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3170A - 柔性光学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柔性光学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3170A
CN116913170A CN202310405567.6A CN202310405567A CN116913170A CN 116913170 A CN116913170 A CN 116913170A CN 202310405567 A CN202310405567 A CN 202310405567A CN 116913170 A CN116913170 A CN 116913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laminate
film
resin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5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恩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1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3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光学膜和触摸传感层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触摸传感性能和抗弯曲性良好。提供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包含前面板、光学膜及触摸传感层,其中,触摸传感层包含电极层,该电极层具有网状结构。

Description

柔性光学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光学层叠体。
背景技术
在以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显示装置中,已知有能够实现弯曲等的柔性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含多个粘合剂层和至少含有偏光膜的光学膜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28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可以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光学部件,可以举出具备具有规定的光学功能的光学膜和触摸传感层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光学膜和触摸传感层的柔性光学层叠体,而且是触摸传感性能和抗弯曲性良好的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柔性光学层叠体。
[1]一种柔性光学层叠体,包含前面板、光学膜及触摸传感层,
上述触摸传感层包含电极层,
上述电极层具有网状结构。
[2]根据[1]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电极层包含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单质层。
[3]根据[2]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电极层从上述前面板起依次包含上述金属氧化物层和上述金属单质层。
[4]根据[2]或[3]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金属氧化物层具有多层结构。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网状结构的线宽为1μm~7μm。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为10Ω/□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光学膜为圆偏振板。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光学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下。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柔性光学层叠体,具备光学膜和触摸传感层,其触摸传感性能和抗弯曲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光学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光学层叠体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圆偏振板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极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触摸传感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
图6是说明弯曲性评价试验方法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全部附图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而示出的,附图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形状不一定与实际的构成要素的尺寸、形状一致。
<柔性光学层叠体>
(1)柔性光学层叠体的构成
本发明的柔性光学层叠体(以下,也简称为“光学层叠体”)包含前面板,光学膜及触摸传感层。在光学层叠体中光学膜和触摸传感层的层叠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光学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依次包含前面板10、第1贴合层15、光学膜20、第2贴合层25及触摸传感层30。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光学层叠体的另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2所示的光学层叠体依次包含前面板10、第1贴合层15、触摸传感层30、第2贴合层25及光学膜20。
本说明书中,柔性光学层叠体中的“柔性”是指在后述的“实施例”项中示出的弯曲性评价试验中,构成光学层叠体的任一层中最初出现裂纹为止的弯曲次数为10万次以上的意思,弯曲次数优选为15万次以上,更优选为20万次以上。
由于光学层叠体是柔性的,因此能够以前面板10侧为内侧弯曲(以下,也称为“内折叠”),或者,能够以前面板10侧为外侧弯曲(以下,也称为“外折叠”)。弯曲包含在弯曲部分形成有曲面的弯折的形态。弯折的形态中,弯折的内面的弯曲半径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弯曲包含内表面的曲折角大于0°且小于180°的曲折形态、以及内表面的弯曲半径近似为0或内表面的曲折角为0°的折叠形态。内折叠是指相对于光学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的层,以前面板成为内侧的方式弯曲,外折叠是指相对于光学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的层,以前面板成为外侧的方式弯曲。因光学层叠体为柔性,所以适于柔性显示装置。
光学层叠体在俯视图中,例如可以为方形形状,优选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方形形状,更优选为长方形。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各层可以对角部进行圆角加工,或者对端部进行切口加工,或者进行开孔加工。
光学层叠体的俯视图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即使在该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光学层叠体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触摸传感性能。光学层叠体的俯视图尺寸,以画面尺寸计,例如为8英寸(20.32cm)以上,优选为10英寸(25.4cm)以上,更优选为12英寸(30.48cm)以上。光学层叠体的俯视图尺寸以画面尺寸计为16英寸(40.64cm)以上,光学层叠体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触摸传感性能。
光学层叠体例如可以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无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
(2)前面板
