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2716A -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2716A
CN116892716A CN202310357076.9A CN202310357076A CN116892716A CN 116892716 A CN116892716 A CN 116892716A CN 202310357076 A CN202310357076 A CN 202310357076A CN 116892716 A CN116892716 A CN 116892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ening
output
electronic device
light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70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宫龙
五十岚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892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2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5Out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6Out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on the game controller or outside a game boo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1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 A63F13/219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for aiming at specific areas on the display, e.g. light-gu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1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 A63F13/213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nsors, purposes or types comprising photodetecting means, e.g. cameras, photodiodes or infrared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3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game device, e.g. specific interfaces between game controller and console
    • A63F13/235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game device, e.g. specific interfaces between game controller and console us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e.g. infrared or pico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e.g. game controllers with detachable joystick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5Out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8Out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responding to control signals received from the game device for affecting ambient conditions, e.g. for vibrating players' seats, activating scent dispensers or affecting temperature or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00Shades for light sources, i.e. lampshades for table, floor, wall or ceiling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2300/0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 A63F2300/1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zed by inpu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player-generated signals into game device control signals
    • A63F2300/1068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zed by input 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player-generated signals into game device control signals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ct the point of contact of the player on a surface, e.g. floor mat, touch p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200/00Use of light guides, e.g. fibre optic devices, in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光源、将来自光源的光发射到电子装置外部的发光部以及包括通过双色模制形成的导光部和遮光部的导光构件。导光部具有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的光接收部、向发光部输出光的光输出部以及从光接收部向光输出部延伸的透光部,遮光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之一的第一部分接触,并且透光部具有外表面。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2年4月5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22-062960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发光部和导光构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诸如视频游戏控制台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些输入设备具有带多个发光区域的外表面。发光区域用于向用户呈现输入设备的状态、信息处理装置正在执行的视频游戏的情况等。这种输入设备在其内部包括光源(通常为发光二极管(LED))和导光构件,导光构件配置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引导至设置在输入设备的外表面上的发光区域。此外,在输入设备内部,在一些情况下设置配置为防止光泄漏到非预期区域的遮光构件。除了输入设备之外,这种结构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视频游戏控制台本身和视听装置。
发明内容
在设计诸如输入设备的电子装置时,期望使发光区域以设计者期望的亮度有效地发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导光构件和遮光构件之间形成的间隙尺寸的不稳定性由于构件的公差而影响发光区域的亮度。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发光区域不发射具有预期亮度的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光源、配置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发射到电子装置外部的发光部以及包括通过双色模制形成的导光部和遮光部的导光构件。导光部具有配置为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的光接收部、配置为向发光部输出光的光输出部以及从光接收部向光输出部延伸的透光部。遮光部在其中形成有第一开口,并且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之一的第一部分接触。透光部具有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从遮光部暴露的外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克服导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间隙尺寸的不稳定性,结果是发光区域的亮度可以是稳定的。此外,来自光源的光可被有效地从光接收部引导到光输出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括导光部和遮光部的导光构件。导光部和遮光部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导光部具有配置为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的光接收部、配置为向发光部输出光的光输出部以及从光接收部向光输出部延伸的透光部。遮光部在其中形成有第一开口,并且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之一的第一部分接触。透光部具有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从遮光部暴露的外表面。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克服导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间隙尺寸的不稳定性,结果是发光区域的亮度可以是稳定的。此外,来自光源的光可被有效地从光接收部引导到光输出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作为由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装置的示例的输入设备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输入设备的平面图;
