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0815A - 温度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温度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0815A
CN116940815A CN202280007805.1A CN202280007805A CN116940815A CN 116940815 A CN116940815 A CN 116940815A CN 202280007805 A CN202280007805 A CN 202280007805A CN 116940815 A CN116940815 A CN 11694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sensor
heat receiving
housing chamber
recei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78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4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0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01K1/143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 G01K1/18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for reducing thermal inerti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具备:传感器元件(10)具有:在轴线方向(C)上延伸的感热体(11)和电连接在感热体(11)上的一对电线(15、17);以及受热体(30),具有将感热体(11)沿着轴线方向(C)容纳的在轴线方向(C)的周围被封闭的收容室(37)和与测量对象物(100)接触而从测量对象物(100)接受热的受热面(32)。受热体(30)具备:基体(31),具有受热面(32)以及相对于受热面(32)的对置面(34);以及保持体(35),设在对置面(34)侧,具有收容室(37),与基体(31)一体地形成,保持体(35)的与轴线方向(C)正交的横截面的外周具有向远离对置面(34)的方向凸的形状。

Description

温度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与测量对象物的表面接触来测量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测量测量对象物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有具备以面与测量对象物的平面接触的检测面或受热面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对应于该结构。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具备:受热零件,在背面具备与测量对象物的表面面接触而将来自测量对象物的热受热的接触面,并且在背面具备热敏电阻元件的容纳部;以及树脂支架,形成为将受热零件嵌合保持。根据专利文献1的温度传感器,安装作业较简单,能够正确地测量测量对象物的表面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5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希望温度传感器除了测量温度的正确性以外,对于测量对象物的温度变化的热响应性较快。但是,专利文献1的温度传感器在热响应性这一点上有改善的余地。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测量测量对象物的表面温度、并且热响应性被改善的温度传感器。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感热体和电连接在感热体上的一对电线(15、17);以及受热体,具有将感热体沿着轴线方向容纳的在轴线方向的周围被封闭的收容室和与测量对象物接触并从测量对象物接受热的受热面。
受热体具备:基体,具有受热面和对于受热面的对置面;以及保持体,设在对置面侧,具有收容室,与基体一体地形成。
保持体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外周具有向远离对置面的方向凸的形状。
在受热体中,定义与轴线方向正交并且基体和保持体排列的高度方向,以及与轴线方向及高度方向这两者正交的宽度方向。优选的是,在对置面中,基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1和保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W35具有W31>W35的关系。
优选的是,保持体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外周呈中央部朝向远离对置面的方向凸的拱型。
优选的是,保持体的热容比基体小。
优选的是,收容室跨保持体和基体设置。
优选的是,该收容室比对置面朝向受热面凹陷而形成。
