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2321A -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2321A
CN116942321A CN202310985040.5A CN202310985040A CN116942321A CN 116942321 A CN116942321 A CN 116942321A CN 202310985040 A CN202310985040 A CN 202310985040A CN 116942321 A CN116942321 A CN 1169423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guide wire
needle
feedback
punctur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50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109850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23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2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232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2034/301Surgical robots for introducing or steering flexible instrument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catheters or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27Meas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包括穿刺针和导丝,所述穿刺针的内部设置有反馈内管,所述反馈内管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的穿刺端的内部,所述反馈内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压电传感涂层;其中,所述压电传感涂层至少分为四个感应区域,所述导丝的前端弯曲接触所述感应区域形成所述导丝的前端导向受阻信号。本发明通过在穿刺针的穿刺端设置用于进行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受力状态反馈的感应区域,从而能够直接获得导丝血管介入时的状态,减少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反复回缩和伸出动作,有效提高导丝在血管介入操作中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介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采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提高手术精度,减少医生受到的辐射。血管介入机器人实质是外科手术机器人与血管介入技术的有机结合。机器人操纵介入手术器械,它可以工作在对医生不利的环境,参照医疗图像精确定位,能够没有颤动地执行持续动作,同时快速、准确地通过复杂的轨迹,精确定位到达目标血管,最后在医生的指挥下或自主地完成血管介入手术。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不足,当然也是存在的。其主要存在于缺少相应的力觉反馈机制,虽然视觉与图像补偿有一定作用,但离实际的明确反馈还有距离;同时对于医生来说导丝的血管介入状态控制有一个学习曲线,对年长医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手术过程中。
由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将导丝通过捻丝或滚轮驱动进入人体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血管介入机器人对于获得导丝插入血管中的力反馈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磁流变液阻尼器来获得导丝在血管中的受阻力情况或者导丝介入操作的手柄来获得导丝的力反馈,得到手术过程中导丝/导管在血管中的受力情况,这就使得力反馈不易实现且不准确。
这其中,磁流变液和阻尼器配合的设备其工作原理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其灵敏度相对较高,病患身体组织的运动反应也容易对其力反馈的结果产生影响,对于在血管介入中导丝的状态获取就缺乏精确性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具体表现为不断收缩和伸出导丝,并且导丝收入的过程中转动导丝进行角度导丝端部的调节。同时如果病灶的位置相对较为复杂,导丝进入血管后受力的影响也较为复杂,随着导丝深入血管的长度增加,获取的导丝的力反馈的准确性越小。
例如专利号为CN115281836A的血管介入手术导丝/导管力反馈装置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反馈组件包括基座和若干力反馈传感器。基座上设有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导丝/导管,容置空间在导丝/导管轴向的两端均设有开口用于导丝/导管的穿设。若干力反馈传感器分别设于容置空间的侧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的侧壁和导丝/导管之间,力反馈传感器用于采集导丝/导管与其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力信息。
