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5567A -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5567A
CN116945567A CN202310988615.9A CN202310988615A CN116945567A CN 116945567 A CN116945567 A CN 116945567A CN 202310988615 A CN202310988615 A CN 202310988615A CN 116945567 A CN116945567 A CN 116945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tretching
clamping
clamp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86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45567B (zh
Inventor
何汉昭
梁达辉
汤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engsi Tens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886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5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5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5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45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5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20Edge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包括支架、两个环形轨道、两个传动链夹及两个第一开夹机构。通过第一开夹机构驱动运行至拉伸段的传动链夹中的至少一个夹具打开,并使得拉伸段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拉伸段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关系:K2≤K1‑30%,能分别满足在预横拉段的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以及在同步拉伸段的较低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也即满足了对薄膜由横向拉伸进入同步拉伸工艺时,链夹可对薄膜边缘施加合理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边部区域的薄膜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而影响产品的及格率的现象,使混合拉伸在双向拉伸领域应用的优势得到提高,提高了薄膜的处理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拉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薄膜拉伸处理技术的发展,薄膜的拉伸处理方式有从薄膜两步拉伸方式转变为薄膜同步拉伸方式的趋势。薄膜同步拉伸设备主要分为机械同步拉伸设备与磁悬浮同步拉伸设备,机械同步拉伸设备是利用机械机构对拉伸链夹进行驱动,在环形轨道的双导轨导向来实现其拉伸特征。磁悬浮同步拉伸是利用磁力机构对链夹驱动,在环形轨道的导轨导向来实现其拉伸特征。
在经过传统的薄膜同步拉伸设备拉伸处理后,薄膜侧部与中部的物理特性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变形并容易出现弓形效应,薄膜的质量不如理想。尤其是对于超高横向拉伸比和/或超高纵向拉伸比(例如8倍以上)的薄膜产品(例如高强度PE、PTFE等)。基于此,有提出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具体是在同步拉伸步骤之前增加了预横拉步骤,在烘箱内的高温环境下,先对加热到工艺温度的薄膜进行小幅度的横向拉伸,使轨道机构对薄膜在横向上形成足够且稳定的横拉伸力后再启动纵向拉伸(也即同步拉伸正式实施),并使薄膜在横向及纵向均最终达到要求的拉伸倍率即可,能有效解决薄膜同步拉伸技术的既有缺陷,缓解薄膜侧部与中部的物理特性差异导致的变形。然而,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加工得到的薄膜,边部区域的薄膜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现象,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它能够提高薄膜的处理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所述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包括:
支架、两个环形轨道与两个传动链夹,两个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环形轨道上;所述环形轨道设有拉伸段;其中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与另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拉伸段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拉伸段之间的间距定义为D2,间距D2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所述拉伸段包括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预横拉段与同步拉伸段,所述传动链夹运行于所述预横拉段时的相邻两个夹具间距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所述传动链夹运行于所述同步拉伸段时的相邻两个夹具间距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及
两个第一开夹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开夹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拉伸段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用于驱动运行至所述拉伸段的所述传动链夹中的至少一个夹具开夹动作,以使得所述拉伸段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所述拉伸段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如下关系:K2≤K1-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横拉段与所述同步拉伸段的连接位置设为临界位置,所述预横拉段的长度设为N3,所述同步拉伸段的长度设定为N4;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预横拉段上,且所述开夹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的距离小于0.2N3,或者,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临界位置,或者,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同步拉伸段,且所述开夹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的距离小于0.8N