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7080A - 珩磨杆、用于制造珩磨杆的方法以及珩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珩磨杆、用于制造珩磨杆的方法以及珩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17080A CN116917080A CN202280013589.1A CN202280013589A CN116917080A CN 116917080 A CN116917080 A CN 116917080A CN 202280013589 A CN202280013589 A CN 202280013589A CN 116917080 A CN116917080 A CN 1169170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ning
- cutting
- grinding
- tool
- cutting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silicon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 [Si+]#[C-]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2 B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Bor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B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985128 Cladium marisc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1 corund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3 corund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1 silicon carb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3/00—Hon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33/08—Honing tools
- B24B33/086—Abrading blocks for honing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33/00—Hon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33/02—Honing machines or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designed for working internal surfaces of revolution, e.g. of cylindrical or conical sh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用于使用在用于加工钻孔的内表面的珩磨工具中的珩磨杆(200)包括切削垫载体(202),其在外侧处承载切削垫(210),该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213)内的切削颗粒(215)和用于作用在钻孔的内表面处的研磨工作表面(220)。珩磨杆(200)定义平行于钻孔轴线定向的纵向方向(L)。工作表面(220)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B)上在切削垫的第一侧表面(212‑1)与第二侧表面(212‑2)之间延伸。工作表面(220)具有带有至少两个不同指向的宏观上平整的磨光面(230‑1,230‑2,230‑3)的通常凸的宏观形状,这些磨光面沿着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棱边(235‑1至235‑4)过渡到相邻的磨光面或侧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珩磨杆、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珩磨杆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这样的珩磨杆的珩磨工具。
背景技术
珩磨制造工艺被反复用于钻孔的可摩擦负荷内表面的确定质量的最终加工。例如,在气缸体(气缸曲轴箱)或气缸套中的气缸运行表面、例如在曲轴轴承孔中的用于轴的轴承面、在连杆眼中的圆柱形内表面、在连杆、齿轮或用于其它动力和工作机器(例如压缩机)的构件处的轴承面经常借助于珩磨来加工。
