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5624A -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5624A
CN116965624A CN202210431012.4A CN202210431012A CN116965624A CN 116965624 A CN116965624 A CN 116965624A CN 202210431012 A CN202210431012 A CN 202210431012A CN 116965624 A CN116965624 A CN 116965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umbrella
fan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10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观正
谢佳航
李享福
何志强
肖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10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56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309 priority patent/WO20232027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5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5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3/00Stick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B
    • A45B2200/10Umbrellas; Sunshades
    • A45B2200/1009Umbrellas; Sunshade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 A45B2200/1036Umbrellas; Sunshade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with means for promoting air movement, e.g. ventilation holes, fans, ventilators, special shape for ventilation, su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其中,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还包括连接至伞杆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轮毂自风扇组件的进风往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增大设置;与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电机驱动多个扇叶转动时,风扇组件将气流从进风部导入到轮毂进行加压处理,进而通过出风部吹出。通过将出风装置连接至伞杆,使出风装置与便携式多功能伞一体设置,使用户可以同时享受伞的功能和出风装置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阳光的高温天气,遮阳伞具有阻挡阳光和紫外线的作用。然而,普通的遮阳伞无调节温度的功能,对于在户外行走使用这样的遮阳伞的用户来说,使用体验不佳。目前市场上设置风扇进行降温的伞的设计有很多方式,但基本都是简单将风扇固定在伞杆上向下出风,或者利用夹持固定结构将风扇固定在伞杆上。风扇与遮阳伞始终是两个产品,整体融合性差;并且扇叶容易受外侧的风扰动,出风不稳定,用户体验不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通过将出风装置连接至伞杆,使出风装置与便携式多功能伞一体设置,使用户可以同时享受伞的功能和出风装置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增大设置;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进行加压处理,进而通过所述出风部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外加压罩,所述外加压罩内形成有加压空间,所述多个扇叶远离所述轮毂的末端在转动时形成轨迹立体空间,所述加压空间的形状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的外加压罩的内轮廓线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外轮廓线之间的空间间隙为1毫米-3毫米;和/或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电机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机的通电导线嵌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开槽中;和/或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线性增大,或,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非线性增大且形成内凹的加压凹面;和/或所述风扇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扇组件之间依序串联设置,或,多个所述风扇组件之间并联设置,且并联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风扇组件的吹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18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导风结构,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并经所述导风结构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通过螺纹、万向球、卡扣或转轴连接,且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锁止结构与所述伸缩架锁止连接;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和锁止部,所述连接件用于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导风结构和/或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伞杆,以实现所述导风结构和所述伞杆的适配连接,所述锁止部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并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伸缩架和/或所述伞杆进行锁止连接;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在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被容纳的部分与所述导风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毫米-30毫米,以避免划伤所述导风结构,并确保经所述导风结构吹出的风能覆盖并风干所述伞布上表面、所述伞布内表面以及所述伸缩架和所述伞杆;或,所述导风结构与多个所述扇叶之间的切风距离为1毫米-3毫米,以避免紊流;或,所述导风结构形成有内凹弧面,以引导气流进行定向吹风;或,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风扇组件的所述电机的通电导线嵌设于其中一个导风叶的开槽中;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加压件与所述多个导风叶一体注塑成型;或,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加压件相连接;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风向调节装置,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手动和/或电动进行控制,以改变吹风方向;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风向调节装置,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手动和/或电动控制吹风方向,所述吹风方向与所述伞杆的主体之间的夹角为0°-120°;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所述出风部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