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6552B -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6552B
CN116916552B CN202311177363.8A CN202311177363A CN116916552B CN 116916552 B CN116916552 B CN 116916552B CN 202311177363 A CN202311177363 A CN 202311177363A CN 116916552 B CN116916552 B CN 116916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yere
air inlet
channel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73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16552A (zh
Inventor
熊华平
赖明剑
颜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73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65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6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6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16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6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5Correcting or repairing of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94Heating methods for reflowing of sol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在加热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过程中电子器件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多流道风嘴中,风嘴设有风腔、至少两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风腔设于风嘴的内部,至少两个出风口与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与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分隔板和挡风片均安装于风腔,分隔板将风腔划分为至少两个子风腔,每一子风腔均与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挡风片位于至少两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之间,且遮挡至少两个进风口,并与风腔的腔侧壁围合形成风道,至少一个进风接头安装于风嘴的进风侧且与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Description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电子器件焊接于电路板上时容易产生开焊或连锡等焊接不良的问题,往往需要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进行加热返修。在现有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加热返修的过程中,由于屏蔽框、屏蔽罩和点胶芯片等电子器件的尺寸较大,经常出现一个电子器件上不同焊点温度差异过大而无法取下的问题,不利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在加热电路板上的过程中电子器件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流道风嘴,包括风嘴、分隔板、挡风片和至少一个进风接头,风嘴设有风腔、至少两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风腔设于风嘴的内部,至少两个出风口与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与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分隔板和挡风片均安装于风腔,分隔板将风腔划分为至少两个子风腔,每一子风腔均与至少一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挡风片位于至少两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之间,且遮挡至少两个进风口,并与风腔的腔侧壁围合形成风道,至少一个进风接头安装于风嘴的进风侧且与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
本申请所示多流道风嘴中,可依据电子器件的加热部分,利用分隔板将风嘴的风腔分割成多个单独的子风腔,每一子风腔均为独立的加热腔体,经进风口进来的热量是可调节的,且不相互影响。换言之,多流道风嘴可依据电子器件的加热部分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加热单元。每一进风接头可接收热风,进风口可将把热风引流至挡风片处,由于挡风片将进风口完全遮挡,即进风口的尺寸不超过挡风片的尺寸,挡风片可正面挡住热风并把热风分散至四周经风道到达电子器件中加热部分的需加热区域。因此,利用多流道风嘴加热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的过程中,电子器件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
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接头有至少两个,进风口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进风口彼此间隔设置,每一进风接头与至少一个进风口连通。其中,每一子风腔都有一个单独的进风口,更方便对每一子风腔内部的热量进行调整。
一种实施方式中,挡风片设有至少两个透风孔,至少两个透风孔均沿挡风片厚度方向贯穿挡风片,每一透风孔与一个子风腔连通。挡风片上设计透风孔可传递一部分热量至挡风片下方需加热的区域,提高多流道风嘴对电子器件的加热效率。