前面板10是能够透过光的板状体。前面板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作为前面板,可以举出树脂制成的板状体(例如树脂板、树脂片、树脂膜等)、玻璃制的板状体(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前面板可以构成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另外,前面板也可以是在树脂膜或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硬质涂层而使硬度进一步提高的带有硬质涂层的树脂膜。在使用带有硬质涂层的树脂膜的情况下,优选将硬质涂层设置成其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前面板也可以具有蓝光截止功能、视场角调整功能等。其中,从光学层叠体的柔性的观点出发,前面板优选为玻璃膜或者具有硬质涂层的树脂膜。
当前面板包含树脂膜时,光学层叠体中的第1贴合层优选设置在与树脂膜相接。例如,当前面板包含树脂膜的一面上具有硬质涂层的带硬质涂层的树脂膜时,光学层叠体中的第1贴合层优选设置在与前面板的树脂膜相接。
作为前面板的树脂膜,只要是能够透射光的树脂膜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举出由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单独或者混合2种以上来使用。其中,优选使用能够构成为具有优异的可弯曲性且具有高强度和高透明性的由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树脂膜。
从硬度的观点出发,前面板可以是具有硬质涂层的树脂膜。硬质涂层可以形成于树脂膜的一个面,也可以形成于两个面。通过设置硬质涂层,能够提高硬度和耐擦伤性。硬质涂层例如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单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枝状聚合物结构的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为了提高强度,硬质涂层也可以包含添加剂。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或它们的混合物。当在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质涂层时,各硬质涂层的组成、厚度可以互相相同,也可以互相不同。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可以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任意一个。(甲基)丙烯酸酯等中的“(甲基)”也是相同的意思。
前面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μm~300μm,优选为20μm~200μm,更优选为30μm~100μm。
(3)光学膜
光学膜20通常包含1层以上的树脂膜(例如热塑性树脂膜)。光学膜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作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光学膜,可以举出线性偏振板、圆偏振板,优选为圆偏振板。圆偏振板可以具备线性偏振板和相位差板。
光学膜20的厚度(多层结构时为合计厚度)例如为10μm~150μm,优选为20μm~100μm。从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光学膜20的厚度更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
圆偏振板可以将从具有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认侧透过光学层叠体而入射的光(外部光)变换为圆偏振光。以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相位差板的慢轴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配置线性偏振板和相位差板的圆偏振板,能够吸收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元件所反射的外部光,因此能够对光学层叠体赋予作为防反射膜的作用。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圆偏振板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3所示的圆偏振板40具备线性偏振板41和相位差板42。线性偏振板41包含起偏器层41a。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线性偏振板41依次包含基材膜41b、取向膜41c、起偏器层41a以及覆盖层(OC层,扩散防止层)41d,但是如后述那样,只要是包含起偏器层41a即可,并不限于这种构成。在线性偏振板中,也可以层叠覆盖层来代替基材膜41b。
(3-1)线性偏振板
线性偏振板可以包含聚乙烯醇(以下,也称为“PVA”)系树脂膜作为起偏器层,也可以包含使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取向并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固化膜。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固化而成的起偏器层,与包含拉伸工序的PVA系树脂膜的起偏器层相比,由于弯曲方向不受限制而优选。
线性偏振板可以是仅包含起偏器层,也可以除了起偏器层外,还进一步包含保护层(在热塑性树脂膜时包含)、基材膜、OC层和取向膜中的任意1个以上。线性偏振板的厚度例如为2μm~50μm,优选为5μm~30μm。
作为起偏器层,例如可以举出在PVA系树脂膜(例如,PVA膜、部分甲缩醛化PVA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上,通过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进行染色处理和拉伸处理的层。由于光学特性优异而优选使用以碘对PVA系树脂膜进行染色并单轴拉伸而得到的起偏器层。
在PVA系树脂膜的情况下,起偏器层的厚度例如为2μm~40μm。该起偏器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甚至是10μm以下。
作为使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取向并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的起偏器层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介由取向膜在基材膜上塗布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的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在保持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为液晶状态下聚合并固化而形成起偏器层方法,或者是,介由取向膜,在形成于基材膜上的后述的保护层上涂布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的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在保持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为液晶状态下聚合并固化而形成起偏器层的方法。可以将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起偏器层以具有基材膜和/或保护层的原样组入光学层叠体中。作为基材膜,可以使用与后述热塑性树脂膜相同的膜,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基材膜也可以被剥离。
将含有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并固化而得的起偏器层的厚度一般为10μm以下,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5μm,也可以为4μm以下。
可以将线性偏振板可具有的OC层,设置在起偏器层的表面。作为构成OC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光固化性树脂、水溶性聚合物等。作为光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作为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酰胺系聚合物;聚乙烯醇和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或其酸酐-乙烯醇共聚合物等的乙烯醇系聚合物;羟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类;藻酸钠;聚环氧乙烷系聚合物等。
OC层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也可以为5μm以下,另外还可以为0.05μm以上、0.5μm以上。
线性偏振板可具有的保护层,具有保护起偏器层表面的功能。在光学层叠体中的具有1个保护层的线性偏振板,例如配置成保护层比起偏器层更靠近前面板侧。当在起偏器层的两面层叠有保护层时,两个保护层可以为相同种类,也可以为不同种类。
