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4236A -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4236A
CN117044236A CN202180096161.3A CN202180096161A CN117044236A CN 117044236 A CN117044236 A CN 117044236A CN 202180096161 A CN202180096161 A CN 202180096161A CN 117044236 A CN117044236 A CN 117044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speaker unit
housing
cavit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61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裕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04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4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壳体部和散热部。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所述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递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装置以及搭载有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开发了搭载有扬声器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搭载有扬声器的可折叠通信终端。在该通信终端中,经由铰链连接2个终端构件。在其中一个终端构件设置有扬声器。另外在铰链内部形成空腔部。扬声器被配置为与铰链内的空腔部在声学上耦合。据此,扬声器与空腔部产生共鸣,能够提高扬声器的音质(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段落[0031]、[0032]、[0034]、图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27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像这样,通过设置扬声器所连接的空腔,能够提高扬声器的音质。另一方面,一般也认为扬声器的热对音质造成影响。例如在使扬声器的背面外露以实现散热的结构中,与扬声器共鸣的空腔被配置于扬声器的侧方。在该情况下,包含空腔的扬声器整体的平面尺寸扩大,有可能会与其它元件发生干扰。
鉴于以上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无需扩大平面尺寸而提高音质的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的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壳体部和散热部。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
所述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反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
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递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在该扬声器装置中,扬声器单元在使振动板外露的状态下容纳于壳体部。另外,壳体部在扬声器单元的与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在该空腔中设置将扬声器单元的热传递到壳体部这侧的散热部。据此,能够利用与振动板相对的一侧的空腔来进行扬声器单元的散热,能够无需扩大平面尺寸而提高音质。
所述扬声器单元可以具有: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一体地振动;磁体,产生作用于所述音圈的磁场;以及磁轭,设置于隔着所述磁体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且连接着所述磁体。在该情况下,所述散热部可以将所述磁轭和所述壳体部热连接。
所述散热部可以具有用导热构件构成的至少1个弹簧。
所述至少1个弹簧可以为板簧。
所述至少1个弹簧可以包含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以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均匀压靠到所述壳体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壳体部可以还具有散热板,该散热板设置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所述散热部可以连接于所述散热板。
所述壳体部可以具有后侧开口部,该后侧开口部形成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所述散热板可以以覆盖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后侧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所述扬声器装置可以搭载于电子设备。在该情况下,所述散热板可以具有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外侧。
所述壳体部可以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且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侧方延展的其它空腔。
所述壳体部可以具有:前壳体,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保持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且形成所述空腔。
所述前壳体可以具有:前侧开口部,使所述振动板外露;以及密封构件,以围绕所述前侧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在该情况下,所述散热部可以被固定于所述后壳体,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压靠到所述密封构件。
所述密封构件可以为防水密封件。
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的电子设备具备输出部和扬声器装置。
所述输出部输出声音信号。
