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4534A -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4534A
CN116954534A CN202210400220.8A CN202210400220A CN116954534A CN 116954534 A CN116954534 A CN 116954534A CN 202210400220 A CN202210400220 A CN 202210400220A CN 116954534 A CN116954534 A CN 116954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vehicle
page
parameters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0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海峰
龙水平
孙瑞
郜文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02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45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4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可以缓解晕车症状,同时不影响屏幕上原本显示的内容。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第一页面;获取运动参数,运动参数为加速度和/或角速率;若运动参数满足第一条件,根据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根据运动参数调整目标参数,控制目标对象动态显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驾乘车辆时浏览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的场景中。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的可移动空间,例如,人们可以在乘坐的汽车中浏览电子屏幕、临时办公等。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颠簸、启动次数多、用户浏览电子屏幕等都可能会使用户易于产生晕车现象(“晕动病”),会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晕车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汽车启动、加减速和刹车时,耳朵的内耳前庭器感受到了速度变化,而眼睛看车内物体并没有运动,例如,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图片或视频等画面并没有运动,造成内耳和大脑信息不同步,进而出现头晕。
为了减轻驾乘时眩晕感,目前在车辆出现加减速或颠簸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屏幕、灯条或声音提醒司机或乘客不要阅读。此时,如果用户仍然继续浏览屏幕上的画面,那么由浏览屏幕引起的晕车症状将无法缓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可以缓解晕车症状,同时不影响屏幕上原本显示的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第一页面;获取运动参数,所述运动参数为加速度和/或角速率;若所述运动参数满足第一条件,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根据所述运动参数调整所述目标参数,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动态显示。其中,目标对象可以为下文中的运动图像、运动人偶或车辆三维动画。作为一种示例,在移动场景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口,以通过该渲染窗口显示运动图像或动画等目标对象。并且,随着加减速、转弯,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加速度或者角速率控制运动图像或动画等的动态显示。例如,在车辆加速过程中随着加速度的数值幅值的增大目标对象缩小,模拟远离用户的效果。在车辆减速过程中随着加速度幅值的增大而目标对象放大,模拟靠近用户的效果。如此,可以减轻视觉与内耳前庭对速度感知不匹配而产生的眩晕,同时可以不影响屏幕上原本显示的内容,使得用户可以正常查看屏幕上显内容。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颜色参数、形状参数、尺寸参数、位置参数、数量、透明度、指示动态效果的动态参数、指示移动速度和方向的移动参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横竖屏状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位置参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对象为预设图像,或者为根据所述页面中的内容生成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页面进行截屏操作得到第一图像;获取所述第一图像的颜色参数,作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将所述第一图像的颜色参数作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预设图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颜色参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包括:将所述目标对象的颜色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所述目标参数叠加显示所述目标对象。例如,颜色参数可以包括背景色、主题色和辅助色。将所述目标对象的颜色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可以为将目标对象的背景色、主题色和辅助色依次调整为所述第一页面的背景色、主题色和辅助色。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所述第一页面进行截屏操作得到第一图像之后,还包括:截取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区域中的图像内容,得到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二图像作为所述目标对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对象为三维动画。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运动参数中还包括:方向信息、位置信息、路网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运动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的运动参数,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车辆获取的运动参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运动参数调整所述目标参数,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动态显示之后,还包括:若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取消显示所述目标对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条件为获取的加速度的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运动参数中包括加速度,所述目标对象的尺寸参数是根据所述加速度调整的。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随着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屏幕上的视线焦点的变化,所述第一页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平移的距离确定的,所述第一页面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页面的旋转角度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旋转角度相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运动参数之前,还包括:与所述车辆建立通信连接;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亮屏状态;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为预设姿态;获取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速度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得到,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车辆获取的;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速度信息满足第三条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当所述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B-图1D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图1E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F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目标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图4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图5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运动图像将沿着坐标轴旋转的示意图;
图5B和图5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颜色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7所示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启防晕车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显示的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显示的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显示车辆三维动画相关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人眼与电子设备的相对位姿变换示意图;
图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可穿戴设备3交互确定视线焦点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位姿变化示意图;
图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位姿变化引起的页面变化的示意图;
图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或非自动驾驶的场景中。具体可以应用于车辆行驶中用户浏览屏幕上显示的内容的场景中。
然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用户浏览屏幕可能产生晕车症状。而晕车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车辆启动、加减速和刹车时,用户内耳前庭器和视觉对于速度的感知不匹配,另一方面在于车辆颠簸带来的视线焦点剧烈变化。
为解决晕车问题,本申请在用户乘车时使用电子设备的场景中,在车辆开始行驶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口,以通过该渲染窗口显示运动图像或动画等对象。并且,随着车辆的加减速、转弯,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车辆对应的加速度或者角速率等惯性参数,控制运动图像或动画等的动态效果动态变化。例如,在车辆加速过程中随着加速度的数值幅值的增大运动图像缩小,模拟远离用户的效果。在车辆减速过程中随着加速度幅值的增大而运动图像放大,模拟靠近用户的效果。类似的,在左转弯过程中随着角速率的增大运动图像向左弯曲,在右转弯过程中随着角速率的增大运动图像向右弯曲。从而,用户的内耳前庭感受到车辆的速度变化的同时,用户的眼睛也感受到了动态显示的运动图像或动画和车辆同步的速度变化。如此,可以减轻视觉与内耳前庭对速度感知不匹配而产生的眩晕,同时可以不影响屏幕上原本显示的内容,使得用户可以正常查看屏幕上显内容。另外,本申请还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或现有基于结构光的深度相机等技术进行视线追踪确定眼睛在屏幕上的视线焦点,通过对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进行移动,使得用户的视线焦点下的内容不变。从而,实现人眼与屏幕间的视线焦点相对稳定,以解决颠簸或晃动时视线焦点变化带来的眩晕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涉及的屏幕可以是车辆的显示设备的屏幕,也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可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其中,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架上,相当于与车辆固定连接,或者电子设备可以由用户手持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头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等)、小型计算机等等。该电子设备优选为便携式个人移动终端,以便乘坐于车辆内的用户通过该便携式个人移动终端查看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本申请的车辆可以为轿车、卡车、摩托车、公共汽车、船、飞机、直升飞机、割草机、娱乐车、游乐场车辆、施工设备、电车、高尔夫球车、火车、和手推车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特别的限定。
