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5860A -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5860A
CN116895860A CN202310317306.9A CN202310317306A CN116895860A CN 116895860 A CN116895860 A CN 116895860A CN 202310317306 A CN202310317306 A CN 202310317306A CN 116895860 A CN116895860 A CN 116895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olid
current
power storage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73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部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9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5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6Accumulator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harg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的可用性更加提高的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固态电池具备:蓄电部,其包括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为止的电流流通;电流限制部,其通过控制而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当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时,控制所述电流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少的第一电流值以下而流通。

Description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2022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2-059069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本发明涉及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能够确保更多人获取符合自身状况且可靠、可持续且先进的能量,进行着与对能量的效率化作出贡献的二次电池相关的研究开发。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例的固态电池中,存在具备将多个电池单体设为电池组的蓄电部固态电池。已知将该电池单体的测温结果利用于固态电池的控制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19-106336号。)。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19-106336号而记载了为了抑制固态电池的局部的过充电和过放电,而基于固态电池内的蓄电部的温度对固态电池的蓄电部进行加温来调整。
于是,在发生了超过固态电池的容许温度范围的上限的温度异常的状况下,当继续该固态电池的使用时,有时该固态电池的性能的维持变得困难。期望保护固态电池免受超过容许温度范围的上限的固态电池的温度异常的影响的保护系统。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与二次电池相关的技术中,未研究用于基于固态电池的测温结果来避免固态电池变得温度异常这一情况的应对方法(保护方法)。存在如下课题:在根据检测到由温度上升引起的温度异常而突然限制固态电池的使用这样的应对方法中,难以提高固态电池的可用性。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实现提供能够将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的可用性更加提高的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而且,进而有助于能量的效率化。
本发明的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固态电池100,其中,所述固态电池具备:蓄电部110,其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Ilim为止的电流流通;电流限制部160,其通过控制来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及控制部120,其根据在由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当在所述第一地点与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ΔT时,控制所述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Inew以下而流通。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两点间的温度差ΔT未达到所述规定值的范围内决定所述第一电流值。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来对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Inew以下而流通的所述放电电流进行限制。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地点的温度和所述第二地点的温度中的任意温度变成了比预先设定的容许温度上限值大这一情况,将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流限制为比所述第一电流值小的第二电流值以下。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是所述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电池单体所具备的面。
(6):在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态电池具备对所述蓄电部110进行测温的温度传感器131,所述蓄电部110和所述温度传感器131由保护片材覆盖。
(7):在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态电池具备对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的热进行传导的热传导构件1140。
(8):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保护系统,其中,所述保护系统具备:蓄电部,其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Ilim为止的电流流通;电流限制部,其通过控制来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当所述第一地点与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ΔT时,控制所述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Inew以下而流通。
(9):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保护方法,其中,所述保护方法保护包括蓄电部的固态电池,所述蓄电部包括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Ilim为止的电流流通,所述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当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ΔT时,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Inew以下而流通。
根据上述(1)至(9)的方案的发明,固态电池具备:蓄电部,其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Ilim为止的电流流通;电流限制部,其通过控制来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当所述测温结果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ΔT时,控制所述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Inew以下而流通,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A是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的蓄电部的俯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固态电池的蓄电部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温度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第一比较例中的温度管理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第二比较例中的温度管理的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B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C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用了实施方式的温度差的温度管理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电流限制部和BMU的结构图。
