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988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9880A
CN117639880A CN202210956395.7A CN202210956395A CN117639880A CN 117639880 A CN117639880 A CN 117639880A CN 202210956395 A CN202210956395 A CN 202210956395A CN 117639880 A CN117639880 A CN 117639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63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悦
陈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eng Cheng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eng Cheng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eng Cheng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63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98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9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9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以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所期望的跳频参数。进而接收第二通信装发送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执行跳频操作。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的跳频参数是第一通信装置感知的。因此,第二信息的确定是基于第一通信装置侧的信息所确定,进而可以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调度第一通信装置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及未来的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6G)演进网络需要满足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同时需要提供更广的业务覆盖,当前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有限的覆盖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基于当前基于基站覆盖的模式来提供超广域的覆盖对于偏远地区、沙漠、海洋和空中等场景存在经济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巨大挑战。
卫星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其拥有更广的覆盖范围,支持不对传输链路以及通信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可以克服海洋,沙漠,高山等自然地理障碍等优点。为了克服传统通信网的不足,卫星通信可以作为传统网络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对于地面通信来讲,频率选择性衰落十分明显,相干带宽很窄,因此在通信的过程中采用跳频的方式通常可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然而,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不同,卫星通信的信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频率平坦的,采用跳频得不到频率分集增益,只会额外增加收、发复杂度。
因此,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如何实现跳频的确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自身感知的跳频参数。进而提升网络设备对于跳频调度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场景,例如卫星通信系统。该卫星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作为第一通信装置的终端设备和作为第二通信装置的网络设备。具体来说,该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装置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所期望的跳频参数。进而接收第二通信装发送的第二信息。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的跳频参数是第一通信装置感知的。因此,第二信息的确定是基于第一通信装置侧的信息所确定,进而可以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调度第一通信装置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第二消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所述跳频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第二消息执行所述跳频操作。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信息执行跳频操作,且该跳频调度是基于第一通信装置上报的跳频参数所确定,进而提升跳频调度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信道特性信息确定所述跳频参数。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自身才能感知的信道特性信息确定向第二通信装置上报的跳频参数,进而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跳频调度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信道特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卫星仰角、散射体环境、载波频段、信道模型。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较于非特定参考信号的方式,通过该信道特性信息确定跳频参数,可以提升跳频参数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NTN场景,例如卫星通信系统。该卫星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作为第一通信装置的终端设备和作为第二通信装置的网络设备。具体来说,该方法可以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也可以由第二通信装置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进而通过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的方式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即第二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一通信装置才能感知到的跳频参数,并基于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对第一通信装置进行跳频调度。进而提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NTN场景中的终端设备。该第一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NTN场景中的网络设备。该第二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跳频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跳频范围、第一跳频距离、第一跳频次数。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上报的跳频参数有多种情况,可以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跳频调度的精度。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不执行跳频操作。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不执行跳频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收、发复杂度。即NTN信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频率平坦的,采用跳频可能拿不到频率分集增益,只会额外增加收、发复杂度。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且第二信息是根据第一通信装置感知的跳频参数所确定,进而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调度第一通信装置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跳频距离、第二跳频次数。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息不仅用于指示是否执行跳频操作,还可以更细粒度的指示跳频距离与跳频次数。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跳频调度的精度。另外,在NTN通信有限的带宽内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频率分集增益,提升NTN通信信号覆盖能力。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跳频次数大于两次。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现有技术中的跳频方式仅支持两跳,跳频模式简单,在NTN相对平坦的信道情况下可能存在拿不到频率分集的风险。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跳频距离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部分带宽BWP相关。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BWP表示第二跳频距离,可以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调度跳频的精度。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跳频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预设范围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设绝对值范围、相对预设范围、部分带宽BWP范围;所述相对预设范围用于表示两次第一信息之间的跳频参数差异,所述BWP范围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BWP表示的范围。