珩磨是一种带有几何形状不确定的刀刃(Schneide)的切削工艺(Zerspannungsverfahren),其以一般而言可扩展的珩磨工具来执行。在珩磨操作期间,珩磨工具在钻孔中实施由两个分量构成的工作运动,其引起经加工的内表面的特征表面结构。工作运动一般而言由轴向往复直线运动和与其叠加的转动运动构成。一般而言,表面结构具有交叉的加工痕迹。
珩磨加工工艺以被连结的切削颗粒在珩磨工具的研磨工作表面与钻孔表面之间的持续的面接触的情形下工作。因此,工作表面大多数具有或多或少强烈的凸圆柱形(或还有略圆锥形)的曲率。切削颗粒在连结系统(也称为“结合部”)中被连结且与连结系统共同形成切削垫。在此,连结系统具有如下任务,即,如此长地粘住被连结的切削颗粒,直至其通过切削过程变钝。然后其应被释放,从而使得新的仍然锋利的切削颗粒可与工件达到接合(自锐效果)。为此,结合部应相对切削颗粒的暴露部分被回移,从而存在所谓的颗粒突出。
在该申请中所考虑形式的珩磨工具具有工具体,其定义珩磨工具在珩磨加工的情形中围绕其转动的工具轴线。在工具体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可径向进给的珩磨杆,其在外侧处具有切削垫。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内的切削颗粒和用于作用在钻孔的内表面处的研磨工作表面。
如果珩磨工具在新制造的情形中或在之后维护或维修的情况中装备有新的(新制造或新翻新的)珩磨杆,则其一般而言不可立即以最佳的去除效率被使用,而是需要一定的磨合阶段(Einlaufphase),以便于实现在珩磨杆的工作表面与待加工的钻孔内表面之间良好的平面匹配。磨合阶段需要时间。此外,在磨合阶段中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生产出良好零件,从而产生废品。
为了实现适宜的磨合性能,在已知的方法的情形中工具体配备有新的珩磨杆,经如此组装的珩磨工具被夹紧到外圆磨床(Rundschleifmaschine)中且借助于磨削盘在珩磨工具围绕其工具轴线转动的情形下借助于外圆磨削来加工。在此,通过磨削加工产生切削垫的研磨工作表面的圆柱形弯曲的宏观形状。在该磨削过程的情形中,切削垫获得工作表面的期望的圆度或圆柱形形状,其曲率大约与待加工的钻孔内表面的曲率相符,从而使得平面的工作干预是可能的。此外,切削垫获得平行于工具轴线的期望的直线度。一般而言,通过外圆磨削同样可回移结合部,从而使得工作表面从一开始就易于切削。
在欧洲专利文献EP 3 195 978 B1中描述了用于制造用于以几何形状不确定的刀刃切屑的工具的备选的方法,其中,切削颗粒被连结在结合部中且该工具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表面。在该方法的情形中,由工具的坯料出发,工作表面的形状和/或位置通过结合部的局部受限制的组织变化来确定。之后的工作表面在产生在坯料的内部中的内部结构变化之后处在关于组织已变化的边缘区与切削垫的剩余的未被改变的组织之间的边界处。由此如下应是可能的,即,在一个工序中如此地加工一般而言经烧结的坯料,即,工作表面成形且工作表面的在下游的锐化不是必要的。相反,坯料应在不带有进一步加工的情形中可被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珩磨杆,其使用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以其装备的珩磨工具在较短的磨合阶段之后已可产生带有较高珩磨质量的钻孔。如下是另一任务,即,提供一种可利用合理的成本高效地执行的用于制造这样的珩磨杆的方法和一种装备有至少一个这样的珩磨杆的珩磨工具。
为了解决这些任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珩磨杆、一种带有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用于制造这样的珩磨杆的方法以及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珩磨工具。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说明。所有权利要求的文本通过参考说明书的内容来制定。
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杆设置用于插入到珩磨工具中且在珩磨工具中被用于加工钻孔的内表面。珩磨杆具有切削垫载体,其在外侧处承载切削垫,该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内的切削颗粒和用于作用在钻孔的内表面处的研磨工作表面。切削垫包含大量切削颗粒,其一般而言均匀分布在结合部内。
该结合部可例如是金属结合部或陶瓷结合部。按照珩磨杆的预期应用,切削颗粒可例如是金刚石颗粒或由立方氮化硼构成的颗粒,必要时还有由碳化硅(SiC)或刚玉(氧化铝)构成的切削颗粒。典型的平均颗粒尺寸可例如处在5μm直至251μm的范围中、尤其在10μm至126μm的范围中。