保护层可以为有机物层或无机物层。有机物层或无机物层例如是通过涂覆而形成的层。有机物层可以使用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环氧系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系树脂组合物等来形成。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也可以为热固化型。无机物层例如可以由硅氧化物等形成。当保护层为有机物层时,保护层可以是被称为硬质涂层的层。
当保护层为有机物层时,例如可以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膜上,并照射活性能量使其固化而制作保护层。对于基材膜,上述基材膜的说明也适用。基材膜通常进行剥离去除。作为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旋涂法等。当保护层为无机物层时,例如可以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等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例如为0.1μm~10μm,优选为0.5μm~5μm。
作为保护层,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膜。作为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具有环系和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聚烯烃树脂(也称为降冰片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芳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例如为3μm~60μm,优选为5μm~50μm,也可以为30μm以下。
(3-2)圆偏振板
圆偏振板可以具备线性偏振板和相位差板。线性偏振板如上所述。相位差板优选包含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相位差层。相位差板可以包含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当相位差板包含2层相位差层时,有时从线性偏振板侧开始依次成为第1相位差层和第2相位差层。当光学膜20为圆偏振板时,光学层叠体通常依次包含前面板、线性偏振板、相位差板。
作为相位差层,例如可以举出提供λ/4相位差的相位差层(λ/4层)、提供λ/2相位差的相位差层(λ/2层)以及正C层等。参照图3,相位差板42优选包含第1相位差层42a,更优选包含第1相位差层42a和第2相位差层42b。当相位差板包含两层相位差层时,这些相位差层优选为λ/4层和λ/2层,或者,λ/4层和正C层。当相位差板包含λ/2层时,从线性偏振板侧起依次层叠λ/2层和λ/4层。当相位差板包含正C层时,可以从线性偏振板侧起依次层叠λ/4层和正C层,也可以从线性偏振板侧其依次层叠正C层和λ/4层。相位差板的厚度例如为0.1μm~10μm,优选为0.5μm~8μm。
相位差板可以包含由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例示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而形成的相位差层。相位差板也可以包含支撑取向膜、相位差层的基材膜和保护相位差层表面的覆盖层。参照图3,第1相位差层42a和第2相位差层42b可以经由第3贴合层35而层叠。
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相位差层,是将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膜上并固化而形成。可以在基材膜与涂层之间形成取向膜。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相同。当相位差层由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形成时,可以以具有或不具有取向膜和基材膜的形式组入光学层叠体中。
以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相位差层的慢轴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配置了线性偏振板和相位差板的圆偏振板,具有防反射功能。当相位差板包含λ/4层时,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λ/4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可以为45°±10°。相位差层可以具有正波长分散性,也可以具有反波长分散性。λ/4层优选具有反波长分散性。参照图3,线性偏振板41和相位差板42可以经由第4贴合层45而层叠。
(4)触摸传感层
光学层叠体包含触摸传感层30。触摸传感层是对光学层叠体乃至搭载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赋予触摸传感功能的光学层。触摸传感层包含电极层且该电极层具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网格结构(格子形状)。触摸传感层可以包含多个电极层。此时,多个电极层优选各自具有网状结构。网格结构优选为规则的图案形状。
通过具备含有网状结构电极层的触摸传感层的光学层叠体,能够提高光学层叠体抗弯性、伸缩性和柔韧性。因此,能够提高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即使以小弯曲半径下弯曲也不易产生裂纹。例如,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在后述的“实施例”部分中示出的弯曲性评价试验中触摸传感层中难以产生裂纹,优选为弯曲次数达到20万次以上的情况下在触摸传感层中仍未产生裂纹。
触摸传感层所具有的电极层可以起到触摸感应电极的作用。触摸传感层可以包含多个间隔层叠的电极层,通常包含2层间隔层叠的电极层。各电极层提供触摸点的坐标信息。例如,当人的手、物体接触到画面时,接触位置的静电容量变化通过该位置的图案和连接该图案的位置检测线传输,并将该静电容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由此掌握接触位置。
当触摸传感层包含2层的电极层即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时,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分别提供接触点的X坐标和Y坐标的信息。X坐标与Y坐标例如为相互正交。例如,当人的手、物体接触到画面时,接触位置的静电容量变化通过第1电极层、第2电极层以及位置检测线传输至驱动电路一侧。另外,通过将X和Y的输入处理电路等引起的静电容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掌握接触位置。
电极层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单质层。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图4是示意性的表示电极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图4中所示的电极层依次包含第1金属氧化物层51、第2金属氧化物层52以及金属单质层53。第1金属氧化物层51、第2金属氧化物层52以及金属单质层53均具有网状结构。电极层的层结构不限于如图4所示那样,电极层也可以不具有第1金属氧化物层51和/或第2金属氧化物层52。以下,将第1金属氧化物层和第2金属氧化物层统称为金属氧化物层。
电极层优选包含金属单质层53。金属单质层是指由金属单质构成的层。通过使电极层包含金属单质层,光学层叠体俯视图尺寸较大时(例如16英寸以上),仍可具有充分高的触摸传感性能。
作为构成金属单质层的金属单质,从提高导电率的观点和降低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举出银、金、铜、铝、铂、钯、铬、钛、钨、铌、钽、钒、钙、铁、锰、钴、镍,锌等,进一步考虑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优选银、金、铜、钯、铝,更优选铜。
从兼顾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和触摸传感性能的观点出发,金属单质层的厚度优选为2nm~200nm,更优选为5nm~15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100nm,更进一步优选为20nm~80nm。
电极层可以进一步包含1层以上的金属氧化物层。通过进一步层叠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提高光学层叠体的防反射功能,并且提高电极层的抗氧化性。如图4中所示例子,还可以在金属单质层上层叠2层以上的金属氧化物层。多个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为构成第1金属氧化物层51和第2金属氧化物层52的金属氧化物,可以分别独立地举出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锌铝(AZO)、氧化锌镓(GZO)、氧化铟锡锌(ITZO)、氧化锌锡(ZTO)、氧化铟镓(IG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从提高抗氧化性的观点出发,构成第1金属氧化物层51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ITO或IZO,更优选为IZO。
