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5983A - 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45983A CN116945983A CN202310253254.3A CN202310253254A CN116945983A CN 116945983 A CN116945983 A CN 116945983A CN 202310253254 A CN202310253254 A CN 202310253254A CN 116945983 A CN116945983 A CN 1169459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engagement
- lever
- coupling portion
- vehicl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具备:把手,其形成为容器状,该容器状具有一面侧敞开的内部空间;和杆部,其具有被收容在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把手具备:第1啮合部,其通过使啮合连结部在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啮合连结部啮合;第2啮合部,在使啮合连结部啮合在第1啮合部的状态下,其通过使啮合连结部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第2方向的移动;和抵接部,在啮合连结部位于规定位置时限制啮合连结部向第1方向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9-038450号公报对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作为操作杆的升降杆进行了记载。该升降杆具有金属制臂部和在该臂部安装的树脂制把手(握持部)。
关于在日本特开2019-038450号公报记载的升降杆的把手,座椅侧的一面被敞开且其他5个面被包围,在内部形成有空间。把手的后面通过一部分被切掉而做成连结部。连结部是用于供与该把手连结的臂部从后方侧进入的切口。
即,臂部穿过作为把手的后部的切口的连结部,朝向前方插入把手而被连结。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19-038450号公报记载的把手被臂部从后方侧向一个方向的前方插入而连结。因此,如果相对于把手施加朝向前方的强拉拔力,有把手从臂部偏离而脱离的风险。例如,把手有可能因座椅安全带而脱离。
详细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把手一般被配置在座椅坐垫侧面的后部。此外,如果乘客以就坐的状态扣接座椅安全带,则座椅安全带位于向前上方斜向地延长的位置以便从座椅坐垫的后下部支撑乘客的腰。该扣接的座椅安全带的位置为有可能刚好挂在把手后面性的位置。
因此,有如下风险:向交通工具施加正面碰撞时等,座椅安全带随着乘客的动作沿前方移动时卡在把手后面的切口,把手被座椅安全带向前方强烈按压而从臂部向前方脱落而脱离。
在此,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操作杆的把手难以脱离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带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如下的构成。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具备:把手,其形成为容器状,该容器状具有一面侧被敞开的内部空间;和杆部,其具有收容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所述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所述把手具备:第1啮合部,其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第2啮合部,在使所述啮合连结部与所述第1啮合部啮合的状态下,所述第2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和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部限制所述啮合连结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
2)如1)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所述第2移动通过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施力下挠曲而被允许。
3)如1)或2)记载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把手安装结构,所述把手具备抵接肋,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肋抵接在所述啮合连结部,限制朝向与所述一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第3方向的移动。
4)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坐垫;和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配置在所述座椅坐垫的侧部,具有杆部和安装在所述杆部的把手,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面侧设为所述座椅坐垫的一侧,所述把手利用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杆部。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操作杆的把手难以脱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91侧面图。
图2是示出交通工具用座椅91所具备的操作杆N1的左侧面图。
图3是操作杆N1的右侧面图。
图4是操作杆N1具备的杆部2的平面图。
图5是图4中的S5-S5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6是操作杆N1具备的把手1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的S7-S7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1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2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3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杆部2安装把手1的第4图。
