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6289A -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6289A
CN116906289A CN202311172162.9A CN202311172162A CN116906289A CN 116906289 A CN116906289 A CN 116906289A CN 202311172162 A CN202311172162 A CN 202311172162A CN 116906289 A CN116906289 A CN 116906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power generation
energy
air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21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06289B (zh
Inventor
秦国强
彭建洪
易科明
周雪莲
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sh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sh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sh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shu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21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06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06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6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6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6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3/00Other motors, e.g. gravity or inertia motors
    • F03G3/087Gravity or weight motors
    • F03G3/094Gravity or weight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tential energy power storage stations; combinations of gravity or weight motors with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空气压缩设备、空气膨胀发电设备、储能管路、释能管路、以及至少两组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配重箱和多个沿海拔高度逐级设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储气囊和承重板。本发明通过控制空气压缩设备与多组储能模块配合,让多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交替连通空气压缩设备进行重力储能,既实现重力储能的连续运行,又通过多组储能模块配合提高重力储能上限,增大恒压释能发电持续时长,提升储能效率、储能效果和储能便捷性,同时实现在一个储能模块的重力储能和恒压释能发电过程中,一个配重箱在多个储气囊上复用进行重力储能,减少了配重箱数量,降低重力储能和恒压释能发电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力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直接将可再生能源加入电网容易造成电网调节能力、抗干扰能力下降,故需要采用储能技术来保证电网稳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调峰调频、以及削峰填谷等作用;但申请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储能技术中,在利用重力进行储能时,一般只设置一个储能设备,储能上限低,即使设有多个储能设备,需要设置多个配重块,导致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压缩设备、空气膨胀发电设备、储能管路、释能管路、以及至少两组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配重箱和多个沿海拔高度逐级设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储气囊和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位于储气囊上方,承重板与固定架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板顶部用于安放配重箱,所述储气囊用于驱动承重板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储气囊包括未储能状态和饱和储能状态;
沿海拔高度方向,对于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之间错位设置,且当低海拔高度的储气囊处于饱和储能状态,高海拔高度的储气囊处于未储能状态时,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与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实现配重箱在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和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之间转移;
所述储能管路包括储能主路和多个储能支路,储能支路的输出端与储气囊一一对应连通,储能支路的输入端通过储能主路与空气压缩设备连通,储能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释能管路包括释能主路和多个释能支路,释能支路的输入端与储气囊一一对应连通,释能支路的输出端通过释能主路与空气膨胀发电设备连通,释能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储能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释能发电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释能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箱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实现配重箱在两个相邻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承重板之间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均匀设置在配重箱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或承重板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将配重箱约束在承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重箱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箱为重量可调的配重箱,和/或,所述配重箱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分别为单向阀。
进一步地,沿海拔高度方向,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和/或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位于储能模块的中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多级台阶,在一个储能模块中,固定架设置不同台阶上;和/或,
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应承重板在海拔高度方向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的工作方法,基于上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进行工作,包括恒压储能和恒压发电,
所述恒压储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压缩设备与设有配重箱的储气囊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一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时,将空气压缩设备与另一组储能模块中设有配重箱、且处于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连通继续进行储能,同时,将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上配重箱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且处于高海拔位置的承重板上;
