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9103A -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9103A
CN116999103A CN202311222203.0A CN202311222203A CN116999103A CN 116999103 A CN116999103 A CN 116999103A CN 202311222203 A CN202311222203 A CN 202311222203A CN 116999103 A CN116999103 A CN 116999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anchor
soft tissue
flexible
anch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222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立
孙路
张凤羽
霍红亚
王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222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91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9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91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64Surgical staples, i.e. penetrating the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27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having anchoring barbs or pins extending outwardly from the anchor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6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for soft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其中锚钉包括锚钉本体、缝线和柔性部,缝线一端连接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锚钉本体的外部,柔性部在被缝线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柔性部具有可穿设结构;锚钉作为带线锚钉: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并被打结,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打结后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锚钉作为无结锚钉:软组织缝线穿设于可穿设结构,将锚钉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采用柔性部代替现有的端子,由于柔性部自身特性,在锚钉植入骨中后,柔性部被进一步挤压在骨髓道内,几乎不占用空间,避免增加骨髓道的深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本申请为母案CN202211053505.5的分案申请,母案于2022年8月31号申请,申请号为:CN202211053505.5,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及锚钉系统。
背景技术
临床上针对不同软组织损伤疾病使用的植入器械也各不相同,带线锚钉是临床上常用的植入类软组织损伤修复器械。临床疾病如肩袖撕裂、膝关节副韧带损伤以及踝关节、肘关节软组织损伤,通常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治疗。
带线锚钉是一种非常小的植入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先使用打孔器在骨头上打出骨隧道,通过锚钉插入器将锚钉植入皮质骨下,使用缝线将撕脱或撕裂的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上,促进软组织与骨的愈合,以达到修复作用,但存在固定强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使用无结锚钉与带线锚钉配合使用,提高软组织与骨之间的固定强度,即在手术过程中,先将带线锚钉植入骨中,用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然后将缝线穿入无结锚钉穿线孔中,再选择恰当的位置将无结锚钉植入骨中,通过锚钉本身与骨髓道的挤压,将软组织缝线的固定在骨髓道中。
但是现有用于穿过软组织缝线的穿线孔位于无结锚钉远端的端子上,端子的设置无疑增加了无结锚钉的长度,那么这意味需要在骨头上打比较深的骨髓道。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采用柔性部代替现有的端子,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柔性部,由于柔性部自身是柔软的、具有较大的形变,在无结锚钉植入骨中后,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被挤压在骨髓道内,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不会增加骨髓道的深度。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无需在锚钉本体上设置任何固定缝线的结构,而是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设置柔性部,柔性部连接缝线,并在缝线的牵拉下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软组织的锚钉,既可以作为带线锚钉,又可以作为无结锚钉,实现了结构统一,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软组织的锚钉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包括锚钉本体和柔性部,所述锚钉本体具有远端和近端,所述柔性部位于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所述软组织缝线可穿设结构,且所述柔性部被牵拉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后,所述软组织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然后将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柔性部,将所述无结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且所述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牵引线被配置穿过所述中空结构,并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柔性部,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在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在向所述锚钉本体远端移动的同时,所述柔性部收缩形变,至少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包括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具有穿线孔;
