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3709B -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13709B
CN117013709B CN202311267550.5A CN202311267550A CN117013709B CN 117013709 B CN117013709 B CN 117013709B CN 202311267550 A CN202311267550 A CN 202311267550A CN 117013709 B CN117013709 B CN 117013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vable
spring telescopic
clamping plate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7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13709A (zh
Inventor
梁萌
蒋宇航
李思睿
宋正
张潇
吴培源
崔冰姿
赵宇轩
郑光启
方艺璇
杨怿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675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13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1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1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13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板和发射线圈,所述底板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板,所述发射线圈安装在活动板的中部,所述活动板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板,所述活动板中部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下端两侧均铰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移动组件、第三弹簧伸缩杆和定位块等结构配合,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通过设备本身的重力,使得带动向下移动,此时通过杠杆原理带动固定组件向活动板的中间位置移动,从而达到对设备位置的调节,使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齐,达到最好的充电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智能充电装置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市面上最常见的无线充电为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只需要把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无线智能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上,对应的接收线圈即可产生电流进行充电。现有的电磁感应式无线智能充电装置针对摆放方式分为立式充电装置和卧式充电装置。
立式充电装置便于一边充电一边使用,而卧式则支持更多的设备,不论是手机、耳机还是智能手表。
不论是立式还是卧式充电装置,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本身的限制,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处于对齐的时候,充电效果最好,且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越近,充电效果越好,由于不同手机的尺寸不同,在进行放置充电时,若没有对齐会影响充电效果,尤其是立式充电装置,手机在重力影响下下滑,手机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充电效果,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板和发射线圈,所述底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发射线圈安装在第一活动板的中部,所述第一活动板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活动板中部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下端两侧均铰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远离移动组件的一端铰接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板底部远离与底板铰接处的一端下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的中部卡接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底板铰接,所述定位组件的内部铰接有控制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与第一活动板活动套接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的底部与第一活动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第三弹簧伸缩杆铰接的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四弹簧伸缩杆,所述第四弹簧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与第一活动板活动套接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的远离第三弹簧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的弹力系数小于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弹力系数,所述弧形板的顶部通过滚珠与待充电设备接触,所述弧形板向第一活动板内部移动时带动夹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动块可沿第一活动板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与第一活动板的接触处设置有滚珠,所述第一卡板水平方向上的一组相对一侧与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组相对一侧与挡板滑动连接,所述挡板的上端位于第一活动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弧形板不受到待充电设备挤压时第二卡板不与第一卡板啮合,所述夹板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三弹簧伸缩杆压缩,且使第二卡板与第一卡板啮合,所述第一卡板的底部与第二卡板的顶部为相反的直角齿状。