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9994A -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9994A
CN116979994A CN202210428723.6A CN202210428723A CN116979994A CN 116979994 A CN116979994 A CN 116979994A CN 202210428723 A CN202210428723 A CN 202210428723A CN 116979994 A CN116979994 A CN 116979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hopping
hopping sequence
formula
nod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87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铮
孙晓宇
赵辰
智钢
吴术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87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9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9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9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5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2001/7154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应用于自组织网络,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第一设备节点为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第二设备节点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节点;第一设备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第一跳频序列为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在基于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节点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目标时段为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和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相同信道的时段,第二跳频序列为第一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第一设备节点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Description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业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日益成为无线通信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大量研究表明,一些非授权频段(如工业、科学、医用频段)以及用于移动通信的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其他的大量授权频段却经常处于空闲状态。这就造成频谱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动态频谱管理(Dynamic SpectrumManagement,DSM)的方法。通过将频谱资源与频谱需求进行匹配,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DSM中,认知无线电是关键技术。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次用户或非授权用户(SecondaryUsers/UnlicensedUsers)能够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Sensing)获悉所处的频谱环境发现频谱空洞(即暂时没有被主用户或授权用户使用的频段)。次用户可以通过学习、理解等方式,自适应的调整内部的通信机理、实时改变特定的无线操作参数来适应外部无线环境。这就使得次用户可以在不干扰主用户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系统的性能,从而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
认知无线自组织网络(CognitiveRadioAdHoc Networks)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运用于物联网车载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无线电自组织网络,从频谱的角度提升了系统的性能。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的运作大致包括起初的组网过程和随后的数据传输过程。在起初的组网过程中,每个节点首先需要通过节点汇合(Rendezvous)来发现网络并获得邻居节点的信息,从而进行链路连接和拓扑建立。与传统的无线电自组织网络不同的,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频谱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可用性,这提高了系统复杂度。在时间维度上,信道在某个次用户位置上的可用性可能随着主用户的活动时间发生变化。在空间维度上,由于主用户和次用户空间位置、传输距离和信道的使用状况,不同位置上的次用户可用的信道也可能有所不同。这种频谱资源可用状态的差异性被称为频谱资源的异构性,它给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组网过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中,次用户节点建立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之前,节点需要进行汇合。对想要互相通信的认知节点,需要在它们之间共有的可用信道上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建立链路。
但是,由于频谱资源的异构性,某个节点可以使用的信道可能是变化的相邻节点间可用信道也可能是不同的。此外,由于认知无线电自组织网络没有中心节点的集中控制,这个汇合过程就需要分布式的完成,更增加了其实现的难度。因此,如何避免不同无线自组织网络之间的频段重合的问题,成了技术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解决了因多个自组织网络使用的频段相同的信道,而造成频谱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应用于自组织网络,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第一设备节点为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第二设备节点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节点;第一设备节点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第一跳频序列为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在基于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节点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目标时段为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相同信道的时段,第二跳频序列为第一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第一设备节点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自组织网络的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自组织网络的第二设备节点发送的跳频信息。第一设备节点根据该跳频信息计算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并根据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判断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是否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在存在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节点调整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使得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在相同时段内使用的信道不同,从而避免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频谱干扰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跳频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号ClusterID、时间片编号SliceID以及时间单位编号FrameID。