参照图1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车辆1 行驶过程中,用户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以理解的是,图1A所示的场景仅以车辆1为轿车,电子设备2为手机为例示出,但对本申请提供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不造成限定。
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1B所示,为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在用户乘坐车辆1浏览电子设备2的场景中,车辆1停车未启动或者加速度较小或匀速行驶时如图1B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正常的页面21a(记为初始页面)。在车辆1开启防晕车功能并且加速度较大时,如图1B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1b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水波纹效果的运动图像。具体地,图1B示出屏幕的两侧长边边沿分别叠加了一个矩形的渲染窗体显示一个水波纹效果的运动图像,另外这两部分运动图像与屏幕上当前页面21b的色彩统一相互协调,且均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会遮挡正常页面上的内容。即实现了针对屏幕正常显示的页面进行自适应渲染。此外,这两部分动态的运动图像可以随着车辆1的启停、加减速等动态显示,使得人眼看到的屏幕上的内容随着车辆1的运动动态变化,例如随着车辆1加速运动图像的尺寸增大,随着车辆1转弯运动图像沿着转弯反向弯曲为弧形等。以缓解或消除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屏幕的晕车症状,同时不影响屏幕上正常显示的页面中的内容。
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1C所示,为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如图1C所示,在用户乘坐车辆1浏览电子设备2的场景中,车辆1停车未启动或者匀速行驶或者加速度较小时如图1C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正常的页面23a(记为初始页面)。在车辆1开启防晕车功能并且加速度较大时,如图1C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3b上叠加显示运动人偶23c等。其中,该运动人偶可以随着车辆1的启停、加减速等动态运动,使得人眼看到的屏幕上的运动人偶23c的运动随着车辆1的运动动态变化,以缓解或消除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屏幕的晕车症状。
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1D所示,为车辆在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在用户乘坐车辆1浏览电子设备2的场景中,车辆1停车未启动或者匀速行驶时如图1D 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正常的页面24a(记为初始页面)。在车辆1开启防晕车功能并且加速度较大时,如图1D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4b上叠加显示车辆三维(3Dimensions,)动画24c。其中,该车辆三维动画24c可以随着车辆1的启停、加减速以及转弯等动态显示,使得人眼看到的屏幕上的车辆三维动画24c的运动随着车辆1的运动动态变化,以缓解或消除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屏幕的晕车症状。
另外,参照图1E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移动显示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用户佩戴头戴式的可穿戴设备3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场景仅以车辆1为汽车,电子设备2为手机,可穿戴设备3为智能眼镜为例示出,但对本申请提供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不造成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3还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缩写为 VR),VR头盔等等设备。其中,该可穿戴设备3可以用于确定用户的视觉焦点,并与电子设备2交互,使得电子设备2确定用户的视线焦点下显示的内容。
另外,基于图1A或图1E所示的场景,参照图1F所示,为车辆行驶过程出现颠簸的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的内容的示意图。如图1F所示,在用户乘坐车辆1浏览电子设备2的场景中,车辆1行驶过车中出现颠簸之前如图1F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正常的页面25a(记为初始页面),此时该页面25a上用户的视线焦点P0所在的内容为文字框12的中心。在车辆1行驶并出现颠簸时用户的视线焦点发生较大的变化,电子设备2进行视线追踪,或者电子设备2与可穿戴设备3交互进行视线追踪,以确定出视线焦点变化为如图1F上方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的页面25b上的视线焦点P1,显然视线焦点下的内容不再是图像12。那么,电子设备2通过执行视线追踪确定视线焦点的变化,移动屏幕上显示的页面25c,使得原本的视线焦点P0所在的文字框12移动至图1F右侧显示的页面25c中的视线焦点P1的下方。从而,使得用户的视线焦点与屏幕上显示的内容相对稳定,以缓解或消除由车辆1颠簸等因素引起的视线焦点剧烈变化导致的晕车症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驾乘时浏览屏幕的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2可以不显示图1F上方的页面25b,而是在车辆1颠簸时直接显示图1F右侧示出的页面25c,以保持用户的视线焦点下的内容稳定不变。
实施例一
以下基于图1A示出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参照2 所示,为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2,该电子设备2为乘坐在车辆1中的用户手持的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开启防晕车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手动操作开启防晕车功能,或者基于车辆1是否开始行驶以及用户是否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等智能的自动开启防晕车功能,避免盲目开启防晕车功能导致的计算资源浪费。
其中,电子设备2手动开启或自动开启防晕车功能的具体方式将在下文中图7示出的 S201a至201d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开启防晕车功能的时机可以在用户坐车之前或在用户坐车时,本申请对此不限定。
S202:获取加速度和角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获取电子设备2的加速度和角速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获取车辆1的加速度和加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中设置有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unit, IMU),IMU中包括加速度计,用于检测电子设备2的加速度从而得到电子设备2的速度和位置;陀螺仪,用于检测电子设备2的角速率。另外,电子设备2中还设置有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的定位芯片等器件,该定位芯片用于检测电子设备2的位置信息,如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信息,从而根据该位置信息修正电子设备2的速度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的速度和位置可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移动场景中,例如是否处于行驶的车辆1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场景中,电子设备2的加速度和角速率通常可以表征车辆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中设置的IMU中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分别用于检测车辆 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另外,车辆1中还设置有定位芯片,用于检测车辆1的位置信息;磁力计,用于测试磁场强度和方向得到方向信息(或称航向信息)。类似的,车辆1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用于修正车辆1的速度和位置,另外方向信息可以用于修正车辆1的角速率。进而,电子设备2可以与车辆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如通过特定的应用程序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或者通过蓝牙功能建立的无线通信连接,以基于该无线通信将车辆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传输给电子设备2,使得电子设备2获取得到车辆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
S203:判断加速度和/或角速率是否超过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记为第一条件)。如果是,表示车辆1处于行驶状态并且正在加速、速度较高,通常说明车辆1正在道路上行驶,则进入S204。可以理解的是,实际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不会是完全平整等因素,因此车辆1通常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变速运动。如果否,说明车辆1未行驶或者行驶较慢且速度较低不需进行防晕车措施,则回到S202。
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包括一个与加速度对应的阈值和一个与角速率对应的阈值。进而,电子设备2可以判断当前获取的加速度是否超过对应的阈值,或者,判断当前获取的角速率是否超过对应的阈值,或者同时执行两者。另外,本申请对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固定在车辆1中的支架上,通常认为电子设备2的加速度和加速率与车辆1是完全一致的。若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2,在浏览电子设备2的时候可以认为姿态基本不变,虽无法保持绝对稳定,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滤波算法对手微小抖动或者车辆1的颠簸等信息进行过滤。即电子设备2可以对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率的数据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较为准确的数据。从而,使得获取得到的加速度和角速率能准确反映电子设备 2的运动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反映出车辆1的启停、转弯等行驶状态。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1加减速或者颠簸时,例如电子设备2在S20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还可以采用语音形式或者文字提示信息的形式,提醒用户看窗外或者调整坐姿等,以缓解或消除用户的晕车感受。
S204:判断获取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其中,第二条件表示电子设备2出现较大的晃动,相应的电子设备2所在的车辆1出现颠簸或起伏大。如果是,说明车辆1颠簸或者起伏(即晃动起伏)大,则进入S205,以缓解或消除该场景下用户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时由于视线焦点剧烈变化而引起的晕车症状。
如果否,说明车辆1未颠簸或者起伏小,则进入S206,以缓解或消除该场景下用户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由于内耳前庭与视觉对速度感受不一致而引起的晕车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加速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和/或角速率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另外,与加速度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与角速率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也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条件包括:从多个加速度值中筛选出超出预设标准值范围的异常值;若异常值的数量与加速度值的数量的比值超过预设的阈值,则表示车辆发生了颠簸或起伏较大。其中,该标准值范围、该预设的阈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S205以及S206之前,电子设备2正常显示页面内容,不影响用户在移动场景下正常浏览页面内容。
S205:调整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使得屏幕上在人眼的视线焦点下的内容不变。从而,解决移动场景中颠簸或晃动时人眼视觉焦点变化带来的眩晕感的。
具体的,可以采用视线追踪技术对用户的视线焦点进行追踪或补偿电子设备2的位姿变化,以确定人眼在屏幕上的视线焦点。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1颠簸或起伏大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会发生较大换晃动,电子设备2也可以不执行上述S205进行视线追踪等步骤,而是可以在页面上叠加显示动态变化的运动图像。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1颠簸或起伏大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执行上述S205 进行视线追踪以缓解晕车症状的同时,还可以在页面上叠加显示动态变化的运动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在S205执行完成之后,可以结束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