优选的是,收容室的将一对电线引出的一侧开口,其相反侧被封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受热体与测量对象物接触而从测量对象物接受热,所以测量温度的精度较高。除此以外,根据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由于保持体的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外周具有向远离对置面的方向凸的形状,所以被保持体收容的感热体的热响应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俯视图及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元件的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受热体的图。
图4是表示在得到有关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的过程中制作的受热体的图。
图5是表示应用了盒型的受热体的情况下的温度测量中的热响应性的评价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拱型的受热体的情况下的温度测量中的热响应性的评价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拱型的受热体与盒型的受热体的导热的差异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有关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1作为一例,其受热面32以面与测量对象物100的平坦的测量面101接触来测量测量对象物10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通过指定具备受热面32的受热体30的形状,能够实现具有高热响应性的温度测量。
[温度传感器1的整体结构:图1]
温度传感器1具备:传感器元件10;以及受热体30,保持传感器元件10的感热体11,并且与测量对象物100接触而接受来自测量对象物100的热。受热体30沿着后述的保持体35的轴线方向(C)保持传感器元件10的感热体11。温度传感器1与测量对象物100平行地配置,将该平行的配置称作温度传感器1相对于测量对象物100的横置。
另外,在温度传感器1中,如图1等所示,将设有感热体11的一侧定义为前(F),将其相反侧定义为后(R)。该前(F)、后(R)的定义具有相对性的意义。
[传感器元件10:图1、图2]
传感器元件10具备:感热体11;玻璃制的覆盖层13,将感热体11的周围覆盖;一对第1电线15、15,与感热体11电连接;以及第2电线17、17,与第1电线15、15各自的另一端电连接。由被电连接的第1电线15、15和第2电线17、17构成本发明的一对电线。
[感热体11]
感热体11具有在轴线方向C上较长的纺锤形状。感热体11例如优选的是使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thermally sensitive resistor的简称,是利用电阻根据温度而变化的性质来检测温度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其他的感热体,可以使用白金电阻体、热电偶等。
热敏电阻被划分为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但本实施方式使用哪种热敏电阻都可以。
作为NTC热敏电阻,可以在感热体11中使用以具有典型的尖晶石构造的锰氧化物(Mn3O4)为基本组成的氧化物烧结体。也可以在感热体11中使用对该基本结构添加了M元素(Ni、Co、Fe、Cu、Al及Cr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具有MxMn3-xO4的组成的氧化物烧结体。进而,也可以添加V、B、Ba、Bi、Ca、La、Sb、Sr、Ti及Zr的1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作为PTC热敏电阻,可以在感热体11中使用具有典型的钙钛矿构造的复合氧化物、例如以YCrO3为基本结构的氧化物烧结体。
[覆盖层13:图1、图2]
覆盖层13通过将感热体11封闭并保持为气密状态,防止来源于使用温度传感器1的周围的环境条件的感热体11的化学、物理变化的发生,并且将感热体11机械地保护。覆盖层13除了感热体11的整体以外还将第1电线15、15的前端覆盖,将第1电线15、15封固。
另外,设置覆盖层13只不过是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形态,不设置覆盖层13而仅通过感热体11也足够。
[第1电线15:图1、图2]
第1电线15、15与省略图示的感热体11的电极电连接。
第1电线15、15由于被覆盖层13封固,所以优选的是使用线膨胀系数与玻璃接近的杜美丝(Dumet wires)。另外,杜美丝是使用以铁和镍为主成分的合金作为导电体即芯线、将其周围用铜覆盖的电线(JIS H4541)。
[第2电线17:图1、图2]
第2电线17、17具备由导电体构成的芯线17A、17A和将芯线17A、17A覆盖的绝缘覆盖17B、17B。第2电线17、17也称作二芯平行线或单称作平行线。第2电线17、17将芯线17A、17A的前端与第1电线15、15分别通过焊接、钎焊或导电性粘接剂等电连接。一对第2电线17、17的芯线17A、17A其与第1电线15、15连接的前端部分以及图示被省略的与温度传感器1的控制设备连接的后端部分被剥出。
