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2896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82896A CN111082896A CN201911266843.5A CN201911266843A CN111082896A CN 111082896 A CN111082896 A CN 111082896A CN 201911266843 A CN201911266843 A CN 201911266843A CN 111082896 A CN111082896 A CN 1110828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error correction
- data transmission
- data packet
- s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方法包括:发送端获取往返时间,根据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手机等终端看直播、进行视频通讯、视频会议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在无线传输的环境下,信号的稳定性、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以及网络带宽等因素影响多媒体流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需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提高音视频传输的质量,降低延时。目前的数据传输方法一般为单纯的前向纠错或丢包重传,数据传输方法比较单一,不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不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往返时间;
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在纠错失败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校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重传请求,将与所述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包重新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二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发送端根据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后生成的;
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若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纠错失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发送端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第二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第二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发送端根据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从而可以根据往返时间进行不同的数据恢复方法,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装置1和数据接收装置2,其中,数据发送装置1可以是网络服务器、专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的设备。数据接收装置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穿戴设备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附图2,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S101:获取往返时间。
其中,往返时间为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往返时间,可以为平滑往返时间(SmoothedRound Trip Time,SRTT),发送端根据当前的网络状态计算出往返时间。
S102: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具体地,数据发送装置根据数据包在网络中的往返时间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并发送至数据接收装置,待发送数据可以是视频数据或者音频数据等,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数据发送装置采用的数据传输机制,采用纠错的方式解析丢包数据,或者采用数据重传的方式接收丢包数据,或者综合采用纠错和丢包重传的方式以恢复丢失的数据包,从而可以根据往返时间采用合适的恢复数据包的方式,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如图3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若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
具体地,发送端为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端每隔预设时间计算一次往返时间,例如,每隔两分钟计算一次往返时间,若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例如,往返时间大于20ms且小于200ms,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
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分组后的原始数据,对每个分组内的原始数据添加冗余数据后进行第一编码,得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对应一个分组号。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组内标号,例如,其中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模块包括P1、P2、P3、P4、r1、r2数据包,其中,P1、P2、P3、P4为原始数据,r1、r2为冗余数据。因此,每个第一数据包均对应一个组内标号和一个分组号,一个组内标号和一个分组号形成第一数据包的第一标识。
S202:发送端将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所述第一标识发送至接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后,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的方法对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校验,若校验通过,则发送端发送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
其中,发送端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维护一个缓存队列,缓存队列包括预设时间段内已经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标识。
S203: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是否丢包。
其中,接收端为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端也维护一个缓存队列,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先缓存至缓存队列,根据第一标识检测是否存在丢包,例如,检测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标识与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标识是否一一对应,若不对应,且超过预设时间未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说明存在丢包,若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标识与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标识一一对应,说明不存在丢包。
S204:若接收端未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等待接收下一个数据包。
具体地,若接收端未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将缓存队列中的数据包排序后发送至对应的应用程序,当接收到下一个数据包时,存放至缓存队列。
S205:若接收端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具体地,对接收到的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的原始数据和冗余数据进行纠错,例如,对原始数据和冗余数据生成的编码进行解码,根据对应的编码规则恢复丢弃的第一数据包。
S206:判断是否纠错失败。
具体地,若存在数据包连续丢弃或者关键数据包丢弃的情况,将导致对原始数据和冗余数据生成的编码解码不成功,进而不能恢复丢弃的第一数据包,从而导致纠错失败。
S207:若纠错成功,等待接收下一个数据包。
具体地,若纠错成功,即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可以恢复丢弃的第一数据包,则等待接收下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的第一数据包。
S208:若纠错失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具体地,接收端根据丢弃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标识生成重传请求,将重传请求通过实时传输协议或者传输控制协议信道发送至发送端。
S209:若发送端接收到重传请求,根据所述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对应的第一数据包。
具体地,若发送端接收到重传请求,将缓存队列中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
上述实施例中,在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生成与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并发送至接收端,其中,每个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标识。接收端在根据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首先根据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防止造成数据延时,在纠错失败时,根据第一标识发送重传请求,发送端在收到重传请求后重新发送丢弃的数据包,从而保证数据发送的质量。
如图4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下述的步骤。
S301:若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发送端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往返时间小于或等于20ms,发送端根据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每个数据包中带有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包括数据包的顺序号和时间戳,例如,数据包的顺序号为C1、C2、C3、C4、C5。
S302:发送端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及所述第二标识发送至接收端。
其中,发送端在发送数据过程中维护一个缓存队列,缓存队列包括预设时间段内已经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S303: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是否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根据第二数据包对应的顺序号检测已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丢包,若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数据包对应的顺序号检测到顺序号缺失,且在设定的超时时间内未收到该顺序号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说明存在丢包。其中,超时时间由往返时间决定,例如,若往返时间为x,则对应的超时时间可设置为1.2*x+b,其中,b为设定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重要数据,例如,关键帧对应的第二数据包,可以设定较短的超时时间,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S304:若接收端未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等待接收下一个数据包。
S305:若接收端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具体地,若接收端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将丢弃的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发送至发送端。
S306:若发送端接收到重传请求,根据所述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二标识发送对应的第二数据包。
上述实施例中,在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往返时间较短时,发送端将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将第二数据包及第二标识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在根据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发送端根据重传请求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如图5所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下述的步骤。
S401: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发送端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二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为往返时间大于或者等于200ms,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分组,得到分组后的原始数据,对每个分组后的原始数据添加冗余数据,编码后形成与每个分组后的原始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每个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包,每个第三数据包对应一个标号,例如,P1、P2、P3、P4、r1、r2。
S402:发送端将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发送至接收端。
S403: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已接收的数据是否丢包。
具体地,接收端根据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内的第三数据包的标号检测是否丢包,若标号对应的第三数据包缺失,说明存在丢包。
S404:若接收端未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等待接收下一个数据包。
S405:若接收端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具体地,若接收端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内的原始数据和冗余数据对应的编码进行解码,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上述实施例中,发送端对不同的往返时间采用不同类型数据传输机制,接收端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对应采用不同的数据恢复方法,从而可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在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即往返时间较长时,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二编码,生成与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将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在根据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以减小数据延时。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1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往返时间;
发送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数据接收装置2包括:
接收模块30,用于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发送端根据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后生成的;
数据恢复模块40,用于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20具体用于: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
对应地,接收模块30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在纠错失败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20还用于:
对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校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包括重传模块,重传模块用于:
若接收到重传请求,将与所述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包重新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20具体用于: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对应地,接收模块30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20具体用于: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二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
对应地,接收模块30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3。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端执行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2。或者,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中对应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10至20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3在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数据发送装置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数据发送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数据发送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可以是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数据发送装置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也可以是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数据发送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2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23。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端执行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9中接收端执行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23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中对应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30至40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2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2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23在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数据接收装置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数据接收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2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22可以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数据接收装置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22也可以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2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2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往返时间;
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在纠错失败时,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一编码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校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接收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重传请求,将与所述重传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包重新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还包括:
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对所述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第二编码,生成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
对应地,所述接收端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时,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是发送端根据往返时间采用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处理待发送数据后生成的;
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及第一标识,其中,每个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包,每个第一数据包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标识;
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若所述第一前向纠错数据块纠错失败,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向发送端发送重传请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包及与每个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标识;
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发送重传请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往返时间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括与所述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
所述若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预设类型的数据传输机制恢复丢失的数据包,包括:
若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检测到已接收的数据丢包,根据所述第二前向纠错数据块进行纠错。
1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6843.5A CN111082896A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6843.5A CN111082896A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82896A true CN111082896A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1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66843.5A Pending CN111082896A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8289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1534A (zh) * | 2020-06-01 | 2020-07-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511277A (zh) * | 2020-11-24 | 2021-03-16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22083177A1 (zh) * | 2020-10-19 | 2022-04-28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环境数据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
CN114793146A (zh) * | 2021-01-26 | 2022-07-26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6553A (zh) * | 2005-11-09 | 2007-08-29 | 索尼株式会社 | 分组传输装置、通信系统和程序 |
US20090016228A1 (en) * | 2007-07-11 | 2009-01-15 | Sony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error correcting system,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
CN102075312A (zh) * | 2011-01-10 | 2011-05-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视频服务质量的混合选择重传方法 |
CN108234084A (zh) * | 2017-12-21 | 2018-06-29 |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的收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9412753A (zh) * | 2018-10-25 | 2019-03-01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525458A (zh) * | 2018-11-20 | 2019-03-26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0336645A (zh) * | 2019-07-17 | 2019-10-15 |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2-11 CN CN201911266843.5A patent/CN1110828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6553A (zh) * | 2005-11-09 | 2007-08-29 | 索尼株式会社 | 分组传输装置、通信系统和程序 |
US20090016228A1 (en) * | 2007-07-11 | 2009-01-15 | Sony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error correcting system,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
EP2019505A2 (en) * | 2007-07-11 | 2009-01-28 | Sony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error correcting system,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
CN102075312A (zh) * | 2011-01-10 | 2011-05-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视频服务质量的混合选择重传方法 |
CN108234084A (zh) * | 2017-12-21 | 2018-06-29 |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的收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9412753A (zh) * | 2018-10-25 | 2019-03-01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525458A (zh) * | 2018-11-20 | 2019-03-26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0336645A (zh) * | 2019-07-17 | 2019-10-15 |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1534A (zh) * | 2020-06-01 | 2020-07-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71534B (zh) * | 2020-06-01 | 2020-09-1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2083177A1 (zh) * | 2020-10-19 | 2022-04-28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环境数据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
US11928948B2 (en) | 2020-10-19 | 2024-03-12 |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 Environmental data monitoring method and monitoring system |
CN112511277A (zh) * | 2020-11-24 | 2021-03-16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2511277B (zh) * | 2020-11-24 | 2021-08-06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4793146A (zh) * | 2021-01-26 | 2022-07-26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82896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
US936925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feedback and enhancing message dissemination efficiency in a multicast network | |
US8819513B2 (en) | Lost real-time media packet recovery | |
KR101438005B1 (ko) |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 단말 간에 데이터를 패킷 단위로 실시간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이에 상응하는 서버 및 단말 | |
KR20000004998A (ko) | 자동재송요구시스템에서데이터복원을위한방법및장치 | |
CN114039703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JP2006211632A (ja) | Crc検査範囲外エラーを検出する方法 | |
CN111629210A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681342A (zh) | 一种基于h264的多路视频会议系统的抗误码方法及系统 | |
CN110233856B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614219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dundancy information of a first packet in a second packet | |
US20130007567A1 (en) | Adaptive encoding and decoding for error protected packet-based frames | |
CN101667897A (zh) | 一种实现物理层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EP285076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recovery us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transmitter | |
CN111200653B (zh) |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 |
US8259609B2 (en) | Modem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 |
CN110572721B (zh) | 视频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7566291B (zh) | 组播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85069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3490154B (zh) | 广播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10593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amless reset for seamless redundancy of tsn/detnet | |
CN114793146A (zh) | 数据接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 |
JP2002261737A (ja) | 送信データ消失検出システム | |
CN114339883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567657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