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9576A - 温度传感器和线束 - Google Patents
温度传感器和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29576A CN116929576A CN202310425325.3A CN202310425325A CN116929576A CN 116929576 A CN116929576 A CN 116929576A CN 202310425325 A CN202310425325 A CN 202310425325A CN 116929576 A CN116929576 A CN 1169295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element
- temperature sensing
- connector
- main body
-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8—Protective devices, e.g. casing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02—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02—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 G01K13/024—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of moving gas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线束。适用于线束(WH)的温度传感器(1)具备感温元件(E)、保持感温元件的主体部(100)、夹持部(200)、连接器(300)。另外,主体部(100)具有在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保持感温元件并沿着该方向插入到夹持部(200)从而位于夹持部的内侧的保持部(110),夹持部(200)具有使感温元件向该夹持部的外侧露出的一对窗部(210K)。另外,保持部(110)具有一对壁部(110a)(保护壁部),在保持部插入到夹持部(200)的状态下,一对壁部(保护壁部)位于隔着窗部(210K)的位置,壁部(110a)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部(110az)位于比感温元件(E)的前端侧的端部(Ez)更突出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和线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带简便固定功能的温度传感器,其由插入并固定于安装对象物的贯通孔的安装用夹具和埋设于安装用夹具的内部的前端附近的热敏电阻元件构成。该带简便固定功能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将热敏电阻元件、端子、与端子连接的导线等埋设于夹具并一体成形,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且简单地安装于安装对象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17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那样的带简便固定功能的温度传感器,考虑到安装性、安装后的维护性等通用性的点,有时对各部分进行单独成型,但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热敏电阻元件等感温元件组装于夹具,期望在将感温元件组装于夹具之前能够适当地保护该感温元件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保持所述感温元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和拆卸,且在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于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的端部,在与所述主体部嵌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布线材料成为电连接的状态,所述主体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保持所述感温元件,通过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从而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以及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经由所述夹持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窗部,在所述夹持部被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窗部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位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内侧的端部,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并使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感温元件向所述夹持部的外侧露出,所述保持部具有一对保护壁部,一对所述保护壁部在所述保持部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夹着所述窗部而设置,所述保护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部比所述感温元件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前端侧突出而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保持所述感温元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和拆卸,且在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布线材料的端部,在与所述主体部嵌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布线材料成为电连接的状态,所述主体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保持所述感温元件,通过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从而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以及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经由所述夹持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窗部,在所述夹持部被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窗部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位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内侧的端部,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并使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感温元件向所述夹持部的外侧露出,所述保持部具有一对保护壁部,一对所述保护壁部在所述保持部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夹着所述窗部而设置,所述保护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部比所述感温元件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前端侧突出而设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线束起到能够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分解主视图。