第2电线17如第1电线15那样没有线膨胀系数的制约,只要具备规定的耐热性、耐久性,可以选择任意的材质。
[绝缘管16、保护管18:图1、图2]
绝缘管16、16将第1电线15、15覆盖,实现第1电线15、15的相互的电绝缘性。绝缘管16由例如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等的耐热性较高的树脂材料构成。
保护管18、18将绝缘管16、16及第2电线17、17覆盖,在确保两线间的绝缘性的同时保护芯线17A、17A免受氧化、污损等。保护管18、18例如由交联氟弹性体等构成。
[受热体30:图1、图3]
接着,参照图1及图3说明受热体30。
受热体30具备:基体31,被载置在测量对象物上;以及保持体35,与基体31相连,将包括感热体11的传感器元件10的前方(F)的部分收容、保持在内部。这里示出了将基体31和保持体35一体地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各自作为分体制作,然后将两者接合而一体化。传感器元件10的前方(F)的部分被收容在保持体35,周围被填充剂41封闭而该部分被固定。另外,有将具备基体31和保持体35的受热体30的形态称作拱型的情况。拱型由中央部朝向远离对置面34的方向凸的曲线构成。
在受热体30中,如图3所示,定义轴线方向(C)、宽度方向(W)及高度方向(H)。此外,图3包括受热体30的立体图、部分平剖视图(PV)、仰视图(BV)、正视图(FV)及后视图(RV)。
基体31作为优选的一例,具有长方体状的外观,具备与测量对象物100的平坦的测量面101面接触的矩形的受热面32。基体31具备与受热面32的四个边分别相连并相对于受热面32垂直地立起的侧面33A、33B、33C、33D。此外,基体31具备与受热面32在高度方向(H)上隔开间隔而平行的对置面34。对置面34呈矩形,在其四个边的各自上连接着侧面33A、33B、33C、33D。
受热面32在宽度方向(W)上有从保持体35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为此,受热面32能够将面积确保得较大。此外,传感器元件10被设为横置的温度传感器1的受热体30的受热面32需要具有与轴线方向(C)上的感热体11及覆盖层13的尺寸对应的轴线方向(C)的尺寸。为此,与传感器元件10被设为纵置的温度传感器相比,受热面32必然其面积变大。
保持体35与基体31一体地形成在基体3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保持体35从对置面34在高度方向(H)上立起,并且遍及对置面34的轴线方向(C)的全域延伸设置。保持体35其与宽度方向(W)正交并沿着高度方向(H)的横截面具有半圆筒形状,其外周36呈拱型,典型的是呈圆弧形状。如果这样外周36呈拱型,则能够使从外周36到收容室37的距离成为大致均等,所以收容室37的内部中的周向的热影响成为均等,所以能够提高测量温度的精度。在对置面34中,基体31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W31和保持体(35)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W35具有W31>W35的关系,由于热影响成为均等,所以是优选的。
保持体35的轴方向(C)的端部35F、35R分别与侧面33A、33B同面。由于保持体35被配置在基体3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所以在保持体35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形成对置面34。因此,通过对于对置面34施加朝向受热面32的载荷,能够将受热体30推压在测量对象物100上。如果这样,则能够得到受热面32与测量面101的可靠的面接触状态。此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以将对置面34或基体31贯通的方式设置紧连机构,将受热体30固定到测量对象物100上。这样,具备比保持体35在宽度方向(W)上大的部分的基体31也贡献于受热体30向测量对象物100的安装。
此外,保持体35由于被形成为半圆筒状,所以体积比基体31小。由于基体31和保持体35一体地形成,由相同的材料构成,所以保持体35与基体31相比热容相当程度地较小。因而,与基体31相比,保持体35的热响应性较高。
在保持体35中,设有开口形状为圆形的收容室37。在该收容室37的内部中,沿着轴线方向C收容传感器元件10的感热体11(覆盖层13)及第1电线15、15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将填充剂41填充在收容部37中,将传感器元件10的感热体11及第1电线15、15的一部分固定、保持在收容室37的内部中。因而,收容室37具有足以收容该一部分及将该一部分固定、保持所需要的量的填充剂41的容积。由于收容室37的开口形状呈圆形,所以被固定在收容室37中的感热体11其距收容室37的外周的距离在周向上大致均等。因而,经由填充剂41、覆盖层13传递给感热体11的热在周向上成为大致均等,所以能够提高测量温度的精度。沿着轴线方向C被保持在收容室37中的感热体11与测量对象物100的测量面101呈大致平行,连接在感热体11上的一对第1电线15、15及一对第2电线17、17也在与测量面101平行的方向上被引出。因而,第1电线15、15、一对第2电线17、17被配置在距测量面101较近的位置。