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跳频序列包括M个时间单元编号FrameID,每个FrameID对应一个业务信道编号和时间片编号SliceID,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根据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第三跳频序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基于Temp计算得到目标信道编号,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公式(1)为: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其中,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公式(2)为: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其中,ClusterID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M′为第一变量,M′满足公式(3),公式(3)为:其中,表示向下取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T1=FrameIDAddClusterIDx-1:0;其中,ClusterIDx-1:1为选取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数,Add为加运算;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公式(5)为:T2=Permute(T1,Controlword_1);其中,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Controlword_1,公式(6)为: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其中,SliceID为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基于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
更新单元,用于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跳频序列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基于Temp计算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编号,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公式(1)为: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其中,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公式(2)为: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其中,ClusterID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M′为第一变量,M′满足公式(3),所述公式(3)为:其中,表示向下取整。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T1=FrameIDAddClusterIDx-1:0;其中,ClusterIDx-1:0为选取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数,Add为加运算;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公式(5)为:T2=Permute(T1,Controlword_1)其中,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Controlword_1,公式(6)为: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其中,SliceID为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d Hoc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组无线自组织网络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无线自组织网络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组无线自组织网络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示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组织网络内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跳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特置换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置换函数的置换操作示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施例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是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区别于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或者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者可选地还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单元”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单元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单元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单元交互的第二单元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跳频通信是收发双方同步地改变频率的通信方式,通行时的载波频率一直在跳变。跳频通信时,收发双方必须采用同一种跳频序列。跳频序列中可以包括多个业务信道的编号,收发双方在进行跳频时,可以使用编号对应的业务信道进行收发数据。
无线自组织网络(CognitiveRadioAdHoc Networks,Ad Hoc)是由一组兼具终端及路由功能的设备通过无线链路形成的无中心、多跳、临时性自治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动态路由和移动管理技术传输满足一定服务质最要求的信息流。无线自组织网络是种新型的网络形式,它可以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支持,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多跳的无线网络。通信时,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不在直接通信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中间节点中继来实现通信。中间节点帮助其他节点中继时,先接收前一个节点发送的分组。然后,再向下一个节点转发以实现中继。
在一个Ad Hoc内,各节点之间可以通过空口协议进行通信,且各节点在进行收发数据的过程中,使用的跳频序列相同。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d Hoc网络的结构示意图,该Ad Hoc网络包括4各节点,分别为节点1、节点2、节点3和节点4。这4各节点分别对应4个设备,该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其它用于收发数据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站是一种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基站(g nodeB,gNB)、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此外,还可以包括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物联网(IoT)终端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节点,也就说与基站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都可以作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了便于描述,可以使用UE来进行介绍。