一种实施方式中,挡风片包括挡风部和多个连接部,挡风部的周面与风腔的腔侧壁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均连接于挡风部和风腔的腔侧壁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并与挡风部和风腔的腔侧壁围合形成风道,自进风口进入风腔的热风可经风道和出风口吹向电子器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流道加热设备,包括热源输入机构和上述任一种多流道风嘴,至少一个进风接头与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本申请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中,可依据电子器件的加热部分,利用分隔板将风嘴的风腔分割成多个单独的子风腔,每一子风腔都有一个单独的进风口,每一子风腔均为独立的加热腔体,经进风口进来的热量是可调节的,且不相互影响。换言之,多流道风嘴可依据电子器件的加热部分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加热单元。每一进风接头可接收热风,进风口可将把热风引流至挡风片处,由于挡风片将进风口完全遮挡,即进风口的尺寸不超过挡风片的尺寸,挡风片可正面挡住热风并把热风分散至四周经风道到达电子器件中加热部分的需加热区域。因此,利用多流道风嘴加热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的过程中,电子器件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分流机构,分流机构设有分流腔、进风接口和多个出风接口,分流腔设于分流机构的内部,进风接口与分流腔连通,且与热源输入机构连通,多个出风接口均与分流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一出风接口均用于与一个进风口连通。自进风接口流入分隔腔的热源,可由分流机构分为多个独立热源,从而实现对多流道风嘴中多个进风口的热源输入。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出风接口均匀间隔设置。自进风接口流入分隔腔的热源,可由分流机构均匀分为多个独立热源。
一种实施方式中,分流机构设有分流部,分流部设于分流腔朝向进风接口的腔壁面,且与进风接口相对设置,自进风接口向出风接口的方向,分流部的尺寸逐渐增大。自进风接口流入分隔腔的热源,可由分流部对热源进行引流以分成多个独立热源。
一种实施方式中,分流部具有朝向出风接口的分流面,分流面为圆锥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多个气流调节阀,每一气流调节阀均安装于分流机构,且与一个出风接口连通,并用于调节一个出风接口的出风量,以控制每一出风接口流入多流道风嘴的热风流量,从而实现对每一出风接口的热流的关停和流量大小控制。
一种实施方式中,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多个滑轨和多个接口管,固定支架安装于多流道风嘴和气流调节阀之间,多个滑轨均安装于固定支架,且可相对固定支架旋转,并彼此间隔设置,每一接口管均安装于一个滑轨,且可相对滑轨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用于连接一个气流调节阀和一个出风口。
接口管既可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轨滑动,又可以在滑轨的带动下相对固定支架旋转,接口管的位置可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的多流道风嘴的进风接头的位置变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热源输入机构有多个,多流道加热设备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
多流道加热设备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每一进风接头均与同一个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多流道加热设备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每一进风接头均与一个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本申请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可利用分流机构将一个独立的热源均匀分成多个独立的热源,还可以利用气流调节阀对热源进行热量调节,以满足电子器件的不同加热部分所需不同热量需求,使得电子器件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待加热件放置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流道加热设备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中第一种多流道风嘴在第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二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三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四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中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分流机构沿I-I处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中分流机构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多流道加热设备中第二种多流道风嘴在第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二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三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多流道风嘴在第四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所示多流道风嘴沿II-II处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待加热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待加热件100可为电路板组件。待加热件100可包括电路板110和电子器件120,电子器件可焊接于电路板110的表面。示例性的,电路板110呈平面板状,电路板11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路板11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路板11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电子器件120有两个加热部分121,两个加热部分121分别为第一加热部分121a和第二加热部分121b,第一加热部分121a和第二加热部分121b均焊接于电路板110的表面,第一加热部分121a和第二加热部分121b的焊接温度不同。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器件120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加热部分,三个以上加热部分均焊接于电路板110的表面,三个以上加热部分的焊接温度均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电子器件焊接于电路板上时容易产生开焊或连锡等焊接不良的问题,往往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加热返修。在现有电路板加热返修的过程中,由于三明治模块、四明治模块、屏蔽框、屏蔽罩和点胶芯片等电子器件的尺寸较大,经常出现一个电子器件上不同焊点温度差异过大而不满足PCBA(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维修加热温度曲线,导致电子器件无法取下,不利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拆卸。尽管有些电子器件有些可以通过反复优化工装夹具设计解决,有些只能单个项目上会议妥协接受不满足曲线标准。而且,电子器件的加热测温过程需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反复迭代工装成本,不仅验证效率极其低下,且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目前的一些电子器件的加热测温解决方案如下:
1、三明治或四明治仿形风嘴反复迭代方案
风嘴只有一个风枪出风口,风枪出风口下方设计仿形挡块把风导流至四明治焊点,四明治模块尺寸大,形状异形,导流困难。当前模块加热问题点:①同一模块温度不平衡,最冷点和最热点差异最高30℃。②用锡铂纸堵孔替代不同挡块形状,反复验证导流状况,时间长效率低(一个月)。③低温层和高温层无法共用一个风嘴,增加成本。
2、大屏蔽框或大屏蔽罩手摇式风枪加热方案
屏蔽罩尺寸大,形状异形,且背贴一点胶大芯片。设计的仿形风嘴效果不理想,首先因尺寸太大无法使大部分焊点达到拆卸温度,其次仿形风嘴的设计无法使得焊点温度均匀,无法达到同一时间取下屏蔽罩的目的。故最后采用最原始的手摇式风枪加热,手摇式风枪加热顾名思义是手持风枪,采用一个固定参数(温度及风速)分段式对屏蔽罩加热,然后用镊子分段式翘起屏蔽罩。手摇式加热严重依赖焊工的操作技能和对温度的感知,温度高容易影响周围及背面器件,温度低导致焊盘脱落、单板变形、或者焊接虚焊等。
3、大尺寸点胶芯片加热方案
若为两点胶芯片SOC(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和UFS(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al Flash Storage)临贴,目前加热的方式是风枪正对被加热器件,临贴器件增加散热泥和散热铜块。因圆形风嘴不能正对芯片四个角吹风加热,温差较大进而使用方形风嘴。但即使使用方形风嘴,其同一芯片温度差异也较大,例如SOC温差16℃,UFS温差15℃,其不满足PCBA维修温度曲线要求。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所示待加热件100放置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流道加热设备200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可对待加热件100中电子器件120的两个加热部分121(如图1所示)分别进行加热,保证两个不同的加热部分121的加热温度不同,使得电子器件120在加热过程中不同加热部分121的热量和温度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120进行拆卸。其中,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包括基座210、多流道风嘴220、固定轴230、固定机构240、支架250、热源输入机构260、分流机构270、调节机构280和多个连接导管(图未示)。基座210具有承载面211,承载面211可承载待加热件100。示例性的,基座210呈平面板状,基座210平行于XY平面,且垂直于Z轴方向。其中,待加热件100位于承载面211,电子器件120位于电路板110背离承载面211的表面,以便于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对电子器件120进行加热。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图5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中第一种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二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三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四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多流道风嘴220安装于基座210靠近承载面211的一侧。沿Z轴方向上,多流道风嘴220与承载面211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多流道风嘴220位于待加热件100背离承载面211的一侧,多流道风嘴220的出风侧朝向待加热件100,即,待加热件100位于多流道风嘴220的出风侧,以便于多流道风嘴220的热风吹向待加热件100,实现对待加热件100的加热。
本实施例中,多流道风嘴220的形状与电子器件120的外形相适配。换言之,多流道风嘴220是仿形结构,多流道风嘴220的形状仿造电子器件120的外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流道风嘴220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可与电子器件120的外形相适配的形状,比如圆形和方形等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A的形状与B的形状相适配”是指“A的形状与B的形状相同或近似相同,A的大小与B的大小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后文的类似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多流道风嘴220包括风嘴221、分隔板222、挡风片223和两个进风接头224。风嘴221设有风腔225、两个出风口226和两个进风口227。风腔225设于风嘴221的内部。两个出风口226均与风腔225连通,且均朝向风嘴221的出风侧。其中,两个出风口226分别为第一出风口226a和第二出风口226b,第一出风口226a和第二出风口226b沿X轴方向依次排布。
两个进风口227与两个出风口226相背设置。两个进风口227均与风腔225连通,且朝向风嘴221的进风侧,并彼此间隔设置。其中,两个进风口227分别为第一进风口227a和第二进风口227b,第一进风口227a与第一出风口226a相背设置,第二进风口227b和第一进风口227a沿X轴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与第二出风口226b相背设置。
示例性的,每一进风口227的形状均与电子器件120的一个加热部分121的形状相适配,比如,第一进风口227a的形状与第一加热部分121a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进风口227b的形状与第二加热部分121b的形状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每一进风口227均为多流道风嘴220的进热量口,每一进风口227可以设置为子风腔228的仿形或圆形等任何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分隔板222和挡风片223均安装于风腔225。分隔板222将风腔225划分为两个子风腔228,每一子风腔228均连通一个出风口226和一个进风口227。其中,两个子风腔228分别为第一子风腔228a和第二子风腔228b,第一子风腔228a连通第一出风口226a和第一进风口227a,第二子风腔228b连通第二出风口226b和第二进风口227b。示例性的,第一子风腔228a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加热部分121a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子风腔228b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加热部分121b的形状相适配。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26和进风口227也可以有三个以上,至少一个子风腔228可与两个以上出风口226连通,和/或,至少一个子风腔228可与两个以上进风口227连通,和/或,分隔板222也可以将风腔225划分为三个以上子风腔228,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示风嘴221可为一体式多腔结构,也可以是多个子风腔228组合起来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沿Z轴方向上,挡风片223位于两个出风口226和两个进风口227之间,并与两个出风口226和两个进风口227均间隔且相对设置。具体的,挡风片223遮挡两个进风口227,且与风腔225的腔侧壁之间形成风道229。其中,挡风片223与每一子风腔228的腔侧壁之间均形成有风道229。