收容室37其径向的周围被基体31和保持体35包围。此外,收容室37沿着轴线方向(C)形成,但作为优选的形态,位于后方(R)的后端部37R开口,另一方面,位于作为其相反侧的前方(F)的前端部37F被封闭。传感器元件10其感热体11(覆盖层13)被配置在前端部37F侧,第1电线15、15被从后端部37R侧引出到外部。这样,收容室37除了后端部37R以外呈封闭的空间。
对收容室37供给熔融状态的填充剂41,然后将传感器元件10从感热体11侧插入到收容室37中,然后使填充剂41硬化。在该过程中,由于前端部37F被封闭,所以只要将前端部37F朝下,就能够容易地将熔融状态的填充剂41积蓄到收容室37的内部中。填充剂41优选的是由环氧树脂构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
收容室37其与轴线方向(C)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开口形状呈圆形。
此外,收容室37在与受热体30的轴线方向(C)正交的横截面中跨保持体35和基体31而形成。即,收容室37越过保持体35与基体31的边界线BL而进入到基体31,收容室37达到比对置面34距受热面32更近处。收容室37进入到基体31是有助于温度传感器1的温度测量的热响应性提高的因素。该热响应性根据热时间常数来评价,而对于与温度传感器1有关的热时间常数的测量结果在后面叙述。
受热体30具备热容相对较大的基体31和热容相对较小的保持体35。
基体31其受热面32与测量对象物100的测量面101相接,接受来自测量对象物100的热,并且将该热朝向配置在收容室37的内部中的感热体11及保持体35传导。即,基体31发挥受热及导热的功能。
此外,保持体35发挥将从基体31传导来的热朝向配置在收容室37的内部中的感热体11传导的导热的功能。
具有纺锤形状的感热体11其轴线方向C的尺寸比径向的尺寸大。因而,在感热体11被设为横置的温度传感器1中,轴线方向C上的收容室37以及基体31的尺寸必然变大,受热面32的面积也变大。
受热体30优选的是基体31和保持体35一体地形成,但其材质根据应用温度传感器1的测量对象物100、特别是根据测量温度而选择。具体而言,受热体30可以由陶瓷、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形成。
作为陶瓷,已知有氮化铝(AlN)、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2)及碳化硅(SiC)等,但在受热体30中优选的是使用导热性优异的氮化铝、氧化铝及碳化硅。
为了得到由陶瓷构成的受热体30,只要从具有规定组成的原料粉末通过压力成形制作与受热体30相似形的成形体、接着将成形体烧结即可。
作为导热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已知有银(Ag)、铜(Cu)及铝(Al),但从价格方面看受热体30优选的是使用铝。
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受热体30有使用具有与受热体30相同形状的腔室的模具形成的铸造体、来自金属材料制的块的受热体30的切削体、将由金属粉末构成的成形体烧结而得到的烧结体等。
作为树脂材料,可以使用耐热性超过200℃的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及聚酰胺酰亚胺(PAI)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受热体30被作为注射成形体制作。
[各因素对热响应性的影响:图4、图5、图6]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做成温度传感器1的过程中,使推测会给热响应性带来影响的若干因素变动,基于田口实验计划法进行热响应性的解析。在图4中表示了在该解析中使用的受热体130。该受热体130整体被形成为长方体状,具有受热面132、侧面133A、133B、133C、133D及对置面134,并且形成有保持室137。在保持室137的内部中,与图3所示的受热体30的情况同样,沿着轴线方向C收容传感器元件10的感热体11及第1电线15、15的一部分,并且将其用填充剂41固定、保持在保持室137的内部中。另外,为了进行与拱型的受热体30的区别,有时将受热体130称作盒型。
[各部对热响应性的影响:图5]
图5所示的评价结果是图4所示的尺寸T(T=0.5mm)和尺寸t(t=0.5mm)。尺寸T表示从侧面133B到保持室137的前端部137F的长度,尺寸t表示从受热面132到保持室137的长度。
如图5所示,可知尺寸t比尺寸T给热响应性带来的影响大。另外,供评价的受热体130是由铝合金(JIS A2017)构成的一体的成形体。
[由材料对热响应性的影响:图6]
在构成受热体130的材料中,可以使用铝合金、氧化铝烧结体(Al2O3)、聚苯硫醚(PPS)树脂等。热响应性对应于导热率的大小,但如果使用导热率较高的铝合金等,则能够得到较高的热响应性。在不被要求较高的热响应性的情况下,使用热传导性比铝合金等小的材料、例如陶瓷材料或树脂材料。以下表示各个材料的导热率。
铝合金(JIS A2017):134W/m·K
氧化铝烧结体(Al2O3:96vol.%):21.8W/m·K
PPS树脂:0.29W/m·K