其中,对于S205中涉及的采用视线追踪技术对用户的视线焦点进行追踪或补偿电子设备2的位姿变化的过程将在下文的S205a-S205c中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在屏幕当前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来显示动态的运动图像,使得运动图像的动态显示效果随着获取的加速度或角速率而动态变化。从而,从而缓解或消除由于内耳前庭与视觉对速度感受不一致而引起的晕车症状。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在车辆1起伏较小或未颠簸,电子设备2晃动较小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执行下述S206和S207在屏幕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运动图像。
S206:确定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动图像可以为用户设置的或者默认设置的。例如,电子设备2 的设置应用可以提供防晕车功能的设置界面,该设置界面中可以包括运动图像相关的设置选项,用于支持用户通过相应的设置选项选择出运动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动态显示的运动图像中包括多个图像,即为多张图像组成的图像序列。作为一种示例,动态显示的运动图像可以是对单张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图像序列。
具体的,运动图像包括可以为以下任一项。
(1)多个预设图像中的图像。
(2)图库应用中用户自定义的图像。
作为一种示例,上述方式(1)和(2)中提供的运动图像可以是水波纹图像、光影图像、树影图像等,后续运动图像的动态显示可以模拟自然景象的效果,但不限于此。
(3)根据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的当前页面中的内容生成的图像。
其中,上述运动图像可以是当前页面中的一部分图像,或者,是基于当前页面中的一部分图像生成的与当前页面的相协调的图像。例如,运动图像可以是对当前页面图片的边沿部分的图像(如屏幕长边(或称宽边)边沿的一块矩形区域内容的图像,记为目标区域)进行模糊处理后的图像,但不限于此。
另外,上述运动图像可以为根据当前页面中的颜色参数实时生成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的图像序列。例如,可以按照当前页面中的背景色或主题色或辅助色生成一张纯色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图像序列,该图像序列作为为上述动态显示的运动图像。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中,将单张图像处理为一组图像序列的方法,可以为对单张图像的数据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矩阵变换得到多张图像组成的图像序列,该预设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做限定。
上述目标参数为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显示运动图像的相关参数,而运动图像是承载在渲染窗体中显示的,那么目标参数也可以描述为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
上述目标参数中的参数可以为用户自定义的,或者默认设置的。例如,电子设备2的设置应用中提供的防晕车功能的设置界面中可以提供设置动态参数的选项,用于支持用户设定目标参数,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参数可以包括渲染窗体的颜色参数、形状、尺寸、位置、数量、透明度,动态参数,移动参数等,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参数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参数。
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电子设备2相应运动,进而电子设备2可以相应调整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全部或部分参数,如调整运动图像的渲染窗体的颜色、形状、尺寸、透明度等,以对运动图像进行放大、缩小、移位、变形等操作。从而,使得运动图像的动态效果随着车辆1的行驶而变化。
以下对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说明。
1、颜色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颜色可以为预设颜色。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2当前显示的页面的颜色确定,使得渲染窗体与当前页面的色彩统一,相互协调。进而,随着电子设备2显示页面的颜色发生变化,渲染窗体的颜色自适应变化。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1B所示的场景,图1B右侧示出运动图像11对应的渲染窗体与页面色彩统一,均为灰色系的色彩。
具体地,对于渲染窗体的颜色参数的确定过程将在下文中S2072以及S2072a至S2072e 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2、形状(形状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1开始启动时,渲染窗体的形状为预设形状。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变化,渲染窗体的形状随之变化。
例如,上述预设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弧形、月牙形等,但不限于此。作为一种示例,图1B右侧示出运动图像11对应的渲染窗体的形状为矩形。进而,车辆1转弯时,渲染窗体的形状由矩形调整为弧形。
3、数量
渲染窗体的数量可以为预设数量一个或多个,即同一时刻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一个或多个渲染窗体。作为一种示例,多个渲染窗体的颜色参数可以相同,但不限定。参照图1B 所示的场景,图1B右侧示出的运动图像11的数量为2个。
4、位置(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位置可以为预设位置。
例如,在车辆1开始启动时,渲染窗体的位置为预设位置。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行驶状态变化以及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变化,渲染窗体的位置随之变化。
例如,预设位置可以为电子设备2的两侧长边(宽边)的边沿区域中的位置,或者两侧短边(窄边)的边沿区域中的位置,但不限于此。又如,预设位置还可以为电子设备1的屏幕边缘的环形区域中的位置等。作为一种示例,渲染窗体的位置可以指渲染窗体中心点的位置,而渲染窗体的中心点可以与上述边沿区域或者环形区域的中心点重合,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示例,渲染窗体的位置可以根据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以及渲染窗体的数量相关。例如,电子设备2为竖屏状态时,渲染窗体的位置为屏幕的两侧长边的边沿区域中的一侧或两侧中的位置;电子设备2为横屏状态时,渲染窗体的位置为屏幕的两侧短边的边沿区域中的一侧或两侧中的位置。例如,图1B右侧中的电子设备2处于竖屏模式,两个渲染窗体的位置分别在屏幕的一侧长边的边沿区域内。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位置是基于渲染窗体的几何中心点变化的,例如矩形的渲染窗体的位置基于该矩形的中心点进行平移或旋转等移动,但不限于此。例如,渲染窗体的位置还可以基于渲染窗体的边缘点等其他位置点变化,如矩形的渲染窗体的位置可以基于该矩形的一个顶点移动。
5、尺寸(尺寸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尺寸可以为预设尺寸。
例如,在车辆1开始启动时,渲染窗体的尺寸为预设尺寸。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渲染窗体的尺寸随之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图1B示出的任一侧的运动图像11所在的渲染窗体的尺寸为预设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尺寸是基于渲染窗体的中心点变化的,例如矩形的渲染窗体的尺寸基于该矩形的中心点放大或者缩小,但不限于此。例如,渲染窗体的尺寸还可以基于渲染窗体的边缘点等其他位置点变化,如矩形的渲染窗体的尺寸可以基于该矩形的一个顶点放大或缩小。
6、透明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透明度可以预设透明度。
例如,在车辆1开始启动时,渲染窗体的透明度为预设透明度。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渲染窗体的透明度随之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基于RGBA(red,green,blue,alpha)色彩空间模型,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调节运动图像的Alpha(阿尔法)通道,来调节运动图像的透明度。其中,在RGBA色彩空间模型中,R为红色(Red),G为绿色(Green),B为蓝色(Blue),A为透明度(Alpha 通道对应的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在屏幕显示的内容上叠加渲染窗体以一定透明度显示运动图像时,该运动图像通常不会完全遮挡原始内容,即不会影响原始内容的正常显示,用户仍可以看清该初始内容。
7、动态参数
作为一种示例,动态参数用于指示运动图像的动态效果,如水波纹、树影等动态效果,还可以用于指示运动图像动态变化的帧率,但不限于此。例如,车辆1开始启动时,渲染窗体的动态参数指示水波纹这一预设动态效果,以及运动图像的帧率为预设帧率。随着车辆1 启停、加减速、转弯等行驶过程中速度、加速度、加速率等参数的变化渲染窗体的动态参数随之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动态参数可以用于对原始的单帧运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动态变化的多帧运动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动态变化的运动图像的不同帧图像可以是在原始的单帧图像上按照动态参数指示的不同动态效果渲染得到的图像。例如,在动态参数指示的动态效果为水波纹的情况下,动态变化的运动图像中的不同帧的图像渲染为不同形态的水波纹。另外,动态参数中还可以包括运动图像的帧率,表示运动图像动态变化的快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执行S206,例如,每隔10毫秒(ms)执行一次S206,但不限于此。作为一种示例,执行S206的预设周期可以根据电子设备2显示的页面内容的类型而定。例如,视频内容对应的周期较大,而网页内容对应的周期较小。
S207:按照目标参数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运动图像,并根据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率以及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调整目标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执行S207,例如,每隔10毫秒(ms)执行一次S207,但预设周期的具体取值不限于此。
具体的,S207中调整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的过程将在下文中图3示出的S2071至 S2073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1的行驶的过程中,随这电子设备2的运动以及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运动图像的目标参数随之同步变化,从而营造出人眼看到的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与车辆1的运动情况一致的场景。使得用户感受到的速度变化与内耳前庭感受到的速度变化趋于一致,可以有效缓解用户晕车的感受。另外,电子设备2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以一定透明度显示运动图像时,该运动图像通常不会完全遮挡页面上的原始内容,即不会影响原始内容的正常显示,用户仍可以看清该初始内容,有利于提升在移动场景下用户查看屏幕的体验。
另外,在电子设备开始显示运动图像之后,如果加速度不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即加速度不符合第一条件,将取消显示运动图像。
上述S201至S207的执行顺序只是一种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执行顺序,还可以拆分或合并部分步骤,还可以删减一些步骤,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205可以删除,或者上述S206和S207可以删除,即采用一种方式缓解用户在移动场景中浏览屏幕的晕车症状。
接下来参照图3示出的方法,对上述S207中运动图像的目标参数随着车辆1的行驶的变化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S207a至S207c,执行主体仍为电子设备2。
S207a:根据屏幕状态,确定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1B所示,电子设备2可以判断出屏幕状态为竖屏状态,并确定出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位置为屏幕的两侧长边边沿(即与竖屏状态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数量可以为预设数量,如2个。
类似的,电子设备2可以判断出屏幕状态为横屏状态,并确定出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位置为屏幕的两侧短边边沿(即与横屏状态对应的预设位置),数量为2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随着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的变化,电子设备2 可以实时调整渲染窗体的位置和数量。例如,在t1时刻之前电子设备2的屏幕状态为竖屏状态,如图1B所示为电子设备2显示的页面和渲染窗体,在t1时刻用户旋转电子设备2,电子设备2页面和渲染窗体在横屏状态下显示,主要是调整了渲染窗体的位置,以尽量避免运动图像的显示影响当前页面上的内容的正常显示。