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频参数基于第一信息与预设范围共同确定,或者理解为,跳频参数的表达形式有多种方式,例如,绝对值范围、相对范围、BWP范围等。进而提升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跳频参数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信息承载于消息Msg1中。即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指示跳频参数。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初始接入阶段,最大化利用频率分集增益,提升初始接入效率。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消息承载于消息Msg2中。即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2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得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初始接入阶段,最大化利用频率分集增益,提升初始接入效率。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接入序列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ACH occasion,RO)资源组等,该PRACH接入序列组与跳频参数具有映射关系,或者该RO资源组与跳频参数具有映射关系。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接入参数指示具体的跳频参数,提升跳频参数上报的效率,减少由于额外信息带来的开销。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信息承载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UCI)中。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在CSI或UCI中新增字段的方式指示跳频参数。提升指示跳频参数方式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信息承载于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中: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在DCI中新增字段的方式指示跳频参数。提升跳频调度方式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NTN场景。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提升NTN场景下跳频调度的准确性。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第一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第二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上述第六方面的第二通信装置。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一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第一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第二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进而通过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的方式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即第二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一通信装置才能感知到的跳频参数,并基于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对第一通信装置进行跳频调度。进而提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星仰角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可以是能够接收网络设备调度和指示信息的无线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
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或者互联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手机(mobile phone))、计算机和数据卡,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无人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或者5G通信系统下一步发展的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等。
另外,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通信系统、车联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等,或者是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
(2)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设备的举例为:5G通信系统中的新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ode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人机等。
另外,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通信系统、车联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等,或者是其他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为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的RAN设备;或,网络设备为包括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的RAN设备;或,网络设备为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
其中,网络设备能够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承载于调度消息和/或指示消息中),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该配置信息进行网络配置,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配置对齐;或者,通过预设于网络设备的网络配置以及预设于终端设备的网络配置,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配置对齐。具体来说,“对齐”是指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存在交互消息时,两者对于交互消息收发的载波频率、交互消息类型的确定、交互消息中所承载的字段信息的含义、或者是交互消息的其它配置的理解一致。
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或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配置与预配置:在本申请中,会同时用到配置与预配置。配置是指基站或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通过消息或信令将一些参数的配置信息或参数的取值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根据这些取值或信息来确定通信的参数或传输时的资源。预配置与配置类似,它可以是基站或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或载波把参数信息或取值发送给终端的方式;也可以是将相应的参数或参数值定义(例如,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参数的取值)出来,或通过提前将相关的参数或取值写到终端设备中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这些取值和参数,是可以变化或更新的。
(4)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理解为该指示信息携带A、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
本申请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MAC层信令例如包括MAC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CE);物理层信令例如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通信系统。其中,地面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5G通信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或5G通信系统下一步发展的通信系统等,此处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NTN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以NTN通信系统融合5G通信和卫星通信为例。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接入网设备1、接入网设备2和相关核心网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比如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可以通过5G新空口(比如Uu接口)接口接入网络(比如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链路(比如NG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一个示例,NG接口可以用于交互核心网设备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等信令,以及用户的业务数据。另外,在接入网设备之间存在无线链路(比如Xn接口),能够完成接入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和用户数据传输。一个示例,Xn接口可以用于交互切换等信令。