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所述自锁结构收缩变形直至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套筒和柔性线,所述柔性线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套筒内,形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所述牵引线包括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非自由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的一端,所述第二牵引线的非自由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的另一端,牵引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或第二牵引线的自由端,所述柔性线裸露在所述第一柔性套筒的部分进入所述第一柔性套筒内,所述第一柔性套筒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同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线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处的所述牵引线穿过第一柔性锁定结,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形成所述柔性部,所述第二线环结构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过所述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变形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所述第二柔性套筒套设在所述牵引线上。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牵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包括线环和穿设在所述线环上的第二柔性锁定结,所述线环构造成所述穿线孔,所述牵引线和所述软组织缝线分别穿过所述线环内;
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和线环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所述线环挤压变形,并部分进入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直至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变形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线环的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为第三柔性套筒,所述第三柔性套筒套设在形成所述线环的线上。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三孔和第四孔,形成所述线环的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和第四孔。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为线结,所述线结被牵拉状态下,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并将所述柔性部设置在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缝线的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近端外部,
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并至少部分位于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用于固定所述缝线,防止所述缝线脱离所述锚钉本体;
所述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所述柔性部固定在目标对象内牵引所述缝线,呈形变压缩状,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允许缝线穿过的第一内腔,所述缝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近端的外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柔性部位于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可穿设结构;
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位于目标对象内的所述柔性部牵引所述缝线,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可穿设结构,将所述锚钉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的表面形成缝线桥,实现进一步固定软组织。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允许缝线穿过的第一内腔,所述缝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内腔并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近端的外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柔性部被固定。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可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柔性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可穿设结构的尺寸可调整。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穿线孔,所述柔性部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所述柔性部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固定所述柔性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系统,包括插入器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或用于修复软组织缝线的带线锚钉或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
所述插入器包括內轴和外轴,锚钉本体的近端与所述外轴连接,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内轴,柔性部被缝线牵引,位于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柔性部被牵拉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
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软组织缝线被配置牵拉,调整所述软组织缝线的张力后,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表面形成缝线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轴、內轴、锚钉本体中,至少內轴沿轴向具有中空结构,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內轴的中空结构和锚钉本体,并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外部。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无结锚钉,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设置柔性部,且柔性部具有软组织缝线可穿设的结构,且柔性部在被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锚定本体的远端,因此,在带线铆钉植入完成后,可将游离的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柔性部,再将无结锚钉植入骨中,同时将软组织缝线固定在骨中,同时柔性部被锚钉本体与骨髓道的挤压作用,形变压缩,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避免增加骨髓道的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于患者来说,相对增加了安全和舒适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在锚钉本体的远端通过牵引线牵引柔性部,牵引线的自由端可随意牵拉牵引线,改变柔性部与锚钉本体的距离,牵拉牵引线的自由端,柔性部能够抵靠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柔性部固定在锚定本体远端,防止柔性部全部进入锚定本体内。