S207b:根据当前的页面的颜色参数,确定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颜色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显示的当前页面的颜色参数,可以为当前页面的页面图片的颜色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电子设备2显示的页面内容的变化,导致页面的颜色发生变化时,可以自适应地调节渲染窗体的颜色参数,使得页面上叠加显示的渲染窗体的颜色自适应变化。
具体地,渲染窗体的渲染参数的确定过程将在下文中的S2072a至S2072e中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7c:根据加速度或角速率调整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其他参数,如尺寸(或称尺寸参数)、透明度、形状(或称形状参数)、位置(或称位置参数)、动态参数中的至少一项,使得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随着电子设备2的运动而动态变化,即使得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随着车辆1的运动而动态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周期性检测电子设备2的状态,当电子设备2中的加速度计检测的各轴向加速度的矢量和约为重力加速度(g)的时候,若电子设备2中的加速度计的各轴加速度在多个周期检测中变化不大,说明用户在手持电子设备2或将电子设备2固定在车辆1中,则在电子设备2加减速时可以得到电子设备2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即得到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首先,在车辆1启动之后,电子设备2确定出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率从0逐渐增大,直至加速度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确定出目标参数中的参数为预设移动参数、预设尺寸,预设形状,预设动态参数,预设透明度和预设位置。然后,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电子设备2确定出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和角速率的变化情况,并据此对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中的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车辆1匀速行驶,即电子设备2匀速运动,那么电子设备2可以调整目标参数中的透明度,使得渲染窗体中的图像完全透明而对用户不可见;隐藏运动图像;或者,取消显示运动图像。其中,车辆1匀速行驶时,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为0,通常用户出现晕车的可能性较低。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如3分钟)内为趋向于0的较小数值,也可以认为电子设备2所处的车辆1为匀速行驶的状态。其中,该较小数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对此不做具体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时,电子设备2可以调整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尺寸由大变小,模拟远离用户的效果。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减速时,电子设备2可以调整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尺寸由小变大,模拟靠近用户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尺寸随着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设定当前采样点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为ai,设置预设加速度为as,尺寸比例系数的调整公式可以为X=1-ai/as。即运动图像调整后的尺寸M1=调整前的尺寸M0×尺寸比例系数X。
其中,当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时,ai为正值,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ai的幅值越大,则按照尺寸比例公式调整后的运动图像的尺寸越小。作为一种示例,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的过程中ai的幅值由大变小直至为0,从而尺寸比例系数X由小变大直至为1,进而运动图像的尺寸先缩小再逐渐放大变为正常尺寸(即预设尺寸)。
当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减速时,ai为负值,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ai的幅值越大,按照尺寸比例公式调整后的运动图像的尺寸越大。作为一种示例,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 减速的过程中ai的幅值也是从由大变小直至为0,从而尺寸比例系数X由大变小直至为1,进而运动图像的尺寸先放大再逐渐缩小变为正常尺寸(即预设尺寸)。
其中,as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动态变化的多帧运动图像,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 加减速时,电子设备2通过加速度计检测到的加速度随之变化,电子设备2可以将运动图像的当前帧与前一帧按照预设权重混合,模拟加减速形成的残影视觉效果。其中,该预设权重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不做具体限制。
作为一种示例,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4A所示,为车辆加速的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前如图4A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6a的叠加渲染窗体显示两个运动图像11。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时如图4A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在页面26b中调整渲染窗体中的两个运动图像11的尺寸变小,模拟远离用户的效果,使得人眼与内耳前庭对速度的感知趋于一致。
作为另一种示例,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4B所示,为车辆减速的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减速前如图4B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7a的叠加渲染窗体显示两个运动图像11。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减速时如图4B 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调整页面27b上的渲染窗体中的两个运动图像11的尺寸变大,模拟靠近用户的效果,使得人眼与内耳前庭对速度的感知趋于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转弯的时候,电子设备2可以调整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形状模拟转弯的效果,通过将渲染窗口转化为弧形,并通过运动图像的前后帧的混合,模拟向某方向旋转的效果。作为一种示例,运动图像可以基于电子设备2的屏幕的中心点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之后的运动图像可能存在部分图像超出屏幕的显示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窗体的形状的变化程度还与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相关,例如矩形的渲染窗体变换为弧形弯曲方向与获取的加速度方向相关,而渲染窗体弯曲的角度与获取的角速率相关。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水平放置或者垂直放置将影响运动图像的渲染窗体旋转的方向。例如,如图5A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处于横屏状态且水平放置时运动图像将沿着坐标轴的Z轴旋转,如图5A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与竖屏状态且垂直放置时运动图像将沿着坐标轴的X轴旋转,该坐标轴可以为基于电子设备2的几何中心设定的坐标轴。
作为一种示例,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5B所示,为车辆左转弯的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左转弯前如图5B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8a的叠加渲染窗体显示形状为矩形的两个运动图像11,且屏幕处于竖屏状态垂直放置。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左转弯时如图5B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在页面28b上调整两个运动图像11绕X轴旋转使得形状由矩形变为向右弯曲的弧形,模拟车辆1向左转弯的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基于图1A所示的场景,参照图5C所示,为车辆右转弯的移动场景下电子设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右转弯前如图5C左侧所示电子设备2的屏幕显示的页面29a的叠加渲染窗体显示形状为矩形的两个运动图像11,且屏幕处于竖屏状态垂直放置。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右转弯时如图5C右侧所示电子设备2在页面29b上调整两个运动图像11绕X轴旋转使得形状由矩形变为向左弯曲的弧形,模拟车辆1向右转弯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渲染窗体的形状随着电子设备2获取的角速率的变换而变化。例如,设定当前采样点检测得到的电子设备获取的角速率为bi,设置预设角速率为bs,弧形的曲率调整公式可以为X=1-bi/bs。其中,bs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定,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针对动态变化的多帧运动图像,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转弯时,电子设备2获取的角速率发生变化,电子设备2可以将运动图像的当前帧与前一帧按照另一预设权重混合得到混合后的当前帧,并显示混合后的当前帧,模拟加减速形成的残影视觉效果。其中,该预设权重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定,不做具体限制。例如,上述预设权重指的是将当前帧的权重为90%而上一帧的权重为10%,在当前帧的一边叠加上一帧的图像内容。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速且转弯时,电子设备2可以同时调整渲染窗体的尺寸和形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述转弯和加减速相关的调整渲染窗体的示例,对此不再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减速时,电子设备2还以调整渲染窗体的透明度,使得运动图像随着车辆1速度的透明度变低(即更加不透明),随着车辆1速度的透明度变高(即更加透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加减速时,电子设备2还以调整渲染窗体的动态参数,使得运动图像随着车辆1加速度的幅值变大而动效变快(如帧率增大),随着车辆1加速度的幅值变小而动效变慢(如帧率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渲染窗体的目标参数随着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率的变化的方式仅为一种示例,还可以采用其他可实现的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接下来,参照图6示出的方法,对本申请中的S207b中生成自适应的目标参数中的颜色参数的过程进行描述,执行主体仍为电子设备2,该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7b1至S207b5:
S207b1:获取屏幕当前显示的页面图片。
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2可以对当前屏幕显示的页面进行截屏操作,以获取当前显示的页面图片。
S207b2:提取页面图片中的背景色。
其中,背景色为页面图片中占用面积大的颜色,背景色一般为黑白灰的无色相色彩。
可以理解的是,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是有色相的属性,相应的黑白灰无色相的属性。例如,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2可以采用数学统计、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algorithm,K-Means)、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方法提取背景色,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对页面图片像素点的RGB值进行聚类,将出现数量最多的类别作为背景色。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选取聚类中心点的值为背景色的数值,该数值为 RGB值。可以理解的是,RGB值指的是RGB色彩模式中的颜色数值,包括对红(R)、绿(G)、蓝 (B)三个颜色通道的数值。
S207b3:提取页面图片中的主题色。
其中,主题色比背景色所占比例小,即主题色为页面图片中除了背景色之外占用面积最大的颜色。
若背景色有色相,则背景色可以等效为主题色,即电子设备2将背景色确定为主题色。
若背景色无色相,则电子设备2可以对当前页面图片采用中位切分法、色彩建模法、聚类等方法获取主题色的RGB格式的(红(red),绿(green),蓝(blue))的RGB值。
S207b4:提取页面图片中的辅助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页面图片中的各个像素的个数按照从多到少排序,将出现次数小于主题色的像素点的颜色作为辅助色。可以理解的是,辅助色为页面图片中除了背景色和主题色之外占用面积最大的颜色。以上述页面为网页为例,辅助色的视觉重要性和体积次于主体色和背景色,常常用于陪衬出题色,使主体色增加突出。在网页中通常是较小的元素,如按钮、图标等。