Ad Hoc的构建是循序渐进的,可以通过将多个独立的Ad Hoc进行合并的方式,构建AdHoc,也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构建Ad Hoc,也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式来构建AdHoc,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以通过将多个独立的Ad Hoc进行合并的方式,构建AdHoc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包括3个独立的Ad Hoc,分别为网络1、网络2和网络3。其中,网络1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网络2包括节点4、节点5和节点6,网络3包括节点7、节点8和节点9。可以将网络1和网络2进行融合,得到如图2B所示的自组织网络1,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节点5以及节点6。此时,自组织网络1内的各节点可以通过空口协议进行通信。然后,可以将自组织网络1和网络3进行融合得到如图2C所示的自组织网络2,自组织网络2为最终构建的Ad Hoc网络。如图2C所示,自组织网络2包括节点1、节点2、节点3、节点4、……、节点8、节点9。此时,自组织网络2内各个节点可以通过空口协议进行通信。在同一自组织网络内,各节点在进行数据的收发过程中,使用的跳频序列是相同的,即:收发双方同步改变载波频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跳频指的是载波频率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按照某种序列进行跳变,这种序列也可以称为跳频序列。跳频序列可以包括信道的编号。其中,信道的编号可以是发送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在确定出预设数量的可用信道后,按照这些可用信道的频率大小,以信道的频率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后,重新编写的序号。例如,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得到可用的信道有中心频率为2.41GHz的信道、中心频率为2.42GHz的信道、中心频率为2.43GHz的信道。此时,中心频率为2.41GHz的信道的编号为1,中心频率为2.42GHz的信道的编号为2,中心频率为2.43GHz的信道的编号为3。或者,中心频率为2.43GHz的信道的编号为1,中心频率为2.42GHz的信道的编号为2,中心频率为2.41GHz的信道的编号为3。对于信道编号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仅做示例性地描述,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信道为业务信道,时间单元为跳频通信中两个信道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说,时间单元为跳频通信中相邻两个信道的间隔时间。可选地,该时间单元也可以为跳频通信中相邻两个信道结束时刻的间隔时间。且每个时间单元都对应编号FrameID。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示例图,假设业务信道的数量为38个,时间单元的数量为64个,信道编号分别为0、1、……、9、10、……、19、20、……、36、37。若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为{6、5、13、4、22、20、25、9、0、7、27、3、26、11、18、12、2、23、34、1、31、36、32、24、10、15、19、33、16、28、17、21、8、30、14、29、37、35}。其中,跳频序列中的数字X表示信道编号。如图3所示,在第1个时间单元内,选择编号为6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在第2个时间单元内,选择编号为23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在第3个时间单元内,选择编号为13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以此类推,在第63个时间单元内,选择编号为3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在第38个时间单元内,选择编号为64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
自组织网络可以将一个跳频序列的长度作为一个跳频周期的长度。例如,图3所示的跳频序列中,每个时间单位的长度为T,那么每个跳频周期的长度为63*T。跳频周期的长度也可以大于跳频序列的长度,也可以小于跳频序列的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以一个跳频周期的长度与一个跳频序列的长度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1个时间单元~第64个时间单元都在一个跳频周期内,在自组织网络中的节点选择第64个时间单元对应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后,在下一跳频周期的起始时间点,该节点会选择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的业务信道收/发数据。
此外,自组织网络可以将一段时间(例如,一天)分成多个时间片Slice,每个时间片Slice的长度可以与一个跳频周期相同,且每个Slice对应编号SliceID。在一个Slice中,每个时间单元都对应一个编号FrameID。因此,只要通过SliceID和FrameID就可以确定具体时间。本申请实施例以单个Slice的长度与一个跳频周期的长度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将一天(0时~24时)划分为96个Slice,每个Slice的长度为15分钟。那么,00:00:00~00:14:59对应的SliceID为0,在00:15:00~00:29:59对应的SliceID为1,以此类推,在23:45:00~23:59:59对应的SliceID为23。第二天的00:00:00~00:14:59对应的SliceID为0,以此类推。假设在一个时段内包括15个时间单元Frame。那么,在00:00:00~00:00:59对应的FrameID为0,在00:01:00~00:01:59对应的FrameID为1,以此类推,在00:13:00~00:13:59对应的FrameID为14,在00:14:00~00:14:59对应的FrameID为0以此类推。因此,只要知道SliceID和FrameID就可以知道具体的时刻,例如,根据SliceID=4、FrameID=14可知对应的时刻为01:14:00~01:14:59。
在构建自组织网络的过程,可能存在多个独立网络的问题。如上述图2A-图2C实施例,构建网络2的过程中,存在网络1、网络2、网络3这三个独立网络。对于不同网络,其使用的跳频序列可能不同,这就使得在同一时段内,可能存在不同网络的节点使用相同频率的业务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的问题,从而造成了频谱干扰的问题。这会使得在该时段内,接收端的节点不能接收到数据。
图4为上述图2A中,在t1时刻~t5时刻,节点1向节点2、节点4向节点5发送数据时的跳频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设节点1的跳频序列包括64个时间单位和38个业务信道的编号,跳频序列为{0、31、37、6、……、18、32}。假设节点2的跳频序列包括64个时间单位和38个业务信道的时间单位,跳频序列为{4、31、35、6、……、25、7}。由图4可知,节点1在t1时刻~t2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0的业务信道向节点2发送数据,在t2时刻~t3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31的业务信道向节点2发送数据,在t3时刻~t4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37的业务信道向节点2发送数据,在t4时刻~t5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6的业务信道向节点2发送数据。节点4在t1时刻~t2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4的业务信道向节点5发送数据,在t2时刻~t3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31的业务信道向节点5发送数据,在t3时刻~t4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35的业务信道向节点5发送数据,在t4时刻~t5时刻,使用信道编号为6的业务信道向节点5发送数据。在t2时刻~t3时刻,节点1和节点4使用的信道为相同信道,在t4时刻~t5时刻,节点1和节点4使用的信道为相同信道。因此,在t2时刻~t3时刻、t4时刻~t5时刻这两个时段内,可能发生频谱干扰的问题,从而导致节点2不能接收节点3发送的数据,节点5不能接收节点4发送的数据。
为了解决多个自组织网络在相同时间段使用同一信道收/发数据,而造成的频谱干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自组织网络的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自组织网络的第二设备节点发送的跳频信息。第一设备节点根据该跳频信息计算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并根据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判断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是否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在存在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节点调整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使得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在相同时段内使用的信道不同,从而避免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频谱干扰的问题。
基于上述描述,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方法的具体流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S501: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
具体地,第一设备节点可以为第一自组织网络的主节点,第二设备节点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主节点。其中,自组织网络中的主节点可以向其它自组织网络广播的跳频信息等消息,也可以接收其它自组织网络的主节点发送的广播消息。此外,自组织网络的主节点也可以修改该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并将修改后的跳频序列在该自组织网络中实施,从而改变该自组织网络中各节点进行跳频通信时的载波频率。