从受热面132到保持室137的尺寸t设定得越小,越能够提高热响应性。该热响应性的高低对应于由受热面32从测量对象物100的测量面101接受到的热传导到保持室137的时间。另外,热时间常数(τ)是表示与温度变化对应的热响应性的程度的常数,通常将截止到变化初始的温度差的63.2%的时间定义为热时间常数τ(sec.),将环氧树脂作为填充剂时的热时间常数的平均值(n=9)是0.94。
遵循以上的结果,对于使用拱型的受热体30的温度传感器1,与上述同样基于田口实验计划法进行热响应性的解析。在该解析中,也使若干因素变动。即,如图6所示的样式X、样式Y及样式Z那样改变高度方向(H)的尺寸L,并且改变收容室37的高度方向(H)的位置。另外,样式Y沿袭了受热体30的形态,收容室37跨保持体35和基体31,而样式X及样式Z中,收容室37限制在保持体35的范围内而没有达到基体31。样式X、样式Y及样式Z中,受热体30都由铝合金(JIS A2017)及氧化铝烧结体(Al2O3:96vol.%)的两种材料制作。在图6中表示了其结果,可知应用了样式Y即收容室37跨基体31和保持体35形成的受热体30的温度传感器1对于温度测量的热响应性优异。
在样式Y的受热体30中,在填充剂41中使用环氧树脂时的热时间常数是以下这样的,能得到很优异的热响应性。
铝合金(JIS A2017):0.5秒
氧化铝烧结体(Al2O3:96vol.%):0.7秒
[由温度传感器1带来的效果]
说明以上所说明的温度传感器1起到的效果。
温度传感器1由于采用了拱型的受热体30,所以测量温度的热响应性优异。特别是,通过收容室37进入到基体31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热响应性。
[拱型受热体30的优越性:图7]
参照图7说明拱型的受热体30与盒型的受热体130相比温度测量的热响应性优异的理由。
受热体30具备基体31和保持体35,如上述那样,基体31的热容C31和保持体35的热容C35具有热容C31>热容C35的关系。而且,基体31从测量对象物100传导热,并且基体31接受到的热被传导给保持体35。此时,由于保持体35被导热性比构成受热体35的材料差的空气包围,所以基体31接受到的热专门被传导给保持体35。由于保持体35其热容C35比基体31的热容C31小,所以由保持体35的导热带来的热响应性比基体31快。因而,设在保持体35的内部中的收容室37的热响应性也相对地变快。
相对于以上,盒型的受热体130可看作拱型的受热体30的基体31连接到高度方向(H)的端部。即,受热体130由于不像受热体30那样存在热容较小的部分,所以保持室137的热响应性与收容室37相比相对变慢。
[收容室37跨保持体35和基体31的优越性:图7]
受热体30除了具有拱型以外,通过收容室37跨保持体35和基体31,收容室37到受热面32接触的测量对象物100的距离小。因而,与收容室37仅设在保持体35的内部中的相同尺寸的受热体30相比,受热体30的热响应性更好。除此以外,由于热从宽度方向(W)的两侧传递给进入到基体31中的收容室37,所以热响应性更为优异。热从宽度方向(W)的两侧都向收容室37传导是基于以下的理由。
由基体31接受到的热被向远离受热面32的朝向、朝向高度方向(H)的上方传递而达到对置面34。对置面34有与保持体35相连的部分以及被向外部开放而直接与空气接触的部分。传导给与保持体35相连的部分及其附近的热被传导给保持体35。但是,直接与空气接触的部分由于空气的导热性较差,所以被朝向宽度方向(W)的中央、换言之收容室37传导。通过收容室37接受从该收容室37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导热,收容室37的热响应性优异。
[将温度传感器1相对于测量对象物100设为横置的优越性]
通过将温度传感器1相对于测量对象物100设为横置,起到以下的效果。另外,将传感器元件的轴线方向C相对于测量对象物100的测量面101垂直的温度传感器称作纵置。
横置的温度传感器1与纵置的温度传感器相比能够抑制受热体30的高度方向(H)的尺寸,所以能够减少从受热体30向周围的散热(热抽走)。此外,根据横置的温度传感器1,由于将第1电线15及第2电线17为了相对于测量面101平行地引出而配置在距测量面101较近的位置,所以与纵置的温度传感器相比能够减少从第1电线15及第2电线17的散热。通过这些散热的减少,能够进行高响应的温度测量。另外,通过将第1电线15及第2电线17配置在距测量面101较近的位置,温度传感器1能够贡献于高度方向(H)上的测量对象物100的节省空间化。
此外,横置的温度传感器1的受热体30的受热面32由于在宽度方向(W)上有从保持体35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所以能够扩大其面积。除此以外,受热体30的受热面32为了对应于轴线方向(C)上的感热体11及覆盖层13的尺寸而其面积比纵置的受热体的受热面大。这样,通过能够使受热面32变大,受热体30能够接受更多的热量,所以温度传感器1能够具备较高的热响应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温度传感器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伴随着各种变更。
例如,图8的受热体30A如虚线所示那样表示了既可以将收容室37仅设置在保持体35中、也能够将收容室37更接近于受热面32的例子。
图8的受热体30B如虚线所示那样表示了能够将收容室37从保持体35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错开而设置的例子。
图8的受热体30C表示了保持体35C具有矩形状的横截面的例子。本发明具有应用具有半圆形、矩形以外的例如多边形的保持体的可能性。