在图1中,终端设备可以为地面移动终端设备或地面固定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部署在卫星上或者部署在地面,核心网设备可以部署在地面上。当接入网设备部署在卫星上时,可以将该接入网设备成为卫星网络设备。
可选的,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地面站,负责转发卫星网络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之前的信令和业务数据。示例性的,地面站可以通过无线链路(比如NG接口)与卫星网络设备连接,通过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与AMF或UPF连接,再进一步与数据网络或SMF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连接,用于用户接入控制、移动性关联、会话管理、用户安全认证、计费等业务。核心网设备可以由多个功能单元组成,示例性的,可以分为控制面功能实体和数据面功能实体。控制面功能实体例如包括AMF、SMF。数据面功能实体例如包括UPF,数据网络等。
应理解,图1中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一个接入网设备可以服务于多个终端设备,图1只是以其中的一个终端设备为例。又例如,核心网侧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核心网设备,比如鉴权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AUSF)、分组控制功能(packet control function,PCF)等。
如图1所涉及的卫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有其独有的优点,例如可以提供更广的覆盖范围,并可以为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海洋、森林和高空等区域提供通信服务。其中,当该卫星通信与当前的5G通信相融合时,可以增强5G通信的可靠性,例如确保飞机,火车,以及这些交通上的用户获得更加优质的通信服务;还可以为5G通信提供更多数据传输的资源,提升网络的速率。因此,同时支持与地面与卫星的通信是未来5G通信系统或5G通信系统的下一步发展的其他通信系统的必然趋势,它在广覆盖,可靠性,多连接,高吞吐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益处。
卫星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其拥有更广的覆盖范围,支持不对传输链路以及通信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可以克服海洋,沙漠,高山等自然地理障碍等优点。为了克服传统通信网的不足,卫星通信可以作为传统网络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对于地面通信来讲,频率选择性衰落十分明显,相干带宽很窄,因此在通信的过程中采用跳频的方式通常可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然而,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不同,卫星通信的信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频率平坦的,采用跳频得不到频率分集增益,只会额外增加收、发复杂度。
因此,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如何实现跳频的确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当终端设备知道自己所处环境的散射体分布情况及卫星仰角信息时,终端设备可以给出一个其所在位置的相干带宽估计。鉴于当前的隐私保护策略,网络设备虽然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接入的波束推测出终端设备与卫星间的大致仰角,但是因无法实时获取终端设备的具体位置对终端设备所处信道的相干带宽无法准确获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跳频。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的跳频参数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信道特性信息(例如,卫星仰角、散射体环境等)确定的。因此,可以提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一个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201与步骤202。下面对各步骤分别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为前述图1所示架构中的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理解为前述图1所示架构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地面站、接入网设备等)。
步骤201,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相应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
在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之前,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先获取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的信道特性信息,并基于该信道特性信息确定跳频参数。进而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其中,信道特性信息与跳频参数具有关联关系。
可选地,上述的信道特性信息可以理解为包含第一通信装置可感知的特定信道信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对该特定信道特性信息无法感知。另外,上述的信道特性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道特性信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对其他信道特性信息可感知。在信道特性信息包括特定信道信息的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可以获知由第一通信装置感知到的包含特定信道特性信息所确定的跳频参数。该跳频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跳频范围、第一跳频距离、第一跳频次数。
上述的特定信道特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卫星仰角、散射体环境、信道直视条件等;上述的其他信道特性信息包含载波频段等。
其中,卫星仰角是卫星与通信装置所在处的地平线之间的夹角。通常用它来描述卫星在某时刻经过通信装置上方的位置,卫星仰角为90°表示卫星在通信装置正上方。因为仰角与通信装置所处位置有关,所以对于地面上不同的通信装置来说,观察同一个卫星的仰角是不同的,另外仰角还随着卫星在其轨道上的运动而不断变化。
示例性的,一般情况下,卫星仰角取小于或等于90度的值(例如,10度、20度、30度、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90度)。以第一通信装置是UE为例,卫星仰角的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卫星仰角的取值精度可以是10的倍数,也可以是1的倍数,甚至还可以是小数等。另外,除了使用角度表示卫星仰角之外,也可以使用弧度表示,例如,通过[0,π/2]这个集合中的任意实数对卫星仰角进行表示,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散射体环境主要是指通信装置周边的散射体分布。根据通信装置所在位置散射体分布的不同,可以将NTN通信的场景划分为密集市区(Dense Urban)、一般市区(Urban)、郊区(Suburban)以及农村(Rural)等场景。
载波频段包括S波段(S band)、Ka波段(Ka band)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载波频段还可以有其他可能,具体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对于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主要考虑Ka频段。例如下行链路:19.7-21.2GHz,上行链路:29.5-30GHz。
可选地,对于UE,主要考虑在2GHz左右的S波段。例如下行链路:2170-2200MHz,上行链路:1980-2010MHz。
信道直视条件主要包括视距(line of sight,LOS)条件与非视距(non line ofsight,NLOS)条件两类。其中,LOS条件包括LOS径,或者包括LOS径与NLOS径。NLOS条件不包括LOS径。
LOS条件是指在发射机和接受机间能相互“看见”的距离内,电波直接从发射机传播到接收机(一般要包括地面的反射波)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空间波在所能直达的两点间的传播。主要用于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NLOS条件是指接收机、发射机之间非直接的点对点的通信。非视距最直接的解释是通信的两点视线受阻,彼此看不到对方。
第一通信装置获取信道特性信息之后,可以基于该信道特性信息确定跳频参数。也可以理解为,信道特性信息与跳频参数具有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装置通过信令(例如,广播、告知、更新、指示等)告知第一通信装置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另外,对于映射关系的表达形式可以是表格、数组、矩阵等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以跳频参数包括跳频范围,映射关系的表达形式是表格为例。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精度也可以理解为跳频范围可能存在取值范围情况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跳频范围的表达方式有多种情况,可以使用预设绝对值范围表示,也可以使用相对预设范围,还可以使用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范围等。其中,相对预设范围用于表示两次第一信息之间的跳频参数差异。BWP范围为使用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BWP表示的范围。下面对上述几种情况分别进行描述。
第一种,跳频范围用预设绝对值范围表示。