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的蓄电部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固态电池的蓄电部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于是,有时省略这些结构的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搭载于电动车辆的事例。固态电池可以以容易装卸的方式配置于电动车辆,也可以以半固定的方式安装于电动车辆。
在以下的说明中,电动车辆可以包含跨骑型的电动车辆(以下称作“电动二轮车”)、四轮的电动车辆(以下称作“电动机动车”)等利用固态电池的电力来行驶的各种车辆。例如,不仅包含二轮、四轮的车辆,而且包含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以外也包含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进一步包含电动辅助自行车等在通过从固态电池供给的电力而驱动的电动马达的作用下行驶的车辆型的全部移动体。但是,能够适用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的移动体也可以代替这些车辆型的移动体而是移动机器人、自主行驶装置、自主行驶车、其他电动车辆、无人机(无人飞行器)等飞行体或其他电动式移动装置(电动移动体)等移动体,也可以还构成为利用于施工等的重机。
(第一实施方式)
[1.电动车辆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电动车辆10在通过从固态电池100供给的电力而驱动的电动机(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行驶。但是,电动车辆10也可以是通过将固态电池100与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组合得到的驱动力而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电动车辆10例如具备固态电池连接部12、车辆控制部14、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车辆传感器18、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20、GNSS(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22及电源部24。车辆控制部14和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是PCU(Power control unit)的一例。
固态电池连接部12在固态电池100装配于电动车辆10的情况下,与固态电池100电连接。固态电池连接部12包括从固态电池100接受电力供给的电力线的连接端子、在固态电池100与车辆控制部14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线的连接端子等。固态电池连接部12连接于后述的固态电池100的连接部150。
车辆控制部14从车辆传感器18取得测定结果,从固态电池100所具备的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取得表示蓄电部110的充电状态的值(State Of Charge:SOC),并从GNSS接收机22取得电动车辆10的位置。车辆控制部14基于所取得的数据,来控制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车辆控制部14也可以将从GNSS接收机22取得的电动车辆10的位置信息经由固态电池连接部12向固态电池100发送。
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如后述的图8所示那样例如具备电动马达(M)、逆变器(INV)、以及控制逆变器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例如通过来自车辆控制部14的指令来控制逆变器,由此控制从固态电池100向电动马达供给的电力。电动马达(M)通过其输出经由变速器(T/M)来驱动车轮(W)。
车辆传感器18包括搭载于电动车辆10的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旋转速度传感器、里程表、其他各种传感器。车辆传感器18将测定结果向车辆控制部14输出。
HMI20对电动车辆10的用户输出各种信息,并且接受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HMI20例如具备HUD(Head Up Display)及仪表显示部等各种显示装置(也可以是触摸面板、扬声器。HMI20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具备把手、油门踏板或加速钮、制动踏板或制动杆等、以及检测它们的操作的变换部。GNSS接收机22例如基于从GPS卫星等GNSS卫星传来的电波,来测定电动车辆10的位置。
电源部24生成从由固态电池100供给的电力降压了的直流电力,并向各部分供给。
上述的固态电池连接部12、车辆控制部14、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车辆传感器18、HMI20、GNSS接收机22及电源部24是电负载30的一例。
[2.固态电池]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100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固态电池100例如具备蓄电部110、BMU120、测定传感器130、电流限制部160及连接部150。BMU120例如具备存储部140。该固态电池100构成为具备保护系统1。
蓄电部110例如是将多个电池单体(单电池)串联连接的电池组。构成蓄电部110的各电池单体例如是能够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全固态电池类型的二次电池。
BMU120例如构成为包括CPU、FPGA等处理器、ASIC、半导体存储器等1个以上的半导体器件。例如,也可以是,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由此实施基于BMU120的各种处理。
BMU120进行蓄电部110的充电及放电的控制、各电池单体的单体平衡、蓄电部110的异常检测、蓄电部110的各电池单体的测温、推定温度的导出、蓄电部110的充放电电流的导出、蓄电部110的SOC的推定等。BMU120收集测定传感器130的测定结果,将该测定结果、以及基于该测定结果而推定出的蓄电部110的异常、故障等作为蓄电池状态信息来向存储部140存储。
测定传感器130包括用于测定蓄电部110的充电状态的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1301(图8)、温度传感器等。测定传感器130将测定出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测定结果向BMU120输出。测定传感器130通过例如配线等而与BMU120电连接。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关于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作为中心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测定传感器130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单元。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13N(图3)是多个温度传感器单元的一例。
多个温度传感器单元包括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由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检测出的温度检测各自位置的温度,因此互不相同。
存储部140例如包括闪存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40存储上述的蓄电池状态信息。也可以在存储部140中存储固态电池100的利用所需的各种变量、用于控制的表等数据、软件程序等。
连接部150在固态电池100装配于电动车辆10的情况下,与电动车辆10的固态电池连接部12电连接。在该状态下,固态电池100将蓄积于蓄电部110的电力供给到电动车辆10所具备的电动马达的驱动用途。
电流限制部160包括调整流过固态电池100的蓄电部110的电流的半导体元件。例如,电流限制部160配置于作为固态电池主体的蓄电部110与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内的逆变器(电力变换部)之间。通过来自蓄电部110的放电而向逆变器供给电力,该放电电流由电流限制部160调整。而且,来自逆变器的电力向蓄电部110供给而对蓄电部110进行充电。对固态电池100进行充电时的充电电流也可以由电流限制部160调整。
在该放电电流的限制中,例如存在限制为与额定电流值对应的上限值以下的第一限制模式、使比额定电流值少的电流值为上限而在该范围内进行限制的第二限制模式、切断电流的第三限制模式中的至少3套限制模式。
