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0393A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80393A CN116980393A CN202311049306.1A CN202311049306A CN116980393A CN 116980393 A CN116980393 A CN 116980393A CN 202311049306 A CN202311049306 A CN 202311049306A CN 116980393 A CN116980393 A CN 1169803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undancy
- retransmission
- target
- delay
- allow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对目标音频进行传输。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从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实时通信过程中音频会受到网络影响出现丢包情况,从而需要对丢失数据进行恢复,以保证音频的收听体验。目前,通常是利用前向纠错方式发送冗余数据包进行弱网对抗。然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降低恢复延时,但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冗余度。可见,当前急需一种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的音频传输方式。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从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包括:
目标重传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重传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目标音频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任一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任一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在满足低延时要求时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并基于目标冗余次数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目标音频传输的冗余度,以及基于目标重传延时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否定应答重传的次数,满足低延时要求,从而将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进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适用于在实时通信中对音频进行传输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音频传输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可选的,通过电子设备来实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1所示,音频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其中,当前网络丢包率可以是在当前网络情况下发送数据包的丢失比率。当前网络丢包率可以通过当前网络测试获得。音频可抗丢包率可以是指音频编解码器本身可抵抗的最大丢包率。音频编解码器可以利用丢包补偿技术(Packet loss concealment,PLC)和带内冗余机制不需要完全恢复所丢失的音频数据包也可以获得相同的音频体验。也就是说,音频编解码器可以在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音频可抗丢包率时,无需继续恢复所丢失的数据包,可以直接利用PLC和带内冗余机制进行正常的编解码,获得具有相同音质的音频,不会影响音频质量。目标音频可以是指当前网络需要传输的任意一个音频流。目标重传次数可以是指在当前网络下使得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音频可抗丢包率时需要重传的次数。目标重传次数也可以是指目标音频能够正常进行编解码所需要重传的次数。
具体地,当前网络丢包率为x,音频可抗丢包率为r,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为k,则有如下关系:xk+1≤r<xk,即重传k次的丢包率小于或等于音频可抗丢包率,重传k-1次的丢包率大于音频可抗丢包率。基于xk+1=r可以获得k=[log(r)/log(x)]-1,从而确定出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k。需要说明的是,重传次数是指音频首次传输之后再次传输的次数,其不包含首次传输。
S120、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其中,当前网络往返时延RTT(Round-Trip Time)可以是在当前网络情况下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收到接收端返回的确认所经历的时延。预设允许延时可以是预先基于业务需求设置的所允许的最大延时。预设允许延时可以为用户感知不到的最大延时(即为第一允许延时),也可以为用户能够感知到但可接受的最大延时(即为第二允许延时)。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可以是在发送方接收到否定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信号时重传所丢失的数据包。否定应答NACK信号是在接收方发现有丢包时,基于丢包信息所生成的反馈信号,以使发送方仅重传所丢失的数据包即可。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可以是在预设允许延时内能够进行否定应答响应的最大次数。
具体地,可以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发送间隔时间确定单次响应时长,比如将当前网络往返时延与预设发送间隔时间进行相加,获得的相加结果作为单次响应时长。可以将预设允许延时除以单次响应时长,并对相除结果进行取整,获得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S130、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其中,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可以是指发送方提前发送冗余数据的方式。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可以是在发送方首次传输音频数据包时发送冗余数据。前向冗余重传方式也可以延迟至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发送冗余数据,此时的前向冗余重传方式为延时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允许冗余次数可以是预先基于业务需求设置的前向重传所允许的最大冗余次数,以控制冗余度。例如,允许冗余次数可以为4次。
其中,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可以是指目标音频的数据包需要冗余的次数。例如,若目标音频存在10个数据包,目标冗余次数为2次,则表明目标音频的每个数据包均需要冗余2次,即发送方在开始传输目标音频时每个数据包需要传输3次。目标冗余次数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允许冗余次数。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可以是指在否定应答重传过程中目标音频允许的最大重传延时,以控制否定应答重传的次数,从而满足低延时要求。目标重传延时小于或等于预设允许延时。其中,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一种主动重传方式。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是一种被动重传方式。
具体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可以在满足低延时要求下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出最小的目标冗余次数和满足低延时要求的目标重传延时,从而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进而在保证弱网对抗效果的同时减小冗余性能开销。
S140、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对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具体地,对目标音频进行首次传输,并在首次传输时或者首次传输后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对目标音频进行前向冗余的主动重传,以及在接收到接收方返回的否定应答信号时,基于目标重传延时控制丢失数据包的被动重传,从而可以控制被动重传的次数,避免超过目标重传延时,从而满足低延迟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在满足低延时要求时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并基于目标冗余次数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目标音频传输的冗余度,以及基于目标重传延时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否定应答重传的次数,满足低延时要求,从而将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进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140可以包括: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对目标音频的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传输;若当前传输延时小于或等于目标重传延时,则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具体地,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对目标音频的每个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传输,比如目标音频包括10个数据包,目标冗余次数为2次时,可以在首次传输时将每个音频数据包连续传输3次,传输一个数据包3次后再传输下一个数据包,也可以将整个目标音频的10个数据包为一组发送3次。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冗余次数为0,则表明无需进行前向冗余,冗余度为0,此时首次传输时可以仅传输一次目标音频的所有数据包即可,不需要发送冗余数据。
在接收发送方发送的目标音频时,若接收方发现丢包,则可以基于丢包信息生成否定应答信号并返回至发送方。发送方可以实时检测目标音频的当前传输延时是否小于或等于目标重传延,若是,则表明当前仍满足低延时要求,此时可以允许响应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若检测目标音频的当前传输延时大于目标重传延,则表明当前不满足低延时要求,此时可以禁止响应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停止被动重传操作,结束目标音频的传输,以满足低延时要求。
