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225A - 电路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225A
CN1170225A CN97112740A CN97112740A CN1170225A CN 1170225 A CN1170225 A CN 1170225A CN 97112740 A CN97112740 A CN 97112740A CN 97112740 A CN97112740 A CN 97112740A CN 1170225 A CN1170225 A CN 1170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bimetallic
armature
circuit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12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8C (zh
Inventor
冈本泰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uji Electric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6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22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having electrothermal release and no other automatic release
    • H01H73/26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having electrothermal release and no other automatic release reset by tumbl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0Wall-mounted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2Mounting of device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路断路器,通过在中央设有隔板的呈I形截面的盒子和在其两侧配合的盖子而形成绝缘物的本体,使板面沿着盒子隔板而重叠地在盒子两侧组装左右极开关部及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平板,由此缩小宽度尺寸,并由盒子隔板确保左右极的绝缘,用现有的1极的宽度尺寸将分电盘商定型电路断路器做成2极结构,可在现有的1极的商定宽度尺寸内合适地放置2极开关部及2元件的过电流跳闸元件。

Description

电路断路器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电灯分电盘的商定型电路断路器,尤其涉及在商定宽度尺寸内搭载了2极功能的配线用断路器及漏电断路器。
现根据图28~图30来说明现有的这种配线用断路器。图28中,配线用断路器1,是在以商定型尺寸所限定的宽度为25mm的绝缘物(模压树脂)本体2内放置1极的开关部和1元件的过电流跳闸元件,在本体2的前面突出开关操纵杆3,另外在两端分别配置电源端子4及负荷端子5。
该配线用断路器1被多列配置在如图29所示那样的电灯分电盘6的内部,并使来自主配线用断路器7的干线8分支。电灯分电盘6一般采用单相3线电路,且往往混合100V和200V电路。这种情况,100V电路的配线9(图30)的电压线9a与配线用断路器1连接,中性线9b与另外配列的块式端子10连接。而200V电路的两侧电压线,与各自的并列配置的2个配线用断路器1相连接。此时,2个开关操纵杆3用1个结构构件一体结合,做成可同时开、关的结构。
另外,同种漏电断路器虽然也以用商定型尺寸所限定的1极相当25mm的宽度尺寸为基础、2极是50mm的宽度尺寸为主流,但与100V电路用的配线用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不同。
在使用配线用断路器1的分电盘6中,由于现有的配线用断路器1是1极的,故对于100V电路的中性线9b的配线使用块式端子10,结果在分电盘6内,要做成块式端子10的配列空间,并且,相互分开配置的配线用断路器1和与块式端子10连接的配线9是电压线9a和中性线9b,连接端部的长度不同,故配线的加工或连接存在着费时的问题。另外,200V电路并列使用2个配线用断路器1,结果存在着如下问题:其部分中的必要宽度尺寸为配线用断路器1的2倍的50mm。而且配线用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不相同。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单相3线电路的100V电路和200V电路都可用商定型尺寸的单一配线用断路器来配线的电路断路器,使配线用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的外形尺寸通用化而使分电盘缩小化,减少配线的加工工时与连接作业的工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宽度为25mm的商定型尺寸中,使作为100V电路用的配线用断路器具有2极的开关部和1元件的过电流跳闸元件,使作为200V电路用的配线用断路器具有2极的开关部和2元件的过电流跳闸元件,而此时,在同一宽度尺寸内一面具有2极的开关部和过电流跳闸元件,一面可确保必要的绝缘距离和通电容量。又,对于漏电断路器,在所述配线用断路器上设置漏电跳闸元件,获得配线用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上的通用化。
作为本发明的100V电路用的配线用断路器,具有:由在中央设有隔板的大致呈I形截面的盒子及所述盒子两侧分别配合的左右2极的盖子所组成的绝缘物的本体;设有左右一对脚部、所述脚部横跨所述隔板而可转动地与所述盒子连接的开关操纵杆;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其两侧配置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开关操纵杆脚部连接另一端上安装可动触点的平板的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由长方形的双金属、平板基体和在其两侧弯曲形成的脚部所构成的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由以所述两脚部从其宽度方向围住所述双金属的固定铁心、与所述双金属平行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另一端的接极部与所述固定铁心相对的平板衔铁及将所述衔铁对与所述固定铁心相反侧附加力的回复弹簧所组成、所述衔铁的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隔板的一侧配置的过电流跳闸元件;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隔板和所述过电流跳闸元件之间配置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盒子上同时另一端上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爪的、用所述爪在所述衔铁侧面的阶梯部上止动的平板卡爪;在所述盒子隔板和所述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之间分别配置的、由