图4是表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包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的线束的沿着嵌合方向的剖面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温度传感器
100 主体部
110 保持部
110a壁部(保护壁部)
110az壁部的前端侧的端部
120 连接器部
200 夹持部
210K 窗部
300 连接器
A 固定对象部位
E 感温元件
Ez 壁部的前端侧的端部
W 布线材料
WH 线束
X 进深方向
Y 宽度方向
XY 延伸方向
Z 高度方向
Z1插入方向(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WH例如为了实现搭载于车辆的各装置间的连接而将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而作为集合部件,利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装置连接。
线束WH具备: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其具备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和设置于该布线材料W的端部的端子T;以及与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另外,线束WH此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波纹管、索环、电气接线箱、连接器等各种构成部件而构成。
布线材料W例如是将捆扎具有导电性的多个金属线材而成的芯线利用绝缘包覆部包覆而成的绝缘电线。布线材料W也可以是将多个绝缘电线捆扎而成。另外,布线材料W也可以是利用绝缘包覆部包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棒而成的绝缘金属棒。
端子T(参照图6)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是压接于布线材料W的末端的压接端子。端子T例如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实施弯折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加工而成形为规定形状。设置于布线材料W的端部的端子T被容纳、保持于后述的连接器300。
温度传感器1具备主体部100、夹持部200以及连接器300。温度传感器1通过使对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的端子T进行保持的连接器300嵌合于对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的感温元件E进行保持的主体部100,从而能够将感温元件E与布线材料W之间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例如应用于电池组等所使用的空气管道。例如,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组会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发热,若其温度变得高温则发电效率降低。因此,空气管道需要根据需要吹送冷却风,对电池组进行冷却,温度传感器1为了控制送风而固定于在空气管道的进气侧设置的固定对象部位A,用作检测空气管道内的空气温度的部件。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1中,主体部100、夹持部200被单独成型,例如,温度传感器1具备在沿着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固定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将主体部100安装于夹持部200时用于保护感温元件E的结构。作为该结构,温度传感器1中,通过在主体部100应用一对壁部110a(相当于保护壁部),从而实现了能够在将感温元件E组装于夹持部200之前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E的结构。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构成温度传感器1的主体部100、夹持部200、连接器300的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图1至图6的XY方向典型地相当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延伸方向等,X方向相当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进深方向,Y方向相当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宽度方向等。另外,Z方向相当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高度方向(厚度方向)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以温度传感器1经由夹持部200组装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的方向进行说明,将X方向称为进深方向X,将Y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将Z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
另外,在进深方向X上,前端侧相当于连接器300相对于主体部100所处的一侧等,在进深方向X上,基端侧相当于夹持部200相对于主体部100所处的一侧等。另外,高度方向Z的上侧相当于连接器300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A所处的一侧(作为固定对象部位A的管道的外侧)等,高度方向Z的下侧相当于夹持部200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A所处的一侧(管道的内侧)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方向是在将温度传感器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时,将夹持部200插入到固定对象部位A的插入孔Ah的方向,相当于在高度方向Z上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另外,沿着上述的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是将主体部100插入夹持部200的插入孔200h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同样地,相当于在高度方向Z上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另外,在主体部100被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连接器300相对于主体部100嵌合的方向作为沿着进深方向X的方向、即与高度方向Z正交的方向进行说明。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夹持部200插入固定对象部位A的插入孔Ah的方向、以及将主体部100插入夹持部200的插入孔200h的方向称为插入方向Z1,将连接器300相对于主体部100嵌合的方向称为嵌合方向X1(参照图5、图6)。
如图2、图6所示,主体部100构成为包括保持部110和连接器部120,各部分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保持部110是沿着插入方向Z1延伸并在该插入方向Z1上能够在前端侧保持感温元件E的部分。保持部110通过沿着插入方向Z1插入到夹持部200,从而位于该夹持部200的内侧,在经由夹持部2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位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内侧。