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包括与第一活动板活动套接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靠近第三弹簧伸缩杆一侧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动柱,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柱均与第三弹簧伸缩杆接触。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腔活动套接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三卡板远离固定板开口的一端四角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角活动套接有对控制组件进行限位的两个第二活动柱,所述第二活动柱与定位块结构相同尺寸不同。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底板铰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与底板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第四卡板,所述第四卡板与固定板活动套接,且与第三卡板啮合,所述第三卡板与第四卡板相对一侧为相适配的直角齿状。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被两个第二活动柱进行限位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位于固定板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
优选地,所述第四卡板可沿固定板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底板顶部的两端开设有可供定位组件和支撑组件进入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板远离第四卡板的一端中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活动柱的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移动组件、第三弹簧伸缩杆和定位块等结构配合,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通过设备本身的重力,使得带动向下移动,此时通过杠杆原理带动固定组件向活动板的中间位置移动,从而达到对设备位置的调节,使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对齐,达到最好的充电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伸缩杆、夹板和第二弹簧伸缩杆等结构配合,在挡板与待充电设备接触后夹板仍然下移时,可通过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形变,使得挡板不会过度挤压待充电设备,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适应不同尺寸参数的设备;
本发明通过铰接形式的底板与活动板,能够调节装置整体的摆放形式,卧式调成立式时,只需要分离底板与活动板即可,当立式调成卧式时,需要按动控制板,通过第二活动柱与第三连接杆形成的杠杆带动第三卡板与第四卡板脱离,从而可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组件处结构分离图;
图4为本发明活动板内部结构分离图;
图5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活动板处结构切角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弹簧伸缩杆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固定组件处结构细分图;
图10为本发明定位组件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定位组件处结构仰视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活动板;3、移动组件;31、弧形板;32、第一连接杆;33、第一弹簧伸缩杆;34、夹板;35、第二弹簧伸缩杆;4、第三弹簧伸缩杆;5、定位块;51、第二活动板;52、第一活动柱;6、第一卡板;7、固定组件;71、第一滑动块;72、第四弹簧伸缩杆;73、第二卡板;74、第二滑动块;75、挡板;8、定位组件;81、固定板;82、弹簧;83、第三卡板;84、第二活动柱;9、支撑组件;91、第二连接杆;92、第四卡板;10、控制组件;101、第三连接杆;102、控制板;11、发射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板1和发射线圈11,底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板2,发射线圈11安装在第一活动板2的中部,第一活动板2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板6,第一活动板2中部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移动组件3,移动组件3的下端两侧均铰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弹簧伸缩杆4,第三弹簧伸缩杆4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定位块5,第三弹簧伸缩杆4远离移动组件3的一端铰接有固定组件7,第一活动板2底部远离与底板1铰接处的一端下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组件8,定位组件8的中部卡接有支撑组件9,支撑组件9的另一端与底板1铰接,定位组件8的内部铰接有控制组件10;移动组件3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弧形板31,弧形板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2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33,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板34,夹板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伸缩杆35,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底部与第一活动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组件7包括与第三弹簧伸缩杆4铰接的第一滑动块71,第一滑动块71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四弹簧伸缩杆72,第四弹簧伸缩杆7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板73,第一滑动块7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第二滑动块74,第二滑动块74的远离第三弹簧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75;
采用上述方案:底板1与第一活动板2为铰接形式,能够调节装置整体的摆放形式,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通过设备本身的重力,使得弧形板31带动夹板34向下移动,此时通过杠杆原理带动固定组件7向第一活动板2的中间位置移动,从而达到对设备位置的调节,使待充电设备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11对齐,达到最好的充电效果。
