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5173B -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5173B
CN117015173B CN202310937767.6A CN202310937767A CN117015173B CN 117015173 B CN117015173 B CN 117015173B CN 202310937767 A CN202310937767 A CN 202310937767A CN 117015173 B CN117015173 B CN 117015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air
air
air guide
channe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37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5173A (zh
Inventor
董宏
姜鎏
程沂
方黎达
蔡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9377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5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5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5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2005/005Buildings for data processing 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所述模块化DC舱包括多个柜体和导风构件,多个柜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柜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至少一个柜体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热风进口与热风通道连通,冷风出口与冷风通道连通。导风构件用于将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与冷风通道连通,和/或,导风构件用于将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与热风通道连通。当柜体内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置改变时,仅需在该柜体内设置导风构件,即可将与通信设备位置最近的冷空气从冷风通道中快速导入至通信设备内,以带走通信设备内的热量。

Description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块化DC机房的散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加速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同时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的功耗也加速提升,从而使得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模块化DC舱内设置制冷装置,通过制冷装置对舱内的多个通信设备同时吹冷风,从而实现对多个通信设备的同时降温。
然而,由于各类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不同,使得各个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位置不同,而制冷装置的位置固定,从而导致从制冷装置中吹出的冷风难以快速到达通信设备中,从而导致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差,制冷装置的整体制冷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模块化DC舱内通信设备的散热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一种模块化DC舱,所述模块化DC舱包括:
多个柜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多个柜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至少一个所述柜体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和
导风构件,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和/或,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热风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冷风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一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件和第一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一冷导风件紧靠所述柜体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冷导风件用于形成第一冷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冷导风通道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导风件上,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
和/或,
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一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一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一热导风件和第一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一热导风件紧靠所述柜体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热导风件用于形成第一热导风通道,所述第一热导风通道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热导风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和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沿第二方向的横截面均从靠近通信设备的一侧向远离通信设备的一侧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导风接头包括第三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远离通讯设备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沿着远离通讯设备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逐渐靠近,所述第三侧壁靠近通讯设备的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导风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沿第三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冷连通通道,所述冷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二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件和第二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二冷导风件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二冷导风件内设置有第二冷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冷导风通道与所述冷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和/或,
所述柜体沿第三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热连通通道,所述热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二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二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二热导风件和第二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二热导风件位于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二热导风件内设置有第二热导风通道,所述第二热导风通道与所述热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热导风件上,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热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DC舱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所述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制冷装置所在的柜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制冷件,用于将来自热风通道的热空气转化为冷空气;