示例性的,第一自组织网络可以为上述图2A中的网络1,第一设备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A中的节点1。第二自组织网络可以为上述图2A中的网络2,第二设备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A中的节点4。第一跳频信息包括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身份标识ClusterID、以及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时间戳Timstamp。该Timestamp中包括SliceID和FrameID,SliceID和FrameID的相关叙述请参考上述图3实施例中关于SliceID和FrameID的相关叙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S502:第一设备节点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得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第一跳频序列。
具体地,如上述图3实施例所述,通过SliceID和FrameID就可以确定具体时间。由于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第一跳频信息存在延时,因此,第一设备节点可以通过SliceID和FrameID可以确定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第一跳频信息的具体时刻,从而可以准确知道第一跳频信息的具体发送时刻。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跳频信息的发送时刻为第一时刻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设备节点可以根据置换函数、置换函数的输入序列和控制字(Controlword)来确定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其中,置换函数的输入序列由FrameID、业务信道数量以及ClusterID确定。置换函数的输入序列与FrameID的长度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以FrameID的长度为6比特(bit),ClusterID的长度为8比特、SliceID的长度为11比特为例,进行说明。将长度为6位的输入序列(u0、u1、u2、u3、u4、u5),在控制Controlword的控制下进行比特间的置换操作,最后输出一个长度为6的输出序列(v0、v1、v2、v3、v4、v5)。其中,控制字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公式(1)如下所示:
Controlword=SliceIDx-1:0+2x-1*ClusterID (1)
其中,SliceIDx-1:0为SliceID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位数。
输出序列(v0、v1、v2、v3、v4、v5)可以转换为一个十进制的数字v,v=32v5+16v4+8v3+4v2+2v1+v0。置换函数由一系列的置换操作组成,每一步的置换操作通过Controlword的每个比特来控制。如果比特对应的值为1,则表示执行该置换操作,为0则表示不置换。每个比特的控制可以如图6所示,当Ck=0时,va=ua,vb=ub。当Ck=1时,va=ub,vb=ua
下面,结合图7对置换函数的置换操作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如图7所示,(u0、u1、u2、u3、u4、u5)为置换函数的输入序列,u0表示最低位,也就是第0位。u5表示最高位,也就是第5位。C0到C8表示9位Controlword,C0为最低位,C8为最高位。v0到v5表示该置换函数的输出序列,v0为最低位,v5为最高位。第1步由C0控制,当C0=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0=1时,将u0和u1的数值进行置换。第2步由C1控制,当C1=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1=1时,将u2和u3的数值进行置换。第3步由C2控制,当C2=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2=1时,将u4和u5的数值进行置换。第4步由C3控制,当C3=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3=1时,将u0和u3的数值进行置换。第5步由C4控制,当C4=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4=1时,将u1和u4的数值进行置换。第6步由C5控制,当C5=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5=1时,将u2和u5的数值进行置换。第7步由C6控制,当C6=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6=1时,将u0和u2的数值进行置换。第8步由C7控制,当C7=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7=1时,将u1和u4的数值进行置换。第9步由C8控制,当C8=0时,不进行置换操作,当C8=1时,将u3和u5的数值进行置换。最后输出的序列对应的十进制数值v=32v5+16v4+8v3+4v2+2v1+v0为业务信道的编号。例如,信道数目为38时,其对应0~37的编号。
也可以说,第一设备节点可以通过下述公式(2)来计算第二自组织网络FrameID和SliceID对应的信道编号,从而得到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单个跳频周期内的业务信道编号的序列,该序列就是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公式(2)如下所示:
Y=Permute(X,P) (2)
其中,Y为业务信道的编号,Permute(X,P)为根据P对X进行置换的置换函数,X为Permute函数的输入序列,P为Controlword。X可以满足下列公式(3),公式(3)如下所示:
X=mod(b(FrameIDXorClusterIDx-1:0)+SliceID,N) (3)
其中,mod()为取余函数,b()为输入序列,Xor为异或运算符号,ClusterIDx-1:0为取ClusterID的低x位(从第0比特位开始计算)。x为FrameID的长度,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mod(a,b)可以理解为amodb。
通过上述方法,第一设备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跳频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ClusterID以及SliceID计算第一时刻第二自组织网络的在跳频通信中所使用的业务信道的编号。然后,可以连续计算M-1个FrameID对应的信道编号,从而得到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单个跳频周期内的跳频序列。其中,M为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单个跳频周期内,时间单元的数量。例如,假设在单个跳频周期内,时间单元的数量为64,FrameID的取值范围为0~63。若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的跳频信息中FrameID为50,那么,FrameID=50对应的业务信道为第二自组织网络在第一时刻进行跳频通信时所使用的业务信道。然后,第一设备节点可以根据FrameID=FrameID+1更新FrameID,并利用更新后的FrameID来计算其对应的业务信道编号。由于FrameID的取值范围为0~63,在计算出FrameID=63对应的业务信道的编号后。此时,第一设备节点需要将FrameID置0,并根据公式SliceID=SliceID+1更新SliceID(假设此时SliceID不为最大值),来计算更新后的FrameID对应的业务信道的编号,直至计算出M个业务信道的编号,得到业务信道编号的序列,这个序列就是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
步骤S503:若根据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存在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相同信道的时段时,第一设备节点根据第一跳频序列计算第三跳频序列。
具体地,第二跳频序列为第一自组织网络当前使用的跳频序列,第一跳频序列为第一自组织网络在单个跳频周期内业务信道编号的集合。上述相同载波频率时段为第一自组织网络内部节点之间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内部节点之间进行跳频通信时,使用相同信道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载波频率相同,在跳频序列中反映为:该时段内,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同一信道编号的信道进行通信业务。这就使得,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可能发生频谱干扰的问题。为了防止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发生频谱干扰的问题,第一设备节点可以调节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从而避免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同一时段内使用相同信道,即: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内部节点在进行跳频通信过程中,使用相同载波频率,进而造成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发生频谱干扰的问题。