本实施例中,挡风片223呈平面板状,且平行于XY平面。挡风片223包括挡风部2231和多个连接部2232。挡风部2231与两个出风口226和两个进风口227均间隔且相对设置。挡风部2231设有透风孔2233,透风孔2233沿挡风部2231的厚度方向贯穿挡风部2231。其中,透风孔2233有四个,四个透风孔2233分别为两个第一透风孔2233a和两个第二透风孔2233b,两个第一透风孔2233a均连通第一子风腔228a和第一出风口226a,且彼此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透风孔2233b均连通第二子风腔228b和第二出风口226b,且与第一透风孔2233a间隔设置,并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透风孔2233为圆形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风孔2233a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和/或,第二透风孔2233b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多个连接部2232均固定连接于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风腔225的腔侧壁面之间,且环绕挡风部2231间隔设置。多个连接部2232、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风腔225共同围合形成风道229。其中,多个连接部2232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2232a和多个第二连接部2232b。多个第一连接部2232a均固定连接于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第一子风腔228a的腔侧壁面之间,且环绕挡风部2231间隔设置,且与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风腔225共同围合形成第一风道229a。多个第二连接部2232b均固定连接于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第二子风腔228b的腔侧壁面之间,且环绕挡风部2231间隔设置,且与挡风部2231的周面和风腔225共同围合形成第二风道229b。
两个进风接头224均安装于风嘴221的进风侧,每一进风接头224环绕一个进风口227设置,每一进风接头224的内侧与一个进风口227连通。其中,两个进风接头224分别为第一进风接头224a和第二进风接头224b。第一进风接头224a环绕第一进风口227a设置,第一进风接头224a的内侧与第一进风口227a连通。第二进风接头224b环绕第二进风口227b设置,第二进风接头224b的内侧与第二进风口227b连通。
本实施例所示多流道风嘴220中,可依据电子器件120的加热部分121,利用分隔板222将风嘴221的风腔225分割成多个单独的子风腔228,每一子风腔228都有一个单独的进风口227,每一子风腔228均为独立的加热腔体,经进风口227进来的热量是可调节的,且不相互影响。换言之,多流道风嘴220可依据电子器件120的加热部分121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加热单元。每一进风接头224可接收热风,进风口227可将把热风引流至挡风片223处,由于挡风片223将进风口227完全遮挡,即进风口227的尺寸不超过挡风片223的尺寸,挡风片223可正面挡住热风并把热风分散至四周经风道229到达电子器件120中加热部分121的需加热区域,挡风片223上设计透风孔2233可传递一部分热量至挡风片223下方需加热的区域。因此,利用多流道风嘴220加热电路板110上的电子器件120的过程中,电子器件120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120进行拆卸。
请参阅图2至图4,固定轴230安装于基座210靠近承载面211的一侧,且与多流道风嘴220间隔设置。其中,固定轴230的中心轴平行于Z轴方向。示例性的,固定轴230为圆柱轴。固定机构240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沿Z轴方向相对固定轴230移动,并在Z轴方向上与多流道风嘴220相对设置。
固定支架241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滑动,并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固定机构240包括固定支架241、多个滑轨242、第一锁紧件243、第二锁紧件244、多个第三锁紧件245和多个接口管246。固定支架241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滑动,并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固定支架241包括安装台2411、固定件2412和滑块2413。安装台2411位于固定轴230的一侧,且与多流道风嘴220相对设置。示例性的,安装台2411呈圆环状,安装台2411的内侧与多流道风嘴220相对设置。固定件2412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滑动,并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固定件2412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多个部件,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或者,固定件2412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件。滑块2413固定连接于安装台2411,且安装于固定件2412,并可沿Z轴方向相对固定件2412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台2411沿Z轴方向相对固定件2412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
第一锁紧件243锁紧固定件2412和固定轴230,以实现固定支架241与固定轴230之间的装配,进而实现固定机构240与固定轴230之间的装配。第一锁紧件243还可锁紧固定件2412和固定轴230,固定件2412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滑动,还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转动。第二锁紧件244锁紧固定件2412和滑块2413,固定件2412和滑块2413相对固定。第二锁紧件244还可解锁固定件2412和滑块2413,滑块2413可相对固定件2412沿Z轴方向滑动。示例性的,第一锁紧件243和第二锁紧件244可为螺钉或螺栓。
多个滑轨242均安装于固定支架241背离基座210的一侧。每一滑轨242均包括固定端部2421和自由端部2422,固定端部2421和自由端部2422相背设置。具体的,每一滑轨242的固定端部2421均安装于安装台2411背离基座210的一侧,每一滑轨242的自由端部2422均位于安装台2411的内侧。其中,多个滑轨242环绕安装台2411间隔设置。示例性的,滑轨242呈长条状。