该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信道特性信息与预设绝对值范围之间存在映射关系。该预设绝对值范围可以用一个绝对值数值表示(另一个区间值为默认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也可以用两个绝对数值表示,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示例1,假设第一通信装置的频率资源带宽为20MHz,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以10MHz为中间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2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0,10),第二种情况是(10,20)。可以理解的是,等于10MHz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1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上述的映射关系使用1比特量化的情况可以如表1与表2所示。其中,表1为S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表2为Ka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
表1
表2
示例2,假设第一通信装置的频率资源带宽为20MHz,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分别以10、5、2.5为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4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0,2.5),第二种情况是(2.5,5),第三种情况是(5,10),第四种情况是(10,20)。可以理解的是,等于2.5MHz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等于5MHz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2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三种情况,“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四种情况。上述的映射关系使用2比特量化的情况可以如表3与表4所示。其中,表3为S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表4为Ka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
表3
表4
示例3,假设第一通信装置的频率资源带宽为20MHz,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分别以0.5、1、1.5、2、2.5、5、10为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8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0,0.5),第二种情况是(0.5,1),第三种情况是(1,1.5),第四种情况是(1.5,2),第五种情况是(2,2.5),第六种情况是(2.5,5),第七种情况是(5,10),第八种情况是(10,20)。可以理解的是,等于0.5MHz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等于1MHz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等于1.5MHz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四种情况。等于2MHz可以归于第四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五种情况。等于2.5MHz可以归于第五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六种情况。等于5MHz可以归于第六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七种情况。等于10MHz可以归于第七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八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3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0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0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0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三种情况,“0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四种情况。“1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五种情况,“1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六种情况,“1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七种情况,“1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八种情况。上述的映射关系使用3比特量化的情况可以如表5与表6所示。其中,表5为S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表6为Ka波段场景下跳频范围与信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表。
表5
表6
上述示例1与示例3也可以理解为是没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自身信道特性信息查上述映射表以确定跳频参数(主要是指跳频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6个表格只是示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更多的比特位表示跳频范围,也可以通过其他单位(例如物理资源块等)指示跳频范围,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示例2与示例3中的几种情况可以理解为是不均匀量化,即在15MHz以下多细粒度的划分多个范围,从而提升第二通信装置上报跳频范围的精度。
该种方式,相较于后续的第三种方式,不用等到BWP指示即可实现跳频参数的上报,减少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开销。
第二种,跳频范围用相对预设范围表示。
该种情况下,相对预设范围用于表示两次第一信息之间的跳频参数差异。也可以理解为是用差分的方式指示跳频范围。该种方式可以节省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传输开销。
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虽然收到消息2(Msg2)但没有成功收到消息4(Msg4),未能成功完成初始接入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重新发第一信息,且重新发送的第一信息时使用差分的方式指示跳频参数。
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在连接态情况下,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自身信道特性信息的变更以改变跳频参数,可以通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时使用差分方式指示跳频参数。
第三种,跳频范围用BWP范围表示。
一般情况下,跳频范围小于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过程中采用BWP的一半,跳频才有意义。因此,可以基于BWP作为参考确定跳频范围。
该种情况下,BWP范围为使用第二通信装置为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BWP表示的范围。
可选地,上述的BWP的类型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项:初始BWP、专用BWP、激活BWP、缺省BWP。初始BWP具体是指第一通信装置在初始接入阶段使用的BWP。专用BWP是指第一通信装置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配置的BWP。激活BWP是指第一通信装置在RRC连接态某一时刻激活的BWP,是专用BWP中的一个。缺省BWP是指第一通信装置在RRC连接态下,通过RRC信令指示的某一个专用BWP作为缺省BWP。
另外,激活BWP可能是第一激活BWP(firstActiveDownlinkBWP/firstActiveUplinkBWP)或默认BWP(defaultDownlinkBWP/defaultUplinkBWP);激活BWP的取值可以是初始BWP(InitialDownlinkBWP/InitialUplinkBWP)或BWP列表(downlinkBWP_ToAddModList/uplinkBWP-ToAddModList)中的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会通过下行信令指示第一通信装置BWP的变更。
该种情况下的BWP可以是上行BWP,也可以是下行BWP,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具体可以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事先约定BWP为上行BWP还是下行BWP,也可以是事先约定使用上行BWP与下行BWP中带宽窄的BWP作为参考,还可以是事先约定使用上行BWP与下行BWP中带宽宽的BWP作为参考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还可以分别对应上行通信的跳频采用相对上行BWP做表征、下行通信的跳频采用相对下行BWP做表征。
下面仅以,第一通信装置解读下行BWP与上行BWP之后,选择其中带宽窄的BWP作为参考为例,且将第一通信装置下行BWP与上行BWP中带宽窄的BWP称为相对BWP(后续成为BWPr),对该种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示例4,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以为中间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2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是/>等。可以理解的是,等于/>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1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
示例5,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以为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4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是第三种情况是/>第四种情况是/>或/>等。可以理解的是,等于/>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四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2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三种情况,“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四种情况。