从提高抗氧化性的观点和光学层叠体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第1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优选为20nm~1000nm,更优选为50nm~800nm,进一步优选为80nm~600nm,更进一步优选为100nm~400nm。
从提高光学层叠体的防反射功能的观点出发,构成第2金属氧化物层52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构成金属单质层的金属单质氧化物。例如,当金属单质层由铜构成时,构成第2金属氧化物层52的金属氧化物优选为氧化铜(CuO)。
从提高光学层叠体防反射功能的观点和光学层叠体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第2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优选为1nm~100nm,更优选为2nm~80nm,进一步优选为5nm~50nm,更进一步优选为10nm~40nm。
网状结构(网格结构)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网眼的开口部分形状例如可以举出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边形等的方形形状。在各开口部分形状中一个边的长度或该开口部分的最大径,例如为0.01μm~500μm,优选为0.05μm~300μm,更优选为0.1μm~100μm以下。上述一个边的长度或最大径优选考虑电极层电导率以及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和总透光率而适当调整。
网状结构(网格结构)的线宽(电极层存在部分的线宽),例如为0.5μm~7μm,从电极层的电导率、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和总透光率、以及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μm~7μm,更优选为1μm~5μm。
从提高光学层叠体的触摸传感性能的观点出发,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优选为10Ω/□以下,更优选为5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Ω/□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Ω/□以下,特别优选为0.5Ω/□以下。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通常为0.01Ω/□以上。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可以按照后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方法进行测定。
从提高搭载了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的观点出发,触摸传感层的总透光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在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
具有网状结构的电极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光刻法而形成。电极层的形成方法的举例如下。首先,将金属单质层对应的层、第2金属氧化物层对应的层以及第1金属氧化物层对应的层依次层叠形成。这些层可以通过物理蒸镀法、化学蒸镀法等蒸镀法等形成。接下来,通过光刻法,在层叠上述层的同时通过蚀刻形成网状结构,得到触摸传感层。逐层进行蚀刻,从而形成各层的网状结构。
当电极层具有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单质层时,光学层叠体中的电极层可以配置成使其金属氧化物层更靠近前面板,也可以配置成使其金属单质层更靠近前面板,优选配置成使金属氧化物层更靠近前面板。此时,电极层从前面板起依次包含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单质层。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触摸传感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截面图。触摸传感层可以包含除电极层以外的其他层。图5所示的触摸传感层依次具备第1绝缘层61a、第1电极层62a、第2绝缘层61b、第2电极层62b、保护层63以及分离层64。第1电极层62a和第2电极层62b具有网状结构。触摸传感层也可以不具有上述层中的任何层。例如,触摸传感层可以不具有保护层63和/或分离层64。另外,触摸传感层也可以具有一层兼具保护层63的功能和分离层64的功能的层。
第1绝缘层61a是防止触摸传感层氧化等的被覆层。作为第1绝缘层61a,可以举出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层等。作为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包含丙烯酸可溶性树脂、(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等的聚合性化合物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第1绝缘层61a的厚度例如为0.2μm~10μm,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5μm。
第2绝缘层61b是具有使第1电极层62a和第2电极层62b绝缘功能的层。作为第2绝缘层61b,可以使用与第1绝缘层61a相同的材料。第2绝缘层61b的厚度例如为0.2μm~10μm,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5μm。
保护层63覆盖并保护电极层,具有触摸传感层的制造工序中使分离层64在用于形成电极的蚀刻中不暴露的作用。保护层63可以为高分子膜。作为高分子膜,可以举出含有多元醇和三聚氰胺固化剂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层、有机无机杂化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层、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9/0022977号中记载的保护层(固化物层)等,它们还能够作为兼具保护层功能和分离层功能的层而使用。保护层63的厚度例如为0.2μm~15μm,优选为0.5μm~10μm,更优选为1μm~5μm。
分离层64是为了能够从形成有触摸传感层的基板上剥离触摸传感层而设置的层。分离层64可以为高分子膜。作为高分子膜,例如可以举出由聚酰亚胺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酰胺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降冰片烯系树脂、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系树脂、聚偶氮苯系树脂、聚苯二甲酰亚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等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肉桂酸酯系树脂、香豆素系树脂、邻苯二甲酰亚胺系树脂、查尔酮系树脂、芳香族乙炔系树脂等高分子形成的膜。另外,作为分离层64的其他例子,可以举出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21/0277156号中记载的分离层。这些分离层也可以作为兼具保护层功能和分离层功能的层来使用。
触摸传感层可以通过在上述基板涂布分离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分离层,再在分离层上设置构成触摸传感层的上述各层,然后将基板剥离去除的方法来制造。作为基板,可以使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在设置上述各层并构筑了触摸传感层的层结构后,优选例如在150℃~250℃温度下实施热処理。通过热处理,可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密合化。
将基板剥离去除后,可以在其露出面上层叠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例如可以用于与图像显示元件等的贴合。
(5)贴合层
