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20145A -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20145A
CN116920145A CN202310897812.XA CN202310897812A CN116920145A CN 116920145 A CN116920145 A CN 116920145A CN 202310897812 A CN202310897812 A CN 202310897812A CN 116920145 A CN116920145 A CN 116920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heet
microbial carrier
imported
site monitoring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978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洁
韩燕祯
赵帅
罗莎
宁培勇
费春楠
汪颖
王源
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iority to CN2023108978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201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20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201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26Accessories or devices or components used for biocidal treatment
    • A61L2/28Devices for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r completeness of sterilisation, e.g. indicators which change colo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2Testing for sterility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Zo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进行现场布点,载体片的构成: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板两张,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打一直径为14mm的圆孔。本发明通过采用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能够对微生物载体片进行布点,快速对进口货物的六个面进行采样,经过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能够得知进口货物消毒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口货物消毒监测布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在物体表面持续存活一段时间,给接触物品的人带来感染风险。进口货物消毒、涉疫地区车辆消毒,对物流园区及经营企业来说,需要高度重视,进口货物消毒、拆包、采样等作业区应相对独立,与国内货物相对隔离,如国内货物与进口货物混放,国内货物按照进口货物管理,根据要求,企业应对运输车辆、装卸台、停放区域等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方可再次作业,拆包区域完成作业后执行严格的全面消毒。
进口货物在进行消毒一般使用有效氯浓度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对货物进行六面喷洒消毒,喷药量为100ml/平米—300ml/平米,待消毒完毕后,再进行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但是,进口货物在消毒完成后,无法快速的对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进行监测布点,不能得知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是否对消灭病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法根据对于进口货物的整体灭菌量,调节消毒液的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进行现场布点,载体片的构成: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板两张,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打一直径为14mm的圆孔,通过热融胶等技术将两张塑料板与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牢固黏贴,并使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暴露于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的圆孔;
步骤二:染菌用菌悬液的制备:使用TSB营养肉汤配制,细菌繁殖体,可直接使用经18h-24h培养的斜面培养物,细菌芽孢可使用4℃冰箱贮存液,滴染法染菌时,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平铺于桌面上,逐片滴加菌液,使用10μL移液器接灭菌滤芯吸头滴染菌液,并使用无菌接种环涂匀整个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表面(不要沾染到塑料板),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或者置室温下自然干后使用,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可放入4℃冰箱贮存或者放入4℃保温箱内转运到现场,在8个小时范围内使用;
步骤三:消毒效果监测现场布点方法: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隧道式消毒设备等),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固定时,胶带不能触碰染菌金属不锈钢片),保证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对其它进口非冷链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拟消毒物体表面(行李箱、行李袋等)附近,保证对其它物体表面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
步骤四:实施消毒处理后,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两方向对折,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中的塑料板尺寸为15cm×11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载体片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已进行脱脂处理及高压蒸汽灭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细菌的含菌量约为1×108-5×108cfu/mL。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菌液滴加量为10μL/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每个菌片的回收菌数,应为5×105-5×106cfu/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的时间约20min-3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采用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能够对微生物载体片进行布点,快速对进口货物的六个面进行采样,经过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能够得知进口货物消毒效果,快速得知消毒剂的大量使用,是否对消灭病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根据对于进口货物的整体灭菌量,调节消毒液的浓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进行现场布点,载体片的构成: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板两张,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打一直径为14mm的圆孔,通过热融胶等技术将两张塑料板与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牢固黏贴,并使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暴露于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的圆孔;
步骤二:染菌用菌悬液的制备:使用TSB营养肉汤配制,细菌繁殖体,可直接使用经18h-24h培养的斜面培养物,细菌芽孢可使用4℃冰箱贮存液,滴染法染菌时,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平铺于桌面上,逐片滴加菌液,使用10μL移液器接灭菌滤芯吸头滴染菌液,并使用无菌接种环涂匀整个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表面(不要沾染到塑料板),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或者置室温下自然干后使用,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可放入4℃冰箱贮存或者放入4℃保温箱内转运到现场,在8个小时范围内使用;
步骤三:消毒效果监测现场布点方法: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隧道式消毒设备等),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固定时,胶带不能触碰染菌金属不锈钢片),保证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对其它进口非冷链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拟消毒物体表面(行李箱、行李袋等)附近,保证对其它物体表面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
步骤四:实施消毒处理后,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两方向对折,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塑料板尺寸为15cm×11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载体片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已进行脱脂处理及高压蒸汽灭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细菌的含菌量约为1×108-5×108cfu/m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菌液滴加量为10μL/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每个菌片的回收菌数,应为5×105-5×106cfu/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的时间约20min-30min。