图2是包括在图1A所示的输入设备中的输入板的平面图;
图3是输入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输入板的导光框架的透视图;
图5是导光框架的后视图;
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A是沿图5所示的线VIIa-VIIa截取的剖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区域VIIb的放大视图;
图8是导光框架的平面图,其中导光部的上表面被遮蔽;
图9是示出导光框架的下侧的透视图;
图10是导光框架的仰视图;
图11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着沿图8所示的线XIa-XIa的切割表面截取的第二导光部的横截面的图;
图11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着沿图8所示的线XIb-XIb的切割表面截取的第二导光部的横截面的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示出沿着沿图8中所示的线XIIa-XIIa的切割表面截取的第三导光部的横截面的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着沿图8中所示的线XIIb-XIIb的切割表面截取的第三导光部的横截面的图;
图13是示出使用输入设备的系统的图;
图14A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14B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中包括的控制单元的功能的框图;
图15A是示出输入设备的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5B是示出输入设备中包括的控制单元的功能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电子装置。图1A是输入设备10的平面图,输入设备10是由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装置的示例。图1B是输入设备10的前视图。例如,输入设备10是用于向视频游戏控制台输入用户指令操作的装置。图2至图12B是示出包括在输入设备10中的输入板Pd的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A中所示的X1和X2分别表示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图1A中所示的Y1和Y2分别表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图1B中所示的Z1和Z2分别表示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定义这些方向是为了描述输入设备10的元件(部件、构件和区段)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为了限制输入设备10在使用中的姿势。
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在其左部和右部分别包括用户用其手握持的左握持部10L和右握持部10R。输入设备10包括握持部10L和10R之间的设备中心部10M。握持部10L和10R各自包括把手10G,把手10G在设备中心部10M的后边缘上向后延伸。与此不同,设备中心部10M的后边缘可以到达握持部10L和10R的后端的位置。
输入设备10包括用户用其手指操作的多个输入构件。如图1A所示,例如,四个输入按钮18设置在右握持部10R的前部的上表面上,十字形方向板(十字按钮)19设置在左握持部10L的前部的上表面上。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左和右输入按钮17a和设置在输入设备10的左右方向中心的输入按钮17b。此外,如图1B所示,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在握持部10R和10L的前表面上的输入按钮15和触发按钮16。
如图1A所示,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输入杆14。例如,输入杆14设置在设备中心部10M的右部和左部。输入杆14可以沿其径向方向倾斜或者围绕初始位置的中心线倾斜和枢转。输入杆14可被支撑为可竖直移动,从而用作按钮。输入杆14可以沿其径向方向滑动,而不是沿径向方向倾斜。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输入板Pd作为用户用其手指操作的示例性输入构件。例如,如图1A所示,输入板Pd设置在左和右输入杆14的前侧,并且位于输入按钮18和方向板19之间。输入板Pd的位置不限于此。
[输入板的配置]
如图2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多个发光部E1、E2和E3。例如,发光部E1、E2和E3沿着输入板Pd的外边缘设置。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发光部E1、E2和E3沿着输入板Pd的后边缘设置。如图2所示,例如,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单个第一发光部E1和两个第二发光部E2。例如,第一发光部E1设置在两个第二发光部E2之间。输入设备10可以包括两个第三发光部E3。例如,第一发光部E1和两个第二发光部E2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三发光部E3之间。
输入设备10包括多个光源S1、S2和S3(见图3)。第一光源S1可以是用于第一发光部E1的光源,第二光源S2可以是用于两个第二发光部E2的光源,第三光源S3可以是用于两个第三发光部E3的光源。来自各个光源S1、S2和S3的光通过形成在导光框架20中的导光部21、22或23传输到发光部E1、E2或E3。稍后将详细描述导光框架20。
多个(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为五个)发光部E1至E3可以参照由输入设备10从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视频游戏控制台)接收的信息来发光。
例如,多个发光部E1至E3可以参照由信息处理装置分配给输入设备10的识别信息来发光。例如,在同时使用两个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可以将“1”分配给第一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将“2”分配给第二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此外,在多个发光部E1、E2和E3中,与由基于识别信息的数字指示的相同多个发光部可以发光。例如,在“1”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只有位于中心的第一发光部E1可以发光。在“2”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只有两个第二发光部E2可以发光。
在使用三个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1”到“3”可被分配给相应的三个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以类似的方式,在使用四个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1”到“4”可被分配给相应的四个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而在使用五个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1”到“5”可被分配给相应的五个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此外,在“3”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发光部E1和两个第二发光部E2(或两个第三发光部E3)可以发光。在“4”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两个第二发光部E2和两个第三发光部E3可以发光。在“5”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一发光部E1、两个第二发光部E2和两个第三发光部E3可以发光。
用户检查发光部E1、E2和E3中有多少正在发光,从而能够识别哪个数字已被分配给他/她的输入设备10。这种发光控制可以由包括在输入设备10中的控制单元11(参见图15A)来执行。
注意,发光部E1、E2和E3的使用不限于这种识别信息的呈现。例如,发光部E1、E2和E3可以发光以呈现输入设备10的状态(例如出现错误或剩余电池)、输入设备10和信息处理装置(视频游戏控制台)之间的通信状态、信息处理装置正在执行的视频游戏的情况或者来自朋友(其他视频游戏用户)的聊天消息的接收。
如图3所示,输入板Pd包括外部板30、导光框架20、电路板40和光扩散构件50。
[电路板和外部板]
外部板30形成输入设备10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例如,外部板30设置在输入板Pd的最上部,以形成输入设备10的上表面。
电路板40安装在外部板30的下表面上。光源S1、S2和S3实现在电路板40的下表面上。光源S1、S2和S3是LED。多个光源S1、S2和S3可以各自包括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LED。由此,发光部E1、E2和E3可以发射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颜色的光。与此不同,多个光源S1、S2和S3可以各自包括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任何LED。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部E1、E2和E3可以各自发射单色光。用于检测用户手指位置的触摸传感器41可以形成在电路板40的上表面上。触摸传感器41可以检测到用户用其手指触摸了外部板30的表面(上表面)上的哪里。
如图3所示,导光框架20设置在电路板40下方。导光框架20可以用螺钉安装在外部板30上,或者粘附到外部板30。
[光扩散构件]
如图3所示,例如,光扩散构件50可以具有围绕导光框架20的框架形状。光扩散构件50可以具有沿着导光框架20的后边缘设置的后部51、沿着导光框架20的相应左边缘和右边缘设置的左侧部和右侧部52以及沿着导光框架20的前边缘设置的前部53。
后部51的上表面51a用作包括上述发光部E1、E2和E3的发光区域。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通过导光框架20的导光部21、22或23进入后部51。光扩散构件50由混合有反射光的微小颗粒的透光材料形成。已经进入光扩散构件50的光在光扩散构件50内部被漫反射,以从光扩散构件50的上表面51a(发光部E1、E2或E3)发射。
光扩散构件50的形状不一定是图3等所示的框架形状,并且可以是具有包括发光部E1、E2和E3的区域的任何形状。例如,光扩散构件50可以具有沿着导光框架20的后边缘设置的杆状。
