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1934A -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1934A
CN116981934A CN202180095763.7A CN202180095763A CN116981934A CN 116981934 A CN116981934 A CN 116981934A CN 202180095763 A CN202180095763 A CN 202180095763A CN 116981934 A CN116981934 A CN 11698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mmunication hole
light emitting
angle
ligh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57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山研
松本智
除村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8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1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9/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oul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22Moulds for peculiarly-shaped cast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4Inspect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hollow bodies, e.g. bo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4Inspect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hollow bodies, e.g. bores
    • G01N2021/9542Inspect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hollow bodies, e.g. bores using a probe
    • G01N2021/9544Inspect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hollow bodies, e.g. bores using a probe with emitter and receiver on the prob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10Scanning
    • G01N2201/101Scanning measuring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连通孔检查装置(10)用于检查结构体(34)的连通孔,结构体(34)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连通孔(36),连通孔检查装置具有发光体(12)、受光体(14)、转动机构(53)和判定部(26),其中,发光体(12)被配置于连通孔的一部分,并且发出光束;受光体(14)被配置于连通孔的另一部分,并且接受来自发光体的光束;转动机构(53)通过改变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判定部(26)至少根据将发光体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接受到的光束和将发光体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与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发光体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Description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的缸盖(cylinder head)等的内部,复杂地分布供冷却水通过的流路。缸盖等是铸造物。因此,该流路通过在铸模内配置型芯而形成。在铸造成型时,有时型芯断裂或者压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流路的堵塞、狭窄等。当流路发生堵塞、狭窄等时,冷却水不能充分地流动,导致冷却不良。冷却不良可能过热等成为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因此,在铸造成型缸盖等之后,对缸盖等所具有的所有的流路进行检查。
弯曲的流路等的复杂的流路易于发生堵塞、狭窄等。因此,对于复杂的流路,例如通过手动用金属丝等穿过流路等来进行流路是否良好的判断。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需要长时间,因此,成为低成本化等的阻碍因素。因此,提出了通过风速来进行流路的检查的技术(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406872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76391号)等。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未必能够良好地检查连通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检查连通孔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本发明一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用于检查结构体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所述连通孔,具有发光体、受光体、转动机构和判定部,其中,所述发光体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并且发出光束;所述受光体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并且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光束;所述转动机构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所述判定部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接受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连通孔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结构体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连通孔,具有以下步骤:使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的发光体发出的光束由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的受光体来接受的步骤;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的步骤;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良好地检查连通孔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2是表示在作为检查对象的结构体安装有检查治具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发光模块和受光模块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检查治具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检查治具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被检查体的结构体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转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检查治具的一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受光体接受的光束的总和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图2是表示在作为检查对象的结构体安装有检查治具的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在连通孔检查装置10中能够具有检查装置主体16。在连通孔检查装置10中还能够具有检查治具48(参照图2)。如图1所示,在连通孔检查装置10中还能够具有多个发光模块11和多个受光模块13。在检查治具48(参照图2)中还能够具有发光模块11和受光模块13。另外,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8个发光模块11a~11h(参照图2),但在图1中图示出4个发光模块11。另外,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11个受光模块13a~13k(参照图2),但在图1中图示出4个受光模块13。另外,当对发光模块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11,当对各个发光模块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11a~11h。另外,当对受光模块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13,当对各个受光模块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13a~13k。
图3是表示发光模块和受光模块的配置的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在作为被检查体的结构体34能够形成连通孔36。形成于结构体34的开口部38与连通孔36相连通。在结构体34的一个开口部38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在与配置有发光模块11的开口部38不同的开口部38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换言之,发光模块11能够配置于连通孔36的一部分。受光模块13能够配置于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当对开口部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38。当对各个开口部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38a~38o。