调节吹风的温度和/或对伞进行烘干;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负离子装置,所述出风部吹出的风将由所述负离子装置释放的负离子送到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并经由所述出风部吹出;电池安装部,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出风部外;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偏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或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外壳的轴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外,所述安装壳体内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外的所述安装壳体的部分;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第二侧壳以及端部,所述进风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壳、所述第二侧壳和所述端部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开口;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超声工艺相连接;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并经由所述出风部吹出,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外壳;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基座和安装壳体,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和/或所述基座内,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基座和所述安装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外壳至少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基座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走线结构,所述出风部还包括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加压件外的多个导风叶,多个所述导风叶连接所述第一外壳,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轮毂和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导风结构和所述安装支架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走线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开槽、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叶的所述开槽、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槽和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外壳覆盖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槽和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槽,以隐藏穿过多个所述开槽的所述通电导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用于前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至所述伞杆的所述出风装置,使所述出风装置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一体设置,整体性强,从而使用户可以同时享受伞的功能和出风装置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第一实施例中伞体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第一实施例中伞体收纳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第二实施例中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第三实施例中伞体收纳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出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出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第四实施例中伞体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100及出风装置2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100的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3,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100包括伞体1和出风装置2,所述伞体1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11、伸缩架12和伞杆13,所述出风装置2连接至伞杆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2连接至伞杆13底部,所述出风装置2相当于伞柄,可供用户手持,使所述出风装置2与所述伞体1一体设置,整体性强。在此情形下,用户可以同时享受伞的功能和所述出风装置2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在使用伞的同时吹风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2也可以连接至伞杆13顶部;或者所述伞杆13为两段或多段式,所述出风装置2也可以连接于其中两段所述伞杆13中间。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2包括风扇组件21,以及与所述风扇组件21相连通的进风部24和出风部22。所述出风部22包括第一外壳221、导风结构222和锁止结构223,所述导风结构222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221内,所述锁止结构223设于所述导风结构222上并与所述伞杆13相连接。所述锁止结构223与所述伞杆13通过螺纹、万向球、卡扣或转轴连接,且在所述伞体1处于收纳状态时,即在所述伸缩架12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锁止结构223与所述伸缩架12或伞杆13锁止连接(参考图2和图6)。所述导风结构222包括加压件2221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加压件2221外表面的多个导风叶2222,多个所述导风叶2222连接所述加压件2221和所述第一外壳221,所述锁止结构223设于所述加压件2221内。本实施例通过所述出风部22的所述锁止结构223,实现所述出风装置2和所述伞体1的锁止连接,方便使用收纳和存放整理。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所述伞杆13自带有自适应的与伞骨或所述伸缩架12的锁紧机构,例如,过盈配合、嵌设于所述伞杆13内的凸起和弹簧等,则不需要设置所述锁止结构2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结构223包括连接件2231和锁止部2232,所述连接件2231用于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导风结构222和/或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伞杆13,以实现所述导风结构222和所述伞杆13的适配连接,所述锁止部2232与所述连接件2231可拆卸式连接,并在所述伸缩架12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所述锁止部2232与所述伸缩架12和/或所述伞杆13进行锁止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连接件2231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导风结构222和/或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伞杆13,例如,所述连接件2231的主体的多个侧面上,分别设置不同尺寸的卡扣、卡槽、螺柱、螺孔等连接机构,针对不同尺寸/形状的所述导风结构222和/或适配不同尺寸/形状的所述伞杆13时,翻转使用不同的侧面的连接机构即可,进一步而言,例如,所述连接件2231为柱体时,在一端可以采用第一尺寸的螺柱用于连接导风结构222、而另一端可以采用第二尺寸的螺孔用于连接所述伞杆13,具体可以根据现有市面上不同标准的伞杆13、螺接件进行标准化设置,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1包括电机213、轮毂211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211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212,所述轮毂211自所述风扇组件21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21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增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1为气流增压式风扇,当然,所述风扇组件21的类型不以此为限制。