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卡爪之间架设的拉伸弹簧所组成的左右2极的开关弹簧;在所述过电流跳闸元件上设置、较松地贯通插入所述双金属或衔铁而拧入所述衔铁或双金属的、头部通过间隙而与所述双金属或衔铁相对的调整螺钉;安装与所述可动触点相对的固定触点同时一体地形成端子、在所述盒子隔板的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左右2极的固定接触件;在所述盒子隔板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左右2极的端子;在所述盒子隔板的一侧且在所述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双金属一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及在所述双金属另一端和所述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导线;在所述盒子隔板的另一侧且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端子之间连接的导线。
所述配线用断路器在大致呈I形截面的盒子中央隔板的两侧配置左右极的零部件,以确保两极间的绝缘。而且,可动接触件、卡爪、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双金属和衔铁形成平板状,所述这些沿盒子隔板而重叠,可缩小宽度尺寸。左右2极的开关弹簧在盒子隔板和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之间分别配置,为安装可动触点,在可动接触件和盒子隔板之间同时装进做成必要的空间内。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通过通用的开关操纵杆同时进行开关操作。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跳闸特性,可通过转动调整螺钉而改变所述头部和双金属或衔铁的间隙来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200V电路用的配线用断路器,又具有:由在中央设有隔板的大致呈I形截面的盒子及所述盒子两侧分别配合的左右2极的盖子所组成的绝缘物的本体;设有左右一对脚部、所述脚部横跨所述隔板而可转动地与所述盒子连接的开关操纵杆;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其两侧配置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开关操纵杆脚部连接另一端上安装可动触点的平板的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由长方形的双金属、平板基体和在其两侧弯曲形成的脚部所构成的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由以所述两脚部从其宽度方向围住所述双金属的固定铁心、与所述双金属平行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另一端的接极部与所述固定铁心相对的平板衔铁及将所述衔铁对与所述固定铁心相反侧附加力的回复弹簧所组成、所述衔铁的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隔板的一侧配置的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由长方形的双金属、平板基体和在其两侧弯曲形成的脚部所构成的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由以所述两脚部从其宽度方向围住所述双金属的固定铁心、与所述双金属平行地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另一端的接极部与所述固定铁心相对的平板衔铁及将所述衔铁对所述固定铁心侧附加力的回复弹簧所组成、所述固定铁心的基体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配置的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贯通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衔铁之间插入的、将所述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衔铁吸引动作传递到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衔铁的传动构件;板面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隔板和所述过电流跳闸元件之间配置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盒子上同时另一端上具有向侧方突出的爪的、用所述爪在所述衔铁侧面的阶梯部上止动的平板卡爪;在所述盒子隔板和所述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之间分别配置的、由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卡爪之间架设的拉伸弹簧所组成的左右2极的开关弹簧;在所述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上分别设置、较松地贯通插入所述双金属或衔铁而拧入所述衔铁或双金属的、头部通过间隙而与所述双金属或衔铁相对的第1及第2调整螺钉;安装与所述可动触点相对的固定触点同时一体地形成端子、在所述盒子隔板的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左右2极的固定接触件;在所述盒子隔板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左右2极的端子;在所述盒子隔板的一侧且在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双金属一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及在所述双金属另一端和所述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导线;在所述盒子隔板的另一侧且在所述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双金属一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及所述双金属另一端和所述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导线。
所述配线用断路器是附加了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当检测到过电流时使配线用断路器跳闸用的卡爪在2个过电流跳闸元件上共同地设置1个,使所述卡爪对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止动。而且,为使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动作传递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将传动构件插在2个衔铁之间。由此,将跳闸机构(卡爪)兼用为左右极,且可缩小必要的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双金属弯曲通过第2调整螺钉而传递到衔铁,再通过传动构件传递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另外,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的吸引动作与双金属无关,故通过传动构件传递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