示例性地,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可以包括:响应于首次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基于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对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响应于后续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具体地,若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等于0,且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不等于0,则表明前向冗余重传进行延迟,仅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进行丢失数据包的冗余重传,从而在整体冗余度不变的情况下丢失数据包可以冗余更多次数,进而提高了恢复效率。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公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仅配置一个预设允许延时下的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的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与上述各公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音频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0、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S220、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其中,预设允许延时可以为预先设置的用户感知不到的最大延时(即为第一允许延时),以便满足较高的低延时要求,不影响用户收听体验。例如,预设允许延时可以为300ms,即在延时300ms以内用户感知不到音频延时情况。或者,预设允许延时也可以为用户能够感知到但可接受的最大延时(即为第二允许延时),以便满足较低的低延时要求,提高音频恢复效果,保证音频收听质量。例如,预设允许延时也可以为1s,即在延时1s以内用户虽然能够感知到音频延时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预设允许延时设置的越小,对音频传输的低延迟要求越高。
具体地,将当前网络往返时延RTT与预设发送间隔时间(比如30)进行相加,获得的相加结果作为单次响应时长。将预设允许延时除以单次响应时长,并对相除结果进行取整,获得的整数即为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S230、将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当前允许次数。
具体地,当前允许次数是指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的相加结果。当前允许响应次数是指音频传输过程中被动重传(即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允许冗余次数是指音频传输过程中主动重传(即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当前允许次数可以用于表征音频传输过程中主动重传和被动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总次数。
S240、将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当前允许次数进行比较。
具体地,将目标重传次数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进行比较,以及将目标重传次数与当前允许次数进行比较,确定在满足低延时要求时是否可以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进行重传,还是需要结合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进行重传。
示例性地,利用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当前允许次数可以将比较结果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第二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次数;第三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次数。
S250、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对应的比较结果,对前向冗余次数进行最小化,获得满足低延时要求时最小的目标冗余次数,从而可以尽可能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的同时减小冗余性能的开销。
示例性地,S250可以包括:若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次数,则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和当前允许响应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次数,则基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在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即处于第一种情况时,表明可以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便可实现音频恢复,并且能够满足低延时要求,此时可以将目标冗余次数确定为最小值0,无需进行前向冗余重传。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当前允许次数,即处于第二种情况时,表明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需要将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来达到目标重传次数,实现音频恢复,此时可以将目标重传次数减去当前允许响应次数,获得的差值确定为目标冗余次数,以使否定应答次数最大化,冗余次数最小化。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当前允许次数,即处于第三种情况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此时可以基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是否将前向冗余重传进行延后处理,确定更加符合要求的目标冗余次数。
示例性地,基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可以包括:若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若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并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其中,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后进行前向冗余重传的方式,也就是将前向冗余重传从首次传输延迟至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执行。预设次数可以是预先基于业务需求设置的,表征有足够否定应答响应时间对应的响应次数。例如,预设次数可以为0,也可以为大于0的整数,比如预设次数为2。
具体地,在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响应次数进行支持,此时可以直接确定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以不考虑卡顿率,限定延时。在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但是有足够的响应次数进行支持,此时可以将前向冗余重传进行延迟,也就是将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即首次传输音频时不进行前向冗余处理),并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以便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再进行目标冗余次数的重传,从而可以冗余更多次数的丢失数据包,进而提高了恢复效率。
示例性地,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可以包括:将允许冗余次数除以当前网络丢包率,获得的相除结果确定为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相比于首次传输将每个音频数据包均进行冗余而言,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可以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仅对丢失数据包进行冗余,从而可以在整体冗余度不变的情况下冗余更多的丢失数据包,进而提高了恢复效率。例如,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为4,即每个音频数据包均只能最多冗余4次,若存在10个音频数据包,则整体冗余度为40个数据包。对于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若当前丢失的数据包为5个,则在整体冗余度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丢失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8次,从而相比于4次而言增加了冗余次数,使得音频可以更快恢复,提高了音频恢复效率。
S260、基于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具体地,为了满足低延时要求,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不能超过预设允许延时。为了最小化冗余次数,此时可以直接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预设允许延时。
S270、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对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仅配置有一个预设允许延时的情况,将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当前允许次数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基于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从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添加最小的前向冗余,进而在保证弱网对抗效果的同时保证极小的性能开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在上述公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预设允许延时包括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这两个允许延时下的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的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与上述各公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音频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0、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S320、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第一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一允许响应次数。
其中,第一允许延时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用户感知不到的最大延时,以便满足较高的低延时要求,不影响用户收听体验。例如,第一允许延时可以为300ms,即在延时300ms以内用户感知不到音频延时情况。
