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0653B -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0653B
CN111200653B CN201911417730.0A CN201911417730A CN111200653B CN 111200653 B CN111200653 B CN 111200653B CN 201911417730 A CN201911417730 A CN 201911417730A CN 111200653 B CN111200653 B CN 1112006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ending
communication
respons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7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0653A (zh
Inventor
唐健
李镇伟
刘亚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manda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manda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manda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manda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77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通过上述方法,既有效避免了消息的丢失,又有效避免了消息的延迟,进而保证了消息的有效传递。

Description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终端平台逐步多样化,许多消息推送服务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现有的消息推送服务的保障基础就是多平台通讯机制,即一个发送端对应多个接收端,或多个发送端对应一个接收端。
在多平台通讯机制中,一个终端通常既要发送多条消息,又要接收多条消息,消息繁杂,时间错乱,无法有效的统一监控消息的通讯状况,容易出现消息延迟或消息丢失的情况,进而无法保障消息的有效传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可以解决多平台通讯过程中消息延迟或消息丢失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通讯方法,应用于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中间服务器,所述中间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包括:
获取各个接收端对应的通讯协议;
将所述消息组分别按照各份通讯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包括多条转换处理后的消息;
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以下任一项:时效性发送策略、时序性发送策略和业务序号发送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效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并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在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序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接收时间,并按照所述接收时间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业务序号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业务序号,并按照所述业务序号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所述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同步回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中的每条消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并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在监测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时,将下一条消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所述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异步回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依次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所有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之后,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讯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发送的消息组对应的业务任务;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所述通讯任务还包括:
在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继续执行所述业务任务,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息发送策略还包括重试策略;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所述通讯方法还包括:
对于每个接收端,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根据所述重试策略,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若在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生成异常信息,并将所述异常信息显示给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平台通讯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通讯单元,用于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通过对通讯信息的存储可以有效避免消息的丢失;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上述方法中各个发送端只需发送通讯信息,无需执行通讯任务,大大减少了发送端的消息处理任务量,缓解了发送端处消息繁杂的情况;而各发送端的通讯任务统一由中间服务器处理,能够对消息进行及时的监控管理,有效避免了消息的延迟。通过上述方法,既有效避免了消息的丢失,又有效避免了消息的延迟,进而保证了消息的有效传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通讯任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若”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平台通讯系统包括中间服务器101、多个发送端102和多个接收端103(图1中只是示例,并不应用于限定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个数)。中间服务器分别与每个发送端通讯连接,且分别与每个接收端通讯连接。其中,发送端是指主动发起消息交互业务、且主动发送消息的终端,接收端是指与发送端有消息交互业务往来、且被动接收消息的终端。发送端/接收端可以是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中间服务器可以是云处理器等数据处理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中间服务器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对从各个发送端接收到的通讯信息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并可以根据各通讯信息的重要等级或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各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即将通讯信息发送给多个接收端)。在多平台通讯过程中,通过中间服务器可以保证各通讯信息有序地进行传递,提高了通讯效率;并且通过中间服务器能够实时监控消息的通讯状况,避免了消息丢失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通讯的成功率。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多平台通讯方法应用于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中间服务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中间服务器可以对多个发送端同时进行监测。如果有两个发送端同时发送通讯信息,则可以按照通讯信息的重要程度先后进行存储。
可以将通讯信息存储到中间服务器自身的存储介质中,也可以将通讯信息存储到第三方存储介质中。
S202,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
其中,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中间服务器在完成通讯信息的存储工作后再发送第一响应,这样可以保证不丢失通讯信息。
发送端接收到第一响应,说明中间服务器已经完成了对通讯信息的存储,即发送端已经将通讯信息全部移交给中间服务器,这时发送端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而通讯任务则由中间服务器来执行。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减少发送端的消息处理任务量,将通讯任务和其他任务分开执行,缓解了发送端处消息繁杂的情况,进而保证了通讯任务的顺利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通讯任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讯任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0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各个接收端对应的通讯协议。
S12,将所述消息组分别按照各份通讯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包括多条转换处理后的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各平台的通讯协议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先进行协议转换处理,使消息组分别满足各个接收端对应的通讯协议,这样才能保证消息的有效传递。
S13,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这里,对应的接收端是指各个转换消息组各自对应的发送接收端,即一个转换消息组对应一个接收端。
示例性的,假设接收端M对应的通讯协议为m,接收端N对应的通讯协议为n。将消息组根据通讯协议m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转换消息组a,将消息组根据通讯协议n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转换消息组b。将转换消息组a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M,将转换消息组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N。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消息传递策略包括以下任一项:时效性发送策略、时序性发送策略和业务序号发送策略。
相应的,S13中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A、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效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并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在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示例性的,假设转换消息组中有I、II两条消息,其中,消息I对应的有效时段为10:00-12:00,消息II对应的有效时段为12:00-13:00。根据时效性发送策略,将消息I在10:00-12:00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将消息II在12:00-13:00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B、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序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接收时间,并按照所述接收时间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由于消息组中有多条消息,在中间服务器与发送端进行信息交互时,即中间服务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是逐条依次进行接收的。这里的接收时间是指,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消息组中每条消息时对应的时刻,相应的,协议转换处理后的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也对应一个接收时间。