其对于导丝的血管介入时的力反馈是作用于未进入穿刺针的部分的导丝,其接近于机器人的导丝输送齿轮端,那么齿轮的运动以及穿刺针的针管对于导丝插入过程中的导向约束都会影响其导丝在力反馈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导丝导入情况复杂而导致的导丝状态反馈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包括穿刺针和导丝,所述穿刺针的穿刺端内部设置有反馈内管,在所述反馈内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压电传感涂层;
所述压电传感涂层沿所述穿刺针的穿刺端内壁的圆周方向至少分布有四个感应区域;
其中,所述导丝的前端受力时,所述导丝发生弯曲接触所述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形成所述导丝前端导向受阻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馈内管包括直管段和变形段,所述直管段延伸至所述穿刺针的针座的端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针座活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与所述直管段螺纹连接;
至少四个所述感应区域沿所述变形段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变形段内壁上;
其中,通过所述转动座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沿所述穿刺针的针管轴向移动使所述变形段伸出所述针管远离所述转动座的端部,且所述变形段的口径变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形段包括编织形成的网架主体,所述网架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穿刺针的针端的内边缘,所述网架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管段;四个所述感应区域均匀分布在所述网架主体的内壁上;
其中,通过所述转动座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沿所述穿刺针的针管轴向移动使所述变形段伸出所述针管远离所述转动座的端部,且所述变形段形变呈喇叭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形段通过内凹连接架连接所述直管段;
其中,所述内凹连接架用于在所述转动座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沿所述穿刺针的针管轴向移动时,发生朝向所述针管的轴线的形变夹持所述导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丝包括主体段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的端部且比所述主体段柔软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远离所述主体段的末端连接有弹簧段;
其中,所述弯曲段延伸至所述弹簧段的内部形成所述支撑内芯,所述弯曲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段以及所述主体段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曲段相对所述弹簧段偏移第一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10°~20°;
其中,所述弹簧段远离所述弯曲段的端部靠近所述主体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段与所述弹簧段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穿刺针的针管的内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刺针的针座上连接有转丝组件,所述转丝组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夹持的方式转动所述导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丝组件包括轴向活动部以及连接在所述轴向活动部一端的连接有减速螺纹套;
所述轴向活动部通过外力作用沿所述穿刺针的针座的轴向移动,使所述轴向活动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针座的内部,夹持所述针座内部的导丝;
所述减速螺纹套用于驱动所述轴向活动部转动,带动夹持的所述导丝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向活动部包括环体以及均匀连接在所述环体一侧周向边缘的多个爪体;