在将锚钉本体植入骨中之前,将软组织缝线穿入柔性部的可穿设结构,并牵拉牵引线自由端,将柔性部预固定,然后将锚钉本体植入骨中,同时柔性部和软组织也被植入骨中,由于柔性部自身的柔软、具有很大的形变等特性,柔性部被植入骨中的锚钉本体挤压下,体积变得非常小,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骨隧道的深度等于锚钉本体的长度,避免增加骨髓道的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于患者来说,相对增加了安全和舒适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软组织缝线穿入穿线孔,牵拉牵引线自由端,柔性部在沿锚钉本体轴向移动的过程中,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也就是说,穿线孔的孔径可变大,也可变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在需要连接软组织缝线时,可将穿线孔的孔径变大,临床医生很容易将软组织缝线穿入柔性部,而且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连接多根软组织缝线。而现有的端子穿线孔直径不可变,在穿设软组织缝线时,临床医生操作困难,也不能穿设多根软组织缝线。
本发明提供的带线锚钉,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设置柔性部,柔性部连接缝线,并在缝线的牵拉下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缝线一端连接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锚钉本体的外部。在锚钉本体被植入骨中后,缝线的游离端可穿设软组织,实现固定软组织,实现软组织的修复;而缝线的另一端被柔性部固定在骨中。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缝线锚钉,无需在锚钉本体上设置任何固定缝线的结构,锚钉本体采用通用性的插入器即可植入骨中,大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并且由于锚钉本体自身无任何其他结构,更容易与骨融合,相对减小患者的愈合期;同时还降低了带线锚钉生产成本。
另外,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由于锚钉本体和骨挤压的作用力,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柔性部在骨中几乎不会占用骨髓道的空间,因此不会增加骨髓道的深度。
无结锚钉和带线锚钉使用场景不同,但本发明将两者的结构做了统一,作为带线锚钉,不需要在锚钉本体上设置固定缝线的特别结构;作为无结锚钉,也无需设置会增加骨头打孔深度的端子。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制备的产品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并且只需要开发一种模具,即可制作使用两种应用场景的产品,降低了成本;对于购买医院来说,只需要备一类锚钉产品,不需要分类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包括自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自锁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包括自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柔性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牵引线放松状态下柔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图9中柔性部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图12中柔性部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图15的柔性部,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牵引线收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为图17中柔性部的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结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为线结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0的实施方式锚钉植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为线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2的实施方式锚钉植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后,柔性部为线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钉植入骨中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描述中,“近端”为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带线锚钉是需要将缝线的一端固定在锚钉本体上,缝线的另一端游离在锚钉本体外,待锚钉本体被植入骨中,也就将缝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骨中,利用穿引器将在骨头外游离的缝线穿过软组织,将撕脱或撕裂的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上,促进软组织与骨的愈合,以达到修复作用。因此,带线锚钉带有固定软组织的缝线,故称之为带线锚钉,一般在锚钉本体某一处设置穿线孔或其他带有固定缝线的结构,一般在锚钉本体上具有凸出的侧耳,在侧耳上设置缝线的穿线孔,例如目前市面上某些带线锚钉的侧面尾部设有双翼,双翼上具有缝线的穿线孔,由于双翼的作用,植入过程较为困难,需要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植入。
带线锚钉修复软组织,但存在固定强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使用无结锚钉与带线锚钉配合使用,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用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然后将缝线穿入无结锚钉的穿线孔中,无结锚钉被植入骨中的同时,软组织缝线也被固定在骨中。目前通常的无结锚钉,是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端子,端子上设置穿线孔,软组织缝线穿设于穿线孔内。对于现有的无结锚钉,设置端子无疑增加了骨头打骨髓道深度,虽然锚钉本身尺寸很小,但是在人体骨头上打骨髓道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还要打更深的骨髓道,对于患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伤害性。
因此,对于带线锚钉和无结锚钉,两类锚钉的结构是不相同的,每类锚钉的使用场景单一,并且需要开发生产两类锚钉的模具或生产工艺,增加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高;对于医院来讲,需要常备两种类型的锚钉,而且该需要按功能分类储存。
实施例1