S207b5:对页面图片的背景色、主题色和辅助色中的至少一项进行调整,以生成渲染窗体的颜色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运动图像为预设图像或者用户自定义的图像或者当前页面的页面图片中截取的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将运动图像中的背景色替换为当前页面的背景色,将运动图像的主题色替换为当前页面中的主题色,并将运动图像的辅助色替换为当前页面中的辅助色。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运动图像为根据当前页面中页面图像中的颜色参数中的背景色、主题色、辅助色中的任一项生成的纯色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页面图片的背景色与主题色不同时,电子设备2将页面图片的背景色的颜色参数由RGB格式的RGB值转化为HSV(Hue,H),饱和度(Saturation,S),明度(Value,V))格式的HSV值,调整亮度及明度生成渲染窗体的背景色,从而将运动图像背景色替换为该背景色。例如,将页面图片的明度和亮度提高预设的数值得到的HSV值,作为渲染窗体的背景色或主题色的HSV值,即得到渲染窗体中的运动图像的背景色的HSV值调整为该HSV值。另外,电子设备2可以调整页面图片的主题色的饱和度,使得渲染窗体的主题色与页面图片的主题色是同一色系,界面色彩更加统一。作为一种示例,同一色系的两个颜色的饱和度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该预设差值的取值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页面图片的背景色与主题色相同时,电子设备2可以将页面图片的主题色的颜色参数由RGB值转化为HSV值,调整亮度及明度生成渲染窗体的背景色和主题色,即渲染窗体的主题色和背景色相同。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还可以对当前页面图片中的辅助色,调整亮度、明度或饱和度,生成渲染窗体的辅助色,使得页面的辅助色和渲染窗体的辅助色为同一色系,使得渲染窗体与当前页面的色彩更加统一。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2可以更新屏幕上显示的页面时,电子设备2可以重新执行上述步骤S207b1至S207b5,来更新运动图像的颜色参数,实现根据页面自适应显示运动图像。
接下来,主要对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1中自动开启防晕车功能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7所示,为一种开启防晕车功能的方法流程图,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2,包括如下步骤S201a至S201e,即上述S201包括S201a至S201e:
S201a:查询电子设备2的状态。
例如,电子设备2的状态可以包括屏幕状态、姿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中保存用于标识屏幕状态的标志位。例如,第一标志位取值为1表示电子设备2的处于亮屏状态,取值为0表示电子设备2处于灭屏状态。另外,电子设备2的姿态可以通过电子设备2的旋转角度表示。
S201b:判断屏幕状态是否为亮屏状态。如果是则进入S201c;如果否则进入S201e不开启防晕车功能。
通常电子设备2处于亮屏状态表示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如正在浏览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上车之后,电子设备2自动或手动与车辆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时,电子设备2可以开始执行S201b,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防晕车功能。
S201c:判断电子设备2的姿态是否为预设姿态。如果是则进入S201d,如果否则进入S201e 不开启防晕车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当用户坐在车位上后,手持电子设备2并进行浏览时,一段时间内电子设备2的姿态比较固定(即预设姿态),此时电子设备2的俯仰角、横滚角都在一定范围(记为预设角度范围)内。那么S201c中判断出旋转角度处于预设角范围,说明电子设备2在一段时间内姿态比较固定,通常认为用户处于浏览屏幕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陀螺仪或加速度计等器件检测电子设备2的旋转角度,该旋转角度可以包括俯仰角和/或滚动角。其中,在上述旋转角度包括俯仰角和滚动角,上述预设角度范围包括与一个与俯仰角对应的角度范围和一个与滚动角对应的角度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角度范围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选取。
S201d:根据电子设备2的位置和速度,判断是否处于乘车状态(即判断位置和速度是否满足第三条件)。如果是则进入S201d,如果否则进入S201e不开启防晕车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采用GPS技术的定位芯片检测电子设备2所处的位置和速度。通常,电子设备2在短时间内位置变化较大、且速度变化较大,说明用户处于驾车状态,即车辆1处于行驶状态。示例性的,电子设备2判断出连续一段时间(如3分钟)内电子设备2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速度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速度阈值(即第三条件),表示用户处于驾车状态;反之,则表示用户不处于驾车状态。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2可以与车辆1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当电子设备2检测到电子设备2与车辆1所在的位置相同时,可以判断电子设备2的位置变化以及速度变化,进而判断电子设备2是否处于乘车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坐上车时,电子设备2可以自动或手动与车辆1建立连接。电子设备2可以获取车辆1的速度和位置,根据车辆1中的GPS芯片来获取车辆1的速度和位置。从而,电子设备2根据获取的速度和位置判断车辆1是否处于行驶状态,进而判断出手持电子设备2的用户是否处于乘车状态。示例性的,根据车辆1的位置和速度判断车辆1是否处于行驶状态的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对电子设备2检测的位置和速度的判断方法,但不限定。
S201e:自动开启防晕车功能。
S201f:保持关闭防晕车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开启防晕车功能之后,可以开始执行上述移动显示方法,以缓解或消除用户的晕车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在开启防晕车功能时,可以通过显示弹窗消息或语音等方式提示用户当前已经开启防晕车功能,例如,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的弹窗中显示开启提醒信息81,如“已为您开启防晕车功能,保证您的驾乘体验”等。该弹窗消息81显示预设时长(如2秒)之后可以自动取消显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2自动开启防晕车功能之前,支持用户手动开启防晕车功能。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2可以在设置应用中提供防晕车功能的设置选项,或者在桌面上提供防晕车功能的应用图标,用户支持用户手动开启防晕车功能。例如,在用户上车之前或上车时可以通过该设置选项手动开启防晕车功能。
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还可以引导用户手动开启防晕车功能。例如,在用户上车之后,电子设备2与车辆1建立连接时,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弹窗消息或者语音等方式,提示用户是否选择开启防晕车功能,以减缓或消除晕车症状。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2显示的开启晕车功能的提示界面。例如,该界面中包括选择开启提醒信息91,如“检测到您进入车内,是否开启防晕车”,以及开启按钮92和取消按钮 93。在用户点击开启按钮92确定开启后,电子设备2可以开启防晕车功能。当然,在用户点击取消按钮93后,电子设备2将不会开启防晕车功能。
实施例二
以下基于图1A示出的应用场景,参照10所示,示出了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示出的实施例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图10示出的实施例是将图2中的 S205替换为S1005a和S1005b。而S1005a和S1005b分别与图2所示的S206和S207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显示的运动图像替换为运动人偶等三维动画。此时,电子设备2在车辆1加减速以及颠簸起伏较大时,可通过显示动态的运动人偶使得人眼感知速度的变化。具体地,图10示出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仍为电子设备2,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01 至S1007。
通常车辆1颠簸越强或起伏较越大说明越不适合用户浏览屏幕。因此,在车辆1起伏较小时可以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两侧边沿显示运动图像,尽量降低对电子设备正常显示的页面内容的影响。而本申请提供的运动人偶不限定在屏幕边沿显示,可以显示在屏幕中央等位置,那么对电子设备2上的页面内容的正常显示影响更大,如更多的遮挡了正常显示的内容。因此,在车辆1起伏较大不适合用户浏览屏幕上正常显示的内容时,可以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运动人偶,来增加防晕车的趣味性。
S1001:开启防晕车功能。
S1002:获取加速度和角速率,以判断电子设备2随车辆1的运动状态。
S1003:判断获取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是否超过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进入 S1004,如果否则回到S1002。
S1004:判断获取的加速度和/或加速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如果是则进入S1005a,如果否则进入S1006。
其中,第二条件表示电子设备2出现较大的晃动,相应的电子设备2所在的车辆1出现颠簸或起伏大。
上述S1001至S1004的具体描述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1至S204分别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相应的,在S1004判断为是时将进入S1005a,判断为否时将进入S1006。
S1005a:确定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
类似的,对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描述可以参照对上文的S206中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S1005a中的运动人偶还可以替换为任意三维动画,例如足球、小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动人偶可以是多帧图像构成的动画。例如,参照图1C所示,运动人偶可以为滑雪的人偶,运动人偶的动画为滑雪的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可以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运动人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可以参照上述S206中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即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可以包括颜色参数、形状、数量、位置、尺寸、透明度、动态参数。
作为一种示例,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行驶而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颜色参数、形状、数量、透明度、动态参数可以保持不变,均为运动人偶对象的预设的参数,保证运动人偶显示的效果,但不限定。在其他示例中,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这些参数也可以随着电子设备2获取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而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在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行驶而运动的过程中,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位置和尺寸可以随着车辆1的加速度/或角速率而变化。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不仅包括上述示例,还可以包括移动参数,该移动参数可以包括加速度和角速率等。作为一种示例,运动人偶的移动指的以运动人偶的中心点为基准带动整个运动人偶移动,但不限于此。其中,运动人偶的移动方式可以包括平移和旋转等。
例如,在车辆1启动并且加速度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时,渲染窗体的移动参数为预设移动参数,其中移动参数中的加速度和角速率均为0,表示车辆1当前还未启动或者加速度较小。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渲染窗体的动态参数随之变化。
S1005b:按照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运动人偶,并根据获取的加速度和角速率调整目标参数。
类似的,对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的调整构成可以参照对上文的S207中对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的调整过程的相关描述,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还可以调整对与运动人偶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移动参数。