在发光模块11、即投光模块中能够具有未图示的放大器和发光体12。发光体12能够照射光束。作为发光体12,例如能够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但并不限定于此。发光二极管可以是发出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发出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在发光模块11中能够具有保护发光模块11的保护管40。作为保护管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遮光性的材料。在保护管40,能够具有用于向外部放出由发光体12发出的光的开口部42。发光体12能够根据由检查装置主体16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发出光。
在受光模块13中分别能够具备:具有受光面(全方位性受光面)30的受光体14;未图示的放大器;和未图示的A/D转换器。在受光模块13中能够具有保护受光模块13的保护管44。作为保护管44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遮光性的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保护管44能够具有用于接收由发光体12发出的光的开口部46。受光体14在受光面30接受由发光体12发出的光,且将接受的光向未图示的受光传感器引导。这样,受光体14能够接受由发光体12发出的光。作为受光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光电二极管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放大器能够将通过受光传感器得到的信号放大。A/D转换器能够将通过由放大器放大而得到的模拟的信号转换为数字的信号。这样得到的数字的信号能够被向检查装置主体16供给。
如图1所示,在检查装置主体16中还能够具有运算部20、存储部21、操作部22和显示部23。运算部20例如能够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等处理器(processor)构成。即,运算部20能够由处理电路(processing circuitry)构成。
在运算部20中能够具有控制部24、判定部26和显示控制部27。控制部24、判定部26和显示控制部27能够通过由运算部20执行存储在存储部21中的程序来实现。
另外,控制部 24、判定部 26、显示控制部27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来实现。另外,控制部 24、判定部 26、显示控制部27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包括分立器件的电子电路来构成。
存储部21能够由未图示的易失性存储器和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作为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能够举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能够举出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储存器等。数据等例如被存储于易失性存储器。程序、表格、映射等例如能够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21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设置于上述的处理器、集成电路等。
操作部22能够在用户(检查人员)操作检查装置主体16时使用。作为操作部22,能够举出键盘、鼠标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显示部23中具有未图示的显示元件。作为显示元件,例如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元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等。也可以通过具有这种显示元件的未图示的触摸屏来构成操作部22和显示部23。
图4是表示检查治具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检查治具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板部件50。在板部件50能够形成多个通孔51。通孔51能够以与形成于结构体34的开口部38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多个通孔51分别能够插入发光模块11a~11h和受光模块13a~13k。
如上所述,在各个发光模块11能够具有保护管40(参照图3)。在保护管40能够安装未图示的轴承。轴承能够收容于轴承保持器62内。轴承保持器62能够通过紧固部件64固定于板部件50。作为紧固部件64,能够使用螺栓和螺母,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上所述,在各个受光模块13中能够具有保护管44(参照图3)。保护管44能够通过固定部件66固定于板部件50。
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用于转动发光模块11的转动机构53。上述的轴承和轴承保持器62能够构成转动机构53的一部分。
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用于使多个发光模块11一起转动的连杆机构54。连杆机构54能够构成转动机构53的一部分。
在连杆机构54能够具有局部连杆机构54A和局部连杆机构54B。在局部连杆机构54A具有骨架部件58A。在局部连杆机构54B具有骨架部件58B。骨架部件58A的长度方向沿着板部件50的长度方向。另外,骨架部件58B的长度方向也沿着板部件50的长度方向。当对骨架部件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58。当对各个骨架部件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58A、58B。在局部连杆机构54A中还具有连杆部件60a~60c。在发光模块11a~11c分别固定着连杆部件60a~60c的一端侧。连杆部件60a~60c的另一端侧以可转动的方式被骨架部件58A支承。在局部连杆机构54B中还具有连杆部件60d~60h。在发光模块11d~11h分别固定着连杆部件60d~60h的一端侧。连杆部件60d~60h的另一端侧以可转动的方式被骨架部件58B支承。骨架部件58A和骨架部件58B通过弹簧56相结合。
当使构成连杆机构54的一部分的骨架部件58沿着该骨架部件58的长度方向滑动时,发光模块11的转动角度(投光角度)发生变化。当发光模块11的转动角度发生变化时,该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投光角度)发生变化。当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变化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发生变化。即,当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变化时,受光体14中的受光量发生变化。
在检查治具48中还能够具有把手68。把手68能够分别安装于板部件5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把手68能够在用户相对于结构体34拆装检查治具48时使用。
在检查治具48中还能够具有位置对准销70。位置对准销70用于进行检查治具48与结构体34的位置对准。例如,在检查治具48中能够具有2个位置对准销70。当将检查治具48安装于结构体34时,能够在形成于结构体34的位置对准孔72(参照图6)中插入位置对准销70。
图6是表示作为被检查体的结构体的例子的俯视图。在此,以作为被检查体的结构体(铸造物)34是汽车的发动机的一部分即缸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图6中示出检查治具48(参照图4)被安装于结构体34的状态。但是,在图6中,为了避免麻烦,省略板部件50、连杆机构54等的图示。
如图6所示,在结构体34的内部,复杂地分布供冷却水通过的连通孔(流路)36。即,在结构体34的内部,复杂地分布水套(water jacket)。多个连通孔36存在于结构体34的内部。在此,以供冷却水通过的连通孔36为被检查连通孔(被检查流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连通孔36的内表面(壁面)由铸件表面形成。在结构体34具有开口部(连通开口)38a~38o。当对开口部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38。当对各个开口部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38a~38o。
在开口部38b能配置发光模块11a。在开口部38a能配置受光模块13a。受光模块13a接受从配置于开口部38b的发光模块11a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c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b。在开口部38d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b。受光模块13b接受从配置于开口部38c的发光模块11b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e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c。在开口部38f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c。受光模块13c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e的发光模块11c发出的光。
在开口部38g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d。在开口部38h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d。受光模块13d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g的发光模块11d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i配置发光模块11e。在开口部38h还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e。受光模块13e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i的发光模块11e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j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f。受光模块13f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i的发光模块11e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k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f。在开口部38j还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g。受光模块13g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k的发光模块11f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l还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h。受光模块13h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k的发光模块11f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m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g。在开口部38l还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i。受光模块13i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m的发光模块11g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n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j。受光模块13j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m的发光模块11g发出的光。在开口部38o能够配置发光模块11h。在开口部38n能够配置受光模块13k。受光模块13k接受由配置于开口部38o的发光模块11h发出的光。