基于上述的原因,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参看图1-24,包括锚钉本体1和柔性部,锚钉本体1具有近端102和远端101,柔性部位于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由牵引线6牵引柔性部,将柔性部设置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牵拉牵引线6,柔性部可沿锚钉本体1的轴向移动,柔性部具有软组织缝线5的可穿设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锚钉本体1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牵引线穿过中空结构,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连接柔性部,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位于锚钉本体1的近端102,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柔性部至少部分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实现柔性部固定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锚钉本体也可以不设置中空结构,可在锚钉本体上设置多个牵引线的线孔,并且锚钉本体的远端也具有线孔,牵引线一端连接柔性部,另一端从远端的线孔出发,依次穿设在锚钉本体上的线孔上,使牵引线螺旋缠绕在锚钉本体上,并延伸游离在锚钉本体外,或锚钉本体为镂空的结构,也能使牵引线螺旋缠绕在锚钉本体上,因此只要实现能自由牵拉牵引线,将柔性部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的实施方式即可,不必局限于本实施例的牵引线穿过中空结构连接着柔性部。
在自由端603牵拉牵引线6,柔性部向靠近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移动,柔性部被固定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柔性部被固定在远端端部,可以为全部抵靠在远端端部,也可以部分抵靠在远端端部,实现柔性部被固定,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位于锚钉本体1的近端;
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软组织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然后将软组织缝线连接柔性部,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柔性部被预固定,然后在骨头上打出预设的骨髓道(也可以柔性部先连接缝线),将锚钉本体1植入骨隧道中,锚钉本体1在植入骨隧道的同时,柔性部同时植入骨中,实现将软组织缝线固定在骨中。由于柔性部自身柔软的特性,在锚钉本体1挤压的作用下,柔性部形变压缩几乎不占用骨髓道的空间,因此避免在骨中打出很深的骨髓道,提高了安全性;对于患者而言,避免受到较大的伤害,相对增加了安全性,降低了术后愈合期。
因此,采用柔性部代替现有的端子,减小了骨髓道的深度,骨髓道的深度与锚钉本体1的长度相同,同时能将软组织缝线固定在骨髓道内。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无结锚钉,患者可避免较小的伤害,相对减小术后愈合期。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线6为医用缝线,锚钉本体1可包括大致细长的主体,具有近端102和远端101,中空结构在这两者之间延伸。参看图1-22中的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细长的主体可具有多种构造、形状和尺寸,例如齿、螺纹、倒钩、突出等,但如所示的4、6、9、11、16、20-23的实施方式中,细长主体可包括以下形式的表面结构:围绕细长主体延伸并有利于被推入骨髓道而无需旋转锚钉本体1的一条或多条脊、凸缘或肋。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7、12、14、17、19、24所示,细长的主题可包括以下形式的表面结构:围绕细长主题延伸并有利于被旋转进入骨髓道的连续多条螺纹。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可以被构造为锥形或子弹头性,从近端102到远端101,锚钉本体1的直径略减小,这可有利于将锚钉本体1引入骨隧道。
锚钉本体1可由多种材料形成,如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与无机材料的共混物、与骨相容性较好的金属合金等,例如: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合金,或镁合金,或不锈钢,或金属材质表面带有高分子材料涂层等。
本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中,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7,软组织缝线5穿过穿线孔7,柔性部在沿锚钉本体1的轴向移动时,穿线孔7的孔径可调整。也就是说,穿线孔7的孔径可变大,也可变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在需要连接软组织缝线5时,可将穿线孔7的尺寸孔径变大,临床医生很容易将软组织缝线5穿入柔性部时,相对容易操作,而且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连接多根软组织缝线5。而现有的端子穿线孔直径不可变,在穿设软组织缝线时,临床医生操作困难,也不能穿设多根软组织缝线。
柔性部在向锚钉本体1远端101移动的同时,柔性部收缩形变,至少部分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穿线孔7的孔径减小。牵拉牵引线6自由端603,柔性部向靠近锚钉本体1的方向移动,在柔性部移动的同时,柔性部收缩形变,穿线孔7的孔径减小,此时柔性部也可将软组织缝线5锁定在穿线孔7内。
在具体阐述柔性部的实施方式之前,需要了解将无结锚钉推入骨髓道的驱动器,即插入器,在本实施例中,参看图1、3-4、6-7、9、11-12、14、16-17、19-24,插入器包括內轴3和外轴4,插入器具有远端和近端,外轴4位于靠近插入器的近端,內轴3靠近插入器的远端,內轴3和外轴4与锚钉本体1同样沿轴向具有中空结构,锚钉本体1的近端102与外轴4连接,內轴3近端与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连接,牵引线6穿过外轴4、锚钉本体1和內轴3,在內轴3的远端牵引柔性部。
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软组织缝线5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然后在骨头上打出预设的骨髓道,将锚钉本体1与外轴4连接,內轴3穿过锚钉本体1并露于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同时由牵引线6牵引的柔性部也位于內轴3的远端,然后采用引线器将软组织缝线5穿设于柔性部,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柔性部被预固定在內轴3的远端,內轴3带着柔性部进入骨髓道,此时调整软组织缝线5的张力,再次牵拉牵引线6,固定柔性部,柔性部形变形成类似线团的柔性结,插入器将锚钉本体1沿內轴3敲击植入或旋转植入(依据不同的锚钉本体1形状选择相应的植入方式)骨髓道内,同时将软组织缝线5固定在骨中。
以下在图中展示的示意图中,已将锚钉本体1与插入器装配,结合附图具体阐述柔性部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具体参看图1-3,柔性部包括自锁结构,自锁结构具有穿线孔7;
牵引线6连接自锁结构8,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自锁结构8朝向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移动,同时穿线孔7的孔径减小,自锁结构8收缩变形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防止所述自锁结构8进入內轴3的远端301,软组织缝线5也被锁定在穿线孔7内。
采用自锁结构8,牵拉牵引线6,可随意改变穿线孔7的孔径尺寸,也就是说,穿线孔7的孔径可大可小,在穿线孔7尺寸较大的状态下,可将软组织缝线5穿入穿线孔7内,然后再牵拉牵引线6,将穿线孔7的孔径变小。由于锚钉本体1作为植入类软组织损伤修复类的医疗器械,本身尺寸就非常小,现有的无结锚钉的端子的穿线孔7孔径是固定的,因此,对于操作医生,将软组织缝线5穿入穿线孔7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本实施例的穿线孔7的孔径是可变的,在孔径较大的情况下穿软组织缝线5,并且还可根据手术需要,可穿入多根的软组织缝线5,操作容易且方便。