所述扬声器装置具有: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使所述振动板振动;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导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在该情况下,所述扬声器装置可以配置为从与所述显示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振动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器重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搭载有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2为用于说明扬声器装置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扬声器装置的具体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搭载有扬声器装置的终端装置的截面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作为比较例列举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腔;1a:后方空腔;1b:侧方空腔;3:声音;10:显示器;30:扬声器装置;31:扬声器单元;32:扬声器壳体;33:散热部;34:振动板;37:前侧开口部;40:前壳体;41:后壳体;43:散热板;44:散热端子;60:密封构件;63:后侧开口部;70:板簧部;100:终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搭载有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终端装置的外观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100为例如用户能够携带的电子终端。作为终端装置100,列举智能终端、平板终端、音乐再现装置、电子词典等便携终端。此外,终端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智能扬声器等固定型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00为电子设备的一例。
终端装置100具有显示器10和扬声器装置30。另外,在终端装置100搭载有未图示的通信装置、存储装置、控制器、电池、相机传感器等。
显示器10为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被设置于终端装置100的正面。显示器10例如显示从控制器输出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操作画面、视频内容等)。
扬声器装置30为再现声音的装置,搭载于终端装置100的主体内部。在图1中,用虚线示意性图示了在终端装置100内配置的扬声器装置30。扬声器装置30例如将从控制器输出的声音信号变换为声音并输出。据此,能够再现各种声音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相当于输出声音信号的输出部。
图2为用于说明扬声器装置30的概要的示意图。扬声器装置30具有扬声器单元31、扬声器壳体32和散热部33。扬声器装置30为将扬声器单元31及散热部33容纳于扬声器壳体32内部的匣型装置,形成扬声器盒。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使用密封型扬声器壳体32构成的密封型扬声器进行说明。此外,扬声器装置30也可以构成为在扬声器壳体32设置有开口部的扬声器。
扬声器装置30构成为设置于扬声器单元31的振动板34从扬声器壳体32外露。以下将扬声器壳体32的振动板34外露的一侧(图中的上侧)记载为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将扬声器壳体32的与振动板34外露侧相对的一侧(图中的下侧)记载为扬声器装置30的后侧。图2中示意性图示了沿前后方向截断扬声器装置30而成的剖视图。
扬声器单元31为将电信号(声音信号)变换为声波(声音)的单元,具有上述的振动板34和单元主体35。
振动板34为相对于单元主体35振动的板状构件。在扬声器单元31中,由于振动板34振动从而空气振动而产生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平板状构件作为振动板34。
单元主体35是作为支撑振动板34并使振动板34振动的驱动机构而构成的构造体。在单元主体35设置有连接于振动板34的音圈、形成作用于音圈的磁场的磁路(磁体及磁轭)等(参照图5)。
例如设置于单元主体35的音圈根据声音信号被驱动,振动板34与音圈一同振动。像这样,扬声器单元31根据声音信号使振动板34振动。据此,能够将声音信号的内容输出为声音。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主体35构成为在整体上为薄型构造。振动板34沿着单元主体35的与厚度方向正交的一个面配置。在扬声器单元31中,配置有振动板34的一侧为前侧,其相对侧为后侧。
另外,在沿着单元主体35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振动板34的平面形状被设定为落入单元主体35的平面形状的内侧。另外,在单元主体35的前侧,在围绕振动板34的区域形成连接于扬声器壳体32的连接区域36。
扬声器壳体32为扬声器装置30的框体,作为容纳扬声器壳体32的音箱(enclosure)发挥功能。扬声器壳体32以使振动板34外露的方式容纳扬声器单元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扬声器壳体32的前侧设置有前侧开口部37。前侧开口部37的形状及尺寸被设定为避免振动板34与扬声器壳体32接触并且避免单元主体35穿过。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扬声器单元31以使振动板34与扬声器壳体32不接触而从前侧开口部37外露的方式固定于扬声器壳体32的内壁。具体而言,形成于单元主体35前侧的连接区域36连接于围绕前侧开口部37的扬声器壳体32内侧的区域。
在扬声器壳体32中,在扬声器单元31的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1。即,扬声器壳体32以在扬声器单元31的后侧形成空腔1的方式容纳扬声器单元31。
在此空腔是指,通过被扬声器壳体32罩住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的空间(容积空间)。扬声器壳体32以使例如扬声器壳体32的内壁不与扬声器单元31的后侧接触的方式构成。据此,在扬声器单元31的后侧与扬声器壳体32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1。
以下将形成于扬声器单元31的后侧的空腔1记载为后方空腔1a。
在本实施方式中,扬声器壳体32相当于壳体部。
散热部33为设置于后方空腔1a且将扬声器单元31的热传递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的构件。散热部33配置于后方空腔1a内,例如与扬声器单元31热连接,使该热释放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例如既可以将热直接传递到扬声器壳体32,也可以将热传递到在扬声器壳体32外侧配置的散热构件等。
散热部33是使用容易传递热的金属等导热构件构成的。具体而言,作为散热部33,设置用导热构件构成的至少1个弹簧38。弹簧38例如在扬声器单元31与扬声器壳体32之间以使反弹力起作用的方式以收缩状态配置。据此,散热部33(弹簧38)被压靠到扬声器单元31及扬声器壳体32这两者,能够实现良好的热接触。