综上述,使用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进行现场布点时,先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板两张,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打一直径为14mm的圆孔,通过热融胶等技术将两张塑料板与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牢固黏贴,并使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暴露于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的圆孔,染菌用菌悬液的制备:使用TSB营养肉汤配制,细菌繁殖体,可直接使用经18h-24h培养的斜面培养物,细菌芽孢可使用4℃冰箱贮存液,滴染法染菌时,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平铺于桌面上,逐片滴加菌液,使用10μL移液器接灭菌滤芯吸头滴染菌液,并使用无菌接种环涂匀整个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表面(不要沾染到塑料板),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或者置室温下自然干后使用,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可放入4℃冰箱贮存或者放入4℃保温箱内转运到现场,在8个小时范围内使用,消毒效果监测现场布点方法: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隧道式消毒设备等),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固定时,胶带不能触碰染菌金属不锈钢片),保证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对其它进口非冷链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拟消毒物体表面(行李箱、行李袋等)附近,保证对其它物体表面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实施消毒处理后,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两方向对折,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进行现场布点,载体片的构成: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板两张,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打一直径为14mm的圆孔,通过热融胶等技术将两张塑料板与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牢固黏贴,并使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暴露于其中一张塑料板中央的圆孔;
步骤二:染菌用菌悬液的制备:使用TSB营养肉汤配制,细菌繁殖体,可直接使用经18h-24h培养的斜面培养物,细菌芽孢可使用4℃冰箱贮存液,滴染法染菌时,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平铺于桌面上,逐片滴加菌液,使用10μL移液器接灭菌滤芯吸头滴染菌液,并使用无菌接种环涂匀整个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表面(不要沾染到塑料板),滴染菌液后,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或者置室温下自然干后使用,如果不能及时使用,可放入4℃冰箱贮存或者放入4℃保温箱内转运到现场,在8个小时范围内使用;
步骤三:消毒效果监测现场布点方法: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隧道式消毒设备等),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表面,贴付位置为包装箱六个面的中心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固定时,胶带不能触碰染菌金属不锈钢片),保证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箱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对其它进口非冷链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将已染菌的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贴付于拟消毒物体表面(行李箱、行李袋等)附近,保证对其它物体表面实施消毒过程中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不脱落;
步骤四:实施消毒处理后,将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两方向对折,将翘起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的微生物载体片采用无菌操作,接种于中和剂或者稀释液液体中,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塑料板尺寸为15cm×1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微生物载体片直径为15mm,厚度为0.5mm,已进行脱脂处理及高压蒸汽灭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细菌的含菌量约为1×108-5×108cfu/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菌液滴加量为10μL/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每个菌片的回收菌数,应为5×105-5×106cfu/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染菌载体可置37℃温箱内干燥的时间约20min-30min。
CN202310897812.XA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Pending CN1169201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7812.XA CN116920145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97812.XA CN116920145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20145A true CN116920145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8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97812.XA Pending CN116920145A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201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jerib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biofilms formed on urinary catheters
Fernández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omparisons of staphylococcal biofilm formation on a cross-linked poly (ethylene glycol)-based polymer coating
US6638755B1 (en) Simple culture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KR101908411B1 (ko) 신규한 국내형 메티실린-내성 황색포도상구균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바이오필름 억제제 스크리닝 방법
CN103370409A (zh) 细胞培养处理系统以及细胞培养处理系统的模块连接方法
CN116920145A (zh)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CN102732419B (zh) 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
CN204897916U (zh) 一种体外创面模型
CN115554445A (zh) 一种进口货物消毒效果现场监测用微生物载体片布点方法
CN103937663A (zh) 一种抗生素生产车间环境监测用无菌培养基平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408770U (zh) 一种温室植物栽培装置
CN104293661A (zh) 一种快速抗菌试验方法及试剂盒
CN105907834A (zh) 一种预制备培养平皿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205930790U (zh) 一种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专用推车
CN105755096A (zh) 一种无菌预装成品培养基检验的方法
Thomasen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protocol for sterility controls of corneal culture medium
Mayo Chemical methods of control: Antimicrobial drugs
CN105087360A (zh) 一种体外创面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JP2012130274A (ja) リステリア属菌検出用簡易培地
McCauley et al.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Sterilization
JPS63245622A (ja) コンテナ植物培養方法
CN204529876U (zh) 液体细胞培养专用接种架
CN215560296U (zh) 一种杀菌剂杀菌效果检测装置
Hamad et al. Detection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d virulence factors for some bacterial species caus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mong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CN202643697U (zh) 一种物体表面微生物采样培养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