例如,移动参数中的加速度为获取的加速度a1乘以预设系数c1得到的,两者方向一致。移动参数中的角速率为车辆1对应的角速率b1乘以预设系数c2得到。其中,预设系数c1 和预设系数c2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电子设备2显示运动人偶时,乘车人就会看着运动人偶。另外,电子设备2的屏幕一般尺寸较小,乘车人只要看着屏幕,即使不盯着运动人偶也会感受到运动人偶的速度变化。
如此,电子设备2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而运动时,运动人偶的显示效果动态变化,可以体现出运动人偶加减速、转弯和颠簸等动效。使得人眼在屏幕上感受到速度变化,该速度变化与内耳前庭也感受到了车辆1的变化同步,有利于减缓或消除用户在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屏幕时的晕车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动人偶是可拖动的,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拖动运动人偶随意移动,以提升趣味性而有利于缓解用户的晕车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动人偶可以关联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应用。例如,用户可以对屏幕上显示的运动人偶进行长按操作,触发电子设备2将当前显示的页面切换至该运动人偶对应的AR界面。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当前车内的实景以及运动人偶,并且运动人偶根据车辆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进行动态显示,以缓解或消除用户的晕车症状。
S1006和S1007,其中,S1006和S1007的具体描述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6和S207 分别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S1001至S1007的执行顺序只是一种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执行顺序,还可以拆分或合并部分步骤,还可以删减一些步骤,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005a和S1005b可以删除,或者上述S1006和S1007可以删除,即采用一种方式缓解用户在移动场景中浏览屏幕的晕车症状。
实施例三
以下基于图1A示出的应用场景,参照11所示,示出了一种移动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1示出的实施例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图11示出的实施例是将图2中的 S205替换为S1105a和S1105b,另外S206和S207这两个步骤替换为S21106这一个步骤。而 S1105a和S1105b分别与图2所示的S206和S207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显示的运动图像替换为车辆三维动画。此时,电子设备2在车辆1加减速以及颠簸起伏较大时,可通过显示车辆三维动画使得人眼感知速度的变化。具体地,图11示出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仍为电子设备2,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1:开启防晕车功能。
S1102:获取加速度和角速率,以判断电子设备2随这车辆1运动的运动状态。
S1103:判断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是否超过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进入S1004,如果否则回到S1102。
上述S1101至S1103的具体描述与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1至S203分别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1104:判断获取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其中,第二条件表示电子设备2出现较大的晃动,相应的电子设备2所在的车辆1出现颠簸或起伏大。
相应的,如果判断为是,说明车辆1出现颠簸或者起伏大,则进入S1105a;如果否,说明车辆1未颠簸或者起伏小,则进入S1106,显示正常页面内容。
另外,对于车辆1是否出现颠簸或起伏大的判断方法可以参照上文中图2示出的S204 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S205以及S206之前,电子设备2正常显示页面内容,不影响用户在移动场景下正常浏览页面内容。
参照图12所示,为电子设备2显示车辆三维动画相关的流程。图12所示,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加速度计121获取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通过陀螺仪122获取车辆1对应的角速率,通过磁力计123获取车辆1对应的方向信息,通过定位芯片124获取车辆1对应的位置信息以及路网信息。其中,路网指的是由主路、辅路、支路、岔路等等很多条道路构成的交通道路,交通枢纽、交通网络。而路网限制了车辆1等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
而上述器件可以为车辆1中的器件,也可以为电子设备2中的器件。进而,电子设备2 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得到车辆1对应的导航路线125。进而,判断车辆1是否存在加减速或颠簸(126),如果判断出车辆1出现加减速、颠簸或起伏大,就在屏幕显示的页面内容上根据车辆1对应的导航路线125叠加车辆三维动画(128);反之,如果车辆1未出现加减速、未颠簸或起伏小,就在屏幕上显示正常的页面内容(127)。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获取位置信息,得到车辆1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当车辆1的加减速运动或颠簸等不利于用户浏览电子设备2时,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可以渲染车辆三维动画进行显示,模拟车辆的运动情况,缓解用户的晕车症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在车辆1匀速或静止时获取电子设备2的坐标系与导航坐标系的俯仰角和横滚角。通过磁力计12或路网信息获取车辆1对应的航向信息,根据导航解算或深度学习的方式获取车辆1在任意时刻相较于上一采样时刻的相对姿态、速度和位置。而车辆1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可以由定位芯片124提供,或者可以取车辆1静止的时候为零点并将此时车辆1的位置和速度分别作为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其中,加速度计121 和陀螺仪122等惯性器件数据不受电磁干扰、城市峡谷、隧道影响,而定位芯片124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根据上述惯性器件计算得到的车辆1对应的速度、加速度、位置、角速率等信息进行约束,使得后续模拟车辆1运动的车辆三维动画的运动更加准确。
S1105a:获取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
作为一种示例,车辆三维动画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动效,可以包括一个三维车辆以及该三维车辆所在的一段道路背景中,但不限于此。动态显示的车辆三维动画中,车辆1与道路背景可以同时运动,以营造出三维车辆向前行驶而道路背景向后移动的画面效果,从而模拟车辆1实际行驶的场景。作为一种示例,车辆三维动画中的道路背景可以为当前车辆1的导航路线的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105a中的车辆三维动画还可以替换为其他三维动画,例如飞机或者船等。另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辆三维动画可以替换为实时的车辆1的行驶画面,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辆三维动画可以是多帧图像构成的动画。例如,参照图1F所示,车辆三维动画包括一个三维汽车和一段道路背景。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2可以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车辆三维动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可以参照上述S206中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即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也可以包括颜色参数、形状、数量、位置、尺寸、透明度、动态参数等。
作为一种示例,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颜色参数、形状、数量、透明度、动态参数可以保持不变,均为预设的参数,保证车辆三维动画显示的效果。在其它示例中,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参数也可以随着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和/或角速率而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中的位置和尺寸可以随着车辆1的加速度/或角速率而变化。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不仅包括上述示例,还包括移动参数。例如,移动参数可以包括加速度和角速率等。作为一种示例,车辆三维动画的移动指的以车辆三维动画的中心点为基准带动整个车辆三维动画移动,但不限于此。其中,车辆三维动画的移动方式可以包括平移和旋转等。
例如,在车辆1启动并且加速度大于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但不满足第二条件时,渲染窗体的移动参数为预设移动参数,其中移动参数中的加速度和角速率均为0。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渲染窗体的动态参数随之变化。
如此,随着车辆1启停、加减速、转弯等,的显示效果动态变化,可以体现出车辆三维动画中三维车辆的加减速、转弯和颠簸等动效。使得人眼在屏幕上感受到速度变化,该速度变化与内耳前庭也感受到了车辆1的变化同步,有利于减缓或消除用户在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屏幕时的晕车症状。
S1105b:按照与车辆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叠加渲染窗体显示车辆三维动画,并根据车辆1对应的导航路线调整动态显示参数,该导航路线为根据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角速率、位置信息和路网信息确定的。
类似的,对与车来三维动画对应的目标参数的调整构成可以参照对上文的S207中对与运动图像对应的目标参数的调整过程的相关描述,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还可以调整对与车辆三维动画中的三维车辆对应的移动参数。
例如,移动参数中的加速度为车辆1对应的加速度a1乘以预设系数c3得到的,两者方向一致。移动参数中的角速率为车辆1对应的角速率b1乘以预设系数c4得到。其中,预设系数c3和预设系数c4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三维动画中的道路背景是根据导航路线实时更新的,即道路背景可以为导航路线中的实际街景或者该实际街景进行处理后的景象。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也可以调整车辆三维动画的透明度,使得车辆三维动画按照确定出的透明度进行显示。或者,电子设备2也可以采用AR技术显示车辆三维动画。
参照图1F所示,图1F右侧为电子设备2在屏幕上显示页面内容上叠加显示车辆运动动画的示意图。
S1106:在屏幕上显示正常的页面内容。
继续参照图1F所示,图1F左侧的电子设备2显示的页面内容可以为正常的页面内容。
如此,本申请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不局限于在屏幕的边沿上叠加显示运动图像,而是模拟出三维可视化的车辆运动,有利于提升防止晕车过程中的趣味性。另外不局限于车辆1 的加速度和角速率,还利用了定位芯片以及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有利于提升车辆三维动画模拟实际车辆运动的准确性。
上述S1101至S1106的执行顺序只是一种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执行顺序,还可以拆分或合并部分步骤,还可以删减一些步骤,在此不做限定。
接下来对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5中涉及解决移动场景下视线焦点剧烈晃动引起的眩晕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该方法可以利用视线追踪技术跟踪人眼焦点变化,并且利用电子设备2的惯性器件计算电子设备2相对于上一时刻的位姿变化,来解决移动场景下用户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时视线焦点剧烈晃动引起的眩晕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视线追踪技术,也可称为眼动追踪技术,包括瞳孔角膜追踪技术、捕获眼睛影像法、视网膜影像计算注视点、3D建模法等方法。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可以采用瞳孔角膜追踪技术追踪视线焦点。