第1~第4贴合层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固化层。光学层叠体还可以在在触摸传感层30侧进一步具有用于与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元件贴合的第5贴合层。第5贴合层优选为粘合剂层。粘合剂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接剂固化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剂组合物而形成。作为图像显示元件,例如可以举出液晶单元、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元件、无机有机电致发光(无机EL)显示元件、等离子显示元件表示素子、电界放射型显示元件等。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举出以丙烯酸系、橡胶系、氨基甲酸酯系、酯系、有机硅系、聚乙烯醚系这样的树脂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优选以透明性、耐久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基础聚合物),例如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这样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基础聚合物优选使极性单体共聚。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这样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但通常进一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例示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在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物质;为多胺化合物且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物质;为聚环氧化合物,多元醇且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物质;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且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物质。其中,优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且具有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也具有粘合性,能够使其与膜等被粘物密合,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能够调整密合力的性质的粘合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基础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进而,根据需要,有时也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敏剂等。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用于赋予光散射性的微粒、珠(树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纤维、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树脂、粘合性赋予剂、填充剂(金属粉、其它无机粉末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染料、颜料、着色剂、消泡剂、防腐蚀剂、光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稀释液涂布在基材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时,通过对所形成的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能够制成具有期望的固化度的固化物。
作为粘接剂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天然橡胶粘接剂、α-烯烃系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树脂乳液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树脂热熔胶粘接剂、环氧树脂系粘接剂、氯乙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氯丁二烯橡胶系粘接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有机硅系粘接剂、丁苯橡胶溶剂系粘接剂、丁腈橡胶系粘接剂、硝化纤维粘合剂系粘接剂、反应性热熔胶粘接剂、酚树脂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系粘接剂、聚酯系热溶胶粘接剂、聚酰胺树脂热溶胶粘接剂、聚酰亚胺系粘接剂、聚氨酯树脂热熔胶粘接剂、聚烯烃树脂热溶胶粘接剂、聚乙酸乙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聚苯乙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系粘接剂、聚乙烯缩丁醛系粘接剂、聚苯并咪唑粘接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溶剂系粘接剂、三聚氰胺树脂系粘接剂、尿素树脂系粘接剂、间苯二酚系粘接剂等。这样的粘接剂可以单独1种或者混合2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水系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水系二液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是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性引发剂的粘接剂、包含光反应性树脂的粘接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光反应性交联剂的粘接剂等。作为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光固化性(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光固化性氨基甲酸酯系单体等光聚合性单体以及来自这些单体的低聚物等。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包含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产生中性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之类的活性种的物质的化合物。
介于前面板10和光学膜20之间的第1贴合层15优选为粘合剂层。粘合剂层的第1贴合层15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从提高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的第1贴合层15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下。
介于光学膜20和触摸传感层30之间的第2贴合层25为粘合剂层和粘接剂固化层。粘合剂层的第2贴合层25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从提高光学层叠体的抗弯曲性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的第2贴合层25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下。粘接剂固化层的第2贴合层25的厚度例如为0.01μm以上、0.1μm以上、0.5μm以上或1μm以上,另外,例如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10μm以下或者5μm以下。
介于第1相位差层42a与第2相位差层42b之间的第3贴合层35,以及,介于线性偏振板41与相位差板42之间的第4贴合层45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固化层。关于第3贴合层35和第4贴合层45的厚度,引用关于第2贴合层25的厚度的上述描述。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本发明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具有触摸面板功能。在图像显示装置中,光学层叠体将前面板朝向外侧(即视认侧),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认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电视机、数码相框、电子告示牌、测量仪器、仪表类、办公设备、医疗设备、电脑设备等使用。由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具有优异抗弯曲性的光学层叠体而优选为柔性显示装置。
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例如可以为8英寸(20.32cm)以上,优选为10英寸(25.4cm)以上,更优选为12英寸(30.48cm)以上,16英寸(40.64cm)以上。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例中的“%”和“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质量%和质量份。