又,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设有漏电跳闸元件,包括:在盒子隔板的两侧且在过电流跳闸元件及可动接触件和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左右2极的导体、或将在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和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左右2极的导体做成初级导体的零相变流器;使所述零相变流器的次级输出功率放大的漏电检测电路;由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输出功率驱动的、与回复弹簧相抗衡而吸引插棒式铁心的跳闸线圈单元;与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吸引动作连动而使所述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或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向固定铁心侧移动的跳闸杆。
对于所述漏电断路器,也可设置漏电显示机构,包括:沿盒子隔板而滑动自如地设置、头部显示部向突出盒子方向由弹簧附加力并始终对跳闸杆止动而所述显示部支承在所述盒子内侧的漏电显示片;与漏电跳闸后的卡爪复位动作连动并与所述弹簧相抗衡而使所述漏电显示片移动的、与所述跳闸杆再结合的显示卡爪。
在将开关弹簧设在盒子隔板和可动接触件之间的所述电路断路器中,在与可动接触件之间受到开关弹簧拉力的卡爪趋于倒向盒子隔板的相反侧。因此,在过电流跳闸元件或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固定铁心两脚部一体地形成向盒子隔板侧延伸的突部,若用所述突部将卡爪朝所述盒子隔板按压,则能可靠地抑制卡爪的所述倒向。
同样,在与卡爪之间受到开关弹簧拉力的可动接触件倒向盒子隔板侧,且可动触点侧的端部有与盒子隔板接触之虞。因而,可在盒子隔板两侧的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触点侧的端部之间,贯通在所述盒子隔板上开设的开口,插入两端分别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端部嵌合的连接片。通过插入所述连接片,阻挡了左右可动接触件的相互靠近,因而,可动接触件不会与盒子隔板接触。
在所述可动接触件中,可在所述连接片的端部设置凹部,而所述凹部是放置与可动接触件结合的导线的根部分(结合部与非结合部的边界部分)的。用钎焊或焊接与可动接触件结合的导线,由于可动接触件的开关动作带来的反复弯曲,故应力集中在所述根部分而容易发生脱开或断线现象。因此,通过将所述根部分放置在连接片的凹部,导线弯曲远离根部分,则所述部分的脱开或断线现象就很少。
另一方面,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双金属由本身流动的过电流加热而弯曲,且所述弯曲动作通过调整螺钉而传递到对卡爪止动后的衔铁,但此时,当调整螺钉的头部直接与双金属或衔铁接触时,双金属旁通电路发生,对于双金属弯曲损失一部分必要的热量。因此,可在调整螺钉的头部和与此相对的双金属或衔铁之间插入绝缘材料。由此可通过调整螺钉防止所述旁通电路的发生。
在所述电路断路器中,使调整螺钉头部位于盖子一侧,同时,若设置所述头部与所述盖子面对的调整孔,则可以安装着盖子的状态通过调整孔而转动调整螺钉,装配结束后,当发生必须再调整跳闸特性的情况时,不必拆下盖子。
另外,在所述电路断路器中,可在爪的附近通过微小间隙而设置与卡爪的侧面相对的卡爪压板,所述卡爪压板嵌入盒子隔板并用盖子压上而固定。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跳闸特性直接受到到对衔铁止动的卡爪的爪的工作量的影响。因而,当在爪的爪部产生振动时,跳闸特性变得不稳定,另外,因开关时的振动等而有乱跳闸的危险。因此,若尽量以较小间隙在卡爪的爪附近设置按压用的卡爪压板,就可防止所述振动而稳定跳闸特性,也可防止乱跳闸。
然而,现有的商定型尺寸的电路断路器因尺寸上的限制而未内藏报警开关(在跳闸动作时输出报警信号的开关)。因此,本发明通过沿I形截面的盒子中央隔板配置微型开关,则就可内藏报警开关。即,使由微型开关组成的报警开关与卡爪连动地沿盒子隔板而设置,所述报警开关的安装孔与在所述盒子隔板上形成的突起相嵌合,并用所述盒子隔板和盖子夹住而固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线用断路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使用图1配线用断路器的分电盘的内部主视图。
图3是图2的P部的放大部。
图4是在拆下图1配线用断路器盖子后状态的左极侧的侧视图。
图5是在拆下构成2极1元件的图1配线用断路器的盖子后状态的右极侧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可动接触件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4中过电流跳闸元件的示意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图4去除过电流跳闸元件后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2是沿图10的XII-X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4是在拆下构成2极2元件的图1配线用断路器的盖子后状态的右极侧的侧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XV-XV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衔铁被吸引后的状态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拆下漏电断路器盖子后状态的左极侧的侧视图。
图18是与图17漏电断路器相同、在拆下盖子后状态的右极侧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7部分省略的图。
图20是图18部分省略的图。
图21是沿图17的XXI-XX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7的跳闸线圈单元动作时的图。
图23是表示图17中导体和双金属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17中测试按钮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表示通过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固定铁心而压入卡爪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在图4配线用断路器中内藏报警开关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图26配线用断路器跳闸后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现有例子的配线用断路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9是使用图28配线用断路器的分电盘的内部主视图。