示例6,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以BWPr为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4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是第三种情况是/>第四种情况是(BWPr,∞)或(BWPr,2BWPr)等。可以理解的是,等于/>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同理,等于/>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2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三种情况,“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四种情况。
示例7,该跳频范围的精度可以是以 BWPr、2BWPr为界线(即跳频范围可能存在8种情况)。即跳频范围取值的第一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是/>第三种情况是/>第四种情况是/>第五种情况是/>第六种情况是第七种情况是(BWPr,2BWPr),第八种情况是(2BWPr,∞)或(2BWPr,3BWPr)等。可以理解的是,等于/>可以归于第一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同理,等于/>可以归于第二种情况,也可以归于第三种情况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该示例下,可以通过3比特表示上述不同的跳频范围。即“0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0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二种情况,“0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三种情况,“0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四种情况,“10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五种情况,“10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六种情况,“11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七种情况,“111”表示跳频范围为第八种情况。
该种方式下,通过BWP范围表示跳频范围,可以提升更加精细的上报粒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跳频范围表达方式的几种情况只是示例,在实际应用中,跳频范围还可以有其他的表达形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自身信道特性信息确定跳频参数之后,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使得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该第一信息确定跳频参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信息承载于消息Msg1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接入序列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ACH occasion,RO)资源组。该种方式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上述PRACH接入序列组或RO资源组指示跳频参数。
示例性的,上述示例1至示例7,n比特可以用于指示2n种不同的接入参数。
例如,示例1与示例4中,1比特可以指示2种接入参数。即“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或者“0”映射到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1”映射到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
例如,示例2、示例5与示例6中,2比特可以指示4种接入参数。即“0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0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10”映射到第三RO资源组。“11”映射到第四RO资源组。或者即“00”映射到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01”映射到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10”映射到第三PRACH接入序列组。“11”映射到第四PRACH接入序列组。当然,也可以使用高低比特同时指示不同的RO资源组与PRACH接入序列组。例如,“0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与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0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与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10”第一RO资源组与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11”第二RO资源组与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
例如,示例3与示例7中,3比特可以指示8种接入参数。即“00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00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010”映射到第三RO资源组。“011”映射到第四RO资源组。“100”映射到第五RO资源组。“101”映射到第六RO资源组,“110”映射到第七RO资源组。“111”映射到第八RO资源组。或者,“000”映射到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001”映射到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010”映射到第三PRACH接入序列组。“011”映射到第四PRACH接入序列组。“100”映射到第五PRACH接入序列组。“101”映射到第六PRACH接入序列组,“110”映射到第七PRACH接入序列组。“111”映射到第八PRACH接入序列组。当然,也可以使用高低比特同时指示不同的RO资源组与PRACH接入序列组。例如,“00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与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00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与第一PRACH接入序列组。“01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与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01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与第二PRACH接入序列组。“10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与第三PRACH接入序列组。“10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与第三PRACH接入序列组,“110”映射到第一RO资源组与第四PRACH接入序列组。“111”映射到第二RO资源组与第四PRACH接入序列组。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信息承载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或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
该种方式下,可以通过在CSI或UCI中新增字段的方式指示跳频参数。该新增字段的比特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跳频参数除了跳频范围之外,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建议的第一跳频次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申请多于两次的跳频次数以确保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时,可以拿到频率分集增益。
示例性的,通过在CSI或UCI中增加n比特字段来指示申请的1到2n次跳频次数。例如:2比特字段时,“00”表示不跳频(也可以理解为跳频次数为1),“01”表示跳频次数为2,“10”表示跳频次数为3,“11”表示跳频次数为4,n为大于0的正整数。
示例性的,通过在CSI或UCI中增加1比特来指示第一通信装置申请是否需要额外跳频次数。例如,“0”表示不需要额外跳频;“1”表示请求第二通信装置分配更多的跳频次数。
步骤202,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相应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二信息。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之后,基于该第一信息确定跳频参数。并基于该跳频参数确定第二信息,进而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其中,第二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确定跳频参数的方式与前述步骤201中的类似。例如,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映射关系与第一信息确定跳频参数。
可选地,在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的情况下,第二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跳频距离、第二跳频次数。
示例性的,若第一信息承载于消息Msg1中。第二通信装置基于Msg1中的接入参数确定跳频范围。示例1与示例4中,若接入参数为第一RO资源组。则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第一RO资源组对应的“0”,进而确定“0”表示跳频范围为第一种情况,即跳频范围为(0,15)。
示例性的,若第一信息承载于CSI或UCI的新增字段中,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该新增字段确定跳频参数。
第二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确定跳频参数之后,基于该跳频参数确定是否调度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信息承载于消息Msg2中PDSCH或PDCCH中跳频指示字段(Frequency hopping flag)中。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信息承载于以下至少一项信息的跳频指示字段(Frequency hopping flag)中:RRC、MAC CE、连接态的PDCCH中的DCI等。