[导光框架(导光构件)]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导光框架20具有导光部21、22和23以及遮光部27。在图4和图8中,阴影区域表示导光部21、22和23的表面。导光部21、22和23是配置为将来自光源S1、S2或S3的光引导至发光部E1、E2或E3的部分,并且由具有光学透明性的树脂形成。例如,导光部21、22和23由聚碳酸酯形成。遮光部27由不透明树脂形成,即不具有光学透明性的树脂。遮光部27的示例性材料可以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导光部21、22和23以及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双重模制)整体模制。也就是说,导光部21、22和23以及遮光部27不是分开模制然后彼此安装的部分(组合部分),而是用两种材料整体模制。导光部21、22和23以及遮光部27在它们之间的界面处彼此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由此,可以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并且可以通过没有组合导光部21、22和23以及遮光部27的过程的过程来制造输入设备10。
导光框架20具有作为导光部的第一导光部21、第二导光部22和第三导光部23。第一导光部21是配置为将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引导至第一发光部E1的部分。第二导光部22是配置为将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引导至第二发光部E2的部分,第三导光部23是配置为将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引导至第三发光部E3的部分。
三个导光部21、22和23可以通过由与导光部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耦合部24、25或26(见图7A)彼此耦合。由此,在模制导光部21、22和23时,可以通过简化的过程将材料供应到模具中,并且可以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
耦合部24、25和26可以在与导光部21、22和23的延伸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例如,配置为将第二导光部22和第三导光部23彼此耦合的耦合部2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耦合到导光部22和2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耦合部2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耦合到导光部21、22和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
[第一导光部]
如图6所示,第一导光部21具有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的光接收部21a。光接收部21a具有面向第一光源S1的光接收表面21b。第一光源S1设置成向下发光。光接收表面21b位于第一光源S1下方,并且形成为面向上。
如图7B所示,第一导光部21具有光输出部21c,其配置为向第一发光部E1(图2和图3)输出光。如上所述,输入板Pd包括单个第一发光部E1。光输出部21c具有面向光扩散构件50的后部51的端面(光输出表面21d)。光输出表面21d面向后。
如图6所示,第一导光部21具有透光部21e,其配置为将光从光接收部21a引导到光输出部21c。光输出部21c位于光接收部21a的后侧。透光部21e从光接收部21a向后延伸到光输出部21c。光接收部21a具有反射表面21f,其配置成向后反射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反射表面21f在上下方向上和前后方向上都倾斜。
[第二导光部]
如图6所示,第二导光部22具有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的光接收部22a。光接收部22a具有面向第二光源S2的光接收表面22b。类似于第一光源S1,第二光源S2设置成向下发光。光接收表面22b位于第二光源S2下方,并且形成为面向上。
如图7A所示,第二导光部22具有光输出部22c,其配置为向第二发光部E2(图2和图3)输出光。输入板Pd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第二发光部E2。因此,第二导光部2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光输出部22c。两个光输出部22c的位置对应于相应的第二发光部E2的位置。光输出部22c各自具有面向光扩散构件50的后部51的端面(图7B的光输出表面22d)。光输出表面22d面向后。
如图7A所示,第二导光部22具有透光部22e,其配置为将光从光接收部22a引导到光输出部22c。第二导光部22具有从光接收部22a向相应的两个光输出部22c延伸的两个透光部22e。透光部22e之一从光接收部22a向左延伸,并且向后弯曲以到达左侧光输出部22c。另一个透光部22e从光接收部22a向右延伸,并且向后弯曲以到达右侧光输出部22c。
第二光源S2位于第一光源S1的前侧。因此,如图6所示,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位于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的前侧。第二导光部22(两个透光部22e)形成为围绕第一导光部21。
如图9所示,第二导光部22具有形成在光接收表面22b下方的两个反射表面22f。两个反射表面22f向左或向右反射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也就是说,反射表面22f将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朝向左或右透光部22e反射。
[第三导光部]
如图6所示,第三导光部23具有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的光接收部23a。光接收部23a具有面向第三光源S3的光接收表面23b。类似于光源S1和S2,第三光源S3设置成向下发光。光接收表面23b位于第三光源S3下方,并且形成为面向上。
如图7A所示,第三导光部23具有光输出部23c,其配置为向第三发光部E3(图2和图3)输出光。输入板Pd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第三发光部E3。因此,第三导光部2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光输出部23c。两个光输出部23c的位置对应于相应的第三发光部E3的位置。光输出部23c各自具有面向光扩散构件50的后部51的端面(光输出表面23d;见图7B)。光输出表面23d面向后。
如图7A所示,第三导光部23具有透光部23e,其配置为将光从光接收部23a引导到光输出部23c。第三导光部23具有从光接收部23a向相应的两个光输出部23c延伸的两个透光部23e。透光部23e之一从光接收部23a向左延伸,并且向后弯曲以到达左侧光输出部23c。另一个透光部23e从光接收部23a向右延伸,并且向后弯曲以到达右侧光输出部23c。
第三光源S3位于光源S1和S2的前侧。因此,如图6所示,第三导光部23的光接收部23a位于第一和第二导光部21和22的光接收部21a和22a的前侧。第三导光部23(两个透光部23e)形成为围绕第一和第二导光部21和22。
如图9所示,第三导光部23具有形成在光接收表面23b下方的两个反射表面23f。两个反射表面23f向左或向右反射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也就是说,反射表面23f将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朝向左或右透光部23e反射。
[第一导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图5和图7B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一光输出开口27a。例如,第一光输出开口27a形成在位于遮光部27的最后部的后壁27m中。第一光输出开口27a可以穿透后壁27m。第一导光部21的光输出部21c形成在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部。
如图5所示,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内周表面)27g与光输出部21c完全接触。在光输出部21c的外周表面和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由此,可以防止来自非预期部分的光泄漏,以允许第一发光部E1有效地发光。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围绕光输出表面21d的整个周边。
如上所述,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固定到光输出部21c,使得在它们之间不形成间隙。
当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由于其公差,很难在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之间形成恒定的间隙。因此,在制造多个导光构件20的情况下,一些导光构件20可以具有其中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部分地彼此接触的部分。在这样的部分中,光被遮光部27吸收,因此没有被很好地反射。因此,当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发光部E1的亮度不稳定。与此相反,在输入设备10中,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因此在第一光输出开口27a和光输出部21c之间不形成间隙,使得发光部E1的亮度可以稳定。此外,当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被整体模制时,由于使用了数量减少的部件,所以在发光部E1的发光中起作用的元件,比如光源S1、第一导光部21、遮光部27等,具有减少的累积公差和减少的相对位置偏移。这也有助于发光部E1的稳定亮度。
如图7B所示,光输出部21c是向后突出的突起,并且装配到第一光输出开口27a中。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表面与光输出部21c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这允许第一发光部E1更有效地发光。此外,由于光输出部21c的外周表面和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表面彼此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所以光输出部21c可以牢固地固定到第一光输出开口27a。这里,当从与光输出表面21d正交的方向观察光输出表面21d时,外周表面是围绕光输出表面21d的表面。