图30是图29的Q部的放大图。
下面根据图1~图25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另外,对于与现有例子相对应的部分用同一符号。在图1中,配线用断路器1是在以商定型尺寸所限定的宽度为25mm的本体2内放置2极的开关部和1元件或2元件的过电流跳闸元件,在本体2的前面突出开关操纵杆3,另外在两端配置电源端子4、11及负荷端子5、12。所述配线用断路器1在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的电灯分电盘6的内部多列配置,并使来自主配线用断路器7的干线8分支。此时,对于100V电路使用2极(开关部)1元件(过电流跳闸元件),不需现有的中性极用的块式端子。另外,对于200V电路单一使用2极2元件,且不必2个并列。
图4~图13表示构成2极1元件的配线用断路器。配线用断路器如图1所示,是在由模制树脂所构成的绝缘物的本体2内放置开关部和过电流跳闸元件而构成的,而本体2由盒子13和在其两侧被嵌的左右2极盖子14、15所组成。各放置零部件在盒子13内组装后,用盖子14、15压住,盒子13和盖子14、15用左右贯通的4根未图示的螺钉系紧。
图4及图5表示通电状态,在图4所示的左极侧电流从电源端子4经过与端子4一体的固定接触件4a、与它结合的固定触点16、可动触点17、与可动触点17结合的可动接触件18、一端与可动接触件18结合的挠性导体19、与另一端结合的过电流跳闸元件20的双金属21、一端与双金属21结合的挠性导体22而流到与挠性导体22的另一端结合的负荷端子5。另外,在图5的右极侧无过电流跳闸元件,电流从电源端子11,经固定接触件11a、固定触点23、可动触点24、可动接触件25、挠性导体26而流到负荷端子12。
盒子13如图6所示,在中央构成具有隔板13a的大致呈I形截面,弯成L形的各端子4、5、11、12嵌入在其两侧面形成相同形状的槽而安装。在盒子13的左极侧配置树脂成形的平板卡爪27,以使其板面沿隔板13a,并在图4的左端通过销28而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子13上。在卡爪27的图4的右端一体地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爪27a,所示爪27a如后所述,与过电流跳闸元件20的衔铁结合。
左右2极的可动接触件18及25由平板导体形成左右情况不同的相同形状,如图8所示,在弯成图下端部内侧(盒子13侧)的部分18a、25a上结合有可动触点17及24。可动接触件18、25沿着隔板13a而配置在隔板13a的两侧,且用在图8上端部形成的圆弧状部与开关操纵杆3可转动地连接。而可动接触件18位于卡爪27的外侧。尤其从图6得知,树脂成形的开关操纵杆3在向本体2外部突出的把手3a的基部两侧具有左右一对的脚部3b。所述开关操纵杆3用脚部3b横跨隔板13a,并通过销29而与盒子13可转动地连接。另外,可不用销29,而在盖子14、15(图7)的内侧一体地形成突轴,将所述突轴从两侧嵌入开关操纵杆3而支承开关操纵杆3,但此时,产生一个问题:安装盖子14、15前不能支承开关操纵杆3。
另外,在脚部3b的顶端,形成有与可动接触件18、25的圆弧状部相对应的凹部,可动接触件18、25的圆弧状部滑动自如地嵌入所述凹部,且通过由在与卡爪27之间分别架设的拉伸弹簧所组成的左右2极开关弹簧30来支承,如上所述,可转动地与开关操纵杆3连接。因此,在可动接触件18、25上弯曲形成弹簧支架片18b、25b,而在卡爪27上向左右两侧突出形成有弹簧支架突起27b(图6),开关弹簧30以拉伸状态两端分别挂在弹簧支架片18b、25b与弹簧支架突起27b上。另外,在右极侧(图6的左侧)的贯通弹簧支架突起27b的隔板13a的部分上开有圆弧状的长孔31。
在图6中,在弹簧支架片18b、25b上挂设开关弹簧30的可动接触件18、25,以与开关操纵杆3的连接端部为支点,受到图6以箭头所示的方向的旋转力而趋于倒向内侧,根据情况,存在弯曲部18a、25a与隔板13a接触而生成磨耗粉,或妨碍开关动作的危险。因此,如图8所示,在可动接触件18、25的端部之间插入有限制相互间隔的连接片32。树脂成形的连接片如图示形状分成左右2个,1个的轴部32a贯通开设在盒子隔板13a上的三角形的窗孔33而与另一个的孔部32b嵌合,如图6所示被一体化。另外,由于连接片32的左右片靠所述旋转力压向内侧,故即使不设置止脱装置也不会互相分离。连接片32的两端平面与可动接触件18、25内侧面抵接而防止其倒下,同时,各2个部位的突部32c与弹簧支架片18b、25b的上下开口嵌合而定位。
另外,在图8中,在连接片32的两端设有凹部32d,所述凹部32d放置通过钎焊而与可动接触件18、25内侧面结合的挠性导体19、26根部分,即,将浸入焊料而固化的结合部分与非结合部分的边界部分放置在其内侧。挠性导体19、26的根部分随着可动接触件18、25的开关动作,在挠性导体19、26反复受到弯曲时因应力集中而断线或容易发生脱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述根部分放置在凹部32d内,弯曲就远离挠性导体19、26的硬软边界部分,从而就抑制断线或脱开等现象。
在图4、图7及图9中,过电流跳闸元件20包括长方形的双金属21、用铆钉34与它结合的固定铁心35、由一端通过销36转动自如地支承另一端的接极部37a与固定铁心35相对的平板衔铁37及朝与固定铁心35相反侧(以销36为支点图7的逆时针方向)对它附加力的扭转弹簧所构成的回复弹簧38。固定铁心35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包括在2个部位上设置弯曲阶梯部的平板基板35a和在其下端部两侧弯成的脚部35b,用两脚部35b从宽度方向围住双金属21。在固定铁心35的基板35a及衔铁37的上端部弯曲形成有左右一对臂,支承衔铁37的销36贯通插入左右臂,在销36上安装的回复弹簧38(图7)一端挂在固定铁心35的臂上,另一端挂在衔铁37的上端部。
在图7中,如所述的那样,衔铁37通过回复弹簧38而向与固定铁心35相反侧附加力,未图示的钩子与固定铁心35的脚部35b结合,保持与双金属21平行的状态。在衔铁37的接极部37a通过冲床压凸成形而在与固定铁心35相反侧的面上形成有阶梯部37b。另外在衔铁37的顶端部分设有在加工成内缘翻边的孔上切出螺纹的螺纹孔37c(图9),较松地贯通插入在双金属21上开设的孔21a而拧入所述螺纹孔37c的调整螺钉39的头部39a通过间隙G(图7)而与双金属21相对。
上述结构的过电流跳闸元件20,是沿着盒子隔板13a而将衔铁37的板面配置在与卡爪27相同一侧,如图4所示,突出固定铁心35臂的销36两端、在固定铁心35的上下左右一体地突出形成的安装片35c、35d、35e弹性压入盒子隔板13a凹部而定位,并用盖子14压住而固定。而且,始终在衔铁37的阶梯部37b上结合有卡爪27的爪27a。如图9用箭头所示当在双金属21上电流流动时,双金属21以其焦耳热向图7的左方向弯曲而靠近调整螺钉39的头部39a。
此时,当双金属21与头部39a直接接触时,形成双金属21-调整螺钉39-衔铁37-销36-固定铁心35-双金属21的电流路径而使双金属21上流过的电流减少,消失一部分弯曲双金属21所必需的热量,跳闸特性受到影响。因此,这里如图9所示,将由氟树脂组成的绝缘垫圈40安装在调整螺钉39的头下,就可在双金属21与调整螺钉39之间获得绝缘。
那么,当流过双金属21的电流为过负荷状态时,弯曲的双金属21通过调整螺钉39而将衔铁37拉向固定铁心35侧。结果,在经过接受了电流的时间后,因衔铁37使卡爪27的止动松开。另外,当双金属21流过象短路电流那样的大电流时,由于通过固定铁心35的コ字形磁路和衔铁37的磁束,故衔铁37瞬间地被固定铁心35吸引,因衔铁37使卡爪27的止动松开。