珩磨杆定义纵向方向,其在珩磨工具的完成装配的状态中在珩磨操作的情形中大致平行于工具轴线和被加工的钻孔的钻孔轴线定向。垂直于纵向方向伸延有宽度方向,其在完成装配的状态中大致垂直于工具轴线伸延。在装备有珩磨杆的珩磨工具的按规定的使用的情形中处在切削垫的面对钻孔内壁的侧面处的工作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在切削垫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或者第一与第二侧边缘之间延伸。侧边缘是在其中工作表面过渡到侧表面中的这样的呈直线形的区域。在被安装到珩磨工具中的珩磨杆的按规定的使用中,在珩磨工具转动的情形中侧边缘中的一个在另一侧边缘前面,这些侧边缘因此在钻孔的周缘方向上彼此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表述,工作表面在如下意义中具有通常凸的宏观外形,即,在侧表面或者侧边缘之间的中间区域关于通过侧边缘被撑开的共同的平面向外、即由切削垫载体离开地突出。工作表面的宏观外形的特征在于至少两个不同指向的宏观上平整的磨光面,其沿着在纵向方向上伸延的棱边过渡到相邻的磨光面中或在侧边缘处过渡到侧表面中。相邻的磨光面在封闭的棱边处形成小于180°的内角。该内角可例如处在150°至179°的范围中。
如下已证实,即,这样的珩磨杆在磨合阶段开始之后非常快速地提供足够好的珩磨质量,因为工作表面的宏观形状由于首先存在的经磨光的宏观形状非常快速地适应钻孔内表面的被弯曲的形状。此时,该令人惊讶的效果如此来理解,即,在开始时仍然被磨光的工作表面在珩磨杆的径向进给的情形中首先仅沿着一个或多个纵向方向伸延的棱边与钻孔内表面达到接触。由于或多或少呈直线形的接触,在棱边区域中得出较高的表面压力和在切削垫处的相应较高的磨损,从而使得工作表面的宏观形状由棱边出发在两个周缘方向上非常快速地适应钻孔内表面的被弯曲的形状。由此,在侧边缘之间的整个宽度上在工作表面与钻孔内表面之间的完全的表面接触顺利地出现。
在磨合性能中的这些优点可以以相对简单且相应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得,因为宏观上平整的磨光面在切削垫处的产生在制造技术上可更容易且更低成本地实现,相比例如在外圆磨削的情形中圆柱形弯曲的工作表面的产生。
如下被作为另外的优点,即,围绕对其而言可使用带有经磨光的工作表面的珩磨杆的标称直径的直径范围相比可由已圆柱形弯曲的经预加工的工作表面良好覆盖的直径范围相对更大。因此,根据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珩磨杆的特征在于相对简单且低成本的可制造性、对待加工的钻孔表面的快速适配以及鉴于钻孔直径的一定的公差。
如下可能足够,在侧表面或者侧边缘之间的工作表面仅具有恰两个磨光面,从而使得工作表面采用屋顶形状。优选的实施例具有多于两个的磨光面,例如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磨光面。由此可更好地近似连续弯曲的面。
如下证实是特别有利的,工作表面具有恰三个磨光面。该数量是在一方面在钻孔内直径处的良好的适配能力与另一方面简单的制造之间的良好的折衷。
在一些实施形式的情形中,磨光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当磨光面的待比较的宽度以不超过±20%区别时,存在“大致相同的宽度”。由此得出按压力在棱边区域中的特别均匀的分布和在磨合阶段期间相应均匀的适应。
根据一种改进方案,磨光面如此定义尺寸,即,侧边缘和在磨光面之间的至少一个棱边处在共同的圆柱面上,其具有大致与之后待加工的钻孔的标称半径相符的曲率半径。由此可实现如下,即,就在开始时不仅在侧表面与侧面的磨光面之间的侧边缘处形成的棱边,而且处在其间的棱边(一个或多个)或多或少同时在类似按压条件的情形下被安放在钻孔内壁处,由此在磨合阶段中的形状变化从一开始就适宜地分布在所有棱边上。
在优选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在工作表面处结合部相对切削颗粒的暴露部分被回移,从而存在颗粒突出。因此,磨光面从一开始就是易于切削的,即使在磨合阶段期间。
在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珩磨杆的方法的情形中首先提供珩磨杆坯料,其具有切削垫载体,该切削垫载体在外侧处承载切削垫,其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内的切削颗粒。在切削垫处,然后产生设置用于作用在钻孔的内表面处的研磨工作表面。其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在宽度方向上观察在第一与第二侧边缘之间或者在切削垫的侧表面之间延伸。工作表面如此来产生,即,其获得带有至少两个磨光面的通常凸的形状,其沿着在纵向方向上伸延的棱边过渡到相邻的磨光面或侧表面。
磨光面在制造切削垫的情形中已可产生,例如在经烧结的切削垫的烧结的情形中通过形状的相应成型。
优选地,然而磨光面由切削垫的原始状态出发通过局部的材料去除来产生。在大多数情况中使用坯料,在其中恒定厚度的切削垫被安装在切削垫载体的平整的外侧上,从而使得珩磨杆坯料整体上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在切削垫处磨光面通过局部不等的材料去除来产生之前。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珩磨杆坯料的切削垫处的磨光面借助于平面磨削产生,尤其通过端面磨削。在端面磨削的情形中得出端面磨削工具的特别均匀的磨损,从而使得可在不带有磨削工具的重新修整的情形中加工较高的件数。作为磨削工具可例如使用杯形砂轮(Topfscheibe)。