这样,发光模块11能够配置于连通孔36的一部分。换言之,能够在连通孔36的一部分配置发光体12。另外,受光模块13能够配置于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换言之,能够在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配置受光体14。发光体12和受光体14能够分别针对多个连通孔36中的每一个连通孔而配置。
发光模块11a发出的光能够通过该受光模块13a来接受。发光模块11b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受光模块13b来接受。发光模块11c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受光模块13c来接受。发光模块11d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受光模块13d来接受。发光模块11h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受光模块13k来接受。即,在这些模块中,针对1个发光体12具有1个受光体14。
受光模块13e、13f能够接受由发光模块11e发出的光。受光模块13g、13h能够接受由发光模块11f发出的光。受光模块13i、13j能够接受由发光模块11g发出的光。即,在这些模块中,针对1个发光体12具有多个受光体14。
发光模块11能够分别向连通孔36内照射规定的光束。受光模块13能够接受由发光模块11发出的光束。在通过受光模块13接受的光束中,除了从发光模块11直接到达该受光模块13的光束以外,还能够包括从发光模块11发出之后在连通孔36的内表面发生反射的光束。即使在连通孔36弯曲的情况下,某种程度的量的光束也能够到达受光模块13。
控制部24能够控制发光模块11和受光模块13。具体而言,控制部24能够向发光模块11a~11h适宜地供给控制信号。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能够按照由控制部24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发光。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通过连通孔36而到达受光模块13。到达受光模块13的光通过受光体14来接受。通过受光体14接受的光能够到达未图示的受光传感器。受光传感器输出与射入该受光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光量对应的信号。从受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被通过放大器放大。通过放大器放大的信号通过A/D转换器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从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被输入检查装置主体16。这样,控制信号被向发光模块11a~11h适宜地供给,通过受光模块13a~13k得到的信号能够被向检查装置主体16输入。
当使发光模块11a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a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b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b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c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c得到的信号。另外,当使发光模块11d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d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e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e、13f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f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g、13h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g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i、13j得到的信号。当使发光模块11h发光时,使用通过受光模块13k得到的信号。这样得到的多个信号分别表示多个连通孔36各自的状态。
当使构成连杆机构54的一部分的骨架部件58向该骨架部件58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滑动时,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被设定为第1角度。第1角度例如能够设为使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体14的角度。判定部26能够根据由受光模块13供给的信号来判定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当使构成连杆机构54的一部分的骨架部件58向该骨架部件5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滑动时,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被设定为第2角度。第2角度例如能够设为使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体14的角度。判定部26能够根据由受光模块13供给的信号来判定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判定部26能够至少根据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与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例如,在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差分足够大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充分畅通。在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差分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充分畅通。在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差分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没有充分畅通。在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差分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没有充分畅通。
显示控制部27负责显示部23的显示的控制。显示控制部27能够将判定部26的判定结果等显示于显示部23的未图示的显示画面。
这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
接着,使用图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的动作。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用户、即检查人员将转动机构53设定为初始状态。例如,通过使构成连杆机构54的一部分的骨架部件58向该骨架部件58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滑动,能够将转动机构53设定为初始状态。发光模块11a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被设定为由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a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b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由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b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c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由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c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d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由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d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e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e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f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f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g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h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g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i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j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h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由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k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另外,在此,以用户将转动机构53设定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等将转动机构53设定为初始状态。