像这样,在扬声器装置30中,通过设置后方空腔1a,能够使从扬声器单元31输出的声音充分地共鸣。据此,能够充分提高扬声器装置30的音质、尤其是低音的再现能力。
另外,后方空腔1a为在扬声器装置30的厚度方向上设置的空腔1。因此,即使设置后方空腔1a,扬声器装置30的平面尺寸也不会增大。
进而,通过在后方空腔1a设置散热部33,能够将扬声器单元31的热高效地释放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扬声器装置30的散热能力提高。据此,例如能够增大可输入到扬声器单元31的功率,能够提高可再现的声压级。
以下对扬声器装置30的更具体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3为示出扬声器装置30的具体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3的A为从后侧观察扬声器装置30的平面图。图3的B为从后侧观察装配于终端装置100的扬声器装置30的平面图。在图3的A及图3的B中,附图的背侧为振动板34外露的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
以下将扬声器装置30的前后方向记载为Z方向。另外,将在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彼此正交的方向记载为X方向及Y方向。
X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对应于扬声器装置30的左右方向。另外Y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扬声器装置30的上下方向。此外,扬声器装置3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对应于搭载于终端装置100时终端装置100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例如图中的上侧为扬声器装置30(终端装置100)的上侧。另外,将从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设置振动板34的一侧)观察的右侧及左侧记载为扬声器装置30的(终端装置100)右侧及左侧。
此外,与扬声器装置30相关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后侧等的记载不限制扬声器装置30被使用的姿态或配置等。
如上述那样,扬声器装置30具有扬声器单元31、扬声器壳体32和散热部33。其中,扬声器壳体32具有设置于扬声器装置30前侧的前壳体40和设置于后侧的后壳体41。
图3的A中主要图示了扬声器壳体32当中的后壳体41。
如图3的A所示,在扬声器壳体32,从上侧起依次设置第1区5a、第2区5b和第3区5c。这些区域是形成由后壳体41及前壳体40这两者包围的空间的区域。
第1区5a是俯视时大致为正方形的区域,为设置扬声器单元31、后方空腔1a及散热部33等的区域。
第2区5b是以与第1区5a相同程度的左右宽度将第1区5a在下侧扩展而成的区域。第3区5c为左右宽度窄于第2区5a且将第2区5b在下侧扩展而成的区域,配置于靠图中右侧(扬声器装置30的左侧)。
第2区5b及第3区5c为设置后述的侧方空腔1b的区域(参照图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扬声器壳体32具有散热板43。在此,散热板43构成为后壳体41的一部分。在图3的A中,在第1区5a中可以看见嵌入于后壳体41的散热板43。
另外,散热板43具有散热端子44。散热端子44为与散热板43连接的端子。在图3的A中,散热端子44在扬声器装置30的左侧(图中的右侧)突出地形成。关于散热板43的结构,将在后详细说明。
在前壳体40设置有固定端子45和输入端子46。
固定端子45为例如用于固定扬声器装置30的端子。在图3的A中,固定端子45在扬声器装置30的右侧(图中的左侧)突出地形成。
输入端子46为用于输入要输入到扬声器单元31的声音信号的端子。在图3的A中,在第3区5c的下侧靠图中右侧配置输入端子46。
图4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30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中从下方起依次图示了前壳体40、扬声器单元31、散热部33及后壳体41。
在前壳体40设置有用于使扬声器单元31的振动板34外露的前侧开口部37。在此,形成大致正方形的孔作为前侧开口部37。
扬声器单元31为俯视时大致为正方形的薄型构造体,以使振动板34外露的方式连接于前壳体40的内壁。在图4中,可以看到扬声器单元31后侧的面(后述的磁轭57)。具备4个弹簧的散热部33连接于该面。此外,虽然图4中散热部33图示为单独的物体,但实际上,散热部33被预先固定于后壳体41(散热板43)(参照图5)。
后壳体41以将散热部33压靠于扬声器单元31后侧的方式与前壳体40连接。例如前壳体40及后壳体41以彼此嵌合的方式构成。此外,作为前壳体40及后壳体41的连接,也可以使用螺纹固定或粘接剂等。
图5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30的剖视图。
图5中图示了沿着图3所示的A-A’线截断扬声器装置30而成的剖视图。在图5中,图中的右侧对应于扬声器装置30的上侧。另外,图中的上侧为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图中的下侧为扬声器装置30的后侧。
首先对扬声器单元31进行说明。扬声器单元31具有振动板34、边缘膜47、支撑部48、耦合部49、音圈50和磁路51。
振动板34为平板形状的构件。作为振动板34的平面形状,能够使用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任意形状。此外,在使用矩形振动板34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角变圆来避免应力集中。作为振动板34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树脂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将这些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构件等。
此外,振动板34的形状、材质没有限制,根据扬声器装置30的用途等酌情构成振动板34即可。
边缘膜47是以围绕振动板34外周的方式配置在振动板34与支撑部48之间的膜。边缘膜47具备例如半圆形的截面形状,以能够使振动板34振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撑部48。作为边缘膜47,通常使用树脂薄膜等。
支撑部48为隔着边缘膜47支撑振动板34的环状构件。形成于支撑部48内侧的开口部的形状例如被设定为与前侧开口部37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支撑部48外周的形状为扬声器单元31的平面形状。另外,支撑部48前侧的面为连接于扬声器壳体32(前壳体40)内壁的连接区域36。
耦合部49为将磁路51和支撑部48耦合的构件。耦合部49例如构成为环状,将支撑部48后侧的面与后述的磁路51的第2上部板56b、第2磁体55b耦合。