在许多情况中,为了产生磨光面使用带有金刚石切削颗粒的平面磨削工具,其例如可被连结在金属基体中。此外,这样的磨削工具的特征在于较高的使用寿命且可材料去除地加工许多不同的切削垫类型。
优选地,珩磨杆的制造同样包括结合部在磨光面处的工作表面处的回移。在此,工作表面的产生优选在两个连续的阶段中实现。在此,在第一步中大致产生不带有颗粒突出的平整的磨光面,在其后在第二步中在磨光面处的结合部在回移操作中相对切削颗粒被回移之前。
对于回移操作而言可使用带有切削垫的平面磨削工具,其切削颗粒虽然硬于珩磨杆的切削垫的结合部,然而珩磨杆的切削垫的切削颗粒不可切削。
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珩磨工具,其具有至少一个此处所描述形式的珩磨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方面由权利要求且由下面借助附图来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得出。
图1显示了在磨合阶段之前穿过带有被插入的珩磨杆的单杆珩磨工具的实施例的纵截面;
图2显示了穿过珩磨工具的切削区域且穿过珩磨杆的示意性的横截面;
图3显示了垂直于珩磨杆的纵向方向被引导的穿过珩磨杆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的非按比例绘制的图示;
图4A,4B,4C显示了珩磨杆制造的不同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中,出于清晰性的原因在所有所显示的示例中的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相应地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图1中显示了平行于珩磨工具的工具轴线(旋转轴线)112穿过珩磨工具100的一种实施形式的纵截面。珩磨工具实施成单杆珩磨工具,即具有仅一个唯一的珩磨杆200。其它实施形式具有多个在周缘上分布的珩磨杆,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多杆珩磨工具)。图2显示了穿过带有珩磨杆的切削区域的示意性的横截面。
珩磨工具100具有由钢或硬质金属制成的带有相对较大壁厚的以两侧敞开的管子的形式的工具体110。工具体的端部区段被抗扭地引入到工具柄120的圆柱形的容纳口中且在该处借助于固定螺钉122被紧固。工具柄120用于将珩磨工具联结到工具机器(Werkzeugmaschine)的珩磨主轴处。工具柄和工具体同样可以以其它方式可解开或不可解开地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夹紧、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
在工具体的与工具柄相对而置的自由的端部区段中存在珩磨工具的切削区域,其为了珩磨加工被引入到在工件190中的待加工的钻孔195的内部中,以便于珩磨钻孔内表面192。钻孔具有标称直径D,其例如可处在10mm到40mm的范围内,必要时然而同样可在其之上或之下。
工具体110在切削区域中具有由工具体内部向外连续的呈矩形的珩磨杆容纳口140,在其中在经组装的珩磨工具的情形中珩磨杆200被精确匹配地且可径向移动地容纳。
珩磨杆200在其平行于工具轴线112伸延的纵向方向L上具有大于在宽度方向B上测得的宽度的长度,该宽度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L和径向方向R伸延。如下是同样可能的,即,珩磨杆的轴向长度短于在周缘方向或宽度方向上测得的宽度。
在与珩磨杆容纳口140相对而置的侧面处,在工具体处安装有两个以大约90°彼此周缘偏移的由硬质金属、烧结金属或其它硬的例如陶瓷的材料构成的导向杆180,181。其构造用于以其光滑抛光的弯曲的外表面支撑在待珩磨的钻孔的内壁处。导向杆可承载例如由金刚石构成的涂层,其形成耐磨的外表面。
整体上呈板状的珩磨杆200具有呈板形的、经常也被称为承载杆(Tragleiste)的由钢构成的切削垫载体202,在其平整的径向外侧204处安置有切削垫210,其保持被连结在结合部213中的切削材料颗粒215。该示例的切削垫具有金刚石切削颗粒,其被连结在金属结合部(例如由青铜合金构成)中。在示例情况中,切削垫210被烧结到切削垫载体202上,然而在其它实施形式的情形中,同样可被粘合或被焊接或通过铆钉或螺钉被固定在切削垫载体处。珩磨杆同样可由一件式的烧结体形成。在切削垫210的径向外侧处存在研磨工作表面220,其设置用于作用在钻孔的内表面处。
切削垫载体202的径向内侧具有平整的斜面216,其如此地与在工具体中被引导的根据楔形驱动器形式的进给杆130的下端部处的互补的平整的斜面共同起作用,即,珩磨杆200在珩磨杆容纳口140内被径向向外按压,当进给杆通过被安置在珩磨机中的进给驱动器在珩磨工具的切削区域的方向上被按压时。