参照图3A和图3B来说明固态电池的结构例。
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100的蓄电部110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蓄电部110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100所具备的蓄电部110具有正极片1113、负极片1123及固态电解质层1130。例如,固态电解质层1130以收容正极片1113的方式形成为袋状。固态电解质层1130的形状不受此限制。固态电解质层1130具有配置于正极片1113与负极片1123之间的形状即可。
例如,在蓄电部110中,通过正极片1113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与负极片1123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之间经由固态电解质层1130进行的锂离子的授受来进行充放电。
蓄电部110也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那样具有层叠构造,在最上层及/或最下层层叠有未图示的保护层。蓄电部110以密封状态收容于由膜等构成的外装件EM。从外装件EM露出蓄电部110的正极111(图8)和负极112(图8)用作外部端子。例如正极111与后述的正极片1113建立对应关系,负极112与后述的负极片1123建立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那样,正极片1113在正极集电体层1112的两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
正极集电体层1112例如由金属、合金、或碳(C)等导电率高的物质形成。作为正极集电体层1112的形状,例如可举出板状、箔状、多孔质状(海绵状)等。
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包含对锂离子和电子进行授受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包含与正极活性物质进行锂离子的授受的固态电解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只要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即可,无特别限制,一般地,可以使用在全固态型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可以专门单独地使用一种材料,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是与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及/或固态电解质层1130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同样的固态电解质,也可以是不同的固态电解质。
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也可以为了提高导电性而包含导电助剂。作为导电助剂,可以使用在全固态型锂离子电池中能够使用的公知的导电助剂。作为导电助剂,可以专门地单独使用一种材料,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也可以包含粘结剂,该粘结剂具有将正极活性物质彼此粘结及使正极活性物质与正极集电体层1112粘结的作用。
如图3A和图3B所示那样,负极片1123在负极集电体层1122的两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
负极集电体层1122例如由金属、合金、或碳(C)等导电率高的物质构成。作为负极集电体层1122的形状,例如可举出板状、箔状、多孔质状(海绵状)等。
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包含对锂离子和电子进行授受的负极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在使用金属锂、合金系材料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用作负极集电体层1122。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负极集电体,也可以不使用负极集电体。即,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也可以兼用作负极集电体层1122。
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包含与负极活性物质进行锂离子的授受的固态电解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只要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即可,无特别限制,一般地可以使用在全固态型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固态电解质材料。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单独使用特定的材料,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的特定的材料。
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是与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及/或固态电解质层1130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同样的固态电解质,也可以是不同的固态电解质。需要说明的是,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也可以具有中间层。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的中间层和与该中间层相邻的层也可以包含种类互不相同的固态电解质。
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也可以为了提高导电性而包含导电助剂。作为导电助剂,例如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中使用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也可以包含粘结剂,该粘结剂具有将负极活性物质彼此粘结及将负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粘结的作用。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中使用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固态电解质层1130具有固态电解质层片材,该固态电解质层片材具有无纺布等多孔性基材和保持于该多孔性基材的固态电解质。上述多孔性基材优选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作为固态电解质层1130所包含的固态电解质,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及绝缘性即可,可以使用能够适用作全固态型锂离子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的公知的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层片材也可以为了赋予机械强度及/或柔软性而包含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
作为在固态电解质层1130中使用的固态电解质层片材,也可以使用不包含多孔质基材的固态电解质层片材。作为这样的固态电解质层片材,例如可举出由固态电解质和粘结剂(粘结剂)构成的固态电解质层片材。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中使用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说明蓄电部110的层叠形态。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那样,当使蓄电部110的层叠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时,形成层的正极片1113、固态电解质层1130及负极片1123分别在与Z轴正交的X-Y平面中并行配置。在蓄电部110中,将配置于+Z轴方向的端部的负极片1123的+Z轴方向侧的面称作面FS。
蓄电部110中,正极片1113、固态电解质层1130及负极片1123以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俯视下重叠的方式交替地层叠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3层),由此正极活性物质层1111与负极活性物质层1121隔着固态电解质层而对置配置。
例如,收容于袋状的固态电解质层1130的正极片1113和负极片1123的层叠数分别为1层以上,可以根据固态电池100的用途等而适当决定,不特别限定。
蓄电部110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例如包含正极片1113、固态电解质层1130及负极片1123的组。在例如蓄电部110包含多个电池单体的情况下,各电池单体可以彼此串联连接。另外,蓄电部110内的特定的电池单体也可以与在其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配置的相邻的蓄电部的电池单体连接。