风机,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风机用于将来自制冷件的冷空气吹入至所述冷风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制冷装置分别设置在相互间隔多个所述柜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DC舱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制冷装置电连接,所述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冷风通道中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热风通道内的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冷风通道,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所述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与所述冷风通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热风通道位于所述冷风通道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三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件和第三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三冷导风件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三冷导风件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冷导风件连通,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和/或,
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三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三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三热导风件和第三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三热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三热导风件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三热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热导风件连通。
一种模块化DC机房,包括中转通道和上述模块化DC舱,所述中转通道位于多个模块化DC舱沿第三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通过所述中转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多个模块化DC舱的热风通道通过所述中转通道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化DC机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块化DC舱和第二模块化DC舱,所述第一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模块化DC舱的一侧,所述第二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模块化DC舱的一侧。
上述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当柜体内的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置改变时,由于多个柜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此时仅需在该柜体内设置导风构件,以将与通信设备位置最近的冷空气快速导入至通信设备内,此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通信设备的散热需求,同时由于冷空气的路径短,沿程风阻小,因此能大幅增加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即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好。
当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位置改变时,由于多个柜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此时可通过导风构件将通信设备与热风通道连通,使得来自通信设备的热风能够快速通过热风通道回到制冷装置,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制冷装置的回风温度,进而增加制冷装置的能效比,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率。
当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改变时,通过导风构件将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与冷风通道连接,将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与热风通道连通,即可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模块化DC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冷导风构件和第一热导风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第二冷导风构件和第二热导风构件安装在柜体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模块化DC机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模块化DC机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一柜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一柜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DC舱,模块化DC舱包括多个柜体100和导风构件,多个柜体100沿第一方向OX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柜体100内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沿着第一方向OX,多个柜体100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110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120。至少一个柜体100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热风进口与热风通道110连通,冷风出口与冷风通道120连通。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冷风通道120连通,和/或,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热风通道11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柜体100上的热风进口用于与制冷装置200的回风口连通,冷风出口用于与制冷装置200的出风口连通。制冷装置200可以设置在模块化DC舱的柜体内,也可以是设置在模块化DC机房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柜体内的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置改变时,由于多个柜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120,此时仅需在该柜体内设置导风构件,即可将与通信设备位置最近的冷空气从冷风通道120中快速导入至通信设备内。此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通信设备的散热需求,同时由于冷空气的路径短,沿程风阻小,因此能大幅增加制冷装置200的制冷效果,即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好。
当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位置改变时,由于多个柜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110,此时可通过导风构件将通信设备与热风通道110连通,使得来自通信设备的热风能够快速通过热风通道110回到制冷装置200,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制冷装置200的回风温度,进而增加制冷装置200的能效比,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率。同时还能避免由于热量直接散失至模块化DC机房内,导致的模块化DC机房的热负荷增加,增加模块化DC机房的能源消耗。