第一设备节点可以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下面,对第一设备节点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的流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第一设备节点可以通过公式(4)得到第一参数,公式(4)如下所示:
T1=FrameIDAddClusterIDx-1:0 (4)
其中,T1为第一参数,FrameID和ClusterID为二进制数,ClusterIDx-1:0表示取ClusterID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数,Add为二进制“加”运算。本申请实施例以FrameID为6比特,ClusterID为11比特为例,进行说明。假设FrameID=011011,ClusterID=01110001110,那么ClusterIDx-1:0=001110,将011011和001110进行Add运算得到T1=101001。
应当理解的是,T1的比特数应该与FrameID一致,若FrameID与ClusterIDx-1:0进行Add运算得到二进制数存在最高位进位的情况下,只保留该二进制数的低6位作为T1。例如,100001Add100001=1000010,1000010为7位二进制数,由于要求T1为6位二进制数。因此,只保留1000010的低6位作为T1,即:T1=000010。
在计算出T1后,将T1通过置换函数Permute()进行置换,得到第二参数T2,即:T2=Permute(T1,Controlword_1)。其中,T1为Permute的输入序列,T2为Permute()的输出序列,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如上述图7实施所述,Permute()通过控制字Controlword_1对T1进行置换,Controlword_1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公式(5),公式(5)如下所示:
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 (5)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设备节点在更新FrameID和/或SliceID之后,都会根据上述公式(5)对Controlword进行更新。第一设备节点通过Permute()置换T1得到T2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图7实施例中对置换函数的置换操作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节点在计算出T2之后,可以根据公式(6)计算目标信道的信道编号PhyCh,公式(5)如下所示:
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N (6)
其中,LogChOffset为与第一自组织网络的逻辑信道的信道编号(LogicID)数值相等的参数,mod为取余函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ClusterOffset可以通过公式(7)得到,公式(7)如下所示:
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 (7)
其中,ClusterID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表示向下取整。Temp可以为通过公式(8)得到,公式(8)如下:
Temp=(T2+ClusterIDL-x+1:L)modN (8)
其中,ClusTerIDL-x+1:L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ClusterID中第L-x+1位到第L位,L为ClusterID的最高比特位。例如,ClusterID=10011100,则L=7,从ClusterID的第0比特位开始,ClusterID的第0比特位~第7比特位(最高比特位)的数值分别为0、0、1、1、1、0、0、1;因此,ClusterIDL-x+1:L为取10011100的高6位比特数,ClusterIDL-x+1:L=100111。
通过上述公式(4)~公式(7),第一设备节点可以计算目标信道编号PhyCh,第一设备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步骤S502中更新的第二自组织网络的FrameID以及SliceID连续计算M1个PhyCh,得到PhyCh序列,该序列就是第三跳频序列。其中,M1为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单个跳频周期内的时间单元的数量。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节点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之前,第一设备节点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协商机制判断是否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设备节点可以通过K%3是否为0来判断自身是否满足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的条件。其中,K为第一自组织网络节点的数量,%为求余运算符。在根据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相同载波频率时段的情况下,且K%3时,第一设备节点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否则,第一设备节点不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由第二自组织网络根据第一设备节点广播的跳频信息计算跳频序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设备节点也可以通过判断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节点数量的大小关系来确定自身是否满足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的条件。若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数量小于第二网络节点数量时,且在根据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相同载波频率时段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节点计算第三跳频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设备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的协商机制,确定自身满足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的条件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S504:第一设备节点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具体的,在计算出第三跳频序列后,第一设备节点在间隔M1*T*M的时长之后,将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其中,M1为正整数,T为单个时间单元的长度,M为一个跳频周期内的时间单元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自组织网络的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自组织网络的第二设备节点发送的跳频信息。第一设备节点根据该跳频信息计算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并根据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判断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是否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在存在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相同时段使用同一信道进行收/发数据等业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节点调整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跳频序列,使得第一自组织网络与第二自组织网络在相同时段内使用的信道不同,从而避免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频谱干扰的问题。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本实施例的相关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以及芯片系统。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跳频序列的生成装置8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801、第一计算单元802、第二计算单元803和更新单元804,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802,用于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
第二计算单元803,用于在基于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