音圈50为与振动板34一体地振动、根据声音信号使振动板34振动的线圈。音圈50可以具有线轴,也可以构成为无线轴线圈。音圈50连接于振动板34的后侧,以嵌合于在磁路51的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52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音圈50设置有未图示的线圈端子。线圈端子连接于扬声器单元31的输入电极。
音圈50的具体结构没有限制。
磁路51具有第1磁体55a、第2磁体55b、第1上部板56a、第2上部板56b和磁轭57。
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为产生作用于音圈的磁场的磁体。第1磁体55a为配置于音圈50内侧的板状永磁体。第2磁体55b为以围绕第1磁体55a的方式配置的环状永磁体。此外,作为第2磁体55b,也可以使用配置为环状的多个永磁体。
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隔着环状间隙52而配置。在该间隙52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音圈50。
第1上部板56a为配置于第1磁体55a前侧的板状的板,第2上部板56b为配置于第2磁体55b前侧的环状板。例如上述的耦合部49连接于其中的第2上部板56b。
磁轭57是设置于隔着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且连接着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的板状构件。磁轭57由金属材料构成,使第1磁体55a及第2磁体55b磁耦合而形成磁路51。磁轭57后侧的面在扬声器单元31中是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的面。以下有时将磁轭57后侧的面记载为扬声器单元31的背面58。
接下来,对扬声器壳体32进行说明。扬声器壳体32具有前壳体40和后壳体41。
前壳体40为构成扬声器壳体32前侧的构件(扬声器壳体前部),以使振动板34外露的方式保持扬声器单元31。
如图4及图5所示,前壳体40是以覆盖第1区5a、第2区5b及第3区5c的方式构成的大致平板状的构件。另外,前壳体40的外周部分向后侧突出而构成侧壁。
例如使用树脂材料构成前壳体40。
前壳体40具有前侧开口部37、密封构件60和嵌合槽61。
前侧开口部37为使振动板34外露的孔。在此,在第1区5a形成大致正方形的前侧开口部(参照图4)。前侧开口部37的平面尺寸被设定为使振动板34和围绕振动板34的边缘膜47在俯视时外露。此外,前侧开口部37的形状及尺寸例如根据扬声器单元31、振动板34的结构酌情设定即可。
密封构件60为与前壳体40和扬声器单元31连接的密封件。密封构件60在前壳体40内侧以围绕前侧开口部37的方式设置。密封构件60通常是两面为粘合面的粘合密封件。如图5所示,扬声器单元31以支撑部48前侧的面(连接区域36)粘接于密封构件60的方式配置。据此,扬声器单元31粘接固定于前壳体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防水密封件作为密封构件60。通过使用防水密封件,能够避免从前侧开口部37渗入水。作为防水密封件,酌情使用由橡胶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防水性粘合密封件。
此外,密封构件60不一定必须构成为防水密封件,在使用防水性内粘合胶带等时,也可以应用本技术。
嵌合槽61是供后壳体41的嵌合端64嵌入的槽。嵌合槽61形成于前壳体40的向后侧突出的侧壁的端面。
后壳体41为构成扬声器壳体32后侧的构件(扬声器壳体后部),连接于前壳体40,形成后方空腔1a。例如,后壳体41以在扬声器单元31后侧形成一定容积空间的方式构成。该容积空间为后方空腔1a。后方空腔1a为配置于扬声器单元31后侧的空间,因此即使设置后方空腔1a,扬声器装置30的平面尺寸也不会扩大。另外,通过设置后方空腔1a,扬声器单元31的声音被共鸣,能够实现音质的提高。据此,能够实现平面尺寸非常紧凑并且音质好的扬声器装置30。
如图4及图5所示,后壳体41以覆盖第1区5a、第2区5b及第3区5c的方式构成。其中,在第1区5a形成后方空腔1a。在第2区5b形成在扬声器单元31下侧(图中的左侧)扩展的其它空腔。在第3区5c设置将形成于前壳体40侧的空腔闭合的盖状构件。另外,后壳体41的外周部分与前壳体40一同构成侧壁。
后壳体41具有树脂框体62、后侧开口部63、嵌合端64和散热板43。树脂框体62和散热板43通常通过嵌入成型等被一体地成型。
树脂框体62为构成后壳体41中除了散热板43之外的部分的构件,使用树脂材料构成。在树脂框体62设置有后侧开口部63和嵌合端64。
后侧开口部63形成于隔着后方空腔1a与扬声器单元31对置的位置。在图3~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区5a的中央部分形成与扬声器单元31大致相同程度大小的后侧开口部63。另外,树脂框体42(后壳体41)的围绕后侧开口部63的区域为通过嵌入成型而与散热板43结合的区域。
散热板43是将沿散热部33传递的热释放的板状散热构件。散热板43被设置于隔着后方空腔1a与扬声器单元31对置的位置。此外,也可以为在树脂框体62成型后安装散热板43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板43以覆盖扬声器壳体32(后壳体41的树脂框体62)的后侧开口部63的方式配置。即,散热板43作为堵住后侧开口部63的盖而发挥功能。因此,后方空腔1a为形成于散热板43与扬声器单元31之间的容积空间。像这样,散热板43构成为扬声器壳体32(后壳体41)的一部分。
如图5所示,散热板43为大致平板形状,具有安装部66和结合端67。
安装部66是为了安装散热部33而设置的突起。如图3及图5所示,安装部66是使散热板43以向散热板43的前侧(内侧)突出的方式变形而构成的。在散热板43形成2个突起作为安装部66。此外,当从散热板43后侧(外侧)观察时,安装部66为凹状的凹陷。
将散热板43的外周端向前侧弯曲而形成结合端67。结合端67与树脂框体62的围绕后侧开口部63的区域结合。据此,能够使树脂框体62与散热板43的咬合优化。
另外,如参照图3的A所说明的那样,散热板43具有散热端子44。
散热端子44为连接于搭载扬声器装置30的终端装置100的主体的端子。如图3的A所示,在散热端子44形成螺纹固定用的孔。散热端子44与散热板43一体地形成,例如以穿过后壳体41的内侧并贯穿侧壁而从后壳体41的侧面突出的方式构成。像这样,散热端子44被设置于后壳体41(扬声器壳体32)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端子44相当于连接于电子设备主体的连接部。
图3的B中图示了散热端子44连接于终端装置100主体的情形。通过将散热端子44设置于扬声器壳体32外侧,能够容易地实现与终端装置100的连接。
此外,散热端子44也可以设置于扬声器壳体32的内部或外壁等。例如作为散热端子,也可以在散热板43的覆盖后侧开口部63的部分形成螺纹固定用的通孔等。另外,还可以形成沿着扬声器壳体32的侧壁的散热端子44等。
如图5所示,在扬声器壳体32形成与后方空腔1a连通的其它空腔1。在此,在形成有后方空腔1a的第1区5a的下侧(图中左侧)的第2区5b,后壳体41的侧壁突出从而形成空腔1。而且,在第2区5b的下侧(图中左侧)的第3区5c中,由在前壳体40的内侧构成的槽状区域形成空腔1。
从扬声器单元31观察,这些空腔1是将后方空腔1a在与前后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面方向(扬声器单元31的侧方)而非前后方向上扩展而成的侧方空腔1b。