在蓄电部110中,作为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配置为与面FS相接。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分别检测所配置的位置的温度。图所示的温度传感器单元为2个,但不受此限制而可以为2个以上。
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检测在面FS分别配置的位置的温度。面FS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1的位置处于距面FS的中心较近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作测温部位PA。面FS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2的位置处于距面FS内的周边部较近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作测温部位PB。测温部位PA、PB是多个测温部位的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假定为面FS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1的位置(测温部位PA)的温度比温度传感器单元132的位置的温度(测温部位PB)低。
参照图4,来说明温度的变化的一例。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温度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图4使温度的随时间的变化为图表而示出。该图表的横轴表示时间的推移,纵轴表示固态电池100(蓄电部110)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的图3所示那样在蓄电部110的面FS内设置有多个测温部位。TA和TB表示对位置互不相同的测温部位PA和PB的温度分别进行检测的测温结果。纵轴所示的、TA_lim和TB_lim是对固态电池100规定的使用容许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的一例。
例如,TA_lim表示测温部位的电池使用时的容许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称作电池使用上限温度。)。例如,该温度范围与能够使用固态电池100的温度范围有关系。电池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构成固态电池100的材料的种类等。因此,根据材料的种类与使用环境下的要求温度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合适的结构和电池周边的构造等。需要说明的是,固态电池100的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有时能够设定为比液相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池使用上限温度高。
TBlim是为了确保固态电池100的安全性而要求的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称作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可以从构成固态电池100的各部分的材料可能变质的温度中预估规定的安全度来决定。例如,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根据用于外装件EM的封闭的密封材料等的特性而设定。如上所述那样,在固态电池100的情况下,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lim与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lim之差有时变小。
作为两个部位的测温结果,示出了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和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
例如,当在时刻t0变更固态电池100的使用状态时,测温部位PA和PB的温度TA和TB分别开始单调上升。如上述所示的状况那样,与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相比,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较早上升。当成为时刻t1时,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达到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该时间点的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是相对于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而存在富余的状况。
实施方式的事例1:
如图4所示那样,在存在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比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高的倾向的结构中,在使从温度异常出发的保护优先的情况下,可以测定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通过检测温度TB达到了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这一情况,能够检测温度异常。
在此,在“实施方式的事例2”的说明之前,参照图5A和图5B来说明比较例。图5A是用于说明第一比较例中的温度管理的图。图5B是用于说明第二比较例中的温度管理的图。
第一比较例:
在图5A中示出了单独使用较低温侧的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来进行温度管理的事例(第一比较例)。图5A的上段侧的图表与前述的图4相当。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和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的温度变化的倾向与前述的图4相同。图5A的下段侧的图表表示电池的电流的限制值。
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形:即便仅观测着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即便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在时刻t11达到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并进一步超过了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也有时不能检测为温度异常。
另外,如果只是仅观测着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则温度TA为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以下,因此不会检测为温度异常。另外,不能检测出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在时刻t12达到了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这一情况。因此,不能施加用于使放电中断的限制。如果时刻t12以后的超过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的状况继续,则可能招致固态电池100的性能降低。
第二比较例:
在图5B中,示出单独使用较高温侧的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来进行温度管理的事例(第二比较例)。图5B的上段侧的图表与前述的图4和图5A相当。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和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的温度变化的倾向与前述的图4相同。图5B的下段侧的图表与图5A同样地表示电池的电流的限制值。
在该情况下,即便仅观测着较高温侧的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也能够检测出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在时刻t21比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先达到了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这一情况。响应于此,能够施加使放电中断的限制。而且,在温度上升的倾向继续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出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先达到了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这一情况(时刻t22)。