每一第三锁紧件245均锁紧一个滑轨242的固定端部2421和固定支架241,每一滑轨242可相对固定支架241绕第三锁紧件245转动。示例性的,第三锁紧件245为螺钉或螺栓,固定支架241和多个滑轨242上均设有螺纹孔,每一第三锁紧件245穿设于一个滑轨242的螺纹孔和固定支架241的一个螺纹孔,以使滑轨242可以第三锁紧件245为旋转中心相对固定支架241做角度摆动。
每一接口管246均安装于一个滑轨242的自由端部2422,且可相对该滑轨242滑动。示例性的,每一接口管246可沿滑轨242的长度方向相对一个滑轨242滑动。每一接口管246均包括出风端口(图未标)和进风端口(图未标)。出风端口朝向多流道风嘴220,且与多流道风嘴220的一个进风接头224连接。出风端口和进风端口相背设置。示例性的,每一接口管246的出风端口可通过机械装配的方式与一个进风接头22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接口管246的出风接口的形状可为与多流道风嘴220的进风接头224的形状相适配的圆形或方形等仿形,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示例性的,多个接口管246的横截面积在3mm×3mm至15mm×15mm范围内。
本实施例所示固定机构240可固定多流道风嘴220,与多流道风嘴220固定连接的接口管246可在XY平面内进行位置调节,接口管246的移动范围大于40mm×40mm,以适应不同的多流道风嘴220的进风接头224的位置变化。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管246既可沿滑轨242的长度方向相对滑轨242滑动,又可以相对第三锁紧件245绕固定支架241做圆周运动,即,可相对固定支架241做摆臂运动,从而实现接口管246的位置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多流道风嘴220的进风接头224的位置变化。
支架250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具体的,支架250位于固定机构240背离基座210的一侧,且与固定机构240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架250包括固定块251、夹持件252、第四锁紧件253、第五锁紧件254和第六锁紧件255。固定块251套设于固定轴230,且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移动,并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夹持件252安装于固定块251,且可沿Z轴方向相对固定块251移动。夹持件252设有夹持孔2521,夹持孔2521设于夹持件252背离固定块251的一端,且沿夹持件252的厚度方向贯穿夹持件252,并与多流道风嘴220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其中,夹持孔2521用于夹持热源输入机构260。需要说明的是,夹持件252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多个部件,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或者,夹持件252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件。
第四锁紧件253锁紧固定块251和固定轴230,以实现固定块251和固定轴230之间的装配,进而实现支架250与固定轴230之间的装配。第四锁紧件253还可解锁固定块251和固定轴230,固定块251既可相对固定轴230沿Z轴方向滑动,又可相对固定轴230绕Z轴方向旋转。第五锁紧件254锁紧固定块251和夹持件252,固定块251和夹持件252相对固定。第五锁紧件254还可解锁固定块251和夹持件252,夹持件252可相对固定块251沿Z轴方向滑动。第六锁紧件255可锁紧热源输入机构260和支架250,热源输入机构260相对支架250固定。第六锁紧件255还可以解锁热源输入机构260和支架250,热源输入机构260可相对支架250沿Z轴方向滑动。其中,第六锁紧件255可有多个,多个第六锁紧件255环绕夹持孔2521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六锁紧件255有三个。
本实施例中,支架250有两个,两个支架250分别为第一支架250a和第二支架250b,第二支架250b位于第一支架250a背离固定机构240的一侧,且与第一支架250a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支架250a的夹持孔2521与第二支架250b的夹持孔2521错位设置。
热源输入机构260穿设于支架250的夹持孔2521,且与支架250固定连接,并与固定机构240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热源输入机构260用于与多流道风嘴220连通。示例性的,热源输入机构260可为热风枪。本实施例中,热源输入机构260有多个,一个热源输入机构260穿设于第一支架250a的夹持孔2521,且与第一支架250a固定连接,并与固定机构240沿Z轴方向相对设置。其中,图2至图4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热源输入机构260。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图9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中分流机构27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分流机构270沿I-I处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沿“I-I处剖开”是指沿I-I线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类似描述可做相同理解。
分流机构270位于热源输入机构260和固定机构240之间,且与热源输入机构260连接。示例性的,分流机构270可为分流风嘴。分流机构270设有分流腔271、进风接口272和多个出风接口273。分流腔271设于分流机构270的内部。进风接口272与分流腔271连通,且朝向分流机构270的进风侧,并与热源输入机构260连通。多个出风接口273均与分流腔271连通,且与进风接口272相背设置,并均朝向分流机构270的出风侧。多个出风接口273环绕分流机构270间隔设置,每一出风接口273均用于与一个接口管246的进风接口连通。示例性的,出风接口273呈圆柱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接口273也可以呈圆锥形或者长方体形。
本实施例中,分流机构270呈圆筒形,分流机构270的中心轴平行于Z轴方向,多个出风接口273环绕分流机构270的中心轴均匀间隔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接口273也可以呈圆形矩阵的方式或者线性矩阵的方式进行排布。
此外,分流机构270设有分流部274,分流部274设于分流腔271朝向进风接口272的腔壁面,且与进风接口272相对设置。具体的,自进风接口272向出风接口273的方向,分流部274的尺寸逐渐增大。其中,分流部274具有朝向进风接口272的分流面2741,分流面2741为圆锥面。此外,多个出风接口273环绕分流部274间隔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分流部274也可为挡片,分流机构270可采用挡片对热源进行切割实现分流。
本实施例中,热源输入机构260自进风接口272流入分流腔271的热源,可由分流机构270均匀分为多个独立热源,且可采用分流部274的分流面2741对热源进行均匀引流,并自多个出风接口273流入多流道风嘴220。