更新单元804,用于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第一跳频序列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
根据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基于Temp计算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编号,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公式(1)为: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其中,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公式(2)为: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其中,ClusterID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M′为第一变量,M′满足公式(3),所述公式(3)为:其中,表示向下取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T1=FrameIDAddClusterIDx-1:0;其中,ClusterIDx-1:0为选取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数,Add为加运算;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公式(5)为:T2=Permute(T1,Controlword_1)其中,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Controlword_1,公式(6)为: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其中,SliceID为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跳频序列的生成设备90可以包括存储器901和处理器902,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存储器901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902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第二设备节点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节点;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第一跳频序列为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在基于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目标时段为第一自组织网络和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相同信道的时段,第二跳频序列为第一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将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第三跳频序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902基于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根据第一跳频序列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第三跳频序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902根据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基于Temp计算得到目标信道编号,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公式(1)为: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其中,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公式(2)为: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其中,ClusterID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M′为第一变量,M′满足公式(3),公式(3)为:其中,表示向下取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902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根据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T1=FrameIDAddClusteriDx-1:0;其中,ClusteriDx-1:0为选取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x为FrameID的比特数,Add为加运算;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公式(5)为:T2=Permute(T1,Controlword_1);其中,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器902将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Controlword_1,公式(6)为: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其中,SliceID为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揭露,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自组织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节点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为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所述第二设备节点为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节点;
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所述第一跳频序列为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
在基于所述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和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所述目标时段为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和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使用相同信道的时段,所述第二跳频序列为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使用的跳频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将所述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频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号ClusterID、时间片编号SliceID以及时间单位编号FrameID。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频序列包括M个时间单元编号FrameID,每个FrameID对应一个业务信道编号和时间片编号SliceID,所述第一设备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4.如其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
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
基于所述Temp计算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编号,所述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所述公式(1)为:
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
其中,所述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所述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所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所述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所述公式(2)为:
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
其中,所述ClusterID为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所述M′为第一变量,所述M′满足公式(3),所述公式(3)为:
其中,所述表示向下取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所述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
T1=FrameIDAddClusterIDx-10
其中,所述ClusterIDx-10为选取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所述x为所述FrameID的比特数,所述Add为加运算;