当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同时改变时,通过导风构件将冷风通道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接,同时将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与热风通道连通,即可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提高通信设备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OY的一侧设置有热风通道110,沿第二方向OY的另一侧设置有冷风通道120,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其中,根据模块化DC舱的放置方向,定义柜体100有柜门的一侧为前侧,与前侧位置相对的一侧为柜体100的后侧,柜体100还具有底部和顶部。第一方向OX为多个柜体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OY为柜体的前后方向。其中,冷风通道120和热风通道110可以分别设置在柜体100的前侧和后侧,以下为了描述方便,以冷风通道120位于柜体100前侧,热风通道110位于柜体100后侧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构件300,第一冷导风构件300包括第一冷导风件310和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第一冷导风件310紧靠柜体100的侧壁设置,第一冷导风件310用于形成第一冷导风通道,第一冷导风通道与冷风通道120连通。第一冷导风接头320设置在第一冷导风件310上,且位于热风通道110内,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进口端与第一冷导风通道连通,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其中,柜子的侧壁是指相邻两个柜体100相互靠近或者两个相邻柜体100所共用的壁面。
在实际使用时,上述通信设备可以是OTN类通信设备,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设置在通信设备的前后两侧,需要从前后两侧同时送冷。同时,通信设备的前侧或者后侧分别设有多个进风口。此时,可将通信设备的前侧直接与冷风通道120连通,通过冷风通道120直接送冷风。具体的,可以在冷风通道120上安装多个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数量及位置与通信设备的前侧的进风口的数量及位置对应,通过第一冷导风接头320向通信设备送冷风。将通信设备的后侧与第一冷导风接头320对接,冷风依次从冷风通道120、第一冷导风件310、第一冷导风接头320送入至通信设备的后侧。即可实现对OTN类通信设备两面精确送冷。且由于第一冷导风件310紧靠柜体100的侧壁设置,当冷空气经过第一冷导风通道时,便于直接与柜体100侧壁热传导,从而增加散热效率。
其中,第一冷导风件310可以为导风板,导风板与柜体100的一侧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冷导风通道。导风板与柜体100的该侧壁的顶部、底部以及后侧可以封闭,导风板的前侧伸入至冷风通道120,导风板与柜体100的该侧壁的后侧封闭以形成后壁,且在后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冷导风接头320连通的通孔。即来自制冷装置200的冷空气能够依次经过冷风通道120、第一冷导风通道、通孔以及第一冷导风接头320进入至通信设备后侧的进风口。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方便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设置,第一冷导风接头320可以直接设置在柜门或者柜体100的后壁上。当第一冷导风接头320设置在柜门上时,相邻两个第一冷导风接头320之间还设置有封堵件,当柜门关闭时,封堵件用于将导风板与柜体100的该侧壁的后侧封闭,同时又能保持第一冷导风接头320与第一冷导风通道的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冷导风接头320沿第二方向OY的横截面从靠近通信设备进风口的一侧向远离通信设备进风口的一侧逐渐递减,从而使得出风压力大于进风压力,有利于冷风快速进入至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其中第二方向OY指柜体100的前后方向。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出口需要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大小相适应。
具体的,第一冷导风接头320包括第三侧壁323、第二侧壁322以及第四侧壁324,第三侧壁323与第四侧壁324沿第一方向OX间隔设置,第三侧壁323与第四侧壁324远离通讯设备的端部通过第二侧壁322连接,沿着远离通讯设备的方向,第三侧壁323和第四侧壁324逐渐靠近,第三侧壁323靠近通讯设备的端部的一端与第一冷导风件310连接。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冷导风接头320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三侧壁323与第四侧壁324沿第三方向两侧的第五侧壁325与第六侧壁326。第三侧壁323与第四侧壁324靠近通讯设备的端部之间无连接用于形成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进口端。沿着远离通讯设备的方向,第三侧壁323和第四侧壁324逐渐靠近,且第三侧壁323靠近通讯设备的端部的一端与第一冷导风件310连接,即第三侧壁323为斜面,从而使得来自第一冷导风件310的冷风进入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进口端后,能够在第三侧壁323(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平滑过渡至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即第一冷导风件310和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结构设置,能够减少冷空气在流通过程中的沿程阻力,从而提高制冷装置的能效,增加散热效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导风构件包括第一热导风构件400,第一热导风构件400包括第一热导风件410和第一热导风接头420,第一热导风件410紧靠柜体100的侧壁设置,第一热导风件410用于形成第一热导风通道,第一热导风通道与热风通道110连通。第一热导风接头420设置在冷风通道120内,第一热导风接头420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第一热导风接头420的出口端与第一热导风通道连通。
在实际使用时,当OTN类通信设备的出风口分别设置在通信设备的前后两侧,则需要使前后两侧同时与热风通道110连接,此时,需要设置第一热导风构件400辅助通信设备前侧的出风口与热风通道110连接。其具体实施方式以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冷导风构件300同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靠近柜体100的后侧,出风口靠近柜体100的前侧时,则此时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构件300和第一热导风构件400。通过第一冷导风构件300将冷空气从柜体100的前侧的冷风通道120中引导至柜体100的后侧,以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进入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热导风构件400将热空气从柜体100的前侧引导至位于柜体100后侧的热风通道110中,以便将通信设备内排出的热空气引导至热风通道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柜体100沿第三方向OZ的一侧开设有冷连通通道130,冷连通通道130的一端与冷风通道120连通,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构件500,第二冷导风构件500包括第二冷导风件510和第二冷导风接头520,第二冷导风件510位于热风通道110内,第二冷导风件510内设置有第二冷导风通道,第二冷导风通道与冷连通通道130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冷导风接头520设置在第二冷导风件510上,且第二冷导风接头520的进口端与第二冷导风通道连通,第二冷导风接头520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其中,第三方向OZ指柜体100的上下方向。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分别设置在通信设备的前后两侧,需要从前后两侧同时送冷。具体的,可以在冷风通道120内安装多个第二冷导风接头520,通过第二冷导风接头520向通信设备送冷风。此时,可将通信设备的前侧直接与冷风通道120连通,通过冷风通道120直接送冷风。将通信设备的后侧与第二冷导风接头520对接,冷风依次从冷风通道120、冷连通通道130、第一冷导风件310、第一冷导风接头320送入至通信设备的后侧。即可实现对OTN类通信设备两面精确送冷。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冷连接通道开设在柜体100的底部,热连接通道开设在柜体100的顶部。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柜体100沿第三方向OZ的另一侧开设有热连通通道140,热连通通道140的一端与热风通道110连通,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导风构件包括第二热导风构件600,第二热导风构件600包括第二热导风件610和第二热导风接头620,第二热导风件610位于冷风通道120内,第二热导风件610内设置有第二热导风通道,第二热导风通道与热连通通道140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热导风接头620设置在第二热导风件610上,第二热导风接头620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第二热导风接头620的出口端与第二热导风通道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靠近柜体100的后侧,出风口靠近柜体100的前侧时,还可以是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构件500和第二热导风构件600。