所述恒压发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与设有配重箱的储气囊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恒压释能,在一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释能至未储能状态时,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与另一组储能模块中设有配重箱、处于饱和储能状态储气囊连通继续进行恒压释能发电,同时,将释能至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上配重箱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且处于低海拔位置的承重板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空气压缩设备与多组储能模块配合,让多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交替连通空气压缩设备进行重力储能,既实现重力储能的连续运行,又通过多组储能模块配合提高重力储能上限,增大恒压释能发电持续时长,提升储能效率、储能效果和储能便捷性,同时实现在一个储能模块的重力储能和恒压释能发电过程中,一个配重箱在多个储气囊上复用进行重力储能,减少了配重箱数量,降低重力储能和恒压释能发电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准备向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储能)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准备切换至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储能)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正在对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储能)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准备切换至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储能)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正在对第一储能模块进行储能)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限位机构对配重箱锁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限位机构对配重箱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第一储能模块准备进行释能发电)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准备切换至第二储能模块进行释能发电)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第二储能模块正在进行释能发电)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准备切换至第一储能模块进行释能发电)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第一储能模块正在进行释能发电)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空气压缩设备;20、空气膨胀发电设备;310、储能主路;320、储能支路;330、第一控制阀;410、释能主路;420、释能支路;430、第二控制阀;50、储能模块;510、固定架;520、储气囊;530、承重板;540、配重箱;550、行走机构;561、升降驱动气缸;562、卡件;56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直接将可再生能源加入电网容易造成电网调节能力、抗干扰能力下降,故需要采用储能技术来保证电网稳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调峰调频、以及削峰填谷等作用;现有的储能技术中,在利用重力进行储能时,一般只设置一个储能设备,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6428140A公开的一种利用重力储能的空气压缩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但设置一个储能设备的储能上限低,即使设置多个储能设备,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4718683A公开的一种分级密封的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又需要设置多个配重块来配合多个储能设备完成重力储能,导致重力储能成本高;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
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压缩设备10、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储能管路、释能管路、以及至少两组储能模块50,所述储能模块50包括配重箱540和多个沿海拔高度逐级设置的固定架510,如图2所示,固定架510上设置有储气囊520和承重板530,所述承重板530位于储气囊520上方,承重板530与固定架510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板530顶部用于安放配重箱540,所述储气囊520用于驱动承重板530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储气囊520包括未储能状态和饱和储能状态;
沿海拔高度方向,对于同一储能模块50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架510,两个固定架510之间错位设置,且当低海拔高度的储气囊520处于饱和储能状态,高海拔高度的储气囊520处于未储能状态时,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与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实现配重箱540在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和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之间转移;
所述储能管路包括储能主路310和多个储能支路320,储能支路320的输出端与储气囊520一一对应连通,储能支路320的输入端通过储能主路310与空气压缩设备10连通,储能支路320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30,所述释能管路包括释能主路410和多个释能支路420,释能支路420的输入端与储气囊520一一对应连通,释能支路420的输出端通过释能主路410与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连通,释能支路420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430;
在储能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50内储气囊520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释能发电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50内储气囊520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释能发电。
在需要进行重力储能时,可以先控制储能模块50中配重箱540处于未储能状态中高海拔高度最低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通过对配重箱540的质量进行调控,改变配重箱540施加到储气囊520上的压力值,以达到预设压力值,然后将空气压缩设备10与第一组储能模块50中处于未储能状态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储气囊520连通,如图3所示,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空气压缩设备10工作,产生压缩空气输入到储气囊520内,储气囊520内随着气体量增大,逐渐推动承重板530及配重箱540提升,实现恒压储能,直至储气囊520达到饱和储能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为实现连续重力储能工作,可以控制空气压缩设备10与第二组储能模块50中配重箱540处于未储能状态中海拔高度最低的储气囊520连通,让空气压缩设备10产生的压缩空气转入第二组储能模块50的储气囊520中继续进行重力储能,既实现重力储能的连续运行,又通过多组储能模块50配合提高重力储能上限,提升储能效率、储能效果和储能便捷性,同时,对于第一组储能模块50,由于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与相邻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控制配重箱540从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平移至相邻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上,以待接替另一组储能模块50的一个储气囊520完成储能后接替进行储能,从而实现在一个储能模块50的重力储能过程中,一个配重箱540在多个储气囊520上复用进行重力储能,减少配重箱540数量,降低重力储能成本;进一步地,第二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随储气囊520的气体量增大而升高,如图5所示,对于只有两组储能模块50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在第二组储能模块50中正在进行储能的储气囊520,其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时,如图6所示,就可以切换空气压缩设备10与第一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所在储气囊520连通,并将第二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从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移动至相邻高海拔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以待接替第一组储能模块50进行储能,后续第一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随储气囊520的气体量增大而升高,如图7所示,实现两组储能模块50中储气囊520交替进行重力储能,以保证重力储能的连续运行;