另外,如图2、图3、图6所示,保持部110构成为包括一对壁部110a和壁部110b。
一对壁部110a是沿着进深方向X以及高度方向Z延伸且宽度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侧壁部。各壁部110a沿着宽度方向Y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并且各壁部110a在插入到夹持部200的状态下夹着设置在该夹持部200的窗部210K而定位。另外,关于窗部210K的结构在下文说明。
另一方面,壁部110b是沿着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延伸且进深方向X为板厚方向的侧壁部。壁部110b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与各壁部110a的进深方向X上的基端侧的端部连接,在插入到夹持部200的状态下,壁部110b位于设置在该夹持部200的窗部210K之间。
另外,各壁部110a形成为:在保持部110保持感温元件E的状态下,各壁部110a的高度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感温元件E长,高度方向Z上的下侧(即,插入方向Z1的前端侧)的端部110az的位置K1(参照图3、图6)比感温元件E的高度方向Z上的下侧的端部Ez的位置低,在高度方向Z上向下侧突出而设置。另外,壁部110b被形成为:在保持部110保持感温元件E的状态下,高度方向Z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感温元件E短,在高度方向Z上,壁部110b的下侧的端部的位置比感温元件E的位置高。
因此,保持部110的与高度方向Z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型,能够将感温元件E容纳于在进深方向X上前端侧开口的内部空间110S。另外,保持部110能够将感温元件E保持在沿着进深方向X露出的状态下。
连接器部120是如下部分:在经由夹持部2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位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外侧,从保持部110沿着与插入方向Z1交叉(正交)的嵌合方向X1延伸,能够使连接器300沿着嵌合方向X1嵌合。如图2、图5、图6所示,连接器部120构成为包括一对壁部120a、一对壁部120b、壁部120c,各部分成为一体而形成连接器部120。各壁部120a是沿着嵌合方向X1以及高度方向Z延伸且宽度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侧壁部,沿着宽度方向Y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另外,各壁部120b是沿着嵌合方向X1以及宽度方向Y延伸,高度方向Z为板厚方向的顶壁部、底壁部,沿着高度方向Z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另外,壁部120c是沿着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延伸,嵌合方向X1为板厚方向的端部壁部,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分别与各壁部120a的在嵌合方向X1上位于基端侧的端部连接,高度方向Z的两端部分别与各壁部120b的在嵌合方向X1上位于基端侧的端部连接。因此,连接器部120形成为矩形箱状,从在嵌合方向X1上位于前端侧的开口部120K插入连接器300,能够将连接器300容纳于内部空间120S。
另外,如图1、图2、图4、图6所示,主体部100构成为包括形成于连接器部120的卡止部130。
卡止部130是在主体部100与连接器300嵌合的状态下,将连接器部120在规定的位置(图6所示的L2)卡止的部分。如图2所示,卡止部130设置在位于高度方向Z的上侧的壁部120b的顶壁部外表面120b1,是由在嵌合方向X1上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延伸的狭缝形成的框部。
另外,如图2、图3、图6所示,主体部100保持从感温元件E延伸的端子ET。端子ET例如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L字状的端子,通过使连接器300与主体部100嵌合,从而端子ET与连接器300的端子T连接。主体部100使端子ET的一个端部露出于内部空间110S且使端子ET的另一个端部露出于内部空间120S来保持该端子ET,例如,与该端子ET一起嵌入成形。此时,端子ET在露出于内部空间110S的部分通过焊接等连接到从感温元件E延伸的引线端子Ea,另一方面,端子ET在露出于内部空间120S的部分连接到连接器300的端子T。温度传感器1在内部空间120S中,通过将感温元件E侧的端子ET与布线材料W侧的端子T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从而能够将感温元件E与布线材料W之间电连接。另外,端子ET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配合主体部100的形状而适当变更。
另外,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主体部100构成为包括形成于连接器部120的按压平面部121。按压平面部121是在将夹持部2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时能够沿着插入方向Z1按压连接器部120的外表面的部分。按压平面部121位于在从插入方向Z1观察时与夹持部200部分重叠的位置,且形成在位于插入方向Z1的近前侧(高度方向Z的上侧)的壁部(顶壁部)120b的顶壁部外表面120b1。该壁部120b沿XY方向延伸,在嵌合方向X1上的基端侧与夹持部200重叠。因此,当按压该壁部120b时,主体部100能够将该力高效地传递到夹持部200的各部分。
如图1至图6所示,夹持部200包括轴部210、定位部220(参照图6)和一对固定部230而构成,各部分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轴部210构成为包括容纳部211和帽部212。容纳部211是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并形成为筒状的壁部。容纳部211具有能够插入到固定对象部位A的插入孔Ah的大小(直径),沿着高度方向Z的长度形成为比固定对象部位A的板厚长。另一方面,帽部212是形成于容纳部211的高度方向Z的上侧的端部,并从容纳部211呈放射线状延伸的壁部。帽部212配置于在温度传感器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覆盖插入孔Ah的位置。
定位部220是如下的部分:以悬臂状支承于容纳部211,在定位部220的前端部形成定位用爪部221,从而在保持部110组装于轴部210时,能够将保持部110卡止于规定的位置L1(参照图6)。定位部220从容纳部211的内表面向进深方向X突出地形成,在高度方向Z上从下侧朝向上侧延伸。另外,各定位用爪部221向进深方向X的内侧突出地形成,将壁部110b等保持部110的壁部卡止。
另外,通过使保持部110被定位部220卡止,从而轴部210能够将该保持部110和该保持部110所保持的感温元件E一起容纳。
另外,轴部210构成为包括在高度方向Z上形成于下侧的端部并沿着进深方向X形成的一对窗部210K。各窗部210K是如下部分:在保持部110组装于轴部210,且通过定位部220卡止于规定的位置L1的状态下,各窗部210K使保持部110所保持的感温元件E朝向外部(夹持部200的外侧)露出,从而能够促进感温元件E与外部气体(在轴部210的外部流动的空气)接触。流过固定对象部位A的空气在经由一对窗部210K而沿着进深方向X穿过轴部210时,与感温元件E接触。因此,感温元件E能够高效地检测作为测定对象的空气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4等所示的窗部210K的形状为拱状,但其形状只要是感温元件E更容易接触空气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与感温元件E等各部分的规格一并适当变更。
