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7992A -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7992A
CN117027992A CN202311200690.0A CN202311200690A CN117027992A CN 117027992 A CN117027992 A CN 117027992A CN 202311200690 A CN202311200690 A CN 202311200690A CN 117027992 A CN117027992 A CN 117027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avity
feedback
conveying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006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洋
韩俊楠
陈瑞平
马文举
付禹铭
纪羽婷
曾天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006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279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2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7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F01M2001/0207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ump
    • F01M2001/0238Rotary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包括内置相互间隔的进油腔、出油腔和反馈油腔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输送组件和调节组件;输送组件用于将进油腔内的机油输送至出油腔;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输送组件的运油量,包括复位部,输送组件位于反馈油腔和复位部之间,复位部对输送组件施加朝向反馈油腔的推力;推力小于反馈油腔油压,输送组件背向反馈油腔移动,运油量减小;推力大于反馈油腔油压,输送组件朝向反馈油腔移动,运油量增大。本申请在机油泵内设置反馈油腔,依据机油泵连通的装置的实际需油量,调节组件调节反馈油腔内油压,进而调节运油量,使得单位时间内从进油腔运送至出油腔中的运油量可变,实现对机油泵排量的调节。

Description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发动机一个重要的功能系统。发动机工作时,摩擦副表面之间以很高的工作速度作相对运动,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不仅增大发动机内部的功率消耗,使零部件工作表面迅速磨损,摩擦所产生的热量还可能使某些工作零件表面熔化,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为保证发动机内相对运动部件表面润滑充分,需要是在摩擦副表面覆盖一层润滑剂(润滑油或润滑脂),使金属表面之间间隔一层薄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耗、减轻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润滑系统依靠机油泵总成将机油盘总成内的机油由机油收集器总成加压泵入机冷器和机油滤再进入主油道和副油道,进而润滑发动机各个摩擦副。
然而,上述的机油泵总成往往是传统的定排量机械式机油泵,发动机转速低时机油泵排量过小,容易造成润滑不足,发动机转速高时机油泵排量过大,造成动力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定排量机械式机油泵总成可能引起的润滑不足和动力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油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机油泵,包括壳体、输送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壳体内置相互间隔的进油腔、出油腔和反馈油腔;所述输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将所述进油腔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出油腔,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借助所述输送组件间接连通,所述进油腔、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反馈油腔之间分别被所述输送组件隔绝;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输送组件的运油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复位部,所述输送组件位于所述反馈油腔和所述复位部之间,所述复位部配置为始终对所述输送组件施加朝所述反馈油腔方向的推力;其中,当所述推力小于所述反馈油腔的油压,所述输送组件朝远离所述反馈油腔的方向移动,所述运油量减小;当所述推力大于所述反馈油腔的油压,所述输送组件朝向所述反馈油腔移动,所述运油量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移动件和多个隔断件,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转子的外围并堵设于所述反馈油腔,全部所述隔断件分别沿所述转子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隔断件沿所述转子的径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子并与所述移动件的内壁接触,任意相邻两所述隔断件相对的端面、所述转子的外壁、所述移动件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能够围合形成供机油容纳的运油空间;其中,所述反馈油腔内油压增大时,所述移动件朝远离所述反馈油腔方向移动,所述运油空间减小;所述反馈油腔内油压减小时,所述移动件朝向所述反馈油腔移动,所述运油空间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转子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隔断件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转动,使得所述进油腔内的油能够借助所述运油空间运送至出油腔;同一时间内,所述进油腔能够