对于该第二比较例的现象,在检知到温度异常时,能够选择是使对从固态电池100的放电进行限制的时机为达到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的时间点、还是达到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的时间点。在该第二比较例的情况下,在检知到温度异常时,中断从固态电池100的放电而限制其使用。由此,能够阻止固态电池100的内部损失所引起的发热。即便在单独使用该对策的情况下,也能够针对固态电池100的温度异常的检测而抑制招致固态电池100的性能降低,作为重视固态电池100的安全性的对策也是有效的。相反,当检测出上述的温度异常时,就不能利用蓄积于固态电池100的电力。
实施方式的事例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基于测温部位PA和PB的测温结果,使用其温度差ΔT来实施固态电池100的温度管理。在以下所示的处理中,将上述的第一比较例和第二比较例所示的应对方法组合到使用温度差ΔT的温度管理的方法中。
参照图6A至图6C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
图6A是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B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C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温度管理所涉及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参照图6A来说明。
作为初始状态,固态电池100处于其充电率即SOC充分高的状态、且处于能够以期望的大小的电流来放电的状态。固态电池100(蓄电部110)的温度(初始温度)比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低。
BMU120从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分别取得固态电池100(蓄电部110)的电池温度TA、TB,并算出其温度差ΔT(步骤SA10)。固态电池100的电池温度TA、TB中的任一方是预估到固态电池100内的蓄电部110所涉及的规定的面FS中较高温的倾向的位置的温度,另一方是预估到上述的规定的面FS中较低温的倾向的位置的温度。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池温度TB假定为高温侧的温度来进行说明。例如下面式(1)所示那样,将温度差ΔT规定为以电池温度TA为基准的电池温度TB的相对温度。
ΔT=(TB-TA) (1)
当如上述那样假定为电池温度TB比电池温度TA高温时,温度差ΔT成为正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能预先确定温度梯度的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上述的式(1)的右边的绝对值来将其作为温度差ΔT。
BMU120从存储部140取得与电池温度TA、TB相应的容许电流值Ilim(步骤SA20)。例如作为容许电流值Ilim,预先决定为适合于电池温度TA、TB的值。容许电流值Ilim可以以表的形式保存于存储部140。
接着,BMU120基于在步骤SA10中取得的固态电池100的电池温度TA、TB,来识别固态电池100的状态(步骤SA32至步骤SA38)。以下,依次说明上述的各步骤。
例如,BMU120判定电池温度TA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步骤SA3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BMU120使处理进入步骤SA60。步骤SA60的处理可以是用于将固态电池100的使用强制性地中断的处理。
在上述的步骤SA32的判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BMU120使处理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A34。
BMU120判定预估成为较高温的电池温度TB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步骤SA34)。在该判定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BMU120使处理进入步骤SA60。
在上述的步骤SA34的判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BMU120使处理进入接下来的步骤SA36。
BMU120判定是否电池温度TA小于阈值温度T1、且电池温度TB小于阈值温度T2(步骤SA36)。阈值温度T1、T2预先按设计性事项来设定。例如,阈值温度T1、T2可以是相同的值,也可以互不相同。若电池温度TA、TB分别为该阈值温度T1、T2以下,则能够视作未达到与固态电池100的安全性存在关系的温度。于是,用不到通过更严格的温度管理的判定处理来进行检验,能够省略用于更严格的温度管理的处理。
于是,在步骤SA36的判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BMU120不进行基于电池温度TA、TB的电流值限制而设置为将所指示的电流值的电流施加到负载的状态(步骤SA40)。由此,固态电池100能够使通过车辆控制部14的控制而决定(指示)的电流值的电流向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流动。由此,结束基于上述的固态电池100的状态的识别结果进行的处理。
在上述的步骤SA36中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BMU120判定温度差ΔT是否为阈值ΔT1以上(步骤SA38)。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BMU120进行基于电池温度的电流值限制,设置为将限制后的范围内的电流值的电流施加到负载的状态(步骤SA50)。由此,固态电池100能够使为限制后的范围内的电流值且通过车辆控制部14的控制而决定(指示)的电流值的电流向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流动。如果是通过车辆控制部14的控制而决定(指示)的电流值超过限制后的范围的上限值的情况下,BMU120使限制为该上限值之后的电流向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等负载流动。通过这样的电流限制,从而从固态电池向行驶驱动力输出装置16供给的电流被限制而抑制放电所引起的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上升。
在上述的步骤SA38中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BMU120使处理进入上述的步骤SA40。
此外,在上述的步骤SA32的判定为“否”的情况、或上述的步骤SA34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BMU120通过电流限制部160来进行基于电池温度的上升执行的电流值限制,控制电流限制部160内的开关(161~163。参照图9。)而设置为将电流切断的状态(步骤SA60)。由此,从固态电池100向电负载30(图9)供给的电流消失,放电所引起的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步骤SA60中,BMU120也可以代替上述的电流限制部160的状态而将电流限制部160的状态设置为流过预先设定的下限值Imin(第二电流值)以下的电流的状态。
如上所述那样,BMU120基于温度差ΔT来推定固态电池100的状态,由此代替逐一测定各部分的温度而推定电池单体及电池组的温度。
图6B中示出图6A的第一变形例。如图6B所示那样,在步骤SA38中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进入上述的步骤SA40,BMU120不改变控制状态而结束处理。图6B所示的其他处理与图6A相同。根据图6B所示的做法,从温度异常状态恢复为平常范围的温度状态的情况下的响应性与图6A所示的做法不同。
图6C中示出图6A的第二变形例。图6C所示的做法从图6A的做法省略了步骤SA36。根据本变形例,即便测定温度TA、TB较低,但当温度差ΔT大时,在可能对固态电池100的耐久性等产生影响的情况下,BMU120也可以在固态电池100的使用中实施步骤SA38的判定处理。
例如,BMU120在上述的步骤SA34的判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A38的判定处理。
参照图7,来说明图6A至图6C所示的处理下的使用温度差ΔT进行的温度管理。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使用温度差ΔT进行的温度管理的图。图7中示出了实施方式的2个部位的测温结果、其温度差ΔT、以及电池的电流的限制值的关系。图7的上段侧的图表与前述的图4相当。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及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的温度变化的倾向与前述的图4相同,但从图4所示的范围的中途起的控制不同。图7的中段侧的图表表示基于2个测温部位的测温结果得到的温度差ΔT。图7的下段侧的图表表示固态电池100的电流的限制值。
当BMU120在时刻t0使从固态电池100的放电开始时,测温部位PA、PB的温度TA、TB分别单调上升。如上述所示的状况那样,与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相比,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较早地上升而温度TA与温度TB产生差异(温度差ΔT)。