在珩磨加工的情形中,珩磨工具100应以研磨工作表面220相对钻孔195的内表面192处在持续的面接触中。在磨合良好的珩磨工具的情形中,因此研磨工作表面大致圆柱形地弯曲且具有大致与经加工的钻孔的内半径相符的曲率半径。
在珩磨工具100的情形中这然而还不是这样的情况。其是一种装备有新制造或新重新处理的珩磨杆200的珩磨工具,以其尚未执行珩磨操作。珩磨工具因此可以是配备有新的或者新鲜的珩磨杆200的新工具或使用过的珩磨工具。
珩磨杆200的特征在于如下特点,即,其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珩磨工具在非常短的磨合阶段之后已可产生带有钻孔内表面的较高珩磨质量的良好零件。为了图解说明,图3显示了垂直于珩磨杆的纵向方向L被引导的穿过珩磨杆200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的非按比例绘制的图示。切削垫210直接或在插入至少一个中间层的情形下被牢固地施加到切削垫载体202的平整的径向外侧204上。切削垫具有(平均)厚度DS,其例如处在1mm的数量级中。在宽度方向B上,切削垫通过侧表面212-1,212-2来限制,其在所显示的示例情况中与呈板状的切削垫载体202的侧表面齐平地伸延,从而使得珩磨杆就此而言整体上具有板形状。
同样存在如下变型方案,在其中切削垫载体宽于切削垫。例如,切削垫被容纳在其中的较窄的槽可在中间或偏心地被铣削到切削垫载体的较宽的外侧中或以其它方式来产生。然后在切削垫的两侧存在由切削垫载体的材料构成的支撑棱边。
工作表面220以如下方式具有通常凸的宏观形状,即,工作表面的中间区域相对在侧表面处的边缘区域在径向方向R上向外凸出。凸的形状然而未被倒圆,而是被磨光。具体地,工作表面220具有三个相应地宏观上平整的磨光面230-1,230-2,230-3,其沿着在纵向方向L上伸延的棱边(纵向棱边)过渡至相邻的磨光面或侧边缘或者侧表面。毗邻于左侧可识别的侧表面212-1的第一磨光面230-1与在侧边缘处的该侧表面包夹多于90°的角度且与其形成第一棱边235-1。平行于切削垫载体202的平整的外侧204伸延的第二磨光面230-2与第一磨光面230-1包夹小于180°的内角IW且与其共同在过渡处形成第二棱边235-2。在右侧可识别的侧面上存在第三磨光面230-3,其在第三棱边235-3的区域中过渡至第二磨光面且与其包夹小于180°的内角。第三磨光面沿着第四棱边235-4过渡到右侧的侧表面212-2或者右侧的侧边缘中。
在磨光面表面处,切削颗粒伸出超过结合部的水平,因此存在颗粒突起,从而使得新鲜制备的经磨光的工作表面尤其在纵向棱边235-1等等的区域中同样是易于切削的。
这些尺寸比例未按比例示出。取决于珩磨杆对其而言优化的标称直径以及取决于磨光面的数量,内角IW可例如处在170°与179°之间的数量级中,必要时同样在其之上或之下。磨光面的在宽度方向B上测得的宽度大约相同大小,其优选区别以不超过±20%。在奇数个磨光面的情形中,优选设置有中间的磨光面(此处第二磨光面230-2),其磨光表面平行于切削垫载体的外表面204伸延。第二磨光面可由首先以均匀的层厚度DS被施加的切削垫的原始表面形成或通过与此相对的平行回移已被加工。
磨光面的数量和磨光面的宽度优选被如此地彼此协调,即,由切削材料构成的棱边大致处在共同的(以虚线示出的)圆柱面Z上,其曲率半径与待加工的钻孔的标称半径相符。由此确保如下,即,新鲜的珩磨杆在首次在钻孔内壁的方向上在所有棱边(纵向棱边)处的进给的情形中同时贴靠在钻孔内壁处。在纵向棱边之间的区域中,与之相反在径向方向上看相应地存在在磨光面与钻孔内壁之间或多或少较大的间隙。
研磨工作表面220的经磨光的几何形状使得较短的磨合时间成为可能,在珩磨杆在其工作表面处与钻孔内壁处在完全的大面积接合中之前。在此,在磨合阶段开始时仅纵向棱边与钻孔内壁处在接触中。由于由此产生的较大的表面压力,在切削垫处的磨损在棱边区域中最大,从而使得棱边快速倒圆且相邻棱边的经倒圆的区域彼此快速接近,直至磨光面消失且形成通常大致圆柱形弯曲的工作表面。因此,装备有这样的珩磨杆的珩磨工具可在最短时间之后高效地工作,从而不形成或几乎不形成加工工件处的废品。
此处所描述的形式的新鲜的珩磨杆可在可相对简单且低成本实现的制造过程中以可精确地预先给定的几何形状来制造。借助图4A至4C说明了示例性的制造过程。
首先制造珩磨杆坯料,在其中带有恒定层厚度的切削垫220(例如通过烧结)被施加到呈板状的切削垫载体202的平整的外侧上。然后由切削垫的或多或少平整的外表面出发安装磨光面,其引起期望的经磨光的宏观形状。在示例情况中,为此使用借助于杯形砂轮300的平面磨削工艺,该杯形砂轮围绕转动轴线302被旋转地驱动且被占据以金刚石切削器件。垂直于转动轴线指向的端面305与切削垫处在磨削接合中(端面磨削)。在此处所描述的第三磨削的情况中,首先产生侧面的磨光面中的一个(第一或第三磨光面),其后磨削工具和珩磨杆如此地彼此相对倾斜,即,通过平面磨削产生另一磨光面(第三或第一磨光面)。按照预加工质量,中间的磨光面(第二磨光面)可保持未加工或然而同样可通过平面磨削来后处理,从而使得所有磨光面大致具有相同的表面质量。
在示例情况中,平面磨削工具300的切削颗粒硬于在珩磨杆的切削垫中的切削颗粒215,从而使得切削垫的切削颗粒至少部分被一起去除且形成带有部分切掉的切削颗粒的宏观上平整的磨削表面。