所述轮毂211呈径向增大设置,在所述电机213驱动所述多个扇叶212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21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24导入到所述轮毂211进行加压处理,进而通过所述出风部22吹出,具体地,所述风扇组件21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24导入并经所述导风结构222吹出,所述轮毂211加压处理后吹出的风力更加强劲。所述轮毂211自所述风扇组件21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21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线性增大,或,所述轮毂211自所述风扇组件21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21的出风的方向呈非线性增大且形成内凹的加压凹面。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现有技术和/或现有雨伞产品中,一般采用轴流风扇进行使用,但是,雨伞属于户外产品,外部空气复杂多变,空气流向千变万化,尤其是在走动使用过程中,多个维度的气流相互干扰,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常规的小型轴流风扇由于吹风风压小,易被外部气流干扰,体验不到吹风的效果,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吹风需求;而为了满足吹风需求,现有技术和产品采用大尺寸的悬挂式轴流风扇,例如在伞布11附近采用10厘米-20厘米半径的轴流扇叶,这种尺寸的扇叶容易刮伤用户、安全性能低,而且大型扇叶的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高、导致工作耗电高、进而导致续航能力低下,而且,这种大型扇叶难以折叠,或者折叠起来体积过大而不便携带。而作为明显对比,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气流增压式风扇进行吹风,通过对气流进行加压,吹出的风的凝聚效果明显,不易受外部气流的干扰,送风距离远,因此能够满足用户的真正使用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1为一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1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扇组件21之间依序串联设置,或,多个所述风扇组件21之间并联设置,且并联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风扇组件21的吹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180°。例如,多个所述风扇组件21之间依序串联设置时,其中一个可以设置在进风部24以实现进风加压并通过辅助进风而加大进风量,一个设置在出风部22而确保吹风时的风压不受出风装置2内部的结构摩擦力、风道内损等影响,保证吹风效果。例如,多个所述风扇组件21之间并联设置时,可以阵列式并列设置在出风部22、或者可以沿着伞杆13的轴向多个并排、或者可以仿照舞台灯的多角度不同方向吹风等,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21还包括安装支架215,所述安装支架215和所述加压件222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221、所述加压件2221、多个所述导风叶2222和所述安装支架215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也可以是这四者中的任意两者或多者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这四者单独成型后组装连接。所述轮毂211和所述电机213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15,所述第一外壳221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21外,遮蔽保护所述风扇组件21,使所述风扇组件21持续稳定出风。
可选的,所述导风结构222与多个所述扇叶212之间的切风距离为1毫米-3毫米,以避免紊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自多个所述扇叶212加压吹出的风存在惯性,仍可能整体按扇叶212的方向旋转,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导风结构222及时切断多个所述扇叶212吹出的风,进行引流和稳定加压,减少紊流确保吹风效果。
可选的,所述导风结构222形成有内凹弧面,以引导气流进行定向吹风。例如,在所述导风结构222的吹风风道面,根据多个扇叶212加压吹出的风的方向进行导风面设计,以避免多个所述导风叶2222吹出的风相互干涉,引导多个所述导风叶2222吹出的风相互推进而实现更好的加压吹风效果,例如,可以引导吹出的风旋转式直吹以降低风阻。
可选的,所述出风部22还包括风向调节装置(未图示),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手动和/或电动进行控制,以改变吹风方向。可选的,所述出风部22的吹风方向与所述伞杆13的主体之间的夹角为0°-120°。
可选的,所述出风部22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装置、负离子装置、加湿装置、空气净化装置、香薰装置、驱蚊装置和照明装置(未图示)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装置可以包括相邻设置的鳍片和温度调节片,所述温度调节片可以外置为所述出风装置2的壳体,以通过极性改变而实现冬暖夏凉的使用需求;例如,所述负离子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出风部22、所述进风部24或者所述进风部24和所述出风部22之间的风道中的任意位置;例如,所述加湿装置可以采用雾化加湿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将风扇安装在所述伸缩架12时,既不方便折叠收纳、在折叠时又无法再使用风扇吹风的情况的情况,采用本实施例的所述出风部22,如图1和图6所示,当所述伞体1为打开状态时,启动所述出风装置2,可以对用户进行吹风;当所述伞体1为收纳状态时,启动所述出风装置2,可以对伞体1进行吹风,从而加快所述伞体1的干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无论是否使用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100,都能使用该出风装置2进行吹风,增加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100还包括电池安装部23,所述电池安装部23包括第二外壳231、基座2322和安装壳体2321。所述第一外壳221、所述基座2322和所述安装壳体2321依次连接,所述风扇组件21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21内,所述第二外壳231罩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21、所述风扇组件21和安装壳体2321外,从而使结构外形更加美观。所述第二外壳231包括组装连接的第一侧壳2311、第二侧壳2312以及端部2313,其中,所述第一侧壳2311、所述第二侧壳2312和所述端部2313三者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超声工艺相连接,也可以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也可以通过螺钉相连接。