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24使发光体12依次发光,并且依次获取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即,控制部24按顺序使发光体12发光,并且依次获取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更具体而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a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a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b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b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c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c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d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并且,控制部24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d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e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并且,控制部24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e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通过受光模块13f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f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并且,控制部24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g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通过受光模块13h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g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并且,控制部24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i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通过受光模块13j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h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k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3。
在步骤S3中,用户通过操作转动机构53来改变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通过使构成连杆机构54的一部分的骨架部件58向与该骨架部件5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滑动,来改变转动角度。发光模块11a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使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a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b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被设定为使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b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c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使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c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d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使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d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e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到达受光模块13e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f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f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受光模块13g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h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g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能够如以下那样设定。即,例如,能够设定为,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i所具有的受光体14,但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无法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j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发光模块11h所具有的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能够设定为使该发光体12发出的光能够充分到达受光模块13k所具有的受光体14的角度。另外,在此,以用户操作转动机构5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等来操作转动机构53。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4。
在步骤S4中,与步骤S2同样,控制部24使发光体12依次发光,并且依次获取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判定部26根据在步骤S2中获取到的信号和在步骤S4中获取到的信号,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例如,与在步骤S2中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在步骤S4中该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的差分足够大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充分畅通。与在步骤S2中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在步骤S4中该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的差分在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充分畅通。另一方面,与在步骤S2中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在步骤S4中该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的差分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没有充分畅通。与在步骤S2中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和与在步骤S4中该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的差分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26能够判定为该连通孔36没有充分畅通。这样一来,图7所示的处理完成。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通孔36的一部分配置发光体12,在该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配置受光体14。并且,通过由转动机构53改变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来改变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换言之,通过由转动机构53改变发光体12的投光角度,来改变受光体14的受光量。并且,根据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换言之,根据将发光体12的投光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的受光体14中的受光量、和将发光体12的投光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的受光体14中的受光量,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良好地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
[第2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和将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设定为第2角度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一边依次改变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一边通过受光体14依次接受光束,根据受光体14依次接受到的光束,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