一对固定部230是如下的部分:以悬臂状支承于容纳部211,在一对固定部230的前端部分别形成固定爪231,由此,在夹持部200插入到插入孔Ah时,是能够将主体部1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如图6所示,一对固定部230从容纳部211的外表面沿进深方向X突出而形成。另外,各固定部230形成于在进深方向X上夹着容纳部211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在高度方向Z上从下侧朝向上侧延伸。另外,各固定爪231向进深方向X的外侧突出地形成,当夹持部200插入到插入孔Ah时,卡止于该插入孔Ah的缘部。夹持部200的一对固定部230具有挠性,各固定部230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插入孔Ah一边挠曲一边插入,而且各固定爪231卡止于插入孔Ah的缘部,从而能够将温度传感器1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
如图1、图2、图6所示,连接器300构成为包括多个端子容纳部310、卡止于主体部100的被卡止部320、卡止解除操作部330,各部分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端子容纳部310是通过组装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而能够将布线材料W的端子T容纳的部分。如图1、图2、图4所示,端子容纳部310设置有2个,各端子容纳部310在连接器300与连接器部120嵌合的状态下沿着宽度方向Y隔开间隔地配置。
如图1、图2、图4所示,连接器300构成为包括由多个壁部(侧壁部)300a和多个壁部(顶壁部、底壁部)300b形成的壳体,在该壳体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部310。各端子容纳部310由这些构成壳体的多个壁部300a和多个壁部300b形成(划分)。更具体而言,各壁部300a是沿着沿进深方向X的嵌合方向X1以及高度方向Z延伸,且宽度方向Y为板厚方向的壁部,沿着宽度方向Y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另外,各壁部300b是沿着嵌合方向X1以及宽度方向Y延伸且高度方向Z为板厚方向的壁部,沿着高度方向Z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通过这些结构,各端子容纳部310形成为矩形筒状,能够使端子T从在嵌合方向X1上位于前端侧(连接器300的基端侧)的插通口310K(参照图5)插入而容纳于各端子容纳部310的内部。另外,各端子容纳部310能够通过配置于其内部的矛状部310a和保持器310b卡止端子T(参照图6)。
矛状部310a是配置于各端子容纳部310的嵌合方向X1上的基端侧的部件。在端子T从插通口310K插入时,矛状部310a通过向与嵌合方向X1交叉的方向(在高度方向Z上的内侧)弹性变形,从而与该端子T嵌合,能够将该端子T保持在各端子容纳部310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容纳完成位置)。另一方面,保持器310b是在各端子容纳部310的嵌合方向X1上配置于前端侧的部件,能够抑制容纳于各端子容纳部310的端子T的位置偏移,将端子适当地卡止于端子容纳部310。
被卡止部320是在连接器300与主体部100嵌合的状态下,在规定的位置L2(参照图6)卡止于主体部100的卡止部130的部分。如图2所示,连接器300构成为包括:一对支承部300c,其从位于高度方向Z的上侧的壁部300b的顶壁部外表面300b1立起设置;以及挠性部,其沿着壁部300b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两端部分别由与支承部300c分别连接的变形部300d形成。被卡止部320形成于该挠性部的变形部300d,在嵌合方向X1上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延伸。另外,在被卡止部320的前端部、即在嵌合方向X1上的基端侧形成有被卡止爪321,该被卡止爪321向高度方向Z的外侧突出地形成。
卡止解除操作部330是能够解除被卡止部320与卡止部130之间的卡止关系的部分。卡止解除操作部330由上述的挠性部构成,构成为包括一对支承部300c和变形部300d,在变形部300d的嵌合方向X1上形成在前端侧(插通口310K侧)。因此,卡止解除操作部330中,在连接器300与主体部100嵌合的状态下,当沿着固定对象部位A的延伸方向XY且位于插入方向Z1的近前侧的变形部300d的变形部外表面300d1被沿着插入方向Z1按压时,与变形部300d一起,使一对支承部300c在高度方向Z上向内侧弹性变形。
接着,对线束WH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者准备温度传感器1的主体部100、夹持部200、连接器300。此时,温度传感器1的各部分在未组装的状态下运输至设置场所,但主体部100的保持部110能够利用夹着感温元件E而设置的一对壁部110a来防止外力施加于该感温元件E。因此,主体部100能够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E。
然后,作业者将主体部100组装于夹持部200。此时,主体部100的保持部110沿着插入方向Z1从夹持部200的插入孔200h插入到容纳部211。保持部110的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的端部Ez比感温元件E的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的端部110az更靠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的位置。因此,主体部100在插入到夹持部200的内侧时,能够防止位于比保持部110的端部Ez靠内侧(高度方向Z上的上侧)的感温元件E与夹持部200的各部分接触,能够防止外力施加于该感温元件E。另外,保持部110通过定位部220卡止于规定的位置L1。因此,保持部110所保持的感温元件E被容纳于夹持部200的容纳部211,并被固定于从在该容纳部211形成的窗部210K分别露出的位置。
并且,作业者准备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将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的各端子T分别容纳在形成于连接器300的端子容纳部310中。此时,各端子T从各端子容纳部310的插通口310K插入,通过在各端子容纳部310的内部配置的矛状部310a和保持器310b而被卡止。
并且,作业者通过使与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器300的前端部分从连接器部120的开口部120K嵌入到内部空间120S,从而使连接器300与主体部100嵌合。此时,连接器300的被卡止部320被主体部100的卡止部130卡止在规定的位置L2。另外,在维持连接器300与主体部100之间的卡止状态的状态下,连接器300侧的端子T与主体部100侧的端子ET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布线材料W与感温元件E之间电连接。
然后,作业者在将夹持部200的容纳部211插入到插入孔Ah的状态下,沿着插入方向Z1对按压平面部121进行按压,由此将组装有带端子的布线材料WT的温度传感器1即线束WH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此时,按压平面部121位于插入方向Z1的近前侧。因此,作业者例如能够用1根手指F1对按压平面部121进行按压,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将线束WH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另外,按压平面部121形成在从高度方向Z观察时与夹持部200部分重叠的位置。因此,作业者能够对靠近夹持部200的轴芯Za的位置进行按压,主体部100能够将施加于按压平面部121的外力高效地传递至夹持部200。因此,作业者能够以更小的力将线束WH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
另外,线束WH在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沿着与插入方向Z1交叉(正交)的嵌合方向X1配置主体部100的连接器部120以及连接器300,如图5所示,连接器部120以及连接器300靠近固定对象部位A而配置。因此,线束WH能够将从连接器300延伸的布线材料W沿着固定对象部位A布线,并且能够抑制从固定对象部位A突出的突出量(高度方向Z的长度)。