一旦因衔铁37使卡爪27的止动松开,如后所述,配线用断路器就跳闸,过电流流过后,到跳闸为止的时间(跳闸特性)通过与衔铁37的阶梯部37b相对的卡爪27的爪27a的工作量而变化。另一方面,用与爪27a相反侧的端部通过销28而支承的卡爪27,因爪27a侧的端部装配松动或温度蠕变等而容易向横方向振动。所以,为获得稳定的跳闸特性,可按压形成爪27a的卡爪27端部,以抑制横方向的振动。因此,如图10所示,在爪27a的附近通过微小间隙而设置与卡爪27的侧面相对的卡爪压板45。卡爪压板45是树脂成形件,具有如图11所示的形状,且沿箭头方向嵌入与盒子13一体形成的突条13b中的开口,而其顶端部如图12所示,与卡爪27的顶端部分重叠,抑制卡爪27的横向振动。
从双金属21的弯曲到卡爪27止动松开为止的时间,通过转动调整螺钉39改变间隙G而调整。为了将上述调整在盖上盖子14的状态下可以进行,如图7所示,在盖子14上设有与调整螺钉39的头部39a面对的调整孔41。从所述调整孔插入旋凿42转动调整螺钉39,则配线用断路器1装配后也可调整跳闸特性。在调整孔41上,如图13所示,调整后,通过钩子43a而安装盖板43。为可靠防止盖板43脱落,可将本体铭牌那样的粘贴纸44从其上面贴在盖子14上。
在图4及图5的通电状态中,可动接触件18、25通过来自在与卡爪27之间架设的开关弹簧30的拉力,以与开关操纵杆3的连接端部为支点而受到向图4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压向固定接触件4a、11a。当从所示通电状态以销29为支点开关操纵杆3倒向图4的右方向时,可动接触件18、25的与开关操纵杆3的连接端部,在从图4的右通过左的阶段中使开关弹簧30的作用线作用于可动接触件18、25的旋转力向逆时针方向反转,可动接触件18、25离开固定接触件4a、11a(断开动作)。
另一方面,卡爪27从开关弹簧30以销28为支点受到向图4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但通过爪27a与衔铁37的阶梯部37b结合而止动在图示状态。然而,在通电状态,当所述止动如上所述被松开时,卡爪27向图4顺时针方向转动,随后开关弹簧30的作用线从可动接触件18、25与开关操纵杆3的连接端部的图4左侧移动到右侧而旋转力反转,可动接触件18、25离开固定接触件4a、11a(跳闸动作)。跳闸动作后的配线用断路器1的复位,是操作开关操纵杆3并用其一部分将卡爪27向图4逆时针方向提起,再将卡爪27与阶梯部37b结合来进行的。
以上是2极1元件的结构、动作原理,下面通过图14~图16说明2极2元件的结构、动作原理。2极2元件是在2极1元件的右极侧(图5)上增加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46、其双金属47和可动接触件25及负荷侧端子12之间分别用导线48及49连接,其端子的结构与2极1元件相同。
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46的结构实质上与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20相同,如图15所示,回复弹簧50安装成使衔铁51对固定铁心52侧附加力,另外,调整螺钉53松动地贯通插入衔铁51的孔51a而拧入双金属47的未图示的螺钉孔这一点不同。在盖子15上面对调整螺钉53头部地开设有调整孔54。另外,在第2衔铁51上是不要止动卡爪27的阶梯部的,但为了减少零部件个数,仍利用第1衔铁37是随便的。
上述的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46,固定铁心的基体52a沿着盒子隔板13a而配置在其右极侧,销55的两端及固定铁心52的固定部52b与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20方法相同,在嵌入盒子隔板13a的槽而定位的基础上,用盖子15压住而固定。并且如图15所示,在第1衔铁37和第2衔铁51之间插入有由树脂成形的圆柱件所构成的传动构件56。
传动构件56贯通盒子隔板13a而滑动自如地插入所设置的圆筒状的导向孔57(参照图5),并被受到回复弹簧50力的第2衔铁51按压,与第1衔铁37抵接。因此,第1回复弹簧38的弹簧力比第2回复弹簧50强,第1衔铁37通过传动构件56而一面受到第2回复弹簧50的弹簧力,一面靠第1回复弹簧38的弹簧力维持图15的状态,并通过阶梯部37b而对卡爪27进行止动。
当在配线用断路器上流过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时,如图16所示,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20、46的衔铁37、51通常同时被固定铁心35、52所吸引,在仅仅第2衔铁51先被吸引的情况下,所述吸引动作通过传动构件56而传递到第1衔铁37,卡爪27的止动被解除而进行跳闸。另一方面,在第1衔铁37先被吸引的情况下,与传动构件56无关而进行跳闸。另外,第2双金属47的弯曲,通过调整螺钉53、衔铁51及传动构件56而传递到第1衔铁37,进行跳闸。
图17是在图14的2极2元件的配线用断路器上设置漏电跳闸元件而构成的去掉漏电断路器盖子的状态的左视图,图18是同图的右视图。在图17及图18中,漏电跳闸元件60包括:将分别连接过电流跳闸元件20及46和负荷端子5及12之间的导体22及49做成初级导体的零相变流器61;将所述零相变流器61的次级输出功率放大的漏电检测电路62;由所述漏电检测电路62的输出功率驱动、与未图示的回复弹簧相抗衡而吸引插棒式铁心63(图17)的跳闸线圈单元64;与插棒式铁心63的吸引动作连动而将过电流跳闸元件20的衔铁37移动到固定铁心35侧的跳闸杆65。
导体22及49是将打了孔的板导体弯成Z字状,一端分别与负荷端子5及12钎焊,另一端如图23所示,用螺钉67与在双金属21及47上焊接的中继导体66系紧。另外,在导体22和中继导体66之间,夹入测试电路触点68的固定端,同时系紧。测试电路触点68通过图24所示的测试按钮69而按压操作。在图24中,开有切口69a的测试按钮69有弹性地压入按钮座70的导向孔70a,并用顶端的凸出部来阻止脱落而上下动作自如地支承。按钮座70通过在顶端具有钩子的一对安装脚部70b而嵌入盒子隔板13a的上缘。
图19是为表示漏电显示机构、从图17去除过电流跳闸元件20和零相变流器61的示图。在图19中,漏电显示机构71包括:在图的上下方向长形的漏电显示片72;在从盒子隔板13a一体突出的支轴上可转动地支承的显示卡爪73。漏电显示片72滑动自如地插入盒子隔板13a左极侧侧面的槽,通过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74,头部的显示部72a受到伸出盒子13方向(图19的上方向)的附加力,始终对跳闸杆65止动,且显示部72a支承在位于盒子13内侧的图示状态。另一方面,显示卡爪73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受到图中逆时针方向的附加力,始终对卡爪27的复位突部27b止动而支承在图示的状态,且顶端爪部进入漏电显示片72的凹部72b。在漏电显示片72及显示卡爪73上,靠近在过电流跳闸元件20的固定铁心35上端部两侧弯成的左右臂部的端面,且各自不脱离盒子隔板13a的槽及支轴而支承着。
图21是沿图17的XXI-XXI线剖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在图21中,围住始终留有间隔且相对的固定铁心75和插棒式铁心63而设置跳闸线圈76,由门形轭铁77形成磁路的过电压型的跳闸线圈单元64,通过未图示的螺钉而固定在盒子隔板13a上。模制树脂所构成的跳闸杆65通过在左右两侧一体形成的突轴而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在轭铁77上弯曲形成的左右一对臂部77a上。
跳闸杆65的图的上端部65a形成钥匙形,与漏电显示片72的突部72a结合,如已叙述的那样,通过弹簧74,支承向上方向附加力的漏电显示片72。另外,跳闸杆65的下端部65b靠近衔铁37的下端部而面对。插棒式铁心63在图的左端松动地与跳闸杆65结合,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向图的左方向附加力。