[厚度的测定]
除另有说明外,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各层的厚度按以下步骤进行。使用超薄切片机切割光学层叠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SU801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观察切割的光学层叠体的截面,根据得到的观察图像测定各层的厚度。
[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的测定]
将玻璃基板上形成的触摸传感层作为测定样品,使用面电阻测定器「RG-80」(Napson社制)测定25℃下的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
[触摸传感层的总透光率的测定]
将玻璃基板上形成的触摸传感层作为测定样品,使用雾度计“HM-150型”((株)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测定触摸传感层的总透光率。
[弯曲性的评价]
使用弯曲评价设备(Science Town社制,STS-VRT-500),在25℃的温度下,进行确认弯曲性(抗弯曲性)的评价试验。图6表示本评价试验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配置两个可独立移动的载置台501、502并设置间隙C1,固定配置光学层叠体500,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间隙C1的中心(图6(a))。此时,使前面板侧朝上地配置光学层叠体500。该载置台501、502可摆动,初始时两个载置台501、502形成同一平面。将两个载置台501、502以位置P1和位置P2为旋转轴的中心向上旋转90度,使光学层叠体500互为相对的表面间隔C2为Xmm的方式锁定两个载置台501、502(图6(b)),并且再次打开载置台501、502,将这一动作定义为1次的弯曲。重复该动作,测定光学层叠体500的触摸传感层最初产生裂纹为止的弯曲次数,评价弯曲性。评价的基准如下。
A:最初产生裂纹为止的弯曲次数为20万次以上
B:最初产生裂纹为止的弯曲次数小于20万次
作为弯曲性试验,实施了如下两种情况:间隔C2即上述X为6mm(光学层叠体500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弯曲半径)为3R)的情况以及上述X为3mm(光学层叠体500的弯曲半径为1.5R)的情况。
[触摸传感(TS)性能的评价]
将光学层叠体切成画面16英寸的尺寸。在该光学层叠体的与前面板相反侧上隔着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厚度25μm)层叠有机EL面板,组装成触摸面板式有机EL显示装置。使有机EL显示装置的电源为ON,确认画面上的触摸传感是否正常工作,按照下述基准评价触摸传感性能。
A:画面上所有区域正常工作。
B:存在不能正常工作的区域。
制作、制备或准备以下物质以制作光学层叠体。
(1)前面板
作为前面板,使用在厚度为50μm的聚酰亚胺(PI)系树脂膜单面上形成厚度为10μm硬质涂层(HC)的带有HC层的膜。HC层是由含有末端具有多官能团丙烯酸基的树枝状聚合物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
(2)粘合剂层
根据下述制作粘合剂层P1~P3。
(2-1)粘合剂层P1
将丙酮81.8份、丙烯酸丁酯98.8份、丙烯酸0.2份以及丙烯酸2-羟乙酯1.0份的混合溶液装入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机的反应器中,以氮气置换装置内的空气而成为无氧的同时将内部温度升至55℃。然后,将0.14份偶氮双异丁腈(聚合引发剂)溶于10份丙酮中的溶液全部添加。添加聚合引发剂1小时后,以17.3份/hr添加速度连续向反应器中添加丙酮,使除去单量体的丙烯酸系树脂1的浓度为35%,同时在内部温度54~56℃下保温12小时,最后加入乙酸乙酯使丙烯酸系树脂1的浓度调节至20%。以这种方式得到丙烯酸系树脂1的溶液。
将上述丙烯酸系树脂1溶液100份(不挥发成分的量)、Coronate L(商品名、聚异氰酸酯系固化剂、Tosoh株式会社)0.25份以及KBM-403(商品名,硅烷偶联剂,信越Silicone株式会社)0.5份混合。添加乙酸乙酯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0%,从而得到粘合剂组合物。使用涂布器将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离型处理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38μm)的离型处理面上,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将涂层在100℃下干燥1分钟,得到具有粘合剂层的膜。然后,在粘合剂层上贴合经离型处理后的其他PET膜(厚度38μm),以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条件养护7天,得到厚度为25μm的粘合剂层P1。
(2-2)粘合剂层P2
将单量体的组成变更为丙烯酸丁酯94.0份和丙烯酸6.0份,除此以外,按照与丙烯酸系树脂1的溶液相同的制造方法进行,得到丙烯酸系树脂2的溶液。
将100份的上述丙烯酸系树脂2溶液(不挥发成分的量)、1.0份的Coronate L以及0.5份的KBM-403混合。添加乙酸乙酯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0%,从而得到粘合剂组合物。对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按照与粘合剂层P1的制作相同地进行,得到厚度为15μm的粘合剂层P2。
(2-3)粘合剂层P3
将单量体的组成变更为丙烯酸丁酯68.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9.0份、丙烯酸2.0份以及丙烯酸2-羟乙酯1.0份,除此以外,按照与丙烯酸系树脂1的溶液相同的制造方法进行,得到丙烯酸系树脂3的溶液。
将100份的上述丙烯酸系树脂3溶液(不挥发成分的量)、3.0份的Coronate L以及0.5份的KBM-403混合。添加乙酸乙酯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0%,从而得到粘合剂组合物。对得到的粘合剂组合物,按照与粘合剂层P1的制作相同地进行,得到厚度为5μm的粘合剂层P3。
(3)粘接剂
按照下述制备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
将光阳离子固化性树脂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商品名:CEL2021P,株式会社DAICEL制)70份、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11,NagaseChemtex株式会社制)20份、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12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10份、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商品名:CPI-100,San-apro株式会社制)2.25份、以及光阳离子聚合敏化剂1,4-二乙氧基萘2份进行混合后脱气,制备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将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以50%碳酸亚丙酯溶液的形式混合。
(4)圆偏振板
按以下步骤制作圆偏振板。
(4-1)覆盖层1用组合物の調制
将具有18个丙烯酸官能团的树枝状聚合物丙烯酸酯(商品名:Miramer SP1106,Miwon社制)2.8份、具有6个丙烯酸官能团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商品名:Miramer PU-620D,Miwon社制)6.6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84,BASF社制)0.5份、流平剂(商品名:BYK-3530,BYK社制)0.1份以及甲乙酮(MEK)90份进行混合,制备覆盖层1用组合物。
(4-2)覆盖层2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水100份、聚乙烯醇树脂粉末(株式会社Kuraray制,平均聚合度18000,商品名:KL-318)3份以及聚酰胺环氧树脂(交联剂,住化Chemtex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R650(30))1.5份进行混合,制备覆盖层2用组合物。
(4-3)具有覆盖层1的层叠体的制作
准备厚度为100μm的PET膜作为基材。通过棒涂法在PET膜上涂布覆盖层1用组合物,造80℃的干燥炉中进行3分钟加热干燥。使用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7,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曝光量500mJ/cm2(365nm标准)向得到的被膜照射UV光而形成覆盖层1。通过激光显微镜(Olympus株式会社制OLS3000)测定所得的覆盖层1的厚度为2.0μm。以这种方式,得到由覆盖层1/基材(PET膜)构成的层叠体。