如图5所示,光输出表面21d是矩形,并且光输出部21c的外周表面具有四个侧表面F1至F4。即,光输出部21c具有第一侧面F1、作为与第一侧面F1相对的侧面的第二侧面F2、面向与第一和第二侧面F1和F2正交的方向的第三侧面F3以及作为与第三侧面F3相对的侧面的第四侧面F4。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表面与四个侧表面F1至F4中的每个紧密接触并固定到其上。
注意,光输出表面21d不一定是矩形。例如,光输出表面21d可以是圆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1c接触。
作为又一示例,光输出表面21d可以是多边形,例如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1c接触。
此外,光输出部21c不一定是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光输出部21c可以不到达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表面,而是与第一光输出开口27a的内周边缘27g接触。
如图6和图8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形成在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的内部。
遮光部27形成在后壁27m的前侧上,并且具有形成为基本正交于上下方向的主壁27n。例如,第一光接收开口27b可以形成在主壁27n中。光接收部21a可以在第一光接收开口27b内向上暴露。
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的内周边缘27h(见图6)完全与光接收部21a接触。换句话说,在光接收部21a和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的内周边缘27h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结果,可以防止光从第一光源S1泄漏到输入设备10内部的非预期区域。
如上所述,第一导光部21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因此,在内周边缘27h和光接收部21a之间没有形成间隙。此外,内周边缘27h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固定到光接收部21a。
如图8所示,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的内周边缘27h围绕光接收表面21b的整个周边。结果,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光泄漏到输入设备10内部的非预期区域。
第一导光部21的透光部21e具有沿透光部21e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从遮光部27暴露的外表面。如图6和图9所示,例如,透光部21e可以具有沿着透光部21e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形成的下表面21g。下表面21g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也就是说,下表面21g没有被遮光部27覆盖,并且可以暴露于空气中。利用这种结构,与遮光部27与下表面21g接触的结构相比,光容易在下表面21g上反射。结果,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1c。
第一导光部21具有反射表面21f,其配置成将来自光接收部21a的入射光朝向光输出部21c反射。反射表面21f也从遮光部27暴露。下表面21g从反射表面21f向后延伸。
注意,除了透光部21e的外表面的下表面21g之外的表面可被暴露。例如,透光部21e的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例如,如图9所示,透光部21e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可以部分地从遮光部27暴露。
透光部21e的外表面可以包括在透光部21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固定到遮光部27的表面。例如,如图6所示,遮光部27可以接触并固定到透光部21e的上表面21i。由此,第一导光部21可以具有增加的支撑强度。
[第二导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图5和图7B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穿透后壁27m。类似于第一导光部21的光输出部21c,第二导光部22的光输出部22c形成在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部。
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边缘27i与光输出部22c接触。换句话说,在内周边缘27i和光输出部22c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由此,可以防止不期望的光泄漏,以允许第二发光部E2有效地发光。内周边缘27i围绕光输出表面22d的整个周边,并且完全与光输出部22c接触。
如上所述,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边缘27i和光输出部22c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接触并固定,使得在它们之间不形成间隙。
当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由于其公差,很难在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之间形成恒定的间隙。因此,在制造多个导光构件20的情况下,一些导光构件20可以具有其中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部分彼此接触的部分。在这样的部分中,光被遮光部27吸收,因此没有被很好地反射。因此,当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发光部E2的亮度不稳定。与此相反,在输入设备10中,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因此,在第二光输出开口27c和光输出部22c之间不形成间隙,使得发光部E2的亮度可以稳定。此外,当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整体模制时,由于使用了数量减少的部件,所以在发光部E2的发光中起作用的元件,比如光源S2、第二导光部22、遮光部27等,具有减少的累积公差和减少的相对位置偏移。这也有助于发光部E2的稳定亮度。
在图7B等所示的示例中,光输出部22c是向后突出并装配到第二光输出开口27c中的突起。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表面与光输出部22c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这允许第二发光部E2有效地发光。此外,由于光输出部22c的外周表面和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表面彼此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所以光输出部22c可以牢固地固定到第二光输出开口27c。这里,当从与光输出表面22d正交的方向观察光输出表面22d时,外周表面是围绕光输出表面22d的表面。
如图5和图7B所示,光输出表面22d是矩形。因此,与第一导光部21的光输出部21c类似,第二导光部22的光输出部22c的外周表面包括第一侧面F1、第二侧面F2、第三侧面F3和第四侧面F4。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表面与四个侧面F1至F4中的每个紧密接触。
注意,光输出表面22d不一定是矩形。例如,光输出表面22d可以是圆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边缘27i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2c接触。
作为又一示例,光输出表面22d可以是多边形,例如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边缘27i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2c接触。
此外,光输出部22c不一定是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光输出部22c可以不到达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表面,而是与第二光输出开口27c的内周边缘27i接触。
如图6和图8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形成在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部。第二光接收开口27d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主壁27n。光接收部22a可以在第二光接收开口27d内向上暴露。
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周边缘27j完全与光接收部22a接触。换句话说,在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周边缘27j和光接收部22a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由此,可以防止输入设备10内部的不期望的光泄漏。
如上所述,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内周边缘27j和光接收部22a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固定,使得在它们之间不形成间隙。
如图8所示,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周边缘27j围绕光接收表面22b的整个周边,并且完全与光接收部22a接触。结果,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无意的光泄漏。
光接收部22a是朝向第二光源S2向上突出的突起。光接收部22a装配到第二光接收开口27d中。因此,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周表面与光接收部22a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这里,当从正交于光接收表面22b的方向观察光接收表面22b时,外周表面是围绕光接收表面22b的表面。