相应地,在需要将储存的能量并入电网时,由于常态下控制储能模块50中配重箱540处于饱和储能状态中海拔高度最高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如图10所示,通过对配重箱540的质量进行调控,改变配重箱540施加到储气囊520上的压力值,以达到预设压力值,然后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与第一组储能模块50中处于饱和储能状态中海拔高度最高的储气囊520连通,储气囊520受配重箱540恒压驱动,恒压释放压缩空气至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驱动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稳定输出电能并导入电网,有效避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储气囊520内随着气体量减少,承重板530及配重箱540同步降低海拔高度,实现恒压释能发电,直至储气囊520达到未储能状态,如图11所示,此时,为实现连续重力储能工作,可以控制空气压缩设备与第二组储能模块50中配重箱540处于饱和储能状态中高海拔高度最高的储气囊520连通,让第二组储能模块50的储气囊520接力恒压释放压缩空气至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进行发电,既实现恒压释能发电的连续运行,又通过多组储能模块50配合提高重力和压缩空气组合发电的持续时间上限,提升发电效率、发电效果和发电便捷性,同时,对于第一组储能模块50,由于刚完成释能至未储能状态的高海拔位置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与相邻低海拔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控制配重箱540从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平移至相邻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上,让低海拔高度的储气囊520在其顶部的承重板530和配重箱540配合施压下,处于准备恒压释能发电状态,以待接替另一组储能模块50的一个储气囊520完成释能后接替进行释能,从而实现在一个储能模块50的释能发电过程中,一个配重箱540在多个储气囊520中复用进行恒压释能发电,减少配重箱数量,降低重力储能成本;进一步地,第二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随储气囊520的气体量减少而降低,如图12所示,对于只有两组储能模块50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在第二组储能模块50中正在进行释能的储气囊520,其释能至未储能状态时,如图13所示,就可以切换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与第一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所在储气囊520连通,并将第二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从释能至未储能状态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移动至相邻低海拔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对应承重板530上,以待接替第一组储能模块50进行储能,后续第一组储能模块中配重箱540随储气囊520的气体量减少而降低,如图14所示,实现两组储能模块50中储气囊520交替进行释能发电,以保证释能发电的连续运行。
为减小配重箱540在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和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之间转移阻力,可以在配重箱540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550,所述行走机构550用于实现配重箱540在两个相邻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承重板530之间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承重板530与固定架510之间滑动连接为现有技术,具体可以通过滚轮、轨道、间隙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储气囊520为沿海拔高度方向形变的储气囊,储气囊520的形变量与储存的压缩空气体量成正比;所述行走机构550为现有技术,具体可以通过滚轮、轨道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行走机构550设置为包括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均匀设置在配重箱540底部,为方面实现自动化运行,可以设置滚轮为带驱动电机的滚轮。
为避免配重箱540在使用过程中意外从承重板530上滑落,可以在固定架510或承重板530上设置限位机构,利用限位机构将配重箱540约束在承重板530上,在配重箱540对应储气囊520处于储能或释能状态时,限位机构对配重箱540进行锁定,将配重箱540约束在承重板530上,在配重箱540对应储气囊520处于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或释能至未储能状态时,限位机构对配重箱540解锁,以便控制配重箱540在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和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之间转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可以设置为包括永磁体和电磁件,永磁体和电磁件中的一者设置在配重箱540上,永磁体和电磁件中的另一者设置在固定架510或承重板530上,通过永磁体和电磁件配合,在电磁件通电时,对永磁体产生磁吸力,阻止配重箱540移动,实现锁定;在电磁件断电时,电磁件对永磁体的磁吸力消失,配重箱540解锁,可以驱动配重箱540移动,以实现限位机构对配重箱的锁定和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气缸561,升降驱动气缸56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卡件562,可以将升降驱动气缸561嵌设在承重板530上,在配重箱540上设置与卡件562相匹配的卡槽563,也可以将升降驱动气缸561设置在固定架510上,在配重箱540上设置与卡件562相匹配的卡槽563,也可以将升降驱动气缸561设置在配重箱540上,在承重板530或固定架510上设置有卡件562相匹配的卡槽563,通过升降驱动气缸561驱动卡件562进入或退出卡槽563,实现限位机构对配重箱540的锁定和解锁。
为便于设定储能压力和释能压力,可以设置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重箱540的质量,通过调节配重箱540质量来设定储能压力和释能压力,配合承重板530与固定架510滑动连接,实现恒压储能和恒压释能。
为实现便于对储能压力和释能压力进行调节,可以设置配重箱540为重量可调的配重箱540。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在配重箱540上设置用于放置物料的空腔,在空腔内添加物料来增压,一方面可以减小配重体的用量,另一方面可以在储能和释能过程中实现物料的转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便捷性。
为避免在释能过程中压缩空气在不同储能模块50之间流转,可以设置第一控制阀330、第二控制阀430分别为单向阀,使得释能过程中,储气囊520排出的压缩空气只能流入到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中,避免在释能过程在不同储能模块50之间切换时,压缩空气在不同储气囊520之间流转。
为减小储能管路的管路长度,沿海拔高度方向,将空气压缩设备10设置在储能模块50的中间区域。
为减小释能管路的管路长度,沿海拔高度方向,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位于储能模块50的中间区域。
为便于储能模块50安装固定,可以设置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多级台阶,在一个储能模块50中,固定架510设置不同台阶上。
在一些实施中,为配合限位机构实现自动化解锁、锁定动作,可以在承重板530上设置位置检测单元,利用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对应承重板530在海拔高度方向的位置信息,在检测到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与相邻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处于同一水平面时,与位置检测单元联动的限位机构对配重箱540解锁,在检测到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与相邻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530不在同一水平面时,与位置检测单元联动的限位机构对配重箱540锁定。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的工作方法,基于实施例1中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进行工作,包括恒压储能和恒压发电,