(4-4)线性偏振板的制作
对由覆盖层1/基材(PET膜)构成的层叠体的覆盖层1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为输出0.3kW,处理速度3m/分。之后,通过棒涂法在覆盖层1上涂布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的干燥炉中加热干燥1分钟。对得到的被膜实施偏光UV照射处理而形成取向膜。从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7;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照射的光透过线栅(UIS-27132##,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波长365nm测定的累积侧和100mJ/cm2的条件下进行偏光UV处理。取向膜的厚度为100nm。
通过棒涂法将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偶氮色素的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形成的取向膜上,在120℃的干燥炉中进行1分钟的加热干燥后冷却至室温。使用上述UV照射装置向被膜照射累积光量为1200mJ/cm2(365nm标准)的紫外线,形成起偏器层。得到的起偏器层的厚度为1.8μm。
通过棒涂法将覆盖层2用组合物涂布在形成的起偏器层上,使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在温度80℃下干燥3分钟。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由基材(PET膜)/覆盖层1/取向膜/起偏器层/覆盖层2构成的偏振板。
(4-5)圆偏振板的制作
准备由将λ/4层(厚度2μm)与正C层(厚度4μm)通过粘接剂层(厚度2μm)贴合而成的相位差板。λ/4板和正C层是分别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粘接剂层是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的层。
将线性偏振板的覆盖层2和相位差板的λ/4层通过厚度为5μm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层层叠。层叠相位差板,使起偏器层的吸收轴和λ/4层的慢轴成45°角。然后,将基材(PET膜)剥离。以这样的方式,制作由覆盖层1/取向膜/起偏器层/覆盖层2、丙烯酸系粘合剂层以及相位差板构成的圆偏振板。
(5)触摸传感层
(5-1)触摸传感层T1
按如下步骤制作触摸传感层T1。首先,将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在玻璃基板上并干燥,由此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分离层(厚度0.25μm)。接下来,在分离层上依次形成保护层(厚度3.0μm)、第2电极层(厚度0.35μm)、第2绝缘层(厚度2.0μm)、第1电极层(厚度0.35μm)、第1绝缘层(厚度2.0μm),对得到的层叠体在200℃下进行热処理。然后,剥离去除玻璃基板,制作包含分离层的触摸传感层T1。触摸传感层T1的厚度为8μm。另外,按照上述测定方法的触摸传感层T1的面电阻为0.15Ω/□,总透光率为88%。
保护层是使用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19/0022977号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材料而形成的。第1绝缘层和第2绝缘层是分别通过涂布含碱溶性树脂、(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固化性组合物,再使用UV照射涂层使其固化而形成的。
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分别按照以下进行制作。首先,通过公知的溅射沉积法依次形成Cu层、CuO层、IZO层,接着在IZO层上通过公知光刻法形成光致抗蚀剂膜图案。再通过公知的蚀刻法使Cu层、CuO层、IZO层图案化(网状化)后,去除光致抗蚀剂膜图案。得到的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是分别由Cu层(厚度50nm)、CuO层(厚度20nm)、IZO层(厚度280nm)构成的具有下述网状结构的层。
开口部分形状:一边为0.2μm的菱形
线宽:2μm
在触摸传感层T1中,构成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Cu层、CuO层、IZO层均由分离层侧起依次层叠Cu层、CuO层、IZO层。
(5-2)触摸传感层T2
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网状结构的线宽设为1μm,除此以外,与触摸传感层T1同样地进行,制作触摸传感层T2。另外,按照上述测定方法的触摸传感层T3的面电阻为0.19Ω/□,总透光率为90%。
(5-3)触摸传感层T3
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网状结构的线宽设为3μm,除此以外,与触摸传感层T1同样地进行,制作触摸传感层T3。另外,按照上述测定方法的触摸传感层T2的面电阻为0.12Ω/□,总透光率为86%。
(5-4)触摸传感层T4
按如下步骤制作触摸传感层T4。首先,将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在玻璃基板上并干燥,由此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分离层(厚度0.25μm)。接下来,在分离层上依次形成保护层(厚度3.0μm)、具有规定图案的第2电极层(厚度3.68μm)、第2绝缘层(厚度2.0μm)、具有连接上述第2电极层图案的桥接图案的第1电极层(厚度0.07μm)、第1绝缘层(厚度2.0μm),对得到的层叠体在200℃下进行热処理。然后,剥离去除玻璃基板,制作包含分离层的触摸传感层T4。触摸传感层T4的厚度为8μm。另外,按照上述测定方法的触摸传感层T4的面电阻为10Ω/□,总透光率为90%。
第1绝缘层和第2绝缘层是使用与触摸传感层T1相同的材料、相同的方法形成的。第1电极层是由铜合金构成的层,通过公知的溅射沉积法和光刻法进行图案化而制作。
第2电极层是按照以下进行制作的。首先,通过公知的溅射沉积法依次形成IZO层、由银-钯-铜合金(APC)构成的层、IZO层,接着,通过公知的光刻法在IZO层上形成光致抗蚀剂膜图案。再通过公知的蚀刻法形成桥接图案后,去除光致抗蚀剂膜图案。得到的第2电极层是由IZO层(厚度30nm)、银-钯-铜合金(APC)构成的层(厚度10nm)、IZO层(厚度30nm)构成的层。
<实施例1>
将前面板的PI系树脂膜(没有HC层一侧的表面)与圆偏振板的覆盖层1通过粘合剂层P1而贴合。接着,将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1的第1绝缘层通过粘合剂层P1而贴合,得到光学层叠体A1。
光学层叠体A1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1/触摸传感层T1。
<实施例2>
将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1的第1绝缘层通过粘合剂层P2而贴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A2。
光学层叠体A1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2/触摸传感层T1。
<实施例3>
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1的第1绝缘层通过粘合剂层P3而贴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A3。
光学层叠体A3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3/触摸传感层T1。
<实施例4>
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1的第1绝缘层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而贴合,然后,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层固化,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A4。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形成的粘接剂固化层S1的厚度为2μm。
光学层叠体A4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接剂固化层S1/触摸传感层T1。