图12是图3中的S12-S12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13是图3中的S13-S13位置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中的把手安装结构TK和交通工具用座椅9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为了方便说明,将以下说明中的上下前后的各方向设为图1中箭头规定的方向。右方向是图1的纸面内侧方向,左方向是图1的纸面外侧方向。
如图1所示,交通工具用座椅91具备座椅坐垫911和具有头枕913的座椅靠背912。交通工具用座椅91安装成可沿前后方向在铺设于汽车等交通工具F的地板FL的轨道81滑动移动。
座椅靠背912可相对于座椅坐垫911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CL1如如箭头DR1所示地旋转。该旋转利用公知的自动调节结构,通过乘客将手指抵扣在作为操作自动调节的自动调节杆的操作杆N1且抬起而被允许,通过手指从操作杆N1松开而被限制。
此外,座椅坐垫911能够根据乘客的体格改变上下的位置。该位置改变通过乘客将手指抬起作为升降杆的操作杆N2而被允许,通过手指从操作杆N2松开而被限制。
操作杆N1、N2配置在座椅坐垫911的侧部。
操作杆N1和操作杆N2即使形状不同,作为把手1相对于杆部2安装的安装结构的把手安装结构TK也相同。
在此,以下对操作杆N1中的把手安装结构TK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杆N1具有把手1和杆部2。把手1与杆部2连结而被一体化。杆部2的前侧形成为被收容在把手1的外观形状的内侧的内部空间V(图6)而进行啮合的啮合连结部2K。把手1的后侧从把手1的外观形状向后方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杆部2从前侧起具有前延伸部21、基部22、臂部23和连结部24。杆部2由铁板等金属板制成。
基部22形成为如下大致三角形:上边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后边缘沿上下方向延伸,下边缘以前方变高的方式斜向地倾斜,前方侧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窄。
从基部22的前端部起形成有使上下方向的宽度W21为一定而向前方延伸的前延伸部21。在前延伸部21与基部2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弯曲部212,该弯曲部212的纵截面局部向左方弯曲成大致U字形状而突出。
在基部22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割翘起部221,该切割翘起部221的后部与基部22连接且上边缘、下边缘和前边缘被切入而向左方切割翘起。
在基部22的后边缘中比中央稍微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后延伸部222,该后延伸部222使上下方向的宽度W222一定而后方延伸。
臂部23以从基部22的后边缘中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在比后延伸部222更靠后方侧的第1弯曲位置P1斜向地弯曲。具体地,伴随从第1弯曲位置P1朝向后方而向右方(纸面外侧方)斜向地延伸,在第2弯曲位置P2弯曲,比起靠后方侧以与基部22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即,连结部24位于比基部22更靠右方侧的位置。
连结部24是与臂部23的后部连接,上下方向的宽度比臂部23更大的部位。在连结部24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4a,该贯通孔24a用于通过螺栓螺母等固定件83(图2)将与自动调节装置R(参见图1)连接的自动调节杆82(图2)固定。
在连结部24与从连结部24穿过臂部23到达基部22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凸起部231,该凸起部231为了提升弯曲强度而局部在厚度方向(图2的纸面正交方向)上凸起。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把手1利用树脂形成为作为一面侧的右面侧敞开且在左面和上下前后的各面具有壁部的容器状。
具体地,具有作为左面的底壁部19、前壁部113、下壁部13、后壁部18和从底壁部19的周围边缘向右方立起的上壁部11。
上壁部11、前壁部113、下壁部13和后壁部18连续形成为框状。由此,把手1形成为容器状,该容器状具有内部空间V(图6和图7)。
如图3和图6所示,底壁部19形成为下壁部13在大致前方一半的部位向上方上升且上下方向的宽度窄。
在下壁部13中的前方上升的部分的右边缘形成有向下方以平板状延伸的凸缘部12。即,形成有凸缘部12的部分做成图3示出的在左侧视时向右方挖出的凹部123。下壁部13中做成凹部123的部分做成乘客在握持操作杆N1时手指抵扣的手指抵接部13a。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底壁部19的右面的上下宽度变窄的部位形成有向右方突出为拱状的第1啮合部14。
第1啮合部14是形成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第1插通孔14a的拱状。如图6所示,第1插通孔14a形成为使上下方向的内部尺寸为宽度W14。该宽度W14比杆部2的前延伸部21的宽度W21稍大。
在底壁部19的相对于第1啮合部14成为上下方向相同的位置的后方侧形成有抵接部15。
如图7所示,抵接部15具有从底壁部19向右方突出的基部151和从基部151的右方侧尖端部向后方稍右方斜向地延伸出的延伸片152。延伸片152相对于基部151具有可挠性,以向左方挠曲的方式形成。
为了提升把手1的强度,在底壁部19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17。肋部17中的在抵接部15的基部151与第1啮合部14之间形成的抵接肋17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右方以规定高度突出。如后述地,抵接肋171形成为,在把手1安装在杆部2的装配状态下,尖端部位刚好抵接在杆部2的弯曲部212。
在底壁部19后部的右面形成有第2啮合部16,该第2啮合部16在比第1啮合部14和抵接部15更靠下方的位置向右方突出。
