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6437A -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6437A
CN116956437A CN202311048731.9A CN202311048731A CN116956437A CN 116956437 A CN116956437 A CN 116956437A CN 202311048731 A CN202311048731 A CN 202311048731A CN 116956437 A CN116956437 A CN 116956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heating
water
floor
heating
desig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87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鹏
苏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hang Pin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hang Pi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hang Pin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hang Pi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87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6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6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4P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步骤S2、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步骤S3、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步骤S4、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步骤S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步骤S6、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本申请构建的地板采暖设计图完全满足设计规范,设计周期大幅度缩短,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辅助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以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以下简称“地板采暖”)是暖通设计师根据规范和设计经验,先人工设计出地板采暖的设计方案,再运用cad、Bim等制图软件绘制地暖管线的布置,并完成标注与相关的设计说明。
由设计人员自行设计并依托绘图软件构建地板采暖模型,依赖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设计过程复杂,效率低下,同时为了符合建筑要求,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限制,这些设计要求对设计人员构成了较大的记忆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将各种建筑要求预置在辅助设计数据库中,同时依托地板采暖计算及绘图工具,自动完成地暖供暖回路的设计,并自动绘制出合理合规的地板采暖管线布置图,自动计算出各种设计参数和完成设计标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S1、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步骤S2、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步骤S3、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步骤S4、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步骤S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步骤S6、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优选的是,步骤S2之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识别由设计人员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及属性设计模板以将功能空间安置在各楼层平面图后的所述功能空间的内边界及功能空间的类型;
步骤S22、确定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及由各功能空间组合形成的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
优选的是,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1、基于设计人员在各楼层平面图中选择的设计位置,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并基于设计人员的对所述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的内容填写,将填写内容的所述功能空间关联在所述设计位置处,以确定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和边界范围,其中所填写的设计内容至少包含所述功能空间所属的类型;
步骤S212、分别给定对各功能空间的包括但不限于围护墙体、上下楼板、梁、柱或柱网、门窗的至少包含厚度属性的属性设计模板,以确定各功能空间的内表面边界。
优选的是,步骤S211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各楼层平面图中,自动预置或者接收用户预置的轴网或辅助线,基于设计人员对所述轴网或辅助线的点选或框选形成所选择的设计位置。
优选的是,步骤S2中,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为80-130m2
优选的是,步骤S3进一步包括:
步骤S31、提供能够放置分集水器的预设的功能空间选择提示;
步骤S32、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形成分集水器具体安装位置属性设置控件;
步骤S33、根据具体安装位置属性将所述分集水器安置在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指定位置。
优选的是,步骤S4中,划分地暖分区包括:
步骤S41、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多个功能空间进行组合,以形成若干个地暖分区;
步骤S42、基于设计人员的对各功能空间的点选及对地暖分区边界的修正,调整各地暖分区的范围。
优选的是,步骤S5进一步包括:
步骤S51、按照预设的每组连接管线的宽度,从公共管井出发,按照组数沿公共走廊的中线,构建第一组连接管线,用于分别并联式到达每户户门中心,所述组数对应于公共管井覆盖的户型数量,每组连接管线包括供水管及回水管;
步骤S52、构建每户户门中心与每户分集水器之间的第二组连接管线;
步骤S53、按照预设的每组主路由管线的宽度及总的主路由宽度,从分集水器出发,沿着公共区域的中线,构建第三组连接管线,用于并联式分别到达各个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