图8A和图8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在图8A和图8B中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所具有的检查治具48A。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检查治具48A能够具有板部件50A。在板部件50A形成有缝隙74。缝隙74能够改变发光模块11和受光模块13的位置。缝隙74的长度方向沿着板部件50A的长度方向。
在板部件50A上能够具有转动机构(旋转机构)76A、76B。转动机构76A用于改变发光体12的旋转角度。转动机构76B用于改变受光体14的旋转角度。当对转动机构整体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76。当对各个转动机构进行说明时使用附图标记76A、76B。
图9是转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9所示,在转动机构76中能够具有箱体78。在箱体78的底面形成有开口部80。在开口部80能够插入旋转轴82。旋转轴82用于使发光模块11或者受光模块13旋转。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能够被旋转轴82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另外,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受光体14能够被旋转轴82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转动机构76还能够具有驱动体84。驱动体84例如能够通过步进电机等构成。驱动体84能够使旋转轴82旋转。驱动体84能够根据由控制部24供给的驱动信号来使旋转轴82旋转。旋转轴82和驱动体84能够收容在箱体78内。在转动机构76还能够具有盖部86。盖部86例如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被固定于箱体78。
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检查治具48A能够具有能使转动机构76滑动的滑动机构88。在滑动机构88能够具有用于使转动机构76滑动的驱动装置90。驱动装置90能够根据由控制部24供给的信号,来使转动机构76沿板部件50A的长度方向滑动。通过使转动机构76适宜地滑动,能够改变发光模块11与受光模块13之间的距离。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检查治具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从斜下侧观察检查治具48A的状态。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保护管40形成有开口部42。另外,在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保护管44也形成有开口部46(参照图3)。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保护管40能够通过转动机构76A旋转,因此,该保护管40所具有的开口部42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另外,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保护管44能够通过转动机构76B旋转,因此,该保护管44所具有的开口部46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受光体14接受到的来自发光体12的光束在成为以下状态时能变为最大。即,从保护管40的中心轴到开口部42的方向为从发光模块11到受光模块13的方向。另外,从保护管44的中心轴到开口部46的方向为从受光模块13到发光模块11的方向。此时,受光体14接受到的来自发光体12的光束能够变为最大。即,当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开口部42和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开口部46正对时,受光体14接受的来自发光体12的光束能够变为最大。在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开口部42和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开口部46没有正对的状态下,受光体14接受的来自发光体12的光束根据开口部42、46的方向而降低。即,在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开口部42和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开口部46没有正对的状态下,受光体14接受的来自发光体12的光束根据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和受光体14的转动角度而降低。
当检查形成于结构体34的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时,检查治具48A能够如以下那样安装于结构体34。即,发光模块11需要插入与作为检查对象的连通孔36的一部分相连通的一个开口部38,受光模块13需要插入与该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相连通的另一开口部38。因此,通过使用滑动机构88使转动机构76滑动,能够使一个开口部38与另一个开口部38之间的距离、和发光模块11与受光模块13之间的距离一致。例如能够通过由控制部24来对滑动机构88进行控制。在此之后,以将发光模块11插入与连通孔36的一部分相连通的开口部38,并且将受光模块13插入与连通孔36的另一部分相连通的开口部38的方式,将检查治具48A安装于结构体34。向结构体34安装检查治具48A可以由用户进行,也可以由机械手来进行。
当检查形成于结构体34的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时,一边通过转动机构76A依次改变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一边通过受光体14依次接受光束。判定部26能够根据该受光体14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更具体而言,判定部26能够根据该受光体14依次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
图11是表示受光体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的例子的图。图11的横轴是转动角度,图11的纵轴是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在图11中示出连通孔36的堵塞为0%的情况下的例子、连通孔36的堵塞为25%的情况下的例子、和连通孔36的堵塞为50%的情况下的例子。由图11可知,在连通孔36的堵塞为0%的情况下,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变得足够大。即,在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变得足够大。另一方面,如图11可知,连通孔36的堵塞越严重,则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总和越小。连通孔36的堵塞程度与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总和的关系通过实测、模拟等预先求得。表示连通孔36的堵塞程度与受光体14接受的光束的总和的关系的表格、关系式等能够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1。判定部26能够根据存储于存储部21的表格、关系式等、和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
接着,使用图1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10的动作。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通孔检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24使发光体12依次转动,并且依次获取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更具体而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在此之后,控制部24使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变化预先确定的角度量。使发光体12转动时的转动角度的变化量例如能够设为1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接着,控制部24使发光模块11所具有的发光体12发光,并且获取与通过受光模块13所具有的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在此之后,控制部24还使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改变预先确定的角度。转动角度的变化量例如能够设为1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此之后,同样,控制部24使发光体12依次转动,并且依次获取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当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例如达到360度时,步骤S11结束。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24判定受光体14的转动角度是否到达预先确定的规定角度。规定角度例如能够设为36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受光体14的转动角度没有达到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否),转移到步骤S13。在受光体14的转动角度达到规定角度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为是),转移到步骤S14。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24使受光体14的转动角度变化预先确定的角度量。使受光体14转动时转动角度的变化量例如能够设定为1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此之后,重复步骤S11以后的处理。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24计算出与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对应的信号的总和。在此之后,转移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判定部26根据存储在存储部21中的表格、关系式等、和受光体14接受到的光束的总和,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这样一来,图12所示的处理完成。
