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7226B -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7226B
CN116947226B CN202310829283.XA CN202310829283A CN116947226B CN 116947226 B CN116947226 B CN 116947226B CN 202310829283 A CN202310829283 A CN 202310829283A CN 116947226 B CN116947226 B CN 116947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inlet
valve
communicated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92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47226A (zh
Inventor
许蔚虹
朱海桥
唐崇雨
胡秀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292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7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7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7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47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7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7/00Aeration of stretche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4Seal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8Mobile apparatus and plants, e.g. mounted on a vehic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2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机架、搅拌轮和搅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机的主轴上的扇叶;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沿着所述内壳体的轴线方向竖向延伸;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竖向延伸,该夹层空间的上端与出风口连通,下端则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夹层空间构成出风管道。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机进行密封防护,从而避免电机被海水所腐蚀,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电机进行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氧机,具体涉及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增氧机由于是在含盐浓度很高的海水里长期工作,所以大多数的增氧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均被海水腐蚀十分严重,使得电机严重锈蚀,部件损坏,故障频发,因而亟待有新型的抗海水腐蚀增氧机产生。为此,授权公告号为CN101865277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车增氧机的减速箱及带有这种减速箱的海水型增氧机”,其中,所述海水型增氧机在减速箱外表面及法兰的结合面包裹塑料,有效地防止海水腐蚀,工作时叶轮掀起的水花使电机和减速箱得到充分的冷却,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采用防水电机来避免水花进入电机内部,以避免电机腐蚀,同时水花掉落在防水电机表面时可以对防水电机进行降温。
然而上述海水型增氧机由于长时间在海水中工作,且该海水型增氧机在工作时会扬起大量的水花,因此这些水花会冲击在减速箱和防水电机上,即使在减速箱上包裹有塑料,电机采用防水电机,但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仍然会导致减速箱上的塑料腐蚀、老化,以及防水电机的防水性能减弱,并且在严重影响海水型增氧机正常工作的时候,需要更换减速器和防水电机,更换步骤尤为复杂,且维护成本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所述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可以实现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防护,从而避免电机和减速器被海水所腐蚀;且后期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
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搅拌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轮转动的搅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则通过转轴与所述搅拌轮连接;
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的扇叶;所述壳体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沿着所述内壳体的轴线方向竖向延伸;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竖向延伸,该夹层空间的上端与出风口连通,下端则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夹层空间构成出风管道。
优选的,所述搅拌轮为多组,多组搅拌轮沿着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每组搅拌轮均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多组浮块,每组浮块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上端,且该阀门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作用在所述阀门上,下端则作用在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该弹簧的弹力促使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所述阀门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则与所述出风管道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扇叶转动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所述阀门向下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当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时,所述阀门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第一进气竖向通道以及第一进气螺旋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的另一端竖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的另一端绕着所述阀门的圆周方向倾斜向下螺旋延伸,并径向延伸至所述阀门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气竖向通道和第一出气倾斜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出气竖向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出风管道连通,上端则与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的另一端则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阀门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阀门内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连通,下端竖向延伸并与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当所述阀门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错开;当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阀门上方设置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通过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其中,所述阀门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配合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防水盖的下侧面与所述阀门的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分隔块。
优选的,所述防水盖在与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隔板的避让槽;当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被所述隔板所阻断,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阀门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与所述隔板分离,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通过驱动电机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转动,所述扇叶转动促使所述电机下方的空气进入所述出风管道内,使得所述进风管道中位于所述电机下方的区域形成负压,从而使得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进风管道内,并从所述出风管道中流出,以此将电机和减速器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实现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降温。
2、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将电机和减速器安装在密封的壳体内,从而避免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在工作时将水花溅到电机和减速器上,以此来避免电机和减速器等内部器件发生腐蚀,进而延长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当壳体腐蚀严重时,只需要更换壳体即可,后期维护更为简单,且维护成本更低。
3、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壳体内的电机和减速器被海水腐蚀,而且在实现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密封防护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降温,从而延长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搅拌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搅拌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防水盖和阀门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阀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阀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阀门中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阀门中第一出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阀门、壳体、防水盖的安装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图10,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搅拌轮3和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轮3转动的搅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搅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壳体5、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的电机11以及减速器12;其中,所述电机11与所述减速器12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12的输出轴则通过转轴4与所述搅拌轮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轮3为多组,多组搅拌轮3沿着所述转轴4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每组搅拌轮3安装在所述转轴4上;通过带动多组搅拌轮3转动,从而增大空气与海水的接触面积,以此来提高海水中的溶氧量。