而且,作业者在进行维护作业、感温元件E的更换作业时,根据需要通过按压连接器300的卡止解除操作部330,从而从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主体部100卸下连接器300。此时,卡止解除操作部330设置在插通口310K侧。因此,如图4所示,作业者例如利用1根手指F1按压卡止解除操作部330,使被卡止部320在高度方向Z上向内侧弹性变形,由此能够解除被卡止部320与卡止部130之间的卡止关系。进而,作业者在解除了被卡止部320与卡止部130之间的卡止关系的状态下,通过用2根手指F2、F3从宽度方向Y侧夹持连接器300的插通口310K侧的端部,从而能够从主体部100卸下连接器300。
应用以上说明的温度传感器1的线束WH具备:感温元件E,其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主体部100,其保持感温元件E;夹持部200,其能够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A沿着插入方向Z1(第一方向)安装和拆卸,并且能够在组装于该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将主体部1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以及连接器300,其设置于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的端部,在嵌合于主体部100的状态下使感温元件E与布线材料W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另外,主体部100包括:保持部110,其沿着插入方向Z1(沿着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延伸,在该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保持感温元件E,并沿着插入方向Z1插入到夹持部200的内侧,从而位于该夹持部200的内侧;以及连接器部120,其在经由夹持部200固定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能够与连接器300嵌合,夹持部200具有一对窗部210K,在夹持部200组装于固定对象部位A的状态下,一对窗部210K设置于位于该固定对象部位A的内侧的端部,且沿着与插入方向Z1交叉的方向形成并使保持于保持部110的感温元件E向该夹持部200的外侧露出。另外,保持部110具有一对壁部110a(保护壁部),该一对壁部110a(保护壁部)在保持部110插入到夹持部200的内侧的状态下夹着窗部210K而设置,壁部110a的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的端部110az比感温元件E的前端侧的端部Ez更向前端侧突出而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温度传感器1通过设置于主体部100的保持部110且夹着感温元件E而设置的一对壁部110a,能够防止在运输时、组装动作时对该感温元件E施加外力。另外,温度传感器1通过壁部110a的端部110az位于比感温元件E的端部Ez更向插入方向Z1上的前端侧突出而设置,从而在主体部100沿着插入方向Z1插入到夹持部200的内侧时,能够防止感温元件E的端部Ez与夹持部200的各部接触,能够防止外力施加于该感温元件E。因此,温度传感器1、线束WH能够适当地保护感温元件E。
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1以及线束WH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连接器相对于主体部嵌合的方向以沿着与高度方向Z正交的进深方向X的方向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连接器相对于主体部嵌合的方向可以是从宽度方向Y观察与进深方向X交叉的方向,也可以是沿着高度方向Z的方向。
另外,将固定对象部位A作为空气管道的吸气侧的结构体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固定对象部位A也可以是车辆的空气管道以外的结构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线束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Claims (2)
1.一种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保持所述感温元件;
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和拆卸,且在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于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的端部,在与所述主体部嵌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布线材料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所述主体部包括: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保持所述感温元件,通过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插入到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从而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以及
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经由所述夹持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
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窗部,在所述夹持部被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窗部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位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内侧的端部,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并使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感温元件向所述夹持部的外侧露出,
所述保持部具有一对保护壁部,一对所述保护壁部在所述保持部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夹着所述窗部而设置,
所述保护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部比所述感温元件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前端侧突出而设置。
2.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具有: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检测测定对象的温度;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保持所述感温元件;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能够相对于固定对象部位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和拆卸,且在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主体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布线材料的端部,在与所述主体部嵌合的状态下,使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布线材料成为电连接的状态,
所述主体部包括: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保持所述感温元件,通过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被插入到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从而位于所述夹持部的内侧;以及
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在经由所述夹持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连接器嵌合,