如图5所示,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弹力系数小于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弹力系数,弧形板31的顶部通过滚珠与待充电设备接触,弧形板31向第一活动板2内部移动时带动夹板34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当弧形板31在受到重力因素向下移动时,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压缩程度,这样就会使夹板34下移的程度增大,移动距离仍然小于弧形板31的移动距离,进而使得杠杆作用下的固定组件7移动更多的距离,方便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对齐。
如图9所示,第二滑动块74可沿第一活动板2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滑动块74与第一活动板2的接触处设置有滚珠,第一卡板6水平方向上的一组相对一侧与第一活动板2固定连接,且另一组相对一侧与挡板75滑动连接,挡板75的上端位于第一活动板2的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三弹簧伸缩杆4与定位块5的配合形成杠杆后,当夹板34向下移动时,第三弹簧伸缩杆4靠近固定组件7的一端会在第一卡板6的限位下向第一活动板2的中间位置移动,且第三弹簧伸缩杆4整体是逐渐压缩的,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二滑动块74与第一活动板2的配合保证第三弹簧伸缩杆4靠近固定组件7的一端只能沿第一活动板2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第三弹簧伸缩杆4靠近固定组件7的一端活动轨迹,在不受限位的作用下为弧形,因此在第三弹簧伸缩杆4做杠杆运动时,由于第一滑动块71表面设有可供第二滑动块74滑动的卡槽,通过卡槽使得第一滑动块71的位置能够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滑动块71上移时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啮合,达到固定的效果,设置的滚珠能够降低摩擦力,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降低所需的待充电设备的重量。
如图5至7所示,弧形板31不受到待充电设备挤压时第二卡板73不与第一卡板6啮合,夹板34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三弹簧伸缩杆4压缩,且使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啮合,第一卡板6的底部与第二卡板73的顶部为相反的直角齿状;
采用上述方案:只有弧形板31受到压力,固定组件7整体向第一活动板2中间位置移动时,第二卡板73才会与第一卡板6啮合,这样,当取下待充电设备后,在第一弹簧伸缩杆33、第二弹簧伸缩杆35等结构的弹力作用下,弧形板31能够回复原状,由于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啮合,齿状结构无法脱离,且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的接触面存在一定的滑动,只有当弧形板31回复到原位时,在杠杆的作用下,第三弹簧伸缩杆4无法恢复长度,第三弹簧伸缩杆4靠近固定组件7的一端在啮合状第二卡板73和第一卡板6的限位下逐渐下移,最终带动第二卡板73脱离与第一卡板6的啮合,从而使装置方便使用。
如图5所示,定位块5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第二活动板51,第二活动板51靠近第三弹簧伸缩杆4一侧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动柱52,两个第一活动柱52均与第三弹簧伸缩杆4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第二活动板51和第一活动柱52能够在自身周向方向上发生旋转,通过两个第一活动柱52能够降低第三弹簧伸缩杆4做杠杆运动时的摩擦力,同时由于夹板34是下移的且与第三弹簧伸缩杆4铰接,而定位块5的整体位置保持不动,夹板34下移时能够带动第三弹簧伸缩杆4进行位置上的移动,通过两个第一活动柱52方便了第三弹簧伸缩杆4的位置移动。
如图11至12所示,定位组件8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板81,固定板81的内腔活动套接有第三卡板83,第三卡板83远离固定板81开口的一端四角固定安装有弹簧82,弹簧8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81固定连接,固定板81的一角活动套接有对控制组件10进行限位的两个第二活动柱84,第二活动柱84与定位块5结构相同尺寸不同,支撑组件9包括与底板1铰接的第二连接杆91,第二连接杆91远离与底板1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第四卡板92,第四卡板92与固定板81活动套接,且与第三卡板83啮合,第三卡板83与第四卡板92相对一侧为相适配的直角齿状,第四卡板92可沿固定板81长度方向上滑动,底板1顶部的两端开设有可供定位组件8和支撑组件9进入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弹簧82与固定板81使得第三卡板83为受压可活动状态,这样当第四卡板92在固定板81内部移动时,第四卡板92与第三卡板83形成挤压,弹簧82通过压缩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调节的稳定。
如图11至12所示,控制组件10包括被两个第二活动柱84进行限位的第三连接杆101,第三连接杆101位于固定板8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02,第三卡板83远离第四卡板92的一端中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101,第三连接杆101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活动柱84的中间;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二活动柱84能够为第三连接杆101提供支点,从而方便在推动控制板102时通过杠杆远离带动第三卡板83移动,接触第三卡板83与第四卡板92的啮合,方便调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时,针对使用方式,可选择性的把装置调节为立式或者卧式,卧式调成立式时,只需要分离底板1与第一活动板2即可,当立式调成卧式时,需要按动控制板102,通过第二活动柱84与第三连接杆101形成的杠杆带动第三卡板83与第四卡板92脱离,从而可以调节;