优选的是,步骤S6中,所述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包括回折式、直列式或者双直列式。
优选的是,步骤S6之后,进一步包括:输出各连接管线及地暖管路的技术指标,包括长度、宽度、间距等尺寸数据,从而形成最终的地板采暖设计图。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装置,主要包括:
户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分集水器个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分集水器预置模块,用于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地暖分区划分模块,用于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辅助管路铺设模块,用于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地暖分区管路铺设模块,用于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
本申请构建的地板采暖设计图完全满足设计规范,设计周期大幅度缩短,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分集水器安置示意图。
图3为地暖分区示意图。
图4为主路由布置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管线及第二连接管线布置示意图。
图6为回折式管线样式示意图。
图7为直列式管线样式示意图。
图8为双直列式管线样式示意图。
图9为地板采暖设计图标注示意图。
图10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终端或服务器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S1、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首选需要说明的是,人类建造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为人们应用的物理空间,一般每一种建筑空间(室内空间通常叫“房间”)都会有一种或多种功能,称之为功能空间。住宅建筑主要有:卧室、起居室、玄关(户内门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卫生间前室、走廊、储藏室、公共走廊、公共门厅、电梯厅、楼梯间等功能空间。公共建筑主要有:公共门厅、公共走廊、电梯厅、电梯、楼梯间、消防前室、卫生间、办公室、会议室、客房、餐厅、厨房、停车库等各式各样的功能空间。
不同的功能空间往往成组布置,一起完成一类或几类功能,称之为功能分区。一个或几个功能分区也会成组布置,形成更高一级的功能分区。依据建筑复杂程度和层次结构往往分为多个层级设定功能分区。一级功能分区为最高,包含若干个二级功能分区;每个二级功能分区包含若干个三级功能分区,以此类推。最低一层功能分区只包含若干功能空间。以住宅为例:最低级功能空间是每个房间;上一级的功能分区是卧室、起居室、玄关(户内门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房间组成的每个户型;再上一级的功能分区是多个户型组成的单元;不同单元组成了每个楼栋。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选择”通常是指设计人员在软件提供的具有设计图纸的屏幕上点选或框选,例如在地板采暖设计图上点选一个位置,由于地暖铺通常以户型为单位,因此,系统将自动选取包含点选位置的户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采暖通常是指通过对建筑物及防寒取暖装置的设计,使建筑物在需要采暖的季节室内获得适当的温度。一般的采暖方式分为散热器采暖和地板采暖,热源分为电热源、水热源。本申请以低温热水为热媒的辐射供暖系统为例,对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进行辅助设计。依据暖通设计规范《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JGJ142-2012》,热水辐射供暖系统分为两类: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和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暖。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简称为地板采暖。
步骤S2、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这里先对分集水器进行说明,分集水器包括分水器和集水器,依据暖通设计规范《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JGJ142-2012》,分水器是用于连接集中供暖供冷系统的供水管和各加热供冷管分支环路的配水装置,集水器是用于连接集中供暖供冷系统的回水管和各加热供冷管分支环路的汇水装置。暖板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在分水器、集水器和供暖板分水、集水装置之间,起中间输配作用的管道称为输配管,也可以称为地板采暖供回水回路管或者地板采暖回路。
在步骤S2中,系统根据设计人员选择的户型能够自动计算户型使用面积,其依托于整个系统对该户型的辅助设计,在辅助设计过程中,该户型的各个功能空间被设计人员不断安置在设计图纸的指定位置上,从而在系统中能够存储各个功能空间的详尽数据,进而为该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提供计算依据。
例如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之前进一步包括:步骤S21、识别由设计人员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及属性设计模板以将功能空间安置在各楼层平面图后的所述功能空间的内边界及功能空间的类型;步骤S22、确定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及由各功能空间组合形成的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1进一步包括:步骤S211、基于设计人员在各楼层平面图中框选的设计位置,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并基于设计人员的对所述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的内容填写,将填写内容的所述功能空间关联在所述设计位置处,以确定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和边界范围,其中所填写的设计内容至少包含所述功能空间所属的类型;步骤S212、分别给定对各功能空间的包括但不限于围护墙体、上下楼板、梁、柱或柱网、门窗的至少包含厚度属性的属性设计模板,以确定各功能空间的内表面边界。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211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各楼层平面图中,自动预置或者接收用户预置的轴网或辅助线,基于设计人员对所述轴网或辅助线的点选或框选形成所选择的设计位置。