本实施例又一实施方式中,自锁结构8包括第一柔性套筒801和柔性线802,柔性线802的两端位于第一柔性套筒801内,形成第一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构成穿线孔7,软组织缝线5穿入穿线孔7内;
牵引线6包括第一牵引线601和第二牵引线602,第一牵引线601的非自由端连接柔性线802的一端,第二牵引线602的非自由端连接柔性线802的另一端,牵引第一牵引线601和/或第二牵引线602的自由端603,柔性线802裸露在第一柔性套筒801的部分进入第一柔性套筒801内,此时,穿线孔7的孔径减小,第一柔性套筒801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防止自锁结构8进入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内,实现预固定软组织缝线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柔性线802可以为医用缝线,第一柔性套筒801为类似医用缝线柔性的圆柱形套筒。因此,在植入骨中前,需要牵拉第一牵引线601或第二牵引线602或同时牵拉第一牵引线601和第二牵引线602,柔性线802进入第一柔性套筒801内,穿线孔7的孔径减小,同时自锁结构8收缩尺寸也减小,而且自锁结构8整体类似与医用缝线的柔软度,在植入骨中后,由于內轴3和/或锚钉本体1与骨髓道的相互作用力,自锁结构8被挤压再次收缩几乎不占用空间,同时还实现了穿线孔7的孔径可变。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在第一牵引线601和第二牵引线602放松状态下,穿线孔7的孔径很大,临床医生非常容易将软组织缝线5穿入穿线孔7内,而且根据手术的需要,还可穿入多根软组织缝线5,方便临床医生操作。软组织缝线5穿入穿线孔7后,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将第二柔性套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也可在內轴3放置在骨髓道中操作),此时软组织缝线5可在穿线孔7内自由调整位置,然后将內轴3放置在预设骨髓道,需要牵拉在骨髓道外游离的软组织缝线5,调整软组织缝线5的张力,同时再次牵拉第一牵引线601和第二牵引线602的自由端603,再次收缩穿线孔7的孔径,稳定后,预固定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然后通过插入器将锚钉本体1植入到骨髓道内,植入后,剪断第一牵引线601和第二牵引线602多余部分。
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4-10,牵引线6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例如:一根牵引线6依次穿过外轴4、锚钉本体1和內轴3,在內轴3的远端301形成第二环状结构,再次依次穿过內轴3、锚钉本体1和外轴4,处在第二环状结构处的牵引线6上穿设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第二环状结构和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形成柔性部,牵引线6穿设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后,也可自由调整位置;
第二环状结构构成了穿线孔7,软组织缝线5穿过第二环状结构,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向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移动,直至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实现预固定软组织缝线5。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牵引线6在远端形成的第二环状结构构造为穿线,孔7,在牵引线6张力防松时,第二环状结构的孔径可以变得非常大,而在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牵拉牵引线6,第二环状结构收紧,由于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的作用,防止第二环状结构进入內轴3或锚钉本体1内,防止软组织缝线5进入內轴3或锚钉本体1内。同时,在牵引线6自由端603收紧的状态时,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抵靠在內轴3的外端,继续牵拉牵引线6,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在內轴3远端301形成柔性结,预固定在內轴3的远端301,同样将软组织缝线5预固定。第一柔性锁定结9,10,10’同样具有非常大的柔软度,因此,在植入骨中后,由于挤压作用,几乎不占用骨髓道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方式中,第二环状结构可以直接用来连接软组织缝线5,待牵引线6自由端603张力收紧,预固定软组织缝线5,也可以作为固定桥梁,配合其他锚钉一起实现软组织固定。
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将游离的软组织缝线5穿过第二环状结构中,拉扯游离的软组织缝线5,确保软组织缝线5活动顺畅,然后将內轴3放置在骨髓道,再次牵拉游离的软组织缝线5,调整软组织缝线5张力,同时也牵拉牵引线6,收缩第二环状结构的孔径,软组织缝线5张力稳定和牵引线6也不需要再次施力拉扯后,将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预固定,然后通过插入器将锚钉本体1沿內轴3植入骨髓道内,实现将软组织缝线5固定在骨中。
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10,10’,第二柔性套筒套10,10’设在牵引线6上。第二柔性套筒10,10’的横截面为圆形(图4-6)或扁形(图7-8),当然也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但需要符合第二柔性套筒能够抵靠在內轴3的端部,而不进入內轴3内,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9-11,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牵引线6依次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在牵拉牵引线6时,同样能够实现第一柔性锁定结朝向內轴3的方向移动,并且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第一柔性锁定结的形状可以为扁平片式结构,也可以为长条圆柱形的形状,再次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方式中,具体参看图9-11,第一柔性锁定结9为扁平片式结构,具有四个孔,即第一孔901、第二孔902、第五孔、第六孔903,牵引线6依次穿过第一孔901、第二孔902、第五孔、第六孔903,牵引线6可自由拉扯,第一柔性锁定结9上的孔对牵引线6不具有固定的作用,但也可以将牵引线6固定在孔内,例如粘接在孔内,但相对与牵引线6固定在孔内,不固定的实施方式,在拉扯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后,第一柔性锁定结9不但可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也可收缩形成一锁定结抵靠在內轴3远端301,体积更小,在不被挤压的状态下,占用空间更小,更被容易挤压。
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参看图11-19,柔性部包括线环11和穿设在线环11上的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线环11具有穿线孔7,牵引线6和软组织缝线5分别穿过穿线孔7内;
牵拉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线环11进入锚钉本体1的内部,直至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