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运油空间,所述出油腔能够连通剩余的至少一个所述运油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环体和浮动部,所述环体套设于所述转子的外围,所述浮动部连接于所述环体并封堵所述反馈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壳体内设有供所述导向部滑动安装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沿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复位部的外围并连接于所述环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曲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子,所述曲轴用于驱使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转子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反馈油路结构、发动机、电磁阀及上述的机油泵,所述反馈油路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反馈油腔的反馈油道,所述发动机包括内置主油道的气缸体和安装在所述气缸体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发出多个与所述发动机的运行数据相对应的电信号;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内置能够连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反馈油道的连接油道,所述电磁阀在所述控制器的驱使下控制所述连接油道内机油的流量并调节所述反馈油道内的油压;所述机油泵包括多个占空比,所述占空比与所述电信号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机油泵能够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反馈油路结构的共同调控下实现对所述运油量的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馈油路结构包括连接机油管、油气分离器、机油收集器和机油泵出油管,所述反馈油道设于所述连接机油管内并连通所述连接油道和所述反馈油腔;其中,所述油气分离器连通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连接机油管之间,所述机油收集器内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腔并用于向所述进油腔内输送机油,所述机油泵出油管内的油道连通所述出油腔和所述主油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设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之间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阀芯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道的进油口和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出油口,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布设并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体、所述阀芯、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连接油道,所述连接油道能够连通或隔绝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发动机当前运行数据确定对应的所述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调节所述连接油道内机油流量;
基于所述反馈油腔内的油压调节所述运油量。
上述机油泵在壳体内设置反馈油腔,依据当前机油泵连通的装置的实际所需供油量,调节组件调节反馈油腔内油压,进而调节运油量,使得单位时间内从进油腔运送至出油腔中的运油量发生改变,实现对机油泵排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机油泵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机油泵在排量大时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机油泵在排量小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机油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润滑系统隐藏了气缸体和油气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润滑系统隐藏了气缸体和机油收集器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润滑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润滑系统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阀装配在油气分离器上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机油泵;11、壳体;111、进油腔;112、出油腔;113、反馈油腔;114、滑移槽;12、排量调节机构;121、转子;122、移动件;1221、环体;1222、浮动部;1223、复位部;1224、导向部;123、隔断件;124、驱动结构;1241、驱动齿轮;1242、传动齿轮;2、反馈油路结构;21、连接机油管;211、反馈油道;22、油气分离器;23、机油收集器;24、机油泵出油管;3、发动机;311、气缸体;4、电磁阀;41、阀体;411、进油口;412、出油口;42、阀芯;43、第一分隔件;44、第二分隔件;5、运油空间;6、连接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油泵1,机油泵1包括壳体11和安装在壳体11内的排量调节机构12,壳体11内设有相互间隔的进油腔111、出油腔112和反馈油腔113,排量调节机构12安装在进油腔111和出油腔112之间并用于将进油腔111内的机油输送到出油腔112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排量调节机构12包括用于运送机油的输送组件和用于调节输送组件的运油量的调节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能够探入到反馈油腔113中并适配封堵反馈油腔113,伴随着反馈油腔113内油压的变化,输送组件能够沿朝向或远离反馈油腔113的方向移动,使得输送组件的运油量随着的反馈油腔113内油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壳体11内的复位部122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复位部1223具体为弹簧,复位部1223能够沿着移动件122的移动方向伸缩并始终向环体1221施加朝向反馈油腔的推力,起到复位作用。