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横拉段的纵向夹持率为80%以上;所述同步拉伸段的纵向夹持率为10%-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开夹机构关于所述薄膜的运行方向对称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夹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转动盘;所述传动链夹的夹具包括夹持座与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持座上的夹爪,所述夹爪设有分别转动至松开所述薄膜侧部的打开位置以及夹持所述薄膜侧部的夹持位置;至少一个所述夹具的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抵接配合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运行经过所述转动盘时能相应带动所述夹爪转动至打开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链夹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夹爪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按照G比1的方式依次交替设置,G为自然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夹具包括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5,所述第二夹爪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6,N6为0.2N5至1.2N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烘箱、两个闭夹机构与两个第二开夹机构;所述烘箱设有相对设置的入口与出口,所述传动链夹从所述入口穿入所述烘箱并从所述出口穿出,两个所述闭夹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入口处,两个所述第二开夹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出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环形轨道均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内侧轨与外侧轨;所述预横拉段的所述内侧轨与所述外侧轨的间距定义为S21,间距S21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所述同步拉伸段的所述内侧轨与所述外侧轨的间距定义为S22,间距S22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减小趋势。
上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由于在支架上与拉伸段位置对应处设有第一开夹机构,通过第一开夹机构驱动运行至拉伸段的传动链夹中的至少一个夹具打开,并使得拉伸段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拉伸段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关系:K2≤K1-30%,能分别满足在预横拉段的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以及在同步拉伸段的较低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也即满足了对薄膜由横向拉伸进入同步拉伸工艺时,链夹可对薄膜边缘施加合理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边部区域的薄膜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而影响产品的及格率的现象,使混合拉伸在双向拉伸领域应用的优势得到提高,提高了薄膜的处理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10、环形轨道;L1、预热段;L2、拉伸段;L21、预横拉段;L22、同步拉伸段;L3、定型段;L4、冷却段;P、回程段;Q、临界位置;11、内侧轨;12、外侧轨;20、传动链夹;21、夹具;211、夹持座;212、第一夹爪;213、第二夹爪;30、第一开夹机构;40、预纵拉组件;50、驱动机构;61、入口平台;62、出口平台;7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边部区域的薄膜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现象,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在预横拉段,链夹只对薄膜边部施加横向作用力,为保证薄膜横向拉伸时不会出现薄膜边缘畸变,甚至撕裂的风险,链夹的纵向夹持率通常需要在约80%或以上;而在同步拉伸段,链夹对薄膜在纵、横方向同时施加作用力,在实践中,将纵向夹持率控制在30%-50%时,薄膜整体在双向的同步拉伸效果将可获得较佳的平衡。可见,链夹夹持方式难于同时满足两种悬殊的纵向夹持率要求,需要设定相对折中的纵向夹持率来平衡两者的关系,从而导致混合拉伸时无法同时满足预横拉及之后的同步拉伸的工艺特点,从而导致边部区域的薄膜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现象,并导致产品的合格率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纵向夹持率指的是,例如对于长度为N1的薄膜而言,在沿纵向方向上被所有链夹所夹持部位的长度之和设为N2,N2/N1即为纵向夹持率K。
基于以上原因,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它能够提高薄膜的处理质量,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方案。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两个环形轨道10、两个传动链夹20及两个第一开夹机构30。两个环形轨道10设置于支架上,两个传动链夹20一一对应设于两个环形轨道10上。环形轨道10设有拉伸段L2。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的拉伸段L2与另一个环形轨道10的拉伸段L2相对设置,两个拉伸段L2之间的间距定义为D2,间距D2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拉伸段L2包括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预横拉段L21与同步拉伸段L22。传动链夹20运行于预横拉段L21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传动链夹20运行于同步拉伸段L22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与图2,每个环形轨道10均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预横拉段L21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21(图中未标示),间距S21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同步拉伸段L22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22(图中未标示),间距S22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减小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传动链夹20能沿其所在的环形轨道10上循环往复地周向移动。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夹持工作段时夹持着薄膜70的其中一侧带动薄膜70向前移动,另一个传动链夹20运行于夹持工作段时夹持着薄膜70的另一侧带动薄膜70向前移动。