第二导光部22的透光部22e的外表面包括在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表面22g(图9、图11A和图11B)、第二表面22h(图8、图11A和图11B)、第三表面22i(图7A和图11B)和第四表面22k(图7A和图11B)。四个表面22g、22h、22i和22k是面向彼此不同方向的表面。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表面22g是下表面,第二表面22h是上表面。透光部22e的下表面22g可以倾斜成使得透光部22e从反射表面22f到光输出部22c逐渐变细。第三表面22i是在弯曲透光部22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以下称为“外弯曲表面”)。第四表面22k是在弯曲透光部22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内的表面(以下称为“内弯曲表面”)。
透光部22e具有从遮光部27暴露的外表面。在图示的示例中,下表面22g(图9和图11A)和上表面22h(图8和图11A)被暴露。也就是说,下表面22g和上表面22h没有被遮光部27覆盖,并且暴露于空气中。利用这种结构,与其中遮光部27与下表面22g和上表面22h接触的结构相比,光容易在表面22g和22h上反射,结果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2c。
主壁27n中可以形成有用于暴露透光部22e的外表面的开口或孔。例如,如图8所示,主壁27n可以在其中形成开口27q。上表面22h可以从开口27q向上暴露。
此外,如图7A所示,外弯曲表面22i也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也就是说,外弯曲表面22i没有被遮光部27覆盖,并且可以暴露于空气中。利用这种结构,与遮光部27与外弯曲表面22i接触的结构相比,光容易在外弯曲表面22i上反射,结果是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2c。
如上所述,外弯曲表面22i是在弯曲透光部22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因此,由于外弯曲表面22i从遮光部27暴露,光可以在外弯曲表面22i上有效地反射,使得光的行进方向可以朝着光输出部22c弯曲。
如图11B所示,当在与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22e的横截面(图11B的横截面)时,透光部22e的外表面的一半或更多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即,“W1+W2+W3>L/2”可以成立,其中W1、W2和W3(见图11B)分别表示出现在透光部22e的横截面上的下表面22g的宽度、上表面22h的宽度和外弯曲表面22i的宽度,L表示透光部22e的横截面的整个外周的长度。由此,透光部22e的外表面的足够区域从遮光部27暴露。结果,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2c。注意,(W1+W2+W3)可以大于横截面的整个外周长度L的2/3(“W1+W2+W3>L×2/3”)。
如图11A所示,下表面22g和上表面22h在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暴露表面的长度)可以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2b到光输出表面22d的距离的一半。由此,透光部22e的外表面从遮光部27大部分暴露,结果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至光输出部22c。在下表面22g和上表面22h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2b到光输出表面22d的距离的2/3。
透光部22e可以具有在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固定到遮光部27的表面。例如,如图7B和图11B所示,遮光部27可以具有沿着内弯曲表面22k形成的支撑部27p,并且支撑部27p可以固定到内弯曲表面22k。如上所述,第二导光部22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透光部22e的内弯曲表面22k和支撑部27p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固定。由此,导光框架20可以具有增加的强度。
如图11B所示,内弯曲表面22k也可以部分地从支撑部27p暴露。在图11B所示的示例中,内弯曲表面22k的下部从支撑部27p暴露。
此外,透光部22e的三个暴露表面22g、22h和22i也可以部分地固定到遮光部27。例如,外弯曲表面22i的最上部22j可以固定到遮光部27,并且外弯曲表面22i的其余部分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由此,第二导光部22和导光框架20可以具有增加的强度。
注意,透光部22e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例如,透光部22e可以是圆柱体。在这种情况下,当在正交于透光部22e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22e的横截面时,对应于所讨论的整个外周边缘的长度L的一半或更多的横截面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可被暴露。此外,其余部分可以与遮光部27接触(焊接到遮光部27)。
此外,透光部22e不一定是弯曲的。例如,透光部22e可以从光接收部22a线性延伸到光输出部22c。此外,第二导光部22可以具有单个光输出部22c和单个透光部22e。
[第三导光部和遮光部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图5和图7B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穿透后壁27m。第三导光部23的光输出部23c形成在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部。
如图7B所示,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边缘27k完全与光输出部23c接触。换句话说,在内周边缘27k和光输出部23c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由此,可以防止来自非预期部分的光泄漏,以允许第三发光部E3有效地发光。内周边缘27k围绕光输出表面23d的整个周边。
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边缘27k和光输出部23c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固定,使得在它们之间不形成间隙。
当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由于其公差,很难在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之间形成恒定的间隙。因此,在制造多个导光构件20的情况下,一些导光构件20可以具有其中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部分彼此接触的部分。在这样的部分中,光被遮光部27吸收,因此没有被很好地反射。因此,当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分开模制时,发光部E3的亮度不稳定。与此相反,在输入设备10中,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因此,在第三光输出开口27e和光输出部23c之间不形成间隙,使得发光部E3的亮度可以稳定。此外,当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被整体模制时,由于使用了数量减少的部件,所以在发光部E3的发光中起作用的元件,比如光源S3、第三导光部23、遮光部27等,具有减少的累积公差和减少的相对位置偏移。这也有助于发光部E3的稳定亮度。
如图7B所示,光输出部23c是向后突出的突起,并且装配到第三光输出开口27e中。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表面与光输出部23c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这允许第三发光部E3有效地发光。此外,由于光输出部23c的外周表面和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表面彼此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所以光输出部23c可以牢固地固定到第三光输出开口27e。这里,当从与光输出表面23d正交的方向观察光输出表面23d时,外周表面是围绕光输出表面23d的表面。
如图5和图7B所示,光输出表面23d是矩形。因此,类似于第一导光部21的光输出部21c,第三导光部23的光输出部23c的外周表面具有四个侧面F1至F4。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表面与四个侧面F1至F4中的每个紧密接触。
注意,光输出表面23d不一定是矩形。例如,光输出表面23d可以是圆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边缘27k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3c接触。
作为又一示例,光输出表面23d可以是多边形,例如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边缘27k和/或内周表面可以完全与光输出部23c接触。
此外,光输出部23c不一定是突起。在这种情况下,光输出部23c可以不到达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表面,而是与第三光输出开口27e的内周边缘27k接触。
如图6所示,遮光部27中形成有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第三导光部23的光接收部23a形成在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的内部。光接收部23a可以在第三光接收开口27f内向上暴露。
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的边缘27L与光接收部23a接触。换句话说,在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的边缘27L和光接收部23a之间没有形成间隙。由此,可以防止输入设备10内部的不期望的光泄漏。
如上所述,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形成。因此,在边缘27L和光接收部23a之间没有形成间隙。此外,边缘27L和光接收部23a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固定。
如图8所示,与上述第一光接收开口27b的内周边缘27h和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的内周边缘27j不同,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的边缘27L仅与光接收部23a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接触。具体地,边缘27L仅与光接收部23a的后边缘接触。与图8所示的示例不同,类似于第二光接收开口27d,第三光接收开口27f的边缘27L可以围绕整个光接收部23a。