在步骤S211中,首先针对各楼层平面图进行设计,以引导设计人员安置功能需求表中各个功能空间,设定好轴网或辅助线后,依据功能需求表的要求,在数据模板中选择每种功能空间的房间类型,并定义好房间名称。利用轴网或辅助线,点选轴网或辅助线中间空的位置,可以精确定位每种功能空间的范围与位置。该步骤通过智能化建筑设计软件的形式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其可以基于CAD、BIM等基础程序的智能化建筑设计软件的研发,例如在现有的CAD设计软件中,通过点中间图形,可以自动搜索空白区域作为范围边界,选择合适的边界后,弹出房间设计选项,对房间名称进行命名后,该房间名称对应的功能空间边界即被确定。之后在步骤S212中,还需要对安置完成的功能空间添加边界结构,包括围护墙体、上下楼板、柱或柱网等结构,当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增加门窗、梁等其它结构的设计。该步骤之所以增加边界结构,是为了确定功能空间的内边界,具体的,可以在围护墙体、上下楼板、柱或柱网的属性设计模板中增加这些边界结构的尺寸属性,具体过程与安置功能空间类似,不同的是,由于步骤S211的操作,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功能空间边界,只需要在功能空间边界上预置边界结构属性即可,结合步骤S211确定的功能空间的边界,最终能够确定各功能空间的内边界。
有了各功能空间的内表面边界,以及对应功能空间的类型,整个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即可被计算获得。
步骤S2进一步包括根据户型使用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为80-130m2。进一步的,可以将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设置为120m2
通常来说,地板采暖一般由分集水器和地板采暖回路组成。分集水器的任意一路供水和回水管道称为地暖采暖回路。一个分集水器可以最多不超过8个地板采暖回路(一般实际设计中不超过6个),同时,每个地板采暖回路的长度要求不能差距过大,不同的地板采暖回路之间差距不大于10米为宜,且每个回路长度控制在90m以内为宜。除此之外,地板采暖管线间距一般在200mm-250mm之间,宜为250mm。地板采暖管线距墙100mm-200mm,宜为200mm。地板采暖管线不允许交叉重叠。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测评(以下以地板采暖管线间距250mm为例),发现每个地暖分区的面积在不超过28m2时,对应的地暖采暖回路的长度不超过90m。不同的地暖分区面积差在小于5m2时,对应的地暖采暖回路长度差在10m以内。因此,只要合理的设定每一户内的地暖分区,控制好每个地暖分区的面积和不同地暖分区之间的面积差,就能够控制好每个地暖采暖回路的总长度和不同地暖采暖回路之间的长度差。结合上述尺寸限制条件,最终确定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为120m2
当选择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为120m2时,如果该户型的使用面积在120㎡以下,则布置一个分集水器(最多6个地板采暖回路)。如果该户型的使用面积在121㎡至240㎡之间布置两个分集水器(最多12个地板采暖回路),以此类推。
步骤S3、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该步骤中,系统根据设计人员指定的分集水器安装位置,自动在设计图纸的对应位置生成分集水器图标。具体的,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3进一步包括:步骤S31、提供能够放置分集水器的预设的功能空间选择提示;步骤S32、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形成分集水器具体安装位置属性设置控件;步骤S33、根据具体安装位置属性将所述分集水器安置在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指定位置。
在步骤S31中,分集水器放置的房间一般在入口门厅、厨房、餐厅等位置,系统给出安置提示,由设计人员选择具体的位置,然后在步骤S32中,弹出集水器具体安装位置属性设置控件,由设计人员选择分集水器放置的墙体位置并输入高度。系统在步骤S33中将自动生成分集水器,并按要求定位于指定墙体的相应位置处,如图2所示,图2中,分集水器100被安装在厨房的某墙体上。
步骤S4、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如之前对地暖分区的尺寸限制的描述,按照不大于28平米的原则,可以由系统自动将选定户型分割为多个地暖分区,也可以根据设计人员选配指定的功能空间组成各个地暖分区,还可以是系统与设计人员以交互的方式共同构建地暖分区。
以系统与设计人员以交互的方式共同构建地暖分区为例,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划分地暖分区包括:步骤S41、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多个功能空间进行组合,以形成若干个地暖分区;步骤S42、基于设计人员的对各功能空间的点选及对地暖分区边界的修正,调整各地暖分区的范围。
该实施例中,首先系统给出分区提示,例如图3所示,A1户型面积95平米,提示设置4个分区,同时提供建议分区面积取值为18.75平米至23.75平米,之后,设计人员逐一布置每个地暖分区位置和范围。布置方法为点选每个分区所要布置的功能空间(房间)范围或名称,系统自动会将这些功能空间(房间)合并成一个地暖分区,同时,系统会标出每个地暖分区的面积,供设计师判断是否合乎设计要求。在布置每个地暖分区时留下一定的公共区域,预留将来布置从分集水器至每个地暖分区接入点的主路由管线的位置。最后,运用修边界工具可以对面积不合要求的地暖分区修正范围,从而达到每个地暖分区的面积比较均衡的要求(不同地暖分区之间的面积差一般不超过5平米),同时每个地暖分区面积不能高于28平米,以免地暖管长度超过90m。
步骤S4中,进一步包括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地板采暖回路包含每个功能空间以及穿过功能房间的管线,以下把穿过功能房间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称为公共区域的主路由。图4中,主路由200连接在各个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300上,在该步骤中,点选每个主路由接入的房间会自动找到该房间入口设定为接入点,或基于设计人员点选的地暖分区墙上的某一点,系统自动将其作为主路由的接入点。
步骤S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户外的公共管井将管路接入户内的分集水器上,以及自分集水器将管路接入到各个地暖分区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5进一步包括:
步骤S51、按照预设的每组连接管线的宽度,从公共管井出发,按照组数沿公共走廊的中线,构建第一连接管线,用于分别并联式到达每户户门中心,所述组数对应于公共管井覆盖的户型数量,每组连接管线包括供水管及回水管。
地暖分区布置完成后,形成连接公共管井至每户户门的第一连接管线。由于每组连线由两根管线组成,预设的每组连接管线的总宽度210mm至240mm。先计算好一共要连接的组数(即每个单元的户型数),然后从公共管井(水暖井或暖井)出发,并联式延伸到达每户户门中心,第一连接管线400布置方式如图5所示。
步骤S52、构建每户户门中心与每户分集水器之间的第二连接管线。
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管线500可以由系统自动构建,从每户户门出发,连接到达该户的分集水器100。
步骤S53、按照预设的每组主路由管线的宽度及总的主路由宽度,从分集水器出发,沿着公共区域的中线,构建第三连接管线,用于并联式分别到达各个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
如图4所示,根据分集水器100的位置及各主路由接入点300的位置,系统自动生成主路由200,每组主路由总宽度210mm至240mm,按照最多6组核算总宽度1260mm至1440mm。从分集水器出发,沿着公共区域的中线,并联式分别到达各个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同时要避让第二连接管线。