像这样,扬声器壳体32形成与后方空腔1a连通且在扬声器单元31的侧方延展的侧方空腔1b。通过设置侧方空腔1b,能够使构成为扬声器盒的扬声器装置30的空腔部分的容积变大。据此,能够充分提高对低音等的再现能力。此外,侧方空腔1b的尺寸、配置等没有限制,可以设置将后方空腔1a在例如扬声器单元31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等任意方向上扩展而成的侧方空腔1b。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方空腔1b相当于其它空腔。
接下来对散热部33进行说明。
散热部33将扬声器单元31的磁轭57和扬声器壳体32热连接。据此,能够使例如由音圈50产生并传递到磁轭57的热释放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33连接于在后壳体41设置的散热板43。如图5所示,散热部33构成为与磁轭57的背面58及散热板43的前侧(内侧)的表面接触。据此,沿散热部33传递的热传递至散热板43,能够使扬声器单元31的热高效地释放。
散热部33具有多个板簧部70和基体部71。
板簧部70为使板状的导热构件弯曲而成的板簧。基体部71为支撑多个板簧部70的构件。板簧部70及基体部71通常是通过将一个构件折弯而一体地构成的。作为板簧部70及基体部71,使用例如磷青铜、科森系合金等具有弹性的高导热构件。此外,也可以由不锈钢系、铁系的合金等构成散热部33。
板簧部70是将从基体部71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长条板在设置于其中间附近的弯曲部72向相反方向弯折而构成的。另外,将长条板连接于基体部71的根部部分也在与弯曲部72同样的方向以小于弯曲部72的角度被折弯。据此,长条板成为根部部分和弯曲部72这2处弯曲的板簧。另外,在板簧部70的前端形成与磁轭57的背面58接触的弯曲部73。
板簧部70的自然长度(从基体部71观察的到弯曲部73的距离)被设定得长于后方空腔1a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即磁轭57的背面58到散热板43的前侧(内侧)的面的距离。
如图4所示,基体部71为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长条构件,分别连接有多个板簧部70。具体而言,在基体部71连接有4个板簧部70,该4个板簧部70关于长边方向为线对称。例如,沿着基体部71的长边方向在2处配置有板簧部70的对。板簧部70的对是使在与基体部71的长边方向正交且彼此相反方向上延伸的长条板的对弯曲而构成的。另外,各板簧部70的根部被折弯,以使各个弯曲部73隔开一定间隔地配置。
另外,基体部71具有供散热板43的安装部66插入的安装孔7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与各板簧部70的对所连接的位置相配合地形成2个安装孔74。在散热板43上以能够插入至这些安装孔74的方式设置有安装部66。
将安装孔74插入散热板43的安装部66从而散热部33被固定于散热板43。作为固定散热部33的方法,使用例如熔接、铆接固定等。据此,能够使散热部33与散热板43良好地热接触,能够充分提高散热效率。此外,作为固定散热部33的方法,可以使用螺纹固定等。
在将后壳体41嵌入到前壳体40时,固定于散热板43的散热部33与磁轭57的背面58接触,板簧部70被缩小至后方空腔1a的尺寸。因此板簧部70的回复力在向前侧推压的方向上作用于磁轭57的背面58。其结果是,扬声器单元31被压靠到在前壳体40的内壁设置的密封构件60。
像这样,散热部33被固定于后壳体41(散热板43),将扬声器单元31压靠到密封构件60。
据此,能够强化例如扬声器单元31与前壳体40的连接。另外,通过板簧部70压靠扬声器壳体32,从而能够大幅抑制与振动板34的振动相配合地在扬声器壳体32产生的无用振动等。据此,能够提高扬声器装置30的音质。
另外,由于不再有由非必要的振动导致的能耗,因此能够实现高能率的扬声器装置30。
而且,在密封构件60被构成为防水密封件的防水扬声器中,防水密封件的紧贴性由于来自背面58的加压而提高,能够减少防水不良。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散热部33设置线对称地配置的多个板簧部70。另外,散热板43的安装部66的位置被设定为使得例如散热部33的2个安装孔74的中间点(即4个板簧部70的中心点)与扬声器单元31的音圈的中心轴一致。据此,能够将扬声器单元31均匀地压靠到前壳体40(密封构件60)。
像这样,多个板簧部70以将扬声器单元31均匀压靠到扬声器壳体32(前壳体40)的方式配置。
据此,能够避免例如从扬声器单元31施加于密封构件60的力产生偏倚等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遍及扬声器单元31的整周均匀地强化扬声器单元31与前壳体40的连接。
尤其是在防水扬声器中,能够使防水密封件的紧贴性无偏倚地提高,能够发挥高的防水性能。
在此,参照图5及图3的B对由扬声器单元31产生的热流进行说明。图5及图3的B中用黑色箭头示意性图示了热流。
在扬声器单元31中,例如音圈50是主要发热源。由音圈50产生的热经由间隙52传播到第1磁体55a、第2磁体55b。各磁体的热传播到磁轭57。
在磁轭57的背面连接有散热部33的板簧部70。磁轭57的热从板簧部70的前端(弯曲部73)传播到板簧部70,传播到基体部71。基体部71连接于散热板43,基体部71的热传播到散热板43。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磁轭57的背面58侧是空腔(后方空腔1),但通过设置散热部33,也能够从磁轭57的背面58侧吸取扬声器单元31的热。
如图3的B所示,传播到散热板43的热从散热端子44传播到终端装置100的机身。据此,能够使扬声器单元31的热释放到具有较大热容量的终端装置100的框体等。
通过像这样设置散热部33及散热板43,扬声器单元31的实际热容量和散热面积大幅增大。其结果是扬声器单元31的冷却效率充分提高,能够应对大电流的声音信号。其结果是能够采用大的声压级和动态范围,能够充分提高扬声器装置30的音质。
图6为示出搭载有扬声器装置30的终端装置100的截面结构例的示意图。在此,以扬声器装置3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为终端装置10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方式,将扬声器装置30搭载于终端装置100。
图6中示意性图示了在XZ面截断的终端装置100的剖视图。图中的右侧为终端装置100(扬声器装置30)的上侧。图中的上侧为终端装置100(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
终端装置100具有显示器10、机身框体11、正面玻璃12和后盖13。
机身框体11为支撑扬声器装置30、显示器10的终端装置100的框架构件。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示意性图示了机身框体11中的沿着终端装置100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内部框架14和设置于终端装置100的上侧且与内部框架14连接的上端框架15。
在内部框架14设置有与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开口部37大致相同形状的框架开口部16。扬声器装置30以使框架开口部16与前侧开口部37在俯视时重叠的方式,经由密封构件17连接于内部框架14的后侧。密封构件17为以覆盖框架开口部16的整周的方式构成的环状粘合密封件。作为密封构件17,使用例如防水密封件。