第三导光部23的透光部23e的外表面包括在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表面23g(图9、图12A和图12B)、第二表面23h(图8、图12A和图12B)、第三表面23i(图7A、图12A和图12B)和第四表面23k(图7A、图12A和图12B)。四个表面23g、23h、23i和23k是面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的表面。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表面23g是下表面,第二表面23h是上表面。如图9所示,透光部23e的下表面23g可以倾斜,使得透光部23e从反射表面23f到光输出部23c逐渐变细。第三表面23i是在弯曲透光部23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以下称为“外弯曲表面”)。第四表面23k是在弯曲透光部23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内的表面(以下称为“内弯曲表面”)。
透光部23e具有从遮光部27暴露的外表面。在图示的示例中,下表面23g和上表面23h被暴露。也就是说,下表面23g和上表面23h没有被遮光部27覆盖,并且暴露于空气中。利用这种结构,与其中遮光部27与表面23g和23h接触的结构相比,光容易在下表面23g和上表面23h上反射,结果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3c。
主壁27n可以在其中形成开口或孔,用于暴露透光部23e的外表面。例如,如图8所示,主壁27n可以在其中形成开口27s。上表面23h可以从开口27s向上暴露。
此外,如图7A、图12A和图12B所示,外弯曲表面23i也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也就是说,外弯曲表面23i没有被遮光部27覆盖,并且可以暴露于空气中。利用这种结构,与遮光部27与外弯曲表面23i接触的结构相比,光容易在外弯曲表面23i上反射,结果,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至光输出部23c。
如上所述,外弯曲表面23i是在弯曲透光部23e的径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因此,由于外弯曲表面23i从遮光部27暴露,光可以在外弯曲表面23i上有效地反射,使得光的行进方向可以朝向光输出部23c弯曲。
注意,对于第三导光部23的透光部23e,与参考图11B描述的第二导光部22的透光部22e一样,以下情况也成立:当在与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23e的横截面时,透光部23e的外表面的一半或更多可被暴露。由此,光容易在透光部23e的外表面上反射,结果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到光输出部23c。
此外,类似于第二导光部22的透光部22e,下表面23g和上表面23h在第三导光部23的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3b到光输出表面23d的距离的一半。由此,透光部23e的外表面从遮光部27大部分暴露,结果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可被有效地引导至光输出部23c。下表面23g和上表面23h在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3b到光输出表面23d的距离的2/3。
透光部23e可以具有在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表面,并且固定到遮光部27。例如,如图9、图12A和图12B所示,遮光部27可以具有沿着内弯曲表面23k形成的支撑壁27r。此外,支撑壁27r可以与内弯曲表面23k接触。如上所述,第三导光部23和遮光部27通过双色模制整体模制。因此,透光部23e的内弯曲表面23k和支撑壁27r通过焊接(更具体地,热焊接)彼此固定。由此,导光框架20可以具有增加的强度。
注意,透光部23e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例如,透光部23e可以是圆柱体。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与透光部23e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23e的横截面时,透光部23e的外表面的一半或更多可以从遮光部27暴露。此外,其余部分可以与遮光部27接触(焊接到遮光部27)。
此外,透光部23e不一定是弯曲的。例如,透光部23e可以从光接收部23a线性延伸到光输出部23c。此外,第三导光部23可以具有单个光输出部23c和单个透光部23e。
[遮光壁]
如图6所示,遮光部27具有遮光壁27t和27u。遮光壁27t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光接收开口27b和27d之间,并且突出超过光接收部21a和22a的端面(即光接收表面21b和22b)。遮光壁27t可以防止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以及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
如图6所示,从光接收表面21b和22b的水平到遮光壁27t的上端表面的距离(遮光壁27t的高度)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1b和22b的水平到光源S1和S2的下端的水平的距离。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以及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
此外,遮光壁27u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光接收开口27d和27f之间,并且突出超过光接收部22a和23a的端面(即光接收表面22b和23b)。遮光壁27u可以防止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三导光部23的光接收部23a,以及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
如图6所示,从光接收表面22b和23b的水平到遮光壁27u的上端面的距离(遮光壁27u的高度)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2b和23b的水平到光源S2和S3的下端的水平的距离。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三导光部23的光接收部23a,以及来自第三光源S3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
[遮光部的后壁]
如上所述,遮光部27具有后壁27m。如图6所示,外部板30具有沿其后边缘延伸的凹槽30a。后壁27m具有装配到凹槽30a中的顶部28a。这使得可以防止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从外部板30的后边缘和后壁27m之间的部分泄漏。
此外,如图6所示,外部板30具有沿着其后边缘延伸的突起30b。突起30b设置在形成于顶部28a后侧的台阶上。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从外部板30的后边缘和后壁27m之间泄漏。
如图6所示,凹槽30a、突起30b和顶部28a不仅形成在第一导光部21的光输出部21c上方,而且形成在第二导光部22的光输出部22c和第三导光部23的光输出部23c上方。
与图6中示出的示例相反,沿着外部板30的后边缘延伸的凹槽可以形成在导光框架20的后壁27m的上端中,并且待装配到凹槽中的突起可以形成在外部板30的后边缘上。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防止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从外部板30的后边缘和后壁27m之间的部分泄漏。
如图6所示,后壁27m的顶部28a的上端表面高于光源S1、S2和S3。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从外部板30的后边缘和后壁27m之间的部分泄漏。顶部28a的上端面的位置高于其上安装有光源S1、S2和S3的电路板40。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从外部板30的后边缘和后壁27m之间的部分泄漏。
[板簧部]
输入板Pd被支撑为可竖直移动。输入设备10具有形成在输入板Pd下方的两个支撑突起71A和71B(见图10)。两个支撑突起71A和71B在左右方向上彼此远离设置。同时,如图9和图10所示,输入板Pd的导光框架20具有板簧部29A和29B。待支撑的孔29a形成在板簧部29A和29B的端部。支撑突起71A和71B装配到待支撑的孔29a中。输入板Pd被板簧部29A和29B的弹性向上偏压。由此,输入板Pd可以用作被按压的按钮。即,当用户停止按压输入板Pd时,输入板Pd通过板簧部29A和29B的弹性返回到初始位置。
板簧部29A和29B可以由不同于遮光部27的材料形成。板簧部29A和29B优选由适于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板簧部29A和29B的示例性材料可以包括聚碳酸酯。例如,板簧部29A和29B可以利用与导光部21、22和23相同的材料通过双色模制与遮光部27整体模制。由此,板簧部29A和29B可以容易地模制。
如图10所示,板簧部29A和29B可以形成为大致L形。也就是说,板簧部29A和29b可以各自具有从板簧部29A或29b的基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9b和从第一延伸部29B的端部沿与第一延伸部29B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9c。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延伸部29b从基部向后延伸。
第二延伸部29c从第一延伸部29b沿左右方向向外侧延伸。
由于板簧部29A和29B具有如上所述的大致L形,板簧部29A和29B可以具有适当的长度。结果,板簧部29A和29B的弹性容易调节。例如,当板簧部29A和29B的长度增加时,可以减小弹性而不减小板簧部29A和29B的厚度。有时难以用树脂模制薄板簧部29A和29B。因此,允许根据板簧部29A和29B的长度减小弹性的结构是有效的。
如图10所示,斜面29e形成在待支撑的孔29a的下端的内周边缘上。支撑突起71A或71B的上端部抵靠斜面29e。支撑突起71A和71B可以具有大致T形。此外,T形的端部71a抵靠待支撑的孔29a的内周边缘的一部分。具体地,端部71a抵靠待支撑的孔29a的内周边缘的左右方向上的外部。由于支撑突起71A和71B与板簧部29A和29B之间的邻接位置以这种方式固定(不变),所以板簧部29A和29B的弹性可以是稳定的。