图8的受热体30D表示了收容室37D的开口形状是矩形的例子。本发明具有应用具有圆形及矩形以外的例如多边形的收容室37D的开口形状的可能性。
图8的受热体30E其上述的W31及W35具有W31=W35的关系。
此外,图9的受热体30E其保持体35E的轴线方向(C)的尺寸比基体31小,此外相反,图9的受热体30F其保持体35E的轴线方向(C)的尺寸比基体31大。
图9的受热体30G表示了基体31G的俯视形状是圆形的例子。本发明具有应用具有圆形及矩形以外的例如多边形的基体31G的俯视形状的可能性。此外,图9的受热体30H表示了保持体35H的俯视形状是圆形的例子。本发明具有应用具有圆形及矩形以外的例如多边形的保持体35的俯视形状的可能性。
标号说明
1 温度传感器
10 传感器元件
11 感热体
13 覆盖层
15 第1电线
16 绝缘管
17 第2电线
17A、17A 芯线
17B、17B 绝缘覆盖
18 保护管
30、30A、30B、30C、30D、30E、30F、30G、30H、130 受热体
31、31G 基体
32、132 受热面
33A、33B、33C、33D、133A、133B、133C、133D 侧面
34、134 对置面
35、35C、35E、35H 保持体
36 外周
37、37D、137 收容室
37F 前端部
37R 后端部
41 填充剂
100 测量对象物
101 测量面
BL 边界线

Claims (7)

1.一种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传感器元件,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感热体和电连接在上述感热体上的一对电线;以及
受热体,具有将上述感热体沿着上述轴线方向容纳的在上述轴线方向的周围被封闭的收容室和与测量对象物接触并从测量对象物接受热的受热面,
上述受热体具备:
基体,具有上述受热面和相对于上述受热面的对置面;以及
保持体,设在上述对置面侧,具有上述收容室,与上述基体一体地形成,
上述保持体的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外周具有向远离上述对置面的方向凸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受热体中,定义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并且上述基体和上述保持体排列的高度方向,以及与上述轴线方向及上述高度方向这两者正交的宽度方向,
在上述对置面中,上述基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W31和上述保持体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W35具有W31>W35的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体的与上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中的外周呈中央部朝向远离上述对置面的方向凸的拱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体的热容比上述基体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室跨上述保持体和上述基体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容室比上述对置面朝向上述受热面凹陷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容室的将一对上述电线引出的一侧开口,其相反侧被封闭。
CN202280007805.1A 2022-07-25 2022-07-25 温度传感器 Pending CN1169408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2/028579 WO2024023875A1 (ja) 2022-07-25 2022-07-25 温度セ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0815A true CN116940815A (zh) 2023-10-24

Family

ID=8633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805.1A Pending CN116940815A (zh) 2022-07-25 2022-07-25 温度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74676B1 (zh)
CN (1) CN116940815A (zh)
WO (1) WO202402387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234U (ja) * 1983-08-19 1985-03-11 石塚電子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装置
JP2007327893A (ja) * 2006-06-09 2007-12-20 Denso Corp 温度センサ
DE202015103863U1 (de) * 2015-07-23 2015-08-20 Abb Technology Ag Oberflächentemperaturfühler