其中,所述穿刺针的针座端部活动套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爪体配合的导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穿刺针的穿刺端设置用于进行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受力状态反馈的感应区域,能够将导丝的受力反馈的反应点设置在导丝和穿刺针的穿刺端,这样能够准确获得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状态,并且避免了穿刺针的对于导丝的导向的影响,同时由于是直接获得的导丝当前的受阻状态,那么可以只通过转动来避免当前受阻位置,减少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反复回缩和伸出动作,有效提高导丝在血管介入操作中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和导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穿刺针上安装转动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穿刺针的针座上设置转丝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穿刺针的穿刺端设置感应区域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变形段在穿刺针的穿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反馈内管在穿刺针的穿刺端变形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轴向活动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三的转动套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穿刺针;2-导丝;3-反馈内管;4-压电传感涂层;5-转丝组件;
11-针座;12-针管;
21-主体段;22-弯曲段;23-支撑内芯;24-弹簧段;
31-直管段;32-变形段;33-转动座;34-网架主体;35-内凹连接架;
41-感应区域;
51-轴向活动部;52-减速螺纹套;53-环体;54-爪体;55-转动套;56-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利用导丝2在进入血管受阻力后,导丝2会发生弯曲的特性,将导丝2的力反馈的发生端设置在导丝2从穿刺针1穿出后的位置,这样则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导丝2在血管中的真实受力情况,因此本发明针对的是穿刺针的插入后将导丝插入并引导至血管病灶位置处的血管介入操作步骤。
因此,本发明包括穿刺针1和导丝2,穿刺针1的内部设置有反馈内管3,反馈内管3设置在穿刺针1的穿刺端的内部(也就是内壁上),反馈内管3的内表面设置有压电传感涂层4。
其中,压电传感涂层4至少分为四个感应区域41,导丝2的弯曲接触感应区域41形成导丝2的前端导向受阻信号。
当导丝2在血管中的前端受阻时,导丝2的整体产生的是弧形的形变,也就是导丝2受到给丝机器人的输送的作用力和导丝2的前端受阻作用力的合力产生导丝弯曲2。这也就意味着,导丝2的前端受阻的位置(与导丝2的前端接触形成支点对导丝2的前端产生作用力)与感应区域41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具体为:
将血管模拟呈一个等径的横向放置的圆柱管,导丝2的前端部与圆柱管的靠近一端的内部上内壁连接(产生阻力的支点),那么导丝2整体向圆柱管的内部下内壁弯曲,这时候导丝2进入圆柱管的端部自然和进入端的下内壁接触连接。
当然,本发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包括电信号接收模块,其中,电信号接收模块与压电传感涂层4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压电传感涂层4的每个感应区域41与导丝2的弯曲部分的接触情况,从而判断导丝2的受阻力情况。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导丝2弯曲的部分位于相邻两个感应区域41之间的位置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动导丝2,使得导丝2在弯曲状态下转动进而接触相邻两个感应区域41中的一个,即可获得当前的导向2偏向的阻力和角度,也就是说位于相邻两个感应区域41之间也能够成为导丝2状态的表征。
本发明通过在穿刺针的穿刺端(针头远离针座的端部)设置用于进行导丝在血管介入时的受力状态反馈的感应区域41,通过导丝2端部在受到阻力时产生形变与感应区域41的接触,获得导丝2在血管介入时的状态。
而获得导丝2在血管介入时的当前状态,可以明确获得导丝2当前是需要角度转动还是导丝2的伸缩进量的判断,进而对导丝2的状态进行控制,减少导丝2在血管介入时的反复回缩和伸出动作。
也就是说,通过上述中获得的导丝2的在介入时的力向的反馈信息(也就是对导丝2端部的受阻的支点的判断),可以直接通过转动导丝2来实现导丝2端部的行进,并不需要通过穿刺针1的插入辅助以及导丝2的抽回至穿刺针1中,然后调节导丝2的前端的介入角度再次介入,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导丝在血管介入操作中的连续性。
进一步地,虽然针对不同直径的穿刺针1可以使用小号直径尺寸的导丝2,但穿刺针1的针管直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那么导丝2的前端在血管中受到不足以使导丝2前端停止进入的阻力时,导丝2还是会发生形变,那么导丝误触感应区域41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为了在上述过程中导丝2的误触感应区域41的几率,本发明通过在发生产生足以使导丝2的前端受阻力停止,也就是需要进行判断导丝2当前的力向反馈时将反馈内管3伸出穿刺针1的端部,并通过扩张的方式,来扩大感应区域41和导丝2的弯曲部分的相对距离,即感应区域41和导丝2之间的接触间距,来减少导丝2和感应区域41之间的误触受阻信号的产生(当然这种扩张是基于不伤害血管内壁为前提实现的)。
为此,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反馈内管3包括直管段31和变形段32,直管段31延伸至穿刺针1的针座11的端部连接有转动座33,转动座33与针座11活动转动连接,且与直管段31螺纹连接。四个感应区域41均匀分布在变形段32内壁上。