另外,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壳体11内的转子121、移动件122和多个隔断件123,转子121转动安装在壳体11内的进油腔111和出油腔112之间,移动件122套设在转子121的外围并与转子121间隔,所有的隔断件123都安装在移动件122和转子121之间且沿着转子121的周向均匀排布。
参阅图2和图3,转子121上沿周向均匀布设有若干滑动槽,滑动槽沿着转子121的径向延伸并贯穿转子121的外圈后形成缺口,隔断件123沿着转子121的径向滑动安装于滑动槽中。转子121工作过程中,隔断件123远离转子121圆心的一端能够从缺口处滑出并与移动件122的内圈抵接,转子121的外圈、移动件122的内圈以及任意两个相邻的隔断件123相对的端面之间均能够围合形成供进油腔111中的机油进入的运油空间5。
随着移动件122的移动,移动件122和转子121之间的间距不断改变,使得运油空间5的容积得到调整,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由进油腔111输送至出油腔112内的机油量得到调整,从而使得机油泵1排量能够根据反馈油腔113内油压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所有的运油空间5分别沿着转子121的周向间隔分布,机油泵1在工作时,进油腔111能够同时连通其中的一个或相邻的多个运油腔并向运油腔内注油,与此同时,出油腔112能够连通剩余的运油腔中的一个或多个并接收由这些运油腔运输来的机油。本申请实施例中,运油空间5的容积等于上述的运油量。
机油泵1工作时,伴随着转子121的转动,进油腔111内的机油依次进入到各个运油空间5中并注满运油空间5,而后随着转子121的持续转动,各个运油腔内的机油再依次送入到出油腔112中,以供润滑使用。
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用以驱使转子121转动的驱动结构124,驱动结构124具体包括曲轴、安装在壳体11上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1241和传动齿轮1242。其中,传动齿轮1242与转子121通过转轴同轴连接,传动齿轮1242在曲轴的驱使下带动转子121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图2和图3为例,转子121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参阅图1至图3,移动件122包括设于转子121外围的环体1221和连接于环体1221的浮动部1222。沿着移动件122的移动方向,环体1221包括相对布设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第一侧相较于第二侧更靠近上述的反馈油腔113。
具体的,浮动部1222设于第一侧并一体成型于环体1221,浮动部1222背离环体1221的部分嵌入到反馈油腔113中并封堵反馈油腔113,使得浮动部1222能够带动环体1221根据反馈油腔113内油压的变化而移动;上述的复位部1223设于第二侧并抵接于环体1221与壳体1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122还包括设于第二侧的导向部122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向部1224构造成空心结构,导向部1224设于复位部1223的外侧并包围复位件。壳体11内于第二侧设有供导向部1224滑移安装的滑移槽114,滑移槽114沿着移动件122的移动方向延伸布设,移动件122在反馈油腔113内油压影响下移动时,导向部1224沿着滑移槽114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移动件122的滑移过程更加顺畅,降低了移动件122出现卡阻现象以致机油泵1排量调节功能失效的可能性。
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包括反馈油路结构2、发动机3、电磁阀4和上述的机油泵1。其中,电磁阀4连接于发动机3和反馈油路结构2之间,机油泵1连接于反馈油路结构2和发动机3之间,使得反馈油路结构2能够根据发动机3的实时反馈调整反馈油腔113内的油压,从而实现对发动机3排量的调控。
参阅图5和图6,具体的,反馈油路结构2包括能够连通反馈油腔113的反馈油道211,机油能够通过反馈油道211输入或排出反馈油腔113。发动机3包括气缸体311和安装在气缸体311上的控制器,气缸体311内具有主油道,控制器能够发出多个与发动机3的运行数据相对应的电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动机3的运行数据具体指的是发动机3运转过程中的转速和负荷。
此外,电磁阀4与上述的控制器信号连接,电磁阀4内设有能够连通主油道和反馈油道211的连接油道6,在控制器的驱使下,电磁阀4能够调整连接油道6内机油的流量,从而实现对反馈油道211内油压的调整。
另外,机油泵1在研发初期标定的过程中确定占空比,并依靠PID值来减小占空比的波动范围,确定后的占空比写入到发动机3数据中,在发动机3运转过程中,不同的转速和负荷对应不同的占空比,即对应控制器发出的给电磁阀4的不同的电信号,从而使得电磁阀4能够适应调整连接油道6内机油的流量,实现对反馈油道211内油压的适应性调整,最终实现了机油泵1输出机油流量的可调。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反馈油路结构2包括连接机油管21、油气分离器22、机油收集器23和机油泵出油管24。其中,油气分离器22连接在发动机3和连接机油管21之间,连接机油管21连接上述的机油泵1,电磁阀4安装在油气分离器22的底座上。
具体的,电磁阀4内部的连接油道6与油气分离器22内部油道连通,上述的反馈油道211设于连接机油管21内,使得反馈油道211能够连通连接油道6和反馈油腔113。机油泵出油管24内的油道连通出油腔112和主油道。机油收集器23内的油路连通进油腔111,机油收集器23持续从油底壳处吸取机油并输送至机油泵1的进油腔111中,为机油泵1供给机油以实现机油的循环供给。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磁阀4装配在油气分离器22上的剖视图,图10为电磁阀4的剖视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阀4包括阀体41、沿阀体41的轴向活动安装在阀体41内的阀芯42,以及设于阀体41和阀芯42之间的第一分隔件43和第二分隔件44,其中,阀芯42与上述的控制器信号连接,能够根据控制器发出的不同的电信号相应移动。