此外还可以是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构件300和第二热导风构件600或者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构件500和第一热导风构件400。
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柜体100沿第二方向OY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风通道120,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OY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热风通道110,热风通道110与冷风通道120之间设置有隔板150,且热风通道110位于冷风通道120沿第三方向OZ的一侧,第一方向OX、第二方向OY以及第三方向OZ两两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的,制冷装置也具有两个冷风出口和两个热风进口,热风进口位于冷风出口的上方,两个冷风出口分别与两个冷风通道120一一对应连接,两个热风进口分别与两个热风通道110一一对应连接。热风通道110位于冷风通道120的上方。
参阅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构件700,当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于柜体的上方时,即此时需要通过第三冷导风构件700将位于下方的冷风通道120中的冷风导入至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具体的,第三冷导风构件700包括第三冷导风件710和第三冷导风接头720,第三冷导风件710设置在热风通道110内,第三冷导风件710沿第三方向OZ的一端与冷风通道120连通,第三冷导风接头720设置在第三冷导风件710上,且第三冷导风接头720的进口端与第三冷导风件710连通,第三冷导风接头720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构件包括第三热导风构件800,当OTN类通信设备的出风口位于柜体的下方时,即此时需要通过第三热导风构件800将通信设备的出风口的热风导入至位于柜体上方的热风通道110中。具体的,第三热导风构件800包括第三热导风件810和第三热导风接头820,第三热导风件810设置在冷风通道120内,第三热导风件810沿第三方向OZ的一端与热风通道110连通,第三热导风接头820设置在第三热导风件810上,且第三热导风接头820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第三热导风接头820的出口端与第三热导风件810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构件700和第三热导风构件800。当OTN类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于柜体的上方,出风口位于柜体的下方时,即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时,此时既需要通过第三冷导风构件700将位于下方的冷风通道120中的冷风导入至通信设备的进风口,又需要通过第三热导风构件800将通信设备的出风口的热风导入至位于柜体上方的热风通道1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第二冷导风接头520、第一热导风接头420以及第二热导风接头5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其中,以第一冷导风接头320为例,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实际数量大于或等于通信设备的风口数量。其中,第一冷导风接头320通过可移动组件设置在柜门或者导风板上,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出风口设置有止挡组件(图未示),当第一冷导风接头320的实际数量大于通信设备的风口数量时,可通过止挡组件封堵不需要的出风口,同时通过可移动组件(图未示)移动第一冷导风接头320,使其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位置对应。可移动组件可以是直线移动模组,止挡组件可以是卷叶帘。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DC舱还包括制冷装置200,制冷装置200设置在至少一个柜体100内,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分别开设在制冷装置200所在的柜体上。
由于制冷装置200设置在柜体内,同时,冷风通道120和热风通道110均密封在柜体100内,因此能够将冷量及热量与外界交换降至最低,消除了柜体内冷热气流紊乱的现象,有效提高制冷装置200的能效比及柜体的冷量利用率,同时对机房的保温、密封性要求大大降低,可适用于多种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制冷装置200包括制冷件和风机240,制冷件用于将来自热风通道110的热空气转化为冷空气。风机240设置在冷风通道120内,风机240用于将来自制冷件的冷空气吹入至冷风通道120。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240可以是离心式EC风机240,风机240设置在冷风通道120内,风机240运行后风直接甩出来与柜体100的冷风通道120直接对接,增加了风流动的顺畅性,气流流向不会与柜体100结构相冲突。
此外,制冷装置200可以是空调内机,其中制冷件为V型蒸发器,V型蒸发器可以最大化利用空调柜高,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制冷能力。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机房外设置室外机,室外机采用开放式冷源,可兼容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氟泵冷源、板式换热器或压缩机。
其中,模块化DC舱包括列头柜体、制冷装置柜体、标准机柜体以及TN机柜体。其中,标准机柜体的前后分别安装有盲板,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通信设备,设置盲板用于分隔冷风通道120和热风通道110。
进一步的,制冷装置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制冷装置200分别设置在相互间隔多个柜体100内。
以模块化DC舱为例,模块化DC舱包括3台制冷装置柜体、10个通信设备柜体以及2个列头柜体,其中,3台制冷装置柜体将10个通信设备柜体平均分成两部分,2个列头柜体分别位于整个模块化DC舱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正常情况下,可采用2台制冷装置供冷,另外一台备用,以便提高模块化DC舱的可靠性。或者,还可以是,模块化DC舱包括4台制冷装置柜体、15个通信设备柜体以及2个列头柜体,其中,4台制冷装置柜体将15个通信设备柜体平均分成三部分。
模块化DC舱的舱体与内部通信设备实现全解耦,每一个柜体100宽度大于等于600mm(例如宽度605mm),高度大于等于2200mm(例如高度2300mm),深度范围为1400mm-1600mm(根据通信设备要求确认尺寸),机架空间可以按需安装通信通信设备架或者服务器机架。当需要安装第一冷导风构件300或第一热导风构件400时,柜体100宽度为650mm-7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DC舱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制冷装置200的风机电连接,冷风通道120和热风通道110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用于获取冷风通道120中的温度传感器与热风通道110内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并根据温差值调整制冷装置200的出风速度,进而调整风机240的转速。例如,当温差较大时,增加风机240的风速,当温差较小时,可以减小风机240的风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DC舱包括断电自动弹开柜门装置,断电自动弹开柜门装置包括电磁锁和弹簧铰链。制冷装置200正常运行时,电磁锁吸住柜门维持上锁状态,弹簧铰链被压缩;当制冷装置200运行异常或断电时,电磁锁断电失去磁力,弹簧铰链复位,柜门打开,由机房环境临时供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化DC舱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对舱体进行实时能耗监测、实时PUE测算及全年PUE测算,由于多个制冷装置200通过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120和热风通道110连通,因此,可在模块化DC舱内设置统一的检测口,可以一次性将所有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