其中,通过转动座33转动,驱动直管段31沿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使变形段32伸出针管12远离转动座33的端部,且变形段32的口径变大。
而在导丝2的血管介入中,要想实现变形段32的变形以及尺寸的要求,变形段32包括由记忆合金或者镍钛合金编织形成的网架主体34,网架主体34的一端连接穿刺针1的针端的内边缘(不影响穿刺针1的穿刺端的穿刺作用),网架主体34的另一端连接直管段31。四个感应区域41均匀分布在网架主体34的内壁上。
其中,通过转动座33转动,驱动直管段31沿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使变形段32伸出针管12远离转动座33的端部,且变形段32形变呈喇叭状,这样感应区域41在导丝2的周向分布,导丝2的端部弯曲(在导丝2伸出穿刺针1的穿刺端时)。
由于导丝2相对于穿刺针1来说,直径更小,导丝2和穿刺针1的针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而在导丝2持续深入受阻的过程中,导丝2受力和针管内内壁的接触是不确定地,也就是导丝2可能在受阻力时与针管的内壁发生接触,这个接触会使得导丝2发生初始的弯曲,从而影响导丝2的弯曲部分和感应区域41的接触的准确性以及可以作为导丝2受阻的判断信号的有效性。
为此,本发明中,通过在实现导丝2的力向反馈时,将导丝2相对固定在针管的轴线上,也就是和穿刺针的针管的轴线保持一致(当然这种保持轴线一致是相对于穿刺针的穿刺端,并不是穿刺针的针管整体和导丝2的整体保持一致)。变形段32通过内凹连接架35连接直管段31。
其中,内凹连接架35(具体结构为弧形线体)用于在转动座33转动时,驱动直管段31沿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时,发生朝向针管12的轴线的形变夹持导丝2。
如图1和图7所示,导丝2包括主体段21以及连接主体段21的端部且比主体段21柔软的弯曲段22,弯曲段22的远离主体段21的末端连接有弹簧段24,其中弯曲段22的长度实际上需要涵盖穿刺点到病灶位置处。
其中,弯曲段22延伸至弹簧段24的内部形成支撑内芯,弯曲段22的直径小于弹簧段24以及主体段21的直径。
弯曲段22相对弹簧段24偏移第一角度范围,第一角度范围为10°~20°。
其中,弹簧段24远离弯曲段22的端部靠近主体段21,其目的是使得受力时弯曲段22能够发生弯曲,同时弯曲段22和弹簧段24的连接处以及弹簧段24整体在平面图上看呈一个近似圆形。
导丝2沿其轴向包括主体段和弯曲段,弯曲段连接于主体段,弯曲段比主体段柔软,在介入手术具体应用时,因弯曲段较为柔软,弯曲段先进入血管(包括前端的弹簧端24),然后主体段进入,接着将导管鞘穿过导丝2,顺着导丝2进入血管,当导管鞘进入到一定位置时,导丝2就从导管鞘中抽出。
此外,弯曲段22的设置,使得导丝2最先进入血管的部位弯曲而不尖锐,并且弹簧段24在受阻力时容易驱使弯曲段22发生变形,从而防止了因导丝尖锐对血管壁造成伤害或者刺穿血管。
特别的,弯曲段22相对主体段偏移第一角度,弯曲段22可以相对主体段21顺时针偏移第一角度,也可以相对主体段21逆时针偏移第一角度。
本发明中为了弹簧段24和弯曲段22能够在血管中顺利的导入,并且在导丝2进入针管12和从针管12的穿刺端伸出时,以及在导丝2的弹簧段24需要抽回针管12内时,依然能够保持弹簧段24和弯曲段22的弯曲状态。
本发明中提供的弹簧段24和弯曲段22的结构能够避免现有导丝的J形端头在血管介入过程中容易造成导丝端部刺破血管或对血管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中提供的弹簧段24和弯曲段22的结构即使在受力发生变形时,其圆形的变形导向也能够避免变形弯曲后的导丝2的端部对血管造成损伤。本发明中主体段21与弹簧段24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穿刺针1的针管12的内径。
当然在弯曲段22的变形范围内(不损伤弯曲段22的性能),主体段21与弹簧段24之间的最大距离也能够略大于穿刺针1的针管12的内径。
本发明在获取导丝2的力反馈状态中以及获得力反馈数据后,均涉及对于导丝2的控制,所述控制包括:
获得导丝2当前受阻的角度和方向,当导丝2的弯曲段22和弹簧段24受阻发生弯曲时,如果恰好位于两个感应区域41之间,那么需要通过转动导丝2来获得导丝2当前的偏向,也就是接触相邻两个感应区域41的偏向度,偏向度包括阻力、转动方向和角度。
获得导丝2的力反馈参数后,对导丝2的弹簧段24和弯曲段22进行转动调节获得最佳的血管介入的方向和角度,这时候不需要将导丝2完全抽回针管12中。
为此,如图3、图8、图9所示,本发明在穿刺针1的针座11上连接有转丝组件5,转丝组件5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夹持的方式转动导丝2。
转丝组件5包括轴向活动部51以及连接在轴向活动部51一端的连接有减速螺纹套52。
轴向活动部51通过外力作用沿穿刺针1的针座11的轴向移动,使轴向活动部51的另一端延伸至针座11的内部,夹持针座11内部的导丝2。
减速螺纹套52用于驱动轴向活动部51转动,带动夹持的导丝2转动。
进一步地,本发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上述轴向活动部51的技术方案,轴向活动部51是安装在穿刺针1的针座11进入端,当然如果转动座33也是独立于穿刺针1的针座11,也就是转动座33与针座11不是一体设置的,那么则需要在针座11的进入端设置转动座33,然后再转动座33安装轴向活动部51,轴向活动部51的目的是通过沿针座11的轴向位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则是手部推动),然后再针座11上设置配合轴向活动部51的轴向位移导槽56,轴向活动部51在沿着导槽56移动的过程中夹持导丝。
当然,夹持导丝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旋转夹持,其类似于相机快门结构,但在夹持导丝后还需要进行导丝的旋转,而相机快门结构的导丝夹持方式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得导丝解锁(也就是只能单向转动),不能满足本发明中的需求,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活动部51的具体实施例:
包括环体53以及均匀连接在环体53一侧周向边缘的多个爪体54。其中,穿刺针的针座11端部活动套装有转动套55,转动套5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爪体54配合的导槽56。
在具体使用时,将爪体54沿着导槽56安装在针座11上,爪体54在沿着导槽56移动的过程中爪体54远离环体53的端部将靠近针座11的轴心,从而夹持导丝。减速螺纹套52则连接在环体53上,减速螺纹套52和针座11之间存在活动的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减速螺纹套52连接针座11,但其能够发生相对于针座11的转动,这样则手动转动减速螺纹套52来实现转动套55相对于针座11的转动,从而带动爪体54夹持的导丝2的转动。
本发明中的减速螺纹套52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所述环体53的螺帽结构,这样,在导丝2的控制转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医生的训练和经验来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减速螺纹套52的转动的微操控制,进而控制导丝2的转动。
本发明中提供的减速螺纹套52的具体结构类似于千分尺的螺纹套结构,其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小控制导丝2的转动角度,这样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导丝2的转动控制。
当然,本发明中不建议通过锁止机构或者卡扣等结构对减速螺纹套52驱动过程中的导丝2进行固定的机械夹持,具体原因包括:
一方面、硬性的机械夹持容易使得导丝2的夹持处发生弯曲变形或者损伤,影响导丝2主体的介入血管后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导丝2的弹簧段受力时,如果直接的硬性机械夹持导丝2,则会导致导丝的主体段21发生非理想性的弯曲变形,则会导致导丝2在前端受阻力后产生的力反馈不准确。
因此爪体54沿导槽56的轴向位移夹持导丝2是一种动态夹持导丝或者柔性夹持导丝2的方式,爪体54是通过轴向位移的方式向针座11穿过导丝2的腔体的轴线逼近,因此爪体54的施力很大部分是沿导丝2的轴向表面,从而避免直接沿导丝2径向直接夹持施力的方式。
进一步地,爪体54可以采用柔性的橡胶材料,这样在手动转动减速螺纹套52来实现转动套55相对于针座11的转动动作中,不会对导丝2的主体段21产生损伤。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穿刺针(1)和导丝(2),所述穿刺针(1)的穿刺端内部设置有反馈内管(3),在所述反馈内管(3)的内表面设置有压电传感涂层(4);
所述压电传感涂层(4)沿所述穿刺针(1)的穿刺端内壁的圆周方向至少分布有四个感应区域(41);
其中,所述导丝(2)的前端受力时,所述导丝(2)发生弯曲接触所述感应区域(41),所述感应区域(41)形成所述导丝(2)前端导向受阻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馈内管(3)包括直管段(31)和变形段(32),所述直管段(31)延伸至所述穿刺针(1)的针座(11)的端部连接有转动座(33),所述转动座(33)与所述针座(11)活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33)与所述直管段(31)螺纹连接;
至少四个所述感应区域(41)沿所述变形段(3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变形段(32)内壁上;
其中,通过所述转动座(33)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31)沿所述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使所述变形段(32)伸出所述针管(12)远离所述转动座(33)的端部,且所述变形段(32)的口径变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段(32)包括编织形成的网架主体(34),所述网架主体(34)的一端连接所述穿刺针(1)的针端的内边缘,所述网架主体(3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直管段(31);四个所述感应区域(41)均匀分布在所述网架主体(34)的内壁上;
其中,通过所述转动座(33)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31)沿所述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使所述变形段(32)伸出所述针管(12)远离所述转动座(33)的端部,且所述变形段(32)形变呈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段(32)通过内凹连接架(35)连接所述直管段(31);
其中,所述内凹连接架(35)用于在所述转动座(33)转动,驱动所述直管段(31)沿所述穿刺针(1)的针管(12)轴向移动时,发生朝向所述针管(12)的轴线的形变夹持所述导丝(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丝(2)包括主体段(21)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21)的端部且比所述主体段(21)柔软的弯曲段(22),所述弯曲段(22)的远离所述主体段(21)的末端连接有弹簧段(24);