在图17中,因漏电的发生,当流过贯通零相变流器61的左右极初级导体22及49的电流产生不平衡时,则在零相变流器61的次级侧发生输出功率,其电平超过规定值时,则从漏电检测电路62输出跳闸信号,跳闸线圈单元64的跳闸线圈76被励磁。因此,如图22所示,插棒式铁心63被吸引,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跳闸杆65使衔铁37朝固定铁心35侧移动。结果,卡爪27解除止动而象图20所示那样转动,如已叙述的那样,使可动接触件18、25离开。同时,跳闸杆65带来的漏电显示片72的止动被解除,解除卡爪27止动的显示卡爪7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脱离漏电显示片72,且漏电显示片72靠弹簧74的作用向上方突出,显示部72a伸出盒子13而表示漏电跳闸的发生。另外,在因过电流导致跳闸时,显示卡爪73脱离漏电显示片72,但由于跳闸杆65带来的止动未被解除,故不进行漏电跳闸的表示。
当用已叙述的操作对作了跳闸动作的图20的漏电断路器进行复位、使卡爪27向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则显示卡爪73与它连动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漏电显示片72压下。结果,跳闸杆65再与漏电显示片72结合,漏电显示机构71的复位也同时进行。在进行所述跳闸动作测试时,在图18中,将测试按钮69压下。这里,在测试电路触点68的下方固定电阻元件78,其一个端子与测试电路触点68的自由端相对,另一个端子通过未图示的导线而与右极初级导体49的端子附近连接。因此,当将测试按钮69压下而使测试电路触点68与作为固定触点的电阻元件78端子接触时,左右极初级导体22、49之间跨过零相变流器61而短路。结果流过各初级导体22、49的电流产生不平衡,从而进行跳闸动作。
图25是表示不使卡爪27脱离盒子隔板13a的按压结构。即,在过电流跳闸元件20的固定铁心35下端部两端弯成的脚部35b上,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圆弧状的突部35d。所述突部35d如图所示,靠近卡爪27的侧面,当卡爪27受到开关弹簧30(图17)的弹簧力产生挠曲而要脱离盒子隔板13a时,将它按压住。
另外,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的实施例中,过电流跳闸元件是表示2元件的,当然,过电流跳闸装置也可是1元件的。此时,仍保留右极侧过电流跳闸元件46的固定铁心52(图18),在此上代替双金属47而固定黄铜板之类的导体,在所述黄铜板上可通过中继导体66而连接初级导体49。可动接触件25和黄铜板与2元件的情况相同,用挠性导体48连接。
图26及图27是表示内藏报警开关的配线用断路器。在图26中,由微型开关组成的报警开关78的螺钉安装用2个安装孔与向侧方伸出盒子隔板1 3a一体形成的突起79相嵌合,并沿着盒子隔板13a而配置。所述报警开关78的作动器78a始终由受衔铁37止动的卡爪27的顶端按压,以按钮78被压入的状态受到限制。报警开关78的导线78c,通过盒子13的槽而向外部引出。报警开关78通过安装在盒子13上的盖子14(图7)被夹在与盒子隔板13a之间而固定。
图27是表示跳闸状态的示意图。当过电流发生时,衔铁37导致卡爪27的止动被解除,卡爪27通过开关弹簧30的拉力,而向图27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作动器78a离开卡爪27,使解除限制的按钮78b突出。结果,切换了报警开关78的触点,通过导线78c而向外部送出跳闸信号。图示构成的配线用断路器,只增加标准的微型开关就可获得跳闸信号,另外,由于使其沿着盒子隔板13a,故不改变25mm宽度的商定尺寸,就可内藏报警开关78。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获得如下的效果。
(1)由于将2极1元件及2极2元件的开关部与过电流跳闸元件一体地构成在商定型的宽度尺寸内,故不需100V电路用的块式端子,并且200V电路也可用1个配线用断路器解决,缩小分电盘,同时,配线作业简单。另外,通过将漏电跳闸元件装入所述配线用断路器中,则可容易地构成外形尺寸与配线用断路器互相通用的漏电断路器。
(2)此时,将左右极分隔在中央具有隔板的盒子的两侧,并将可动接触件和过电流跳闸元件的结构构件做成平板,且平板面沿着盒子隔板而将所述的各构件重叠在盒子隔板的两侧,故可合适地使宽度尺寸缩小,而左右极之间的绝缘也可充分保证。
(3)由于2极2元件的结构,是在1极1元件的中性极侧增加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动作通过传动构件而传递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故2极1元件和2极2元件之间的变换是简单的。

Claims (17)

1.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由在中央设有隔板的盒子及与所述盒子配合的盖子所组成、在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1和第2放置空间的绝缘物的本体;
可转动地与所述盒子连接的开关操纵杆;
沿着所述隔板而在所述第1放置空间和第2放置空间内分别配置的、一端具有可动触点、与所述开关操纵杆连动地且可转动地连接的2极的可动接触件;
安装有与所述可动触点相对的固定触点并一体地形成第1端子、在所述隔板的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2极的固定接触件;
通过所述开关操纵杆的开关操作而使所述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分离的开关机构;
在所述第1放置空间内配置的、一旦检测到过电流时使与所述开关机构的结合发生跳闸而使所述可动接触件离开固定接触件的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
具有在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两侧分别配置的、通过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而与在第1放置空间内配置的可动接触件电气连接的一个端子和与在第2放置空间内配置的可动接触件电气连接的另一个端子的第2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具有:
在所述第2放置空间内配置的、一旦检测到过电流时使与所述开关机构的结合发生跳闸而使所述可动接触件离开固定接触件的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
贯通本体隔板而将所述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连接的、将所述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动作传递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传递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在配置在第2放置空间内的可动接触件和所述第2端子之间电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其结构是,由第1双金属、平板的第1基体和在所述第1基体的两侧形成的2个第1脚部所构成的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由在所述第1两脚部之间围住所述第1双金属的第1固定铁心、与所述第1双金属平行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另一端的第1接极部与所述第1固定铁心相对的平板的第1衔铁及将所述第1衔铁对与所述第1固定铁心相反侧附加力的第1回复弹簧所组成,所述第1衔铁沿着所述隔板而配置在所述隔板的一侧;