如图11-19所示,锚钉本体1与插入器装配后,线环11和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位于內轴3的远端30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构成线环11的线可以为圆形(图12)或扁形(图15,17-18),当然也可以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其他形式,在此不做限定。第二柔性锁定结可以为类似于圆柱形的套筒,即第三柔性套筒13,13’,第三柔性套筒套设在形成线环11的线上,线环11与第三柔性套筒可以相对移动,也可不发生相对移动,第三柔性套筒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图12、13)或扁形(图15-1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柔性锁定结也可以构造为以下的结构:第二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构成线环11的线依次穿过第三孔和第四孔。具体如图18所式,第二柔性锁定结12具有四个孔,即第三孔1201、第四孔1202、第七孔和第八孔1203,构成线环11的线依次穿过第三孔1201、第四孔1202、第七孔和第八孔1203,线环11与第二柔性锁定结12可发生相对移动,也可不发生相对移动。在第二柔性锁定结12也可具有五个孔等多个,但至少具有两个,能够将第二柔性锁定结串联在线环11上。第二柔性锁定结12可以为扁平片式结构(如图17-19)等其他形式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为套筒或扁平片式的结构穿设在线环上,牵引线6和软组织缝线5均可穿入线环11内,牵引牵引线6的自由端603,线环11带着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向靠近內轴3的方向移动,线环11大部分进入內轴3,但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防止柔性部全部进入內轴3,并且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可在內轴3的远端301成固定结,固定在內轴3远端301(参看图11、14、16、19)。同时线环11和第二柔性锁定结12,13,13’可以当做固定桥梁,配合其他的锚钉一起实现将软组织固定。
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参看图20-24,柔性部为线结2,2,2”,软组织缝线5穿过线结2,2,2”,线结2,2,2”全部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线结2,2,2”可以为牵引线6在內轴3的远端301打结,也可以为牵引线6连接的一个线结2,2,2”,软组织缝线5穿过线结2,2,2”。线结2,2,2”的形状可以为球状(参看图20-23),也可以为圆柱状(如图24所示),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做赘述。线结2,2,2”可以为多根缝线按照规则打结(如图20-21所示)构成的线结2,2,2”,也可以为一根或多根线绕成线团的线结2,2,2”(如图22-2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展示的柔性部,可采用医用缝线构造形成,亦或是具有与缝线相同柔软度的材料构成。因此具有较大的形变性,例如图1-19展示的柔性部实施方式,在牵拉过程中,柔性部已变形,体积缩小,在锚钉植入骨中后,由于挤压的作用,更被压缩,因此本发明的柔性部在被植入骨中后,呈形变压缩状,几乎不占用空间,相对于现有的无结锚钉的端子,大大减小了无结锚钉的长度,从而减小骨髓道的深度。具体参看图25,无结锚钉植入骨中的状态图,锚钉本体1、柔性部植入骨14中后,将软组织缝线5固定在骨14中,图1-24所展示的柔性部在骨隧道内,在牵引线6的进一步地牵拉下,柔性部形成图25中的类似线团的柔性结15,柔性结15在骨14中进一步被压缩,形成图25展示的形变压缩状态,游离在骨14外多余的软组织缝线5和牵引线6剪掉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的柔性部,代替现有无结锚钉的端子,不仅同样实现端子固定软组织缝线5的作用,同时柔性部的尺寸或穿线孔7的尺寸可变(变大或变小),方便临床医生操作软组织缝线5穿入柔性部,并且根据需要,还可穿入多根软组织缝线5。更重要的是,减小了骨髓道的深度。虽然锚钉最为植入物,本身体积很小,但是在患者的骨头上,能减小打在骨头上的骨髓道,对于患者而言,也增加了安全性,特别是减少术后的愈合期。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柔性部,相对现有的无结锚钉,少了端子的零部件,采用医用缝线等代替,降低了成本,对于患者而言,也能降低一定的医疗费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修复软组织缝线的带线锚钉,具体参看图1-24,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柔性部和缝线6,缝线6一端连接柔性部,并将柔性部设置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缝线6的另一端游离在锚钉本体1的近端102外部,
柔性部在被缝线6牵拉的状态下,固定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并至少部分位于锚钉本体1的外部,柔性部用于固定缝线6,防止缝线6脱离锚钉本体1;
锚钉本体1被植入到骨中后,此时柔性部固定在骨内牵引缝线6,呈形变压缩状,缝线6的游离端603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
在本实施例中缝线6防松到张紧的过程中,柔性部可沿锚钉本体1的轴向移动,在缝线6的游离端603牵拉缝线,柔性部向靠近锚钉本体1的远端移动,直到柔性部被固定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柔性部在被缝线6牵拉的状态下,柔性部抵靠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以实现被固定在锚钉本体1的远端。柔性部可以是全部抵靠,也可以是部分抵靠。
锚钉本体1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参照实施例1设置。柔性部的具体结构如同实施例1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柔性部不需要穿设软组织缝线5,即穿线孔7内不需要穿入任何线,柔性部的作用是固定缝线6。以图1-3所示的自锁结构为例,描述带线锚钉的工作过程,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预先在骨头上合适位置打出骨髓道,然后将带线锚钉与插入器装配,即锚钉本体1的近端102与外轴4连接,內轴3近端与锚钉本体1的远端101连接,第一缝线601和第二缝线602穿过外轴4、锚钉本体1和內轴3,在內轴3的远端301牵引自锁结构8。
将內轴3插入骨髓道内,牵引第一缝线601和/或第二缝线602的游离端603,柔性线802裸露在第一柔性套筒801的部分进入第一柔性套筒801内,第一柔性套筒801抵靠在內轴3的远端301,防止自锁结构8进入内轴3的远端301内,实现柔性部被固定在內轴3的远端301外,进一步牵拉第一缝线601和/或第二缝线602,柔性部形变成柔性结,然后插入器将锚钉本体1沿內轴敲击植入或旋转植入(依据不同的锚钉本体1形状选择相应的植入方式)骨髓道内,同时柔性部也固定在骨中,进而将缝线6的一端固定在骨髓道内,利用穿引器,将游离在外的缝线6,即游离端603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锚钉在骨中的状态图参考图25(未展示软组织),柔性部形成图25所示的柔性结,柔性部不穿设软组织缝线5,游离的缝线6(未画出)穿过软组织。