所述恒压储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压缩设备10与设有配重箱540的储气囊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50内储气囊520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一组储能模块50中储气囊520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时,将空气压缩设备10与另一组储能模块50中设有配重箱540、且处于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连通继续进行储能,同时,将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上配重箱540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50中相邻且处于高海拔位置的承重板530上;
所述恒压发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与设有配重箱540的储气囊520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50内储气囊520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恒压释能,在一组储能模块50中储气囊520释能至未储能状态时,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与另一组储能模块50中设有配重箱540、处于饱和储能状态储气囊520连通继续进行恒压释能发电,同时,将释能至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520上配重箱540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50中相邻且处于低海拔位置的承重板53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恒压储能时,两个储气囊520接替进行储能时,基于接替储气囊520与对应第一控制阀330之间管道长度、以及空气压缩设备10输出压缩空气的流量,来确定接替储气囊520、被接替储气囊520对应第一控制阀330的开度,以避免接替过程中气体没有地方储存。
在一些实施中,在进行恒压发电时,两个储气囊520接替进行释能时,基于接替储气囊520与对应第二控制阀430之间管道长度、以及输入空气膨胀发电设备20的压缩空气流量,来确定接替储气囊520、被接替储气囊520对应第二控制阀430的开度,以避免接替过程中气体断流,发电中断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设备、空气膨胀发电设备、储能管路、释能管路、以及至少两组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配重箱和多个沿海拔高度逐级设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储气囊和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位于储气囊上方,承重板与固定架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连接,承重板顶部用于安放配重箱,所述储气囊用于驱动承重板沿海拔高度方向滑动,储气囊包括未储能状态和饱和储能状态;
沿海拔高度方向,对于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之间错位设置,且当低海拔高度的储气囊处于饱和储能状态,高海拔高度的储气囊处于未储能状态时,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与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以实现配重箱在低海拔高度的承重板和高海拔高度的承重板之间转移;
所述储能管路包括储能主路和多个储能支路,储能支路的输出端与储气囊一一对应连通,储能支路的输入端通过储能主路与空气压缩设备连通,储能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释能管路包括释能主路和多个释能支路,释能支路的输入端与储气囊一一对应连通,释能支路的输出端通过释能主路与空气膨胀发电设备连通,释能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储能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释能发电过程中,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释能发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实现配重箱在两个相邻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承重板之间转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均匀设置在配重箱底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或承重板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将配重箱约束在承重板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重箱的质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为重量可调的配重箱,和/或,所述配重箱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空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分别为单向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海拔高度方向,所述空气压缩设备和/或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位于储能模块的中间区域。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多级台阶,在一个储能模块中,固定架设置不同台阶上;和/或,
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应承重板在海拔高度方向的位置信息。
10.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重力储能发电系统进行工作,包括恒压储能和恒压发电,
所述恒压储能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压缩设备与设有配重箱的储气囊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低到高依次进行储能,在一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时,将空气压缩设备与另一组储能模块中设有配重箱、且处于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连通继续进行储能,同时,将储能至饱和储能状态的储气囊上配重箱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且处于高海拔位置的承重板上;
所述恒压发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与设有配重箱的储气囊连通,控制同一储能模块内储气囊沿海拔高度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恒压释能,在一组储能模块中储气囊释能至未储能状态时,将空气膨胀发电设备与另一组储能模块中设有配重箱、处于饱和储能状态储气囊连通继续进行恒压释能发电,同时,将释能至未储能状态的储气囊上配重箱移动至同一储能模块中相邻且处于低海拔位置的承重板上。
CN202311172162.9A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Active CN116906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2162.9A CN116906289B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2162.9A CN116906289B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6289A true CN116906289A (zh) 2023-10-20
CN116906289B CN116906289B (zh) 2023-12-15

Family

ID=8836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2162.9A Active CN116906289B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06289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7292A (ja) * 1998-06-22 2000-01-11 Toyooki Kogyo Co Ltd 昇降装置
CN107559054A (zh) * 2017-09-26 2018-01-0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恒压式气囊储能系统
US20200109703A1 (en) * 2018-10-05 2020-04-09 Ayesha Bhargava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1237144A (zh) * 2020-01-14 2020-06-05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20210123112A (ko) * 2020-04-01 2021-10-13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 하중을 이용한 공압 및 증기압발전시스템
CN113550803A (zh) * 2021-08-12 2021-10-2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的储气装置及其方法