瞳孔角膜追踪技术的原理为利用瞳孔中心与角膜亮斑组中的向量表征视线方向。作为一种示例,该技术可以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对人眼进行测距,并使用红外发射器发出红外光,借助红外光在人眼角膜上的反射形成的角膜反射光斑,进而采用红外摄像头拍摄人体眼睛所在位置的原始红外图像,用以进行视线追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红外发射器可以通过提供2个及以上的红外光源向人眼发出红外光,来提高基于红外光进行视线焦点追踪方法的鲁棒性,解决用户的头部或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变动导致的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E示出的场景中,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摄像头均可以设置在可穿戴设备3(如智能眼镜)中,但不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可以设置在可穿戴设备3中,而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红外摄像头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2中,如电子设备2的前置摄像头。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可以采用3D建模方法追踪视线焦点。作为一种示例, 3D建模方法具体可以选用结构光眼动追踪方法。其中,结构光发射器以结构化光图案照射眼睛等三维对象,例如结构光图案可以是矩形点阵、光栅条纹等,而结构光摄像头用于捕获用结构化光图案照射的眼睛的图像。从而,根据已知的结构光图及观察到的变形,就能根据算法计算深度信息以及确定眼睛的方向信息(如偏航、俯仰及平移矢量),进而根据深度信息和方向信息可以得到眼睛的视线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A示出的场景,结构光发射器和结构光摄像头均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2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E示出的场景中,结构光发射器可以设置在可穿戴设备3中,而结构光摄像头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2中,也可以设置在可穿戴设备3中,如该结构光摄像头为电子设备2的前置摄像头。此时,电子设备2与可穿戴设备3交互实现视线追踪。
在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现视线追踪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1至3这三种方法。
方法1:
参照图13所示,为人眼与电子设备2的相对位姿变换示意图,人眼与电子设备2姿态都发生变化。其中,图13中虚线表示的人眼和电子设备2之间的位姿关系为第一种位姿关系,在人眼和电子设备2的姿态都发生变化之后,图13中实线表示的人眼和电子设备2之间的位姿关系为第二种位姿关系。电子设备2的结构光摄像头21可以采集人眼的结构光图像。另外,人眼的视线落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22上的视线焦点为P。
具体地,在图1E示出的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3浏览电子设备2的屏幕的场景中,设定基于电子设备2中的结构光摄像头21(如深度相机)坐标系为F1,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 3坐标系为F2,眼睛坐标系为F3,该结构光摄像头21与可穿戴设备3的位姿矩阵为可穿戴设备3与眼睛4的位姿矩阵为/>则结构光摄像头与眼睛的位姿矩阵为/>则F3 下的视线在F1坐标系下的方程为/>那么,令视线与电子设备2的屏幕的视线焦点为 P(x,y,z),则lF1(p)=0,屏幕平面SF1(p)=0,可求得视线焦点P。进而,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对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内容进行移动使得焦点内容基本不变。可以理解的是,lF1为基于结构光摄像头坐标系F1的视线的公式,而SF1为基于结构光摄像头坐标系F1的屏幕平面的公式。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A示出的场景中,3D建模方法可以基于电子设备2中的高性能的深度相机对应的摄像头直接对眼动进行三维建模实现视线追踪,或者基于电子设备2中的普通摄像头对拍摄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实现视线追踪。
方法2:
若电子设备2具有可视线追踪功能,比如具有高性能的深度相机。则电子设备2不需要与可穿戴设备3交互,直接对眼动进行三维建模,得到电子设备2与眼睛视线的相对位姿关系,从而得到视线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的视线焦点。
方法3:
电子设备2可以对用户的人脸进行拍摄,并对拍摄的人脸及视线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计算,估计出视线方向。例如,可以采用对人脸关键点进行标定、建模、深度学习等方式进行预先训练得到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得到人脸及视线相对于电子设备2的位姿关系,从而得到视线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的视线焦点的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在电子设备2拍摄人脸图像的过程中,电子设备2中的惯性单元能够感知到微小的抖动行为,并及时反馈给惯性单元中的微处理器以计算出补偿量,再通过光学补偿方式(图像传感器、光学器件等)来解决抖动所造成的人脸图像模糊问题,从而提升眼动追踪性能。
以下结合图14,对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S205中根据实现焦点调整屏幕上显示内容的流程进行描述,该流程的执行主体仍然为电子设备2,该图14示出的方法包括S205a至S205,即S205可以通过S205a至S205c实现:
S205a:确定人眼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的视线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采用上述方法2或方法3获取得到视线焦点,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与可穿戴设备3交互确定视线焦点,具体过程按照图15示出的S205a1至S205a4实现,即图14示出的S205a可以替换为图15示出的S205a1 至S205a4。
S205a1:采集可穿戴设备3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采集可穿戴设备2的图像,该前置摄像头可以为红外摄像头或结构光摄像头,但不限定。例如,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上文中的方法1通过结构光摄像头采集可穿戴设备3的图像。
S205a2:分析电子设备2与可穿戴设备3的位姿关系。
例如,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上文中的方法1分析出电子设备2与可穿戴设备3的位姿关系,得到该结构光摄像头与可穿戴设备3的位姿矩阵
S205a3:确定可穿戴设备3与眼睛的位姿关系,并确定视线方向。
例如,电子设备2可以按照上文中的方法1确定可穿戴设备3与眼睛的位姿关系,如从可穿戴设备3处获取可穿戴设备3与眼睛的位姿矩阵为从而,电子设备2就可以得到摄像头与眼睛的位姿矩阵为/>则眼睛坐标系F3下的视线在结构光摄像头坐标系F1下的方程为/>即确定出视线方向。
S205a4:确定视线方向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的视线焦点。
例如,电子设备2可以令视线与电子设备2的屏幕的视线焦点为P(x,y,z),则对lF1(p)=0,屏幕平面SF1(p)=0进行计算可求得视线焦点P。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周期性的确定视线焦点,如每隔10秒确定一次视线焦点。
S205b:判断视线焦点是否变化,如果是则进入S205f,如果否则回到S205a。
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1颠簸或起伏较大的情况下,人眼在电子设备2的屏幕上的视线焦点会发生快速变化。
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2可以分析连续两次或者多次确定出的视线焦点P的坐标值的变化,如果变化较大则认为视线焦点发生了变化;反之,则认为视线焦点未发生变化。例如,坐标值变化较大指的是坐标值变换前后的位移量大于预设的位移阈值,该位移阈值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不做具体限定。
S205c:控制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内容移动,使得视线焦点下的内容不变,即视线注视内容不变。
作为一种示例,在检测到车辆1颠簸的时候,短时间内认为只有电子设备2位姿变化,人体位姿基本没变化,则可根据惯性器件计算电子设备2相对于上一时刻变化的姿态及距离,在假定人视线方向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页面,使得视线焦点下的内容基本不变,减轻眩晕感。
参照图16所示,为电子设备的位姿变化示意图。电子设备2检测到电子设备2的屏幕基于电子设备2的几何中心旋转了α角度,则屏幕上显示的页面的图片可反向旋转此角度以补偿屏幕旋转。若电子设备2的屏幕平移距离d,则根据视角一定,人眼越近看到内容越少可以调整页面大小,向人脸方向平移页面变小以增加小视角下的显示内容,反向可变大。例如,尺寸调节公式可以为(1-d/k),k为预设值,d向人脸方向平移越大,调整页面尺寸越小;反向则d为负数调整页面尺寸变大。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2的位姿同时旋转α角度并平移距离d时,电子设备2可以同时调整屏幕上的显示的页面的旋转角度和尺寸。如此,通过电子设备2的姿态及位移大小,调节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减缓人眼与屏幕相对位姿变化频率,缓解眩晕感。
另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场景中,车辆1颠簸时眼睛的位姿和电子设备2的位姿均发生变化,电子设备2需要确定出电子设备2相对于眼睛的位姿变化,来调整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内容。
进一步的,结合图16,参照图17所示,为电子设备的位姿变化引起的页面变化的示意图。图17的左侧示出电子设备2在车辆1开始颠簸之前显示的页面内容,在车辆1开始颠簸时电子设备2向人脸方向旋转了α角度并向人脸方向平移距离d。电子设备2对屏幕上显示的页面内容进行调整,具体将页面图片远离人脸方向旋转α角度(即反向旋转α角度),并将尺寸由图17左侧示出的页面30a的尺寸M1按照调节公式得到图17右侧示出的页面30b的较小尺寸M2=M1(1-d/k)。同时,电子设备2在调节页面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视线焦点下的内容不变。例如,在图17的左侧示出的调整前的页面30a中视线焦点P1下的内容为文字框12,图17的右侧示出的调整后的页面30b中视线焦点P1下的内容仍为文字框12,减缓人眼与屏幕相对位姿变化带了视线焦点的剧烈移动导致的眩晕感。
接下来结合图18对车辆的结构进行介绍,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1的一种可能的功能框架示意图。如图18所示,车辆1的功能框架中可包括各种子系统,例如图示中的传感器系统10、控制系统20、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30(图示以一个为例示出)、电源40、计算机系统50。可选地,车辆1还可包括其他功能系统,例如为车辆1提供动力的引擎系统等等,本申请这里不做限定。其中,
传感器系统10可包括若干检测装置,这些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感受到的信息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或者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如图示出,这些检测装置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11(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车速传感器12、惯性测量单元13(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等等,本申请并不做限定。
全球定位系统GPS 11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本申请中,全球定位系统GPS11可用于实现车辆1的实时定位,提供车辆1的地理位置信息。车速传感器12用于检测车辆1的行车车速。惯性测量单元13可以包括加速计和陀螺仪的组合,是测量车辆1的角速率和加速度的装置。例如,在车辆1行驶过程中,惯性测量单元基于车辆1的惯性加速可测量车身的位置和角度变化等,如测量车辆1的加速度和角速率。
控制系统20可包括转向单元21、制动单元22等。
转向单元21可代表用于调节车辆1的行进方向的系统,其可包括但不限于方向盘、或其他用于调整或控制车辆1行进方向的任意结构器件。制动单元22可代表用于减慢车辆1的行驶速度的系统,也可称为车辆1刹车系统。其可包括但不限于刹车控制器、减速器或其他用于车辆1减速的任意结构器件等。在实际应用中,制动单元22可利用摩擦来使车辆1 轮胎减慢,进而减慢车辆1的行驶速度。
外围设备30可包括若干元件,例如图示中的通信系统31、触摸屏32、用户接口33等等。其中,通信系统31用于实现车辆1和除车辆1之外的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2之间的网络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通信系统31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或有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辆1和其他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该有线通信技术可以是指车辆1和其他设备之间通过网线或光纤等方式通信。该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 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以及红外技术 (infrared,IR)等等。
触摸屏32可用于检测触摸屏32上的操作指令。例如,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触摸屏32 上展示的内容数据进行触控操作,以实现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功能,例如播放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等。用户接口33具体可为触控面板,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上的操作指令。用户接口 33也可以是物理按键或者鼠标。用户接口34还可以是显示屏,用于输出数据,显示图像或数据。可选地,用户接口34还可以是属于外围设备范畴中的至少一个设备,例如触摸屏、麦克风和扬声器等。
车辆1的若干功能均由计算机系统50控制实现。计算机系统5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图示以一个处理器为例示出)和存储器52(也可称为存储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该存储器52也在计算机系统50内部,也可在计算机系统50外部,例如作为车辆1中的缓存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其中,
处理器5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unit,GPU)。处理器51可用于运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相关程序或程序对应的指令,以实现车辆1 的相应功能。