步骤S6、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所述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包括回折式、直列式或者双直列式。
不同的房间采用不同的形式。以住宅为例:起居室、卧室等较大的房间依据功能设定为“回折式”;卫生间、厨房、储藏室、餐厅等房间内部面积较小,依据功能设定为“直列式”。图6给出了回折式管线样式示意图,图7给出了直列式管线样式示意图。图8给出了双直列式管线样式示意图。
不同类型的功能空间依据上述原则采用不同的地暖布置方式,分别布置好房间内部的地暖管线。每个地暖分区内的房间通过门口或接入点,从靠近主路由方向向远离主路由方向一一连接,从而完成了每个地暖分区的所有地暖管线布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S6之后,进一步包括:输出各连接管线及地暖管路的技术指标,包括长度、宽度、间距等尺寸数据,从而形成最终的地板采暖设计图。
如图9所示,在地板采暖设计图标注各个地暖风的管线长度及间距参数。
本申请构建的地板采暖设计图完全满足设计规范,设计周期大幅度缩短,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方法对应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装置,主要包括:
户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分集水器个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分集水器预置模块,用于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地暖分区划分模块,用于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辅助管路铺设模块,用于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地暖分区管路铺设模块,用于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按上述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本申请的运行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设置在移动机器人芯片上,也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移动机器人远程连接的计算机设备上,当其安装在远程计算机设备时,参考图10,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的计算机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计算机设备4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403中,还存储有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401、ROM402以及RAM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4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4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4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409。通信部分4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4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405。可拆卸介质4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4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4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4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4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或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模块或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或单元本身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步骤S2、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步骤S3、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步骤S4、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步骤S5、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步骤S6、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之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识别由设计人员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及属性设计模板以将功能空间安置在各楼层平面图后的所述功能空间的内边界及功能空间的类型;
步骤S22、确定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及由各功能空间组合形成的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1、基于设计人员在各楼层平面图中选择的设计位置,调取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并基于设计人员的对所述功能空间设定对话框的内容填写,将填写内容的所述功能空间关联在所述设计位置处,以确定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和边界范围,其中所填写的设计内容至少包含所述功能空间所属的类型;
步骤S212、分别给定对各功能空间的包括但不限于围护墙体、上下楼板、梁、柱或柱网、门窗的至少包含厚度属性的属性设计模板,以确定各功能空间的内表面边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1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各楼层平面图中,自动预置或者接收用户预置的轴网或辅助线,基于设计人员对所述轴网或辅助线的点选或框选形成所选择的设计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为80-130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进一步包括:
步骤S31、提供能够放置分集水器的预设的功能空间选择提示;
步骤S32、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形成分集水器具体安装位置属性设置控件;
步骤S33、根据具体安装位置属性将所述分集水器安置在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指定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划分地暖分区包括:
步骤S41、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多个功能空间进行组合,以形成若干个地暖分区;