当装置为卧式时,使用时只需要把待充电设备放置在两个弧形板31的顶部,在重力压力下,弧形板31向下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杆32、第一弹簧伸缩杆33带动夹板34向下移动,夹板34移动过程中,第一弹簧伸缩杆33和第二弹簧伸缩杆35均压缩,但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压缩程度,在夹板34下移的过程中,带动铰接的第三弹簧伸缩杆4以定位块5为中心形成杠杆,使得第三弹簧伸缩杆4活动套接固定组件7的一端逐渐上移使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啮合,啮合后便不再改变高度,而是改变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逐渐向第一活动板2的中部靠近,同步的带动挡板75移动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挤压调节位置;
当装置为立式时,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需要手动施加一点压力,这是由于立式形态时,待充电设备受到的重力不完全施加在弧形板31上,这样使得弧形板31受到的压力小;
当取下待充电设备时,直接拿出即可,此时弧形板31在第一弹簧伸缩杆33和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作用下回复原状,而由于第一卡板6与第二卡板73的相对面为直角齿状,无法直接脱离,但是由于第三弹簧伸缩杆4与定位块5形成了杠杆,且第三弹簧伸缩杆4可伸缩,当夹板34上移时带动第三弹簧伸缩杆4靠近固定组件7的一端高度下降,进而带动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的接触面逐渐变小,最终实现脱离,即当装置为立式时,放置待充电设备并施压后,待充电设备的重力大部分聚集在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的接触面上,增大了摩擦力,保证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包括底板(1)和发射线圈(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板(2),所述发射线圈(11)安装在第一活动板(2)的中部,所述第一活动板(2)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一卡板(6),所述第一活动板(2)中部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移动组件(3),所述移动组件(3)的下端两侧均铰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弹簧伸缩杆(4),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4)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定位块(5),所述第三弹簧伸缩杆(4)远离移动组件(3)的一端铰接有固定组件(7),所述第一活动板(2)底部远离与底板(1)铰接处的一端下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的中部卡接有支撑组件(9),所述支撑组件(9)的另一端与底板(1)铰接,所述定位组件(8)的内部铰接有控制组件(10);
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弧形板(31),所述弧形板(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2),所述第一连接杆(32)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33),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夹板(34),所述夹板(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伸缩杆(35),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底部与第一活动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与第三弹簧伸缩杆(4)铰接的第一滑动块(71),所述第一滑动块(71)顶部的四角固定安装有第四弹簧伸缩杆(72),所述第四弹簧伸缩杆(7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卡板(73),所述第一滑动块(7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第二滑动块(74),所述第二滑动块(74)的远离第三弹簧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75);
所述弧形板(31)不受到待充电设备挤压时第二卡板(73)不与第一卡板(6)啮合,所述夹板(34)向下移动时带动第三弹簧伸缩杆(4)压缩,且使第二卡板(73)与第一卡板(6)啮合,所述第一卡板(6)的底部与第二卡板(73)的顶部为相反的直角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35)的弹力系数小于第一弹簧伸缩杆(33)的弹力系数,所述弧形板(31)的顶部通过滚珠与待充电设备接触,所述弧形板(31)向第一活动板(2)内部移动时带动夹板(34)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块(74)可沿第一活动板(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块(74)与第一活动板(2)的接触处设置有滚珠,所述第一卡板(6)水平方向上的一组相对一侧与第一活动板(2)固定连接,且另一组相对一侧与挡板(75)滑动连接,所述挡板(75)的上端位于第一活动板(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活动套接的第二活动板(51),所述第二活动板(51)靠近第三弹簧伸缩杆(4)一侧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动柱(52),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柱(52)均与第三弹簧伸缩杆(4)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与第一活动板(2)固定连接的固定板(81),所述固定板(81)的内腔活动套接有第三卡板(83),所述第三卡板(83)远离固定板(81)开口的一端四角固定安装有弹簧(82),所述弹簧(82)的另一端与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1)的一角活动套接有对控制组件(10)进行限位的两个第二活动柱(84),所述第二活动柱(84)与定位块(5)结构相同尺寸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9)包括与底板(1)铰接的第二连接杆(91),所述第二连接杆(91)远离与底板(1)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第四卡板(92),所述第四卡板(92)与固定板(81)活动套接,且与第三卡板(83)啮合,所述第三卡板(83)与第四卡板(92)相对一侧为相适配的直角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0)包括被两个第二活动柱(84)进行限位的第三连接杆(101),所述第三连接杆(101)位于固定板(8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板(92)可沿固定板(81)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端开设有可供定位组件(8)和支撑组件(9)进入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板(83)远离第四卡板(92)的一端中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杆(101),所述第三连接杆(101)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活动柱(84)的中间。
