来,电磁炉控制器将计算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举例来说,第一温度值为70摄氏度,第二温度值为60摄氏度,第一功率为450瓦,第二功率为400瓦,则功率差值为50瓦,于是电磁炉控制器将第四功率调整量设定为50瓦。这个功率差值反映了当前温度差值对功率的影响,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功率的依据。通过对功率差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变化对功率的需求,调整功率的幅度和方向,使得电磁炉在不同温度场景下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由此,通过设定多个不同的功率调整量可以实现基于温度的精确功率调整,使电磁炉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温度,提高烹饪的精度和一致性。由于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了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用户偏好进行定制化的模型设计。这样可以使电磁炉具备更好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根据不同食材、调理方式和口味要求,自动调整功率,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烹饪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之前,训练预设温度控制模型;训练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具体包括:获取训练信息,训练信息包括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以及功率调整量;将训练信息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训练结果;将第一训练结果与训练信息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第二训练结果;将第二训练结果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处理,得到第三训练结果;将第三训练结果与第二训练结果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直至输出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满足预设逻辑回归条件。
具体地,上述过程为预设温度控制模型的训练过程。电磁炉控制器将会获取训练信息,再将训练信息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训练,从而得到第一训练结果。接下来,电磁炉控制器将第一训练结果与训练信息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第二训练结果。其次,电磁炉控制器再将第二训练结果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第三训练结果。最后,电磁炉控制器将第三训练结果和第二训练结果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直至输出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
其中,预设逻辑回归条件由电磁炉控制器的生产管理人员预先设置。传统的各层特征级联或特征融合方法,通常基于经验或手工设计的权重和规则进行特征加权、选择和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训练信息包括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以及功率调整量,采用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则可通过数据自适应学习和优化模型架构及参数,进而提高模型对于复杂、变异场景的适应能力。由此,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处理的过程,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据情况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为电磁炉控制器,电磁炉包括获取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为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为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处理模块22,用于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处理模块22,还用于按照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具体包括:获取模块21接收传感器组发送的温度数据,传感器组用于测量电磁炉的温度;处理模块22对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第一温度值,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包括:若确认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处理模块22计算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处理模块22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差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则处理模块22得到第一功率调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判断差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差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则处理模块22得到第二功率调整量,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第一功率调整量,预设第二阈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判断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之内,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预设第一阈值确定,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预设第二阈值确定;若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则处理模块22得到第三功率调整量,其中,第一功率调整量>第三功率调整量>第二功率调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22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还包括:若处理模块22确认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获取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功率,以及获取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功率,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有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模块22计算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之前,处理模块22训练预设温度控制模型;训练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具体包括:获取模块21获取训练信息,训练信息包括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以及功率调整量;处理模块22将训练信息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训练结果;处理模块22将第一训练结果与训练信息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第二训练结果;处理模块22将第二训练结果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处理,得到第三训练结果;处理模块22将第三训练结果与第二训练结果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直至输出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满足预设逻辑回归条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4,用户接口33,存储器3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2。
其中,通信总线3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3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3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3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3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3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3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存储器3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1的存储装置。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
在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用户接口3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3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5中存储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磁炉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
获取所述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
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
按照所述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所述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具体包括:
接收传感器组发送的温度数据,所述传感器组用于测量所述电磁炉的温度;
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和归一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包括:
若确认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则计算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与预设第一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一阈值,则得到第一功率调整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则得到第二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二功率调整量小于所述第一功率调整量,所述预设第二阈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之内,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的上限由所述预设第一阈值确定,所述预设差值范围的下限由所述预设第二阈值确定;
若所述差值在所述预设差值范围内,则得到第三功率调整量,其中,所述第一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三功率调整量>所述第二功率调整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具体还包括:
若确认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则获取所述第一温度值对应的第一功率,以及获取所述第二温度值对应的第二功率,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存储有温度值和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计算所述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得到第四功率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之前,训练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所述训练所述预设温度控制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训练信息,所述训练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以及功率调整量;
将所述训练信息输入至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训练结果;
将所述第一训练结果与所述训练信息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第二训练结果;
将所述第二训练结果输入至所述自适应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处理,得到第三训练结果;
将所述第三训练结果与所述第二训练结果进行叠加与标准化处理,直至输出所述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所述训练信息相似度矩阵满足预设逻辑回归条件。
8.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恒温控制装置为电磁炉控制器,所述电磁炉包括获取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电磁炉的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当前温度值;
所述获取模块(21),还用于获取所述电磁炉的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为所述电磁炉的目标温度值;
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输入至预设温度控制模型中,得到功率调整量;
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按照所述功率调整量对电磁炉功率进行设定,以对所述电磁炉进行恒温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5)、用户接口(33)以及网络接口(34),所述存储器(3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33)和所述网络接口(34)均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3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31591.1A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532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1591.1A CN117053244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1591.1A CN117053244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3244A true CN117053244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53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1591.1A Pending CN117053244A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32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14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process of a food
JP6632770B1 (ja) 学習装置、学習推論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683529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06292354B (zh) 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装置、烹饪器具和终端
CN112401636A (zh) 一种电饭煲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00743B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83252A (zh) 一种蒸烤箱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17053244A (zh) 一种电磁炉恒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39199B (zh) 蒸汽加热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412507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吸油烟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8711A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5886580A (zh) 用于射频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射频烹饪设备
CN112799446B (zh) 自动化烹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1464A (zh) 一种射频消融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367189B (zh) 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
CN113633186A (zh) 熟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79587A (zh) 电器设备的参数设置方法、存储介质、服务器、电器设备
CN117377154A (zh) 一种变频的电磁加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061315A (zh) 一种菜谱烹饪方法和装置
CN112904910A (zh) 一种烤箱控制系统及其温控方法
CN116841333B (zh) 一种加热温度补偿策略确定方法、系统及芯片
CN105717952A (zh) 温度控制系统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7146488B (zh) 一种基于冷水机组的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9159403A (ja) 温度調節器
CN117812770A (zh) 一种智能电磁炉烹饪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