参见图1-图10,所述机架1下方设置有多组浮块2,每组浮块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通过设置多组浮块2,可以增大海水对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浮力,使得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可以在海面上作业。
参见图1-图10,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电机11和减速器12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11的主轴上的扇叶10;所述壳体5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内壳体502和外壳体501,其中,所述内壳体502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管道504,所述进风管道504沿着所述内壳体502的轴线方向竖向延伸;所述电机11安装在所述内壳体502上;所述外壳体501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壳体502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竖向延伸,该夹层空间的上端与出风口连通,下端则与所述进风管道504连通;所述夹层空间构成出风管道503。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对内部的电机11和减速器12进行降温,具体降温的原理为:所述电机11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10转动,所述扇叶10转动促使所述电机11下方的空气进入所述出风管道503内,使得所述进风管道504中位于所述电机11下方的区域形成负压,从而使得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进风管道504内,并从所述出风管道503中流出,以此将电机11和减速器12产生的热量带走,进而实现对电机11和减速器12进行降温。
参见图1-图10,所述壳体5的上端设置有阀门7,所述阀门7安装在所述内壳体502的上端,且该阀门7与所述内壳体502之间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上端作用在所述阀门7上,下端则作用在所述内壳体502的顶部,该弹簧8的弹力促使所述阀门7向上运动;所述阀门7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进风管道504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则与所述出风管道503连通;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电机11带动所述扇叶10转动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此时即开启降温模式,使得外界的空气依次穿过所述壳体5上的第二进气通道和所述阀门7上的第一进气通道进入到进风管道504内,在带走热量的同时从所述出风管道503依次进入第一出气管道和第二出气管道,最后将所携带的热量排到外界环境中;当所述电机11停止工作时,所述阀门7在所述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分离;此时,可以防止空气以及空气中夹杂的水汽进入到壳体5内部。
参见图1-图10,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以及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504连通,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的另一端竖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的另一端绕着所述阀门7的圆周方向倾斜向下螺旋延伸,并径向延伸至所述阀门7的外侧面;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气竖向通道706和第一出气倾斜通道707,其中,所述第一出气竖向通道706的下端与所述出风管道503连通,上端则与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707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707的另一端则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阀门7的外侧面;另外,所述阀门7内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连通,下端竖向延伸并与设置在所述阀门7上的第一出水口702连通;所述外壳体501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5;当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70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5错开;当所述阀门7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70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5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当需要对电机11进行降温时,所述电机11带动所述扇叶10转动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此时即开启降温模式,在此过程中,外界空气从所述外壳体501的第二进气通道进入到所述阀门7的第一进气通道内,并且沿着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螺旋上升,在此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在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内因为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形成的水滴位于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704的外侧面;当空气携带水滴进入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时,由于水滴体积较大,故而竖直掉落到排水通道内,此时,由于当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70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错开;故而水滴存储在所述排水通道内;而空气则穿过第一进气竖向通道703后进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内,最后进入进风管道504进行热量交换,热量交换后的空气则进入到排风管道内,从排风管道依次进入到所述第一出气竖向通道706和第一出气倾斜通道707内,并从所述外壳体501上的第二出气通道排出。当所述电机11停止工作时,所述阀门7在所述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分离;此时,可以防止空气以及空气中夹杂的水汽进入到壳体5内部。同时,当所述阀门7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702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5连通,这样,预先储存在排水通道内的水分可以穿过第一出水口702和第二出水口15流出到外壳体501外。
参见图1-图10,所述阀门7上方设置有防水盖6,所述防水盖6通过安装柱13安装在所述外壳体501上,其目的在于防止水花溅到所述外壳体501的第二进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以及所述阀门7的第一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处,从而进一步阻挡外界的水汽进入到壳体5内的可能性,进而延长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阀门7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13配合的导向孔,用于实现对所述阀门7进行限位和导向。
参见图1-图10,所述防水盖6的下侧面与所述阀门7的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分隔块9,通过所述分隔块9来保证防水盖与所述阀门7之间存在间隙,这样,所述内壳体502处于负压状态时,位于所述间隙内的大气压则会促使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
参见图1-图10,所述内壳体502和所述外壳体501均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其中,上部的直径小于下部的直径,上部的长度远大于下部的长度,以避免本发明的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工作时扬起的水花溅到壳体5上端的进出气口。
参见图1-图10,所述防水盖6在与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隔板14,所述阀门7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隔板14的避让槽701;当所述阀门7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被所述隔板14所阻断,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阀门7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与所述隔板14分离,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处于连通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在电机11工作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外界气体可以进入到壳体5内部进行热交换,当电机11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被所述隔板14所阻断,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在排水时,外界的水汽不会通过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705进入到所述壳体5内部,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壳体5内的电机11和减速器12等零件发生腐蚀,从而延长本发明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块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搅拌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轮转动的搅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则通过转轴与所述搅拌轮连接;
所述搅拌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的扇叶;所述壳体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沿着所述内壳体的轴线方向竖向延伸;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外壳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竖向延伸,该夹层空间的上端与出风口连通,下端则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夹层空间构成出风管道;