例如,在比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和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分别达到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的时间点(时刻t1)早的阶段(时刻t1A),温度差ΔT达到阈值ΔT1。关于产生规定量以上的温度差ΔT的状态,推定测温部位PA与测温部位PB之间的热阻大的情况、以及产生了与高温侧的温度上升关联的热源的温度高的状况的情况等成为产生规定量以上的温度差ΔT的状态的原因。当该状态继续时,各部分的温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在时刻t1A,温度差ΔT成为阈值ΔT1以上。BMU120检测到该情况而将固态电池100的电流的限制值从容许电流值Ilim切换为比其小的限制值Inew。通过像这样限制为较少的电流而继续电流的供给,从而固态电池100的损失所引起的发热量变少。时刻t1A以后的温度TA和温度TB的变化率与时刻t1A之前同样地示出正的值这点没有变化,但当成为时刻t1A以后时变化率变小。
其结果是,即便成为第二比较例(图5B)所示的时刻t2,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也不会达到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因此虽然时刻t2以后电流值也存在限制,但能够维持容许电流的输出的状态。
之后,当成为时刻t4时,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达到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在该时间点,BMU120检测出温度TB达到了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这一情况而中断从固态电池100的放电。
BMU120通过实施上述那样的温度管理,从而与第二比较例(图5B)进行对比而言,能够在从时刻2到时刻4的期间从固态电池100供给电力。在该期间内,虽然不能做到利用使电动马达M为高输出状态那样的较大的电力,但能够从固态电池100得到较小的电力。
参照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的电流限制部160与BMU120的关系。
图8是包括实施方式的电流限制部160和BMU120在内的电动车辆10的结构图。
固态电池100的电流限制部160(以下仅称作电流限制部160)搭载于固态电池100内而进行蓄电部110与电负载30之间的连接和切断。
例如,电流限制部160具备开关161至开关163、以及电流限制元件164。
开关161设置于将蓄电部110的正极111与电负载30的正侧的电源线31之间相连的正极线LP,用于切换正极线LP的导通和切断。例如,正极线LP与连接部150的端子连接。电源线31与固态电池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正极线LP与电源线31经由连接部150和固态电池连接部12的各端子而连接。
开关162设置于将蓄电部110的负极112与电负载30的负侧的电源线32之间相连的负极线LN,用于切换负极线LN的导通和切断。例如,负极线LN与连接部150的端子连接。电源线32与固态电池连接部12的端子连接。负极线LN与电源线32经由连接部150和固态电池连接部12的各端子而连接。
开关163与电流限制元件164一起设置于将蓄电部110的正极111与电负载30的正侧的电源线31之间相连的辅助正极线LPA,用于切换辅助正极线LPA的导通和切断。开关163与电流限制元件164彼此串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系统的结构的不同,有时也可以设为单侧切断型的电路。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除去开关162。
正极线LP与辅助正极线LPA彼此并联连接。使开关161导通了的状态的正极线LP的阻抗期望比使开关163导通了的状态的辅助正极线LPA的阻抗小。使开关163导通了的状态的辅助正极线LPA的阻抗期望具有将蓄电部110的电流限制为期望的值那样的大小。
开关161、开关162及开关163分别包括MOSFET等半导体元件。电流限制元件164构成为包含电阻元件等阻抗电路,且具有期望的阻抗。
例如,BMU120通过控制信号而独立地切换开关161、开关162及开关163的开闭状态。由此,根据从BMU12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开关161、开关162及开关163的开闭状态分别切换。可以如上述那样作为饱和型的开关而使用开关161、开关162及开关163的各半导体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作为不饱和型而使用开关161及开关163的半导体元件来赋予作为定电流电路的特性。例如,也可以对开关161赋予容许电流值Ilim的定电流特性,对开关163赋予限制值Inew的定电流特性。
上述的结构形成为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保护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结构,专用设置为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保护用电路这样的结构并非必需要件,例如也可以兼用作针对后段的容量负载的冲击电流抑制电路。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保护所涉及的控制。
BMU120设置将蓄电部110与电负载30经由电流限制元件164而连接的状态作为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保护用。
BMU120在平时的放电时使开关161和开关162导通。由此,蓄电部110以较小的阻抗与电负载30连接(平时动作模式)。此时开关163可以为断开状态。
此外,在基于平时动作模式的控制中检测到预估出蓄电部110的温度异常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BMU120使开关161为断开状态并使开关163为导通状态而蓄电部110与电负载30经由电流限制元件164连接。由此,来自蓄电部110的放电电流被限制(例如前述的第二限制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上述的平时动作模式的控制中由电流传感器130I(图8)检测到流动过大的电流的状态时,BMU120使开关161和开关162断开而切断电流(例如前述的第一或第三限制模式)。将该过大的电流切断的响应特性(过电流切断特性)可以基于已知的方法来决定。
<关于阈值ΔT1及限制值Inew的设定值>
说明阈值ΔT1及限制值Inew的设定值。
用于控制的变量(阈值ΔT1及限制值Inew)的设定值可以根据固态电池100的热传导率、冷却能力来决定。
例如,通过将放电电流限制为限制值Inew以下,从而固态电池100的损失所引起的发热量减少。由此,固态电池100承受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的倾向得到抑制。
而且,若固态电池100的热传导率和冷却能力所涉及的散热与固态电池100承受的热量取得了平衡,则成为不存在固态电池100的温度的变化的状态。
如果与该散热相比固态电池100承受的热量较大,则出现温度的上升倾向。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固态电池100的温度的上升率充分小,则也能够延迟达到温度异常的时机。
可以在固态电池100的温度的上升率充分小那样的范围内决定放电电流的限制值(Inew)。
另外,在预估到固态电池100的温度的上升率取正的值而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上升这一情况时,设定阈值ΔT1,以免固态电池100的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界限温度。该界限温度是指固态电池100的电池使用上限温度TA_lim或电池安全性确保界限温度TB_lim。
该情况下的阈值ΔT1关系到检测到成为预估出温度异常这一情况的状态的检测灵敏度。当减小阈值ΔT1的设定值时,上述的检测灵敏度升高,相反当增大阈值ΔT1的设定值时,上述的检测灵敏度降低。这样,阈值ΔT1的设定值关系到从固态电池100的通常动作状态切换为保护动作状态的控制的响应性。
上述的说明例示了从通常动作状态切换为保护动作状态的控制,但相反,也关系到从保护动作状态切换为通常动作状态的控制。
该阈值ΔT1的设定值关系到检测出如下情况的检测灵敏度,该情况是指,成为预估出固态电池100承受的热量减少而即便从保护动作状态返回通常动作状态也无妨的状态这一情况。当减小阈值ΔT1的设定值时,上述的检测灵敏度降低,相反,当增大ΔT1的设定值时,上述的检测灵敏度上升。这样,阈值ΔT1的设定值关系到从固态电池100的保护动作状态切换为通常动作状态的控制的响应性。
可以考量存在上述的倾向而决定阈值ΔT1的设定值。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固态电池100具备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容许电流值Ilim)为止的电流流通的蓄电部110、以及通过控制来调整蓄电部110的放电电流的电流限制部160。BMU120(控制部)根据在蓄电部110所涉及的面FS设定的测温地点PA(第一地点)和PB(第二地点)这两个地点的测温结果,当在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ΔT时,控制所述电流限制部,以使蓄电部110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容许上限值(容许电流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限制值Inew)以下而流通。