在第二过程步骤中,然后结合部相对切削颗粒被机械地回移(参见图4C)。珩磨杆为此保持在相同的夹紧中,因此无须被重新夹紧。作为金刚石杯形砂轮的替代,然而使用带有碳化硅磨料的平面磨削工具,其虽然可回移结合部,然而更硬的切削颗粒可不受伤害。磨削工具的进给如此来选择,即,形成在珩磨杆的切削垫处的去除与在磨削盘处的磨损之间的平衡。在结合部的回移之后,珩磨杆可使用。
存在大量变型方案。磨光面的数量不被限制于三个,例如同样可仅设置有两个磨光面,从而使得研磨工作表面首先具有屋顶形状。同样可设置有多于三个磨光面,例如四个或五个磨光面。这可能是有利的,以便于获得更快的磨合阶段,然而须与稍长的制造过程进行权衡。此外如下不是强制必要的,即,磨光面均大致具有相同的宽度。同样可产生带有不同宽度的磨光面。一般而言,然而经磨光的表面大致相对在宽度方向上处在珩磨杆的宽度侧之间的镜像平面镜像对称。
本发明的该设计可在不同的切削垫类型的情形中被使用,例如在带有金属结合部或陶瓷结合部或带有合成树脂结合部的切削垫的情形中。
Claims (12)
1.一种用于使用在用于加工钻孔(195)的内表面(192)的珩磨工具(100)中的珩磨杆(200),包括:
切削垫载体(202),其在外侧处承载切削垫(210),该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213)内的切削颗粒(215)和用于作用在所述钻孔(195)的内表面(192)处的研磨工作表面(220),
其中,所述珩磨杆(200)定义可平行于钻孔轴线定向的纵向方向(L)且所述工作表面(220)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B)上在所述切削垫的第一侧表面(212-1)与第二侧表面(212-2)之间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表面(220)具有带有至少两个不同指向的宏观上平整的磨光面(230-1,230-2,230-3)的通常凸的宏观形状,这些磨光面沿着在纵向方向上伸延的棱边(235-1至235-4)过渡至相邻的磨光面或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在封闭的棱边处的相邻的磨光面形成小于180°的内角,其中,所述内角优选处在170°至179°的范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表面(220)具有恰三个磨光面(230-1,230-2,230-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面(230-1,230-2,230-3)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面(230-1,230-2,230-3)如此地定义尺寸,即,在所述侧表面处的棱边(235-1,235-4)和在磨光面(230-1,230-2,230-3)之间的至少一个棱边(235-2,235-3)处在共同的圆柱表面(Z)上,该圆柱表面具有大致与所述钻孔(195)的标称半径相符的曲率半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表面(220)处所述结合部(213)相对所述切削颗粒(215)的暴露部分被回移,从而存在颗粒突出。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珩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垫(210)包含在金属结合部(213)中的金刚石切削颗粒(215)。
8.一种用于制造用于使用在用于加工钻孔(195)的内表面(192)的珩磨工具(100)中的珩磨杆(20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带有在外侧(204)处承载切削垫(210)的切削垫载体(202)的珩磨杆坯料,该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213)内的切削颗粒(215);
产生在所述切削垫(210)处的设置用于作用在所述钻孔的内表面处的研磨工作表面(220),其中,所述工作表面定义平行于钻孔轴线定向的纵向方向(L)且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宽度方向(B)上在所述切削垫(210)的第一侧表面(212-1)与第二侧表面(212-2)之间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表面(220)如此来产生,即,其获得带有至少两个磨光面(230-1,230-2,230-3)的通常凸的形状,这些磨光面沿着在纵向方向上伸延的棱边(235-1至235-4)过渡至相邻的磨光面或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些或所有磨光面(230-1,230-2,230-3)由所述切削垫(210)的原始状态出发通过材料去除来产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珩磨杆坯料的切削垫(210)处的磨光面(230-1,230-2,230-3)借助于平面磨削来产生,其中,优选地使用带有金刚石切削颗粒的平面磨削工具。