显示器10配置于内部框架14前侧的面。另外,正面玻璃12配置于显示器10前侧的面。
正面玻璃12作为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等的触摸面发挥功能。
后盖13为以覆盖终端装置100后侧的方式配置的平板状构件。
后盖13例如可以与扬声器装置30(散热板43)后侧的面相接。或者可以在后盖13与扬声器装置30之间设置其它元件或构件。作为后盖13,使用例如用玻璃构件构成的覆盖物(背面玻璃)。此外,也可以使用树脂构件或金属构件来构成后盖13。
在图6所示的截面中,显示器10构成为使显示器10上侧(图中的右侧)的端部到达不了上端框架15这侧的内部框架14。另外,在正面玻璃12上侧(图中的右侧)的端部与上端框架15之间形成有开口窗20。其结果是,从显示器10上侧的端部到开口窗20,形成与框架开口部16连通的空间。
例如,从扬声器装置30(振动板34)输出的声音3(图中的空心箭头)穿过扬声器装置30的前侧开口部37和内部框架14的框架开口部16而通过形成于显示器10上侧的空间,从开口窗20被输出。据此,能够将扬声器装置30的声音输出至终端装置100的外侧。
此外,设置有开口窗20等的区域例如也可以利用形成于显示器10上侧的缺口(切口)等而构成。
像这样,在终端装置100中,扬声器装置30以从与显示器10正交的方向(Z方向)观察时振动板34的至少一部分与显示器10重叠的方式配置。据此,由于在显示器10的背侧配置扬声器装置30,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边框(bezel)薄的终端装置100等。
如上述那样,在扬声器装置30设置有后方空腔1a,因此扬声器装置30的厚度与扬声器单元31单体的厚度相比变大。另一方面,设置于后方空腔1a的板簧等散热部33的容积足够小,不会占有后方空腔1a。因此,即使在后方空腔1a的厚度被设定得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容积空间。
像这样,通过使用本技术,能够提供具有可配置于显示器10背面的厚度并且平面尺寸足够紧凑且音质良好的扬声器装置30。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30中,扬声器单元31在使振动板34外露的状态下被容纳于扬声器壳体32。另外,在扬声器壳体32中,在扬声器单元31的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形成后方空腔1a。在该后方空腔1a设置有将扬声器单元31的热传递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的散热部33。据此,能够利用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的后方空腔1a来进行扬声器单元31的散热,能够无需扩大平面尺寸而提高音质。
图7为示出作为比较例而列举的扬声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7的A为从后侧观察扬声器装置150的平面图。另外,图7的B为以图7的A所示的B-B’线截断扬声器装置150而成的剖视图。
在扬声器装置150中,以使扬声器单元151的后侧(磁轭的背面)外露的方式构成扬声器壳体152。在扬声器单元151后侧粘贴有散热用的石墨片153。
像这样,在使扬声器单元151的后侧外露的结构中,无法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获得盒容积。因此,如图7的B所示,需要在扬声器单元151的侧方(纵向或横向)扩张空腔1来确保容积。其结果是,扬声器装置150的平面尺寸扩大,可能使装置布局的自由度下降。另外,需要使用粘接剂等来密封扬声器单元151的周围,制造工序可能会变得复杂。而且,正是为了散热而需要石墨片153,装置成本可能会增大。
另外,也考虑如下方法:在扬声器单元151的设置有振动板154的一侧配置金属板等,经由空气实现散热。然而,一般认为该方法以空气为媒介,因此与使扬声器单元151的热直接释放的方法相比,冷却效率低。
在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30中,在扬声器单元31的与振动板34相对的一侧形成后方空腔1a。另外,利用设置于后方空腔1a的散热部33,扬声器单元31的热被传递到扬声器壳体32这侧。据此,由于散热能力提高,因此能够输入到音圈50的输入功率提高。其结果是,能够充分提高扬声器装置30的声压级和动态范围等。
另外,在扬声器装置30中,由于无需使扬声器单元31的后侧(磁轭57的背面58)外露,因此能够在厚度方向上确保容积。据此,能够实现低音等再现能力高且平面尺寸紧凑的装置。另外,能够提高装置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作为散热部33,使用板簧等弹簧构件。在该情况下,散热部33占有的空间非常小,能够将由于后方空腔1a的容积减少对音质的影响(容积影响)等限制在最小限度。
另外,通过用弹簧按住扬声器单元31,扬声器单元31的振动降低,能够提高音质。另外,在为防水扬声器的情况下,防水双面胶带的紧贴性由于来自背面的加压而提高,能够削减防水不良、提高防水性能。
另外,如图5等所示,磁轭57为在密封容器中独立的金属。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制散热部33连接于这样的磁轭57。据此,即使在产生静电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高电位释放到GND,能够提高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性能。
<其它实施方式>
本技术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而能够实现其它各种实施方式。
以上对具备平板型振动板的薄型扬声器单元进行了说明。振动板的形状和扬声器单元的形状不受限制。
例如可以使用圆顶型、锥形型、喇叭型等的振动板。另外,振动板的平面形状可以被设定为圆型、椭圆型、矩形型等任意形状。另外,扬声器单元不一定必须为薄型,使用与例如扬声器的形式相匹配的扬声器单元即可。
另外,以上主要对使用板簧作为散热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例如可以不使用板簧而使用线圈弹簧等。另外,用作散热部的弹簧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单个弹簧构成散热部。
此外,散热部的结构不受限制,可以使用任意的热传导性构件。例如,可以使用经由后方空腔连接扬声器单元和壳体的金属线或导电性薄片等。另外,导电性海绵等也可以被用作散热部。
另外,虽然散热板被构成为扬声器壳体(后壳体)的一部分,但散热板例如也可以设置为独立的构件。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构成后侧无开口的后壳体、在后壳体的内侧配置散热板等。或者,也能够为通过在后壳体开的孔而使散热部与配置于后壳体外侧的散热板连接的结构。
也能够组合以上说明的本技术的特征部分当中的至少2个特征部分。即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各种特征部分可以不区分各实施方式地任意组合。另外,以上记载的各种效果仅为例示而非限定性的,还可以发挥其它效果。
本公开中,将“相同”“相等”“正交”等作为包括“基本上相同”“基本上相等”“基本上正交”等的概念。还包括以例如“完全相同”“完全相等”“完全正交”等为基准的预定范围(例如±10%的范围)中包含的状态。