其中,两个传动链夹20夹持着薄膜70运行经过拉伸段L2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间距D2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即能实现对薄膜70进行横向拉伸(如图1中的y轴);另一方面,拉伸段L2包括预横拉段L21与同步拉伸段L22,传动链夹20运行于预横拉段L21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即薄膜70运行经过预横拉段L21的过程中只是进行了横向拉伸,未进行纵向拉伸(如图1中的x轴);传动链夹20运行于同步拉伸段L22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即薄膜70运行经过同步拉伸段L22过程中,同步进行了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如此,在同步拉伸步骤之前增加了预横拉步骤,在烘箱内的高温环境下,先对加热到工艺温度的薄膜70进行小幅度的横向拉伸,使轨道机构对薄膜70在横向上形成足够且稳定的横拉伸力后再启动纵向拉伸(也即同步拉伸正式实施),并使薄膜70在横向及纵向均最终达到要求的拉伸倍率即可,如此能有效解决薄膜70同步拉伸技术的既有缺陷,缓解薄膜70侧部与中部的物理特性差异导致的变形,能避免薄膜70出现弓形缺陷。
此外,两个第一开夹机构30与支架相连并分别与两个拉伸段L2位置对应,第一开夹机构30用于驱动运行至拉伸段L2的传动链夹20中的至少一个夹具21开夹动作,以使得拉伸段L2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拉伸段L2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如下关系:K2≤K1-30%。
上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由于在支架上与拉伸段L2位置对应处设有第一开夹机构30,通过第一开夹机构30驱动运行至拉伸段L2的传动链夹20中的至少一个夹具21打开,并使得拉伸段L2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拉伸段L2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关系:K2≤K1-30%,能分别满足在预横拉段L21的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以及在同步拉伸段L22的较低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也即满足了对薄膜70由横向拉伸进入同步拉伸工艺时,链夹可对薄膜70边缘施加合理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边部区域的薄膜70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而影响产品的及格率的现象,使混合拉伸在双向拉伸领域应用的优势得到提高,提高了薄膜70的处理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
请再参阅图1,预横拉段L21与同步拉伸段L22的连接位置设为临界位置Q,预横拉段L21的长度设为N3,同步拉伸段L22的长度设定为N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夹机构30的开夹位置位于临界位置Q。如此,薄膜70运行经过拉伸段L2过程中,先采用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例如80%以上的纵向夹持率夹持薄膜70,待运动至临界位置Q,被第一开夹机构30进行开夹操作,瞬间减小纵向夹持率,减小后的纵向夹持率例如为10%-50%,以较低的夹持率进入到同步拉伸段L22中,纵向夹持率满足于同步拉伸段L22的要求,从而能避免边部区域的薄膜70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而影响产品的及格率的现象,使混合拉伸在双向拉伸领域应用的优势得到提高,提高了薄膜70的处理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夹机构30的开夹位置位于预横拉段L21上,且开夹位置与临界位置Q的距离小于0.2N3,如此,薄膜70运行经过拉伸段L2过程中,先采用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例如80%以上的纵向夹持率夹持薄膜70,在经过预横拉段L21对薄膜70进行了例如90%以上的预横拉时,将会运动至开夹位置被第一开夹机构30进行开夹操作,以减小纵向夹持率,减小后的纵向夹持率例如为10%-50%,将满足于同步拉伸段L22中对于较低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从而能避免边部区域的薄膜70品质较差,甚至经常出现破膜而影响产品的及格率的现象,使混合拉伸在双向拉伸领域应用的优势得到提高,提高了薄膜70的处理质量与产品的合格率。
此外,对于拉伸倍率较小、薄膜70厚度较厚、传热系数较小等薄膜70基材,薄膜70的被夹持面因链夹工作面的遮挡相对温升较慢,本实施例中由于开夹位置位于预横拉段L21上,也即在临界位置Q之前,便将传动链夹20中的夹具21开夹动作,将有助于被夹持面被热风快速加热温升,从而有助于薄膜70在同步拉伸段L22被一并纵向拉伸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因为拉伸倍率较小的薄膜70基材对横向拉伸的纵向夹持率要求不高,所以在临界位置Q之前的0.2N3距离范围内的开夹对预横拉段L21的横向拉伸质量影响不大。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夹机构30的开夹位置位于同步拉伸段L22,且开夹位置与临界位置Q的距离小于0.8N4,如此,薄膜70运行经过拉伸段L2过程中,先采用较高的纵向夹持率,例如80%以上的纵向夹持率夹持薄膜70,待运动至同步拉伸段L22,并经过同步拉伸段L22对薄膜70进行了例如10%、20%或30%的同步拉伸时,将会运动至开夹位置被第一开夹机构30进行开夹操作,以减小纵向夹持率,减小后的纵向夹持率例如为10%-50%,将满足于同步拉伸段L22中对于较低的纵向夹持率的要求,从而能保证薄膜70处理质量。
此外,对于拉伸倍率较大、薄膜70厚度较薄、传热系数较高等薄膜70基材,因为拉伸倍率较大的材料对横向拉伸的纵向夹持率要求较敏感,本实施例中由于开夹位置位于同步拉伸段L22上,也即在临界位置Q之后,将传动链夹20中的夹具21开夹动作,从而有助于薄膜70在预横拉段L21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材料在纵向均有拉伸倍率的设定累积上限,纵向夹持率高的同步拉伸使得薄膜70纵向拉伸的整体均匀性降低,且相邻闭合的两个夹爪边缘间的薄膜70局部体量越小,越容易被局部快速拉伸到所材料的允许纵向拉伸倍率上限,从而导致过度拉伸的质量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横拉段L21的纵向夹持率为80%以上。具体而言,预横拉段L21的纵向夹持率例如为80%、85%、90%、95%等各种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步拉伸段L22的纵向夹持率为10%-50%。具体而言,同步拉伸段L22的纵向夹持率为10%、20%、30%、40%、45%、50%等各种数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如此,纵向夹持率较为合理,一方面,薄膜70在预横拉伸段L2完成横拉进入同步拉伸段L22后,薄膜70明显被纵向、横向的张紧力所作用,已不存在预横拉工艺的纵向夹持率在80%以上的必要性,能防止纵向夹持率过大时导致的局部破膜缺陷;另一方面,纵向夹持率不至于过小,能防止纵向夹持率过小时导致的破膜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开夹机构30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对称布置。如此,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开夹机构30能同步将薄膜70相对两侧的两个对称布置位置处的夹具21进行开夹动作,从而能有效防止薄膜70拉伸处理过程中出现变形,能提高薄膜70的处理质量与合格率。