当然,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使三者组装为一体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部24为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壳2311、所述第二侧壳2312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开口和形成于所述端部2313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开口。在所述第一侧壳2311、所述第二侧壳2312上设置所述进风部242,用户手持所述第一侧壳2311和所述第二侧壳2312时,所述风扇组件21转动吸风,可将用户手部的汗吸走,保证用户手部干燥清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而形成于所述端部2313的所述进风部241,可提供所述风扇组件21转动所需的足够风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安装部23还包括主控模块26,所述主控模块26与所述电机213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组件21。所述主控模块26至少包括相电性连接的电池261、电路板262、调节键263和接口264。其中,所述调节键263用于调控所述风扇组件21的开启、关闭、调速,调速模式可以是多档位之间调节,也可以是无极调速。所述接口26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对所述电池261充电,也可外接外部设备将所述电池261的电供给所述外部设备。所述安装壳体2321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偏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2321与所述第二外壳23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23211。所述调节键263和所述接口264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二外壳231的侧面,即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一侧壳2311或所述第二侧壳2312;所述调节键263和所述接口264也可以是向外显露于所述端部231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100还包括走线结构25,所述走线结构25包括依次连通的设于所述安装支架215的开槽251、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叶2222的所述开槽252、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21的所述开槽253和设于所述基座2322的所述开槽254。通电导线255穿过所述走线结构25,以连接所述风扇组件21的所述电机213和所述主控模块26的所述电路板262,所述第二外壳231覆盖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21的所述开槽253和设于所述基座2322的所述开槽254,以隐藏穿过多个所述开槽251/252/253/254的所述通电导线255。
如图7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10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安装壳体2321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外壳231的轴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2321与所述第二外壳23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23211,所述主控模块26设于所述安装空间23211,所述调节键263和所述接口264向外显露于所述端部2313。另外,所述第二外壳231的侧壳一体成型,所述进风部24为形成于所述第二外壳231的侧壳和/或形成于所述端部2313的开口。其他结构和性能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至图13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100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只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形成有容纳空间2211,在所述伞体1处于收纳状态时,即在所述伸缩架12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211,且,在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211时,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被容纳的部分与所述导风结构2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毫米-30毫米,以避免划伤所述导风结构222,并确保所述导风结构222吹出的风能覆盖并风干所述伞布11上表面、所述伞布11内表面以及所述伸缩架12和所述伞杆13。当然,应当理解,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外壳221延伸形成所述容纳空间2211。其他结构和性能与第二实施例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加压效果,所述导风结构222可以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2211,其只需要不与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被容纳的部分不相干涉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导风结构222的外部设置所述容纳空间2211,从所述导风结构222吹出的高压风可以通过所述容纳空间2211的风道作用实现二次的聚风加压,避免高压风过早发散,确保吹风效果;进一步而言,经由所述容纳空间2211吹出的二次高压风,通过附壁效应可以高速沿着所述伞杆13的外周往伞顶快速吹风,从而提升吹风距离;此外,由于用户使用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100时一般往后倾斜或者托在肩膀上使用,因此,所述出风装置2通过所述容纳空间2211的导向作用实现了手持风扇式的高压吹风效果;尤其是,由于用户使用伞时一般往后倾斜或者托在肩膀上使用,用户往前走动过程中,外部气流往用户吹来、即扑面而来,而所述出风装置2通过所述容纳空间2211的导向作用吹出的高压风与扑面而来的自然风合流一并吹向用户,促使两道风之间相互形成负压效应,实现风量倍增,而且两道风混合之后风速平稳气流均匀,比自然风更舒适。
如图14至图17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多功能伞100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安装壳体2321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外,所述安装壳体2321内形成安装空间23211,所述主控模块26设于所述安装空间23211,所述调节键263和所述接口264向外显露于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外的所述安装壳体2321(所述接口264位于位于所述调节键263的背面,从图16中,可以看到在所述安装壳体2321上对应所述接口264的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外的所述安装壳体2321还可作为用户手持的部位。所述第一外壳221、所述基座2322和所述安装壳体2321依次连接,所述风扇组件21设于所述基座2322内,所述第二外壳231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21、所述第一外壳221和所述基座23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安装壳体232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外,所述安装壳体232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调节键263和所述接口264向外显露于位于所述第二外壳231外的所述安装壳体2321的部分。