此外,本技术也能够采用如以下的结构。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具备:
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
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
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递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一体地振动;磁体,产生作用于所述音圈的磁场;以及磁轭,设置于隔着所述磁体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且连接着所述磁体,
所述散热部将所述磁轭和所述壳体部热连接。
(3)(1)或(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具有用导热构件构成的至少1个弹簧。
(4)(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弹簧为板簧。
(5)(3)或(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弹簧包括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以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均匀压靠到所述壳体部的方式配置。
(6)(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还具有散热板,该散热板设置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
所述散热部连接于所述散热板。
(7)(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具有后侧开口部,该后侧开口部形成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
所述散热板以覆盖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后侧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8)(6)或(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装置搭载于电子设备,
所述散热板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
(9)(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外侧。
(10)(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且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侧方延展的其它空腔。
(11)(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具有:前壳体,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保持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且形成所述空腔。
(12)(1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前壳体具有:前侧开口部,使所述振动板外露;以及密封构件,以围绕所述前侧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
所述散热部被固定于所述后壳体,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压靠到所述密封构件。
(13)(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为防水密封件。
(14)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输出部,输出声音信号;以及
扬声器装置,该扬声器装置具有:
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使所述振动板振动;
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
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导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15)(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器,
所述扬声器装置被配置为从与所述显示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振动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器重叠。

Claims (15)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具备:
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
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
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递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具有: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一体地振动;磁体,产生作用于所述音圈的磁场;以及磁轭,设置于隔着所述磁体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且连接着所述磁体,
所述散热部将所述磁轭和所述壳体部热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部具有用导热构件构成的至少1个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弹簧为板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弹簧包括多个弹簧,该多个弹簧以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均匀压靠到所述壳体部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还具有散热板,该散热板设置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
所述散热部连接于所述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具有后侧开口部,该后侧开口部形成于隔着所述空腔与所述扬声器单元对置的位置,
所述散热板以覆盖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后侧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装置搭载于电子设备,