11.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213)在所述工作表面(220)的磨光面(230-1,230-2,230-3)处的回移,其中,优选地在所述磨光面的产生的情形中在第一步中产生不带有颗粒突起的大致平整的磨光面且其后在第二步中所述结合部(213)在所述磨光面处在回移操作中被回移,其中,优选地在回移操作的情形中使用带有切削垫的平面磨削工具,其切削颗粒相比所述珩磨杆的切削垫的结合部更硬,然而所述珩磨杆的切削垫的切削颗粒不可切削。
12.一种用于加工钻孔(195)的内表面(192)的珩磨工具(100),包括:
工具体(110),其定义所述珩磨工具(100)在所述珩磨加工的情形中围绕其转动的工具轴线(112);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工具体处的珩磨杆(200),其可径向于所述工具轴线(112)进给且在外侧处具有切削垫(210),该切削垫具有被连结在结合部(213)内的切削颗粒(215)和用于作用在所述钻孔(195)的内表面(192)处的研磨工作表面(22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珩磨杆(20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来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1201070.9 | 2021-02-05 | ||
DE102021201070.9A DE102021201070A1 (de) | 2021-02-05 | 2021-02-05 | Honleist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onleiste sowie Honwerkzeug |
PCT/EP2022/050887 WO2022167205A1 (de) | 2021-02-05 | 2022-01-17 | Honleist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onleiste sowie honwerkzeu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17080A true CN116917080A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003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13589.1A Pending CN116917080A (zh) | 2021-02-05 | 2022-01-17 | 珩磨杆、用于制造珩磨杆的方法以及珩磨工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42569A1 (zh) |
EP (1) | EP4288247A1 (zh) |
CN (1) | CN116917080A (zh) |
DE (1) | DE102021201070A1 (zh) |
WO (1) | WO202216720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06757A (en) | 1981-10-26 | 1986-07-02 | Sunnen Products Company | Means for drivingly attaching a replaceable stone assembly to a master stone holder |
US8308530B2 (en) * | 2009-08-31 | 2012-11-13 | Ati Properties, Inc. | Abrasive cutting tool |
DE102014202772B4 (de) * | 2014-02-14 | 2023-01-19 | Gehring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 Honwerkzeug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brichten von Honleisten |
DE102016200943B3 (de) | 2016-01-22 | 2017-06-29 | Diato GmbH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Werkzeugen zum Spanen mit geometrisch unbestimmter Schneide |
DE102016204339A1 (de) | 2016-03-16 | 2017-09-2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Honleiste sowie Honwerkzeug |