另外,所述风扇组件21还包括外加压罩214,所述外加压罩214内形成有加压空间,所述多个扇叶212远离所述轮毂211的末端在转动时形成轨迹立体空间,所述加压空间的形状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风扇组件21的外加压罩214的内轮廓线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外轮廓线之间的空间间隙为1毫米-3毫米,以对自所述进风部24导入的风进行充分加压,从而改善出风效果。另外,所述第二外壳221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21外,部分所述进风部24设于所述第二外壳221上,部分所述进风部24设于所述基座2322上,所述基座2322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外壳221上的所述进风部24设有开口,以使风顺畅地自所述进风部24导入至所述风扇组件21。通过设置所述外加压罩214,还可在有限的空间内间隔开所述风扇组件21和所述进风部24,协调所述进风部24的进风和所述风扇组件21的出风。当然,不设置所述外加压罩214同样不影响所述出风装置2的正常使用。其他结构和性能与第二实施例的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壳221或所述第二外壳231延伸超过所述导风结构222,从而形成所述容纳空间2211,所述容纳空间2211内设置有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所述出风部22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调节吹风的温度和/或对伞进行烘干。可选的,所述容纳空间2211也可以设置所述负离子装置,所述出风部22吹出的风将由所述负离子装置释放的负离子送到外部。可选的,所述容纳空间2211也可以设置所述加湿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香薰装置、所述驱蚊装置和所述照明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伸缩架12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211,且,在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211时,所述伸缩架12、所述伞杆13和/或所述伞布11被容纳的部分与所述导风结构2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毫米-30毫米,以避免划伤所述导风结构222,并确保经所述导风结构222吹出的风能覆盖并风干所述伞布11上表面、所述伞布11内表面以及所述伸缩架12和所述伞杆13。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增大设置;
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进行加压处理,进而通过所述出风部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外加压罩,所述外加压罩内形成有加压空间,所述多个扇叶远离所述轮毂的末端在转动时形成轨迹立体空间,所述加压空间的形状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形状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的外加压罩的内轮廓线与所述轨迹立体空间的外轮廓线之间的空间间隙为1毫米-3毫米;和/或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电机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接,所述电机的通电导线嵌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开槽中;和/或
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径向线性增大,或,所述轮毂自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往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的方向呈非线性增大且形成内凹的加压凹面;和/或
所述风扇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扇组件之间依序串联设置,或,多个所述风扇组件之间并联设置,且并联设置的任意两个所述风扇组件的吹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180°。
4.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
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导风结构,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并经所述导风结构吹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通过螺纹、万向球、卡扣或转轴连接,且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锁止结构与所述伸缩架锁止连接;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和锁止部,所述连接件用于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导风结构和/或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伞杆,以实现所述导风结构和所述伞杆的适配连接,所述锁止部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并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伸缩架和/或所述伞杆进行锁止连接;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和锁止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锁止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结构上并与所述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在所述伸缩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在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伸缩架、所述伞杆和/或所述伞布被容纳的部分与所述导风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毫米-30毫米,以避免划伤所述导风结构,并确保经所述导风结构吹出的风能覆盖并风干所述伞布上表面、所述伞布内表面以及所述伸缩架和所述伞杆;
或,所述导风结构与多个所述扇叶之间的切风距离为1毫米-3毫米,以避免紊流;
或,所述导风结构形成有内凹弧面,以引导气流进行定向吹风;
或,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风扇组件的所述电机的通电导线嵌设于其中一个导风叶的开槽中;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加压件与所述多个导风叶一体注塑成型;
或,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与所述加压件相连接的多个导风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加压件相连接;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风向调节装置,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手动和/或电动进行控制,以改变吹风方向;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风向调节装置,所述风向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手动和/或电动控制吹风方向,所述吹风方向与所述伞杆的主体之间的夹角为0°-120°;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所述出风部吹出的风经由所述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进行制冷或加热,以调节吹风的温度和/或对伞进行烘干;
或,所述出风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负离子装置,所述出风部吹出的风将由所述负离子装置释放的负离子送到外部。
6.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
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并经由所述出风部吹出;