例如,RRC指示某个波束内的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的几种跳频间隔、跳频次数列表。又例如,MAC CE激活半静态的跳频参数信息,可以对一类终端指示激活某个跳频参数组合;也可以对终端指示一段时间内采用的参数组合。再例如,DCI激活某个终端在某个时隙或某几个时隙采用的跳频参数组合。其中,该跳频参数组合是指以下至少两项:是否跳频、跳频距离、跳频次数等。
可选地,在第二信息承载于DCI中时,为了可以减少DCI的比特开销。可以使用联合指示的方式指示是否跳频。该种方式下,指示信息(即第二信息中用于指示是否跳频的信息)需要分步发送。第一通信装置逐段译码,进而获取该指示信息或跳频参数组合。
可选地,上述两种情况的跳频指示包含n比特,从而指示跳频次数为1到2n次。其中,1次表示不跳频。例如:n=2时,“00”表示不跳频(跳频次数为1),“01”表示跳频次数为2,“10”表示跳频次数为3,“11”表示跳频次数为4。
可选地,在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跳频距离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装置指示第二跳频距离的方式有多种。
第一种,由频率跳频字段(frequencyHoppingOffset)进行指示。
第二种,由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事先约定的另一映射关系表示。例如,通过NUL,hop的映射表来进行表征。
该种方式下,因NTN通信中为了提升链路预算保证覆盖,BWP的宽度及实际调度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个数都会小于地面网络。因此,在NTN通信中NUL,hop会分配更多的比特来指示在不同初始BWP规模时的跳频间隔,来保证跳频的间隔精度能够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例如,当第二通信装置分配的BWP(即)小于50PRB时,采用三个比特来进行表征,如表7所示。
表7
又例如,当第二通信装置分配的BWP(即)小于50PRB时,采用2个比特来进行表征,如表8所示。
表8
其中,上述表7与表8中的保留位(Reserved)表示未定的其他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表7与表8只是举例,取值与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第三种,通过高层参数(例如,frequencyHoppingOffsetLists)给出,针对NTN特性,该List长度需要进行拓展为大于等于4的列表。列表中可以包含更加细致的跳频间距。
第四种,通过高层参数(例如,frequencyHoppingOffsetListsDCI-0-2)给出,针对NTN特性,该List长度需要进行拓展为大于等于4的列表。列表中可以包含更加细致的跳频间距。
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第二信息之后。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执行跳频操作。则第二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不执行跳频操作。则第一通信装置不执行跳频操作。
可选地,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跳频距离,和/或第二跳频次数,则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信息指示的第二跳频距离和/或第二跳频次数执行跳频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跳频参数可以适用于上行通信,也可以应用于下行通信,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跳频。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的跳频参数是终端设备根据自身信道特性信息(例如,卫星仰角、散射体环境等)确定的。因此,可以提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跳频方案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跳频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利用频率分集增益,进而提升NTN通信的信号覆盖能力。另一方面,在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跳频距离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跳频距离精细化,在NTN通信有限的带宽内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频率分集增益,进而提升NTN通信的信号覆盖能力。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发送单元401,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接收单元402,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中各单元所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01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所期望的跳频参数。进而接收单元402接收第二通信装发送的第二信息。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的跳频参数是第一通信装置感知的。因此,第二信息的确定是基于第一通信装置侧的信息所确定,进而可以提升第二通信装置调度第一通信装置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发送单元502,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中各单元所执行的操作与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501通过接收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进而发送单元502通过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的方式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即第二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一通信装置才能感知到的跳频参数,并基于用于指示跳频参数的第一信息对第一通信装置进行跳频调度。进而提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跳频方案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器601以及通信端口602。进一步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03中的至少一个,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处理器601用于对第一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处理。
此外,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具体可以用于实现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即终端设备)所实现的其它步骤,并实现终端设备对应的技术效果,图6所示第一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均可以参考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通信装置具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装置(即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参考图7所示的结构。
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1以及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14。进一步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712、至少一个收发器713和一个或多个天线715。处理器711、存储器712、收发器713和网络接口71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天线715与收发器713相连。网络接口714用于使得通信装置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通信设备通信。例如网络接口714可以包括通信装置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S1接口,网络接口可以包括通信装置和其他通信装置(例如其他网络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网络接口,例如X2或者Xn接口。
处理器71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通信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7中的处理器711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存储器71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71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712可以和处理器7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71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711的驱动程序。