其他柔性部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同样是穿线孔7内不需要再穿设软组织缝线5。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锚钉本体1的外部设置柔性部,在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柔性部同时也被植入骨中,因此将缝线6一端固定在骨中,缝线6的游离端603即可穿引软组织,实现将软组织固定在骨头上。同时柔性部形变为柔性结,柔性结被骨髓道和锚钉的作用被挤压呈形变压缩状,几乎占用骨髓道的空间,不会增加骨髓道的深度。避免了在锚钉本体1外部设置固定缝线的结构,即减小了生产成本,又方便向骨中植入锚钉。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阐述,本发明提供的锚钉,既可以作为无结锚钉(外排锚钉)使用,又可以作为带线锚钉(内排锚钉)使用。作为无结锚钉时,柔性部代替现有无结锚钉的端子,不仅同样实现端子固定软组织缝线5的作用,同时柔性部的尺寸或穿线孔7的尺寸可变(变大或变小),方便临床医生操作软组织缝线5穿入柔性部,并且根据需要,还可穿入多根软组织缝线5。更重要的是,减小了骨髓道的深度。虽然锚钉最为植入物,本身体积很小,但是在患者的骨头上,能减小打在骨头上的骨髓道,对于患者而言,也增加了安全性,特别是减少术后的愈合期。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柔性部,相对现有的无结锚钉,少了端子的零部件,采用医用缝线等代替,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对于患者而言,也能降低一定的医疗费用。
作为带线锚钉,柔性部主要起到在骨头内部固定缝线的作用,将缝线的一端固定在骨中,在骨头外面游离端的缝线才能够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
虽然无结锚钉和带线锚钉的使用场景不同,但是将两者的结构做了统一,作为带线锚钉,不需要在锚钉本体上设置固定缝线的特别结构;作为无结锚钉,也无需设置会增加骨头打孔深度的端子。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制备的产品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并且只需要开发一种模具,即可制作使用两种应用场景的产品,降低了成本;对于购买医院来说,只需要备一类锚钉产品,不需要分类储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牵引线,所述柔性部位于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所述软组织缝线可穿设结构;
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穿过所述中空结构,并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柔性部,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所述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在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
所述牵引线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处的所述牵引线穿过第一柔性锁定结,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形成所述柔性部,所述第二线环结构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过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穿线孔,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收缩形变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所述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后,所述软组织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然后将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柔性部,将所述无结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且所述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所述第二柔性套筒套设在所述牵引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牵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6.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并将所述柔性部设置在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缝线的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近端外部,
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并至少部分位于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用于固定所述缝线,防止所述缝线脱离所述锚钉本体;
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缝线被配置穿过所述中空结构,并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柔性部,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所述缝线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处的所述缝线穿过第一柔性锁定结,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形成所述柔性部;
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收缩形变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所述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所述柔性部固定在目标对象内牵引所述缝线,呈形变压缩状,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所述第二柔性套筒套设在所述缝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缝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11.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柔性部位于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可穿设结构;
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缝线被配置穿过所述中空结构,并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柔性部,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所述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在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
所述缝线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处的所述缝线穿过第一柔性锁定结,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形成所述柔性部,所述第二线环结构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收缩形变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位于目标对象内的所述柔性部牵引所述缝线,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过所述第二环状结构的穿线孔,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可穿设结构,将所述锚钉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的表面形成缝线桥,实现进一步固定软组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所述第二柔性套筒套设在所述缝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缝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16.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系统,包括插入器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或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或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