如图6所示,开关42可以在电路板40的下表面上实现。输入设备10在对应于开关42的位置包括止动器。当输入板Pd被按下时,开关42到达制动器以接通。由此,检测到用户在输入板Pd上的按压操作。导光框架20(遮光部27)中形成有开口27v,用于向下暴露开关42。
[修改示例]
注意,导光框架2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示例。
例如,输入设备10包括多个光源S1、S2和S3。然而,光源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此外,光源的数量可以是四个或更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框架20可以具有与光源一样多的导光部。
此外,导光部22和23分别从光接收部22a和23a向左和向右延伸。然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导光部22和23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从光接收部22a或23a向右或向左延伸的导光部之一。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导光部22和23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从光接收部仅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导光部。
[包括输入设备的系统]
图13是图示包括输入设备10的系统1的示例性配置的图。如图13所示,系统1包括信息处理装置90、显示装置95和多个输入设备10。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90是视频游戏控制台或个人计算机(PC)。显示设备95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并且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90输出的视频信号显示视频等。注意,信息处理装置90和显示装置95可被实现为与显示器集成的装置,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PC。信息处理装置90可以经由诸如互联网的网络连接到服务器设备,并且从服务器设备接收数据。此外,信息处理装置90可以将由服务器设备执行的处理(视频游戏处理等)的结果输出到显示装置95。此外,信息处理装置90可以是经由网络连接的服务器设备。
图14A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90的示例性配置的图。如图14A所示,信息处理装置90包括控制单元91、存储单元92、通信单元93等。控制单元91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图形处理单元(GPU),并且存储单元92是诸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SD)等的存储元件。CPU根据安装在存储单元92上的程序进行操作,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92或另一存储单元中的视频游戏程序,例如以产生视频和音频。通信单元93是诸如网络板、无线局域网(LAN)模块或蓝牙(注册商标)模块的通信接口,并且与多个输入设备10中的每个建立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
图14B是示出控制单元91实现的示例性功能的框图。如图14B所示,控制单元91包括作为其功能的例如视频游戏处理部91A和识别信息分配部91B。视频游戏处理部91A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92或另一存储单元中的视频游戏程序,以产生视频和音频作为执行结果。视频游戏处理部91A可以由包括在服务器设备中的控制单元(例如CPU)来实现。
识别信息分配部91B分配对于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90的输入设备10唯一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分配部91B将诸如“1”、“2”和“3”的数字分配给各个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例如,在三个输入设备10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90的情况下,识别信息分配部91B将“1”分配给第一输入设备10,将“2”分配给第二输入设备10,并将“3”分配给第三输入设备10。在使用四个或五个输入设备10的情况下,识别信息分配部91B可以将“4”分配给第四输入设备10,将“5”分配给第五输入设备10。分配的数字被传输到相应的输入设备10。
图15A是示出输入设备10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输入设备10包括控制单元11、存储单元12、通信单元13等。控制单元11是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驱动电路。存储单元12是诸如存储器的存储元件。通信单元13是诸如无线LAN模块或蓝牙模块的通信接口,并且与信息处理装置90的通信单元93建立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
图15B是示出输入设备10实现的示例性功能的框图。如图15B所示,输入设备10包括作为其功能的例如识别信息接收部11A和发光控制部11B。识别信息接收部11A经由通信单元13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90传输的识别信息,例如数字。发光控制部11B参照由识别信息接收部11A接收的识别信息(例如“1”或“2”)控制光源S1至S3(见图6)。
例如,在“1”被分配给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发光控制部11B可以仅打开光源S1,并且在“2”被分配给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仅打开光源S2。此外,在“3”被分配给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发光控制部11B可以打开第一光源S1和第三光源S3,并且在“4”被分配给输入设备10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第二光源S2和第三光源S3。此外,在“5”被指定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打开三个光源S1、S2和S3。由此,在发光部E1、E2和E3中,与由指定数字指示的相同多个发光部被打开。
[结论]
如上所述,在输入设备10中,导光部21、22和23具有光接收部21a、22a或23a,光输出部21c、22c或23c,以及从光接收部21a、22a或23a向光输出部21c、22c或23c延伸的透光部21e、22e或23e。遮光部27中形成有光输出开口27a、27c和27e,光输出部21c、22c或23c形成在光输出开口27a、27c和27e内,以及光接收开口27b、27d和27f,光接收部21a、22a或23a形成在光接收开口27b、27d和27f内。光输出开口27a、27c和27e的内周边缘27g、27i和27k完全与光输出部21c、22c或23c接触。透光部21e、22e和23e具有在透光部21e、22e或23e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从遮光部27暴露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21g、22g至22k或23g至23k)。
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从光输出部21c、22c和23c在非预期方向上的光泄漏量。此外,由于透光部21e、22e和23e具有从遮光部27暴露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21g、22g至22k或23g至23k),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可以有效地从光接收部21a、22a或23a被引导到光输出部21c、22c或23c。
透光部22e和23e具有从遮光部27暴露的下表面22g或23g以及上表面22h或23h。由此,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可以有效地从光接收部21a、22a或23a被引导到光输出部21c、22c或23c。
透光部22e和23e具有从遮光部27暴露的下表面22g或23g、上表面22h或23h以及外弯曲表面22i或23i。由此,来自光源S1、S2和S3的光可以更有效地从光接收部21a、22a或23a被引导至光输出部21c、22c或23c。
透光部22e和23e具有沿透光部22e或23e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内弯曲表面22k或23k。内弯曲表面22k和23k固定到遮光部27。由此,导光框架20和导光部22和23可以具有增加的强度。
当在与透光部22e或23e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22e或23e的横截面时,横截面的一半或更多的外周边缘从遮光部27暴露。也就是说,“W1+W2+W3>L/2”可以如参考图11B所描述的那样成立。
光接收开口27b和27d的内周边缘27h和27j完全与光接收部21a或22a接触。可以减少输入设备10内部不期望的光泄漏量。
光输出部21c、22c和23c是分别装配到光输出开口27a、27c和27e中的突起。光输出开口27a、27c和27e的内周表面与光输出部21c、22c或23c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这允许发光部E1、E2和E3有效地发光。此外,光输出部21c、22c和23c可以牢固地固定到光输出开口27a、27c或27e。
遮光部27具有遮光壁27t和27u,其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光接收开口27b和27d(27d和27f)之间,并且突出超过光接收部21a、22a和23a。这使得可以防止例如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以及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
从光接收表面21b、22b和23b的水平到遮光壁27t和27u的端部的水平的距离大于从光接收表面21b、22b和23b的水平到光源S1、S2和S3的水平的距离。这使得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例如来自第一光源S1的光进入第二导光部22的光接收部22a,以及来自第二光源S2的光进入第一导光部21的光接收部21a。
[其他示例]
注意,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结构可以应用于除输入设备之外的电子装置(例如视频游戏控制台、PC和视听装置)。