当然,作为一些可选的方案,两个第一开夹机构30也可以是不对称地方式布置。此外,第一开夹机构30的数量不限于为两个,还可以是例如设置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其它数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与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夹机构30的具体设置形式较多,包括但不限于为用于驱动夹具21的夹持臂进行转动的推压机构、拨动机构、磁吸机构等,只要能实现驱动传动链夹20中的夹具21开夹动作即可。
请参阅图1至图4,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夹机构30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上的转动盘。具体而言,传动链夹20的夹具21包括夹持座211与可转动地连接于夹持座211上的夹爪。夹爪设有分别转动至松开薄膜70侧部的打开位置以及夹持薄膜70侧部的夹持位置。至少一个夹具21的夹爪设有与转动盘相互抵接配合的驱动部,驱动部在运行经过转动盘时能相应带动夹爪转动至打开位置。
具体而言,转动盘根据夹具21的夹爪的布置位置灵活地设置与调整自身位置,例如位于驱动链夹的正上方,从而能便于与夹具21的夹爪上的驱动部相互抵接,以带动夹具21进行开夹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为凸块、凸柱、凸包等各种形式。此外,该“驱动部”可以为“夹爪的一部分”,即“驱动部”与“夹爪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夹爪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驱动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夹爪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链夹20的夹具21包括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第一夹具的夹爪设有驱动部,第二夹具的夹爪设有与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按照G比1的方式依次交替设置,G为自然数。如此,一方面,第一夹具在运行经过第一开夹机构30时,将会进行开夹动作,第二夹具运行经过第一开夹机构30时,能避开驱动盘,保持于夹持位置;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按照G比1的方式依次交替设置,例如每有一个第二夹具处于夹持位置,将会有至少一个,例如1个、2个、3个或更多数量的第二夹具被打开,从而能实现纵向夹持率大大降低,而且传动链夹20的夹持薄膜70的位置较为均匀,受力均衡,对薄膜70损伤小。
请参阅图3与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夹具21包括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夹爪212与第二夹爪213。第一夹爪212设有驱动部,第二夹爪213设有与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如此,第一夹爪212在运行经过第一开夹机构30时,将会进行开夹动作,第二夹爪213运行经过第一开夹机构30时,能避开驱动盘,保持于夹持位置。
请参阅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爪212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5,第二夹爪213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6,N6为0.2N5至1.2N5。具体而言,N6为0.2N5、0.4N5、0.5N5、0.6N5、0.7N5、0.8N5、1N5、1.2N5等各种数值。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烘箱、两个闭夹机构(图中未示出)与两个第二开夹机构(图中未示出)。烘箱设有相对设置的入口与出口,传动链夹20从入口穿入烘箱并从出口穿出,两个闭夹机构分别与两个传动链夹20对应设置并位于入口处,两个第二开夹机构分别与两个传动链夹20对应设置并位于出口处。如此,当传动链夹20从入口进入到烘箱的内部时,两个闭夹机构同步进行闭夹操作,能实现传动链夹20的所有夹具21闭合夹持于薄膜70的侧边,然后在传动链夹20的作用下带动薄膜70进入到烘箱内部,并对薄膜70进行各种处理;对薄膜70处理结束后,从出口输出,两个第二开夹机构同步进行开夹操作,使得传动链夹20的所有夹角打开,松开薄膜70。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薄膜70进行纵向拉伸的预纵拉组件40。环形轨道10还设有预热段L1,两个预热段L1的间距定义为D1,间距D1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传动链夹20运行于预热段L1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具体而言,预热段L1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1(图中未标示),间距S1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如此,薄膜70经过预热段L1过程中,能够将薄膜70加热到预设温度,但是预热段L1处的传动链夹20并没有对薄膜70进行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
其中,预纵拉组件40、预热段L1与拉伸段L2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轨道10还设有定型段L3、冷却段L4与回程段P。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冷却段L4与回程段P依次相连。两个定型段L3之间的间距定义为D3,间距D3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减小趋势或保持不变。传动链夹20运行于定型段L3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减小趋势或保持不变。具体而言,定型段L3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3(图中未标示),间距S3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或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冷却段L4的间距定义为D4,间距D4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传动链夹20运行于冷却段L4时的相邻两个夹具21间距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具体而言,冷却段L4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4(图中未标示),间距S4在沿薄膜70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如此,当薄膜70运行经过冷却段L4时,薄膜70并没有进行纵向拉伸,也没有进行横向拉伸,而是将薄膜70的温度冷却到预设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纵拉组件40包括但不限于为驱动夹辊、驱动辊及导向辊。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两个驱动机构50。其中一个驱动机构50与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相连,用于驱动其中一个传动链夹20沿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运行;另一个驱动机构50与另一个传动链夹20相连,用于驱动另一个传动链夹20沿另一个环形轨道10运行。