将所述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所述公式(5)为:
T2=Permute(T1,Controlword_1);
其中,所述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6.如权利要求5所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
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所述Controlword_1,所述公式(6)为:
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
其中,所述SliceID为所述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为R等于0的节点;其中,所述R=K%3。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为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且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的节点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节点数量。
9.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设备节点广播的第一跳频信息;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一跳频序列;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跳频序列和第二跳频序列确定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和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存在目标时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
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跳频序列更新为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计算第三跳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得到所述第三跳频序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跳频信息中的FrameID,计算每个FrameID对应的目标信道编号,包括:
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
基于所述Temp计算得到所述目标信道编号,所述目标信道编号满足公式(1),所述公式(1)为:
PhyCh=(Temp+LogChOffset*M′+ClusterOffset)mod N;
其中,所述PhyCh为目标信道编号,所述LogChOffset在数值上与所述第一自组织网络逻辑信道编号相等的参数,所述N为业务信道的数量,所述ClusterOffset满足公式(2),所述公式(2)为:
ClusterOffset=ClusterIDModM′;
其中,所述ClusterID为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所述M′为第一变量,所述M′满足公式(3),所述公式(3)为:
其中,所述表示向下取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目标参数Temp,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FrameID计算得到第一参数T1,所述T1满足公式(4),公式(4)如下所示:
T1=FrameIDAddClusterIDx-1:0
其中,所述ClusterIDx-1:0为选取所述第二自组织网络的标识的第x-1位到第0位,所述x为所述FrameID的比特数,所述Add为加运算;
将所述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所述公式(5)为:
T2=Permute(T1,Controlword_1)
其中,所述Controlword_1为控制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T1通过公式(5)进行置换运算,得到第二参数T2之前,还包括:
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所述Controlword_1,所述公式(6)为:
Controlword_1=(SliceID+FrameID+ClusterID)mod 1024
其中,所述SliceID为所述FrameID对应的时间片编号。
14.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28723.6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79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23.6A CN11697999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8723.6A CN11697999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9994A true CN116979994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7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8723.6A Pending CN11697999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99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6518B (zh) 用于为不同站选择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KR100882463B1 (ko) 애드혹 메쉬 네트워킹 기법
US82557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link on the high throughput channel of a multi-rat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9012275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a-msdu format
US12022414B2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604322A (zh) 使用许可频带内窄带Wi-Fi的无线广域网(WWAN)管理的设备到设备通信
US10237188B2 (en) Regulating responses based on request addressing or request channels
JP2019508989A (ja) 同期情報識別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0011000A1 (zh) 多接入点ap协作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927519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6822736B2 (ja)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JP6235072B2 (ja) 高効率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効率の改善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7359361B2 (en) Techniques for stream hand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10069518B2 (en) Uneven bit distributions for encoder parsing
US20190215043A1 (en) Beamforming scheduling in a distribution network
Veyseh et al. OFDMA based multiparty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N116979994A (zh) 一种跳频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oda et al. Toward 3GPP Sidelink-Based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for Out-of-Coverage Scenarios
CN11239957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Tian et al. Channel Assignment Based on CSMA-Aware Interference Model With Overlapped Channels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O202412011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Kondou Millimeter-Wave Wireless LAN and PAN
CN117498997A (zh) 探测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CN116782334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763988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