US20220090585A1 (en) * 2019-01-15 2022-03-24 Hydrostor Inc. Compressed gas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4718684A (zh) * 2022-06-08 2022-07-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液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方法
CN114718683A (zh) * 2022-06-08 2022-07-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密封的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14810238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压增强式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14810261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JP2022127406A (ja) * 2021-02-19 2022-08-3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CN217462275U (zh) * 2022-05-05 2022-09-20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回收机组恒压储能系统
WO2023082312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重力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16428140A (zh) * 2023-03-30 2023-07-14 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力储能的空气压缩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6667399A (zh) * 2023-08-01 2023-08-29 九州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储能系统、储能方法及发电方法
CN116667400A (zh) * 2023-08-01 2023-08-29 九州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7292A (ja) * 1998-06-22 2000-01-11 Toyooki Kogyo Co Ltd 昇降装置
CN107559054A (zh) * 2017-09-26 2018-01-0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恒压式气囊储能系统
US20200109703A1 (en) * 2018-10-05 2020-04-09 Ayesha Bhargava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20220090585A1 (en) * 2019-01-15 2022-03-24 Hydrostor Inc. Compressed gas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1237144A (zh) * 2020-01-14 2020-06-05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20210123112A (ko) * 2020-04-01 2021-10-13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 하중을 이용한 공압 및 증기압발전시스템
JP2022127406A (ja) * 2021-02-19 2022-08-3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13550803A (zh) * 2021-08-12 2021-10-26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的储气装置及其方法
WO2023082312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重力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17462275U (zh) * 2022-05-05 2022-09-20 西安联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回收机组恒压储能系统
CN114718683A (zh) * 2022-06-08 2022-07-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级密封的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14718684A (zh) * 2022-06-08 2022-07-0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液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方法
CN114810261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14810238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压增强式重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16428140A (zh) * 2023-03-30 2023-07-14 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力储能的空气压缩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6667399A (zh) * 2023-08-01 2023-08-29 九州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储能系统、储能方法及发电方法
CN116667400A (zh) * 2023-08-01 2023-08-29 九州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亚涵;: "浅谈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中的运用", 商业故事, no. 02 *
李佳琦;: "储能技术发展综述", 电子测试, no. 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06289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13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epleting Energy
US10189679B2 (en) Elevator car power supply
KR101715444B1 (ko) 축전 장치와 그 설치 및 운용 방법
KR101252612B1 (ko) 엘리베이터 이용 패턴들에 기초한 다중 소스로부터의 전력 관리
US20170288457A1 (en) Ridgeline cable drive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6860068B2 (en) Potenti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3384067A (zh) 用于在多个电源之间进行选择的dc电站控制器和方法
WO2020005095A1 (ru) 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накопления энергии
BR0109581B1 (pt) equipamento e processo para suprimento de corrente de emergência para instalações de elevador.
US11555484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an elevator lift system
CN10290318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及其运行方法
CN106505602A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FI123168B (fi) Sähkövoimajärjestelmä
CN20641686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充电桩
CN101670959A (zh) 电梯系统
US20050184594A1 (en) Electric storage augmentation of fuel cell response to AC system transients
CN101844722A (zh) 一种无源势能低能耗电梯
CN116906289B (zh) 一种重力储能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Tominaga et al. Development of energy-saving elevator using regenerated power storage system
CN114250962A (zh) 一种稳定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113472272A (zh) 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及风光雨水发电系统
CN115013266B (zh) 一种矩阵式重力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CN117081175A (zh) 一种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电力生产模拟方法
CN202309193U (zh) 一种登船栈桥的复合压力发电节能系统
CN109882348B (zh) 一种电能储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