这样,也可以一边依次改变发光体12的转动角度,一边通过受光体14依次接受光束,根据受光体14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连通孔36的畅通状态。
[变形实施方式]
以上叙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检查对象的结构体34是缸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将设置于内转式旋转马达的外周的水套等各种铸造物作为检查对象。
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总结如下。
连通孔检查装置(10)用于检查结构体(34)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34)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所述连通孔(36),该连通孔检查装置(10)具有发光体(12)、受光体(14)、转动机构(53、76A)和判定部(26),其中,所述发光体(12)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并且发出光束;所述受光体(14)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并且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光束;所述转动机构(53、76A)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所述判定部(26)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接受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判定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连通孔检查装置。
也可以为,针对1个所述发光体具有多个所述受光体。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有助于低成本化。
也可以为,所述结构体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受光体配置于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每一个所述连通孔。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结构体具有多个连通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
也可以为,所述转动机构(53)具有使多个所述发光体转动的连杆机构(54)。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迅速地检查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也可以为,一边依次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一边通过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光束,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良好且可靠地检查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也可以为,所述发光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旋转轴(82)支承,还具有使所述旋转轴旋转的驱动体(84)。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良好且容易地检查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连通孔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结构体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连通孔,该连通孔检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使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的发光体发出的光束由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的受光体来接受的步骤(S2);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的步骤(S3);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步骤(S5)。
也可以为,针对1个所述发光体具有多个所述受光体。
也可以为,所述结构体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受光体配置于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每一个所述连通孔。
也可以为,在改变所述转动角度的步骤中,通过使多个所述发光体转动的连杆机构来转动多个所述发光体。
也可以为,一边依次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一边通过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光束,在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也可以为,所述发光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旋转轴支承,在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的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旋转轴旋转的驱动体来使所述旋转轴旋转。

Claims (12)

1.一种连通孔检查装置(10),用于检查结构体(34)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34)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所述连通孔(36),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光体(12)、受光体(14)、转动机构(53、76A)和判定部(26),其中,
所述发光体(12)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并且发出光束;
所述受光体(14)被配置在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并且接受来自所述发光体的光束;
所述转动机构(53、76A)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
所述判定部(26)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接受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1个所述发光体具有多个所述受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体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受光体配置于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每一个所述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53)具有使多个所述发光体转动的连杆机构(54)。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边依次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一边通过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光束,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通孔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旋转轴(82)支承,
还具有使所述旋转轴旋转的驱动体(84)。
7.一种连通孔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结构体的连通孔,所述结构体具有在内表面形成铸件表面的连通孔,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下步骤:
使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一部分的发光体发出的光束由配置于所述连通孔的另一部分的受光体来接受的步骤(S2);
通过改变所述发光体的转动角度来改变所述受光体所接受的光束的步骤(S3);
至少根据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第1角度时所述受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和将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设定为与所述第1角度不同的第2角度时所述发光体所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步骤(S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通孔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1个所述发光体具有多个所述受光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通孔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体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受光体配置于多个所述连通孔中的每一个所述连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通孔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改变所述转动角度的步骤中,通过使多个所述发光体转动的连杆机构来转动多个所述发光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通孔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边依次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一边通过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光束,
在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受光体依次接受到的光束,来判定所述连通孔的畅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通孔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体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旋转轴支承,
