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0266A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50266A CN116950266A CN202311199062.5A CN202311199062A CN116950266A CN 116950266 A CN116950266 A CN 116950266A CN 202311199062 A CN202311199062 A CN 202311199062A CN 116950266 A CN116950266 A CN 1169502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cantilever plate
- shock
- shock insulation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6—Bearings or like supports allowing move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震支座和建筑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包括了支座上挑板、支座下挑板、隔震支座本体、上传力部、梁体和稳定杆,该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用设置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在两个墙体之间,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本体的设置可以起到隔震的作用阻碍地震波在建筑物内的传导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通过稳定杆的设置,可以对上传力部和支座上挑板起到限位和拉拽的作用,基于此在建筑物、墙体或立柱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稳定杆可以对拉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或避免拉力对隔震支座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隔震效果,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背景技术
地震是威胁人类的自然灾害之一,一种抗震构想是把建筑结构物和地面隔离开,在发生地震时,既可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又能保护建筑结构内部的设备设施不受破坏。如通过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各种各样的隔震支座,比如滑移、滚动隔震装置,来隔离地震力向上部结构的传递。然而在地震发生过程中,随着建筑物受到地震的影响,建筑物和基础会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这种拉力会影响隔震支座的隔震性能,会影响隔震效果,甚至会引发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隔震支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包括:
支座上挑板和支座下挑板,所述支座上挑板上形成有搭接板,所述支座下挑板搭接在所述搭接板上;
隔震支座本体,所述隔震支座本体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之间;
上传力部,所述上传力部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
梁体,所述梁体设置在所述上传力部的两端;
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杆为多个,多个所述稳定杆布置在所述隔震支座本体的周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稳定杆沿着所述隔震支座本体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梁体和所述支座上挑板上,所述稳定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梁体和所述支座上挑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上,所述隔震支座本体通过所述锚固件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
下传力部,所述下传力部连接于所述支座下挑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获取所述隔震支座的参数:
(1)
(2)
(3)
(4)
其中,N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截面处所受轴力;An隔震支座的净截面面积;W隔震支座的净截面模量;M截面处弯矩设计值,F为支座上挑板和支座下挑板之间相互作用力,与隔震支座本体平面垂直;γ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b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宽度;t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厚度;f为钢材抗拉、抗压强度指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物,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震支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建筑物还包括:
基础和建筑物本体,所述隔震支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础,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物本体;和/或
柱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柱体内;和/或
墙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墙体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包括了支座上挑板、支座下挑板、隔震支座本体、上传力部、梁体和稳定杆,该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用设置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在两个墙体之间,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本体的设置可以起到隔震的作用阻碍地震波在建筑物内的传导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通过稳定杆的设置,可以对上传力部和支座上挑板起到限位和拉拽的作用,基于此在建筑物、墙体或立柱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稳定杆可以对拉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或避免拉力对隔震支座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隔震效果,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隔震支座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隔震支座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稳定杆、2支座上挑板、3支座下挑板、4锚固件、5下传力部、6上传力部、7梁体、8隔震支座本体、9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上挑板2和支座下挑板3,所述支座上挑板2上形成有搭接板,所述支座下挑板3搭接在所述搭接板上;隔震支座本体8,所述隔震支座本体8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2和所述支座下挑板3之间;上传力部6,所述上传力部6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2;梁体7,所述梁体设置在所述上传力部6的两端;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梁体7,另一端连接于所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包括了支座上挑板2、支座下挑板3、隔震支座本体8、上传力部6、梁体7和稳定杆1,该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用设置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在两个墙体之间,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本体8的设置可以起到隔震的作用阻碍地震波在建筑物内的传导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通过稳定杆1的设置,可以对上传力部6和支座上挑板2起到限位和拉拽的作用,基于此在建筑物、墙体或立柱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稳定杆1可以对拉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或避免拉力对隔震支座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隔震效果,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通过在上传力部6的端部设置了梁体7,基于此便于稳定杆1的安装,便于稳定杆1为上传力部6进行限位和拉拽,能过提高隔震支座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杆1为多个,多个所述稳定杆1布置在所述隔震支座本体8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稳定杆1的设置数量,稳定杆1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稳定杆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杆1对上传力部6和支座上挑板2的拉拽效果,能过进一步提高隔震支座的稳定性和抗拉效果,提高隔震支座的隔震性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稳定杆1沿着所述隔震支座本体8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稳定杆1的布置方式,多个稳定杆1沿着隔震支座本体8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如此设置可以使支座上挑板2和上传力部6受力更加均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设置在所述梁体7和所述支座上挑板2上,所述稳定杆1通过所述连接件9连接于所述梁体7和所述支座上挑板2。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震支座还可以包括连接件9,通过连接件9的设置梁体7和支座上挑板2上,如此设置便于稳定杆1的安装和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锚固件4,所述锚固件4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2和所述支座下挑板3上,所述隔震支座本体8通过所述锚固件4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2和所述支座下挑板3。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震支座还可以包括锚固件4,锚固件4设置在支座上挑板2和支座下挑板3上,如此设置便于隔震支座本体8的安装和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下传力部5,所述下传力部5连接于所述支座下挑板3。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震支座还可以包括下传力部5,通过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设置便于将隔震支座设置在建筑物之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如可以将隔震支座设置在建筑物本体与基础之间,在隔震支座包括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基础和建筑物,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基础和建筑物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基础和建筑物。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同样可以应用在墙体之上,通过隔震支座的设置可以将墙体阻断,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墙体的两个部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两个部分墙体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墙体的两个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隔震支座同样可以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可以起到隔断立柱的作用,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立柱的两个部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两个部分立柱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立柱的两个部分。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震支座还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获取所述隔震支座的参数:
(1)
(2)
(3)
(4)
其中,N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截面处所受轴力;An隔震支座的净截面面积;W隔震支座的净截面模量;M截面处弯矩设计值,F为支座上挑板和支座下挑板之间相互作用力,与隔震支座本体平面垂直;γ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b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宽度;t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厚度;f为钢材抗拉、抗压强度指标。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隔震支座的设计要求,在获知隔震支座的部分参数之后,可以确定隔震支座的另外结构参数,便于隔震支座的涉及,如此设置确保建筑物、墙体或立柱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稳定杆1可以对拉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或避免拉力对隔震支座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隔震效果,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物,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震支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因包括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隔震支座,因此该建筑物具备上述技术方案的隔震支座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建筑物还包括:
基础和建筑物本体,所述隔震支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础,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物本体;和/或
柱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柱体内;和/或
墙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墙体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如可以将隔震支座设置在建筑物本体与基础之间,在隔震支座包括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基础和建筑物,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基础和建筑物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基础和建筑物。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同样可以应用在墙体之上,通过隔震支座的设置可以将墙体阻断,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墙体的两个部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两个部分墙体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墙体的两个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该隔震支座同样可以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可以起到隔断立柱的作用,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可以分别连接于立柱的两个部分,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也可以分别作为两个部分立柱的一部分,在隔震支座不包括上传力部6和下传力部5的情况下上传力部6和支座下挑板3可以分别连接于立柱的两个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通过隔震支座包括了支座上挑板2、支座下挑板3、隔震支座本体8、上传力部6、梁体7和稳定杆1,该隔震支座可以应用在建筑物之上,用设置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在两个墙体之间,设置在立柱内,通过隔震支座本体8的设置可以起到隔震的作用阻碍地震波在建筑物内的传导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通过稳定杆1的设置,可以对上传力部6和支座上挑板2起到限位和拉拽的作用,基于此在建筑物、墙体或立柱为隔震支座施加拉力的情况下,稳定杆1可以对拉力进行缓冲,进而减少或避免拉力对隔震支座的影响,进而可以提高隔震效果,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上挑板和支座下挑板,所述支座上挑板上形成有搭接板,所述支座下挑板搭接在所述搭接板上;
隔震支座本体,所述隔震支座本体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之间;
上传力部,所述上传力部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
梁体,所述梁体设置在所述上传力部的两端;
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梁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杆为多个,多个所述稳定杆布置在所述隔震支座本体的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稳定杆沿着所述隔震支座本体的轴线方向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梁体和所述支座上挑板上,所述稳定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梁体和所述支座上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锚固件,所述锚固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上,所述隔震支座本体通过所述锚固件连接于所述支座上挑板和所述支座下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传力部,所述下传力部连接于所述支座下挑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如下公式获取所述隔震支座的参数:
(1)
(2)
(3)
(4)
其中,N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截面处所受轴力;An隔震支座的净截面面积;W隔震支座的净截面模量;M截面处弯矩设计值,F为支座上挑板和支座下挑板之间相互作用力,γ与隔震支座本体平面垂直;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取1.0;b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宽度;t为隔震支座的截面厚度;f为钢材抗拉、抗压强度指标。
8.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震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础和建筑物本体,所述隔震支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础,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物本体;和/或柱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柱体内;和/或墙体,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所述墙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9062.5A CN116950266A (zh) | 2023-09-18 | 2023-09-18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99062.5A CN116950266A (zh) | 2023-09-18 | 2023-09-18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50266A true CN116950266A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4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99062.5A Pending CN116950266A (zh) | 2023-09-18 | 2023-09-18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50266A (zh) |
-
2023
- 2023-09-18 CN CN202311199062.5A patent/CN11695026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71197A (en) | Earthquake resistant multi-story building | |
CN110258851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 |
CN116950265A (zh)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
CN110258909B (zh) | 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墙板 | |
Tyler | Further notes on a steel energy-absorbing element for braced frameworks | |
CN109972649A (zh) | 适用于减小地震作用下桥墩、承台与基础受力的半铰构造 | |
JP3811320B2 (ja) | 耐力壁 | |
CN116950266A (zh) | 隔震支座和建筑物 | |
CN211597081U (zh) | 一种复合型减震隔震支座 | |
JP3804904B2 (ja) | 三階建て住宅における耐力壁のブレース構造 | |
JP3270660B2 (ja) | 地下構造物内の柱構造 | |
JP2011169070A (ja) | 制震プレストレスを付与した鉛直制震pc構造部材を用いる建造物 | |
CN210105036U (zh) | 抗震建筑墙 | |
JPH11152929A (ja) | 鉄骨造の建物に対する耐震補強方法 | |
JP6108787B2 (ja) | 建物構造 | |
CN215715444U (zh) | 防震防变形地基结构 | |
JP3733517B2 (ja) | 免震装置の取付構造 | |
JP2810615B2 (ja) | 振動エネルギー吸収機能を有する耐震壁 | |
Delfosse | Full earthquake protection through base isolation system | |
CN117166638A (zh) | 隔震建筑抗拉装置和建筑物 | |
JP4282199B2 (ja) | 制振ダンパ装置 | |
JP3306226B2 (ja) | 連層耐震壁の付帯柱脚部構造 | |
CN219196897U (zh) | 一种抗震房屋墙体结构 | |
JPS6389743A (ja) | 地震エネルギ−吸収機能を備えたブレ−ス・タイプの柔剛混合構造 | |
CN220704838U (zh) | 一种高层抗震框架剪力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