请参阅图2至图4和图12,图12是图4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中分流机构270和调节机构280的结构示意图。
调节机构280安装于分流机构270和固定机构240之间,连接于分流机构270和固定机构240之间。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80包括多个气流调节阀281,每一气流调节阀281均安装于分流机构270,且与一个所述出风接口273连通,并可调节一个出风接口273的出风量。示例性的,气流调节阀281的数量与出风接口273的数量相同,每一气流调节阀281通过机械装配的方式与一个出风接口273连接。其中,每一气流调节阀281可具有多个档位,可通过对每一气流调节阀281的档位进行调节,控制每一出风接口273流入多流道风嘴220的热风流量,从而实现对每一出风接口273的热流的关停和流量大小控制。示例性的,气流调节阀281可为气流阀或拨片旋转开关等可以实现气流调节的部件。
本实施例所示调节机构280与分流机构270相配合使用,分流机构270将单一热量分为多个热源后,调节机构280可对多个热源进行热量调节,实现对多流道风嘴220中不同子风腔228的热量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280与分流机构270可为相对独立的部件,或者,调节机构280与分流机构270可装配而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多个连接导管均连接于调节机构280和固定机构240之间。具体的,每一连接导管连接于一个气流调节阀281和一个接口管246的进风端口之间。示例性的,连接导管可为导流软管。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口管246可在XY平面内发生移动,连接导管可在接口管246的带动下在XY平面发生移动,不会影响接口管246与气流调节阀28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请参阅图13至图17,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多流道加热设备中第二种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二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三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多流道风嘴220在第四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3所示多流道风嘴220沿II-II处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种多流道风嘴220与上述第一种多流道风嘴220的不同之处在于,风嘴221还设有分流风腔220a和两个透气槽220b。分流风腔220a位于风嘴221的内侧,且位于风腔225背离出风口226的一侧,并于风腔225间隔设置。两个透气槽220b均连通分流风腔220a和风腔,且彼此间隔设置。其中,两个透气槽220b分别为第一透气槽220c和第二透气槽220d,第一透气槽220c连通分流风腔220a和第一子风腔228a,第二透气槽220d连通分流风腔220a和第二子风腔228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气槽220c和第二透气槽220d的结构可分别参照上文中第一进风口227a和第二进风口227b的相关描述。
此外,进风口227和进风接头224均仅有一个。进风口227连通分流风腔220a,进风接头224与进风口227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227也有多个,进风接头224与多个进风口227均连通,或者,进风接头224有多个,多个进风接头224均与进风口227连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多流道风嘴220还包括分流挡板220e,分流挡板220e设于分流风腔220a的内部,且朝向进风口227,并将分流风腔220a划分为两个子分流风腔220f。具体的,分流挡板220e位于两个透气槽220b之间,且与两个透气槽220b均间隔设置。其中,两个子分流风腔220f分别为第一子分流风腔220g和第二子分流风腔220h,第一子分流风腔220g与第一透气槽220c连通,第二子分流风腔220h与第二透气槽220d连通。
此外,本实施例中,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具有三种使用状态,三种使用状态可依据电子器件120的类型可进行适应性选择。
当电子器件120为大尺寸器件,且为对加热温度要求高的器件,比如尺寸在14mm×14mm至30mm×30mm的结构件或模块板,或者,电子器件120的旁边和背部存在强吸热的器件时,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可处于第一种使用状态,利用一个热源输入机构260、分流机构270、调节机构280、固定机构240、连接导轨和多流道风嘴220相适配的结构,来实现对电子器件120的加热。
当电子器件120为异形大尺寸器件,比如尺寸大于30mm×30mm的结构件或模块板时,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可处于第二种使用状态,使用两个以上热源输入机构260和多流道风嘴220相配合的结构,来实现对电子器件120的加热。此时,可通过分别对两个以上热源输入机构260的热量进行调节,无需分流机构270和调节机构280即可实现热量的调节。
当电子器件120为对加热温度要求不高的器件,比如尺寸小于14mm×14mm的规则形状的器件,且电子器件120的旁边和背面不存在强吸热的器件时,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可处于第三种使用状态,利用一个热源输入机构260直接连接多流道风嘴220的进风接头224(如上文第二种多流道风嘴220),即可来实现对电子器件120的加热。
结合上文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结构可知,利用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对电子器件120进行加热时,可依据电子器件120的情况选择热源输入机构260的数量,当电子器件120对热量需求较大时,可以选择多个独立可调节的热源输入机构260,当电子器件120对热量需求较小时,可选择一个独立的热源输入机构260,再利用分流机构270将一个热源分成多个独立的热源。而且,只要将各个机构围绕固定轴230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多流道加热设备200的三种使用状态的切换,三种使用状态的切换自由且简单,有助于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中,将电子器件120分隔成几个独立的加热部分,并依据电子器件120将多流道风嘴220分隔成几个独立的子风腔228,各个子风腔228内的热量相互不影响,且可利用气流调节阀281对各个子风腔228内的热量进行独立调节。因此,利用多流道风嘴220加热电路板110上的电子器件120的过程中,电子器件120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便于对电子器件120进行拆卸。