所述插入器包括內轴和外轴,锚钉本体的近端与所述外轴连接,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內轴,柔性部被缝线牵引,位于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柔性部被牵拉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
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软组织缝线被配置牵拉,调整所述软组织缝线的张力后,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表面形成缝线桥。
CN202311222203.0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Pending CN1169991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22203.0A CN1169991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3505.5A CN115317051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202311222203.0A CN1169991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3505.5A Division CN115317051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9103A true CN116999103A (zh) 2023-11-07

Family

ID=8392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22203.0A Pending CN116999103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202211053505.5A Active CN115317051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202311222200.7A Pending CN117017385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3505.5A Active CN115317051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202311222200.7A Pending CN117017385A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699910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8134B2 (en) * 2003-10-10 2010-03-16 Arthrex, Inc. Knotless anchor for tissue repair
JP3120774U (ja) * 2006-01-26 2006-04-20 有限会社メディコ・インターメディア 縫合糸固定具
US9763655B2 (en) * 2012-09-20 2017-09-19 Medos International Sarl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tissue using hard anchors
US9504462B2 (en) * 2013-07-29 2016-11-29 Arthrex, Inc. Suture anchor and methods of knotless tissue fixation
US10226243B2 (en) * 2015-08-04 2019-03-12 Kator, Llc Transosseous suture anchor
EP3534803B1 (en) * 2016-11-03 2022-01-05 Smith & Nephew, Inc Tissue repair assembly and system with soft anchoring implant
US10524776B2 (en) * 2016-11-08 2020-01-07 Arthrex, Inc. Soft suture anchor assembly with barbed suture and attached tissue fixation disk
CN107348978A (zh) * 2017-07-07 2017-11-17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缝线锚钉及植入机构
CN210931753U (zh) * 2019-08-27 2020-07-07 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全缝线锚钉和植入机构
CN111493954B (zh) * 2020-05-06 2021-04-02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半月板缝合针与半月板缝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7051A (zh) 2022-11-11
CN115317051B (zh) 2023-10-20
CN117017385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3964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reading sutures
US1114114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airing and anchoring damaged tissue
AU2018203869B2 (en) Suture leader
CN106028959B (zh) 无结节全缝线组织修复
US9301756B2 (en) Surgical coils and methods of deploying
DE69921094T2 (de) Chirugische knochenankereinrichtung
EP0478949B1 (en) Implant assist apparatus
US2015020192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a tendon or ligament
WO2016148941A1 (en) Microanchors for knotless tissue repair
JP2019013805A (ja) 複合締まりスクリューおよびドライバ
US20170172561A1 (en) Hybrid suture anchor
CN115317051B (zh)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115778457A (zh) 一种骨植入物、定位套管、插入器及植入系统
CN219021326U (zh)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
CN218922675U (zh) 具有软组织修复的骨科植入物及其系统
CN218922674U (zh) 一种骨锚固钉及骨锚固钉系统
CN218739024U (zh) 一种锚钉及锚钉组件
CN219271008U (zh) 一种子母结构的全缝线锚钉及植入装置
CN219578937U (zh) 一种全缝线锚钉及植入装置
CN116549036B (zh) 经骨缝合全缝线锚钉及方法
EP3406201B1 (en) Delivery device for bone anchor including only suture material
EP3884877A1 (en) Double row collapsible suture construct
CN117017387A (zh) 一种骨与软组织修复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