根据该第一特征,能够提供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的可用性的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而且,根据第一特征,能够对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100预防温度异常所引起的特性的变化。
根据第二特征,上述的第一电流值(限制值Inew)在测温地点PA与测温地点PB这两点间的温度差ΔT不到达上述的规定值的范围内决定。由此,即便流过放电电流,也能够抑制固态电池100的温度上升。需要说明的是,该规定值可以基于不再容许流过放电电流的温度差的上限值来决定。该规定值可以是上述的阈值ΔT1。
根据第三特征,BMU120根据测温地点PA、PB这两点的测温结果来对限制为比容许上限值(容许电流值Ilim)少的第一电流值(限制值Inew)以下而流通的放电电流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基于测温地点PA、PB这两点的测温结果来流过放电电流。
根据第四特征,BMU120根据测温地点PA的温度TA和测温地点PB的温度TB中的任意温度变成了比预先设定的容许温度上限值大这一情况,将电池单体的电流限制为比第一电流值(限制值Inew)小的第二电流值(Imin)以下。
根据第五特征,蓄电部110所涉及的面FS是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电池单体所具备的面。由此,能够实施基于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电池单体的面FS内的温度差ΔT进行的控制。
根据第六特征,对蓄电部110进行测温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31和蓄电部110由外装件EM(保护片材)覆盖。由此,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单元131来测定由外装件EM覆盖的蓄电部110的温度。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A和图9B,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说明使用热传导构件的事例。
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固态电池100的蓄电部110A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蓄电部110A的沿着A-A′线的剖视图。
蓄电部110A相对于前述的蓄电部110而言还设置有热传导构件1140。热传导构件1140促进固态电池100A(蓄电部110A)的温度的均匀化。
例如,热传导构件1140形成为片状,且在蓄电部110A的面FS上与面FS相接配置。热传导构件1140包括将热量沿着面方向搬运的热传导片材(热扩散片材)。例如,热传导构件1140可以是在金属箔(铝箔)的两面配置绝缘片材并将它们分别通过粘合层进行粘贴而成的膜体。
通过将这样的热传导构件1140还配置于层叠的电池单体之间,使热量在沿着电池单体的面FS的方向上扩散。从别的观点出发换言之,热传导构件可以设置为使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度差的两点间的温度均匀。
固态电池100通过如上述那样具备热传导构件1140,从而蓄电部110A的面FS内的温度差变少。由此,不容易产生超过阈值ΔT1的温度差ΔT。由此,能够为了预防温度不均所引起的影响而减少限制从蓄电部110的放电的频率,能够提高固态电池100的可用性。
从别的观点出发对阈值ΔT1进行整理而言,当减小阈值ΔT1的设定值时,容易保护固态电池100免受温度异常的影响,但存在通常动作状态的期间变少的倾向。相反,当阈值ΔT1的设定值增大时,难以保护固态电池100免受温度异常的影响,但存在通常动作状态的期间变多的倾向。
因此,有时难以使阈值ΔT1的设定值为适当的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决定固态电池100的热传导率。
例如,如前述的图6A(步骤SA36的“否”的情况)所示那样,在温度差ΔT变得比规定的值小的时间点(ΔT<ΔT1),解除电流的限制。
若固态电池100的热传导率升高,则能够更快速地使面内温度均匀化。由此能够扩大以通常状态使用固态电池100的期间,能够实现其有效活用。
在固态电池100内的蓄电部110中,可以设为与低温部相比高温部的温度更加被冷却这样的构造。在固态电池100内部使用热传导构件1140作为热扩散片材是上述的构造的一例。
如上所述那样,固态电池100A通过具备对测温地点PA和测温地点PB这两点间的热量进行传导的热传导构件1140(第七特征),能够抑制蓄电部110内的温度差ΔT。
(第三实施方式)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说明使测温部位为3个部位以上的事例。
<测温部位为3个部位以上的情况的温度差ΔT的决定方法>
在测温部位为3个部位以上的情况下,BMU120可以通过下述的任意方法来决定温度差ΔT的代表值。例如,作为该情况的测温部位,可以将设置于电池单体的电极(极耳,参照图3A的PC。)、需要进行温度状态的管理的对象部分等包含于测温的对象地点。
第一温度差ΔT的决定方法:
BMU120导出基于被分类到高温侧的多个测温地点(称作多个地点。)的温度得到的代表温度,导出该高温侧的代表温度与被分类到低温侧的地点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ΔT。
高温侧的代表温度可以是多个地点的温度中的最高温度、从最高温度附近的多个温度中选出的温度、基于最高温度附近的多个温度而决定的温度(平均温度、中心温度等。)等中的任意温度。
第二温度差ΔT的决定方法:
BMU120分别导出多个地点中的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差ΔTij,从该任意的两点间的温度差ΔTij中导出较大的温度差ΔT。上述的i、j是用于对各测温地点分别进行识别的标识符。i与j的组可以在将多个地点的全部设为对象的范围内规定,也可以在按照规定的规则限制的范围内规定。
可以将基于上述的任意解析方法而决定的温度差ΔT的代表值用作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温度差ΔT。据此,关于测温部位为3个部位以上的情况,也能够适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实施方式)
作为第四实施方式,说明对一部分的测温部位的温度进行推定的事例。
<推定测温部位的温度的情况的解析方法>
代替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2个温度传感器单元131、132来进行2个部位的地点的测温,BMU120也可以取得设置于第一地点的1个温度传感器单元131的检测温度(第一温度)等,并使用该检测温度和温度推定模型来推定第二地点的温度(第二温度)。
使用前述的图3A和图3B来对上述的说明进行补充。
将测温部位PB如上述那样设为配置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地点,在测温部位PA未配置温度传感器,将测温部位PA设为上述的第二地点。
例如,温度推定模型构成为将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与测温部位PA的推定温度即温度TA建立关系。也可以根据放电电流的大小来调整上述的关系。温度推定模型可以被规定为将上述建立关系的变换表(相关映射),也可以被规定为将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等解析用的输入数据包含于变量的函数。温度推定模型也可以构成为对测温部位PA的温度TA进行推定的观测器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适用日本特开2008-276562号公报等所述的方法。
例如,在BMU120的存储部140中保存有与温度推定模型相关的数据。BMU120可以逐次使用该温度推定模型,并基于测温部位PB的温度TB来推定温度TA。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制,能够适当进行变更。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于温度上升而可能变得温度异常的固态电池的可用性。并且,进一步地,也有助于能量的效率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但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内容,并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且同时包含于技术方案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例如,保护系统1不限制于设置于固态电池100而构成的事例。保护系统1可以设置于电动车辆10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装置在内部具有计算机。并且,上述的各装置的各处理的过程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通过计算机读出并执行该程序来进行上述处理。在此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磁盘、光磁盘、CD-ROM、DVD-ROM、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也可以将该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线路而发信给计算机,接受到发信的计算机执行该程序。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
而且,上述程序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之间的组合而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即所谓的差异文件(差异程序)。