其中,所述弯曲段(22)延伸至所述弹簧段(24)的内部形成所述支撑内芯(23),所述弯曲段(22)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段(24)以及所述主体段(2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段(22)相对所述弹簧段(24)偏移第一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10°~20°;
其中,所述弹簧段(24)远离所述弯曲段(22)的端部靠近所述主体段(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段(21)与所述弹簧段(24)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穿刺针(1)的针管(12)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针(1)的针座(11)上连接有转丝组件(5),所述转丝组件(5)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通过夹持的方式转动所述导丝(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丝组件(5)包括轴向活动部(51)以及连接在所述轴向活动部(51)一端的连接有减速螺纹套(52);
所述轴向活动部(51)通过外力作用沿所述穿刺针(1)的针座(11)的轴向移动,使所述轴向活动部(5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针座(11)的内部,夹持所述针座(11)内部的导丝(2);
所述减速螺纹套(52)用于驱动所述轴向活动部(51)转动,带动夹持的所述导丝(2)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活动部(51)包括环体(53)以及均匀连接在所述环体(53)一侧周向边缘的多个爪体(54);
其中,所述穿刺针的针座(11)端部活动套装有转动套(55),所述转动套(5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爪体(54)配合的导槽(56)。
CN202310985040.5A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Withdrawn CN1169423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5040.5A CN116942321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5040.5A CN116942321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2321A true CN116942321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6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5040.5A Withdrawn CN116942321A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23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3751B2 (en) Superelastic medical instrument
US2011008726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septal Puncturing
US9820724B2 (en) Endoscope puncture needle and biopsy system
US20200316339A1 (en) Catheter assembly with low axial sliding friction
KR101644551B1 (ko) 가이드와이어 및 가이드와이어 시스템
CN113081243A (zh) 一种可视可控弯乳头切开刀
JPH0984878A (ja)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
JP2015130898A (ja) 操作部材
CN116942321A (zh) 一种具备导向反馈的血管介入导丝导入组件
JP2021513433A (ja) 改善された操作可能な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シース組立体
CN111375120A (zh) 可调弯导管
CN111741788A (zh) 导丝及医疗器械
JP7449115B2 (ja) 医療デバイス
US11696672B2 (en) Endoscopic puncture needle
CN210962228U (zh) 一种oct辅助房间隔穿刺装置
CN111789588A (zh) 标测导管
CN219185471U (zh) 可调弯鞘管
CN110236681B (zh) 一种穿刺机器人及其机械臂用进针系统
CN218960919U (zh) 房间隔穿刺管
CN211067010U (zh) 一种穿刺机器人及其机械臂用进针系统
CN110251123B (zh) 可同时控制电极导管头端两种弯形的控制机构
US202201837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uiding surgical tools
CN115192179A (zh) 一种机器人异形弯可视化鞘及手术装置
CN118044879A (zh) 房间隔穿刺管
RU227122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клонения катетер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10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