所述散热板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且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侧方延展的其它空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部具有:前壳体,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保持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后壳体,连接于所述前壳体且形成所述空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前壳体具有:前侧开口部,使所述振动板外露;以及密封构件,以围绕所述前侧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
所述散热部被固定于所述后壳体,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压靠到所述密封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密封构件为防水密封件。
14.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输出部,输出声音信号;以及
扬声器装置,该扬声器装置具有:
扬声器单元,具有振动板,根据所述声音信号使所述振动板振动;
壳体部,在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对的一侧形成空腔,以使所述振动板外露的方式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以及
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热传导到所述壳体部这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器,
所述扬声器装置被配置为从与所述显示器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振动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器重叠。
CN202180096161.3A 2021-03-31 2021-03-31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0442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3875 WO2022208743A1 (ja) 2021-03-31 2021-03-31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4236A true CN117044236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45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6161.3A Pending CN117044236A (zh) 2021-03-31 2021-03-31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208743A1 (zh)
CN (1) CN117044236A (zh)
WO (1) WO20222087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9805B2 (ja) * 1996-03-06 2006-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5471435B2 (ja) * 2009-12-28 2014-04-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と携帯端末装置
US8682020B2 (en) * 2011-10-05 2014-03-25 Apple Inc. Speaker magnet thermal management
CN110996234B (zh) * 2019-12-20 2022-07-1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8743A1 (ja) 2022-10-06
JPWO2022208743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4448B2 (en) Speaker with elastic plate coupled to diaphragm
CN108882089B (zh) 一种受话器及移动终端
KR101829419B1 (ko) 이어폰 조립체
JP469451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US9807512B2 (en) Speaker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CN112866880B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7010434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ransducer Module
CN113055794B (zh) 扬声器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170034629A1 (en) Speaker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WO2022042317A1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33204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143027A1 (zh) 扬声器和电子终端
EP1942701B1 (en) Speaker
WO2022067901A1 (zh) 扬声器箱及终端设备
CN11425793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122887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07026A1 (zh)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7044236A (zh) 扬声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503821B1 (ko) 양방향 스피커
CN114125663B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227586A1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8772416U (zh) 一种超薄微型扬声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WO2022067908A1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