步骤S42、基于设计人员的对各功能空间的点选及对地暖分区边界的修正,调整各地暖分区的范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进一步包括:
步骤S51、按照预设的每组连接管线的宽度,从公共管井出发,按照组数沿公共走廊的中线,构建第一组连接管线,用于分别并联式到达每户户门中心,所述组数对应于公共管井覆盖的户型数量,每组连接管线包括供水管及回水管;
步骤S52、构建每户户门中心与每户分集水器之间的第二组连接管线;
步骤S53、按照预设的每组主路由管线的宽度及总的主路由宽度,从分集水器出发,沿着公共区域的中线,构建第三组连接管线,用于并联式分别到达各个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包括回折式、直列式或者双直列式。
10.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户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设计人员选择的需要布置地暖采暖的户型,所述户型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空间组成;
分集水器个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户型的户型使用面积及预设的每个集水器覆盖面积确定分集水器的个数;
分集水器预置模块,用于根据设计人员选取的位置在设计图纸上预置分集水器;
地暖分区划分模块,用于按照设计人员选取的功能空间的组合或者基于预设的地暖分区大小将所述户型的划分为若干个地暖分区,确定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所述主路由是指布置在公共区域的用于连接各地暖分区与分集水器的地板采暖供回水管路;
辅助管路铺设模块,用于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各地暖分区的主路由接入点,以及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分集水器与公共管井;
地暖分区管路铺设模块,用于基于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的类型,按照预设的不同功能空间类型所对应的地暖管路布置样式对各地暖分区内各功能空间进行地暖管路铺设。
CN202311048731.9A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956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8731.9A CN11695643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8731.9A CN11695643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6437A true CN116956437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8731.9A Pending CN116956437A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643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7620B2 (en) Smart plans
CN108228986B (zh) 地铁车站三维建筑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KR102059904B1 (ko) 건물 평면도 제공장치 및 방법
CN112883476B (zh) 建筑空间的布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084780B2 (ja) 自動cad設計システム、自動cad設計方法および自動cad設計プログラム
Ochoa et al. Decision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pert system applied in an adaptable energy retrofit façade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US20240143858A1 (en) Arran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nvironment adjustment device
Diao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optimal design aid system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CN112651065B (zh) 一种基于bim的室内家装管线布局方法
US20210350042A1 (en) Design platform for architectural modularity in multifamily residenti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lexandrou et al. Heritage-BIM for energy simulation: a data exchange method for improved interoperability
CN116956437A (zh) 一种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987634A (zh)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地下室综合管廊路由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11177837B (zh) 基于三维建筑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455553B (zh) 机电系统辅助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JP5254691B2 (ja) 建物情報提供装置、建物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iang et al. Realization of rule-based automated design for HVAC duct layout
Tkeshelashvili BIM to BEM: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workflow from Archicad to Energy Evaluation
Feifer et al. NZEB and active house: A case stud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Northern Italy
Johnson et al. Experiment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Slavkovic et al. A parametric approach to defining archetypes for an integrated material stocks and flows analysis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built stocks
Shahidi Evaluating the Relation of BIM and 3D City Models for Energy Demand Assessment
CN116956438A (zh) 一种建筑屋顶及地面参数化的辅助设计方法及装置
Tkeshelashvili BIM to BEM
CN116956436A (zh) 一种基于建筑辅助设计的建筑面积及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