具有在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上设置的、在所述第1双金属及第1衔铁上贯通插入而拧入所述第1衔铁及所述第1双金属的、通过规定间隙而有与所述第1双金属及所述第1衔铁相对的第1头部的第1调整螺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其结构是,由第2双金属、平板的第2基体和在所述第2基体的两侧形成的2个第2脚部所构成的具有コ字形截面的磁路,由在所述第2两脚部之间围住所述第2双金属的第2固定铁心、与所述第2双金属平行在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另一端的第2接极部与所述第2固定铁心相对的第2衔铁及将所述第2衔铁对所述第2固定铁心侧附加力的第2回复弹簧所组成,所述第2固定铁心的所述第2基体沿着所述隔板而配置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
还具有在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上设置的、在所述第2双金属及所述第2衔铁上贯通插入而拧入所述第2衔铁及所述第2双金属的、通过规定间隙而有与所述第2双金属及所述第2衔铁相对的第2头部的第2调整螺钉。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
所述开关机构沿着所述盒子隔板而在所述盒子隔板和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之间配置的、一端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盒子上同时另一端上具有向侧方突出的、对所述第1衔铁进行止动的突起部的卡爪;
在所述隔板和所述2极的可动接触件之间分别配置的、由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卡爪之间架设的拉伸弹簧所组成的2极的开关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在所述隔板的一侧且在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第1双金属一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及在所述第1双金属另一端和所述第2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第1导线;
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且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第2端子之间连接的第2导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2极的所述可动接触件的可动触点侧端部之间,贯通在所述盒子隔板上开设的开口而插入有两端分别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端部嵌合的连接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所述隔板的一侧且在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所述第1双金属一端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及在所述第1双金属另一端和所述第2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第1导线;
在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且在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第2端子之间连接的第2导线;
在所述连接片的端部,设置有将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的所述第1和第2导线的根部分予以放置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调整螺钉的所述第1头部和与所述第1头部相对的所述第1双金属之间插入有第1绝缘材料。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调整螺钉的所述第2头部和与所述第2头部相对的所述第2双金属之间插入有第2绝缘材料。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调整螺钉的第1头部位于盖子一侧,并在所述盖子上设有与所述第1头部面对的第1调整孔。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调整螺钉的第2头部位于盖子一侧,并在所述盖子上设有与所述第2头部面对的第2调整孔。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起部的附近通过微小间隙而将与卡爪侧面相对的卡爪压板嵌入所述盒子隔板、并用所述盖子压住所述卡爪压板而固定。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衔铁侧面具有止动所述突起部的阶梯部。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漏电跳闸元件,其包括:在盒子隔板的两侧且在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及可动接触件和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左右2极的导体、或将在第1及第2过电流跳闸元件和端子之间分别连接的左右2极的导体做成初级导体的零相变流器;使所述零相变流器的次级输出功率放大的漏电检测电路;由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输出功率驱动的、与回复弹簧相抗衡而吸引插棒式铁心的跳闸线圈单元;与所述插棒式铁心的吸引动作连动而使所述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衔铁向固定铁心侧移动的跳闸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漏电显示机构,其包括:沿盒子隔板而滑动自如地设置、头部显示部向突出盒子方向由弹簧附加力并始终对跳闸杆止动而所述显示部支承在所述盒子内侧的漏电显示片;与漏电跳闸后的卡爪复位动作连动并与所述弹簧相抗衡而使所述漏电显示片移动的、与所述跳闸杆再结合的显示卡爪。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第1过电流跳闸元件的固定铁心两脚部一体地形成向盒子隔板侧延伸的突部,并用所述突部朝所述盒子隔板按压着所述卡爪。
CN97112740A 1996-06-14 1997-06-13 电路断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0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5758/96 1996-06-14
JP17575896 1996-06-14
JP175758/1996 1996-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225A true CN1170225A (zh) 1998-01-14