具体而言,每个驱动机构50均例如为设置于支架上的两个、三个、四个或其它数量的驱动链盘,通过驱动链盘来驱动传动链夹20沿环形轨道10运行。当然,驱动机构50还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其它数量的磁力机构,通过磁力机构来驱动传动链夹20沿环形轨道10运行。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和冷却段L4与另一个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拉伸段L2、定型段L3和冷却段L4位置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程段P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定义为S5(图中未标示)。具体地,间距S2、间距S3、间距S4及间距S5均小于间距S1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型段L3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3自前至后例如是先以不超过预设值的波动幅度轻微逐渐增大、保持不变、以不超过预设值的波动幅度轻微逐渐缩小,再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就是说,传动链夹20行经定型段L3上时,速度大小波动幅度较小,基本保持不变,且传动链夹20基本处于伸展开的状态。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两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相互平行,两个预热段L1的间距D1保持不变。同样地,两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也相互平行,两个冷却段L4的间距D4保持不变。因此,在预热段L1和冷却段L4,不对薄膜70进行横向拉伸。此外,两环形轨道10的定型段L3的间距D3自前至后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环形轨道10的预热段L1的各个部位,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1保持一致。如此,预热段L1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相平行,运行在预热段L1上的相邻两夹具21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预热段L1不对薄膜70进行纵向拉伸。并且,预热段L1上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L2前端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之间的距离,使预热段L1末端与拉伸段L2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定型段L3首端上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之间的距离等于拉伸段L2末端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之间的距离,使拉伸段L2末端与定型段L3前端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前端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4与定型段L3末端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3相同,且上述环形轨道10的冷却段L4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4在各个部位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作为一个示例,上述环形轨道10的回程段P前端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5与冷却段L4末端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4相同,且上述环形轨道10的回程段P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S5在各个部位保持不变。如此,回程段P处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相平行,运行在回程段P上的相邻两夹具21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两个入口平台61与两个出口平台62。其中一个入口平台61与其中一个出口平台62用于装设其中一个环形轨道10,另一个入口平台61与另一个出口平台62用于装设另一个环形轨道10。入口平台61上设有第一驱动链盘与第三驱动链盘,出口平台62上设有第二驱动链盘与第四驱动链盘。
此外,第二驱动链盘与第一驱动链盘的具体转速根据薄膜70的纵向拉伸比来设定,例如纵向拉伸比设定为10,第一驱动链盘的转动速度为1m/s,那么第二驱动链盘的转动速度相应控制为10m/s。如此同时,为了保证传动链夹20在回程段P上始终处于伸展开的状态,在入口平台61上不仅设置有第一驱动链盘,还设置有第三驱动链盘与第四驱动链盘,第三驱动链盘与第四驱动链盘能实现回程段P上传动链夹20保持预设速度行驶,也就是说传动链夹20在回程段P上速度保持恒定,且在回程段P上为伸展开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传动链夹20分别作用施力于薄膜70的两个侧边,实现薄膜70的横向拉伸及纵向拉伸。而为了实现薄膜70的横向拉伸及纵向拉伸的拉伸均匀性,两个入口平台61、两个出口平台62、两个环形轨道10以及两个传动链夹20均为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此外,两个入口平台61上的第一驱动链盘为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入口平台61上的第三驱动链盘为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出口平台62上的第二驱动链盘为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两个出口平台62上的第四驱动链盘为关于薄膜70的运行方向上的对称式设计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链夹20可以采用已公开技术中的传动结构,只要能实现运行于环形轨道10上时,根据环形轨道10的内侧轨11与外侧轨12的间距相应调整相邻夹具21的夹具21即可,例如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及连杆组件。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移动组件用于依次可移动地设置于内侧轨11上,多个第二移动组件用于依次可移动地设置于外侧轨12上。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交替设置。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主体及设置于第二主体上的夹具21。连杆组件为多个,连杆组件对应设置于相邻的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二移动组件之间,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一主体可转动相连,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可转动相连。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包括:
支架、两个环形轨道与两个传动链夹,两个所述环形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两个所述传动链夹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环形轨道上;所述环形轨道设有拉伸段;其中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拉伸段与另一个所述环形轨道的拉伸段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拉伸段之间的间距定义为D2,间距D2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所述拉伸段包括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预横拉段与同步拉伸段,所述传动链夹运行于所述预横拉段时的相邻两个夹具间距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所述传动链夹运行于所述同步拉伸段时的相邻两个夹具间距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增大趋势;及
两个第一开夹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开夹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拉伸段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用于驱动运行至所述拉伸段的所述传动链夹中的至少一个夹具开夹动作,以使得所述拉伸段的结束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2与所述拉伸段的起始部位处的纵向夹持率K1满足如下关系:K2≤K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横拉段与所述同步拉伸段的连接位置设为临界位置,所述预横拉段的长度设为N3,所述同步拉伸段的长度设定为N4;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预横拉段上,且所述开夹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的距离小于0.2N3,或者,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临界位置,或者,所述第一开夹机构的开夹位置位于所述同步拉伸段,且所述开夹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的距离小于0.8N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横拉段的纵向夹持率为80%以上;所述同步拉伸段的纵向夹持率为1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开夹机构关于所述薄膜的运行方向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夹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转动盘;所述传动链夹的夹具包括夹持座与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夹持座上的夹爪,所述夹爪设有分别转动至松开所述薄膜侧部的打开位置以及夹持所述薄膜侧部的夹持位置;至少一个所述夹具的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抵接配合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运行经过所述转动盘时能相应带动所述夹爪转动至打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链夹的夹具包括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的所述夹爪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夹具的所述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按照G比1的方式依次交替设置,G为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具包括沿纵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设有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夹爪设有与所述转动盘相互避让的避让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5,所述第二夹爪的纵向夹持长度设为N6,N6为0.2N5至1.2N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还包括烘箱、两个闭夹机构与两个第二开夹机构;所述烘箱设有相对设置的入口与出口,所述传动链夹从所述入口穿入所述烘箱并从所述出口穿出,两个所述闭夹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入口处,两个所述第二开夹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链夹对应设置并位于所述出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形轨道均包括并列间隔设置的内侧轨与外侧轨;所述预横拉段的所述内侧轨与所述外侧轨的间距定义为S21,间距S21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保持不变;所述同步拉伸段的所述内侧轨与所述外侧轨的间距定义为S22,间距S22在沿薄膜的运行方向呈减小趋势。
CN202310988615.9A 2023-08-07 2023-08-07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Active CN116945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8615.9A CN116945567B (zh) 2023-08-07 2023-08-07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8615.9A CN116945567B (zh) 2023-08-07 2023-08-07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5567A true CN116945567A (zh) 2023-10-27
CN116945567B CN116945567B (zh) 2024-09-24

Family

ID=8845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8615.9A Active CN116945567B (zh) 2023-08-07 2023-08-07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556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32231A (fr) * 1961-06-30 1963-07-12 Asahi Chemical Ind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étirer des pellicules thermoplastiques