具体的,沿着阀体41的轴向,阀体41上依次设有进油口411和出油口412,其中,进油口411用于连通主油道,出油口412用于连通反馈油道211。第一分隔件43和第二分隔件44分别沿着阀体41的轴向间隔布设并一体成型于阀芯42,阀体41的内壁、阀芯42的侧壁、第一分隔件43和第二分隔件44相向的端面之间围合形成上述的连接油道6,伴随着阀芯42的移动,连接油道6能够连通或隔绝上述的进油口411和出油口412。
并且,在阀芯42的移动过程中,特指进油口411和出油口412处于连通状态时,连接油道6和进油口411之间的连通面积也会随着阀芯42的移动而改变,从而实现了对连接油道6内机油流量的调节。
另外,电磁阀4上均具有泄油孔,在电磁阀4失效或压力过大时能够自动泄油,实现了安全控制。
参阅图1至图11,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上述的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发动机3当前的运行数据确定对应的电信号。
S2、基于电信号调节连接油道6内机油流量。
S3、基于反馈油腔113内油压调节运油量。
在步骤S1中,发动机3当前的运行数据具体由发动机3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转速和负荷决定,根据运行数据可以确定相应的占空比,而后得到发动机3当前的运行数据所对应的电信号。
在步骤S2中,电磁阀4接收到来自控制器的电信号,电磁阀4的阀芯42相应移动,改变连接油道6与进油口411之间的连通面积,对应改变连接油道6内的机油流量。由于反馈油腔113和连接油道6之间通过反馈油道211相互连通,所以连接油道6内机油流量改变时,输入到反馈油腔113内的油量也会对应改变,从而实现对反馈油腔113内的油压的调整。
在步骤S3中,随着反馈油腔113内油压的改变,移动件122在壳体11内相应移动,使得移动件122与转子121之间的空间大小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了对运油量的调整,而机油泵1的排量即为自进油腔111运输至出油腔112的运油量,最终实现了机油泵1排量随着发动机3的运行数据而相应改变的目的。
以图2和图3为例,图2示出了上述的机油泵1在排量大时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上述的机油泵1在排量小时的剖视图。
发动机3处于中高转速时,电磁阀4接收发动机3的控制器发出的电信号,连接油道6内的机油流量减小,使得输入到反馈油腔113内的油量减小,反馈油腔113内油压降低,在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件122被推向反馈油腔113方向,使得运油空间5增大,运油量相应增大,从而使得机油泵1排量增大。
发动机3处于低转速时,电磁阀4接收控制器发出的电信号,连接油道6内的机油流量增大,使得反馈油腔113内油压增大,移动件122朝向复位部1223移动并压缩复位部1223,使得运油空间5缩小,运油量相应减小,机油泵1排量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信号可以是控制器发出的ECU信号。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包括:
壳体,内置相互间隔的进油腔、出油腔和反馈油腔;
输送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将所述进油腔内的机油输送至所述出油腔,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借助所述输送组件间接连通,所述进油腔、所述出油腔与所述反馈油腔之间分别被所述输送组件隔绝;及
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输送组件的运油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复位部,所述输送组件位于所述反馈油腔和所述复位部之间,所述复位部配置为始终对所述输送组件施加朝所述反馈油腔方向的推力;
其中,当所述推力小于所述反馈油腔的油压,所述输送组件朝远离所述反馈油腔的方向移动,所述运油量减小;当所述推力大于所述反馈油腔的油压,所述输送组件朝向所述反馈油腔移动,所述运油量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移动件和多个隔断件,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转子的外围并堵设于所述反馈油腔,全部所述隔断件分别沿所述转子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隔断件沿所述转子的径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子并与所述移动件的内壁接触,任意相邻两所述隔断件相对的端面、所述转子的外壁、所述移动件的内壁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能够围合形成供机油容纳的运油空间;
其中,所述反馈油腔内油压增大时,所述移动件朝远离所述反馈油腔方向移动,所述运油空间减小;所述反馈油腔内油压减小时,所述移动件朝向所述反馈油腔移动,所述运油空间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转子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隔断件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转动,使得所述进油腔内的油能够借助所述运油空间运送至出油腔;同一时间内,所述进油腔能够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运油空间,所述出油腔能够连通剩余的至少一个所述运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环体和浮动部,所述环体套设于所述转子的外围,所述浮动部连接于所述环体并封堵所述反馈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壳体内设有供所述导向部滑动安装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沿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复位部的外围并连接于所述环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曲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连接于所述转子,所述曲轴用于驱使所述驱动齿轮转动并带动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转子转动。
7.一种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馈油路结构,包括连通所述反馈油腔的反馈油道;
发动机,包括内置主油道的气缸体和安装在所述气缸体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发出多个与所述发动机的运行数据相对应的电信号;