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为与处理器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或者为独立的存储元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收发器713可以用于支持通信装置与终端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713可以与天线715相连。收发器713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715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713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该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该处理器711,以便处理器7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713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7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715发送该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该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该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收发器也可以称为输入输出单元、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输入输出单元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输入输出单元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输入输出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通信装置具体可以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即网络设备)所实现的步骤,并实现网络设备对应的技术效果,图7所示通信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均可以参考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称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实现时)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上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0及的功能。可选的,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该网络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其中,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前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网络系统架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即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跳频范围、第一跳频距离、第一跳频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不执行跳频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跳频距离、第二跳频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跳频距离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部分带宽BWP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预设范围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设绝对值范围、相对预设范围、部分带宽BWP范围;所述相对预设范围用于表示两次第一信息之间的跳频参数差异,所述BWP范围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BWP表示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消息Msg1中,所述第二消息承载于消息Msg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接入序列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资源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或上行控制信息UCI中,所述第二信息承载于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中:无线资源控制RRC、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下行控制信息DCI。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NTN场景。
13.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14.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跳频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否执行跳频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跳频范围、第一跳频距离、第一跳频次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具体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不执行跳频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跳频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二跳频距离、第二跳频次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跳频距离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部分带宽BWP相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频参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与预设范围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设绝对值范围、相对预设范围、部分带宽BWP范围;所述相对预设范围用于表示两次第一信息之间的跳频参数差异,所述BWP范围为使用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配置的BWP表示的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消息Msg1中,所述第二消息承载于消息Msg2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接入序列组、随机接入信道时机RO资源组。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或上行控制信息UCI中,所述第二信息承载于以下至少一项信息中:无线资源控制RRC、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下行控制信息DCI。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非地面通信网络NTN场景。
25.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56395.7A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639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6395.7A CN117639880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6395.7A CN117639880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9880A true CN117639880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2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6395.7A Pending CN117639880A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98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1272A1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2087291B (zh) 更新传输配置指示tci信息的方法与通信装置
US20230209526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initial bandwidth part (bwp),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2011555A1 (zh) 用于确定上行传输参数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553009A (zh) 用于nr覆盖范围增强的技术
CN113347621A (zh) 一种用于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34931B (zh) 控制功率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21159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based transmission for sidelink
US2022039450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215597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28941A1 (en) Coverage enhancements in ntn
CN112584412B (zh)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3498136B (zh) 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63988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695125A (zh) 通信处理方法和通信处理装置
CN116458223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6057867A (zh) 上报直流载波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436253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31421A1 (en) Apparatus,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network element
WO202400059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24016302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030040A1 (ja) 端末および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077321A1 (zh)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4002312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and device
WO2022077346A1 (zh) 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