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5276B -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5276B
CN114745276B CN202210152441.8A CN202210152441A CN114745276B CN 114745276 B CN114745276 B CN 114745276B CN 202210152441 A CN202210152441 A CN 202210152441A CN 114745276 B CN114745276 B CN 114745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utilization
bandwidth utilization
port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24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5276A (zh
Inventor
陈光宇
李永贵
杜江涛
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nyu Bo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nyu Bo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nyu Bo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nyu Bo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24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5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5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5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5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5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输出带宽与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第一带宽利用率,将带宽利用率与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设定带宽调高至输出带宽。该实施方式提高了带宽调整的效率,保证了带宽调整的时效性。

Description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交换机领域,具体涉及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网络通讯中数据汇集的终端,也是防御网络病毒入侵的关键设备。当前,对于交换机中每一端口的带宽的调整,通常采用的方式为:根据端口的流量情况,通过人工手动调整端口的带宽。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通常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现有的人工根据流量情况进行带宽调整的方式,效率低且时效性差,以及无法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
第二,未按照持续时长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导致无法准确调整端口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分配不足,需要反复进行调整;
第三,未对输出流量较低的端口的带宽进行调整,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
第四,在调整流量骤变的端口的带宽时,未考虑传输流量的设备的传输状态(诸如,设备损坏、设备被网络病毒侵入等异常情况)对端口流量的影响,导致对端口带宽的调整不具有时效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带宽调整装置,装置包括:带宽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提高了带宽调整的效率,保证了带宽调整的时效性。以及,可以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避免了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具体来说,导致带宽调整的效率低且时效性差,以及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的原因在于:现有的人工根据流量情况进行带宽调整的方式,效率低且时效性差,以及无法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首先,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其次,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确定当前端口的带宽利用率,为调整端口的带宽提供了数据支持。接着,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判定上述端口的带宽利用率是否超过了设定的第一带宽利用率,以便于对上述端口的设定带宽进行即时调整。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由此,确定了端口带宽的超出利用率(第一超出利用率),为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再然后,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由此,可以在端口带宽的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时,确定当前端口传输的数据是否异常,以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泄露。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从而,提高了带宽调整的效率,保证了带宽调整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交换机带宽调整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首先,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102和设定带宽103。其次,将上述输出带宽102与上述设定带宽103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104。接着,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104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再接着,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104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104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105。然后,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105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103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1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2011,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从上述交换机中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这里,上述端口可以是指上述交换机的输入端口。这里,设定带宽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的带宽。
步骤2012,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
步骤2013,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这里,第一带宽利用率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的最大带宽利用率。
步骤2014,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
步骤2015,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这里,目标通信协议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对应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通讯协议。例如,通讯协议可以是TCP/IP(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这里,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可以是指当前端口传输的数据所符合的通信协议。例如,当前端口传输的数据的内容符合通信协议TCP协议所限定的内容。
步骤2016,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这里,对于调高的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地,响应于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不同,生成对应上述端口的数据异常传输日志,以及断开上述端口的网络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不同,生成对应上述端口的数据异常传输日志,以及断开上述端口的网络连接。这里,数据异常传输日志可以表示上述端口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不同。
可选地,将上述数据异常传输日志发送至预设的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数据异常传输日志发送至预设的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这里,报警终端可以是指维修终端。由此,可以通知维修人员对端口以及传输数据的设备进行维修检测。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提高了带宽调整的效率,保证了带宽调整的时效性。以及,可以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避免了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具体来说,导致带宽调整的效率低且时效性差,以及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的原因在于:现有的人工根据流量情况进行带宽调整的方式,效率低且时效性差,以及无法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泄露。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首先,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其次,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确定当前端口的带宽利用率,为调整端口的带宽提供了数据支持。接着,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判定上述端口的带宽利用率是否超过了设定的第一带宽利用率,以便于对上述端口的设定带宽进行即时调整。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由此,确定了端口带宽的超出利用率(第一超出利用率),为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再然后,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由此,可以在端口带宽的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时,确定当前端口传输的数据是否异常,以防止数据的丢失或泄露。最后,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从而,提高了带宽调整的效率,保证了带宽调整的时效性。
进一步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该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3011,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
步骤3012,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
步骤3013,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
步骤3014,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
步骤3015,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11-3015的具体实现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11-2015,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16,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第一步,生成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以及将上述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发送至上述端口对应的数据传输终端。这里,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可以表示传输数据占用的带宽过高。这里,数据传输终端可以是指向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设备。