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内置能够连通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反馈油道的连接油道,所述电磁阀在所述控制器的驱使下控制所述连接油道内机油的流量以调节所述反馈油道内的油压;及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泵,包括多个占空比,所述占空比与所述电信号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机油泵能够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反馈油路结构的共同调控下实现对所述运油量的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油路结构包括连接机油管、油气分离器、机油收集器和机油泵出油管,所述反馈油道设于所述连接机油管内并连通所述连接油道和所述反馈油腔;
其中,所述油气分离器连通于所述电磁阀和所述连接机油管之间,所述机油收集器内的油路连通所述进油腔并用于向所述进油腔内输送机油,所述机油泵出油管内的油道连通所述出油腔和所述主油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阀芯以及设于所述阀体和所述阀体之间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阀芯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阀体上设有连通所述主油道的进油口和连通所述反馈油道的出油口,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布设并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体、所述阀芯、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连接油道,所述连接油道能够连通或隔绝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
10.一种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发动机当前运行数据确定对应的所述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调节所述连接油道内机油流量;
基于所述反馈油腔内的油压调节所述运油量。
CN202311200690.0A 2023-09-18 2023-09-18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0279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0690.0A CN117027992A (zh) 2023-09-18 2023-09-18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00690.0A CN117027992A (zh) 2023-09-18 2023-09-18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7992A true CN117027992A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31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00690.0A Pending CN117027992A (zh) 2023-09-18 2023-09-18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279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28817B1 (en)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stepless transmission
US8523535B2 (en) Adjusting valve for adjusting the delivery volume of a displacement pump
US7128688B2 (en) Hydraulic control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2154373B1 (en) Gear pump
JP2005337502A (ja) 自動車用自動変速機の給油のための油圧回路
CN108884732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US8011908B2 (en) Variable capacity pump with dual springs
JP2016108962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
WO2008137037A1 (en) Hydraulic pump with variable flow and pressure and improved open-loop electric control
US5176039A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feedback passage for preventing reverse flow
CN102947594B (zh) 车用内齿轮式油泵
JP2014077536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油圧供給システム
JPH0988533A (ja) エンジン潤滑油供給装置
KR20120006977A (ko) 직접 제어 선형 가변 베인펌프
GB2259333A (en) Gear pump with a delivery rate depending non-linearly on pump speed
CA1167695A (en) Pump
CN110939668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液压离合器致动和变速器润滑的装置
JP4381816B2 (ja) 液圧ポンプの圧力調節のための装置
CN117027992A (zh) 机油泵、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7946833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JP2002115670A (ja) 磁気クラッチを有するポンプ
US20080044308A1 (en) Gear pump
CN104234767A (zh) 气门定时控制装置
US20100059315A1 (en) High efficiency lubrication pump
JP2014234765A (ja) 車両のオイル吸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