<实施例5>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光学膜,使用厚度为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代替圆偏振板。将前面板的PI系树脂膜(没有HC层的一侧的表面)与PET膜通过粘合剂层P1而贴合。接着,将PET膜的表面(与前面板相反的表面)与触摸传感层T1的第1绝缘层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而贴合,然后,照射紫外线并使粘接剂层固化,得到光学层叠体A5。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形成的粘接剂固化层S1的厚度为2μm。
光学层叠体A5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PET膜/粘接剂固化层S1/触摸传感层T1。
<实施例6>
使用触摸传感层T2代替触摸传感层T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A6。
光学层叠体A6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1/触摸传感层T2。
<实施例7>
使用触摸传感层T3代替触摸传感层T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A7。
光学层叠体A7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1/触摸传感层T3。
<实施例8>
前面板的PI系树脂膜(没有HC层的一侧的表面)与触摸传感层T2的第1绝缘层通过粘合剂层P1而贴合。接着,将触摸传感层T2的分离层与圆偏振板的覆盖层1通过粘合剂层P1而贴合,得到光学层叠体A8。
光学层叠体A8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触摸传感层T2/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
<比较例1>
使用触摸传感层T4代替触摸传感层T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H1。圆偏振板与触摸传感层T4的贴合是通过将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4的第1绝缘层通过粘合剂层P1来贴合而进行的。
光学层叠体H1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1/触摸传感层T4。
<比较例2>
前面板与圆偏振板的贴合以及圆偏振板与触摸传感层T4的贴合使用的是粘合剂层P3,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H2。
光学层叠体H2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3/圆偏振板/粘合剂层P3/触摸传感层T4。
<比较例3>
圆偏振板的相位差板与触摸传感层T4的第1绝缘层通过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而贴合,然后,照射紫外线并使粘接剂层固化,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光学层叠体H3。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S1形成的粘接剂固化层S1的厚度为2μm。
光学层叠体H3的层结构为前面板/粘合剂层P1/圆偏振板/粘接剂固化层S1/触摸传感层T4。
对得到的光学层叠体进行弯曲性和触摸传感(TS)性能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符号说明
10前面板、15第1贴合层、20光学膜、25第2贴合层、30触摸传感层、35第3贴合层、40圆偏振板、41线性偏振板、41a起偏器层、41b基材膜、41c取向膜、41d覆盖层、42相位差板、42a第1相位差层、42b第2相位差层、45第4贴合层、51第1金属氧化物层、52第2金属氧化物层、53金属单质层、61a第1绝缘层、61b第2绝缘层、62a第1电极层、62b第2电极层、63保护层、64分离层、500光学层叠体、501、502载置台。

Claims (8)

1.一种柔性光学层叠体,包含前面板、光学膜及触摸传感层,
所述触摸传感层包含电极层,
所述电极层具有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电极层包含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单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电极层从所述前面板起依次包含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和所述金属单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具有多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网状结构的线宽为1μm~7μm。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层的面电阻为10Ω/□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光学膜为圆偏振板。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光学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下。
CN202310405567.6A 2022-04-19 2023-04-17 柔性光学层叠体 Pending CN1169131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9012A JP2023158940A (ja) 2022-04-19 2022-04-19 フレキシブル光学積層体
JP2022-069012 2022-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3170A true CN116913170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5567.6A Pending CN116913170A (zh) 2022-04-19 2023-04-17 柔性光学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58940A (zh)
KR (1) KR20230149218A (zh)
CN (1) CN11691317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020B2 (ja) 2016-08-15 2022-03-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58940A (ja) 2023-10-31
KR20230149218A (ko)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8372B1 (ko) 인셀 터치 패널 액정 소자의 전방면용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인셀 터치 패널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200122251A (ko) 적층체,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2220433B1 (ko) 플렉시블 적층체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20195540A1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130174A (ko) 적층체
CN111045128A (zh) 光学层叠体及显示装置
CN116913170A (zh) 柔性光学层叠体
CN115524771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WO2020170726A1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5335736A (zh) 层叠体
KR20210132074A (ko) 적층체
CN113811799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1831150A (zh) 触摸传感器面板和光学层叠体
WO2021200365A1 (ja) 積層体
CN113396345B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20220044412A (ko) 플렉서블 적층체
WO2021200364A1 (ja) 積層体
WO2022255154A1 (ja) 積層体
CN113613880A (zh) 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WO2020195699A1 (ja) 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KR20240015092A (ko) 적층체
JP2021152645A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52644A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62856A (ja) 積層体
JP2021162855A (ja) 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