DE102019202533A1 (de) * | 2019-02-25 | 2020-08-27 | Elgan-Diamantwerkzeug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fbereitung eines Feinbearbeitungswerkzeugs sowie Feinbearbeitungswerkzeug |
-
2021
- 2021-02-05 DE DE102021201070.9A patent/DE102021201070A1/de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1-17 EP EP22700804.2A patent/EP4288247A1/de active Pending
- 2022-01-17 CN CN202280013589.1A patent/CN11691708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17 US US18/264,412 patent/US2024004256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1-17 WO PCT/EP2022/050887 patent/WO202216720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1201070A1 (de) | 2022-08-11 |
WO2022167205A1 (de) | 2022-08-11 |
EP4288247A1 (de) | 2023-12-13 |
US20240042569A1 (en) | 2024-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9628B (zh) | 孔的圆柱形内表面精加工方法及其精加工装置 | |
US9050706B2 (en) | Segmented profiled whe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US8959749B2 (en) | Tool and method for mechanical roughening | |
JP2015024494A (ja) | 工作物に複雑な形状を仕上げる研磨工具および方法 | |
CN106457429B (zh) | 用于高级硬化陶瓷加工的金刚石电镀研磨端铣刀 | |
CA2624614A1 (en) | Cutting tool | |
KR20140010373A (ko) | 만곡형 작업편 표면을 기계가공하는 기계가공 방법 및 기계가공 공구, 그리고 작업편 | |
JPH11320354A (ja) | 精密部品の製造方法 | |
US6508150B1 (en) | Reversible cutting tip,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cutting tip, tool provided with such cutting tips, and method for cutting a workpiece by using such cutting tip or a tool provided with such cutting tip | |
US20130307178A1 (en) | Drilling too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rill holes | |
JP2009545458A (ja) |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を研削する方法及び研削方法を実施する研削車 | |
JP2001522727A (ja) | クランク軸の加工方法 | |
JP2005534514A (ja) | 一体式アーバーをもつ研削工具 | |
JP4746007B2 (ja) | 研削工具、研削方法及び研削システム | |
US6030277A (en) | High infeed rate method for grinding ceramic workpieces with silicon carbide grinding wheels | |
CN100519023C (zh) | 铣削刀具、铣削体和铣削方法 | |
CN116917080A (zh) | 珩磨杆、用于制造珩磨杆的方法以及珩磨工具 | |
KR101837320B1 (ko) | 총형 드레싱 롤러 | |
CN101758450B (zh) | 多功能珩磨头 | |
US20110039479A1 (en) | Dressing tool | |
US10076793B2 (en) | Drilling too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rill holes | |
JP4545100B2 (ja) | 複合工具 | |
Azarhoushang | Abrasive tools | |
Klocke et al. | Honing | |
Lynah | Lapp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