此外,本实施例所示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可利用分流机构270将一个独立的热源均匀分成多个独立的热源,还可以利用气流调节阀281对热源进行热量调节,以满足电子器件120的不同加热部分121所需不同热量需求,使得电子器件120不同位置的热量和温度可快速达到均衡。再者,可利用固定机构240中与多流道风嘴220连接的接口管246可在XY平面内进行位置调节,以适配不同的多流道风嘴220中进风接头224位置的变化,提高多流道加热设备200对不同电子器件120的适配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多流道风嘴,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嘴、分隔板、挡风片和至少一个进风接头,所述风嘴设有风腔、至少两个出风口和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风腔设于所述风嘴的内部,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挡风片均安装于所述风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风腔划分为至少两个子风腔,每一所述子风腔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挡风片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且遮挡至少两个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风腔的腔侧壁围合形成风道,至少一个所述进风接头安装于所述风嘴的进风侧且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道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接头有至少两个,所述进风口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风口彼此间隔设置,每一所述进风接头与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流道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片设有至少两个透风孔,至少两个所述透风孔均沿所述挡风片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挡风片,每一所述透风孔与一个所述子风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道风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片包括挡风部和多个连接部,所述挡风部的周面与所述风腔的腔侧壁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挡风部和所述风腔的腔侧壁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挡风部和所述风腔的腔侧壁围合形成所述风道。
5.一种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输入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流道风嘴,至少一个所述进风接头与所述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设有分流腔、进风接口和多个出风接口,所述分流腔设于所述分流机构的内部,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且与所述热源输入机构连通,多个所述出风接口均与所述分流腔连通,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出风接口均用于与一个所述进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接口均匀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设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于所述分流腔朝向所述进风接口的腔壁面,且与所述进风接口相对设置,自所述进风接口向所述出风接口的方向,所述分流部的尺寸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具有朝向所述出风接口的分流面,所述分流面为圆锥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多个气流调节阀,每一所述气流调节阀均安装于所述分流机构,且与一个所述出风接口连通,并用于调节一个所述出风接口的出风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架、多个滑轨和多个接口管,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多流道风嘴和所述气流调节阀之间,多个所述滑轨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且可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旋转,并彼此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接口管均安装于一个所述滑轨,且可相对所述滑轨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并用于连接一个所述气流调节阀和一个所述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流道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输入机构有多个,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
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时,每一所述进风接头均与同一个所述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所述多流道加热设备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时,每一所述进风接头均与一个所述热源输入机构连通。
CN202311177363.8A 2023-09-13 2023-09-13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Active CN116916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363.8A CN116916552B (zh) 2023-09-13 2023-09-13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363.8A CN116916552B (zh) 2023-09-13 2023-09-13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6552A CN116916552A (zh) 2023-10-20
CN116916552B true CN116916552B (zh) 2024-05-31

Family

ID=8836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7363.8A Active CN116916552B (zh) 2023-09-13 2023-09-13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655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9680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eatsink having air partitioning baffle