电池安装部,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出风部外;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偏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或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外壳内,且对应所述第二外壳的轴心设置,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部;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和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外,所述安装壳体内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主控模块至少包括调节键和接口,所述调节键和所述接口向外显露于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外的所述安装壳体的部分;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第二侧壳以及端部,所述进风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壳、所述第二侧壳和所述端部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开口;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超声工艺相连接;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
或,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一侧壳和第二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和所述第二侧壳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接。
8.一种便携式多功能伞,包括相互配置连接的伞布、伸缩架和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多功能伞还包括连接至所述伞杆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电机、轮毂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轮毂的外表面的多个扇叶;
与所述风扇组件相连通的进风部和出风部,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多个扇叶转动时,所述风扇组件将气流从所述进风部导入到所述轮毂并经由所述出风部吹出,所述出风部包括第一外壳;
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二外壳、基座和安装壳体,所述风扇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内和/或所述基座内,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基座和所述安装壳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外壳至少罩设于所述风扇组件、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基座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线结构,所述出风部还包括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加压件以及间隔布置于所述加压件外的多个导风叶,多个所述导风叶连接所述第一外壳,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轮毂和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导风结构和所述安装支架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走线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开槽、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叶的所述开槽、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槽和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壳体内,通电导线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外壳覆盖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开槽和设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开槽,以隐藏穿过多个所述开槽的所述通电导线。
1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或用于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或用于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或用于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伞。
CN202210431012.4A 2022-04-22 2022-04-22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Pending CN116965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012.4A CN11696562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PCT/CN2023/100309 WO2023202728A1 (zh) 2022-04-22 2023-06-15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1012.4A CN11696562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5624A true CN116965624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1012.4A Pending CN116965624A (zh) 2022-04-22 2022-04-22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56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35786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06017195U (zh) 按扇体高度分段调节出风方位角的塔式风扇
US11873825B2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WO2017079993A1 (zh) 喷雾式便携小风扇
CN111838936B (zh) 一种吹风机
CN116965624A (zh)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出风装置
CN206753943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手持风扇
CN217658484U (zh) 便携式多功能伞及其手持部
CN216842288U (zh) 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WO2023202728A9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
CN210812446U (zh) 带吹风功能的筋膜枪
CN210219975U (zh) 一种分体式暖风加湿器
CN214632318U (zh) 一种高效脱毛仪
CN111387659A (zh) 自带电源的多功能吹风伞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54022A (zh) 一种多功能补光风扇加湿器
CN213066400U (zh) 一种多功能补光风扇加湿器
CN205714869U (zh) 一种多功能迷你电风扇
CN212139620U (zh) 自带电源的多功能吹风伞
CN211039166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吹风机
CN217658492U (zh) 便携式多功能伞
CN204889291U (zh) 带风扇的椅子
CN218127356U (zh) 一种斧式吹风机
CN212690407U (zh) 便携风扇
CN210832538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风扇
CN217152384U (zh) 挂脖调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