存储器5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HDD 或固态硬盘SSD;存储器5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52可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或程序代码对应的指令,以便于处理器51调用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以实现车辆1的相应功能。该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图10所示的车辆1功能框架示意图中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本申请中,存储器52中可存储一组用于车辆1控制的程序代码,处理器 51调用该程序代码可控制车辆1安全行驶,关于如何实现车辆1安全行驶具体在本申请下文详述。
可选地,存储器52除了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之外,还可存储诸如道路地图、驾驶线路、传感器数据等信息。计算机系统50可以结合车辆1功能框架示意图中的其他元件,例如传感器系统中的传感器、GPS等,实现车辆1的相关功能。例如,计算机系统50可基于传感器系统10的数据输入控制车辆1的行驶方向或行驶速度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8仅为车辆1的一种可能的功能框架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车辆1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系统或元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如图19所示,为一种电子设备2的可能的架构图。
在图19中,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如图19所示,电子设备2可以包括处理器110、电源模块140、存储器180、摄像头170、移动通信模块130、无线通信模块120、传感器模块190、音频模块150、接口模块160以及显示屏102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MCU)、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例中,处理器110可以用来根据车辆 1对应的速度和角度率等调整运动图像、运动人偶以及车辆三维动画的目标参数,并根据目标参数屏幕上渲染运动图像、运动人偶以及车辆三维动画等动画。或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例中,处理器110可以根据屏幕上视线焦点的变化调整页面内容。
摄像头170可以用于采集可穿戴设备3的图像。例如,摄像头170可以为红外摄像头或结构光摄像头。
存储器180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存储卡。具体的,存储器180可以包括程序存储区(未图示)和数据存储区(未图示)。程序存储区内可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使处理器110通过执行该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显示方法。
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y,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上的包括2G/3G/4G/5G 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3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 1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30 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20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无线通信模块120 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电子设备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与车辆1 通信传输车辆1检测到的加速度和角速率等参数,以及与可穿戴设备2通信传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视线方向等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的移动通信模块130和无线通信模块120也可以位于同一模块中。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图19所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可以包括比图19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 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移动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第一页面;
获取运动参数,所述运动参数为加速度和/或角速率;
若所述运动参数满足第一条件,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
根据所述运动参数调整所述目标参数,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动态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颜色参数、形状参数、尺寸参数、位置参数、数量、透明度、指示动态效果的动态参数、指示移动速度和方向的移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横竖屏状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为预设图像,或者为根据所述页面中的内容生成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页面进行截屏操作得到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的颜色参数,作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图像的颜色参数,得到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对象为所述预设图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颜色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目标参数叠加显示目标对象,包括: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颜色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页面的颜色参数;
在所述第一页面上按照所述目标参数叠加显示所述目标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页面进行截屏操作得到第一图像之后,还包括:
截取所述第一图像中的目标区域中的图像内容,得到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二图像作为所述目标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象为三维动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中还包括:方向信息、位置信息、路网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的运动参数,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从车辆获取的运动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动参数调整所述目标参数,控制所述目标对象动态显示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运动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取消显示所述目标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获取的加速度的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参数中包括加速度,所述目标对象的尺寸参数是根据所述加速度调整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屏幕上的视线焦点的变化,所述第一页面的尺寸参数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平移的距离确定的,所述第一页面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页面的旋转角度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旋转角度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运动参数之前,还包括:
与车辆建立通信连接;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为亮屏状态;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姿态为预设姿态;
获取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速度信息为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得到,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车辆获取的;
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速度信息满足第三条件。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当所述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移动显示方法。
CN202210400220.8A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954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0220.8A CN116954534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0220.8A CN116954534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4534A true CN116954534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1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0220.8A Pending CN116954534A (zh) 2022-04-15 2022-04-15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45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4790B2 (en) Reality vs virtual reality racing
US10169923B2 (en) Wearable display system that displays a workout guide
US1097777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estimating prediction accuracy
JP5397373B2 (ja) 車両用画像処理装置、車両用画像処理方法
JP526766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
JP733169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体
CN109690634A (zh) 增强现实显示器
US114106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system, and mobile object
US20230249618A1 (en)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US1124449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1900645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912916B2 (en) Electronic display adjustments to mitigate motion sickness
CN112396705A (zh) 使用过渡视觉内容缓解小视场显示
EP3869302A1 (en) Vehi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the occurence of motion sickness
CN116954534A (zh) 一种移动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
CN111016787A (zh) 驾驶中防止视觉疲劳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65060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7940301A (zh) 一种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98120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31856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mobile object
EP4215397A1 (en) Display device, vehicle,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JP5660573B2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4215415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display device, vehicle and system
EP4215398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display device, vehicle and system
JP2020019369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