CN1078008C CN1078008C (zh) 2002-01-16

Family

ID=1600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27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008C (zh) 1996-06-14 1997-06-13 电路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443137B1 (zh)
CN (1) CN1078008C (zh)
TW (1) TW34567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110A (zh) * 2008-01-28 2010-12-29 黑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断路装置中的电故障信号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4251A (ja) * 2006-02-27 2007-09-13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回路遮断器
KR101102691B1 (ko) 2006-11-10 2012-01-05 가와무라 일렉트릭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로 차단기
KR101879337B1 (ko) * 2014-06-20 2018-07-17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분전반용 분기회로 계측기 및 해당 분기회로 계측기를 갖는 분전반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6562B2 (ja) * 1992-03-05 2002-01-1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JPH0676723A (ja) * 1992-08-25 1994-03-18 Fuji Electric Co Ltd 多極形回路遮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110A (zh) * 2008-01-28 2010-12-29 黑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断路装置中的电故障信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43137B1 (ko) 2004-10-26
TW345671B (en) 1998-11-21
CN1078008C (zh) 2002-01-16
KR980005137A (ko) 1998-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5269C (en) Actuator/wedge improvements to embedded meter switch
US4281359A (en) Static trip unit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s
CA1169451A (en)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 with removable trip unit
CN101036211A (zh) 促动断路开关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A2503618A1 (en) Gfci wir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relay module
CN1078008C (zh) 电路断路器
TWI278885B (en) Solenoid-operated device, solenoid-operated switch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 control device
EP2966667B1 (en) Low instantaneous level circuit breakers, circuit breaker tripping mechanisms, and tripping methods
CN105280450B (zh) 电路断路器
EP1978539A3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rip actuator assembly and reset assembly therefor
CA2502276A1 (en) Compact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module
CN101728136B (zh) 电路断路器
CN210489562U (zh) 一种断路器输出端与输入端分离结构
CN100359619C (zh) 位置状态信号采集和传输装置
CN113192798A (zh) 一种电子式和热磁式塑壳断路器通用安装的脱扣器结构
CN109559944B (zh) 大容量低压塑壳断路器的快速脱扣装置
CN207052546U (zh) 一种易卡接的断路器
JP2727738B2 (ja) 配線用遮断器
CN207611727U (zh) 具备改善形态的定铁芯及电枢支撑结构的断路器
CN102272873B (zh) 高性能电路断路器
CN2901564Y (zh) 用于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欠压脱扣器
EP1839321A1 (en) Differential thermomagnetic switch
CN221057345U (zh)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电磁系统
CN215342461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TWI841607B (zh) 接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ELECTRIC HOLDINGS

Effective date: 2009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HOLDINGS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JITSU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ELECTRIC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6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 ELECTRIC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JI ELECTRIC MACHINE SYSTEM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Asset Management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62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Asset Management Co.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