此外,输入设备10包括输入板Pd的导光框架20,作为设置有导光部21、22和23的导光构件。然而,例如,设置有导光部21、22和23的导光构件可以是电子装置的外部构件的一部分,而不是其输入构件。
此外,导光构件(导光框架)的导光部的数量不一定是三个。即,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导光框架20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仅具有一个导光部的导光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光源;
发光部,其配置为将来自光源的光发射到电子装置的外部;以及
导光构件,其包括通过双色模制形成的导光部和遮光部,
其中,导光部具有:
光接收部,其配置为接收来自光源的光,
光输出部,其配置为朝向发光部输出光,以及
透光部,其从光接收部朝向光输出部延伸,
遮光部中形成有第一开口,
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之一的第一部分接触,并且
透光部具有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从遮光部暴露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透光部的外表面包括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表面,
所述多个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面向与第一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表面,并且
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从所述遮光部暴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透光部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第一表面的方向和第二表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第三表面以及面向与第三表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四表面,并且
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中的至少三个从所述遮光部暴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透光部的外表面包括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固定到所述遮光部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当在正交于所述透光部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上观察透光部的横截面时,横截面的外周边缘的一半或更多从所述遮光部暴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的整个周边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遮光部中形成有第二开口,并且
第二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所述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部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是装配到所述第一开口中的突起,并且
第一开口具有与所述突起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的内周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是光输出开口,所述光输出部形成在该光输出开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是光接收开口,所述光接收部形成在该光接收开口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导光构件包括多个光接收部,并且
所述遮光部具有作为所述第一开口的多个光接收开口,在多个光接收开口中设置相应的多个光接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遮光部具有遮光壁,其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光接收开口之间,并且突出超过所述光接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子装置,其中,从所述光接收部的端面到所述光源的距离小于从光接收部的端面到所述遮光壁的端部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是包括用户握持的把手的输入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导光部被提供给可由用户用他/她的手指操作的输入构件。
16.一种导光构件,包括:
导光部;以及
遮光部,
其中,导光部和遮光部通过双色模制形成,
导光部具有:
光接收部,其配置为接收来自光源的光,
光输出部,其配置为朝向发光部输出光,以及
透光部,其从光接收部朝向光输出部延伸,
遮光部中形成有第一开口,
第一开口的内周边缘与作为光接收部和光输出部之一的第一部分接触,并且
透光部具有在透光部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从遮光部暴露的外表面。
CN202310357076.9A 2022-04-05 2023-04-04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Pending CN116892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2960 2022-04-05
JP2022062960A JP2023153593A (ja) 2022-04-05 2022-04-05 電子機器及び導光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2716A true CN116892716A (zh) 2023-10-17

Family

ID=85727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7076.9A Pending CN116892716A (zh) 2022-04-05 2023-04-04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0982A1 (zh)
EP (1) EP4257214A1 (zh)
JP (1) JP2023153593A (zh)
CN (1) CN11689271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9078B2 (ja) * 2006-05-02 2012-12-05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装置
EP3711828B1 (en) * 2006-05-04 2023-03-15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LC Scheme for detecting and tracking user manipulation of a game controller body and for translating movements thereof into inputs and game commands
US20120170310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Light guide with uniform light distribution
EP2908224B1 (en) * 2012-10-15 2020-08-19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Control device
US10010788B2 (en) * 2015-12-21 2018-07-03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Game controller with lights visibl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game controller
JP6677580B2 (ja) * 2016-06-10 2020-04-08 任天堂株式会社 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AU2020103100A4 (en) * 2020-10-29 2021-01-07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Game con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7214A1 (en) 2023-10-11
US20230310982A1 (en) 2023-10-05
JP2023153593A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31719B1 (ko) 조작 디바이스
US9634661B1 (en) Optical switch keyboard
US8502094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CN107596684B (zh) 操作装置
US9443675B2 (en) Keyboard
JP2018042767A (ja) 遊技機用押ボタン
JP2019088387A (ja) 遊技機用押ボタン
CN116892716A (zh) 电子装置和导光构件
WO2022185965A1 (ja) 入力デバイス、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TWI308733B (en) Control panel device and display
JP5594392B2 (ja) 発光装置及び入力装置
JP2001256487A (ja) 指紋照合機
US11554319B2 (en) Input device
JP6396957B2 (ja) 電子機器
JP6413852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JP4853780B2 (ja) 電子機器
CN216311663U (zh) 电子装置及其旋钮模块
US20140133126A1 (en) Illuminant keyboard device
JP3182004U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
US20160259437A1 (en) Optical touch sensor
JP2001027929A (ja) 携帯型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JP2001256470A (ja) 指紋照合機および指紋読み取り窓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