示例性的,假设转换消息组中有I、II两条消息,其中,消息I对应的接收时间为10:00:01,消息II对应的接收时间为10:00:02。按照接收时间的顺序,先将消息I发送给接收端,再将消息II发送给接收端。
C、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业务序号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业务序号,并按照所述业务序号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实际应用中,发送消息组可能是为了处理某项业务,对应的,有相应的业务处理流程。流程中每一步涉及一条或几条消息。换句话说,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是具有业务流程上的先后顺序的。
示例性的,假设转换消息组中有I、II两条消息,其中,消息I对应业务流程中的第一步,即消息I对应的业务序号为1;消息II对应业务流程的第二步,即消息II对应业务序号为2。按照业务序号的顺序,先将消息I发送给接收端,再将消息II发送给接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S131,当回应方式为同步回应时,步骤S13中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1)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中的每条消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并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2)在监测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时,将下一条消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示例性的,如果业务流程在接收端一侧,发送过程可以是,先将消息I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根据业务流程对消息I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返回针对消息I的第二响应;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针对消息I的第二响应后,再将消息II发送给接收端,以继续后续的业务流程。
如果业务流程在中间服务器一侧,发送过程还可以是,先将消息I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返回针对消息I的第二响应;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针对消息I的第二响应后,根据该第二响应进行第一步的业务处理,并在业务处理后将消息II发送给接收端,以继续后续的业务流程。
S132,当回应方式为异步回应时,S13中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依次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所有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之后,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示例性,假设转换消息组中共有两条消息I和II。
如果业务流程在接收端一侧,发送过程可以是,将消息I和II依次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根据业务流程对消息I和II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返回第二响应。
如果业务流程在中间服务器一侧,发送过程还可以是,将消息I和II依次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到I和II后返回第二响应;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后,根据该第二响应进行业务处理。
换句话说,同步回应时,中间服务器需要在发送每条消息后等待接收端的回应,在接收到接收端的回应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条消息;而异步回应时,中间服务器无需等待接收端的回应,直接将所有消息依次发送给接收端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讯信息还可以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对应的业务任务。在S301中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通讯任务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2,在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继续执行所述业务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中间服务器还可以协助发送端完成一些关于通讯信息的简单业务任务,以分担发送端的业务压力。
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说明各个接收端已接收到响应的消息,即中间服务器已经完成了通讯信息的传递任务,这时可以继续处理后续的业务任务。
业务任务可以包括多个子任务,如上述S131-S132步骤中示例所述。当回应方式为同步回应时,每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中间服务器都会根据第二响应进行相应的子任务的处理。可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的交互示意图。图4只是交互过程的示例,图4中的交互过程的先后顺序只能表示实际应用中的一种情况,仅为了直观解释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用于对实际的交互过程进行限定。
上述均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执行步骤,即中间服务器能够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但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如接收端出现故障,或接收端与中间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出现故障等。出现异常情况时,中间服务器将不能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为了应对异常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发送策略还包括重试策略。在S301中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通讯任务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3,对于每个接收端,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根据所述重试策略,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实际应用中,重试策略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重试策略可以设定为连续发送N次,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S304,若在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生成异常信息,并将所述异常信息显示给用户。
中间服务器上可以安装有显示装置,当发生故障时,中间服务器可以通过显示装置将异常信息显示给用户。中间服务器也可以将信息发送情况通过显示装置显示给用户。
当然,中间服务器上还可以安装有输入装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修改通讯信息,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通过对通讯信息的存储可以有效避免消息的丢失;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上述方法中各个发送端只需发送通讯信息,无需执行通讯任务,大大减少了发送端的消息处理任务量,缓解了发送端处消息繁杂的情况;而各发送端的通讯任务统一由中间服务器处理,能够对消息进行及时的监控管理,有效避免了消息的延迟。通过上述方法,既有效避免了消息的丢失,又有效避免了消息的延迟,进而保证了消息的有效传递。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平台通讯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5,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51,用于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通讯单元52,用于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可选的,通讯单元52包括:
发送模块521,用于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可选的,通讯模块521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接收端对应的通讯协议。
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消息组分别按照各份通讯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包括多条转换处理后的消息。
发送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可选的,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以下任一项:时效性发送策略、时序性发送策略和业务序号发送策略。
可选的,发送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效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并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在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序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接收时间,并按照所述接收时间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业务序号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业务序号,并按照所述业务序号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可选的,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所述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可选的,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同步回应时,发送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中的每条消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并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在监测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时,将下一条消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可选的,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异步回应时,发送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依次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在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所有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之后,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可选的,所述通讯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发送的消息组对应的业务任务。
可选的,通讯单元52还包括:
执行模块522,用于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在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继续执行所述业务任务,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可选的,所述消息发送策略还包括重试策略。
可选的,通讯单元52还包括:
重试模块523,用于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对于每个接收端,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根据所述重试策略,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显示模块524,用于若在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生成异常信息,并将所述异常信息显示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图5所示的多平台通讯装置可以是内置于现有的终端设备内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软硬结合的单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挂件集成到所述终端设备中,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终端设备存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中间服务器6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图6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多平台通讯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中间服务器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具有计算功能的设备。该中间服务器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中间服务器6的举例,并不构成对中间服务器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6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中间服务器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中间服务器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中间服务器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中间服务器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中间服务器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装置/中间服务器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中间服务器,所述中间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所述通讯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发送的消息组对应的业务任务;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所述通讯任务还包括:
在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继续执行所述业务任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包括:
获取各个接收端对应的通讯协议;
将所述消息组分别按照各份通讯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处理,得到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包括多条转换处理后的消息;
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以下任一项:时效性发送策略、时序性发送策略和业务序号发送策略;
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效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并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在各条消息对应的有效时段内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时序性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接收时间,并按照所述接收时间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当所述消息传递策略为业务序号发送策略时,获取所述转换消息组中各条消息对应的业务序号,并按照所述业务序号的顺序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所述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同步回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中的每条消息,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并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在监测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时,将下一条消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包括回应方式,所述回应方式包括同步回应和异步回应;
当所述回应方式为异步回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各份通讯协议对应的转换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包括:
对于每个转换消息组,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各条消息依次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
在将所述转换消息组中的所有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接收端之后,监测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后返回的响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平台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发送策略还包括重试策略;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所述通讯任务还包括:
对于每个接收端,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根据所述重试策略,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二响应为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消息组后返回的消息;
若在将所述接收端的转换消息组重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则生成异常信息,并将所述异常信息显示给用户。
7.一种多平台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中间服务器,所述中间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多平台通讯系统中的多个发送端和多个接收端通信连接,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所述中间服务器在监测到任意一个发送端发送的通讯信息时,对所述通讯信息进行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包括待发送的消息组和消息传递策略,所述消息组中包括多条消息;
通讯单元,用于在存储所述通讯信息后,所述中间服务器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第一响应,并接替所述发送端执行所述通讯信息对应的通讯任务,所述第一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停止执行所述通讯任务,所述通讯任务包括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
所述通讯信息还包括所述待发送的消息组对应的业务任务;
在根据所述消息传递策略将所述消息组分别发送给多个接收端之后,所述通讯任务还包括:
在接收到各个接收端返回的第二响应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继续执行所述业务任务。
8.一种中间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417730.0A 2019-12-31 2019-12-31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Active CN111200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730.0A CN111200653B (zh) 2019-12-31 2019-12-31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7730.0A CN111200653B (zh) 2019-12-31 2019-12-31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653A CN111200653A (zh) 2020-05-26
CN111200653B true CN111200653B (zh) 2022-08-12

Family

ID=7074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7730.0A Active CN111200653B (zh) 2019-12-31 2019-12-31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06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6109B (zh) * 2020-07-10 2022-07-2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302B (zh) * 2021-09-18 2023-11-14 深圳市奥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的方法和通讯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3805B2 (en) * 1998-06-08 2002-10-29 Telx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grating wireless and non-wireless devices into an enterprise computer network using an interfacing midware server
CN102469033B (zh) * 2010-11-01 2014-08-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订阅系统以及消息发送方法
CN110247739B (zh) * 2018-03-08 2021-07-02 卓米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88164A (zh) * 2019-02-22 2019-04-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653A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2381B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多通道无线通讯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163130B (zh) 一种网络服务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1277639B (zh) 一种保持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00653B (zh) 多平台通讯方法、多平台通讯装置及中间服务器
CN111177112A (zh) 基于运维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阻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12320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582655B (zh) 系统日志的定位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08948B (zh) 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72476B (zh)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951923B (zh) 订阅事件管理方法、显示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22485B (zh)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936937B (zh) 用于互联网业务交互的通用接口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289165B (zh) 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相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909359A (zh) 基于双系统架构的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995780A (zh) Api调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0691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22323A (zh) 一种基于WebSocket与Redux的跨终端实时交互的方法和系统
CN109634627B (zh) 基于OpenStack平台管理FPGA设备的方法
CN112818336A (zh)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数据访问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73026A (zh) 动态超时响应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41236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876852B (zh) 微服务的网络游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888770A (zh) 用于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06069B (zh) 一种核电站系统交互方法、装置、外围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38162B (zh) 终端与设备的通信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