CN105318977A (zh) * 2015-12-04 2016-02-1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
CN109073473A (zh) * 2017-01-16 2018-12-21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JP2019095355A (ja) * 2017-11-24 2019-06-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度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5234B2 (ja) 2013-12-27 2016-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5234U (ja) * 1983-08-19 1985-03-11 石塚電子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装置
JP2007327893A (ja) * 2006-06-09 2007-12-20 Denso Corp 温度センサ
DE202015103863U1 (de) * 2015-07-23 2015-08-20 Abb Technology Ag Oberflächentemperaturfühler
CN105318977A (zh) * 2015-12-04 2016-02-10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
CN109073473A (zh) * 2017-01-16 2018-12-21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JP2019095355A (ja) * 2017-11-24 2019-06-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度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4676B1 (ja) 2023-05-16
WO2024023875A1 (ja)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2182B2 (en) Planar heating element with a PTC resistive structure
US5864282A (en) Unique strain relief junction
KR20200044944A (ko) 분석 가스의 농도 측정용 가스 센서
EP3264059B1 (en)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heat transfer element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4246786A (en) Fast respons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20200149974A1 (en) Contact Temperature Sensor
CN1476530A (zh) 流量传感器
US4449035A (e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thermistor-type temperature sensor in a metallic heating device
JP4963311B2 (ja) 計測用温度センサ
FI87494B (fi) Jaemfoerelsekoppling foer termoparmaetning.
US4246787A (en) Fast respons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16940815A (zh) 温度传感器
JP7309744B2 (ja) 熱絶縁を備えた温度検出プローブ
JP6717350B2 (ja) 温度センサ装置
US20220397461A1 (en) Thermal Insulated Metallic Housing Comprising Internal Shell
KR20170072252A (ko) 신속 응답 센서 하우징
CA3232567A1 (en) Temperature probe
US4068205A (en) Resistance element for a resistance thermometer
US20120093192A1 (en) Method and measuring 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WO2024062521A1 (ja) 温度センサおよび回転電機
KR101789654B1 (ko) 온도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5510714A (ja) ガス測定センサー
JP3007342U (ja) 温度検知用ptcサーミスタ
JP7190609B1 (ja) 温度センサ
CN215338620U (zh) 传感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