在改变所述发光体的所述转动角度的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旋转轴旋转的驱动体来使所述旋转轴旋转。
CN202180095763.7A 2021-03-16 2021-12-24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Pending CN116981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2339 2021-03-16
JP2021042339 2021-03-16
PCT/JP2021/048164 WO2022196021A1 (ja) 2021-03-16 2021-12-24 連通孔検査装置及び連通孔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1934A true CN116981934A (zh) 2023-10-31

Family

ID=8332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5763.7A Pending CN116981934A (zh) 2021-03-16 2021-12-24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1654A1 (zh)
JP (1) JP7436749B2 (zh)
CN (1) CN116981934A (zh)
TW (1) TWI800256B (zh)
WO (1) WO202219602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1042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方法
JPH09159417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装置
JPH09161057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装置
JP2001317918A (ja) * 2000-05-01 2001-11-16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閉塞検査装置
JP2012047534A (ja) * 2010-08-25 2012-03-08 Ryoei Engineering Kk 流路孔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130014574A1 (en) * 2010-03-17 2013-01-17 Martin Balog Method of passage openness inspection of a product, in particular of coolant passages of cylinder heads and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8204983A (zh) * 2016-12-19 2018-06-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孔洞检测系统、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9404B2 (en) * 2001-01-22 2005-04-12 Balluff Gmbh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bores in or edges on an object of measurement
KR100437080B1 (ko) * 2002-01-17 2004-06-23 박희재 광커넥터용 페룰 검사기 및 그 방법
JP2004028771A (ja) * 2002-06-25 2004-01-29 Daihatsu Motor Co Ltd 水穴検査装置
US7102740B2 (en) * 2003-09-03 2006-09-05 Xyratex Technology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urface feature characteristics using slit detectors
US7325326B1 (en) * 2004-08-09 2008-02-05 Project Consulting Ser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st fitting two or more items
JP6381978B2 (ja) * 2013-07-05 2018-08-29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DE102014108629A1 (de) * 2014-06-18 2015-12-24 Brötje-Automation GmbH Fertigungssystem
JP2017049102A (ja) * 2015-09-01 2017-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鋳物検査方法
DE102016208949B4 (de) * 2016-05-24 2018-08-16 Micro-Epsilon Messtechni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Vermessen der Geometrie der Innenwand von Bohrungen
US10768121B2 (en) * 2018-05-22 2020-09-08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inspecting holes in transparent materials
US20230280284A1 (en) * 2022-03-02 2023-09-07 General Inspection, Llc Inspection system for manufactured compone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1042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方法
JPH09159417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装置
JPH09161057A (ja) * 1995-12-08 1997-06-20 Daihatsu Motor Co Ltd 中空経路の内部検査装置
JP2001317918A (ja) * 2000-05-01 2001-11-16 Daihatsu Motor Co Ltd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閉塞検査装置
US20130014574A1 (en) * 2010-03-17 2013-01-17 Martin Balog Method of passage openness inspection of a product, in particular of coolant passages of cylinder heads and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JP2012047534A (ja) * 2010-08-25 2012-03-08 Ryoei Engineering Kk 流路孔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8204983A (zh) * 2016-12-19 2018-06-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孔洞检测系统、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36749B2 (ja) 2024-02-22
JPWO2022196021A1 (zh) 2022-09-22
TWI800256B (zh) 2023-04-21
US20240151654A1 (en) 2024-05-09
WO2022196021A1 (ja) 2022-09-22
TW202238070A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02621T2 (de) Anwesenheitsüberprüf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CN101065658B (zh) 使用x射线微量分析来确定复杂结构的化学成分的方法
US9739610B2 (en) System of measuring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KR20070030814A (ko) 인코더
CN102252609A (zh) 确定位置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引导系统
KR20030015243A (ko) 분광측광기로부터의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CN116981934A (zh) 连通孔检查装置和连通孔检查方法
CN104142132A (zh) 用于确定机械部件位置的装置
US20040257555A1 (en) Distance measuring sensor and electronics equipped therewith
US11692854B2 (en) Optical position encoder
CN100516783C (zh) 距离测量仪
CN101563594B (zh) 光度计和操作方法
US7456941B2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refraction properties of optical lenses
US20060164388A1 (en) Input device
US20180164268A1 (en) Hydrogen sulfite detection using a sphere
US20080035866A1 (en) Mail imaging system with UV illumination interrupt
CN11092719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煤质在线检测分析系统及方法
JP2007066004A (ja) 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
ES2733046T3 (es) Rejilla de luz y procedimiento con rejilla de luz
CN112992105B (zh) 设定装置及操作件
US9841298B1 (en) Measurement device for linear stage
EP1106995A3 (en) Laser beam inspection apparatus
JP3221222U (ja) 積分球
US7180583B2 (en)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position of an incident light beam
JP6662729B2 (ja) 内部品質評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