EP0122787A1 (en) * 1983-04-16 1984-10-24 Proctor and Schwartz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bi-axial stretching of film
CN1747827A (zh) * 2003-02-12 2006-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聚合物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069586A (zh) * 2010-12-29 2011-05-25 汕头市远东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
CN201881555U (zh) * 2010-12-29 2011-06-29 汕头市远东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
CN102431161A (zh) * 2011-10-15 2012-05-02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薄膜生产线的提前开铗装置
CN107614243A (zh) * 2015-05-19 2018-01-19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夹式拉伸装置
US20190039282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Stretching system
WO2021215174A1 (ja) * 2020-04-22 2021-10-28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延伸装置及びクリップ個数調整方法
CN114228122A (zh) * 2022-02-24 2022-03-25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装置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32231A (fr) * 1961-06-30 1963-07-12 Asahi Chemical Ind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étirer des pellicules thermoplastiques
EP0122787A1 (en) * 1983-04-16 1984-10-24 Proctor and Schwartz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 bi-axial stretching of film
CN1747827A (zh) * 2003-02-12 2006-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聚合物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069586A (zh) * 2010-12-29 2011-05-25 汕头市远东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
CN201881555U (zh) * 2010-12-29 2011-06-29 汕头市远东轻化装备有限公司 塑料薄膜双向同步拉伸设备
CN102431161A (zh) * 2011-10-15 2012-05-02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薄膜生产线的提前开铗装置
CN107614243A (zh) * 2015-05-19 2018-01-19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夹式拉伸装置
US20190039282A1 (en) * 2017-08-01 2019-02-07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Stretching system
WO2021215174A1 (ja) * 2020-04-22 2021-10-28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延伸装置及びクリップ個数調整方法
CN114228122A (zh) * 2022-02-24 2022-03-25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装置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5567B (zh) 202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28122B (zh)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装置与方法
US11097463B2 (en) Device for the uniaxial or biaxial stretching of plastics material portions
KR101033703B1 (ko) 시트ㆍ필름의 경사 연신 방법 및 클립식 시트ㆍ필름 연신 장치
CN114228121B (zh) 提高薄膜在拉伸起始段同步性的拉伸装置
US3276071A (en) Apparatus for stretching the film in two axial directions simultaneously by using link mechanism
WO2016150222A1 (zh) 基于鞍形曲面过渡的薄膜无级双向拉伸方法及装置
CN108568961B (zh) 至少在横向方向上拉伸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膜的拉伸装置
CN107614243A (zh) 夹式拉伸装置
US4428723A (en) Apparatus for stretching a continuously advancing synthetic-resin web and feeding same stepwise to a thermoforming machine
CN102893139B (zh) 试验片拉伸装置和试验片拉伸方法
CN109049652B (zh) 高速薄膜横向拉伸设备及纵向热定型机构
JP2009113488A (ja) 細長いストリップの形状を有する合成材料でできたフィルムを延伸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6945567B (zh) 薄膜双向混合拉伸夹持装置
JP2007030466A (ja) フィルム伸縮装置および配向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3539750B1 (en) Biaxial stretching device
CN117845473A (zh) 一种织物生产用拉伸设备
US5416959A (en) Tenter clips for use in stretching thermoplastic film in a tenter frame
JP2008302581A (ja) 延伸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0621473B (zh) 热塑性膜纵向及横向同时拉伸装置
CN110352125B (zh) 薄膜拉伸设备
JP2511989B2 (ja) シ−ト状物の同時二軸延伸方法
CN208290469U (zh) 一种捆绑履带式的薄膜无级横向拉伸装置
EP11478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verse stretching of a strip of film in plastic material
CN217916748U (zh) 一种应用于薄膜生产中的宽度拉伸设备
CN114248424A (zh) 薄膜纵向热矫形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