Claims (9)

1.一种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固态电池具备:
蓄电部,其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为止的电流流通;
电流限制部,其通过控制来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及
控制部,其当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而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时,控制所述电流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少的第一电流值以下而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在所述两点间的温度差不到达所述规定值的范围内决定所述第一电流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来对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少的第一电流值以下而流通的所述放电电流进行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地点的温度和所述第二地点的温度中的任意温度变成了比预先设定的容许温度上限值大这一情况,将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流限制为比所述第一电流值小的第二电流值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是所述电池单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部的电池单体所具备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固态电池具备对所述蓄电部进行测温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蓄电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由保护片材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其中,
所述固态电池具备对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的热量进行传导的热传导构件。
8.一种保护系统,其中,
所述保护系统具备:
蓄电部,其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为止的电流流通;
电流限制部,其通过控制来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及
控制部,其当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而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时,控制所述电流限制部,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少的第一电流值以下而流通。
9.一种保护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方法保护包括蓄电部的固态电池,所述蓄电部包含电池单体,且能够使容许上限值为止的电流流通,
所述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根据在所述蓄电部所涉及的面设定的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这两地点的测温结果而所述第一地点和所述第二地点这两点间产生了规定值以上的温度差时,调整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以使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限制为比所述容许上限值少的第一电流值以下而流通。
CN202310317306.9A 2022-03-31 2023-03-27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Pending CN1168958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9069 2022-03-31
JP2022059069A JP2023150126A (ja) 2022-03-31 2022-03-31 固体電池、保護システム及び保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5860A true CN116895860A (zh) 2023-10-17

Family

ID=8819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7306.9A Pending CN116895860A (zh) 2022-03-31 2023-03-27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8324A1 (zh)
JP (1) JP2023150126A (zh)
CN (1) CN1168958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18324A1 (en) 2023-10-05
JP2023150126A (ja) 202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5545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protection apparatus,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starter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US7684941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6047810B2 (ja) 二次電池、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
US8334699B2 (en) Battery internal short-circuit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US91122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ttery pack
US7680613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74587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車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用蓄電池制御システム
KR101262524B1 (ko) 이차 전지의 과전류 보호 장치, 보호 방법 및 전지 팩
JP2009049005A (ja) 電池の内部短絡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電池パック並びに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5874560B2 (ja) 電池温度算出装置
JP5320953B2 (ja) 組電池の性能検出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6904547B2 (ja) 二次電池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7134554B2 (ja) 車両バッテリー火災感知装置及び感知方法
KR20160008617A (ko) 다중 저항 레벨을 갖는 재충전 배터리
KR20160092719A (ko) 배터리의 상태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216872204U (zh) 柔性电路板的固定支架、汇流部件、电池、用电设备
US11799138B2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rmal runaway of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
JP6396812B2 (ja) 充電率推定システム
CN114355202A (zh) 用于检测电动车辆电池的热失控的装置
KR20130089376A (ko) 온도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6895860A (zh) 固态电池、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US20230137357A1 (en) Battery pre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drive vehicles
JP6312474B2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CN114103644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的热失控检测装置
CN112829637A (zh) 对蓄电池系统中的热散逸事件的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