具体地,将当前网络往返时延RTT与预设发送间隔时间(比如30)进行相加,获得的相加结果作为单次响应时长。将第一允许延时除以单次响应时长,并对相除结果进行取整,获得的整数即为在第一允许延时内能够响应的最大允许响应次数,即第一允许响应次数。
S330、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二允许响应次数。
其中,第二允许延时也可以为用户能够感知到但可接受的最大延时,以便满足较低的低延时要求,提高音频恢复效果,保证音频收听质量。例如,第二允许延时也可以为1s,即在延时1s以内用户虽然能够感知到音频延时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第二允许延时大于第一允许延时。
具体地,将当前网络往返时延RTT与预设发送间隔时间(比如30)进行相加,获得的相加结果作为单次响应时长。将第二允许延时除以单次响应时长,并对相除结果进行取整,获得的整数即为在第二允许延时内能够响应的最大允许响应次数,即第二允许响应次数。
S340、将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一允许次数。
具体地,第一允许次数是指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的相加结果。第一允许响应次数是指在第一允许延时内被动重传(即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允许冗余次数是指音频传输过程中主动重传(即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第一允许次数可以用于表征在第一允许延时内主动重传和被动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总次数。
S350、将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二允许次数。
具体地,第二允许次数是指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的相加结果。第二允许响应次数是指在第二允许延时内被动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第二允许次数可以用于表征在第二允许延时内主动重传和被动重传所允许的最大重传总次数。由于第二允许延时大于第一允许延时,从而第二允许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
S360、将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第一允许次数和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
具体地,将目标重传次数与当前允许响应次数进行比较,将目标重传次数与第一允许次数进行比较,以及将目标重传次数与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确定在满足低延时要求时是否可以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进行重传,还是需要结合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进行重传。
示例性地,利用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第一允许次数和第二允许次数可以将比较结果划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第二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次数;第三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第四种情况为: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二允许次数。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利用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这两个允许延时可以更加细化比较结果,从而提高音频重传的控制精度,进一步优化音频恢复效果。
S370、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对应的比较结果,对前向冗余次数进行最小化,获得满足低延时要求时最小的目标冗余次数,从而可以尽可能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的同时减小冗余性能的开销。
示例性地,S370可以包括:若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次数,则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和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在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即处于第一种情况时,表明可以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便可实现音频恢复,并且能够满足第一允许延时,此时可以将目标冗余次数确定为最小值0,无需进行前向冗余重传。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次数,即处于第二种情况时,表明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需要将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来达到目标重传次数,并且也能够满足第一允许延时,此时可以将目标重传次数减去第一允许响应次数,获得的差值确定为目标冗余次数,以使否定应答次数最大化,冗余次数最小化。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即处于第三种情况时,表明将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达到目标重传次数,但不能满足第一允许延时,只能满足第二允许延时,此时可以确定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以重传最多的冗余数据尽可能地减少延时。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二允许次数,即处于第四种情况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此时可以基于第二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是否将前向冗余重传进行延后处理,确定更加符合要求的目标冗余次数。
示例性地,基于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可以包括:若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若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并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其中,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后进行前向冗余重传的方式,也就是将前向冗余重传从首次传输延迟至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执行。预设次数可以是预先基于业务需求设置的,表征有足够否定应答响应时间对应的响应次数。例如,预设次数可以为0,也可以为大于0的整数,比如预设次数为2。
具体地,在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响应次数进行支持,此时可以直接确定目标冗余次数为允许冗余次数,以不考虑卡顿率,限定延时。在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表明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无法达到目标重传次数,但是有足够的响应次数进行支持,此时可以将前向冗余重传进行延迟,也就是将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即首次传输音频时不进行前向冗余处理),并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以便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再进行目标冗余次数的重传,从而可以冗余更多次数的丢失数据包,进而提高了恢复效率。
示例性地,基于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可以包括:将允许冗余次数除以当前网络丢包率,获得的相除结果确定为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具体地,相比于首次传输将每个音频数据包均进行冗余而言,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可以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时,仅对丢失数据包进行冗余,从而可以在整体冗余度不变的情况下冗余更多的丢失数据包,进而提高了恢复效率。例如,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为4,即每个音频数据包均只能最多冗余4次,若存在10个音频数据包,则整体冗余度为40个数据包。对于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若当前丢失的数据包为5个,则在整体冗余度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丢失数据包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8次,从而相比于4次而言增加了冗余次数,使得音频可以更快恢复,提高了音频恢复效率。
S380、基于比较结果、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具体地,为了满足低延时要求,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不能超过第二允许延时。针对不同的比较结果可以确定具体的目标重传延时,以尽可能减少延时。
示例性地,S380可以包括:若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第一允许延时;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若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第二允许延时。
具体地,在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允许次数(即包含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时,表明仅利用否定应答重传方式,或者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满足第一允许延时,此时可以直接确定目标重传延时为第一允许延时。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即上述的第三种情况)时,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达到第二允许延时以内,此时可以将目标冗余次数设置为最大值,尽可能减少重传延时,从而可以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最少的目标重传延时。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二允许次数(即上述的第四种情况)时,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相结合也到不达第二允许延时以内,此时为了满足低延时需求,可以确定目标重传延时为最大允许延时,即第二允许延时。