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对窗部,在所述夹持部被组装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一对所述窗部被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位于所述固定对象部位的内侧的端部,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并使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感温元件向所述夹持部的外侧露出,
所述保持部具有一对保护壁部,一对所述保护壁部在所述保持部被插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的状态下夹着所述窗部而设置,
所述保护壁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部比所述感温元件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更向所述前端侧突出而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69862A JP7455493B2 (ja) | 2022-04-21 | 2022-04-21 | 温度センサ、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22-069862 | 2022-04-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29576A true CN116929576A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23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25325.3A Pending CN116929576A (zh) | 2022-04-21 | 2023-04-20 | 温度传感器和线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341270A1 (zh) |
JP (1) | JP7455493B2 (zh) |
CN (1) | CN116929576A (zh) |
DE (1) | DE10202311006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00456A (ja) | 2004-04-15 | 2005-10-27 | Denso Corp | 温度センサ一体型圧力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
JP3108736U (ja) | 2004-11-12 | 2005-04-28 | 山里産業株式会社 | 温度センサ |
JP5455454B2 (ja) | 2009-06-08 | 2014-03-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簡便固定機能付き温度センサとそれの搭載された電池パック送風用エアダクト |
JP2014122811A (ja) | 2012-12-20 | 2014-07-03 | Bosch Corp | 温度センサ内蔵型圧力センサ |
JP2021139808A (ja) | 2020-03-06 | 2021-09-16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温度センサ一体型圧力センサ装置 |
-
2022
- 2022-04-21 JP JP2022069862A patent/JP7455493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4 US US18/300,402 patent/US2023034127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4-20 DE DE102023110061.0A patent/DE102023110061A1/de active Pending
- 2023-04-20 CN CN202310425325.3A patent/CN116929576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59929A (ja) | 2023-11-02 |
US20230341270A1 (en) | 2023-10-26 |
DE102023110061A1 (de) | 2023-10-26 |
JP7455493B2 (ja) | 202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20701A1 (en) | Cable termination | |
US20170125956A1 (en) | Fixing structure between busbar and terminal | |
US20110183529A1 (en) | Tolerance compensating, electric connector,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s | |
CN111799424A (zh) | 电池汇流条模块 | |
CN113764928B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
CN115219048A (zh) | 用于测量电连接器端子的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 | |
US11588280B2 (en) | Connector with temperature sensor in terminal | |
EP3745540B1 (en) | Connector and wire harness | |
US10218104B2 (en) | Connector with a spring terminal ensuring reliable connection to a mating terminal | |
CN116929576A (zh) | 温度传感器和线束 | |
CN110568364B (zh) | 传感器保护件 | |
US11539174B2 (en) | Connector having temperature sensor for terminal | |
JP2020127249A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20240136772A1 (en) | Wire harness | |
US11664621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with electric wires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 |
CN107210548B (zh) | 电缆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23159928A (ja) | 温度センサ、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16323300A (zh) | 用于插式连接器部件的温度检测装置 | |
CN107046189B (zh) | 同轴电缆连接器、带支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以及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US20240356269A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 |
US20240178625A1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and wire harnesses | |
US20230268683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re harness, and connector cover | |
CN116315901A (zh) | 线束 | |
JP2024132169A (ja) | 温度測定装置 | |
JP2022010651A (ja) | 電線保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