CN202311267550.5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Active CN117013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7550.5A CN11701370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7550.5A CN11701370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3709A CN117013709A (zh) 2023-11-07
CN117013709B true CN117013709B (zh) 2023-12-15

Family

ID=8856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7550.5A Active CN117013709B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13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080B (zh) * 2020-04-16 2024-02-27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22685A1 (de) * 2015-11-17 2017-05-18 Lisa Dräxlmaier GmbH Ablage zur Aufnahme wenigstens eines mobilen Endgerätes
CN207442948U (zh) * 2017-09-27 2018-06-01 邓启平 一种车载重力无线手机支架
CN208015804U (zh) * 2018-01-09 2018-10-26 深圳市塑方圆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斜滑轨传动式伸缩脚重力感应手机无线充支架
CN208015803U (zh) * 2018-01-09 2018-10-26 深圳市塑方圆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齿条传动式伸缩脚重力感应手机无线充支架
CN109703392A (zh) * 2019-01-05 2019-05-03 葛成侠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18040853U (zh) * 2022-07-22 2022-12-13 武汉波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偏移无线充电基座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22685A1 (de) * 2015-11-17 2017-05-18 Lisa Dräxlmaier GmbH Ablage zur Aufnahme wenigstens eines mobilen Endgerätes
CN207442948U (zh) * 2017-09-27 2018-06-01 邓启平 一种车载重力无线手机支架
CN208015804U (zh) * 2018-01-09 2018-10-26 深圳市塑方圆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斜滑轨传动式伸缩脚重力感应手机无线充支架
CN208015803U (zh) * 2018-01-09 2018-10-26 深圳市塑方圆塑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齿条传动式伸缩脚重力感应手机无线充支架
CN109703392A (zh) * 2019-01-05 2019-05-03 葛成侠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18040853U (zh) * 2022-07-22 2022-12-13 武汉波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偏移无线充电基座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utomated Charging and Docking Station for Security UAVs;Hermias Nieuwoudt et al.;《2023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CMIMT)》;第32-38页 *
定位机器人充电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与研究;胡丞熙;《科技创新》;第14-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13709A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13709B (zh) 一种无线智能充电装置
CN213247496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智能书桌
CN217113546U (zh) 智能化信息技术教学用播报装置
CN212115029U (zh) 一种电气设备用可调节减震支撑座
CN212851393U (zh) 一种具有外部防护结构的全制式基站信息采集仪
CN211144170U (zh) 智能调光洁净观察窗
CN220298205U (zh) 一种绘画用画板
CN216928317U (zh) 一种可调式高压线路拉闸杆
CN215722001U (zh) 一种通信设备安装架
CN113321411A (zh) 一种带有电磁波屏蔽功能的玻璃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20668248U (zh) 座椅软硬调节装置及电动车
CN211602028U (zh) 一种环境检测用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
CN216705597U (zh) 一种消音片加工用折弯装置
CN214092913U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19378781U (zh) 一种引脚折弯机构
CN219627853U (zh) 一种便携式会议代表机
CN217672483U (zh) 一种高强度的汽车阻尼板
CN214992890U (zh) 塑胶跑道整平装置
CN219042604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集成式讲台
CN216393456U (zh) 一种可调节档案管理柜
CN213662145U (zh) 一种电子工程专用控制箱
CN220373051U (zh) 一种保姆车内隔断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5072992U (zh) 一种蓝牙网关室内定位实现装置
CN208424772U (zh) 扬声器磁路自动化设备的保压机构
CN213753506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低压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