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上端,且该阀门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作用在所述阀门上,下端则作用在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该弹簧的弹力促使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所述阀门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则与所述出风管道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其中,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扇叶转动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所述阀门向下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当所述电机停止工作时,所述阀门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以促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分离,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分离;
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第一进气竖向通道以及第一进气螺旋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风管道连通,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的另一端竖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螺旋通道的另一端绕着所述阀门的圆周方向倾斜向下螺旋延伸,并径向延伸至所述阀门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出气通道包括第一出气竖向通道和第一出气倾斜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出气竖向通道的下端与所述出风管道连通,上端则与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倾斜通道的另一端则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阀门的外表面;
所述阀门内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上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竖向通道连通,下端竖向延伸并与设置在所述阀门上的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当所述阀门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错开;当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轮为多组,多组搅拌轮沿着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列;所述搅拌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多组浮块,所述浮块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上方设置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通过安装柱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上,其中,所述阀门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配合的导向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的下侧面与所述阀门的上侧面之间设置有分隔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海水腐蚀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在与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阀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隔板的避让槽;当所述阀门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被所述隔板所阻断,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阀门向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进气水平通道与所述隔板分离,该第一进气水平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CN202310829283.XA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Active CN116947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9283.XA CN116947226B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9283.XA CN116947226B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7226A CN116947226A (zh) 2023-10-27
CN116947226B true CN116947226B (zh) 2024-04-16

Family

ID=88450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9283.XA Active CN116947226B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72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8337Y (zh) * 2006-02-13 2007-05-09 陈压西 小型发动机油改气装置
CN101138110A (zh) * 2005-03-10 2008-03-05 阿伯塔克斯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气体释放阀
CN205305314U (zh) * 2015-12-02 2016-06-08 北京煦联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电控柜的散热装置
KR101870365B1 (ko) * 2017-12-15 2018-06-2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선회유동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냉각팬 장치
CN108812517A (zh) * 2018-09-08 2018-11-16 台州旺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增氧机
CN210610737U (zh) * 2019-08-14 2020-05-26 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
CN210986658U (zh) * 2019-10-12 2020-07-10 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防止元件腐蚀的电气柜
CN112436657A (zh) * 2020-10-27 2021-03-02 安徽达来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永磁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4626B2 (en) * 2001-08-10 2003-10-21 Aeromix Systems, Inc. Horizontal surface aerat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110A (zh) * 2005-03-10 2008-03-05 阿伯塔克斯研究及开发有限公司 气体释放阀
CN2898337Y (zh) * 2006-02-13 2007-05-09 陈压西 小型发动机油改气装置
CN205305314U (zh) * 2015-12-02 2016-06-08 北京煦联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电控柜的散热装置
KR101870365B1 (ko) * 2017-12-15 2018-06-22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선회유동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냉각팬 장치
CN108812517A (zh) * 2018-09-08 2018-11-16 台州旺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增氧机
CN210610737U (zh) * 2019-08-14 2020-05-26 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
CN210986658U (zh) * 2019-10-12 2020-07-10 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防止元件腐蚀的电气柜
CN112436657A (zh) * 2020-10-27 2021-03-02 安徽达来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永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7226A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0179C1 (ru) Электрогенера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 океанской волны
CN201540040U (zh) 水力风机冷却塔
CN106052473A (zh) 冷却塔积水槽
CN116947226B (zh) 一种防海水腐蚀的新型水车式增氧机
CN101363448A (zh) 可在线排除泄漏液体的潜水泵
KR20130128754A (ko) 수력을 이용한 제진기
CN1137303C (zh) 洗衣机
CN115849499B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油水多级分离设备
CN201687726U (zh) 同步自吸泵
CN2828029Y (zh) 环流式潜水曝气机
CN212982595U (zh) 一种水处理曝气风机喷射装置
CN1465230A (zh) 水冷式增氧水车
CN201412363Y (zh) 可在线排除泄漏液体的液下泵
JP2008031855A (ja) サイホン式水車発電装置
CN210729138U (zh) 一种环保型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用脱硫塔
CN210143593U (zh) 一种新型增氧机
CN113153189A (zh) 一种钻井液真空除气装置
CN220354142U (zh) 一种离心泵汽蚀抑制装置
CN207064261U (zh) 一种旋转鼓形滤网的排污抽吸装置
CN214321051U (zh) 一种风机差动导叶清洗装置
CN218030678U (zh) 一种高耐磨性的新型潜水泵
CN217735836U (zh) 一种提升泵
CN214063305U (zh) 一种立式自吸泵
KR101300205B1 (ko) 유체에너지 변환장치
CN220363458U (zh) 一种舷外机冷却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2, Building 2, No.1 Chuangye Heng'er Road, Shatang,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Jingh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one of No. 8, Wenming Road, 13th lane, nanzha Fourth District,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jiar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