第二步,响应于在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内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这里,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可以是指在发送上述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之后,用于接收上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的等待时长。例如,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可以是30秒。
可选地,响应于在上述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内未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异常终端日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在上述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内未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异常终端日志。其中,上述第一异常终端日志表征上述数据传输终端数据传输异常。这里,数据传输异常可以是表示数据传输的流量陡增。例如,带宽从50Mbps,增大为100Mbps。
可选地,将上述第一异常终端日志发送至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第一异常终端日志发送至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这里,上述警报终端可以是维修数据传输终端的计算终端。
步骤3017,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带宽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带宽利用率。这里,第二带宽利用率可以是指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的最小带宽利用率。
步骤3018,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将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与上述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二超出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将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与上述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二超出利用率。
步骤3019,响应于上述第二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预设利用率差值,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预设利用率差值,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这里,对于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的方式,不作限定。
步骤3017-3019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由此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三“未对输出流量较低的端口的带宽进行调整,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的因素往往如下:未对输出流量较低的端口的带宽进行调整,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降低带宽资源浪费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确定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设定的最小带宽利用率(第二带宽利用率)。从而,为降低端口的设定带宽提供了数据支持,防止端口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然后,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将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与上述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二超出利用率。最后,响应于上述第二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预设利用率差值,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由此,可以在端口的超出利用率(第二超出利用率)较大时,降低端口的设定带宽,避免带宽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
第一步,生成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以及将上述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发送至上述端口对应的数据传输终端。这里,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可以表示传输数据占用的带宽过低。这里,数据传输终端可以是指向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设备。
第二步,响应于在第二预设反馈时长内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这里,第二预设反馈时长可以是指在发送上述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之后,用于接收上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的等待时长。例如,第二预设反馈时长可以是30秒。
可选地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由此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四“在调整流量骤变的端口的带宽时,未考虑传输流量的设备的传输状态(诸如,设备损坏、设备被网络病毒侵入等异常情况)对端口流量的影响,导致对端口带宽的调整不具有时效性。”。导致对端口带宽的调整不具有时效性的因素往往如下:在调整流量骤变的端口的带宽时,未考虑传输流量的设备的传输状态(诸如,设备损坏、设备被网络病毒侵入等异常情况)对端口流量的影响,导致对端口带宽的调整不具有时效性。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提高对端口带宽调整的时效性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生成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以及将上述第二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发送至上述端口对应的数据传输终端。由此,可以告知数据传输终端,当前数据传输存在异常的情况。然后,响应于在第二预设反馈时长内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上述输出带宽。由此,可以在接收到数据传输终端的反馈之后,进行带宽的调整。从而,在设备异常造成流量骤变时,避免了带宽的无效调整。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三带宽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三带宽利用率。其中,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大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且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
可选地,响应于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的持续时长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的持续时长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这里,持续时长可以是指上述端口保持当前输出带宽的时长。
可选地,响应于上述持续时长小于等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第一均衡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持续时长小于等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第一均衡带宽。其中,上述第一均衡带宽为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平均值。
可选地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由此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未按照持续时长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导致无法准确调整端口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分配不足,需要反复进行调整。”。造成带宽资源分配不足,需要反复进行调整的因素往往如下:未按照持续时长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导致无法准确调整端口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分配不足,需要反复进行调整。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减少反复调整带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三带宽利用率。其中,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大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且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由此,可以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诸如,按照不同的带宽利用率进行划分,使得后续在进行带宽调整时,可以满足流量变化的需求量。然后,响应于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的持续时长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由此,可以判定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是否属于临时陡增。诸如,持续时长小于10秒,即,表示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属于临时陡增。最后,响应于上述持续时长小于等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第一均衡带宽。其中,上述第一均衡带宽为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平均值。由此,可以按照持续时长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使得所调整的端口的设定带宽可以满足流量陡增的需求,避免了带宽资源分配不足或者分配过多。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四带宽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四带宽利用率。其中,上述第四带宽利用率小于上述第三带宽利用率,且上述第四带宽利用率大于上述第二带宽利用率。
可选地,响应于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上述第四带宽利用率,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第二均衡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上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上述第四带宽利用率,将上述设定带宽调低至第二均衡带宽。其中,上述第二均衡带宽为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平均值。
从图3可以看出,与图2对应的一些实施例的描述相比,图3对应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300,可以按照持续时长对流量陡增的情况进行细分,使得所调整的端口的设定带宽可以满足流量陡增的需求,避免了带宽资源分配不足或者分配过多。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带宽调整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的交换机带宽调整装置400包括:带宽处理单元401。其中,带宽处理单元401,被配置成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4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计算设备101)5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502以及RAM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5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带宽处理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带宽处理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上述输出带宽与上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上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上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上述带宽利用率与上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上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上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上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上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上述通信协议与上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上述设定带宽调高至上述输出带宽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包括:
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
获取所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
将所述输出带宽与所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
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所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
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所述带宽利用率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
响应于所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所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所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
响应于确定所述通信协议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所述输出带宽;
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带宽利用率;
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将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与所述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二超出利用率;
响应于所述第二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利用率差值,将所述设定带宽调低至所述输出带宽;
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三带宽利用率,其中,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且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
响应于所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的持续时长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响应于所述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第一均衡带宽,其中,所述第一均衡带宽为所述输出带宽与所述设定带宽的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通信协议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不同,生成对应所述端口的数据异常传输日志,以及断开所述端口的网络连接;
将所述数据异常传输日志发送至预设的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所述输出带宽,包括:
生成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以及将所述第一异常数据传输日志发送至所述端口对应的数据传输终端;
响应于在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内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所述输出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预设反馈时长内未接收到表征传输正常的反馈信息,生成第一异常终端日志,其中,所述第一异常终端日志表征所述数据传输终端数据传输异常;
将所述第一异常终端日志发送至警报终端以进行警报操作。
5.一种交换机带宽调整装置,包括:
带宽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交换机中的每一端口,执行如下处理步骤:获取所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和设定带宽;将所述输出带宽与所述设定带宽的比值确定为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对应所述端口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将所述带宽利用率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一超出利用率;响应于所述第一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预设利用率差值,确定所述端口当前传输的数据所对应的通信协议与目标通信协议是否相同,其中,所述目标通信协议为预先设定的所述端口传输数据的协议;响应于确定所述通信协议与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相同,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所述输出带宽;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带宽利用率;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将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与所述带宽利用率的差值确定为第二超出利用率;响应于所述第二超出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利用率差值,将所述设定带宽调低至所述输出带宽;响应于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带宽利用率是否大于等于第三带宽利用率,其中,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大于所述第二带宽利用率,且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小于所述第一带宽利用率;响应于所述带宽利用率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带宽利用率,确定所述端口当前的输出带宽的持续时长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响应于所述持续时长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将所述设定带宽调高至第一均衡带宽,其中,所述第一均衡带宽为所述输出带宽与所述设定带宽的平均值。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52441.8A 2022-02-18 2022-02-18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4745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2441.8A CN114745276B (zh) 2022-02-18 2022-02-18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2441.8A CN114745276B (zh) 2022-02-18 2022-02-18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5276A CN114745276A (zh) 2022-07-12
CN114745276B true CN114745276B (zh) 2022-12-02

Family

ID=8227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2441.8A Active CN114745276B (zh) 2022-02-18 2022-02-18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527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373A (zh) * 2012-10-15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842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573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CN111711616A (zh) * 2020-05-29 2020-09-25 武汉蜘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区域边界安全防护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12969202A (zh) * 2021-03-15 2021-06-15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6130A1 (en) * 2010-12-14 201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control
CN102045393A (zh) * 2010-12-14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控制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373A (zh) * 2012-10-15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257304A (zh) * 2017-07-12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CN10788842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11616A (zh) * 2020-05-29 2020-09-25 武汉蜘易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区域边界安全防护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12969202A (zh) * 2021-03-15 2021-06-15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5276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6632B (zh) 事件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543487A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466226B (zh) 带宽时长占比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79982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4042A (zh) 一种消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14535A (zh) 网络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10975A (zh) 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745276B (zh) 交换机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18183B (zh) 摄像头调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94251B (zh) 电量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600964A (zh) 语音审批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0401603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88770B (zh) 用于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06871A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容器和存储介质
CN1125432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63176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465963B (zh) 交换机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356788B (zh) 基于用户信息的应用程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235167B (zh) 流量报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35428B (zh)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472565B (zh) 服务器功能的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94002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6866229A (zh) 网络延迟监控方法、报文响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444064A (zh) 账号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849756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