示例性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可以包括: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和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否定应答重传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其中,否定应答重传次数可以是指在目标重传次数大于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第二允许次数(即上述的第三种情况)时,最少的否定应答响应次数。具体地,可以将目标重传次数减去允许冗余次数,获得的差确定为否定应答重传次数。可以将当前网络往返时延RTT与预设发送间隔时间(比如30)进行相加,获得的相加结果作为单次响应时长。将否定应答重传次数与单次响应时长进行相乘,获得的相乘结果为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从而尽可能减少重传延时,提高音频收听体验。
S390、基于目标冗余次数和目标重传延时,对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针对配置有两个允许延时的情况,将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第一允许次数和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基于比较结果、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从而利用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可以更加细化比较结果,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添加最小的前向冗余,进而提高音频重传的控制精度,在保证弱网对抗效果的同时保证极小的性能开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音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目标重传次数确定模块410、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420、重传信息确定模块430和目标音频传输模块440。
其中,目标重传次数确定模块410,用于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420,用于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重传信息确定模块43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目标音频传输模块44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预设允许延时、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在满足低延时要求时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并基于目标冗余次数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目标音频传输的冗余度,以及基于目标重传延时进行目标音频的传输,可以有效控制否定应答重传的次数,满足低延时要求,从而将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平衡恢复延时和冗余度,进而在满足低延时要求的同时减少冗余度,保证弱网对抗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设允许延时包括: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其中,所述第二允许延时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420,具体用于: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一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二允许响应次数。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重传信息确定模块430,包括:
第一允许次数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一允许次数;
第二允许次数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二允许次数;
次数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和所述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
目标冗余次数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目标重传延时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允许延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目标冗余次数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次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
第二次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第三次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第四次数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四次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并基于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其中,所述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后进行前向冗余重传的方式。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允许冗余次数除以当前网络丢包率,获得的相除结果确定为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目标重传延时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延时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第二延时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第三延时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二允许延时。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延时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否定应答重传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目标音频传输模块440,包括:
前向冗余重传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对所述目标音频的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传输;
否定应答重传子模块,用于若当前传输延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则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否定应答重传子模块,具体用于:
响应于首次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基于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对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响应于后续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方法,具备执行音频传输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5中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5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编辑/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音频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一】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二】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预设允许延时包括: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其中,所述第二允许延时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所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包括: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一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一允许响应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二允许响应次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三】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将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一允许次数;
将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二允许次数;
将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和所述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基于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允许延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四】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五】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并基于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其中,所述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后进行前向冗余重传的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六】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将所述允许冗余次数除以当前网络丢包率,获得的相除结果确定为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七】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允许延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二允许延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八】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否定应答重传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九】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对所述目标音频的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传输;
若当前传输延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则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还包括:
可选的,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响应于首次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基于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对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响应于后续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示例十一】提供了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包括:
目标重传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重传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目标音频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3)
1.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允许延时包括:第一允许延时和第二允许延时,其中,所述第二允许延时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所述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包括: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一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一允许响应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第二允许响应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将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一允许次数;
将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进行相加,获得第二允许次数;
将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分别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和所述第二允许次数进行比较;
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基于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允许延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比较结果进行冗余最小化,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第一允许响应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所述允许冗余次数;
若所述第二允许响应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为0,并基于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其中,所述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是在首次接收到否定应答信号后进行前向冗余重传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丢包率确定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包括:
将所述允许冗余次数除以当前网络丢包率,获得的相除结果确定为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允许延时和所述第二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一允许延时;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一允许次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若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大于所述第二允许次数,则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为所述第二允许延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允许冗余次数和当前网络往返时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和所述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次数;
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所述否定应答重传次数,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对所述目标音频的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音频数据包进行传输;
若当前传输延时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则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包括:
响应于首次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基于延迟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对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冗余处理,并将冗余后的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响应于后续接收到的否定应答信号,将丢失音频数据包进行重传。
11.一种音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重传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丢包率和音频可抗丢包率,确定当前待传输的目标音频对应的目标重传次数;
允许响应次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网络往返时延和预设允许延时,确定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当前允许响应次数;
重传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所述预设允许延时、所述当前允许响应次数和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允许冗余次数,确定前向冗余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冗余次数和否定应答重传方式对应的目标重传延时;
目标音频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冗余次数和所述目标重传延时,对所述目标音频进行传输。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
13.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音频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49306.1A CN116980393A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49306.1A CN116980393A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80393A true CN116980393A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76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49306.1A Pending CN116980393A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80393A (zh) |
-
2023
- 2023-08-18 CN CN202311049306.1A patent/CN11698039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3970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2583529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954402B (zh) | 视频显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7540069B2 (ja) |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話の確立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1858381B (zh) | 应用程序容错能力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1082896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
JP2023510833A (ja) | メッセージ処理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24217205A1 (zh) | 一种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8138776A (zh) | 一种视频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070285A (zh) | 基于拜占庭容错的异步共识方法、装置、服务器和介质 | |
CN113037853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979762B (zh) | 视频下载、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服务器及介质 | |
CN116980393A (zh) |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7566291B (zh) | 组播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57280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518183B (zh) | 摄像头调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014600A (zh)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849756B (zh) |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7714341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297046B (zh) | 网关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产品 | |
CN114745276B (zh) |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8118466A (zh) | 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WO2024055829A1 (zh) | 音频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35428B (zh) |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1416802B (zh) | 基于tcp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