CN210545780U (zh) * 2019-08-26 2020-05-19 深圳市卓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喷嘴
WO2021017142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风轮装置及吹风设备
WO2021088771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插箱、散热柜及背板通信系统
CN214711023U (zh) * 2021-03-10 2021-11-16 东莞市东井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吹风机发热元器件散热降温结构
CN113686018A (zh) * 2021-10-08 2021-11-23 江苏力德尔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c折弯热风枪预加热装置
CN216880230U (zh) * 2022-01-20 2022-07-05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风嘴及风室
CN217474008U (zh) * 2022-05-24 2022-09-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嘴、烘箱及涂布装置
CN217695532U (zh) * 2022-07-14 2022-11-01 佛山市顺德区雷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出风嘴及电吹风
CN218293920U (zh) * 2022-10-25 2023-01-13 深圳皓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进风口的吹风装置
CN219323225U (zh) * 2023-03-09 2023-07-11 广东省无叶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电吹风风嘴
WO2023131143A2 (zh) * 2022-01-05 2023-07-13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主体结构、手柄装置及吹风机
CN219519453U (zh) * 2023-03-02 2023-08-15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可调风嘴与烘干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9680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eatsink having air partitioning baffle
WO2021017142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风轮装置及吹风设备
CN210545780U (zh) * 2019-08-26 2020-05-19 深圳市卓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喷嘴
WO2021088771A1 (zh) * 2019-11-06 2021-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插箱、散热柜及背板通信系统
CN214711023U (zh) * 2021-03-10 2021-11-16 东莞市东井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吹风机发热元器件散热降温结构
CN113686018A (zh) * 2021-10-08 2021-11-23 江苏力德尔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pc折弯热风枪预加热装置
WO2023131143A2 (zh) * 2022-01-05 2023-07-13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结构、主体结构、手柄装置及吹风机
CN216880230U (zh) * 2022-01-20 2022-07-05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风嘴及风室
CN217474008U (zh) * 2022-05-24 2022-09-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风嘴、烘箱及涂布装置
CN217695532U (zh) * 2022-07-14 2022-11-01 佛山市顺德区雷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出风嘴及电吹风
CN218293920U (zh) * 2022-10-25 2023-01-13 深圳皓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进风口的吹风装置
CN219519453U (zh) * 2023-03-02 2023-08-15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可调风嘴与烘干设备
CN219323225U (zh) * 2023-03-09 2023-07-11 广东省无叶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电吹风风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6552A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16552B (zh) 多流道风嘴和多流道加热设备
CN115508660B (zh) 一种电子器件老化测试装置
CN102946707B (zh) 用于通信设备的可调式导流装置
CN109514146A (zh) 航空发动机叶片焊接修复柔性流道散热系统
CN105407685A (zh) 通信产品和基站系统
WO2018227945A1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20227881U (zh) 一种设备安装架流量分配调节装置
CN108941836B (zh) 焊接定位机构及具有其的管体焊接设备
CN105357777A (zh) 通信产品及基站系统
CN210545780U (zh) 一种热风喷嘴
CN2829317Y (zh) 高功耗设备内外混合供风冷却风路
CN208262332U (zh) 一种模架机内零点定位夹具
CN217359538U (zh) 一种多工位防结露光模块te测试装置
CN215529705U (zh) 一种用于avi检查机的机床隔热结构
CN113909504B (zh) 激光熔覆增材制造用同轴宽带送粉装置
TW200700684A (en) Air controlling structure of heating furnace
CN211805220U (zh) 凸台式玻璃后盖多夹具加工装置
CN112362719B (zh) 一种气流流量控制装置及离子迁移谱仪
CN111152087A (zh) 凸台式玻璃后盖多夹具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220520622U (zh) 一种真空下薄膜沉积装置进气机构
CN218069254U (zh) 一种带有制冷风道的led显示屏
CN219876713U (zh) 热交换制冷装置
CN219756745U (zh) 一种风咀
CN210225922U (zh) 一种贴片机上的传动机构
CN216132974U (zh) 一种通用水冷型热管效能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