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DC机房,模块化DC机房包括中转通道30和上述模块化DC舱,中转通道30位于多个模块化DC舱沿第三方向的至少一侧(底部或顶部),多个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120通过中转通道30相互连通,多个模块化DC舱的热风通道110通过中转通道30相互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中转通道30位于多个模块化DC舱的底部时,此时中转通道30可以是埋入地下的管道,例如图5。通过中转通道30使所有的冷风通道120串联,所有的热风通道110串联,即使得模块化DC机房内的所有通信设备能够共享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在多数高负载运行状态仅需打开其中部分空调即可满足供冷需要。若其中一个模块化DC舱内的制冷装置失效,另一个模块化DC舱可提供临时应急冷量。具体的,模块化DC机房的顶部分设强电走线槽和弱电走线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OY的一侧设置有热风通道110,沿第二方向OY的另一侧设置有冷风通道120。模块化DC机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块化DC舱10和第二模块化DC舱20,第一模块化DC舱10的冷风通道120位于靠近第二模块化DC舱20的一侧,第二模块化DC舱20的冷风通道120位于靠近第一模块化DC舱10的一侧。即第一模块化DC舱10和第二模块化DC舱20的冷风通道120相互靠近,可将中转通道30的长度降至最短,从而减少冷量的散失,以便提高制冷装置200的制冷效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柜体100沿第二方向OY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风通道120,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OY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热风通道110,热风通道110与冷风通道120之间设置有隔板150,且热风通道110位于冷风通道120沿第三方向OZ的一侧。模块化DC机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块化DC舱10和第二模块化DC舱20,第一模块化DC舱10的冷风通道120和第二模块化DC舱20的冷风通道120通过位于仓体底部的中转通道30连通,第二模块化DC舱20的热风通道110和第一模块化DC舱10的热风通道110通过位于仓体顶部的中转通道30连通。
第一模块化DC舱10和第二模块化DC舱20内的通信设备能够共享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在多数高负载运行状态仅需打开其中部分空调即可满足供冷需要。若其中一个模块化DC舱内的制冷装置失效,另一个模块化DC舱可提供临时应急冷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舱包括:
多个柜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多个柜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至少一个所述柜体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热风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冷风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和
导风构件,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和/或,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
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一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一冷导风件和第一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一冷导风件紧靠所述柜体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冷导风件用于形成第一冷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冷导风通道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导风件上,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冷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和/或,
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一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一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一热导风件和第一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一热导风件紧靠所述柜体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热导风件用于形成第一热导风通道,所述第一热导风通道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热导风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和所述第一热导风接头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冷导风接头沿第二方向的横截面均从靠近通信设备的一侧向远离通信设备的一侧逐渐递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导风接头包括第三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远离通讯设备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沿着远离通讯设备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逐渐靠近,所述第三侧壁靠近通讯设备的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导风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舱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所述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制冷装置所在的柜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制冷件,用于将来自热风通道的热空气转化为冷空气;
风机,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风机用于将来自制冷件的冷空气吹入至所述冷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块化DC舱,所述制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制冷装置分别设置在相互间隔多个所述柜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舱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制冷装置电连接,所述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冷风通道中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热风通道内的温度传感器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调整所述制冷装置的出风速度。
8.一种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舱包括:
多个柜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多个柜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至少一个所述柜体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热风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冷风通道,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导风构件,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和/或,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
所述柜体沿第三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冷连通通道,所述冷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二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二冷导风件和第二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二冷导风件位于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二冷导风件内设置有第二冷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冷导风通道与所述冷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冷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和/或,
所述柜体沿第三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热连通通道,所述热连通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二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二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二热导风件和第二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二热导风件位于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二热导风件内设置有第二热导风通道,所述第二热导风通道与所述热连通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热导风件上,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热导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9.一种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舱包括:
多个柜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至少一个所述柜体内用于安装通信设备,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多个柜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热风通道和相互连通的冷风通道,至少一个所述柜体上开设有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所述热风进口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
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冷风通道,所述多个柜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所述热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与所述冷风通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热风通道位于所述冷风通道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导风构件,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和/或,所述导风构件一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DC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构件,所述第三冷导风构件包括第三冷导风件和第三冷导风接头,所述第三冷导风件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内,所述第三冷导风件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三冷导风件连通,所述第三冷导风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进风口连通;和/或,
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三热导风构件,所述第三热导风构件包括第三热导风件和第三热导风接头,所述第三热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内,所述第三热导风件沿第三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三热导风件上,且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的进口端用于与通信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三热导风接头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热导风件连通。
11.一种模块化DC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通道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DC舱,所述中转通道位于所述模块化DC舱沿第三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多个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通过所述中转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多个模块化DC舱的热风通道通过所述中转通道相互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块化DC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DC机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模块化DC舱和第二模块化DC舱,所述第一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模块化DC舱的一侧,所述第二模块化DC舱的冷风通道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模块化DC舱的一侧。
CN202310937767.6A 2023-07-28 2023-07-28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Active CN117015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7767.6A CN117015173B (zh) 2023-07-28 2023-07-28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37767.6A CN117015173B (zh) 2023-07-28 2023-07-28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173A CN117015173A (zh) 2023-11-07
CN117015173B true CN117015173B (zh) 2024-04-30

Family

ID=8857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37767.6A Active CN117015173B (zh) 2023-07-28 2023-07-28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51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1364A (en) * 2010-05-05 2011-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for server
CN202652737U (zh) * 2012-04-11 2013-01-0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柜
CN208242090U (zh) * 2018-06-06 2018-12-14 湖州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机柜的散热系统
CN210899894U (zh) * 2019-10-25 2020-06-30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bu集中柜
CN11246921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bu集中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1364A (en) * 2010-05-05 2011-1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for server
CN202652737U (zh) * 2012-04-11 2013-01-0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柜
CN208242090U (zh) * 2018-06-06 2018-12-14 湖州瑞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高密度机柜的散热系统
CN112469213A (zh) * 2019-09-06 2021-03-09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bu集中柜
CN210899894U (zh) * 2019-10-25 2020-06-30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bu集中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5173A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7830B2 (en) Cooling system
KR101103394B1 (ko) 전산실 통신장비 랙의 냉방시스템
CN110220267B (zh) 空调机组、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风机运行方法与装置
WO2020057435A1 (zh) 一种封闭冷池系统
CN109713881A (zh) 变频器
CN210959210U (zh) 一种集成热交换功能的空调机柜系统
EP4027761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data center
CN117015173B (zh) 模块化dc舱及模块化dc机房
CN115589697A (zh) 机柜
CN211297504U (zh) 一种大型数据中心用气流组织优化系统
US20230337401A1 (en) Containerized data system
CN211084314U (zh) 一种空调设备
TWM555109U (zh) 機櫃冷卻裝置
CN213509794U (zh) 一种it机房模块及模块化数据中心
CN110864387A (zh) 空调机组
CN212936542U (zh) 一种机房散热降温系统、机房
CN221444392U (zh) 一种风墙空调
JP6447941B2 (ja) 情報通信機器の収容室
CN221448981U (zh) 一种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
CN221178295U (zh) 换热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09933112B (zh) 多腔室气密隔离高海拔、低温环境智能恒温恒压电控装置
CN211090389U (zh) 一种通信机柜
CN215819125U (zh) 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
CN215956956U (zh) 一种模块化机房
CN113133274B (zh) 一种服务器的散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