如作为图3中的S13-S13位置处的截面图的图13和图7所示,第2啮合部16具有内壁部162、上顶部163和抵接肋部161,且形成有啮合部164。
具体地,内壁部162以从底壁部19朝向右方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直立设置形成。上顶部163是从内壁部162的右方侧尖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平板状的部位。抵接肋部161是以从底壁部19朝向上顶部163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直立设置形成的平板状部的部位。
在抵接肋部161与上顶部163之间形成有啮合部164,该啮合部164在左右方向形成有规定的间隙,与该间隙对应的规定厚度的板状部件形可插入啮合到该啮合部164。
规定厚度是杆部2的后延伸部222的厚度,在啮合部164插入啮合有后延伸部222。
如图13所示,在上顶部163的内面形成有上下方向的规定的宽度朝向右方且被挖出的上顶凹部163b。作为上顶凹部163b的规定的宽度的宽度W16比杆部2的后延伸部222的宽度W222稍大。
参见图8~图11,对将上述把手1装配在杆部2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图11作为图6中的S7-S7位置处的截面图而示出。
首先,如图8所示,使杆部2的啮合连结部2K从把手1的右后方侧起以将前延伸部21作为前头而靠近底壁部19的斜向姿势接近抵接肋171与第1啮合部14之间(箭头DR2)。
然后,如图9所示,使啮合连结部2K向作为第1方向的前方移动(第1移动),使前延伸部21穿过第1插通孔14a而啮合,使后延伸部222的后端部222a位于比第2啮合部16的上顶部163的尖端163a更靠近前方的位置(箭头DR3)。
接着,如图10所示,在维持啮合连结部2K的前部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后部侧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箭头DR3)。此时,杆部2的弯曲部212对把手1的抵接部15的延伸片152向左方施力而使其挠曲式(箭头DR4),使后延伸部222与第2啮合部16的啮合部164在前后方向相对。
然后,如图11所示,啮合连结部2K向作为与第1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的后方移动(第2移动:箭头DR5),将后延伸部222插入到啮合部164而啮合。如果使啮合连结部2K后退到后延伸部222位于作为规定位置的啮合部164的内壁部162附近的位置,则由于将延伸片152向左方按压的切割翘起部221向延伸片152的后方侧脱离,因此延伸片15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箭头DR6)。由此,成为把手1被装配在杆部2的把手1的装配状态。
在延伸片152恢复到原来位置的装配状态下,延伸片152的尖端面与切割翘起部221的尖端面接触相对或邻近相对。由此,啮合连结部2K向前方的移动被实质性地限制。即,杆部2向前方的移动被实质性地限制。
在装配状态下,杆部2向作为第2方向的后方的移动通过后延伸部222抵接在内壁部162而被限制。杆部2向作为第3方向的左方的移动通过弯曲部212抵接在抵接肋171和后延伸部222抵接在抵接肋部161而被限制。杆部2向右方的移动通过后延伸部222抵接在第2啮合部16的上顶部163和前延伸部21抵接在第1啮合部的第1插通孔14a的右内面14a3(图11)而被限制。第3方向是朝向把手1的内部空间V的敞开的一面侧的反向侧的方向。
杆部2沿上下方向的移动的限制在图12和图13示出。即,通过如图12所示地被插通在第1啮合部14的第1插通孔14a的前延伸部21抵接在第1插通孔14a的上壁14a1和下壁14a2、和如图13所示地在第2啮合部16的上顶部163形成且供后延伸部222进行啮合的上顶凹部163b而被限制。
如上所述,在把手1的装配状态下,杆部2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各方向被把手1通过面彼此的抵接而并非凹凸啮合限制。因此,即使从外部施加一个方向的强力,把手1也不会从杆部2脱离。
由此,交通工具用座椅91被做成操作杆N1的把手1难以从杆部2脱离的结构。由于交通工具用座椅91中操作杆N2也是与操作杆N1相同结构,因此构成为把手也难以从杆部脱离。
如图11所示,在把手1的装配状态下,杆部2的臂部23的第1变形位置P1位于比把手1的后壁部18更靠近前方的位置,并且臂部23朝向第2变形位置P2且不与后壁部18干涉地向斜向右后方延伸,杆部2装配在把手1时,臂部23和连结部24不会与把手1干涉。因此,没有必要在杆部2形成用于通过把手1的后壁部18的切口部或开口部。此外,后壁部18以伴随从底壁部19向右方直立而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地形成。因此,在对交通工具施加正面碰撞时等,座椅安全带随着乘客的动作向前方移动时,座椅安全带卡在把手1的后壁部18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由此,把手安装结构TK不会从座椅安全带对把手1施加強力而使把手1从杆部2脱落或随着损坏而脱离。
在从把手1装配状态故意取下把手1的情况下,将细螺丝刀等从用于形成切割翘起部221的切割翘起孔223(图4和图11)由右侧朝向左方插入,延伸片152向左方挠曲。
由此,由于延伸片152与切割翘起部221在前后方向的相对配置被解除,因此能够使啮合连结部2K向前方移动,以与装配相反的顺序将把手1从杆部2取下。
交通工具并不限定于汽车。也可为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
上述上下左右前后的各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而规定,并非是限定交通工具用座椅91在交通工具中的设置方向等。
操作杆N1、N2的功能并非限定于座椅的自动调节和升降。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而提出,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型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和其同等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具备:
把手,所述把手形成为具有一面侧敞开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和
杆部,所述杆部具有被收容在所述把手的所述内部空间的啮合连结部和从所述啮合连结部斜向地延伸且从所述内部空间向外部延伸的臂部,
所述把手具备:
第1啮合部,所述第1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向第1方向移动的第1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
第2啮合部,在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所述第1啮合部的状态下,所述第2啮合部通过使所述啮合连结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动的第2移动,将所述啮合连结部啮合,在规定位置限制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和
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部限制所述啮合连结部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所述第2移动通过所述抵接部在所述啮合连结部的施力下挠曲而被允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其中,所述把手具备抵接肋,在所述啮合连结部位于所述规定位置时,所述抵接肋抵接在所述啮合连结部,限制朝向与所述一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第3方向的移动。
4.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
座椅坐垫;和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配置在所述座椅坐垫的侧部,具有杆部和安装在所述杆部的把手,
所述把手的所述一面侧设为所述座椅坐垫的一侧,所述把手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的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杆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71612A JP2023161304A (ja) | 2022-04-25 | 2022-04-25 | 乗り物用シートにおける操作レバーのノブ取付構造及び乗り物用シート |
JP2022-071612 | 2022-04-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45983A true CN116945983A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5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53254.3A Pending CN116945983A (zh) | 2022-04-25 | 2023-03-16 | 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61304A (zh) |
CN (1) | CN116945983A (zh) |
-
2022
- 2022-04-25 JP JP2022071612A patent/JP2023161304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10253254.3A patent/CN11694598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61304A (ja) | 2023-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29390B1 (ko) | 차량 좌석용 록킹 기구 | |
KR101643644B1 (ko) | 차량 좌석용 록킹 기구 | |
KR101597593B1 (ko) | 차량 좌석용 록킹 기구 | |
US7506856B2 (en) | Seat slide device | |
JP4397378B2 (ja) | 車両用収納装置 | |
US7240407B2 (en) |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buckle | |
WO2009122767A1 (ja) | シートトラック | |
US9045060B2 (en) | Vehicular slide rail device | |
JP2008120356A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アンカー装置及びパーテーショントリム | |
US20130169021A1 (en) | Locking member of vehicle seat device, vehicle seat device, and seat placement body | |
JP5200958B2 (ja) | クリップ | |
US7250573B2 (en) | Automotive cable holding system | |
JP2018002047A (ja)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 |
CN116945983A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操作杆的把手安装结构和交通工具用座椅 | |
JP2019006380A (ja) | ヘッドレスト | |
JP2019127129A (ja)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 |
WO2017154307A1 (ja) |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 |
JP623532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 |
JP5974815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
US6385823B1 (en) | Buckle with noise prevention mechanism | |
JP7519840B2 (ja)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
JP2004199199A (ja) | 自動車用ペダル装置 | |
JP4078669B2 (ja) | 自動車用チップアップ・スライド式シート | |
EP4193980B1 (en) | Wheelchair restraint mechanism | |
JP7200029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ショルダーアンカ装置の操作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